CN212242187U - 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2187U
CN212242187U CN202020903233.3U CN202020903233U CN212242187U CN 212242187 U CN212242187 U CN 212242187U CN 202020903233 U CN202020903233 U CN 202020903233U CN 212242187 U CN212242187 U CN 212242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on
conduction module
thimble
hot melting
melt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32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鹏飞
张定忠
秦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 ltd
Canadian Solar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 ltd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 ltd,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32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2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2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2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包括: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固定并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热传导模块、与所述热传导模块连接固定并加热所述热传导模块的电加热片和固定在所述热传导模块上的若干顶针。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加热片对热传导模块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热传导模块将热量统一传递至顶针部位,方便的实现了对各个顶针温度的控制且避免出现了各个顶针单独加热出现的顶针之间温度有差异从而影响接线盒的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接线盒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
背景技术
光伏接线盒介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流。光伏接线盒内一般包括两个导电片和连接两个导电片的二极管,两个导电片一个用于连接正极一个用于连接负极。
光伏接线盒在生产制造装配过程中一般需要热压熔合安装固定,现有技术的热压熔合的加热方式为在每个顶针上都连接有相应的加热丝对顶针进行加热处理,采用这种方式加热,容易造成不同顶针之间存在温度差,从而影响最后得压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通过热传导模块同时对各个顶针进行温度控制以避免出现顶针之间温度有差异从而影响接线盒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包括: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固定并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热传导模块、与所述热传导模块连接固定并加热所述热传导模块的电加热片和固定在所述热传导模块上的若干顶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传导模块为铜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传导模块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至所述驱动单元,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传导模块上设置有若干顶针穿孔和开口朝向所述驱动单元并与所述顶针穿孔同轴设置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直径大于所述顶针穿孔的直径并与所述顶针穿孔连通,所述顶针的第一端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顶针的第二端贯穿所述顶针穿孔并向远离所述驱动单元的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针具有依次设置的压接部、与所述压接部同轴设置的热传导部和限位部,所述热传导部与所述顶针穿孔相适配,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所述热传导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部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传导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加热片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横向贯穿所述热传导模块,所述电加热片安装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电加热片固定后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传导模块上还具有与所述安装孔贯通的锁紧螺纹孔,所述锁紧螺纹孔上安装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电加热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传导模块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热传导模块上,每一所述安装孔内均设置有相应的电加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还具有用于获取所述热传导模块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传导模块的侧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定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加热片对热传导模块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热传导模块将热量统一传递至顶针部位,方便的实现了对各个顶针温度的控制且避免出现了各个顶针单独加热出现的顶针之间温度有差异从而影响接线盒的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中热传导模块与顶针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中热传导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中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0-滑轨,11-顶板,12-底板,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中间连接板,2-驱动单元,21-气缸,22-连接体,3-热传导模块,30-安装孔,31-顶针穿孔,32-定位槽,33-锁紧螺纹孔,34-传感器定位孔,4-顶针,41-压接部,42-热传导部,43-限位部,5-电加热片,6-连接件,61-滑块,7-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公开了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包括:支撑架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的驱动单元2、与所述驱动单元2连接固定并在所述驱动单元2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热传导模块3、与所述热传导模块3连接固定并加热所述热传导模块3的电加热片5和固定在所述热传导模块3上的若干顶针4。
驱动单元2驱动热传导模块3上下移动,热传导模块3下侧设置有治具,治具上设置有待连接固定的接线盒,热传导模块3上凸伸安装有顶针4,顶针4从热传导模块3上接受热能并向治具方向移动以实现将治具上的接线盒内的导电片和卡板热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热传导模块3可以为与驱动单元2连接固定的铜块,铜块热传导效率高能够有效的将热量传递到热传导模块3上的顶针4上,通过对热传导模块3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热传导加热模块3将热量传递到各个顶针4上,能够有效的保证各个顶针4的温度的均一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每个顶针4上采用单独的加热丝进行加热的方式本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其温度控制更好,使各个顶针4的温度差异较小,从而使接线盒内的导电片和卡板在安装固定过程后效果更好。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具有相对设置的顶板11、底板12、连接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的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4的中间连接板15。所述驱动单元2连接固定在所述顶板11上,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具有气缸21和与所述气缸21的输出端连接固定的连接体22,所述热传导模块3连接固定到连接体22上。所述气缸21的底座固定在顶板11上,所述气缸21的输出端的推杆穿设所述顶板11。
为了更方便的实现热传导模块3与气缸连接体22的连接固定,所述热传导模块3通过连接件6连接固定至所述驱动单元2。连接件6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降低热量向气缸21的方向传递从而影响气缸21的性能。进一步的,由于连接件6的设置使气缸21的输出端连接的物件较多从而会影响气缸21驱动过程的中稳定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气缸21驱动热传导模块3的平稳移动,所述连接件6与所述支撑架1滑动连接。具体的,所述连接件6上设置有滑块61,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61滑动配合的滑轨10,所述滑轨10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滑轨10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板15上。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连接件6在滑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从而更好的控制热传导模块3的平稳移动。
如图3-5所示,所述热传导模块3上设置有若干顶针穿孔31和开口朝向所述驱动单元2并与所述顶针穿孔31同轴设置的定位槽32;所述定位槽32的直径大于所述顶针穿孔31的直径并与所述顶针穿孔31连通,所述顶针4的第一端定位在所述定位槽32内,所述顶针4的第二端贯穿所述顶针穿孔31并向远离所述驱动单元2的方向延伸。定位槽32实际上是与顶针穿孔31同轴设置的沉孔,通过定位槽32能够方便的实现顶针4的安装固定。
相应的,如图6所示,所述顶针4具有依次设置的压接部41、与所述压接部41同轴设置的热传导部42和限位部43,所述热传导部42与所述顶针穿孔31相适配,所述限位部43与所述定位槽32相适配;所述热传导部42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部41的直径。
热传导部42设置为与热传导模块3相对设置,而压接部41则凸伸出热传导模块3的外侧面,热传导部42的厚度可以与热传导模块3的厚度相一致或者热传导部42也可以凸伸出热传导模块3的外侧面。热传导部42的外壁面与热传导模块3上的顶针穿孔31的内侧壁相抵从而从热传导模块3上接收热量的传递。在本实施例中将热传导部42的直径设置为大于压接部41能够增大与热传导模块3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的提升热传导模块3向顶针4热传递过程中的效率。
限位部43可以为自热传导部42一端的外侧壁向外凸伸形成也可以固定在热传动部42的一端,限位部43的设置使其不能穿设顶针穿孔31,上述结构的设置对顶针4一个方向上进行了限位,该方向为远离驱动单元2的方向。同时限位部43的另一端被设置为抵接在连接件6上,从而实现对顶针4另一方向进行限位,该方向为向驱动单元2方向移动的方向。上述结构的设置能方便的实现顶针4的安装固定。
如图3-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热片5对热传导模块3进行加热,所述热传导模块3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加热片5相适配的安装孔30,所述安装孔30沿横向贯穿所述热传导模块3,所述电加热片5安装固定在所述安装孔30内且所述电加热片5固定后位于所述安装孔30的中间位置。加热片5与安装孔30的内侧壁相抵接从而实现对热传导模块3的加热,将加热片5设置在安装孔30的中间位置能够实现更好及更均匀的对热传导模块3进行加热。
所述热传导模块3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30,两个所述安装孔30对称设置在所述热传导模块3上,每一所述安装孔30内均设置有相应的电加热片5。加热片5设置有两个,两个加热片5对称设置在热传导模块3上通过两个加热片5对称设置在热传导模块3上能够更高效的实现对热传导模块3的加热。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加热片5的安装固定,所述热传导模块3上还具有与所述安装孔30贯通的锁紧螺纹孔33,所述锁紧螺纹孔33上安装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电加热片5上。通过锁紧螺栓使加热片5锁紧固定在锁紧螺纹孔33内,能够避免电加热片5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还具有用于获取所述热传导模块3温度的温度传感器7。相应的,所述热传导模块3的侧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7的传感器定位孔34。
温度传感器7用于获取热传导模块3上的温度并将该数据传递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热传导模块3的实际温度从而控制电加热片5的工作情况,从而能够更精准的控制温度。将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热传导模块3的侧壁的中心位置其能够更准确的获取热传导模块3上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两个电加热片5,因此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两个电加热片5的中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架1上可以设置有两组驱动单元2,每组驱动单元2都有各自控制的热传导模块3,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一次实现对两个接线盒的装配。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固定并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热传导模块、与所述热传导模块连接固定并加热所述热传导模块的电加热片和固定在所述热传导模块上的若干顶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模块为铜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模块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至所述驱动单元,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模块上设置有若干顶针穿孔和开口朝向所述驱动单元并与所述顶针穿孔同轴设置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直径大于所述顶针穿孔的直径并与所述顶针穿孔连通,所述顶针的第一端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顶针的第二端贯穿所述顶针穿孔并向远离所述驱动单元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具有依次设置的压接部、与所述压接部同轴设置的热传导部和限位部,所述热传导部与所述顶针穿孔相适配,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所述热传导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部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加热片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横向贯穿所述热传导模块,所述电加热片安装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电加热片固定后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模块上还具有与所述安装孔贯通的锁紧螺纹孔,所述锁紧螺纹孔上安装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电加热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模块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热传导模块上,每一所述安装孔内均设置有相应的电加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还具有用于获取所述热传导模块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模块的侧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定位孔。
CN202020903233.3U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 Active CN212242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233.3U CN212242187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233.3U CN212242187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2187U true CN212242187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6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3233.3U Active CN212242187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2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8112A (zh) 一种圆柱型电池模组
CN213546789U (zh) 一种应用于不同尺寸大功率激光器老化的夹具装置
CN20514108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单元及动力电池组
CN218385364U (zh) 一种电池电压温度采集装置和电池模组
CN216250706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113328698B (zh) 轴向二极管接线盒及其制造方法
CN212242187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热熔工装
CN210724686U (zh) 一种新结构的光伏接线盒
KR101636914B1 (ko) 태양광 발전용의 모듈화된 다이오드 방열판 조립체
CN215453433U (zh) 新能源汽车采样组件fpc线路板压合装置的中治具
CN219801295U (zh) 一种堆叠式自重接电烘烤夹具
CN220895750U (zh) 一种绝缘散热的新能源电池盖板组件
CN220475730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220935113U (zh) 一种光伏发电组件
CN220797017U (zh) 电池模组的电池连接系统组件
CN219458040U (zh) 一种铜铝结合冲压件
CN216250898U (zh) 一种电池加热机构
CN219304792U (zh) 一种大功率智能光伏接线盒及其接线端子
CN220823025U (zh) 一种三分体式的光伏接线盒
CN219420718U (zh) 一种导电导热件及其光伏接线盒
CN214228176U (zh) 一种新型光伏最大功率跟踪装置
CN212848941U (zh) 一种光伏组件绝缘耐压测试端子
CN213817687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212543727U (zh)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功能的接线盒
CN216873162U (zh) 一种用于功率测试的开尔文测试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TELIAN PRECISION DEVIC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