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0637U - 一种管道疏通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疏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0637U
CN212200637U CN201921868226.8U CN201921868226U CN212200637U CN 212200637 U CN212200637 U CN 212200637U CN 201921868226 U CN201921868226 U CN 201921868226U CN 212200637 U CN212200637 U CN 212200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rigger
push button
ro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82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Elaf Daily Necessit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Elaf Daily Necessit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Elaf Daily Necessit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Elaf Daily Necessit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82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0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0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06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疏通器,包括储气筒、出气管、放气阀组件和放气扳机,所述放气阀组件包括设置在出气管入口上方且能将出气管入口堵住的U型活塞和用于驱动U型活塞堵住或释放出气管入口的放气阀;还包括位于放气扳机和放气阀之间并能与放气扳机活动配合的保险限位组件,该保险限位组件能与放气扳机相抵而限制放气扳机按压密封杆,或在外力作用下,该保险限位组件能解除对放气扳机的限制而使放气扳机能够顺利按压密封杆。保险限位组件能与放气扳机相抵,这样不会因为误触碰而扣动放气扳机,放气扳机不能顺利按压密封杆而释放高压空气,这样保证了管道疏通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疏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通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疏通器。
背景技术
管道疏通器通过向堵塞的管道内释放高压水或高压气流,使得堵塞管道的堵塞物受高压水或高压气流的推动后向前运动而疏通管道。
例如,申请号为CN201821366575.5(公告号为CN2088701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管道疏通器》,该管道疏通器包括储气筒、连接座、打气组件、放气组件、气表和手柄壳体,储气筒内设有储气仓,连接座和储气筒之间固定装配,连接座上设有储放气装置和供储放气装置安装的安装柱,安装柱为中空结构,连接座上设有量气柱、充气柱和放气柱,量气柱上设有连通储气仓的第一通气孔,充气柱和放气柱上设有连通安装柱的第二通气孔。该管道疏通器外壳为枪形,方便持握操作,同时结构连接紧密、密封性强、使用寿命高,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
上述管道疏通器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打气组件将高压空气充入储气筒内,再扣动放气扳机,放气扳机向内按压而打开放气阀,而使高压空气通过出气管释放。如果打气组件已经将高压空气压入储气筒,但可能因为用户临时有事而没有马上扣动放气扳机来释放高压空气,此时如果误触碰而扣动放气扳机,高压空气将喷出而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而上述专利没有设定防止误触碰而扣动放气扳机的结构,因此,管道疏通器的结构还可继续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防止误触碰而扣动放气扳机的管道疏通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道疏通器,包括储气筒、出气管、放气阀组件和放气扳机,储气筒用于储存待释放的高压空气,出气管的入口通过所述放气阀组件与储气筒内部连通,出气管用于将储气筒内部的高压气体释放到外界,且具有连通出气管内部和外界的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阀组件包括设置在出气管入口上方且能将出气管入口堵住的U型活塞和用于驱动U型活塞堵住或释放出气管入口的放气阀;放气阀包括具有开口的阀体和活动设置在阀体内且能开闭阀口的密封杆,该密封杆的头部能密封阀口,密封杆的尾部与放气扳机相连,在外力的作用下,放气扳机向内按压密封杆后驱动U型活塞释放出气管入口;还包括位于放气扳机和放气阀之间并能与放气扳机活动配合的保险限位组件,该保险限位组件能与放气扳机相抵而限制放气扳机按压密封杆,或在外力作用下,该保险限位组件能解除对放气扳机的限制而使放气扳机能够顺利按压密封杆。
保险限位组件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保险限位组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与壳体滑动配合的推钮和与推钮活动配合的限位块;
放气阀安装在壳体内;
推钮设置在阀体和放气扳机之间且能相对放气扳机左右滑移,推钮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和操作端,本体设置在壳体的容纳腔内,操作端伸出壳体外,本体具有滑槽和与滑槽间隔排列的滑孔,该滑槽供密封杆穿过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滑孔沿左右方向延伸;
放气扳机能与壳体上下活动配合,放气扳机的上部伸出壳体;
限位块设置在放气扳机的下部;
推钮和放气扳机均处于初始状态时,限位块位于滑孔外且与滑孔错位,限位块能与推钮相抵而无法向下按压密封杆;外力作用于推钮后,滑孔能与限位块相对,按压放气扳机后,限位块能伸入滑孔中而使放气扳机能顺利按压密封杆。
为了推钮能平稳滑动,所述操作端具有伸入壳体内且与推钮的本体平行排列的卡脚,该卡脚与壳体滑动配合。通过设置卡脚能在推钮滑动时进一步导向,从而使得推钮能平稳滑动。
为了能使推钮自动复位,所述保险限位组件还包括与推钮的本体相抵的第一复位机构,该第一复位机构能驱动推钮回复到限位块与滑孔错位的初始状态。通过设置第一复位机构,能使推钮自动回复到初始状态,使用方便。
为了在外力去除后,使推钮自动复位。所述壳体还设置有上下布置的支撑杆和与支撑杆下端相抵的第二复位机构,该第二复位机构始终具有向上支撑支撑杆而使支撑杆具有与推钮相抵的趋势;支撑杆包括杆体和与杆体相连且位于杆体上方的凸台;推钮处于初始状态时,推钮与杆体上下相抵且位于凸台的一侧;
推钮处于初始状态时,推钮的滑孔远离支撑杆一侧的孔壁距离对应的限位块远离支撑杆一侧的侧壁的横向距离,记为L1
在外力的作用下,推钮横向滑动,推钮横向滑动至与杆体分离时的横向滑动距离,记为L2
推钮的滑孔的横向宽度,记为D1
推钮横向滑动至与杆体分离后,杆体在第二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推钮解除外力的作用后,第一复位机构推动推钮使推钮与杆体的侧壁相抵,此时推钮的滑孔与限位块相对,限位块远离支撑杆一侧的侧壁与滑孔远离支撑杆一侧的孔壁之间具有距离,该距离记为D2;D1>D2,L2=L1+D2
推钮的滑孔与限位块相对后,放气扳机能下压的距离,记为H1
凸台的高度,记为H2
推钮的本体的高度,记为H3;H1>H2≥H3
推动推钮后松开推钮,再按压放气扳机即可打开放气阀,然后在放气扳机向外移动至初始状态后,推钮自动回复到初始状态,这样,推动推钮后松开推钮而不用手一直保持在推动推钮的状态,操作省力方便;另外,放气扳机向外移动后,推钮能自动复位,也具有操作省力方便的优点。
为了导向杆体的移动,所述壳体内壁具有第一导向槽,杆体远离推钮的侧壁上具有上下布置且能在该第一导向槽内上下滑移的导向块。通过导向块和第一导向槽的配合,支撑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因导向块的导向不容易偏离位置。
第一复位机构和第二复位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保险限位组件还包括与推钮的本体相抵的第一复位机构,该第一复位机构能驱动推钮回复到限位块与滑孔错位的初始状态,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为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本体相抵而另一端与壳体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复位机构为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杆体相抵而另一端与壳体内壁相抵。第一复位机构也可以采用弹性条,第二复位机构也可以采用弹性条。
作为改进,还包括打气组件,所述储气筒的底部设有能与出气管的出口连通的出气口;
储气筒和壳体之间通过连接座相连,连接座上设置有朝储气筒内部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U型活塞活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
连接座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打气组件通过第一软管连通,进气孔内设置有单向阀。
作为改进,所述出气管整体插设在储气筒内,出气管与储气筒内壁围成的空间即用来储存待释放的高压气体;
连接座上设有设置在U型活塞上方的第一放气孔;
所述放气阀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一放气孔连接;
U型活塞能在打气组件向储气筒内部充气时向出气管入口方向移动从而将出气管入口堵住,以使出气管与储气筒内壁围成的空间储存高压气体;当放气阀打开后经第一放气孔释放部分高压气体,此时U型活塞内外气压不一致,从而使U型活塞向远离出气管入口方向移动进而释放出气管入口。
放气阀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放气阀还包括安装座、第三弹簧和O型密封圈,所述阀体通过第二软管连通位于连接座的第一放气孔,安装座覆盖阀体的阀口,安装座上具有第二放气孔,密封杆呈T字型且与安装座滑动配合,密封杆的头部容纳在阀体内且其头部的下部连接有位于阀体内的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的外壁尺寸大于安装座的第二放气孔,密封杆的杆部穿过第二放气孔且与第二放气孔的内壁具有间距,第三弹簧套设在密封杆的中部外,第三弹簧的第一端与安装座靠近第二放气孔的外壁相抵而第二端与密封杆相抵,第三弹簧始终具有向外推动密封杆而使O型密封圈密封第二放气孔的趋势;
所述打气组件包括与第一软管相连的进气头和与进气头可拆卸连接且位于壳体外的打气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能与放气扳机活动配合的保险限位组件,当管道疏通器内还存有一定高压空气时,保险限位组件能与放气扳机相抵,这样不会因为误触碰而扣动放气扳机,放气扳机不能顺利按压密封杆而释放高压空气,这样保证了管道疏通器的安全性;当需要释放高压空气时,作用于保险限位组件后,保险限位组件能解除对放气扳机的限制而使放气扳机能够顺利按压密封杆,放气阀将打开,高压空气从出气管的出口释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半个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图;
图4为图1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2的纵向剖面图;
图7为图2另一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8为图2又一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9为图1去掉密封头和打气筒后的纵向剖面图;
图10为图9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11图1去掉密封头和打气筒后的另一纵向剖面图;
图12为图11中局部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疏通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管道疏通器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连接座300、储气筒7、密封头8,还包括打气组件、放气扳机5、放气阀组件、气压表100、单向阀400、出气管200和保险限位组件;除保险限位组件外,上述零件均可采用现有技术。
其中,壳体4包括能相互对合相连的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对合后围成壳体4的容纳空间。
连接座300设置在壳体4和储气筒7之间,且用于隔开壳体4和储气筒7;参见图 6、图8,连接座300上设置有进气孔301、连通放气阀6的第一放气孔302、连通气压表100的气压测试孔303以及设置在进气孔301外周且朝储气筒7内部延伸的第二导向槽304;进气孔301设置在U型活塞500上方,进气孔301与打气组件通过第一软管600 连通,进气孔301内设置有使空气从打气组件进入储气筒7的单向阀400;第一放气孔 302位于第二导向槽304内且位于U型活塞500上方,第一放气孔302与进气孔301间隔设置,第一放气孔302通过下述第二软管700连通下述放气阀6;气压测试孔303的上端通过第三软管800连通气压表100,气压测试孔303的下端连通储气筒7内部,这样通过气压测试孔303,气压表100可以测得储气筒7内的气压。
单向阀400包括设置在进气孔301内的第一阀座401、位于第一阀座401内的第二阀座402,设置在第一阀座401和第二阀座402之间的橡胶球403,第一阀座401上部开有能被橡胶球403密封的圆孔401a,第二阀座402上部开有不能被橡胶球403完全密封的长条孔402a;进气时,橡胶球403向下运动但不会完全密封长条孔402a,使得空气可以从第二阀座402的长条孔402a进入储气筒7;打气结束后,储气筒7内气压较大,橡胶球403向上运动而密封第一阀座401的圆孔401a,空气不会从单向阀400跑出;这样保证了单向压入空气。
打气组件包括与第一软管600相连的进气头901和与进气头901可拆卸连接且位于壳体4外的打气筒900,第一软管600连通连接座300的进气孔301。
气压表100的表面朝向壳体4外以便于用户查看储气筒7内的气压数值。
放气阀组件包括放气阀6、设置在出气管200入口201上方且能将出气管200入口201堵住的U型活塞500和一端与放气阀6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放气孔302连接的第二软管700;U型活塞500活动设置在连接座300的第二导向槽304内;连接座300上设有设置在U型活塞500上方的第一放气孔302;U型活塞500能在打气组件向储气筒7 内部充气时向出气管200入口201方向移动从而将出气管200入口201堵住,以使出气管200与储气筒7内壁围成的空间储存高压气体;当放气阀6打开后经第一放气孔302 释放部分高压气体,此时U型活塞500内外气压不一致,从而使U型活塞500向远离出气管200入口201方向移动进而释放出气管200入口201。
U字型活塞500与第二导向槽304内壁具有间距,U字型活塞500与第二导向槽30 滑动配合。
放气阀6包括阀体61、安装座62、第三弹簧63、O型密封圈64和活动设置在阀体 61内且能开闭阀口的密封杆65,其中阀体61通过上述第二软管700连通位于连接座300 的第一放气孔302,安装座62覆盖阀体61开口,安装座62上具有第二放气孔621,密封杆65呈T字型且与安装座62滑动配合,密封杆65的头部容纳在阀体61内且其头部的下部连接有位于阀体61内的O型密封圈64,密封杆65的尾部与放气扳机5相连,O 型密封圈64的外壁尺寸大于安装座62的第二放气孔621,密封杆65的杆部穿过第二放气孔621且与第二放气孔621的内壁具有间距,密封杆65的杆部与放气扳机5相连,第三弹簧63套设在密封杆65的中部外,第三弹簧63的第一端与安装座62靠近第二放气孔621的外壁相抵而第二端与密封杆65相抵,第三弹簧63始终具有向外推动密封杆 65而使O型密封圈64密封第二放气孔621的趋势。
放气扳机5与放气阀6配合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放气扳机5向内按压密封杆65后能使高压空气释放通过出气管200释放到外界,具体地,当放气扳机5向内按压密封杆65后,密封杆65向内移动而使O型密封圈64解除对安装座62的第二放气孔621 的密封。
储气筒7用于储存经打气组件作用后压入的高压空气,储气筒7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气口71。
出气管200设置在储气筒7内且用于将高压空气释放到外界,出气管200的顶端设置有入口201而底端设置有出口202,该入口201的尺寸小于U型活塞500的底部尺寸,这样U型活塞500下移时能密封住出口202,出口202与储气筒7底部的出气口71连通。
密封头8套设在储气筒7外,且与储气筒7的出气口71连通,该密封头8用于密封待疏通的管道的管道口外壁,使得将释放的高压空气全部压入待疏通的管道内部;根据待疏通的管道的形状和所处的环境,密封头8可以选择不同的形状,参见图1,例如采用L型密封头81或菜盆密封头82或地漏密封头83,L型密封头81上还可以设置用于加压的装置,来进一步增加压力。
保险限位组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上述壳体4,与壳体4滑动配合的推钮2、与推钮2活动配合的限位块51、第一复位机构、支撑杆1和第二复位机构。
壳体4上开有供推钮2的本体21插入的第一安装孔42、供推钮2的卡脚221插入的第二安装孔43、供放气扳机5插入的第三安装孔44;壳体4内壁具有与下述杆体11 的导向块111配合的第一导向槽41。
推钮2设置在阀体61和放气扳机5之间且能相对放气扳机5左右滑移,推钮2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21和操作端22,本体21设置在壳体4的容纳腔内,操作端22伸出壳体4外,操作端22还具有伸入壳体4内且与推钮2的本体21平行排列的卡脚221,该卡脚221与壳体4滑动配合;本体21具有滑槽211和与滑槽211间隔排列的滑孔212,该滑槽211供密封杆61穿过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滑孔212沿左右方向延伸。
放气扳机5能与壳体4上下活动配合,放气扳机5的上部伸出壳体4。
限位块51设置在放气扳机5的下部。
推钮2和放气扳机5均处于初始状态时,限位块51位于滑孔212外且与滑孔212 错位,限位块51能与推钮2相抵而无法向下按压密封杆65;外力作用于推钮2后,滑孔212能与限位块51相对,按压放气扳机5后,限位块51能伸入滑孔212中而使放气扳机5能顺利按压密封杆65。
第一复位机构与推钮2的本体21相抵,该第一复位机构能驱动推钮2回复到限位块51与滑孔212错位的初始状态;优选地,第一复位机构为第一弹簧3,该第一弹簧3 的一端与本体21相抵而另一端与壳体4内壁相抵。
支撑杆1上下布置在壳体内,该第二复位机构始终具有向上支撑支撑杆1而使支撑杆1具有与推钮2相抵的趋势;支撑杆1包括杆体11和与杆体11相连且位于杆体11 上方的凸台12;推钮2处于初始状态时,推钮2与杆体11上下相抵且位于凸台12的一侧;为了导向杆体11的上下移动,杆体11远离推钮2的侧壁上具有上下布置且能在该壳体的第一导向槽41内上下滑移的导向块111。
推钮2处于初始状态时,推钮2的滑孔212远离支撑杆1一侧的孔壁距离对应的限位块51远离支撑杆1一侧的侧壁的横向距离,记为L1(图6);在外力的作用下,推钮 2横向滑动,推钮2横向滑动至与杆体11分离时的横向滑动距离,记为L2(图6);推钮2的滑孔212的横向宽度,记为D1(图6);推钮2横向滑动至与杆体11分离后,杆体11在第二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推钮2解除外力的作用后,第一复位机构推动推钮2使推钮2与杆体11的侧壁相抵,此时推钮2的滑孔212与限位块51相对,限位块51远离限位杆一侧的侧壁与滑孔212远离支撑杆1一侧的孔壁之间具有距离,该距离记为D2(图7);D1>D2,L2=L1+D2;推钮1的滑孔212与限位块51相对后,放气扳机5能下压的距离,记为H1(图8);凸台12的高度,记为H2(图3);推钮2的高度,记为H3(图8);H1>H2≥H3
第二复位机构与支撑杆1下端相抵;优选地,第二复位机构为第二弹簧9,该第二弹簧9的一端与杆体11相抵而另一端与壳体4内壁相抵。
该管道疏通器,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如下:
需要打气时,参见图1,将打气筒900与进气头901相连,打气筒900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通过第一软管300和单向阀700,打气筒900内的高压空气进入U型活塞500上部,因为此时U型活塞500上部的空气压力大于U型活塞500下部的空气压力,U型活塞500向下移动而遮盖住出气管200的入口201,高压空气从U型活塞500 上部,经过U型活塞500与连接座300的第二导向槽304之间的缝隙进入储气筒7内部,这样高压空气储存在储气筒7内。
正常情况下,用户通过上述打气过程往储气筒7内充入高压空气后,推钮2处于初始状态时(参见图6),推钮2与杆体11上下相抵且位于凸台12的一侧;推钮2的本体 21的滑孔212与限位块51错位,限位块51位于滑孔212外且与滑孔212错位,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1(参见图6),限位块51能与推钮2相抵而无法向下按压密封杆65;即高压气体不会释放,这样如果用户临时有事而没有在充气后马上扣动放气扳机5来释放高压空气时,不会因为误触碰放气扳机5而使出气管200出气,从而误伤到人,这样管道疏通器在闲置时比较安全。
需要释放高压空气时,将密封头8与储气筒相连后对准管道,向左滑动推钮2距离L2(参见图6)至推钮2与杆体11分离后松手,杆体11在第二弹簧9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这样使推钮2与杆体11的侧壁相抵(参见图7),此时推钮2的滑孔212与限位块 51相对;接着,向内作用于放气扳机5,放气扳机5带动密封杆65向内移动H1(参见图8)的距离,O型密封圈64解除对安装座62的第二放气孔621的密封,这样就能打开放气阀6,U型活塞500上部的空气通过安装座62的第二放气孔621释放到外界,U 型活塞500上部的空气压力减小,U型活塞500下部因位于储气筒7内而空气压力较大,储气筒7内的高压空气推动U型活塞500往上移动而释放出气管200入口201,这样储气筒7内的高压空气依次通过出气管200的入口201、出气管200的出口202、储气筒7 的出气口71,最后通过密封头8释放到待疏通的管道中。
在放气扳机5向内按压的同时,放气扳机5底部与支撑杆1的凸台12相抵并使得支撑杆1向下移动H2(参见图3),当支撑杆1向下移动到凸台12与推钮2的本体21 齐平时,推钮2的右侧失去作用力而向右移动一段距离D2(参见图7)而搁置在支撑杆 1的杆体11上(参见图8),此时限位块51还在推钮2的滑孔212中。
松开放气扳机5后,在第二弹簧63的作用下,放气扳机5向上移动;放气扳机5 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限位块51向上移动,推钮2的滑孔212失去限位块51的横向限位后,在第一弹簧3的作用下,推钮2的本体21继续向右朝凸台12运动一段距离而回复到推钮2的初始状态(参见图6)。
此时可重新通过打气筒900将高压空气充入储气筒7中储放。

Claims (10)

1.一种管道疏通器,包括储气筒(7)、出气管(200)、放气阀组件和放气扳机(5),储气筒(7)用于储存待释放的高压空气,出气管(200)的入口(201)通过所述放气阀组件与储气筒(7)内部连通,出气管(200)用于将储气筒(7)内部的高压气体释放到外界,且具有连通出气管(200)内部和外界的出口(202),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阀组件包括设置在出气管(200)入口(201)上方且能将出气管(200)入口(201)堵住的U型活塞(500)和用于驱动U型活塞(500)堵住或释放出气管(200)入口(201)的放气阀(6);放气阀(6)包括具有开口的阀体(61)和活动设置在阀体(61)内且能开闭阀口的密封杆(65),该密封杆(65)的头部能密封阀口,密封杆(65)的尾部与放气扳机(5)相连,在外力的作用下,放气扳机(5)向内按压密封杆(65)后驱动U型活塞(500)释放出气管(200)入口(201);还包括位于放气扳机(5)和放气阀(6)之间并能与放气扳机(5)活动配合的保险限位组件,该保险限位组件能与放气扳机(5)相抵而限制放气扳机(5)按压密封杆(65),或在外力作用下,该保险限位组件能解除对放气扳机(5)的限制而使放气扳机(5)能够顺利按压密封杆(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限位组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4),与壳体(4)滑动配合的推钮(2)和与推钮(2)活动配合的限位块(51);
放气阀(6)安装在壳体(4)内;
推钮(2)设置在阀体(61)和放气扳机(5)之间且能相对放气扳机(5)左右滑移,推钮(2)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21)和操作端(22),本体(21)设置在壳体(4)的容纳腔内,操作端(22)伸出壳体(4)外,本体(21)具有滑槽(211)和与滑槽(211)间隔排列的滑孔(212),该滑槽(211)供密封杆(65)穿过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滑孔(212)沿左右方向延伸;
放气扳机(5)能与壳体(4)上下活动配合,放气扳机(5)的上部伸出壳体(4);
限位块(51)设置在放气扳机(5)的下部;
推钮(2)和放气扳机(5)均处于初始状态时,限位块(51)位于滑孔(212)外且与滑孔(212)错位,限位块(51)能与推钮(2)相抵而无法向下按压密封杆(65);外力作用于推钮(2)后,滑孔(212)能与限位块(51)相对,按压放气扳机(5)后,限位块(51)能伸入滑孔(212)中而使放气扳机(5)能顺利按压密封杆(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端(22)具有伸入壳体(4)内且与推钮(2)的本体(21)平行排列的卡脚(221),该卡脚(221)与壳体(4)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限位组件还包括与推钮(2)的本体(21)相抵的第一复位机构,该第一复位机构能驱动推钮(2)回复到限位块(51)与滑孔(212)错位的初始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还设置有上下布置的支撑杆(1)和与支撑杆(1)下端相抵的第二复位机构,该第二复位机构始终具有向上支撑支撑杆(1)而使支撑杆(1)具有与推钮(2)相抵的趋势;支撑杆(1)包括杆体(11)和与杆体(11)相连且位于杆体(11)上方的凸台(12);推钮(2)处于初始状态时,推钮(2)与杆体(11)上下相抵且位于凸台(12)的一侧;
推钮(2)处于初始状态时,推钮(2)的滑孔(212)远离支撑杆(1)一侧的孔壁距离对应的限位块(51)远离支撑杆(1)一侧的侧壁的横向距离,记为L1
在外力的作用下,推钮(2)横向滑动,推钮(2)横向滑动至与杆体(11)分离时的横向滑动距离,记为L2
推钮(2)的滑孔(212)的横向宽度,记为D1
推钮(2)横向滑动至与杆体(11)分离后,杆体(11)在第二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推钮(2)解除外力的作用后,第一复位机构推动推钮(2)使推钮(2)与杆体(11)的侧壁相抵,此时推钮(2)的滑孔(212)与限位块(51)相对,限位块(51)远离支撑杆(1)一侧的侧壁与滑孔(212)远离支撑杆(1)一侧的孔壁之间具有距离,该距离记为D2;D1>D2,L2=L1+D2
推钮(2)的滑孔(212)与限位块(51)相对后,放气扳机(5)能下压的距离,记为H1
凸台(12)的高度,记为H2
推钮(2)的本体(21)的高度,记为H3;H1>H2≥H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内壁具有第一导向槽(41),杆体(11)远离推钮(2)的侧壁上具有上下布置且能在该第一导向槽(41)内上下滑移的导向块(1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限位组件还包括与推钮(2)的本体(21)相抵的第一复位机构,该第一复位机构能驱动推钮(2)回复到限位块(51)与滑孔(212)错位的初始状态,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为第一弹簧(3),该第一弹簧(3)的一端与本体(21)相抵而另一端与壳体(4)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复位机构为第二弹簧(9),该第二弹簧(9)的一端与杆体(11)相抵而另一端与壳体(4)内壁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气组件,所述储气筒(7)的底部设有能与出气管(200)的出口(202)连通的出气口(71);
储气筒(7)和壳体(4)之间通过连接座(300)相连,连接座(300)上设置有朝储气筒(7)内部延伸的第二导向槽(304),所述U型活塞(500)活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304)内;
连接座(300)上设有进气孔(301),进气孔(301)与打气组件通过第一软管(600)连通,进气孔(301)内设置有单向阀(4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200)整体插设在储气筒(7)内,出气管(200)与储气筒(7)内壁围成的空间即用来储存待释放的高压气体;
连接座(300)上设有设置在U型活塞(500)上方的第一放气孔(302);
所述放气阀(6)通过第二软管(700)与第一放气孔(302)连接;
U型活塞(500)能在打气组件向储气筒(7)内部充气时向出气管(200)入口(201)方向移动从而将出气管(200)入口(201)堵住,以使出气管(200)与储气筒(7)内壁围成的空间储存高压气体;当放气阀(6)打开后经第一放气孔(302)释放部分高压气体,此时U型活塞(500)内外气压不一致,从而使U型活塞(500)向远离出气管(200)入口(201)方向移动进而释放出气管(200)入口(2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疏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阀(6)还包括安装座(62)、第三弹簧(63)和O型密封圈(64),所述阀体(61)通过第二软管(700)连通位于连接座(300)的第一放气孔(302),安装座(62)覆盖阀体(61)的阀口,安装座(62)上具有第二放气孔(621),密封杆(65)呈T字型且与安装座(62)滑动配合,密封杆(65)的头部容纳在阀体(61)内且其头部的下部连接有位于阀体(61)内的O型密封圈(64),O型密封圈(64)的外壁尺寸大于安装座(62)的第二放气孔(621),密封杆(65)的杆部穿过第二放气孔(621)且与第二放气孔(621)的内壁具有间距,第三弹簧(63)套设在密封杆(65)的中部外,第三弹簧(63)的第一端与安装座(62)靠近第二放气孔(621)的外壁相抵而第二端与密封杆(65)相抵,第三弹簧(63)始终具有向外推动密封杆(65)而使O型密封圈(64)密封第二放气孔(621)的趋势;
所述打气组件包括与第一软管(600)相连的进气头(901)和与进气头(901)可拆卸连接且位于壳体(4)外的打气筒(900)。
CN201921868226.8U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管道疏通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00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8226.8U CN212200637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管道疏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8226.8U CN212200637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管道疏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0637U true CN212200637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6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822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00637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管道疏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0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14319B1 (ko) 노즐 수납식 디스펜서
US9144699B1 (en) Gas inlet structure for a fire extinguisher
JP6925402B2 (ja) 圧縮空気蓄積用カートリッジ
DK2930362T3 (en) air compressor
ES2633193T3 (es) Aparato de purga de inodoro
US8408425B2 (en) Hydration device
CN212200637U (zh) 一种管道疏通器
CN112588334A (zh) 一种医药科技的试管装置
EP1714910A1 (en) Container for holding food under rarefied atmosphere
CN211057946U (zh) 一种管道疏通器
EP3536953B1 (en) Manual dual-directional inflating device
US20110012944A1 (en) Ink refill kit
TW201323714A (zh) 可變壓力之打氣筒
CN215861767U (zh) 一种灭火器阀门组件
US20130025743A1 (en) Ink cartridge refill apparatus
KR100763511B1 (ko) 수상 구명용 격발 장치
CN111093960A (zh) 轮胎修补系统
KR200369051Y1 (ko) 이동 스톱퍼를 갖춘 액체용기의 펌핑장치
TWI535472B (zh) Fire extinguisher intake structure
US9841144B2 (en) Balloon pumper having relief valve
US20050125904A1 (en) Nozzle stru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a bidirectional air pump
AU2014100599A4 (en) Gas inlet structure for a fire extinguisher
CN215926193U (zh) 一种储气式压力释放机构及气压式管道疏通装置
CN217712894U (zh) 一种用于打气筒的限压阀
KR200467462Y1 (ko) 소화기의 결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