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4072U - 龙头控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龙头控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4072U
CN212224072U CN202021060963.8U CN202021060963U CN212224072U CN 212224072 U CN212224072 U CN 212224072U CN 202021060963 U CN202021060963 U CN 202021060963U CN 212224072 U CN212224072 U CN 212224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trol
valve
faucet
gr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09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eckba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eckba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eckba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eckba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09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4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4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4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头控水装置和水槽防护塞以及智能厨用系统。基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龙头控水装置或水槽防护塞的双控触发元件的单一触发操作,既可以触发龙头出水,也可以触发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磨启动,因而有助于简化用户在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时的操作。而且,若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控制盒能够根据研磨负载的状态自动停止研磨,则,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控制盒还可以关联触发龙头断水,以省去厨余垃圾研磨完成后的关机操作和断水操作。

Description

龙头控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启动控制,特别涉及可实现龙头出水及厨余垃圾处理器研磨启动关联触发的一种龙头控水装置。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处理器可以利用研磨腔内的研磨盘对厨余垃圾实施研磨粉碎。相应地,当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磨盘运行时,需要龙头供水方可将水槽中的厨余垃圾冲入研磨腔、并将研磨腔内的垃圾残渣从水槽下方的排水管排出。
然而,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磨盘启动和龙头供水是彼此独立的控制操作,由此导致用户在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时的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有助于简化用户在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时的操作的硬件架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龙头控水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与龙头对接的龙头卡口,并且,所述壳体还具有出水口;
双控触发元件,所述双控触发元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壳壁;
供水控制阀,所述供水控制阀布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供水控制阀连接在所述龙头卡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
水阀控制模组,所述水阀控制模组容纳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与所述双控触发元件和所述供水控制阀信号连接;
水阀通讯模组,所述水阀通讯模组容纳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水阀通讯模组与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信号连接,以使所述供水控制阀的导通状态、以及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磨启动响应于所述双控触发元件产生的触发信号而被关联触发。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光电元件,所述光电元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壳壁,并且所述光电元件与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信号连接。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在位感应元件,所述在位感应元件具有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出水口下方的感应范围,并且所述在位感应元件与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信号连接;其中,所述水阀控制模组在所述在位感应元件产生有效在位信号的期间内,将所述阀控制信号置为允许所述龙头出水的导通状态。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开关感应元件,所述开关感应元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壳壁,并且所述开关感应元件与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信号连接;其中,所述水阀控制模组响应于所述开关感应元件产生的开关信号,改变所述阀控制信号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双控触发元件响应于用户的接触操作或感应操作产生触发信号。
可选地,所述供水控制阀为电磁阀或电机阀。
可选地,所述在位感应元件为红外收发器或电容感应元件。
可选地,所述开关感应元件为红外收发器或电容感应元件或防水触摸按键。
可选地,所述双控触发元件为防水触摸按键。
可选地,无线收发器为射频元件。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对龙头控水装置的双控触发元件的单一触发操作,既可以触发龙头出水,也可以触发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磨启动,因而有助于简化用户在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时的操作。而且,若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控制盒能够根据研磨负载的状态自动停止研磨,则,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控制盒还可以关联触发龙头断水,以省去厨余垃圾研磨完成后的关机操作和断水操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一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二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三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状态呈现原理的示意图;
图6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研磨停止原理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一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二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三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状态呈现原理的示意图;
图12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研磨停止原理的示意图;
图13为第三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四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五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布置在厨房的水槽10附近,并且,该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包括龙头控水装置30、厨余垃圾处理器40以及控制盒50。
水槽10的一侧连接供水管路的位置处装设有机械阀门21,该机械阀门21受控于龙头把手22,并且龙头20装设于该机械阀门21。相应地,龙头控水装置30可以装设于龙头20。在使用时,龙头把手22可以将机械阀门21置为常导通的状态,以将龙头20的供水控制权转交给龙头控水装置30。
水槽10的底部具有向排水管道排水的下水口100,厨余垃圾处理器40具有与水槽下水口100对接的顶部开口、以及与排水管道对接的侧部开口,并且,厨余垃圾处理器40具有连通顶部开口和侧部开口的研磨腔,并且,厨余垃圾处理器40具有位于研磨腔内的研磨盘、以及与研磨盘传动连接的电机400。相应地,控制盒50可以与厨余垃圾处理器400电连接。图1中是以控制盒50具有独立于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外壳封装、并与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供电插头集成为一体为例。但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盒50也可以置于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壳体内部(例如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机身与壳体之间可以存有容纳控制盒50的间隙)、并且与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供电插头分离。
龙头控水装置30可以包括壳体300、供水控制阀33、感应元件34、双控触发元件35、水阀控制模组36、水阀通讯模组37。
壳体300可以具有与龙头20对接的龙头卡口31(例如从壳体300的壳壁顶部突出),并且,壳体300还可以具有出水口32(例如开设于壳体300的壳壁底部)。
供水控制阀33可以包括例如电磁阀或电机阀等任意一种能够响应于电信号而切换导通及关闭状态的元器件,供水控制阀33可以装设在壳体300的内部,并且,该供水控制阀33可以连接在龙头卡口31和出水口32之间。
感应元件34可以包括在位感应元件和开关感应元件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在位感应元件可以具有覆盖壳体300的出水口32下方的感应范围,例如,在位感应元件可以是红外收发器或电容感应器等能够感知人体部位靠近的元器件;开关感应元件可以布置在壳体300的壳壁,例如,开关感应元件同样可以是红外收发器或电容感应器等能够感知人体部位靠近的元器件、或者也可以是防水触摸按键。
双控触发元件35可操作地布置在壳体300的壳壁,例如,双控触发元件35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接触操作或感应操作产生触发信号,并且可以选用防水触压按键。在图1中,虽然示出了双控触发元件35布置在壳体300的壳壁侧部,但可以理解的是,双控触发元件35也可以布置在壳体300的壳壁的任意位置处。
水阀控制模组36容纳在壳体300内,并且水阀控制模组36与感应元件34、双控触发元件35和供水控制阀33以及水阀通讯模组37信号连接。
其中,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包括同时与供水控制阀33、感应元件34、双控触发元件35以及水阀通讯模组37信号连接的一个控制器。或者,水阀控制模组36也可以包括均与双控触发元件35信号连接的两个彼此独立的控制器,其中一个专用于控制供水控制阀33的控制器还与供水控制阀33和感应元件34信号连接、但与水阀通讯模组37无连接,而另一个专用于通讯驱动的控制器则还可以与水阀通讯模组37信号连接、但与供水控制阀33和感应元件34无连接。另外,水阀控制模组36中包括的一个或两个控制器都可以为例如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支持可编程配置的控制元件。
水阀控制模组36在在位感应元件产生有效在位信号的期间内,可以将对供水控制阀33产生的阀控制信号置为允许龙头20出水的计时导通状态。水阀控制模组36也可以响应于开关感应元件产生的开关信号,改变阀控制信号的状态,以实现关联用户操作的龙头20出水及断水。
水阀控制模组36还可以基于双控触发元件35、并借助水阀通讯模组37实现供水控制阀33与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关联控制。
水阀通讯模组37可以包括例如射频元件等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无线收发器。水阀通讯模组37可以位于壳体300的内部,并且,水阀通讯模组37与水阀控制模组36信号连接。
控制盒50包括与电机400电连接的电机驱动器51、与电机驱动器51电连接的研磨控制模组52、以及与研磨控制模组52电连接的控制盒通讯模组53。其中,研磨控制模组52可以为例如MCU、或CPLD、或FPGA等支持可编程配置的控制模组件;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可以包括例如射频元件等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元器件。
从而,基于水阀通讯模组37与水阀控制模组36的信号连接、水阀通讯模组37与控制盒通讯模组53的无线连接、以及控制盒通讯模组53与研磨控制模组52的电连接,可以使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以及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启动响应于双控触发元件35产生的触发信号而被关联触发。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对龙头控水装置30的双控触发元件的单一触发操作,既可以触发龙头20出水,也可以触发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启动,因而有助于简化用户在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40时的操作。
例如,可水阀控制模组36在检测到双控触发元件35产生的触发信号后,可以将对供水控制阀33产生的阀控制信号置为允许龙头20出水的导通状态、以及通过水阀通讯模组37向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送启动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启动信号。
图2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一方式的示意图。请参见图2,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响应于双控触发元件35产生的触发信号(S20),同步执行将阀控制信号置为允许龙头20出水的导通状态(S21)、以及通过水阀通讯模组37向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送研磨启动信号(S22)。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生效的期间内可以允许龙头20出水(S23),并且研磨控制模组52响应于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与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相关联的研磨启动信号可以触发电机驱动器51启动电机400(S24),从而,可以使得龙头20出水与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启动(S24)同步或基本同步。
图3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二方式的示意图。请参见图3,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响应于双控触发元件35产生的触发信号(S30)将阀控制信号置为允许龙头20出水的导通状态(S31),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生效的期间内可以允许龙头20出水(S32),并且,响应于阀控制信号的导通状态生效(S32),通过水阀通讯模组37向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送研磨启动信号(S33),研磨控制模组52响应于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与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相关联的研磨启动信号可以触发电机驱动器51启动电机400(S34),从而,可以使得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启动(S34)延迟于龙头20出水(S32)。
图4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三方式的示意图。请参见图4,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响应于双控触发元件35产生的触发信号(S40),通过水阀通讯模组37向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送研磨启动信号(S41),研磨控制模组52响应于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与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相关联的研磨启动信号可以触发电机驱动器51启动电机400(S42),并且,研磨控制模组52响应于电机驱动器51的启动成功应答而通过控制盒通讯模组53向龙头控水装置30(水阀通讯模组37)发送研磨启动通告信号(S43),水阀控制模组36响应于水阀通讯模组37从控制盒500(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研磨启动通告信号(S43),将阀控制信号置为允许龙头20出水的导通状态(S44),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生效的期间内可以允许龙头20出水(S44),从而,可以使得龙头20出水(S45)延迟于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启动(S42)。
图5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状态呈现原理的示意图。请参见图5,在厨余垃圾处理器40启动研磨启动后,研磨控制模组52可以进一步根据电机驱动器51检测到的电机400负载,产生研磨负载通告信号并通过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出(S51),相应地,龙头控水装置30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壳体300的壳壁、并与水阀控制模组36信号连接的光电元件(未在图中标示),并且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进一步响应于水阀通讯模组37从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研磨负载通告信号,控制光电元件产生匹配研磨负载强度的光电信号(S52)。
可以理解的是,研磨控制模组52产生的研磨负载通告信号也可以通过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送至例如控制面板或遥控器等人机交互装置进行匹配研磨负载强度的光电呈现。
图6为如图1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研磨停止原理的示意图。请参见图6,电机驱动器51可以进一步依据检测到的电机400空载状态而停止电机400(S60),并且,研磨控制模组52可以进一步响应于电机驱动器51停止电机400时产生的停机信号并通过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出(S61)。相应地,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进一步响应于水阀通讯模组37从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研磨结束通告信号,将阀控制信号置为禁止龙头20出水的关闭状态(S62)。
也就是,若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控制盒50能够根据研磨负载的状态自动停止研磨,则,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控制盒50还可以关联触发龙头20断水,以省去厨余垃圾研磨完成后的关机操作和断水操作。
图7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7,在第二实施例中,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布置在厨房的水槽10附近,并且,该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包括龙头控水装置30’、厨余垃圾处理器40、控制盒50以及水槽防护塞60。
第二实施例中的龙头控水装置30’相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龙头控水装置30,可以不包括双控触发元件35(龙头控水装置30’的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包括同时与供水控制阀33、感应元件34以及水阀通讯模组37信号连接的一个控制器),并且,第二实施例中的厨余垃圾处理器40和控制盒50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的水槽防护塞60能够可移除地插入在水槽下水口100。这里提到的可移除地装设是指,水槽防护塞60可以填放于水槽下水口100、也可以从水槽下水口100移出。其中,当水槽防护塞60从水槽下水口100移出时,水槽下水口100处于完全敞开状态,以便于水槽10内的厨余垃圾能够通过水槽下水口100顺畅地落入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腔内;当水槽防护塞60填放于水槽下水口100时,水槽防护塞60处于在位状态。在位状态的水槽防护塞60在水槽下水口100处形成通水路径,即,在位状态的水槽防护塞60可以允许水流通过水槽下水口100流入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腔内冲刷垃圾残渣,并且同时可以防止研磨腔内的残渣从水槽下水口100飞溅到水槽10内。
具体地,水槽防护塞60可以包括塞体600、双控触发元件61、水塞控制模组62以及水塞通讯模组63。
双控触发元件61布置在塞体600内。可选地,双控触发元件61可以响应于对信号发生元件(未在图中标示出)的成功感知而产生触发信号,其中,该信号发生元件产生的信号范围覆盖水槽下水口100(例如,该信号发生元件可以设置在水槽10的槽壁、或水槽下水口100、或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腔落水口),即,双控触发元件61可以响应于水槽防护塞60在水槽下水口100的在位状态而产生触发信号。例如,信号发生元件可以为磁力元件,相应地,双控触发元件61可以为磁感应元件。
水塞控制模组62可以包括例如MCU、或CPLD、或FPGA等支持可编程配置的控制模组件。水塞控制模组62容纳在塞体内,并且水塞控制模组62与双控触发元件61信号连接。
水塞通讯模组63可以包括例如射频元件等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元器件。水塞通讯模组63容纳在塞体600内,并且水塞通讯模组63与水塞控制模组62信号连接。
其中,水塞控制模组62可以响应于双控触发元件61产生的触发信号,通过水塞通讯模组63使供水控制阀33允许龙头20出水的导通状态与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启动被关联触发。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对水槽防护塞60的双控触发元件61的单一触发操作(水槽防护塞60在水槽下水口100的落位操作),既可以触发龙头20出水,也可以触发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启动,因而有助于简化用户在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40时的操作。
图8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一方式的示意图。请参见图8,水塞控制模组62可以响应于双控触发元件61产生的触发信号(S80),通过水塞通讯模组63向控制供水控制阀33的水阀控制模组36’(水阀通讯模组37)发送供水导通信号(S81)、以及向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送研磨启动信号(S82),从而,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响应于供水导通信号将阀控制信号置为允许龙头20出水的导通状态,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生效的期间内可以允许龙头20出水(S83),并且研磨控制模组52响应于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与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相关联的研磨启动信号可以触发电机驱动器51启动电机400(S84)。其中,发送供水导通信号(S81)和发送研磨启动信号(S82)可以是同步发生的,或者也可以是按照指定顺序先后发生的,因此,龙头20出水(S83)与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研磨启动(S84)同步或基本同步,也可以其中一个延迟与另一个发生。
图9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二方式的示意图。请参见图9,水塞控制模组62可以响应于双控触发元件61产生的触发信号(S90),可以通过水塞通讯模组63向控制供水控制阀33的水阀控制模组36’(水阀通讯模组37)发送供水导通信号(S91),从而,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响应于供水导通信号将阀控制信号置为允许龙头20出水的导通状态,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生效的期间内可以允许龙头20出水(S93)。并且,水塞控制模组62通过水塞通讯模组63向控制供水控制阀33的水阀控制模组36’(水阀通讯模组37)发送供水导通信号(S91),还可以触发水阀控制模组36’(通过水阀通讯模组37)向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控制盒50发送研磨启动信号(S93),研磨控制模组52响应于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与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相关联的研磨启动信号可以触发电机驱动器51启动电机400(S94)。
图10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双控启动原理的第三方式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0,水塞控制模组62响应于双控触发元件61产生的触发信号(S100),可以通过水塞通讯模组53向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送研磨启动信号(S101),研磨控制模组52响应于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研磨启动信号可以触发电机驱动器51启动电机400(S102)。并且,水塞控制模组62向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送研磨启动信号(S101),还可以触发控制盒50(研磨控制模组52通过控制盒通讯模组53)向控制供水控制阀33的水阀控制模组36’发送供水导通信号(S103),以使研磨启动信号能够与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相关联。从而,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响应于供水导通信号将阀控制信号置为允许龙头20出水的导通状态,供水控制阀33的导通状态生效的期间内可以允许龙头20出水(S104)。
图11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状态呈现原理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1,在厨余垃圾处理器40启动研磨启动后,研磨控制模组52可以进一步根据电机驱动器51检测到的电机400负载,产生研磨负载通告信号并通过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出(S111),相应地,龙头控水装置30’仍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壳体300的壳壁、并与水阀控制模组36’信号连接的光电元件(未在图中标示),并且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进一步响应于水阀通讯模组37从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研磨负载通告信号,控制光电元件产生匹配研磨负载强度的光电信号(S112)。
与第一实施例同理,在第二实施例中,研磨控制模组52产生的研磨负载通告信号也可以通过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送至例如控制面板或遥控器等人机交互装置进行匹配研磨负载强度的光电呈现。
图12为如图7所示智能厨用系统的研磨停止原理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2,电机驱动器51可以进一步依据检测到的电机400空载状态而停止电机400(S120),并且,研磨控制模组52可以进一步响应于电机驱动器51停止电机400时产生的停机信号并通过控制盒通讯模组53发出(S121)。相应地,水阀控制模组36’可以进一步响应于水阀通讯模组37从控制盒50(控制盒通讯模组53)接收到的研磨结束通告信号,将阀控制信号置为禁止龙头20出水的关闭状态(S122)。
可见,在第二实施例中,若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控制盒50能够根据研磨负载的状态自动停止研磨,则,厨余垃圾处理器40的控制盒50还可以关联触发龙头20断水,以省去厨余垃圾研磨完成后的关机操作和断水操作。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布置在龙头控水装置30或30’的供水控制阀33都是装设在龙头22的出水口处,但在实际部署中,供水控制阀也可以装设在龙头20的上水管路中。
图13为第三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3,在第三实施例中,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布置在厨房的水槽10附近,并且,该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包括厨余垃圾处理器40、控制盒50、水槽防护塞60以及布置在龙头20的上水管路中的供水控制阀330,其中,该供水控制阀330与水阀控制模组360信号连接,该水阀控制模组360与水阀通讯模组370信号连接。
第三实施例中的水阀控制模组360与控制盒50及水槽防护塞60的交互方式、以及对供水控制阀330的导通及断开状态的控制,可以与第二实施例中如图8至10以及图12所示的水阀控制模组36’基本相同。
图14为第四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在第四实施例中,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布置在厨房的水槽10附近,并且,该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包括龙头控水装置30’、厨余垃圾处理器40、控制盒50以及遥控器70。
第四实施例中的遥控器70包括双控触发元件71、遥控控制模组72以及遥控通讯模组73。其中,双控触发元件71可以是按键或声纹识别装置等能够捕获用户意图元件,并且,双控触发元件71可以响应于用户指令(按键指令或语音指令)产生触发信号。遥控控制模组72响应于触发信号的操作,可以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水塞控制模组62基本相同。
图15为第五实施例中的智能厨用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5,在第五实施例中,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布置在厨房的水槽10附近,并且,该智能厨用系统可以包括厨余垃圾处理器40、控制盒50、遥控器70以及布置在龙头20的上水管路中的供水控制阀330,其中,该供水控制阀330与水阀控制模组360信号连接,该水阀控制模组360与水阀通讯模组370信号连接。
第五实施例中的水阀控制模组360与控制盒50及遥控器70的交互方式、以及对供水控制阀330的导通及断开状态的控制,可以与第四实施例中的水阀控制模组36’基本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龙头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与龙头对接的龙头卡口,并且,所述壳体还具有出水口;
双控触发元件,所述双控触发元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壳壁;
供水控制阀,所述供水控制阀布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供水控制阀连接在所述龙头卡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
水阀控制模组,所述水阀控制模组容纳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与所述双控触发元件和所述供水控制阀信号连接;
水阀通讯模组,所述水阀通讯模组容纳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水阀通讯模组与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信号连接,以使所述供水控制阀的导通状态、以及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磨启动响应于所述双控触发元件产生的触发信号而被关联触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控触发元件为防水按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控制阀为电磁阀或电机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阀通讯模组为无线通讯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位感应元件,所述在位感应元件具有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出水口下方的感应范围,并且所述在位感应元件与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开关感应元件,所述开关感应元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壳壁,并且所述开关感应元件与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头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光电元件,所述光电元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壳壁,并且所述光电元件与所述水阀控制模组信号连接。
CN202021060963.8U 2020-06-10 2020-06-10 龙头控水装置 Active CN212224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0963.8U CN212224072U (zh) 2020-06-10 2020-06-10 龙头控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0963.8U CN212224072U (zh) 2020-06-10 2020-06-10 龙头控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4072U true CN212224072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31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0963.8U Active CN212224072U (zh) 2020-06-10 2020-06-10 龙头控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4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9710B (zh) 厨余垃圾处理系统
US6219859B1 (en) Cabinet door operated faucet valve
CN108561603B (zh) 一种多功能出水龙头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58451B (zh) 定时触摸龙头及其控制方法
EP1727458A1 (en) Sink mounting type dish washer
CN203878695U (zh) 一种马桶自动冲洗控制装置
CN212224072U (zh) 龙头控水装置
CN111305331A (zh) 一种新型封闭式智能垃圾处理器及控制方法
JP5486194B2 (ja) 吐水装置
CN111549861A (zh) 龙头控水装置和水槽防护塞以及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控制盒
WO2010069551A1 (en) Liquid drainage system
JP2009226060A (ja) 電気洗濯機
JP2001207499A (ja) 自動水栓
JPH1110020A (ja) 厨芥処理機
CN215673841U (zh) 智能龙头
JP7025686B2 (ja) リモコン及びトイレ装置
JP7410456B2 (ja) 吐水装置
US20200109794A1 (en) Touch-sensitive fauce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JP4400405B2 (ja) 生ごみ処理装置および生ごみ処理装置を備えた流し台
JPS59155666A (ja) 自動水栓
CN213075413U (zh) 一种无接触式饮水机
JPH09192521A (ja) 粉砕装置
JP2003049468A (ja) 排水栓装置
JP2015055134A (ja) 給水システム
CN213539190U (zh) 一种新型封闭式智能垃圾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20 1305,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58 Bei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eckba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418, 185 Anwai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eckba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