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9465U - 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 - Google Patents

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9465U
CN212229465U CN202021508858.6U CN202021508858U CN212229465U CN 212229465 U CN212229465 U CN 212229465U CN 202021508858 U CN202021508858 U CN 202021508858U CN 212229465 U CN212229465 U CN 212229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wireless switch
switch
groov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88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小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088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9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9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9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包括底壳与设于所述底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以及开关驱动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无线开关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所述无线开关被操控时发出的开关信息;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以将所述开关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开关驱动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受控设备,以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受控设备工作或停止工作。

Description

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无线开关,可理解为配置有无线通信模块的开关,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射频模块,对应的无线开关可以是自发电开关。
现有相关技术中,无线开关可与受控设备(例如墙壁开关、门铃等)交互,其中,墙壁开关、门铃等需预先配置相应的程序和/或预先存储相应的信息。然而,针对于未预先配置相应程序也未预先存储相应信息的设备(例如不便于或无法写入或更改其程序与存储信息的设备,以及不具备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存储能力的设备),无线开关则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可见,无线开关所能控制的受控设备较为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以解决无线开关所能控制的受控设备较为有限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开关接收器,包括底壳与设于所述底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以及开关驱动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与无线开关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所述无线开关被操控时发出的开关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以将所述开关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开关驱动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受控设备,以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受控设备工作或停止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无线开关接收器与无线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中,通过无线开关接收器连接于受控设备,无线开关可经无线开关接收器控制受控设备,进而,无需预先在受控设备中配置相应程序或存储相应信息,对应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无线开关所能控制的受控设备不再限于预先配置相应程序并配对的设备,可见,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拓宽无线开关所能控制的设备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局部构造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驱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驱动模块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局部构造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驱动模块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局部构造示意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局部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与电路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底壳与电路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设备控制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设备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101-母止口;
102-卡槽;
103-第二凹槽;
104-凹槽面;
105-旋转限位部;
106-连接基体;
1061-对外连接槽;
1062-对外连接孔;
107-支撑部;
108-连接柱;
1081-加强筋;
109-卡扣限位部;
110-平板部;
111-透光孔;
2-控制电路;
21-通信模块;
22-处理模块;
23-开关驱动模块;
231-继电器;
232-驱动开关;
233-第一整流单元;
234-第一浪涌抑制器;
24-电源转换模块;
241-能量转换单元;
242-滤波器;
243-第二整流单元;
244-第二浪涌抑制器;
25-发光模块;
26-按键模块;
3-无线开关;
4-受控设备;
41-电机;
5-电路板;
51-第一旋转限位槽;
6-顶盖;
61-公止口;
62-卡扣;
63-第一凹槽;
64-配合凹槽;
65-连接孔;
66-透光孔;
67-抵压部;
7-灯罩;
8-螺纹连接件;
9-无线开关接收器;
D1-设备驱动二极管;
R11-设备驱动第一电阻;
R12-设备驱动第二电阻;
D2-发光二极管;
R21-按键电阻;
R22-电阻;
Q1-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无线开关接收器,包括:包括底壳1与设于所述底壳1内的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控制电路2;所述控制电路2包括:处理模块22、通信模块21,以及开关驱动模块23。
其中的控制电路2可以直接设于电路板5,也可间接设于电路板5,并且,控制电路2可设于电路板5的任意一侧,也可部分设于电路板5的一侧,部分设于电路板5的另一侧,还可设于不同电路板。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排除采用多个电路板5的方案。
请参考图1,所述通信模块21与无线开关3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所述无线开关3被操控时发出的开关信息。
其中的通信模块21可理解为任意可利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无线开关进行通信的任意电路模块,其可以匹配于无线开关3的配置而任意变化,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块21可以为射频模块,对应的,无线开关3可以为自发电开关。进一步的,其中的射频模块的频段可例如433MHz,也可以采用2.4GHz或其他频段。
其中的操控,可例如是对无线开关3的下按、拨动、转动等,随着无线开关3构造的变化,其中的操控可以是任意变化的,也不限于以上举例。对应的,其中的开关信息可以是操控而产生的任意信息,例如:若无线开关有多个开关按键,则:每个开关按键的任意一个受控部位的下按均可能可以带来一个开关信息的发出。
请参考图1,所述通信模块21与所述处理模块22电连接,以将所述开关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开关驱动模块23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2与受控设备4,以在所述处理模块22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受控设备4工作或停止工作。
其中的开关驱动模块23,可理解为能够受控于处理模块并能使得受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的任意电路模块。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受控设备4可以是交流市电直接或间接供电的,进而,开关驱动模块23可设于交流市电与受控设备4之间,从而通过对受控设备4供电情况的控制改变受控设备4的工作状态。
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关驱动模块23也可连接于受控设备4的控制端,进而,通过向受控设备发送相应的指令从而改变受控设备4的工作状态。
通过无线开关接收器连接于受控设备,无线开关可经无线开关接收器控制受控设备,进而,无需预先在受控设备中配置相应程序,对应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无线开关所能控制的受控设备不再限于预先配置相应程序并配对的设备,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有效拓宽无线开关所能控制的设备范围。
请参考图2至图8,开关驱动模块23对受控设备4供电情况进行控制的实施方式下,所述开关驱动模块23可以包括继电器231与驱动开关232。
其中的继电器231具体可具有至少两个触点与线圈,所述继电器231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能够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导通或断开。继电器231可采用本领域任意已有或改进的继电器实现。
以上方案中,采用继电器231来切换交流市电与受控设备4之间的通断,在其他方案中,也可采用MOS管或其他可控制强电通断的器件、电路实现。
所述驱动开关232的控制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2,所述驱动开关232与所述继电器231的线圈串联后连接于直流电源VCC与地之间;所述继电器231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连接于所述受控设备4与交流市电之间。
以图3为例,其中的驱动开关232可以采用三极管Q1;图3中的Lout2端可连接至受控设备4,图3中的L即表征了交流市电中的火线。
在图3所示的举例中,所述开关驱动模块23还包括设备驱动第一电阻R11、设备驱动第二电阻R12与设备驱动二极管D1。
所述驱动开关232的控制端(例如三极管Q1的基极)经所述设备驱动第一电阻R11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2,所述设备驱动第二电阻R12连接于所述驱动开关232的控制端与地之间;以图3为例,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设备驱动二极管D1。
所述设备驱动二极管D1的两端并联于所述继电器231的线圈的两端,且所述设备驱动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驱动开关232,另一端即连接至直流电源VCC,该设备驱动二极管D1即为反向二极管。
其中的直流电源VCC可以是后文所涉及的电源转换模块24提供的。
由于电感性的线圈(继电器231的线圈)在断电的瞬间会有一个反向电压,该反向电压比较高,可能为高于电源数倍的电压,而这个反向电压很有可能会烧坏三极管Q1。设备驱动二极管D1用于在继电器断电的瞬间,给予反向电压的一个泄放通路,有效保护驱动三极管。
当处理模块反馈的控制信号(即relay信号)是一个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231的线圈通电,线圈中有电流通过,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供电回路导通;
当处理模块反馈的控制信号(即relay信号)是一个低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1断开,继电器231的线圈断电,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接收器的供电回路断开。
请参考图4至图8,所述开关驱动模块23还包括第一整流单元233。进而,接收器可形成直流输出型的电路构造。
其中第一整流单元233可理解为能够直接或间接对交流市电进行整流的任意电路单元,其可以是全波整流,也可以是半波整流等。
在图4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整流单元233的输入侧分别电连接交流市电的火线与零线(可以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单元233的输出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231的第一触点,所述受控设备4分别电连接所述继电器231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整流单元233的输出侧的第二端,其中,第一整流单元233的输出侧的第二端可例如是接地端。
在图6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231的第一触点连接交流市电的火线,所述第一整流单元233的输入侧分别电连接所述继电器231的第二触点与所述交流市电的零线,所述第一整流单元233的输出侧连接所述受控设备。
以图5与图7为例,其中的第一整流单元233可以为全波整流单元,其中,可利用四个二极管形成全波整流桥。
继电器231具体可连接受控设备4中的电机41。继电器输出断开的时候,电机由于感性负载的特性,不会立即停止,且会产生反电动势,以图5为例的电路下,反电动势可以通过第一整流单元233中的整流二极管释放,也就是通过整流二极管进行续流。以图5为例的电路下,继电器断开的时候,继电器没有续流回路,会产生很高的反向电动势,反向电动势会加到继电器的两端,导致继电器很容易被高压损坏。
进一步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考图8,开关驱动模块23还可包括第一浪涌抑制器234,若第一整流单元233连接于继电器的触点与受控设备4之间,则:第一浪涌抑制器23可设于继电器的触点与第一整流单元之间,进而火线可经第一浪涌抑制器234连接至第一整流单元233。
请参考图2、图5、图7与图8,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2还包括电源转换模块24,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4的输入侧接入交流市电;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4的输出侧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2、所述通信模块21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例如其继电器231)的供电端,从而实现各模块的供电。
请参考图8,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4包括:第二整流单元243与能量转换单元241。
所述第二整流单元243的输入侧直接或间接连接交流市电,所述第二整流单元243的输出侧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单元241的输入侧,以将整流后的供电传输至所述能量转换单元241。
所述能量转换单元241的输出侧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2、所述通信模块21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23的供电端,以将整流后的供电转换为对应的供电电压后传输至所述处理模块22、所述通信模块21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23的供电端。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4还包括浪涌抑制器(即第二浪涌抑制器244)与滤波器242(例如π型滤波器),所述浪涌抑制器(即第二浪涌抑制器244)连接于所述第二整流单元243的输入侧与所述交流市电之间,所述滤波器242(例如π型滤波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整流单元243的输出侧与所述能量转换单元241的输入侧之间。
该电源转换模块24可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5V直流电、3.3V直流电,分别给处理模块22(例如CPU)、通信模块21(例如射频模块)和开关驱动模块(例如其中的继电器231)供电。供电的实现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零火PSR、RC阻容降压、buck、buck-boost等方案供电,也可以采用单火电源方案供电。
其中的浪涌抑制器例如可包括保险丝电阻、压敏电阻等。
其中的滤波器可采用π型滤波器,通过π型滤波可器将直流脉冲稳定成差不多直流电压,π型滤波器不仅有储能滤波的作用,还在电路中承担着EMC滤波器的作用。
本领域任意已有的或改进的浪涌抑制器、滤波器等均可适用于以上描述,以上所涉及的第二整流单元可参照于前文的第一整流单元理解。
以上所涉及的电路构造下,接收器本身能过最少3.5KV的浪涌测试,远远高于行业内对小功率的家用电器1KV的行业标准。
请参考图8与图9,所述控制电路2还包括:按键模块26;所述处理模块22与所述按键模块26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按键模块26反馈的按键信号。
其中的按键信号可参照于前文所涉及的开关信息的部分或全部理解。
在采用了按键模块26的方案下,处理模块既能够响应于开关信息控制受控设备,也可响应于按键信号控制受控设备。即:开关信息与按键信号均可被配置为能够触发处理模块控制受控设备。
具体实施过程中,按键信号触发的控制功能、控制逻辑与开关信息触发的控制功能、控制逻辑可以是相同或重合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针对于开关信息,一种举例中,正常情况下按一下无线开关(例如自发电开关),处理模块可响应于对应的开关信息控制开关驱动模块(例如其中继电器)导通,从而使得受控设备被供电后能够工作;再按一下自发电开关,处理模块可响应于对应的开关信息控制开关驱动模块(例如其中的继电器)关断,从而使得受控设备不被供电,从而停止工作。进而,按键模块26被操控而产生的按键信号的作用也可参照于以上自发电开关的部分或全部作用理解。
请参考图9,一种具体的举例中,所述按键模块26包括按键开关S1与按键电阻R21;所述按键开关S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2,所述按键电阻R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按键开关S1与所述处理模块22之间,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例如3.3V的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可以是处理模块22提供的,也可以是电源转换模块24提供的。
请参考图8与图9,所述控制电路2还包括发光模块25,所述发光模块25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2,以在所述处理模块22的控制下发光。
其中的发光模块25可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D2与电阻R22,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2,负极经电阻R22接地。其中的发光二极管也可理解为是LED,具体可以是图中所示的单个发光二极管D2,也不排除采用多个发光二极管D2串联和/或并联的实施方式。
处理模块22可被配置为根据开关信息和/或按键信号控制发光模块25发光与熄灭,例如:可在触发开关驱动模块断开时控制发光模块25熄灭,在触发开关驱动模块导通时控制发光模块25发光。
可见,通过发光模块25,可以对外指示当前的控制状态。
以上所涉及的受控设备可例如是垃圾处理机,以垃圾处理机为例,其中受控工作的部件为图5与图7所示的电机41,进而,以上针对于受控设备的电连接关系的描述可以理解为是接收器相对于电机41的电连接关系。
此外,接收器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可以采用带接线的方式直接安装在例如垃圾处理机的受控设备的内部,再例如:也可以是采用类似插座的形式设置于受控设备外,此时,受控设备的供电端(例如插头)可直接接在该插座,又例如:接收器本身自带端子安装。
以下将结合图10至图20对以上所涉及的接收器的结构进行具体的描述。
在图10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图18、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还包括顶盖6,所述顶盖6盖合于所述底壳1,以在所述顶盖6与所述底壳1之间形成内部空间,所述电路板5设于所述内部空间。进而,可通过顶盖6与底壳1的组合来容置、固定和保护电路板5。
在图15至图17,以及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接收器也可不设有顶盖6,进而通过灌胶来固定并保护内部的电路板5。可见,在部分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底壳1内填充有胶体,且所述电路板5处于所述胶体中。
此外,在部分方案中,在配置有顶盖6的方案中,也可在底壳1内填充交替。
请参考图10至图12,以及图18、图19,所述顶盖6的边缘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底壳1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
在图示的方案中,若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扣,则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槽;其可如卡扣62与卡槽102。在未图示的方案中,若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槽,则所述第二卡接部可以为卡扣。
请参考图10至图12,以及图18、图19,所述顶盖6的边缘设有第一止口,所述底壳设有第二止口,所述第一止口匹配对接于所述第二止口。
在图示的方案中,若所述第一止口部为母止口,则所述第二止口部为公止口;其可如公止口61与母止口101。在未图示的方案中,若所述第一止口部为公止口,则所述第二止口部为母止口;
其中卡接部、止口的位置、排布方式、尺寸、形状等均可任意变化而不限于图中所示。通过卡接部,可实现顶盖与底壳之间的定位,通过止口,可实现顶盖与底壳之间的装配固定。
请参考图15至图19,所述底壳1内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柱108,该连接柱108可设于底壳1的底面,也不排除设于侧面的方案。
在设有连接柱108的部分方案中,可设有胶体,此时连接柱108可不与其他部件(例如螺纹连接件)紧固连接,以图20为例,底壳装入电路板,可直接灌胶没过电路板,静置待胶凝固。
设有胶体的情况下,连接柱108也可与其他部件(例如螺纹连接件)紧固连接。
在设有连接柱108的另部分方案中,也可不设有胶体。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8与图19,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还包括螺纹连接件8,该螺纹连接件8可例如是具有外螺纹的部件,例如自攻螺丝。所述顶盖6可设有连接孔65,其中,连接孔65可均匀分布于顶盖6。
所述螺纹连接件8穿过所述连接孔65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柱108的内螺纹,以紧固连接所述顶盖6与所述连接柱108。
通过以上螺纹连接件8与连接柱108之间的紧固连接,可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保障结构的稳定。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连接柱108的外表面可设有加强筋1081,从而有利于保障连接柱108相对于底壳1的固定,避免其发生侧弯、折断等情形。
请参考图15、图17至图19,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旋转限位槽51,其可设于电路板的边缘位置,所述连接柱108穿过所述第一旋转限位槽51,进而,连接柱108(含其加强筋1081)的尺寸可以与第一旋转限位槽51相匹配,从而满足穿过与限位的需求。
在图示的方案中,第一旋转限位槽51可设于电路板边缘的两个对称的部位,在其他方案中,第一旋转限位槽51的位置、数量、形状等可以任意变化而不限于图中所示。以上方案中,通过第一旋转限位槽51,可实现电路板旋转位置的限制,从而保障电路对外连接的稳定。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0、图14、图18与图19,无线开关接收器,还包括灯罩7,所述顶盖6和/或所述底壳1设有透光孔,所述灯罩设于所述透光孔,例如可卡接于透光孔,灯罩具体可通过插脚变形插入顶盖从而卡在顶盖,所述透光孔的位置与所述电路板中发光模块的位置相匹配,进而,通过灯罩7可实现透光与导光。
在图10与图14所示方案中,透光孔为设于底壳1的透光孔111,具体可设于底壳1的底面,在图18与图19所示方案中,透光孔为设于顶盖6的透光孔66。在其他未图示的方案中,透光孔也可设于底壳1的侧面。
透光孔111、灯罩7的数量与结构形式可参照于发光模块理解,只要能实现透光与导光的作用,就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8与图19,所述顶盖6的内侧(其可理解为朝向内部空间或理解为位于内部空间的一侧)设有抵压部67,所述抵压部67的远离所述顶盖6的一端抵接所述电路板5。进而,可通过抵压部67压住电路板5,从而进一步实现电路板5位置的固定。
具体方案中,所述抵压部67可以包括设于所述顶盖内侧的第一抵压部与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一抵压部的远离所述顶盖的一端垂直抵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抵压部的远离所述顶盖的一端也垂直抵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抵压部与所述第二抵压部互相垂直。其中的第一抵压部与第二抵压部均可以呈矩形板。
以上方案中,第一抵压部与第二抵压部可呈截面为十字的结构形式,进而,可有效保障下压、支撑作用,避免抵压部的侧弯、折断。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6和/或所述底壳1还设有至少一个接线孔,进而,通过接线孔可将电线接入内部空间,从而与电路板上的相应端子电连接。
请参考图10至图12,所述接线孔包括第一凹槽63与第二凹槽103,所述第一凹槽63设于所述顶盖6边缘,所述第二凹槽103设于所述底壳的开口端的边缘。所述第一凹槽63与所述第二凹槽103是匹配拼接的。
进一步的,匹配拼接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为宽度相匹配的U型凹槽;所述电路板5的与所述顶盖6相对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接线端,每组接线端的位置与互相拼接的一对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匹配,只要能够实现接线端与所接入电线的电连接,且避免电线之间的交叉纠缠,就可理解为实现了以上所涉及的相匹配。
通过以上凹槽的拼接,可便于从电路板的背部引出电线,且生产安装的时候线只需要卡到U型槽里面即可,若非拼接而形成的,安装时需要去严格准确地将接线孔与接线端对准,若采用凹槽拼接的方式,由于电路板的旋转位置相对于底壳是固定的,只需凹槽对准并将电线卡入即可,不需要去对准接线孔位置是否与无需便于安装。
请参考图18与图19,所述接线孔可仅包括第一凹槽63,在未图示的方案中,接线孔也可仅包括第二凹槽103。此时,凹槽与底壳的边缘拼接后,或者凹槽与顶盖的边缘拼接后,也可形成接线孔。
此外,另部分方案中,也可在底壳1或顶盖6设置非拼接而形成接线孔(例如圆形的孔),此时,电线可以从电路板的正面引出,也不排除从背面引出的方案。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针对于电路板的限位作用,除了前文所涉及的连接柱,还可采用旋转限位部。
请参考图10、图12、图13与图20,所述底壳1的侧壁具有旋转限位部105,所述电路板5的外边缘设有与所述旋转限位部105配合的第二旋转限位槽52,所述旋转限位部105嵌入所述第二旋转限位凹槽52。同时,若顶盖6也需嵌入底壳1,则顶盖6边缘还设有用于与旋转限位部105配合的配合凹槽64。
进而,通过旋转限位部105的限位作用,可限制电路板5发生旋转,从而保障其位置的稳定。
此外,若底壳外侧具有凹槽面104,则旋转限位部105的位置可以是与凹槽面104相匹配的,进而,可有利于保障底壳侧壁厚度的均匀。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2、图15与图16,所述底壳1内设有支撑部107,其可设于底壳1的底面和/或侧面,所述支撑部107支撑于所述电路板5的与所述底壳1的底面相对的一侧。进一步的,支撑部107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至少三个支撑部107可均匀支撑于电路板5。
同时,根据电路板5的位置需求不同,可任意配置支撑部107的位置与尺寸。不论如何配置,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通过以上支撑部107,可有利于固定电路板5的位置。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6与图17,所述底壳1内设有卡扣限位部109,所述卡扣限位部109与所述电路板5卡接。
具体举例中,卡扣限位部109可被配置为能够限制电路板5远离底壳底面的运动,配合于支撑部107的情况下,支撑部与卡扣限位部109可自电路板5两侧实现夹持作用,从而固定住电路板5的位置。
其他举例中,卡扣限位部109也可被配置为能够限制电路板5两个方向的运动(远离底壳底面的运动与靠近底壳底面的运动)。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0至图20,所述底壳1还设有对外连接结构。通过对外连接结构,可便于安装接收器。任意可适于设备之间固定安装的结构形式,均可应用于作为对外连接结构。
在其他可选方案中,也不排除不采用对外连接结构的方式。
进一步的方案中,请参考图10至图14,以及图20,所述底壳1的外侧表面具有下凹的凹槽面104,所述凹槽面104能够在所述底壳1外形成凹槽通道,该凹槽通道可视作是贯穿底壳1两端的,所述对外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凹槽通道。
通过以上凹槽面所形成的凹槽通道,可为对外的连接(例如与螺钉8的装配)提供避让空间。进而,在便于安装固定的情况下,还不会因对外的连接(例如螺钉8的装配)而导致产品体积过多的增大。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外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基体106与设于所述连接基体的对外连接槽1061或对外连接孔1062,所述连接基体设于所述凹槽通道的一端。
其中的对外连接槽1061可例如图10至图14所示,具体可以为U型凹槽;对应的,所述凹槽面104的横截面呈C形。其中的对外连接孔1062可例如图15至图20所示,一种举例中,对外连接孔1062可以是图15至图19所示的跑道形孔,也可以是图20所示的圆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基体106的外侧边缘的形状与所述底壳的部分外侧表面相匹配,所述部分外侧表面指所述底壳的外侧表面中邻近于所述凹槽面的表面部分。例如:若底壳的外侧表面中邻近于所述凹槽面的表面部分为圆弧面,则:以图10至图14为例,连接基体的外侧边缘也可以呈圆弧形,且该圆弧形与圆弧面的曲率、圆心等均是相同的。
该方式下,可避免连接基体106凸出于外表面,保障外部形状的平整。
此外,在图20所示的举例中,所述连接基体106的外侧边缘的形状也可以不与底壳的部分外侧表面匹配,例如可以是突出于该外侧表面的。
请参考图10至图20,所述底壳1横截面的外轮廓可满足以下任意之一:
所述外轮廓呈圆形;其可例如图15至图19所示;
所述外轮廓呈具有凹槽的圆形;其可例如图10至图14所示;
所述外轮廓是直线段与具有凹槽的圆弧段围合形成的;其可例如图20所示;其中,底壳1的侧壁具有平板部110,对应的,平板部110的外侧面可在横截面中形成直线段;
所述外轮廓是直线段与圆弧段围合形成的;
所述外轮廓是具有凹槽的直线段与圆弧段围合形成的;
所述外轮廓是具有凹槽的直线段与具有凹槽的圆弧段围合形成的。
请参考图21与图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组件,包括以上可选方案涉及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即图21与图22中无线开关接收器9可满足以上描述)与无线开关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中,通过无线开关接收器连接于受控设备,无线开关可经无线开关接收器控制受控设备,进而,无需预先在受控设备中配置相应程序,对应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无线开关所能控制的受控设备不再限于预先配置相应程序并配对的设备,可见,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拓宽无线开关所能控制的设备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3)

1.一种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与设于所述底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以及开关驱动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与无线开关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所述无线开关被操控时发出的开关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以将所述开关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开关驱动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受控设备,以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受控设备工作或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包括继电器与驱动开关;所述继电器具有至少两个触点;
所述驱动开关的控制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驱动开关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串联后连接于直流电源与地之间;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连接于所述受控设备与交流市电之间;
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能够在所述驱动开关导通时通电,且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能够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导通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还包括设备驱动第一电阻、设备驱动第二电阻与设备驱动二极管;
所述驱动开关的控制端经所述设备驱动第一电阻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设备驱动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驱动开关的控制端与地之间;
所述设备驱动二极管的两端并联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两端,且所述设备驱动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驱动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整流单元;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触点连接所述交流市电的火线,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输入侧分别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触点与所述交流市电的零线,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输出侧连接所述受控设备,或者:
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输入侧分别电连接所述火线与所述零线,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输出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触点,所述受控设备分别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输出侧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按键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按键模块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按键模块反馈的按键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按键开关与按键电阻;所述按键开关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按键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处理模块之间,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以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发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侧接入交流市电;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侧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供电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第二整流单元与能量转换单元;
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输入侧直接或间接连接交流市电,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输出侧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单元的输入侧,以将整流后的供电传输至所述能量转换单元;
所述能量转换单元的输出侧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供电端,以将整流后的供电转换为对应的供电电压后传输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供电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还包括浪涌抑制器与滤波器,所述浪涌抑制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输入侧与所述交流市电之间,所述滤波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输出侧与所述能量转换单元的输入侧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底壳,以在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内部空间,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内部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边缘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底壳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
若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扣,则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槽;
若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槽,则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边缘设有第一止口,所述底壳设有第二止口,所述第一止口匹配对接于所述第二止口;
若所述第一止口部为公止口,则所述第二止口部为母止口;
若所述第一止口部为母止口,则所述第二止口部为公止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底壳内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连接柱,所述顶盖设有连接孔,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内螺纹,以紧固连接所述顶盖与所述连接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旋转限位槽,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旋转限位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有加强筋。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罩,所述顶盖和/或所述底壳设有透光孔,所述灯罩设于所述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位置与所述电路板中发光模块的位置相匹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内侧设有抵压部,所述抵压部的远离所述顶盖的一端抵接所述电路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包括设于所述顶盖内侧的第一抵压部与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一抵压部的远离所述顶盖的一端垂直抵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抵压部的远离所述顶盖的一端也垂直抵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抵压部与所述第二抵压部互相垂直。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和/或所述底壳还设有至少一个接线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孔包括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顶盖边缘,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底壳的开口端的边缘;
若所述接线孔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则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是匹配拼接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匹配拼接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为宽度相匹配的U型凹槽;
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顶盖相对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接线端,每组接线端的位置与互相拼接的一对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匹配。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侧壁具有旋转限位部,所述电路板的外边缘设有与所述旋转限位部配合的第二旋转限位槽,所述旋转限位部嵌入所述第二旋转限位凹槽。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底壳的底面相对的一侧。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有卡扣限位部,所述卡扣限位部与所述电路板卡接。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填充有胶体,且所述电路板处于所述胶体中。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还设有对外连接结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外侧表面具有下凹的凹槽面,所述凹槽面能够在所述底壳外形成凹槽通道,所述对外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凹槽通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基体与设于所述连接基体的对外连接槽或对外连接孔,所述连接基体设于所述凹槽通道的一端;
所述对外连接槽为U型凹槽,所述凹槽面的横截面呈C形;
所述对外连接孔为圆形孔或跑道形孔。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体的外侧边缘的形状与所述底壳的部分外侧表面相匹配,所述部分外侧表面指所述底壳的外侧表面中邻近于所述凹槽面的表面部分。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横截面的外轮廓满足以下任意之一:
所述外轮廓呈圆形;
所述外轮廓呈具有凹槽的圆形;
所述外轮廓是直线段与具有凹槽的圆弧段围合形成的;
所述外轮廓是直线段与圆弧段围合形成的;
所述外轮廓是具有凹槽的直线段与圆弧段围合形成的;
所述外轮廓是具有凹槽的直线段与具有凹槽的圆弧段围合形成的。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开关为自发电开关,所述通信模块为射频模块。
33.一种设备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1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开关接收器与无线开关。
CN202021508858.6U 2020-07-23 2020-07-23 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 Active CN212229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8858.6U CN212229465U (zh) 2020-07-23 2020-07-23 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8858.6U CN212229465U (zh) 2020-07-23 2020-07-23 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9465U true CN212229465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10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8858.6U Active CN212229465U (zh) 2020-07-23 2020-07-23 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94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971A (zh) * 2021-05-16 2021-09-17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自发电开关及其处理方法、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971A (zh) * 2021-05-16 2021-09-17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自发电开关及其处理方法、控制系统
CN113410971B (zh) * 2021-05-16 2022-06-03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自发电开关及其处理方法、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2634B2 (en) Switch device and connector
US20160065085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WO2018184563A1 (zh) 开关元件、开关系统、pcb隔离板组件、智能终端壳体、智能终端元件、接线柱组件、插座、开关、智能设备控制装置、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带透光指示功能的开关按键、单火线取电电路及方法
CN212229465U (zh) 无线开关接收器与设备控制组件
US20120171891A1 (en) Plug
CN115714076A (zh) 一种继电器模块及继电器控制系统
CN205986814U (zh) 触摸墙壁开关
CN114499563B (zh) 接收器及电子设备
CN220963187U (zh) 一种进出线端子结构及断路器
KR200382283Y1 (ko) 2극 스위치가 부착된 멀티콘센트
CN218788359U (zh) 一种带有辅助触点的继电器模块
CN219163300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0199533U (zh) 负载控制装置以及无线负载控制系统
CN113325776B (zh) 开关装置以及开关控制系统
US11134555B1 (en) Power cable for light string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CN220796506U (zh) 面板开关
KR200299116Y1 (ko) 절전형 스위치
CN217426588U (zh) 一种智能开关
CN215457208U (zh) 适应多种通讯模块的窗帘电控结构
KR200454899Y1 (ko) 스위치 콘센트의 램프 어셈블리 접속구조
CN215870121U (zh) 转接装置
CN215174881U (zh) 用于灯串的电源供应线以及电源供应装置
CN210378932U (zh) 智能物联网断路器
CN213815991U (zh) 一种嵌入式继电器
KR102555766B1 (ko) 스위치모듈 및 그가 설치되는 전기전자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