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2718U - 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2718U
CN212232718U CN202021783670.2U CN202021783670U CN212232718U CN 212232718 U CN212232718 U CN 212232718U CN 202021783670 U CN202021783670 U CN 202021783670U CN 212232718 U CN212232718 U CN 212232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yfish
water
rice field
field
r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36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钢春
徐跑
何杰
邴旭文
朱健
许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217836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2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2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2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包括设置在稻田的水面上的多个保温件,保温件用于漂浮并平铺在水面上,以对水体进行保温,相邻两个保温件之间设有物料输送组件,用于向稻田内输送饵料与氧气,稻田外部设有机箱,用于提供输送饵料与氧气的动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放养小龙虾虾苗至稻田内后,通过机箱驱动物料输送组件对稻田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投喂饵料和增氧,培育完成后拆除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稻田即可进行种植水稻,解决了现有小龙虾培育方法大多是依赖池塘培育苗种,存在浪费池塘资源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背景技术
小龙虾属于一种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小龙虾一般在5月份大量上市,苗种放养一般是在2月份和3月初。通常,放养的苗种一种方法是来自从厂家购买,一般成本较高;此外另一种方法是于前一年的冬天在池塘里放养亲虾,亲虾打洞在洞里交配产卵,第二年春随着温度的上升,腹肢附着受精卵的母虾出洞后,受精卵逐惭发育成为虾苗。虾苗捕出后可进行销售和继续大规格虾种培育。
目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小龙虾的交配繁殖需要在池塘里进行,根据池塘大小和条件确定亲虾的放养密度,通过交配产卵,虾苗孵化出后依然要在池塘里进行培育。由于虾苗培育需要专门的培育池塘,较好的培育池塘一般包括池塘改造、生态条件配套、大棚构架等,建设成本高,所以现在许多苗种厂家不愿意专门培育池塘进行苗种培育,而是使作苗种培育池和亲虾产卵池合二为一,以节约大量的池塘面积和成本,这种苗种生产方式缺点也很明显,表现为苗种产量较低、成活率低,饲料投喂不均容易浪费饲料,培育规格也不均匀等,对苗种的生产十分不利;此外,在小龙虾苗种培育期间需要投喂大量的饲料,易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池底污泥沉积等,给后期清理和养殖带来困难。
因此,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通常,由于小龙虾的培育依赖池塘培育苗种,占用了宝贵的池塘资源,而且,一般需要种植水草,还存在在培育过程中形成富营养化污染的弊端,因此,现有的小龙虾培育方法大多是依赖池塘培育苗种,存在浪费池塘资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小龙虾培育方法大多是依赖池塘培育苗种,存在浪费池塘资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包括稻田以及位于所述稻田内的水面,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还包括:
保温件,共有多个,且等间距均匀排列在所述水面上,所述保温件用于漂浮并平铺在所述水面上,以对所述稻田内的水体进行保温;
物料输送组件,设置在相邻两个保温件之间的空间地带,用于向所述稻田内输送饵料与氧气,以对所述稻田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喂食和供氧;以及
机箱,设置在所述稻田外部,用于向所述物料输送组件提供输送饵料与氧气的动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包括设置在稻田的水面上的多个保温件,所述保温件用于漂浮并平铺在所述水面上,以对所述稻田内的水体进行保温,相邻两个保温件之间设有物料输送组件,用于向所述稻田内输送饵料与氧气,以对所述稻田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喂食和供氧,所述稻田外部设有机箱,用于向所述物料输送组件提供输送饵料与氧气的动力;在放养小龙虾虾苗至所述稻田内后,通过机箱驱动物料输送组件对所述稻田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投喂饵料和增氧,培育完成后拆除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稻田即可进行种植水稻,解决了现有小龙虾培育方法大多是依赖池塘培育苗种,存在浪费池塘资源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中机箱与稻田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中保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中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中物料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稻田;2-物料输送组件;3-保温件;4-机箱;5-发泡部;6-物料箱;7-混合箱;8-进料管;9-输出机构;10-流量控制件;11-出料管;12- 发散喷口;13-壳体;14-水面;15-膜体;16-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本领域熟知的工艺步骤及器件结构在此省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的结构图,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包括稻田1以及位于所述稻田1内的水面14,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还包括:
保温件3,共有多个,且等间距均匀排列在所述水面14上,所述保温件 3用于漂浮并平铺在所述水面14上,以对所述稻田1内的水体进行保温;
物料输送组件2,设置在相邻两个保温件3之间的空间地带,用于向所述稻田1内输送饵料与氧气,以对所述稻田1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喂食和供氧;以及
机箱4,设置在所述稻田1外部,用于向所述物料输送组件2提供输送饵料与氧气的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放养小龙虾虾苗至所述稻田1内后,通过机箱4驱动物料输送组件2对所述稻田1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投喂饵料,培育完成后拆除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稻田1即可进行种植水稻,通常,所述稻田1是春闲田(指在水稻收割完从第二年春季2月-6月份不再栽种其它经济作物的田块),解决了目前小龙虾苗种培育过程中,依赖池塘培育苗种,占用宝贵的池塘资源以及在培育过程中形成富营养化污染的弊端,可以用于利用春闲田培育大规格小龙虾苗种,通过利用春闲田替代池塘进行小龙虾大规格苗种培育,可以节约池塘水面,在培育过程中投饵所产生大量的富营化物质被吸附和沉积稻田1里,可转化为后期水稻良好的肥料,从而起到双赢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保温件3的总体铺设面积占所述水面 14面积的20-40%,可以对稻田1中的水体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例中,所述保温件3采用透光材料,因此具有透光效果,具体可以是普通聚乙烯塑料膜,且所述保温件3的形状与所述稻田1的形状相适配,例如,当所述稻田1是矩形时,对应的,设置有多个保温件3(只少两个),每个保温件3均为长方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保温件3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例如,还可以是矩型、三角型、 L型等,可以根据安装环境做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保温件3包括平铺在所述水面14上的膜体15(具体可以采用现有的浮膜产品),可在白天增加所述稻田1内的水体的水温,并在夜晚防止水温波动较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进行设置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前,通常需要对稻田1进行改造。具体的,选择只种一季水稻的稻田1,水稻收割完成后,加高池埂,清除秸秆,然后晾晒,晾干后耕田,然后耙平,使土块为较大的球块状(便于虾苗栖息和藏匿),然后越冬备用。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保温件3还包括集成在所述膜体15的多个发泡部5,所述发泡部5用于将所述膜体15漂浮并平铺在水面14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膜体15在稻田1里是等间距设置,膜体15为普通聚乙烯塑料膜,长方形,透光,在膜体15长度方向中部、边缘和每隔一定距离的横向集成有发泡(即发泡部5),从而在膜体15平铺在水面14上时,起到漂浮和支撑膜体15平铺在水面14上的作用,进而而在白天增加水温,夜晚防止水温波动较大,起保温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例中,在采用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进行培育小龙虾虾苗前,需要先在稻田1加入水深至淹没土块,然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遍洒,消毒后,加水深至最大深度,然后在所述稻田1上安装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膜体15的边缘部分与所述膜体15中线部分都均匀设置有多个发泡部5,以及在所述膜体15上垂直于所述膜体15的中线方向还设置有多组发泡部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保温件3通过设置在所述稻田1内部的固定件(可以采用竖杆)进行固定,以保持位置稳定。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机箱4包括:
混合箱7,设置在所述稻田1外部,用于混合物料;
物料箱6,设置在所述混合箱7的开口处,所述物料箱6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合箱7的开口处对接,所述物料箱6用于输入待输送的饵料并传输至混合箱7进行混合均匀;
进料管8,设置在所述混合箱7上,用于输入氧气或含氧气的水;
出料管11,设置在所述混合箱7远离所述物料箱6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混合箱7内的物料送入至物料输送组件2,以向所述稻田1内输送饵料与氧气,所述出料管11的输出端与对应的多个物料输送组件2连通;以及
输出机构9,设置在所述出料管11上,用于为所述出料管11提供将所述混合箱7内的物料送入至物料输送组件2的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进料管8伸入至所述混合箱7内的部分是垂直向下的,且进料管8末端位于所述混合箱7底部,进而可以通过进料管8输送物料产生水流起到冲击混合和增氧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例中,具体的,所述输出机构9可以采用现有的输出泵,具体型号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通过机箱4提供物料输送的动力,机箱4内有混合箱7、进料管8、出料管11、输出泵和物料箱6,混合箱7内有垂直向下的进料管8的末端,产生的水流起到冲击混合和增氧。出料管11开口于混合箱7的上部且连接输出泵,输出泵连接多个物料输送组件2以保证输出压力。混合箱7正上方为物料箱6,物料箱6下端有调节开口的阀门,从而控制下料的流量速度。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机箱4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物料箱6与混合箱7的壳体13,所述壳体13外侧安装在所述稻田1 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物料箱6的输出端还设置有流量控制件10,用于调节所述物料箱6向所述混合箱7内输入待输送的饵料的流量大小,具体的,所述流量控制件10可以采用现有的阀门,也可以是其他可以统一或单独控制流量大小的现有产品,例如,电动阀、液动阀、气动阀、涡轮阀、电磁阀、电磁液动阀、电液阀、气液阀、齿轮阀等。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物料输送组件2包括输送管16以及多个垂直设置在所述输送管16输出端的发散喷口12,所述发散喷口12是倒圆锥形结构,用于使输出的物料呈发散状喷出,所述输送管 16的输入端与出料管11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物料输送组件2在用于物料输送时,通常涉及到小龙虾虾苗培育中的浮游生物培育和饵料投喂,具体的,在虾苗放养前做好培育浮游生物的准备,施用经过发酵后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当水色变浓,当水中出现大量小型浮游动物时进行放苗。刚下田时以浮游生物为主,然后过渡至以浮游生物为辅和人工饵料为主,接着逐步过渡至投喂配合饲料。人工饵料是以水产动物打成粉碎,加少量食盐配成悬浮浆液,放入物料箱6。调节稻田1内的进水量和出水量的速度相等,通过打开物料箱6上的阀门,悬浮浆液流下,在混合箱7内充分混合,再由输出泵送到各物料输送组件2均匀喷出。投喂配合虾料时,在物料箱6中放入需要投喂的量,配合虾料在混合箱7内充分混合,再由输出泵送到输出管的各物料输送组件2均匀喷出。根据投喂量和投喂时间的长短确定物料箱6的阀门大小,从而在设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投喂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小龙虾虾苗培育方法,采用上述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所述小龙虾虾苗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稻田1中的水稻收割后加水并安装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培育浮游生物,然后放养小龙虾虾苗,在放养后通过机箱4驱动物料输送组件2 对所述稻田1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投喂饵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饵料的平均投喂量占虾体重的3-7wt%,培育完成后拆除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稻田1即可进行种植水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所述小龙虾虾苗培育期间(一般培育20-30天即可收获),通过增减所述保温件3的数量以保持水温稳定(水温18-22℃),同时,通过进料管8输送氧气或含氧气的水进行增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所述小龙虾虾苗培育期间需要进行饲养管理,具体的,春闲前期水温较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的培育,通过增加保温件3的数量以提高水温,后期水温升高时再适当减少,保持适当水温;物料输送组件2与机箱4构成的管网系统有投喂饵料和增氧的双重作用,需要增氧时,机箱4的进料管8的水源可由外源新鲜水补充,或稻田1内用水泵泵入循环使用。水流在混合箱7内增氧,再发散喷口喷出,起到增氧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龙虾虾苗培育方法采用上述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春闲田,节约池塘水面,而且,无需种植水草,稻田水温可调节、投喂方便饲料分布均匀,增氧效果好,有效解决了小龙虾苗培育困难的问题,此外还可增加稻田肥力,提高水稻水量。
下述为几个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具体设置的几个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司要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新增100 亩池塘养殖面积,需要在明年3月初放养大规格的虾种,每亩放养30公斤约 6000只5克左右的大规格虾种,5月养成30克/只左右的成虾上市。现无专门的苗种培育池,用春闲稻田培育大规格的小龙虾苗种。具体包括:
一、选地:现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交通方便,一年只种1季水稻的稻田1,连片的四口共20亩稻田1在春闲期间进行培育大规格小龙虾虾苗。
二、稻田改造:秋天水稻收割完成后,加高池埂使最大水位50厘米,清除秸秆,然后晾晒,晾干后耕田,然后耙平,使土块直径10厘米左右,便于虾苗栖息和藏匿,起到水草作用,然后越冬备用。
三、培育前准备:在稻田1中加入水深至正好淹没土块,然后用70公斤 /亩生石灰遍洒,消毒后,加水深至最大深度50厘米,然后安装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包括:物料输送组件2、保温件3、机箱4等。保温件 3铺设面积占水面14面积的25%,保温件3下水温20℃左右(波动正负2℃),在稻田1里等间距设置保温件3,保温件3为普通聚乙烯塑料膜,长方形,透光,所述保温件3包括膜体15,在膜体15长度方向中部、边缘和每隔一定距离的横向集成有发泡部5,从而在膜体15在平铺在水面14上时,起到漂浮和支撑膜体15平铺在水面14上的作用,从而在白天增加水温,夜晚防止水温波动较大,起保温作用。膜体15用竖杆固定,保持位置稳定。在两两保温件 3之间空间地带中间设置有物料输送组件2,物料输送组件2包括输送管16,输送管16上间距一定距离有发散喷口12,为垂直输送管16的向上短管,短管口上方有倒圆锥,使水柱喷出呈发散状。输送管16动力由机箱4提供。机箱4内有混合箱7、进料管8、出料管11、输出机构9(输出泵)和物料箱6,混合箱7内有垂直向下的进料管8的末端,产生的水流起到冲击混合和增氧作用。出料管11开口于混合箱7的上部且连接有输出机构9,输出机构9连接多个输送管16以保证输出压力。混合箱7正上方为物料箱6,物料箱6下端有调节开口的阀门,从而控制下料的流量速度。每5亩稻田1配备一套机箱4及其管网系统。配合虾料直接放入物料箱6内。
四、浮游生物培育和饵料投喂方法:在小龙虾虾苗放养前做好培育浮游生物(可以是软体动物、甲壳类、被囊动物幼虫、硅藻、腔肠动物、轮虫、腹足动物等,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的准备,施用经过发酵后的鸡粪(按照100公斤/亩施用)作为基肥,一周后水色变浓,当水色变浓,10天后水中出现大量小型浮游动物时进行放苗,每亩放养虾苗35000 尾,沿输送管16全田放养。刚下田时前两天无需喂食,以浮游动物为主,2 天后投喂粉碎的野杂鱼(即个体小、生长慢、经济价值低及危害养殖鱼类的野生鱼)和逐步增加配合虾料(虾用配合饲料),具体按照下面的表1进行投喂。平均投喂量占虾体重5%左右,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常规方法进行增减。
表1虾苗培育的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变更表(18-22℃)
Figure BDA0002647635520000101
Figure BDA0002647635520000111
从表1可以看出,其中,野杂鱼的投喂方式是称取野杂鱼粉碎后,加少量(3wt%)食盐配成悬浮浆液,放入物料箱6,稀释成一箱。每天的日食粮分成4等份,在上午7点、上午10点、下午13点、下午16点分4次投喂,每次投喂30分钟。具体是开起输出泵,调节进水流量,使进水与出水流量相等;调节物料箱6开口的流量控制件10(阀门),从而控制下料的流量速度为30 分钟/箱。人工饲料在混合箱7内混均后由输出泵加压送出,在各个发散喷口12均匀发散喷出。30分钟后完成投喂,然后再喷水5分钟起到增氧刺激虾苗摄食和冲洗管道内残留饵料的作用。
五、饲养管理:春闲前期水温较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的培育,增加保温件3 的数量以提高水温,后期水温升高时再适当减少,保持适当水温;物料输送组件2与机箱4构成的管网系统有投喂饵料和增氧的双重作用,在需要增氧时,机箱4进料管8水源可由外源新鲜水补充,或稻田1内用水泵泵入循环使用,水流在混合箱7内增氧,在发散喷口12喷出增氧,起到增氧的效果。一般控制水温18-22℃,经过约25天的培育,至3月底,虾苗由0.02克/尾长成至5-6克/尾,起捕率达85.6%,每亩收获虾种3万余尾,共计60余万尾,可满足100亩池塘亩放养6000尾/亩的养殖需要。
六、回田:在虾苗起捕后,撤销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此时离水稻种植还有近1个月时间。由于稻田1经过了养殖和消毒,水稻后期病虫害少,平均亩产水稻600多公斤,农药使用减少50%,无再追加使用肥料,效益明显。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目前,小龙虾早春大规格虾种销售供不应求,价格高,准备进行从虾苗到大规格虾种的培育。准备利用春季闲阶段培育大规格的小龙虾虾种。准备在二月中旬放养虾苗,三月中上旬近20多天的养殖培育,起捕销售,然后4月底种植水稻。上述方案具体包括:
一、选地:现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交通方便,一年只种1季水稻的连片50亩稻田1,在春闲期间进行培育大规格小龙虾虾种。
二、稻田改造:秋天水稻收割完成后,加高池埂使最大水位50厘米,清除秸秆,然后晾晒,晾干后耕田,然后耙平,使土块直径10厘米左右,便于虾苗栖息和藏匿,起到水草作用。然后越冬备用。
三、培育前准备:在稻田1中加入水深至正好淹没土块,然后用10公斤 /亩漂白粉遍洒,消毒后,加水深至最大深度50厘米,然后安装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包括:物料输送组件2、保温件3、机箱4等。保温件 3铺设面积占水面14面积的30%,保温件3下水温20℃左右(波动正负2℃),在稻田1里等间距设置保温件3,保温件3为普通聚乙烯塑料膜,长方形,透光,所述保温件3包括膜体15,在膜体15长度方向中部、边缘和每隔一定距离的横向集成有发泡部5,从而在膜体15在平铺在水面14上时,起到漂浮和支撑膜体15平铺在水面14上的作用,从而在白天增加水温,夜晚防止水温波动较大,起保温作用。膜体15用竖杆固定,保持位置稳定。在两两保温件 3之间空间地带中间设置有物料输送组件2,物料输送组件2包括输送管16,输送管16上间距一定距离有发散喷口12,为垂直输送管16的向上短管,短管口上方有倒圆锥,使水柱喷出呈发散状。输送管16动力由机箱4提供。机箱4内有混合箱7、进料管8、出料管11、输出机构9(输出泵)和物料箱6,混合箱7内有垂直向下的进料管8的末端,产生的水流起到冲击混合和增氧作用。出料管11开口于混合箱7的上部且连接有输出机构9,输出机构9连接多个输送管16以保证输出压力。混合箱7正上方为物料箱6,物料箱6下端有调节开口的阀门,从而控制下料的流量速度。每5亩稻田1配备一套机箱4及其管网系统。配合虾料直接放入物料箱6内。
四、浮游生物培育和饵料投喂方法:在小龙虾虾苗放养前做好培育浮游生物的准备,施用经过发酵后的鸡粪(按照100公斤/亩施用)作为基肥,一周后水色变浓,当水色变浓,10天后水中出现大量小型浮游动物时进行放苗,每亩放养虾苗40000尾,沿输送管16全田放养。刚下田时前两天无需喂食,以浮游动物为主,2天后投喂粉碎的野杂鱼(即个体小、生长慢、经济价值低及危害养殖鱼类的野生鱼)和逐步增加配合虾料(虾用配合饲料),具体按照下面的表2进行投喂。平均投喂量占虾体重5%左右,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常规方法进行增减。
表2虾苗培育的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变化表(18-22℃)
Figure BDA0002647635520000131
Figure BDA0002647635520000141
从表2可以看出,其中,野杂鱼的投喂方式是称取野杂鱼粉碎后,加少量(3wt%)食盐配成悬浮浆液,放入物料箱6,稀释成一箱。每天的日食粮分成4等份,在上午7点、上午10点、下午13点、下午16点分4次投喂,每次投喂30分钟。具体是开起输出泵,调节进水流量,使进水与出水流量相等;调节物料箱6开口的流量控制件10(阀门),从而控制下料的流量速度为30 分钟/箱。人工饲料在混合箱7内混均后由输出泵加压送出,在各个发散喷口 12均匀发散喷出。30分钟后完成投喂,然后再喷水5分钟起到增氧刺激虾苗摄食和冲洗管道内残留饵料的作用。配合虾料直接放入物料箱6内实现投喂。
五、饲养管理:春闲前期水温较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的培育,增加保温件3 的数量以提高水温,后期水温升高时再适当减少,保持适当水温;物料输送组件2与机箱4构成的管网系统有投喂饵料和增氧的双重作用,在需要增氧时,机箱4进料管8水源可由外源新鲜水补充,或稻田1内用水泵泵入循环使用,水流在混合箱7内增氧,在发散喷口12喷出增氧,起到增氧的效果。一般控制水温18-23℃,经过约25天的培育,至3月中上旬,虾苗由0.02克 /尾长成至5-6克/尾,起捕率达80.6%,每亩收获虾种3.2万余尾,共计170 公斤,以每公斤40元计算,亩产值6800,亩利润在4500元。
六、回田:在虾苗起捕后,撤销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此时离水稻种植还有近1个月时间。由于稻田1经过了养殖和消毒,水稻后期病虫害少,平均亩产水稻600多公斤,农药使用减少50%,无再追加使用肥料,效益明显。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包括设置在稻田1的水面14上的多个保温件3,所述保温件3用于漂浮并平铺在所述水面14上,以对所述稻田1内的水体进行保温,相邻两个保温件3之间设有物料输送组件2,用于向所述稻田1内输送饵料与氧气,以对所述稻田1 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喂食和供氧,所述稻田1外部设有机箱4,用于向所述物料输送组件2提供输送饵料与氧气的动力;并基于该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提供了小龙虾虾苗培育方法,在放养小龙虾虾苗至所述稻田1内后,通过机箱4驱动物料输送组件2对所述稻田1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投喂饵料和增氧,培育完成后拆除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稻田1即可进行种植水稻,解决了现有小龙虾培育方法大多是依赖池塘培育苗种,存在浪费池塘资源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在培育过程中形成富营养化污染的弊端,可以用于利用春闲田培育大规格小龙虾苗种,节约了池塘资源,在培育过程中投饵所产生大量的富营化物质被吸附和沉积在稻田1里,可转化为后期种植水稻时良好的肥料,从而起到双赢作用。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均可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包括稻田以及位于所述稻田内的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还包括:
保温件,共有多个,且等间距均匀排列在所述水面上,所述保温件用于漂浮并平铺在所述水面上,以对所述稻田内的水体进行保温;
物料输送组件,设置在相邻两个保温件之间,用于向所述稻田内输送饵料与氧气,以对所述稻田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进行喂食和供氧;以及
机箱,设置在所述稻田外部,用于向所述物料输送组件提供输送饵料与氧气的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件包括平铺在所述水面上的膜体,可在白天增加所述稻田内的水体的水温,并在夜晚防止水温波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件还包括集成在所述膜体的多个发泡部,所述发泡部用于将所述膜体漂浮并平铺在水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的边缘部分与所述膜体中线部分都均匀设置有多个发泡部,以及在所述膜体上垂直于所述膜体的中线方向还设置有多组发泡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
混合箱,设置在所述稻田外部,用于混合物料;
物料箱,设置在所述混合箱的开口处,所述物料箱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合箱的开口处对接,所述物料箱用于输入待输送的饵料并传输至混合箱进行混合均匀;
进料管,设置在所述混合箱上,用于输入氧气或含氧气的水;
出料管,设置在所述混合箱远离所述物料箱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混合箱内的物料送入至物料输送组件,以向所述稻田内输送饵料与氧气,所述出料管的输出端与对应的多个物料输送组件连通;以及
输出机构,设置在所述出料管上,用于为所述出料管提供将所述混合箱内的物料送入至物料输送组件的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物料箱与混合箱的壳体,所述壳体外侧安装在所述稻田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组件包括输送管以及多个垂直设置在所述输送管输出端的发散喷口,所述发散喷口是倒圆锥形结构,用于使输出的物料呈发散状喷出。
CN202021783670.2U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Active CN212232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3670.2U CN212232718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3670.2U CN212232718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2718U true CN212232718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1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3670.2U Active CN212232718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2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7085B (zh) 一种稻田-南美白对虾异位生态养殖系统
CN105360021B (zh) 一种小龙虾温室育苗装置及稻田种养循环方法
CN106376503A (zh) 一种小龙虾的有机生态养殖方法
CN112042570B (zh) 一种池塘温棚高效加州鲈水花苗种培育驯化方法
CN100361571C (zh) 一种利用生态调控在稻田养蟹的方法
CN108719158A (zh) 一种稻田搭建温棚培育下龙虾的方法
CN103444600A (zh) 两段式青虾高效苗种繁育方法
CN108719155A (zh) 一种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方法
CN108739565A (zh) 一种稻虾结合的龙虾养殖方法
CN104335943A (zh) 一种罗非鱼人工养殖技术
CN101283678A (zh) 克氏原螯虾可控化苗种同步繁育技术
CN111387110A (zh) 一种小龙虾与青虾按季度年循环的轮养方法
CN101385445A (zh) 绿色龙虾在稻田养殖技术
CN110558257A (zh) 一种在池塘工业化系统开展斑点叉尾鮰综合养殖的方法
CN103461240A (zh) 青虾、轮叶黑藻连作生态养殖方法
CN109089799A (zh) 一种稻虾共育的养殖方法
CN113647349A (zh) 一种基于无沟化稻田改造的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CN102283154A (zh) 丘陵山塘有机高效生态养殖翘嘴红鲌的方法
CN113455432A (zh) 一种河蟹小龙虾同池养殖的方法
CN105360033A (zh) 一种生态高效的虾蟹混合养殖方法
CN112493188A (zh) 一种稻虾轮作生态养殖方法
CN105766733B (zh) 一种仿生水草
CN111820179A (zh) 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小龙虾虾苗培育方法、应用
CN212232718U (zh) 一种基于稻田的小龙虾培育系统
CN109463327A (zh) 一种虾苗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