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6705U - 一种酸雾吸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酸雾吸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6705U
CN212236705U CN202020739356.8U CN202020739356U CN212236705U CN 212236705 U CN212236705 U CN 212236705U CN 202020739356 U CN202020739356 U CN 202020739356U CN 212236705 U CN212236705 U CN 212236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mist
container tank
container
mist absorber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93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世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Hun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Hun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Hun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Hun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93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6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6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6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酸雾吸收器,包括容器罐,所述容器罐内装有吸收液,所述容器罐上部设有排气管和加液口,所述容器罐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污口,还设有酸雾反应器,所述酸雾反应器包括输送管和反应装置,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设于容器罐上部外侧,另一端连接设于容器罐内下部的反应装置。本实用新型无需工业水喷淋、环保节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酸雾吸收效果好,实用价值高。

Description

一种酸雾吸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雾吸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厂或化工厂吸收酸贮罐排出的酸性气体的酸雾吸收器。
背景技术
电厂或化工厂通常需要使用盐酸或硝酸,一般在厂区内设置几台酸贮罐,用槽车将酸液泵入酸贮罐内,酸贮罐需要设置排气口以保证贮罐内外压力平衡。如果排气口直接对空气排放,酸性气体会污染环境,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因此需要设置酸雾吸收装置对酸贮罐排出的气体进行处理,防止酸雾污染空气。
现有的酸雾吸收器通常是通过水喷淋装置,用水吸收酸雾,由于酸雾与水接触的时间很短,且接触面积小,酸雾无法被充分吸收,吸收效果不理想;而且这种酸雾吸收喷淋装置需要一直保持持续供水,耗水量大,造成水资源浪费;且会连续排污,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收效果好,耗水量少,可节约水资源、无二次污染的酸雾吸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酸雾吸收器,包括容器罐,所述容器罐内装有吸收液,所述容器罐上部设有排气管和加液口,所述容器罐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污口,还设有酸雾反应器,所述酸雾反应器包括输送管和反应装置,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设于容器罐上部外侧,另一端连接设于容器罐内下部的反应装置。
进一步,所述输送管与排气管之间设有防止容器罐内产生负压的止回阀。
进一步,所述反应装置为十字型封闭管路结构,其中三个方向为反应管路,另外一个方向为连接管路,所述反应管路上设有若干朝下的均匀斜孔。
进一步,所述反应装置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容器罐内。
进一步,所述容器罐外侧上部设有观察口。
进一步,所述吸收液为碱性液体。
进一步,所述加液口外侧设有法兰盖。
使用本实用新型吸收酸雾,无需持续供水,耗水量少,可节约水资源,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酸雾吸收效果好,实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1.容器罐,1-1.观察口,2.吸收液,3.排气管,3-1.排气口,4.加液口,5.法兰盖,6.排污口,7.酸雾反应器,8.输送管,9.反应装置,9-1.反应管路,9-11.小孔,9-2.连接管路,10.支撑架,11.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1-3,本实施例包括容器罐1,所述容器罐1内装有吸收液2,吸收液2为碱性液体,所述容器罐1上部设有排气管3和加液口4,加液口4处设有法兰盖5,所述容器罐1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污口6;还设有酸雾反应器7,所述酸雾反应器7包括输送管8和反应装置9,所述输送管8的一端设于容器罐1上部外侧,至另一端连接设于容器罐1内下部的反应装置9。输送管8用于输送酸雾至反应装置9内。
反应装置9通过支撑架10固定在容器罐1内,距离容器罐1底部100mm。
所述输送管8与排气管3之间设有防止容器罐1内产生负压的止回阀11,当容器罐1内产生负压时,止回阀11打开,空气通过排气管3的排气口3-1进入到容器罐1内,当容器罐1内外侧的压力达到平衡时,止回阀11关闭。
所述反应装置9为十字型封闭管路结构,其中三个方向为反应管路9-1,另外一个方向为连接管路9-2,所述反应管路9-1每隔4cm斜朝下45º角均匀设有若干ø8mm的小孔9-11,管道的端部均为密封结构,反应管路9-1内的酸雾只能从小孔9-11排出,酸雾与吸收液2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保证酸雾与容器内的吸收液2充分接触并迅速反应吸收,无酸雾逸出,达到全面吸收酸雾的目的。
所述容器罐1外侧上部设有观察口1-1,便于在加入碱性吸收液2时,观察液面的高度。
酸雾或其它酸性气体被吸收的同时,容器罐1内可能产生负压,而导致碱性吸收液2倒吸进入反应装置9。在排气管3与输送管8之间设置防止容器内产生负压的止回阀11,当容器罐1内产生负压时,止回阀11打开,空气通过排气口3-1进入到容器罐1内,当容器罐1内外侧的压力达到平衡时,止回阀11关闭,酸雾无法从排气口3-1排出,只能通过反应管路9-1进入容器罐1底部与碱性吸收液2接触,被碱性吸收液吸收。
工作过程:打开容器罐加液口4的法兰盖5,往容器罐1内倒入碱性吸收液2,至液面到达观察口1-1的中间位置,再盖好法兰盖5;盐酸酸雾或其它酸性气体通过输送管8进入容器罐1内底部的反应装置9,盐酸酸雾或其它酸性气体通过反应装置9中的小孔9-11与碱性吸收液2接触,充分进行中和反应后,生成相应的盐,酸雾由此被吸收。生成的盐可回收利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仍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酸雾吸收器,包括容器罐,所述容器罐内装有吸收液,所述容器罐上部设有排气管和加液口,所述容器罐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酸雾反应器,所述酸雾反应器包括输送管和反应装置,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设于容器罐上部外侧,另一端连接设于容器罐内下部的反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与排气管之间设有防止容器罐内产生负压的止回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为十字型封闭管路结构,其中三个方向为反应管路,另外一个方向为连接管路,所述反应管路上设有若干朝下的斜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容器罐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容器罐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罐外侧上部设有观察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罐外侧上部设有观察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罐外侧上部设有观察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为碱性液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口外侧设有法兰盖。
CN202020739356.8U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酸雾吸收器 Active CN212236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9356.8U CN212236705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酸雾吸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9356.8U CN212236705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酸雾吸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6705U true CN212236705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99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9356.8U Active CN212236705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酸雾吸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6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36705U (zh) 一种酸雾吸收器
CN204056838U (zh) 一种氨水安全储罐
CN217887472U (zh) 一种酸雾吸收装置
CN205293790U (zh) 环保型防腐储罐
CN202823102U (zh) 尿素尾气氨回收装置
CN205586788U (zh) 一种hf和bf3的废气吸收装置
CN201284239Y (zh) 一种氨水槽的放空装置
CN210845835U (zh) 一种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
CN205042332U (zh) 一种氨气吸收处理装置
CN110694437A (zh) 一种氨水罐超压排放氨气的自动吸收再利用装置
CN204656293U (zh) 具有压力平衡功能的可回收氨气吸收装置
CN210544315U (zh) 一种新型酸雾吸收装置
CN206318988U (zh) 一种沼气发酵罐
CN207076301U (zh) 改进的酸雾吸收器
CN204916778U (zh) 盐酸液封罐
CN203853010U (zh) 回转窑尾气处理系统
CN103521037A (zh) 节水型双水封式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
CN208660766U (zh) 一种酸雾回收装置
CN204952630U (zh) 一种工厂废气处理设备
CN213643634U (zh) 一种含氨尾气回收装置
CN204507841U (zh) 储罐的尾气吸收系统
CN216987002U (zh) 一种用于双级塔的减震降耗的自流管路装置
CN211677048U (zh) 一种氨水罐超压排放氨气的自动吸收再利用装置
CN214635238U (zh) 一种四氯化钛装车事故尾气处理装置
CN210814673U (zh) 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的水洗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