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823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8239U
CN212208239U CN202020554710.XU CN202020554710U CN212208239U CN 212208239 U CN212208239 U CN 212208239U CN 202020554710 U CN202020554710 U CN 202020554710U CN 212208239 U CN212208239 U CN 212208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machine body
bending area
bend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47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丽娟
刘陆
史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547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8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8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8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子设备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包括固定区域和弯折区域,在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转动扣合时,固定区域对应的柔性显示屏的第二侧面能够相互贴合,弯折区域弯折成水滴状;其中,弯折区域的内弯区和外弯区交界处形成交界线,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均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弯折区域弯折成水滴状时,内弯区对应的第一侧面分别与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的第一支撑部线支撑,并于所述第一侧面形成接触线,第二支撑部与交界线和接触线之间的第一侧面线支撑。柔性显示屏的内弯区平缓的向外弯区过渡,解决了光学胶层开胶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的折叠显示屏设计开发中,主要分为内折和外折两大类,其中内折可有效保护柔性显示面板在折叠状态时不受外界冲击,降低柔性显示面板失效风险,是目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现有技术中,折叠显示屏内折的弯折处的形状以U形、棒球形以及水滴状为主。其中,弯折处为U形和棒球形的电子设备会在折叠后有较大的缝隙,影响整体产品的美观性。弯折处为水滴状的电子设备可以美化外观,在折叠时,将弯折区域沉入整机中,降低整体手机厚度。但是弯折处为水滴状的电子设备,由于弯折区包括外弯区和内弯曲,在弯折过程中,在距离弯折起始点一定范围内的外弯区域内,受到矛盾的内弯作用里力和外弯作用力,导致折叠显示屏的光学胶层粘结的两个功能层开胶的现象出现。
所以上述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子设备,使其能够解电子设备的折叠显示屏光学胶层开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转动连接的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固定区域和弯折区域,所述固定区域位于所述弯折区域的两侧,所述固定区域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连接,所述弯折区域弯折时的中线与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的转动轴线平行,且所述中线与所述轴线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在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转动扣合时,所述固定区域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侧面能够相互贴合,所述弯折区域在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呈水滴状;
其中,所述弯折区域包括内弯区和外弯区,所述内弯区和所述外弯区交界处形成交界线,所述外弯区位于所述内弯区两侧且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固定区域连接,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均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所述弯折区域弯折所述截面呈水滴状时,于所述截面内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所述内弯区对应的所述截面的最大尺寸处为水滴直径最大位置,所述水滴直径最大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处分别与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的第一支撑部线支撑,于所述第一侧面形成接触线,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交界线和所述接触线之间的所述第一侧面线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交界线和所述接触线的中间位置为第一支撑线,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支撑线位于所述交界线和所述第一支撑线之间。
可选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包括连接区域和支撑区域,所述连接区域与所述固定区域所对应的第一侧面连接,所述支撑区域为曲面状,所述支撑区的截面厚度小于所述连接区域的截面厚度,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的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转动扣合时,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的所述支撑区域形成容置所述水滴状的所述弯折区域的空间。
可选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支撑区域包括斜面区和平面区,所述斜面区的第一侧与所述连接区域连接,所述斜面区的第二侧与所述平面区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所述平面区的平面,以与所述接触线进行线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为所述斜面区第二侧形成的圆弧凸起。
可选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斜面区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
可选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斜面区的第二侧间隔的形成多个圆弧凸起,以形成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
可选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圆弧凸起的半径为1-3mm。
可选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平面状态时,从一侧所述固定区域到另一侧所述固定区域方向,所述弯折区域的长度为25-45mm;
所述弯折区域弯折成水滴状时,所述内弯区对应的水滴最大直径为6-8mm。
可选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弯折区域的长度为25mm;
所述弯折区域弯折成水滴状时,所述内弯区对应的水滴最大直径为6mm。
可选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包括机体部和夹持板,所述连接区域和支撑区域设置于所述夹持板的一侧面,所述夹持板的另一侧面与所述机体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的结构相同。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的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分别与柔性显示屏的固定区域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上均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这样在相对转动并扣合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时,柔性显示屏的固定区域不发生形变,弯折区域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支撑顶持的作用下弯折,截面呈水滴状。其中,由于第一支撑部对应的支撑在水滴状的弯折区域的水滴直径最大位置处,即弯折区域的内弯区最大的弯折处有第一支撑部的支撑,而第二支撑部对应的支撑在交界线和接触线之间的柔性显示屏第一侧面上,即内弯区靠近连接外弯区的位置有第二支撑部的支撑,这样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支撑作用下,弯折区域的内弯区平缓的向外弯区过渡,可以有效的降低外弯区的光学胶在厚度方向的拉伸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胶层开胶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中标号为:
100-电子设备,1-第一机体,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连接区域,14-支撑区域,141-斜面区,142-平面区,15-机体部,16-夹持板,2-第二机体,3-柔性显示屏,31-固定区域,32-弯折区域,33-第一侧面,34-第二侧面,321-内弯区,322-外弯区,323-交界线,324-接触线,R-夹角,Φ-水滴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柔性显示屏3;所述柔性显示屏3包括固定区域31和弯折区域32,所述固定区域31位于所述弯折区域32的两侧,所述固定区域31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屏3的第一侧面33分别与所述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连接,所述弯折区域32弯折时的中线与所述第一机体1和所述第二机体2的转动轴线平行,且所述中线与所述轴线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区域31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33平行;
在所述第一机体1和所述第二机体2转动扣合时,所述固定区域31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屏3的第二侧面34能够相互贴合,所述弯折区域32在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33和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呈水滴状;
其中,所述弯折区域32包括内弯区321和外弯区322,所述内弯区321和所述外弯区322交界处形成交界线323,所述外弯区322位于所述内弯区321两侧且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固定区域31连接,所述第一机体1和所述第二机体2均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在所述弯折区域32弯折后所述截面呈水滴状时,于所述截面内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33的方向上,所述内弯区321对应的所述截面的最大尺寸处为水滴直径Φ最大位置,所述水滴直径Φ最大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33处分别与所述第一机体1和所述第二机体2的第一支撑部11线支撑,于所述第一侧面33形成接触线324,所述第二支撑部12与所述交界线323和所述接触线324之间的所述第一侧面33线支撑。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其可以是具有弯折屏的手机、平板、游戏机或者其他终端电子产品。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的结构可以是相同的,但是二者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与柔性显示屏3连接的部分可以尺寸相同也可以不同,但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均需要具有与柔性显示屏3连接的部分,以及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下文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第一机体1为主要介绍对象,第二机体2可以同理第一机体1。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均可以为平板状,并且第一机体1的一端与第二机体2的一端转动连接,具体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铰链、转轴、柔性可弯折连接体(例如柔性塑胶体)等,具体的转动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设置为180的转动,使第一机体1可以与第二机体2从扣合的状态转动至水平的展开状态,即相对的从0度转动到180度,以符合现有的柔性显示屏3可以实现的弯折方式。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中设置有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运算、控制以及通信功能的硬件。
柔性显示屏3可以是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显示屏,例如柔性显示屏3可以由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光学胶层、触控层、显示面板层、第二光学胶层、奥氏体不锈钢板层形成。
柔性显示屏3的第一侧面33为背离显示出光的一侧,第二侧面34为显示出光的一侧。柔性显示屏3的固定区域31和弯折区域32是连接在一体,两个区域的划分是按照柔性显示屏3在电子设备100弯折工作时各部分的工能定义的,固定区域31分别位于弯折区域32的两侧,固定区域31与弯折区域32之间的分界线可以为直线,在具体的工作中,固定区域31分别与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固定在一起,并随之转动,同时为了保证弯折区域32能够在第一机体1相对第二机体2转动扣合或水平展开时随之弯折,弯折区域32应对应于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转动连接的位置,具体的可以是弯折区域32弯折时的中线(即弯折区域32是对称的弯折)与所述第一机体1和所述第二机体2的转动轴线(即任何种转动连接结构的转动时的轴线)平行,且所述中线与所述轴线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区域31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33平行,即中线与轴线形成的平面与柔性显示屏3水平展开时平行,这样可以保证弯折区域32同步的与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转动。在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相对转动并扣合过程中,弯折区域32在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的顶持作用下发生弯折,并如图1所示弯折区域32在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33和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呈水滴状。
其中,由于弯折区域32弯折后截面呈水滴状,所以弯折区与包括内弯区321和外弯区322,内弯区321对应于弯曲近似圆弧的水滴的头部,外弯区322是内弯区321过渡连接固定区域31的部分,对应为水滴的尾部,外弯区322与内弯区321的弯折方向相反,且内弯区321和外弯区322均为弧面。通过在内弯区321的边沿做切面,以及在外弯区322的边沿做切面,两个切面的交汇处即内弯区321和外弯区322的交界,此交界处为一条直线即所述交界线323。由于内弯区321对应于水滴的头部,即内弯区321弯曲接近于圆形,如图1所示,内弯区321在上述的截面内垂直于第一侧面33的方向上具有直径最大的位置,即上述的水滴直径Φ最大位置,所以当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扣合将弯折后的柔性显示屏3夹在中间时,内弯区321对应的水滴直径Φ最大位置处与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接触,且接触位置为一条直线,故称该直线为接触线324。从接触线324到交界线323为内弯区321的一部分,将第二支撑部12支撑在这个区域内,可以降低这一部分内弯区321的向外的张力,进而平缓的过渡到外弯区322。并且通过柔性显示屏3的水滴弯折受力后的仿真模拟可知,在接触线324到交界线323的位置设置第二支撑部12,可以有效的降低弯折时柔性显示屏的光学胶层在厚度方向的拉伸,进而有效的解决了光学胶的开裂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分别与柔性显示屏3的固定区域31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上均设置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这样在相对转动并扣合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时,柔性显示屏3的固定区域31不发生形变,弯折区域32在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的支撑顶持的作用下,弯折成水滴状。其中,由于第一支撑部11对应的支撑在水滴状的弯折区域32的水滴直径最大位置处,即弯折区域32的内弯区321最大的弯折处有第一支撑部11的支撑,而第二支撑部12对应的支撑在交界线323和接触线324之间的柔性显示屏3第一侧面33上,即内弯区321靠近连接外弯区322的位置有第二支撑部12的支撑,这样在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的支撑作用下,弯折区域32的内弯区321平缓的向外弯区322过渡,可以有效的降低外弯区322的光学胶在厚度方向的拉伸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胶层开胶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内弯区321的交界线323到接触线324的部分所对应的第一侧面33的长度看作1,则第一侧面33的交界线323和接触线324的中间位置到交界线323的长度为1/2,通过仿真模拟,在此1/2长度内对第一侧面33施加支撑,则防止光学胶开裂的效果更好。所以取第一侧面33的交界线323和接触线324的中间位置为第一支撑线,并优选的将第二支撑部12与第一侧面33的支撑线设置于交界线323和所述第一支撑线之间。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机体1包括连接区域13和支撑区域14,所述连接区域13与所述固定区域31所对应的第一侧面33连接,所述支撑区域14为曲面状,所述支撑区的截面厚度小于所述连接区域13的截面厚度,所述第一支撑部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2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14;其中,所述第一机体1和所述第二机体2的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一机体1和所述第二机体2转动扣合时,所述第一机体1和所述第二机体2的所述支撑区域14形成容置所述水滴状的所述弯折区域32的空间。
具体地,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均可以为平板状,第一机体1的连接区域13和支撑区域14均位于第一机体1的一个侧面,该侧面为第一机体1与第二机体2扣合时相对的侧面,支撑区域14的一侧与连接区域13连接,另一侧位于第一机体1的一端,且第一机体1的该端为与第二机体2转动连接的一端,支撑区域14的曲面状,以能够形成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为准,曲面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第二机体2与第一机体1结构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机体1可以在其壳体一侧面设置上述的连接区域13和支撑区域14,时需要第一机体1壳体内部的结构也需要根据壳体外部的形状进行适应性的设置,容易出现不便于第一机体1内部器件设置的问题出现。因此可以如图4所示,将第一机体1设置为分体的机体部15和夹持板16,并将连接区域13和支撑区域14设置于所述夹持板16的一侧面,所述夹持板16的另一侧面与机体部15连接,这样机体部15可以设置的相对方正规则,便于内部器件的布置。此时第二机体2的结构可以与所述第一机体1的结构相同或不同。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支撑区域14包括斜面区141和平面区142,所述斜面区141的第一侧与所述连接区域13连接,所述斜面区141的第二侧与所述平面区142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1为所述平面区142的平面,以与所述接触线324进行线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12为所述斜面区141第二侧形成的圆弧凸起。
具体地,将支撑区域14分成上述的斜面区141和平面区142这两个区,可以产生便于支撑区域14的曲面设置,以及便于加工生产的技术效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柔性显示屏3的弯折区弯折后形成的水滴状,对应与平面区142的位置有水滴直径最大的位置,所以可以将斜面区141的截面厚度设置的大于平面区142的截面厚度,以保证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扣合后,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的支撑区域14扣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可以放下水滴状的弯折区域32。
其中,斜面区141的第二侧形成的圆弧凸起可以是连续的近似半圆柱状,也可以是断续的多个半圆柱,其中连续的圆弧近似半圆柱状为优选。
进一步地,通过仿真模拟得知,斜面区141的表面与第一侧面33之间的夹角R可以为10-20度,其中优选的为10度,此时防止光学胶开裂的效果良好。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1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即所述支撑区域14也可以包括斜面区141和平面区142,所述斜面区141与第二侧形成间隔的多个圆弧凸起,以形成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12。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全部圆弧凸起形成的第二支撑部12与外弯区322对应的第一侧面33的支撑线,均要位于外弯区322对应的第一侧面33的交界线323和所述接触线324之间。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上述圆弧凸起的半径为1-3mm,优选半径为2mm。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多次的仿真分析得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结构的基础上,配合下述结构尺寸能够起到更好的防止光学胶开裂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在柔性显示屏3处于平面状态时,从一侧所述固定区域31到另一侧所述固定区域31方向,所述弯折区域32的长度为25-45mm,即弯折区域32的长度为25-45mm,优选为25mm。所述弯折区域32弯折成水滴状时,内弯区321对应的水滴直径Φ最大为6-8mm,其中,为了电子设备100可以在第一机体1和第二机体2扣合时做的更薄,优选内弯区321对应的水滴直径Φ最大为6mm。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连接的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固定区域和弯折区域,所述固定区域位于所述弯折区域的两侧,所述固定区域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连接,所述弯折区域弯折时的中线与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的转动轴线平行,且所述中线与所述轴线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在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转动扣合时,所述固定区域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侧面能够相互贴合,所述弯折区域在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呈水滴状;
其中,所述弯折区域包括内弯区和外弯区,所述内弯区和所述外弯区交界处形成交界线,所述外弯区位于所述内弯区两侧且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固定区域连接,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均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所述弯折区域弯折后所述截面呈水滴状时,于所述截面内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所述内弯区对应的所述截面的最大尺寸处为水滴直径最大位置,所述水滴直径最大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侧面处分别与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的第一支撑部线支撑,于所述第一侧面形成接触线,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交界线和所述接触线之间的所述第一侧面线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交界线和所述接触线的中间位置为第一支撑线,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支撑线位于所述交界线和所述第一支撑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体包括连接区域和支撑区域,所述连接区域与所述固定区域所对应的第一侧面连接,所述支撑区域为曲面状,所述支撑区的截面厚度小于所述连接区域的截面厚度,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的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转动扣合时,所述第一机体和所述第二机体的所述支撑区域形成容置所述水滴状的所述弯折区域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区域包括斜面区和平面区,所述斜面区的第一侧与所述连接区域连接,所述斜面区的第二侧与所述平面区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所述平面区的平面,以与所述接触线进行线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为所述斜面区第二侧形成的圆弧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区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区的第二侧间隔的形成多个圆弧凸起,以形成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弧凸起的半径为1-3mm。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平面状态时,从一侧所述固定区域到另一侧所述固定区域方向,所述弯折区域的长度为25-45mm;
所述弯折区域弯折成水滴状时,所述内弯区对应的水滴最大直径为6-8mm。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区域的长度为25mm;
所述弯折区域弯折成水滴状时,所述内弯区对应的水滴最大直径为6m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体包括机体部和夹持板,所述连接区域和支撑区域设置于所述夹持板的一侧面,所述夹持板的另一侧面与所述机体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的结构相同。
CN202020554710.XU 2020-04-15 2020-04-15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208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4710.XU CN212208239U (zh) 2020-04-15 2020-04-1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4710.XU CN212208239U (zh) 2020-04-15 2020-04-1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8239U true CN212208239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33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4710.XU Active CN212208239U (zh) 2020-04-15 2020-04-1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82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2536A (zh) * 2020-04-15 2020-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868182B2 (en) 2020-12-10 2024-01-0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2536A (zh) * 2020-04-15 2020-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868182B2 (en) 2020-12-10 2024-01-0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2536A (zh) 电子设备
CN212208239U (zh) 电子设备
CN206596050U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US10310566B2 (en) Foldable mechanism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2085951B1 (ko) 폴딩 가능한 단말
CN103926979B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铰链
EP42134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hinge structure having arm structure
CN103259893B (zh) 桌面型通用底座
CN105700841B (zh) 一种柔性电子设备
US11003138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7114469A1 (zh) 可折叠终端
KR20170122554A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461383A (zh)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210578705U (zh) 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
CN111064833B (zh)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5407194A (zh) 具有柔性屏的移动终端
CN113498279B (zh) 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壳体的限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67696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555361U (zh) 一种柔性屏折叠设备
JP7340109B2 (ja) 電子デバイス
CN115022430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JP2023534595A (ja) 携帯端末機用フォルダブルヒンジモジュール
CN112419894A (zh) 一种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装置
US20210173450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2562514A (zh) 一种弯折结构、显示装置及弯折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