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6114U - 一种重力限压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力限压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6114U
CN212226114U CN202020263093.8U CN202020263093U CN212226114U CN 212226114 U CN212226114 U CN 212226114U CN 202020263093 U CN202020263093 U CN 202020263093U CN 212226114 U CN212226114 U CN 212226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alve body
pressure limiting
gravity pressure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630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李鹏辉
张硕
许华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630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6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6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6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煲的限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限压阀。该重力限压阀包括阀体壳,重块,排气阀芯;所述阀体壳内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重块的填充腔,还包括顶锥,所述阀体壳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排气阀芯卡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顶锥自所述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所述通孔上,且所述顶锥的下部用于密封所述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通过在重力限压阀的阀体壳的中心设有通孔,顶锥自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通孔上,且顶锥的下部用于密封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一方面实现了顶锥对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的密封,另一方面,通孔的设置,使得顶锥只需要自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通孔上就可以完成装配,结构简单,安装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重力限压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煲的限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限压阀。
背景技术
限压阀是压力煲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重力限压阀又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当压力煲内的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压力会将重力限压阀顶起,使得重力限压阀不再密封排气阀芯的通气孔,从而压力煲内部的蒸汽向外排出,实现泄压,以保证压力煲内部压力处于安全值之下。
现有压力煲的重力限压阀为了防止重块经常暴露在水蒸气中导致生锈以及容易烫手,在重块的表面包覆一层塑料阀体壳。但是此种密闭阀壳结构的重力限压阀在生产装配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麻烦,如现有的重力限压阀的阀体壳均是设置一盲孔,然后在阀体壳注塑的过程中,将顶锥安装置盲孔上用于密封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然后再将重块等其他配件依次嵌入,最后再注塑完成密封阀体壳的底部,这导致了整个重力限压阀的装配非常繁琐,制造成本也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重力限压阀,通过在重力限压阀的阀体壳的中心设有通孔,顶锥自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通孔上,且顶锥的下部用于密封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一方面实现了顶锥对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的密封,另一方面,通孔的设置,使得顶锥只需要自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通孔上就可以完成装配,不需要在阀体壳的制造过程中进行装配;并且该重力限压阀组件简单,成本低,在各个组件制造完成后,徒手操作即可装配完成,装配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力限压阀,包括阀体壳,重块,排气阀芯;所述阀体壳内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重块的填充腔,还包括顶锥,所述阀体壳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排气阀芯卡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顶锥自所述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所述通孔上,且所述顶锥的下部用于密封所述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顶锥为陀螺形。
优选地,所述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通孔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贴合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凹槽沿所述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周向环设一周,形成凹槽环;所述凸起沿所述通孔的内侧面周向环设一周,形成凸起环。
优选地,所述顶锥为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顶锥与所述通孔的上部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顶锥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凸起,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起贴合固定的凹槽。
优选地,还包括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套设在所述重块的下部用于密封所述重块,且所述弹性密封圈的中部还设有用于卡设所述排气阀芯的卡孔。
优选地,还包括阀体盖,所述阀体壳具有下部敞开的开口部,所述阀体盖盖合于所述阀体壳的开口部以压紧所述弹性密封圈密封所述重块于所述填充腔内,所述阀体盖还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供排气阀芯穿过的腔孔。
优选地,所述阀体壳为圆柱形,所述填充腔为所述通孔的侧壁与所述阀体壳的外侧壁形成的环形腔,所述重块为适配所述填充腔的环形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重力限压阀的阀体壳的中心设有通孔,顶锥自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通孔上,且顶锥的下部用于密封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一方面实现了顶锥对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的密封,另一方面,通孔的设置,使得顶锥只需要自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通孔上就可以完成装配,不需要在阀体壳的制造过程中进行装配,解决了现有的重力限压阀阀体壳结构复杂,且由于盲孔的结构,使得顶锥必须要在阀体壳的注塑制造过程中完成装配的问题;并且该重力限压阀组件简单,成本低,在各个组件制造完成后,徒手操作即可装配完成,装配简单快捷,省时省力。
2.顶锥为陀螺形。陀螺形的设置即顶锥的上部分为圆柱形,下部分为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圆柱形使得顶锥压设固定在通孔的侧壁上,锥形部分则保证了排气阀芯上部的出气口实现密封。
3.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通孔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凹槽对应贴合的凸起。保证顶锥压入通孔上时,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置的凹槽卡合在通孔的内侧面上的凸起上,保证顶锥的上部分压设固定在通孔上,并保证了顶锥压设固定在通孔上的稳定性。
4.凹槽沿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周向环设一周,形成凹槽环;凸起沿通孔的内侧面周向环设一周,形成凸起环。由于顶锥为陀螺形,即顶锥的上部为圆柱形,设置凹槽环以及凸起环能够进一步保证顶锥压设固定在通孔上的稳定性。
5.顶锥为弹性件。保证了顶锥自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通孔上时有一定的弹性变量,便于压入通孔中。
6.顶锥与通孔的上部过盈配合。由于顶锥压入通孔上,只是填充了通孔的上部分,因此顶锥与通孔的上部过盈配合,保证了顶锥压入通孔上是紧密压紧的状态,防止松动。
7.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凸筋,通孔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凸筋贴合固定的容纳槽。保证顶锥压入通孔上时,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置的凸筋卡合在通孔的内侧面上的容纳槽上,保证顶锥的上部分压设固定在通孔上,并保证了顶锥压设固定在通孔上的稳定性。
8.重力限压阀还设有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套设在重块的下部用于密封重块,且弹性密封圈的中部还设有用于卡设排气阀芯的卡孔。设置弹性密封圈且中部设有用于卡设排气阀芯的卡孔,一方面实现卡设排气阀芯,一方面实现对重块的下部的密封。通过弹性密封圈的卡孔卡设排气阀芯,解决了现有的重力限压阀采用卡簧结构容易磨损排气阀芯等问题。
9.重力限压阀还设有阀体盖,阀体壳具有下部敞开的开口部,阀体盖盖合于阀体壳的开口部以压紧弹性密封圈密封重块于填充腔内,阀体盖还设有与通孔对应供排气阀芯穿过的腔孔。设置阀体盖,盖合在阀体壳的开口部实现重块及弹性密封圈的密封及固定,该重力限压阀在各个组件制造完成后,将重块自阀体壳的开口部装入,并且将重块用弹性密封圈套设在重块的下部,再将阀体盖盖合在阀体壳的开口部,一次性即可完成整个重力限压阀的装配,装配简单快捷,省时省力。
10.阀体壳为圆柱形,填充腔为通孔的侧壁与阀体壳的外侧壁形成的环形腔,重块为适配填充腔的环形重块。阀体壳设为圆柱形,重块为环形重块,方便重块装入填充腔中,以及满足现有绝大多数压力煲的重力限压阀的通用结构,方便组装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重力限压阀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重力限压阀阀体壳和顶锥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重力限压阀阀体壳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重力限压阀的顶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重力限压阀的阀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重力限压阀弹性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重力限压阀的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重力限压阀的阀体壳和阀体盖盖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阀体壳,200-重块,300-排气阀芯,400-顶锥,500-阀体盖, 600-弹性密封圈,110-填充腔,120-通孔,121-凸起,130-开口部,410-凹槽, 510-腔孔,610-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8所示的一种重力限压阀,包括阀体壳100,重块200,排气阀芯 300;阀体壳100内设有用于放置重块的填充腔110,还包括顶锥400,阀体壳 100的中心设有通孔120,排气阀芯300卡设在通孔120中,顶锥400自阀体壳 100的顶部压设在通孔120上,且顶锥400的下部用于密封排气阀芯300的上部出气口。通过在重力限压阀的阀体壳100的中心设有通孔120,顶锥400自阀体壳100的顶部压设在通孔120上,且顶锥400的下部用于密封排气阀芯300的上部出气口。一方面实现了顶锥400对排气阀芯300的上部的出气口的密封,如图1所示,顶锥400对排气阀芯300的上部的出气口进行了压紧密封。另一方面,通孔120的设置,使得顶锥400只需要自阀体壳100的顶部压设在通孔 120上就可以完成装配,不需要在阀体壳100的制造过程中进行装配,解决了现有的重力限压阀阀体壳结构复杂,且由于盲孔的结构,使得顶锥必须要在阀体壳的注塑制造过程中完成装配的问题;并且该重力限压阀组件简单,成本低,在各个组件制造完成后,徒手操作即可装配完成,装配简单快捷,省时省力。
顶锥400为陀螺形,且顶锥400为弹性件,顶锥400的材料优选为橡胶或硅胶材料,顶锥400与通孔120的上部过盈配合;顶锥400陀螺形的设置即顶锥400的上部分为圆柱形,下部分为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圆柱形使得顶锥400 压设固定在通孔120的侧面上,锥形部分则保证了排气阀芯300上部的出气口实现密封。保证了顶锥400自阀体壳100的顶部压设在通孔120上时有一定的弹性变量,便于压入通孔120中,由于顶锥400压入通孔120上,只是填充了通孔120的上部分,因此顶锥400与通孔120的上部过盈配合,保证了顶锥400 压入通孔120上是紧密压紧的状态,防止松动。顶锥400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410,通孔120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凹槽410对应贴合的凸起121。保证顶锥400压入通孔120上时,顶锥400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置的凹槽410卡合在通孔120的内侧面上的凸起121上,保证顶锥400的上部分压设固定在通孔120 上,并保证了顶锥400压设固定在通孔120上的稳定性。凹槽410沿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周向环设一周,形成凹槽环(图中未示出);凸起121沿通孔120的内侧面周向环设一周,形成凸起环(图中未示出)。由于顶锥400为陀螺形,即顶锥400的上部可以为圆柱形,设置凹槽环以及凸起环能够进一步保证顶锥400 压设固定在通孔120上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重力限压阀还包括弹性密封圈600,阀体盖500,弹性密封圈 600套设在重块200的下部用于密封重块200,且弹性密封圈600的中部还设有用于卡设排气阀芯300的卡孔610。阀体壳100具有下部敞开的开口部130,阀体盖500盖合于阀体壳100的开口部130以压紧弹性密封圈600密封重块200 于填充腔110内,阀体盖500还设有与通孔120对应供排气阀芯121穿过的腔孔510。
阀体壳100上具有开口部130,重块200可以自开口部130装入阀体壳100 内,设置弹性密封圈600且中部设有用于卡设排气阀芯300的卡孔610,一方面弹性密封圈600实现卡设排气阀芯300,一方面由于弹性密封圈600套设在重块 200的下部,从而实现了对重块200的下部的密封;设置阀体盖500,通过将阀体盖500盖合在阀体壳100的开口部130以压紧弹性密封圈600密封重块200 于填充腔110内,从而实现重块200及弹性密封圈600的密封及固定。
该重力限压阀采用弹性密封圈600卡设排气阀芯,结构稳定且不会对排气阀芯产生磨损,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重力限压阀由于设置卡簧造成对排气阀芯的磨损,以及容易造成中心偏移,造成压力煲的漏气的问题。并且该重力限压阀的组件少,成本低,在各个组件制造完成后,将重块200自阀体壳100的开口部130装入,并且将重块200用弹性密封圈600套设在重块200的下部,再将阀体盖500盖合在阀体壳100的开口部130,一次性即可装配完成,装配简单快捷,省时省力。
重块200可以通过粘接固定设于填充腔110内。重块选用金属材料,优选普通铁块。在装配时,优选在将重块200经阀体壳100的开口部121装入填充腔110时,在重块200的上部涂覆黏胶层,再装入填充腔110,从而实现重块200的上部与填充腔110的快速安装固定。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阀体壳上部还沿通孔的周边环设有出气通孔,出气通孔可以环设2-6个,优选3个,以满足当重力限压阀进行泄压排气时,可以通过出气通孔实现泄压排气。
该重力限压阀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先将重块200自阀体壳100的开口部130装入阀体壳100的填充腔110中,再将弹性密封圈600套设在重块200 的下部,从而实现弹性密封圈600对重块200的密封,最后再将阀体盖500盖合在所述阀体壳100的开口处130,实现整体的盖合密封,也可以按照先将弹性密封圈600套设在重块200的下部实现对重块200下部的密封,再将重块200 及弹性密封圈600自阀体壳的开口部130装入阀体壳100的填充腔110中,最后再将阀体盖500盖合在所述阀体壳100的开口处130,实现阀体盖和阀体壳的盖合密封。最后再将顶锥400自阀体壳100的顶部压设入通孔120上。实现整体的装配。也可以最开始装配时,先将顶锥400自阀体壳100的顶部压设入通孔120上,再进行装配重块200等其他组件。如图8所示的阀体壳和阀体盖上可以设置相应的定位凸筋及定位凹槽,以方便盖合。该类的装配方式,所有的零部件制造完成后,再进行单独简单的装配即可以完成,解决了现有的重力限压阀必须在注塑阀体壳的过程中,完成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和装配造成的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1-图8所示的重力限压阀,顶锥400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凸筋(图中未示出),通孔120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凸筋贴合固定的容纳槽(图中未示出),保证顶锥400压入通孔上时,顶锥400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置的凸筋卡合在通孔120的内侧面上的容纳槽上,保证顶锥400的上部分压设固定在通孔120上,并保证了顶锥400压设固定在通孔120上的稳定性。阀体壳100为圆柱形,填充腔110为通孔120的侧壁与阀体壳100的外侧壁形成的环形腔,重块200为适配填充腔110的环形重块。阀体壳100设为圆柱形,重块200为环形重块,方便重块200装入填充腔110中,以及满足现有绝大多数压力煲的重力限压阀的通用结构,方便组装配置。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重力限压阀,包括阀体壳,重块,排气阀芯;所述阀体壳内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重块的填充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锥,所述阀体壳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排气阀芯卡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顶锥自所述阀体壳的顶部压设在所述通孔上,且所述顶锥的下部用于密封所述排气阀芯的上部出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锥为陀螺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通孔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贴合的凸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顶锥的上部的外侧面周向环设一周,形成凹槽环;所述凸起沿所述通孔的内侧面周向环设一周,形成凸起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锥为弹性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锥与所述通孔的上部过盈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锥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凸筋,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筋贴合固定的容纳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限压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套设在所述重块的下部用于密封所述重块,且所述弹性密封圈的中部还设有用于卡设所述排气阀芯的卡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力限压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体盖,所述阀体壳具有下部敞开的开口部,所述阀体盖盖合于所述阀体壳的开口部以压紧所述弹性密封圈密封所述重块于所述填充腔内,所述阀体盖还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供排气阀芯穿过的腔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重力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壳为圆柱形,所述填充腔为所述通孔的侧壁与所述阀体壳的外侧壁形成的环形腔,所述重块为适配所述填充腔的环形重块。
CN202020263093.8U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重力限压阀 Active CN212226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3093.8U CN212226114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重力限压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3093.8U CN212226114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重力限压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6114U true CN212226114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1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3093.8U Active CN212226114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重力限压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6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5619A (zh) 具有压力补偿室的密封塞
CN111384357B (zh) 用于电池的顶盖组件、电池和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CN212226114U (zh) 一种重力限压阀
CN110101301B (zh) 锅盖组件以及压力锅
CN212213437U (zh) 一种重力限压阀
CN208315623U (zh) 一种电池及其顶盖片组件
US4084621A (en) Accumulator consisting of welded vessel and lid
CN210540822U (zh) 泄压锅具及其泄压锅盖
CN20656034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8435263U (zh) 锅盖组件以及压力锅
CN106510485B (zh) 水箱盖、水箱组件和电饭煲
CN216009568U (zh) 一种改进内部密封性的阀芯
CN220452820U (zh) 一种胶铁一体防爆阀
JPS635807Y2 (zh)
US3952233A (en) Pressure-relief valve for an electrical capacitor
CN210697183U (zh) 密封结构和烹饪器具
CN209202788U (zh) 密封圈及具有该密封圈的烹饪器具
CN211390982U (zh) 一种新型可回弹的防水充电座结构
CN218105511U (zh) 具有快速开合功能的水杯
CN216835128U (zh) 一种侧面泄压型密封罐
CN211197171U (zh) 一种真空泵出瓶
CN108493049A (zh) 水路系统用压力开关及装配方法
CN216381766U (zh) 一种密封装置及具有该密封装置的泵体
CN212838264U (zh) 带气阀的隔膜泵
CN212213552U (zh)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3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