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96219U -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96219U
CN212196219U CN202020233448.9U CN202020233448U CN212196219U CN 212196219 U CN212196219 U CN 212196219U CN 202020233448 U CN202020233448 U CN 202020233448U CN 212196219 U CN212196219 U CN 212196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driving
mounting plate
mov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34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腊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ng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ng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ng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ng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334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96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96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96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其中,一种收料机构包括有:工作台,其台面上开设有出料开口;堆料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承接件,对应出料开口设置,且被布置成相对所述工作台上下运动以用来承接上游出料端的布料,且能相对所述工作台前后运动而用来释放所堆叠的布料;第一驱动机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承接件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承接件上下运动或前后运动;该收料机构还包括接料机构,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位于所述堆料机构的下游,且位于所述承接件的下方,用来包住所释放的布料。承接件能够上下运动而不断地承接上游的布料,并能前后移动而将所堆叠的布料释放;接料机构能够将所释放的布料包住,而完成对堆叠的多块布料进行包装。

Description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罗纹圆领领口,呈筒状,是一种领口的造型,使用罗纹领口的衣物会收紧脖颈,使得脖颈显得更加纤细,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服装的领口处。
圆领领口通常是先将单层圆领领口经过翻折,然后缝制在衣物上,目前,对圆领领口的翻折加工通常采用人工方式,其过程为:首先将单层筒状织物放入手中,此时,将手伸入筒状布料(筒状领口)的内部中空处,将筒状织物的一端撑开,然后将织物的另一端向内部中空处翻折,形成双层圆领领口。在圆领领口加工完毕后,需要将圆领领口收入到收料框或者其他的收料装置内,而位于收料框或者收料装置内的圆领布料则杂乱无章的放置在其内,需要人工将布料一块块地取出或者一块一块地堆放整齐,如果需要将堆放整齐的布料进行包装时,需要人工将布料包装在筒状包装袋内,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且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收料机构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将多块布料堆叠并堆叠后布料包装在一起的收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多块布料整齐堆叠并包装的收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将单层筒状布料翻折形成双层筒状布料、并将多块双层筒状布料堆叠并将堆叠后的布料包装在一起的领罗纹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工作台,其台面上开设有出料开口;
堆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包括
承接件,对应出料开口设置,且被布置成相对所述工作台上下运动以用来承接上游出料端的布料,且能相对所述工作台前后运动而用来释放所堆叠的布料;
第一驱动机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承接件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承接件上下运动或前后运动;该收料机构还包括
接料机构,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位于所述堆料机构的下游,且位于所述承接件的下方,用来包住所释放的布料。
为了将所释放的堆叠的布料包住,接料机构可以采用能够撑开包装袋而将布料包装的机构,还可以采用将两个塑料膜的上下粘接住形成筒状布料而布料能够被包裹在呈筒状的包装袋内,优选地,该接料机构包括
第一安装板,竖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第二安装板,竖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分别位于所述出料开口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并排布置;该第二安装板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能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运动,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形成有供布料和两个塑料膜自上而下通过的间隙;
推动机构,用来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或背离第一安装板运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该推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接;
第一封口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相对面上,用来将两个塑料膜的下端沿宽度方向粘接形成粘接缝而承接布料;
第二封口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相对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封口组件的下方,并与第一封口组件并排布置,用来将两个塑料膜位于粘接缝上方的位置粘接而形成将布料包裹的筒状包装袋;以及
切割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相对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封口组件和第二封口组件之间、并与第二封口组件并排布置,用来切割下筒状包装袋。如此,布料包裹在筒状包装袋内,而切割组件将包装有布料的筒状包装袋切割下来。
所述第一封口组件、切割组件及第二封口组件所采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一封口组件、切割组件及第二封口组件均包括对向设置、且相互配合的加热丝和压条,所述加热丝和压条均沿塑料膜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热丝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压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朝所述第一安装板方向凸出。如此,方便实现对第一封口组件、切割组件及第二封口组件中加热丝的加热。
为了方便向间隙中供塑料膜,所述接料机构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所述第一辊轮上缠绕有用来穿过所述间隙的第一塑料膜,所述第二辊轮上缠绕有用来穿过所述间隙的第二塑料膜,所述第一塑料膜和第二塑料膜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堆料机构包括
承接件,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且对应出料开口设置、并被布置成相对所述工作台上下运动以用来承接上游出料端的布料,且能相对所述工作台前后运动而用来释放所堆叠的布料;
第一驱动机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承接件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承接件上下运动或前后运动;
第一压件,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位于出料端的下游且位于所述承接件的上方,包括至少两根上下延伸、且前后间隔布置的纵梳齿,该第一压件能相对所述承接件上下运动,以用来将布料压设在所述承接件上;
第二驱动机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件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第一压件上下运动;
第二压件,设置在工作台上,且能沿布料的前进方向左右来回移动、且与第一压件均设置在所述承接件远离出料端的一侧,该第二压件具有左右延伸、且能穿过相邻两根纵梳齿之间的横梳齿,用来将布料压设、以供下一布料叠放;以及
第三驱动机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压件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第二压件左右来回移动。
为了增大对布料的压设面积,同时,防止纵梳齿和横梳齿产生干涉,所述纵梳齿有多根、且自前向后间隔布置,所述横梳齿有多根、且前后间隔布置,在所述横梳齿和纵梳齿均处于下压所述承接件的状态下,所述横梳齿与纵梳齿相交叉间隔布置。
推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气缸的形式,还可以采用电机和螺杆等配合的形式,但是从结构简单角度来讲,优选地,所述堆料机构还包括第三压件及用来驱动所述第三压件上下运动或前后运动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三压件位于所述承接件的后方、且前后延伸,在所述承接件处于向前移动释放布料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压件处于向下移动而压设布料的状态。
第一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气缸的形式,还可以采用电机和螺杆等相配合的结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用来驱动所述承接件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及用来驱动所述承接件前后移动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三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气缸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承接件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用来驱动所述第三压件上下移动的第四气缸及用来驱动所述第三压件前后移动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五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第四气缸驱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压件驱动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支撑架,竖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位于所述承接件的下游;
连杆,沿布料的前进方向布置、基本呈倒V形,该连杆的拐角处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该连杆邻近所述承接件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压件;以及
第二气缸,设置在工作台上,该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杆远离承接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用来驱动连杆的第二端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上述收料机构的领罗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撑开的接料翻转机构及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二端向其撑开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翻折而形成双层筒状布料的收料翻转机构,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所述收料翻转机构位于所述堆料机构的上游、用来将双层筒状布料放置在所述堆料机构的承接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收料机构的堆料机构中的承接件能够上下运动而不断地承接上游的布料,并能前后移动而将所堆叠的布料释放;接料机构能够将所释放的布料包住,而完成对堆叠的多块布料进行包装;2、接料机构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一封口组件将两个塑料膜的下端粘接在一起,第二安装板朝背离第一安装板方向运动,此时,释放的布料落到粘接在一起的塑料膜上,并在布料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第二安装板朝第一安装板方向运动,第二封口组件将两个塑料膜位于布料的上方的位置粘接形成筒状包装袋,此时,布料包裹在筒状包装袋内,而切割组件将包装有布料的筒状包装袋切割下来,如此,完成布料的包装,整个包装过程方便、高效;无需工人一块块布料进行整理和包装,则与人工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领罗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接料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接料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去掉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接料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第一夹板处于背向运动状态下);
图11为图10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0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8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8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8中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8中收料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领罗纹机主要用在呈筒状的领口布料上,筒状的领口布料即为下述的筒状布料。
如图1所示上述的领罗纹机包括工作台1、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撑开的接料翻转机构2、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二端向其撑开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翻折而形成双层筒状布料的收料翻转机构3、用来承接收料翻转机构3上的双层筒状布料的收料机构。上述的接料翻转机构2、收料翻转机构3及收料机构均位于工作台1上,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接料翻转机构2、收料翻转机构3及收料机构自左向右依次布置,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即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
如图8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领罗纹机的接料翻转机构包括有设置在工作台1上支撑件21、连接轴22、第一连接板23、夹具组20、第五驱动机构、第一驱动组件26、第二驱动组件27及第六驱动机构29。
如图8至图10所示,支撑件21有两块、且前后间隔布置,两块支撑件21上对应开设有安装孔21a;连接轴2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该连接轴22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安装孔21a内而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支撑件21上;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机构为设置在其中一块支撑件21上的第一回转气缸2a,第一回转气缸2a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轴22相连,用来驱动连接轴22绕自身轴线转动,并通过该连接轴22带动第一连接板23、夹具组20相对支撑件21整体转动。
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一连接板23有两块,且前后并排间隔布置在两块支撑件21之间,并均与连接轴22相对固定连接;具体地,两块第一连接板23在对应安装孔21a的位置上开设有供连接轴22穿过的穿孔23a,连接轴22的前后两端穿过对应的安装孔21a和穿孔23a而安装在支撑件21和第一连接板23上。
如图8至图13所示,第一连接板23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夹具组20,两组夹具组20位于连接轴22的两侧,并且各夹具组20位于前后布置的两块第一连接板23之间;另外,各夹具组20均包括一组第一夹具结构24和两组第二夹具结构25,两组第二夹具结构25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且在结构上相对连接轴22镜像对称。
如图8至图13所示,以下以其中一组夹具组20为例:
上述的第一夹具结构24包括上下间隔布置、且转动布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之间的两块第一夹板241,两块第一夹板241分别位于筒状布料的上、下两侧;第一夹板241的转动轴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块第一连接板23相连接,具体地,第一夹板241邻近连接轴22的侧边沿固定在第一转轴242上,且第一夹板241通过第一转轴242转动设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之间,第一转轴242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一转轴242在第一驱动组件26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转轴242的轴线即为第一夹板241的转动轴线,如此,两块第一夹板241在对应第一转轴242的带动下能够相向或相背离运动,则两块第一夹板241远离连接轴22的自由端能相向运动而用来夹紧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或者,两块第一夹板241远离连接轴22的自由端能背向运动而用来松开筒状布料的第一端。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第一驱动组件26包括有第八气缸261、第一条形杆262及始终使两个第一夹板241的自由端具有相背离运动趋势的第一弹性件263,其中,第八气缸261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布置,第八气缸261的壳体固定在第一连接板23,且第八气缸261的动力输出端与各自第一条形杆262邻近第一端的位置驱动相连,第一条形杆262竖向设置,且第一条形杆262的第二端与对应第一转轴242相对固定连接,用来驱动两块第一夹板241相向运动;第一弹性件263为第一拉簧,第一拉簧的一端与第八气缸261的壳体相连接,第一拉簧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条形杆的第一端上,具体参见图10所示。
如图8至图13所示,第二夹具结构25包括上下间隔布置、被转动布置在两块第一夹板241之间的两块第二夹板251,第二夹板251的转动轴线也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块第一连接板23相连接,具体地,第二夹板251邻近连接轴22的侧边沿固定在第二转轴252上,第二转轴252和第一转轴242位于连接轴22的同一侧,第二转轴252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二转轴252的轴线即为第二夹板251的转动轴线,第二转轴252在第二驱动组件27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两块第二夹板251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转轴252转动设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上,如此,两块第二夹板251在对应第二转轴252的带动下能够相向或相背离运动,则两块第二夹板251远离连接轴22的自由端能相向运动而用来插设在筒状布料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或者,两块第二夹板251远离连接轴22的自由端能相背离运动而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一端上下撑开。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组第一驱动组件26和一组第二驱动组件27设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的其中一个上,另外一组第一驱动组件26和另一组第二驱动组件27设置在两块第一连接板23的另一个上,且第一驱动组件26和第二驱动组件27设置在对应第一连接板23背离第一夹板241的侧壁上。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的第二驱动组件27包括有第九气缸271、第二条形杆272及始终使两个第二夹板251的自由端具有相背离运动趋势的第二弹性件273,第九气缸271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布置,且第九气缸271的壳体被布置成相对第一连接板23固定,第二条形杆272竖向设置,且第九气缸271的动力输出端与各自第二条形杆272邻近第一端的位置驱动相连,第二条形杆272的第二端与对应第二转轴252相对固定连接,用来驱动两个第二夹板251相向运动。上述的第二弹性件273为第二拉簧,第二拉簧的一端与第九气缸271的壳体相连接,第二拉簧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条形杆272的第一端上,具体参见图10所示。
如图16所示,第二转轴242至少局部为横截面为非圆形的连接段2521,具体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两块第一连接板23上穿设有连接杆,连接杆有两根,均前后延伸,每组夹具组对应一根连接杆。连接杆上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前后移动的连接件28,每组第一夹具结构24对应有一个连接件28。连接件28具有上下间隔布置、且能上下摆动的两个摆臂281,具体地,如图7所示,连接件28基本呈C形,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座280,连接座280的上下两端均具有沿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延伸的延伸杆2801,延伸杆2801上对应设置有一个摆臂281,摆臂281能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对应连接段2521上、且摆臂281及延伸杆2801上对应开设有供连接段2521穿过的安装口2811而随对应的连接段2521同步转动,第二夹板251邻近连接轴22的侧边相对固定在对应摆臂281上。
如图15所示,连接杆为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3上的螺杆231,螺杆231上具有螺纹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2311和第二螺纹段2312,各连接件28的连接座280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段2311和第二螺纹段2312上,连接座280上开设有与对应螺纹段相螺纹连接的螺纹孔2800。上述的螺杆231在第六驱动机构29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具体地,第六驱动机构29包括第二电机291和两组传动组件,第二电机291固定在其中一块第一连接板23朝向第一夹板241的侧壁上,两根螺杆231采用同一个第二电机291驱动,且各个螺杆231与对应侧的传动组件相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91的动力输出端与两组传动组件驱动连接。各组传动组件均包括主动齿轮292、从动齿轮293及传动齿带294,其中,上述第二电机291的输出轴前后方向延伸,主动齿轮292安装在第二电机291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293安装在对应侧的螺杆231上,传动齿带294呈环状、且与对应的主动齿轮292及从动齿轮293相啮合。如此,各根螺杆231在第二电机和传动组件的传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
如图17至图20所示,用于领罗纹机的收料翻转机构包括支座31、安装轴32、插杆33、第七驱动机构34、滑动机构35、第四驱动机构及第五驱动机构。
如图17至图20所示,支座31竖向设置,该支座31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两块支撑板311及与两块支撑板311的下部相连的底板312,第五驱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1的台面11上、且为第十一气缸37,第十一气缸37的动力输出端与底板312相连,用来驱动支座31沿着筒状布料前进方向运动;具体参见图20所示。
如图18和图20所示,两块支撑板311上对应开设有穿孔31a,安装轴32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安装轴32的前后两端穿设在对应穿孔31a内而使安装轴32设置在两块支撑板311上。上述第四驱动机构为安装在其中一块支撑板311上的第二回转气缸36,本实施例中,第二回转气缸36安装在位于前侧的支撑板311的前表面上,具体参见图1所示,第二回转气缸36的动力输出端与安装轴32驱动相连,而用来驱动安装轴32相对支撑板311绕自身轴线转动,具体参见图11所示。
如图17至图20所示,滑动机构35相对固定在安装轴32上,具体地,滑动机构35包括第一滑道351、第一滑块352、第二连接板353及第十气缸354。其中,第一滑道351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且两个第一滑道351均沿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延伸,并被布置成与安装轴32相对固定;对应每个第一滑道351上均对应设置有一块第一滑块352,则第一滑块352有两块,且前后间隔布置,各第一滑块352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滑动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滑道351上;第二连接板353横跨在两个第一滑道351上,该第二连接板353与两个第一滑块352相对固定连接,并且该第二连接板353具有前后延伸的第二滑道3531;如图5所示,第十气缸354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353驱动相连,用来驱动第二连接板353和第一滑块352同步沿着第一滑道351的长度方向(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同步来回移动。
如图17至图20所示,插杆33有两根,前后并排间隔布置,并沿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延伸,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二端向其撑开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翻折以形成双层筒状布料;两根插杆33在第七驱动机构34的驱动下能前后滑动地设置在上述第二滑道3531,且两根插杆33也能在上述滑动机构35的驱动下沿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来回移动。
如图18至图20所示,上述的第七驱动机构34的动力输出端与两根插杆33驱动相连,用来驱动两根插杆33沿着前后方向相向或相背离方向运动,以根据实际筒状布料的直径调整两根插杆33的位置,以方便后续将筒状布料翻折。本实施例的第七驱动机构34包括第三电机341、第一齿轮342、第一竖杆343、齿带344及第二滑块345。其中,第三电机341设置在第一滑块352上,该第三电机341的动力输出轴上下延伸;第一齿轮342安装在第三电机341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竖杆343竖向设置,且该第一竖杆343与另一个第一滑块352相对固定,并与第一齿轮342前后间隔布置,此外,该第一竖杆343上安装有第二齿轮346,第二齿轮346和第一齿轮342均位于对应第一滑块352的上方;齿带344呈环状,与第一齿轮342和第二齿轮346相啮合;第二滑块345有两块,各第二滑块345上对应设置有一根插杆33,两块第二滑块345前后间隔布置,并沿前后方向来回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道3531上,如此,两块第二滑块345在第二滑道3531上滑动时,将带动其上的插杆33沿着第二滑道3531来回移动;为了实现两根插杆相向或相背离运动,两块第二滑块345均与齿带344相连,且两块第二滑块345与齿带344的连接端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间隔布置,两块第二滑块345与齿带344的连接端位于平面的两侧,该平面为经过第一竖杆343的轴线和第三电机341动力输出轴的轴线的平面,具体参见图19所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收料机构包括用来承接收料翻转机构3所释放的双层筒状布料的堆料机构4、用来承接堆料机构4的所释放的双层筒状布料的接料机构5及收料框6。上述的堆料机构4及接料机构5均位于工作台1上,收料框6位于接料机构5的下方。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堆料机构4及接料机构5依次布置,且堆料机构4位于收料翻转机构3的下游,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即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
如图1至图7所示,工作台1的台面11上开设有出料开口111;堆料机构4位于出料开口111的上方,用来承接收料翻转机构3的插杆33所释放的双层筒状布料、并将堆叠后的双层筒状布料释放;具体地,堆料机构4包括承接件41、第一驱动机构42、第一压件43、第二驱动机构44、第二压件45、第三驱动机构46、第三压件47及第四驱动机构48。
如图1所示,承接件41为前后延伸、且水平设置的托板,且该托板对应出料开口111设置,该托板在第一驱动机构42的驱动下相对工作台1上下运动以用来不断地承接双层筒状布料,即托板能够在第一驱动机构42的驱动下向上移动到工作台1的上方,该托板在第一驱动机构42的驱动下能相对工作台1前后运动,在托板处于向前移动状态下,释放所堆叠的双层筒状布料。上述的第一驱动机构42的动力输出端与承接件41驱动连接,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42包括用来驱动承接件41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421及用来驱动承接件41前后移动的第三气缸422,第三气缸422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三气缸422的动力输出端前后延伸,且第三气缸42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气缸421的外壳相连接,第一气缸421的动力输出端竖向设置、且该第一气缸421的动力输出端与承接件41相连接。如图1至图7所示,第一压件43沿着筒状布料的前进方向,位于出料端的下游且位于承接件41的上方,第一压件43包括前后延伸的延伸板431和设置在延伸板431的下表面上的纵梳齿432,纵梳齿432有多根、且上下延伸、并前后间隔布置;该第一压件43能在第二驱动机构44驱动下相对承接件41上下运动,以用来将双层筒状布料压设在承接件41上;如此,当各块双层筒状布料放置在托板上时,第一压件43上的纵梳齿432能够下压双层筒状布料,使得双层筒状布料堆叠整齐。上述的第二驱动机构44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压件43驱动连接,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44包括支撑架441、连杆442及第二气缸443,其中,支撑架441竖向设置在工作台1上,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该支撑架441位于承接件41的下游,并位于出料开口111的右侧;沿布料的前进方向布置、连杆442基本呈倒V形,连杆442有两根、且前后间隔并排布置,两根连杆442的拐角处通过连接轴444安装在支撑架441上,连接轴444前后方向延伸。各连杆442包括第一杆部4421和第二杆部4422,第二杆部4422与第一杆部4421相连接,第一杆部4421与第二杆部4422左右布置,第一杆部4421邻近承接件4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压件43,且第一杆部4421左右延伸、且在第一压件43处于最下侧的状态下,第一杆部4421呈水平设置;第二气缸443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二气缸443且自左向右逐渐向上倾斜,且该第二气缸443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杆部4422远离承接件4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用来驱动连杆442的第二端上下运动。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的第二压件45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在第三驱动机构46的驱动下能沿布料的前进方向左右来回移动,该第二压件45且与第一压件43均设置在承接件41远离出料端的一侧,该第二压件45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块452和设置在连接块452的左侧面上的横梳齿451,横梳齿451有多根、左右延伸、且前后间隔布置,各横梳齿451能穿过相邻两根纵梳齿432之间,在横梳齿451和纵梳齿432均处于下压承接件41的状态下,横梳齿451与纵梳齿432相交叉间隔布置。如此,第二压件的存在,能够对已放置在承接件41上的双层筒状布料进行下压,并方便下一双层筒状布料叠加在上面,当下一双层筒状布料叠加在上面时,横梳齿451位于已放置布料与下一双层筒状布料之间,以方便后续纵梳齿432压设在下一双层筒状布料而便于第二压件45抽出,从而使得双层筒状布料更加整齐地堆叠在托板上。上述的第三驱动机构46为第六气缸,第六气缸设置在支撑架441上,第六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块452相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三压件47位于承接件41的后方,且为前后延伸的压板,在承接件41处于向前移动释放堆叠在一起的双层筒状布料的状态下,第三压件47在第四驱动机构48的驱动下能够向前移动并向下移动而压设布料,防止堆叠在一起的多块双层筒状布料在下落的过程中散开而杂乱,如此,能够使得堆叠的双层筒状布料在下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堆叠整齐的状态。上述的第四驱动机构48包括用来驱动第三压件47上下移动的第四气缸481及用来驱动第三压件47前后移动的第五气缸482,第五气缸482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五气缸482的动力输出端前后延伸、且该第五气缸48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四气缸481的外壳相连接,第四气缸481的动力输出端上下延伸、且该第四气缸48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三压件47相连接。
如图4所示,上述的接料机构5位于承接件41的下方,且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位于堆料机构4的下游;该接料机构5包括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推动机构522、第一封口组件53、第二封口组件54、切割组件55、第一辊轮56、第二辊轮57、第一支架58及第二支架59。
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的第一安装板51竖向设置在工作台1的台面11上;第二安装板52竖向设置在工作台1上,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分别位于出料开口111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二安装板52与第一安装板51并排布置。上述的第二安装板52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能朝向或背离第一安装板51运动,且与第一安装板51之间形成有供布料和两个塑料膜自上而下通过的间隙5a。
如图3至图7所示,推动机构522为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七气缸,第七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安装板52相连接。上述的第一封口组件53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的相对面上,用来将两个塑料膜的宽度方向粘接形成粘接缝而承接布料,塑料膜的宽度方向即为前后方向;第二封口组件54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的相对面上,位于第一封口组件53的下方,并与第一封口组件53并排布置,用来将两个塑料膜位于粘接缝上方的位置粘接而形成将布料包裹的筒状包装袋;切割组件55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的相对面上,位于第一封口组件53和第二封口组件54之间、并与第二封口组件54并排布置,用来切割下筒状包装袋。上述的第一封口组件53、切割组件55及第二封口组件54均包括对向设置、且相互配合的加热丝511和压条521,加热丝511和压条521均沿塑料膜的宽度方向延伸,加热丝511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上,压条521设置在第二安装板52上、且朝第一安装板51方向凸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口组件53包括相向且相互配合的第一加热丝511a和第一压条521a,第二封口组件54包括相向且相互配合的第二加热丝511b和第二压条521b,切割组件55包括相向且相互配合的第三加热丝511c和第三压条521c,第一加热丝511a、第三加热丝511c及第二加热丝511b自上而下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上,第一压条521a、第三压条521c及第二压条521b自上而下依次在第二安装板52上,在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一安装板,对第一加热丝511a、第二加热丝511b及第三加热丝511c通电,第一加热丝511a与第一压条521a挤压住第一塑料膜和第二塑料膜的对应位置,第一加热丝511a所产生的热量熔融所挤压住的位置,而使两个塑料膜的对应位置粘在一起形成第一粘接缝;第二加热丝511b和第二压条521b挤压住第一塑料膜和第二塑料膜的对应位置,第二加热丝511b所产生的热量熔融所挤压住的位置,而使两个塑料膜的对应位置粘在一起形成第二粘接缝;第三加热丝511c和第三压条521c挤压住两个塑料膜的第一粘接缝和第二粘接缝之间,对应位置,第三加热丝511c所产生的热量熔断所挤压的位置,而使两个塑料膜的第一粘接缝和第二粘接缝之间的位置熔断。
上述的第一辊轮56和第二辊轮57分别通过安装架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上述两个塑料膜分别为第一塑料膜561和第二塑料膜571,第一塑料膜561缠绕在第一辊轮56上、用来自上而下穿过间隙5a,第二塑料膜571缠绕在第二辊轮57上、用来自上而下穿过间隙5a,第一塑料膜561和第二塑料膜571的宽度方向一致、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位于第一辊轮56和第二辊轮57之间。
如图4至图6所示,上述的第一支架58用来支撑第一塑料膜561,第一支架58有三组,且沿第二安装板52的移动方向间隔布置,其中两组第一支架58设置在第一辊轮56和第一安装板51的之间,另一组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1上。以其中一组第一支架58为例,第一支架58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一支杆581,第一支杆581相对工作台1固定,第一支杆581沿第一塑料膜56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塑料膜561依次穿过各组第一支架58的两根第一支杆581之间的空隙,具体参见图5中位于左侧的空心箭头的移动方向。
如图4至图6所示,上述的第二支架59用来支撑第二塑料膜571,第二支架59有三组,且沿第二安装板52的移动方向间隔布置,其中两组第二支架59设置在第二安装板52和第二辊轮57之间,另一组第二支架59设置在第二安装板52上。以其中一组第二支架59为例,第二支架59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两根第二支杆591,第二支杆591沿第二塑料膜57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塑料膜571依次穿过各组第二支架59的两根第二支杆591之间的空隙,具体参见图5中位于右侧的空心箭头的移动方向。
其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将单层的筒状布料翻折时,其中第一组夹具组20的两块第一夹板241处于张开状态,两块第二夹板251在第二驱动组件27的驱动下处于闭合状态,以供上一工序中的单层筒状布料的第一端位于两块第一夹板241之间、且两块第二夹板251位于筒状布料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随后,两块第一夹板241在第一驱动组件26的驱动作用下相向运动而夹紧筒状布料的第一端,继而,两块第一夹板241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相背离运动、两块第二夹板251在第二拉簧的作用下相背离运动,此时,两块第二夹板251将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撑开;第一回转气缸2a驱动两组夹具组20及第一端处于撑开状态的筒状布料整体翻转180度,此时,第一组夹具组20上的筒状布料的第二端朝向收料翻转机构3,而另一组夹具组20朝向上一道工序中的预撑开的单层筒状布料,而从来预将单层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撑开;
收料翻转机构3的第十一气缸37驱动支座31向第一端处于撑开状态的预翻折筒状布料的方向运动,滑动机构35的第十气缸354驱动第二滑道3531及第一滑块352在第一滑道351上移动,以驱动插杆33向预翻折的筒状布料方向移动,随后插杆33推动预翻折筒状布料未撑开的第二端向撑开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运动,而将第二端翻折进入第一端的内部中空处,从而将单层的筒状布料翻折形成双层筒状布料,如此,依次循环,不断将单层筒状布料翻折形成双层筒状布料;
收料翻转机构3的插杆33在第二回转气缸36的驱动下,翻转180度而将双层筒状布料放置在堆料机构的承接件41上,堆料机构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一压件43的纵梳齿432在第二驱动机构44的驱动下向下运动而将双层筒状布料压在承接件41;步骤2)第二压件45的横梳齿451在第三驱动机构46的驱动下向左移动穿过相邻的纵梳齿432而将双层筒状布料进行压设;步骤3)、第一压件43在第二驱动机构44的驱动下向上运动而脱离对双层筒状布料的压设;步骤4)、承接件41在第一气缸421的驱动下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此时,收料翻转机构3的插杆33在第二回转气缸36的驱动下,翻转180度,两根插杆33在第七驱动机构34的驱动下能相向移动,且在第十一气缸37的驱动下向左移动而能将双层筒状布料放置在横梳齿451上;步骤5)、第一压件43的纵梳齿432在第二驱动机构44的驱动下将双层布料压设,此时,第二压件45的横梳齿451在第三驱动机构46的驱动下向右移动而抽出相邻两层双层筒状布料之间;随后依次重复进行步骤2)~步骤5);待承接件41的双层筒状布料堆叠完成后,第三压件47在第五气缸482的驱动下向前移动、承接件41在第三气缸422的驱动下向前移动而释放堆叠后的筒状布料,此时,第三压件47在第四气缸481的驱动下向下移动而不断地下压堆叠后的筒状布料,如此,堆叠后的筒状布料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整齐,防止堆叠后的筒状布料散开而杂乱;
接料机构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一辊轮56上的第一塑料膜的自由端及第二辊轮57上的第二塑料膜的自由端均自上而下设在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之间的间隙中,第二安装板52在推动机构522的驱动下朝第一安装板51向左移动,此时,第一封口组件53、切割组件55及第二封口组件54中的加热丝通电,第一封口组件53将第一塑料膜和第二塑料膜的对应位置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第一粘接缝,第一粘接缝沿着塑料膜的宽度方向;步骤2)、第二安装板52在推动机构的驱动下朝右移动,第一塑料膜和第二塑料膜在堆叠后的筒状布料下落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第一辊轮56和第二辊轮57转动,下落一定距离后,第二安装板52在推动机构的驱动下向左移动,对第一封口组件53、切割组件55及第二封口组件54中的加热丝通电,此时第二封口组件54将两个塑料膜位于堆叠布料的上方位置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第二粘接缝,此时,两个塑料膜在第一粘接缝和第二粘接缝之间形成了筒状的包装袋而将堆叠后的布料包裹在该筒状的包装袋内,(第一粘接缝位于堆叠布料的下方,第二粘接缝位于堆叠布料的上方,包装袋的前后两端敞口),与此同时,切割组件55将筒状包装袋切割下来;而第一封口组件53使位于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之间的两个塑料膜粘接在一起形成第一粘接缝,以供下一堆布料落在其上;随后重复步骤2)。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左”、“右”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工作台(1),其台面(11)上开设有出料开口(111);
堆料机构(4),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包括
承接件(41),对应出料开口(111)设置,且被布置成相对所述工作台(1)上下运动以用来承接上游出料端的布料,且能相对所述工作台(1)前后运动而用来释放所堆叠的布料;
第一驱动机构(42),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承接件(41)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承接件(41)上下运动或前后运动;该收料机构还包括
接料机构(5),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位于所述堆料机构(4)的下游,且位于所述承接件(41)的下方,用来包住所释放的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接料机构(5)包括
第一安装板(51),竖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
第二安装板(52),竖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1)分别位于所述出料开口(111)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1)并排布置;该第二安装板(52)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能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51)运动,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1)之间形成有供布料和两个塑料膜自上而下通过的间隙(5a);
推动机构(522),用来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52)朝向或背离第一安装板(51)运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该推动机构(52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2)相连接;
第一封口组件(5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的相对面上,用来将两个塑料膜的下端沿宽度方向粘接形成粘接缝而承接布料;
第二封口组件(54),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的相对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封口组件(53)的下方,并与第一封口组件(53)并排布置,用来将两个塑料膜位于粘接缝上方的位置粘接而形成将布料包裹的筒状包装袋;以及
切割组件(55),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的相对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封口组件(53)和第二封口组件(54)之间、并与第二封口组件(54)并排布置,用来切割下筒状包装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口组件(53)、切割组件(55)及第二封口组件(54)均包括对向设置、且相互配合的加热丝(511)和压条(521),所述加热丝(511)和压条(521)均沿塑料膜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热丝(51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51)上,所述压条(521)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52)上、且朝所述第一安装板(51)方向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5)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一辊轮(56)和第二辊轮(57),所述第一辊轮(56)上缠绕有用来穿过所述间隙(5a)的第一塑料膜(561),所述第二辊轮(57)上缠绕有用来穿过所述间隙(5a)的第二塑料膜(571),所述第一塑料膜(561)和第二塑料膜(571)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位于所述第一辊轮(56)和第二辊轮(5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料机构(4)还包括
第一压件(43),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位于出料端的下游且位于所述承接件(41)的上方,包括至少两根上下延伸、且前后间隔布置的纵梳齿(432),该第一压件(43)能相对所述承接件(41)上下运动,以用来将布料压设在所述承接件(41)上;
第二驱动机构(44),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件(43)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第一压件(43)上下运动;
第二压件(45),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能沿布料的前进方向左右来回移动、且与第一压件(43)均设置在所述承接件(41)远离出料端的一侧,该第二压件(45)具有左右延伸、且能穿过相邻两根纵梳齿(432)之间的横梳齿(451),用来将布料压设、以供下一布料叠放;以及
第三驱动机构(46),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压件(45)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第二压件(45)左右来回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梳齿(432)有多根、且自前向后间隔布置,所述横梳齿(451)有多根、且前后间隔布置,在所述横梳齿(451)和纵梳齿(432)均处于下压所述承接件(41)的状态下,所述横梳齿(451)与纵梳齿(432)相交叉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料机构还包括第三压件(47)及用来驱动所述第三压件(47)上下运动或前后运动的第四驱动机构(48),所述第三压件(47)位于所述承接件(41)的后方、且前后延伸,在所述承接件(41)处于向前移动释放布料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压件(47)处于向下移动而压设布料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2)包括用来驱动所述承接件(41)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421)及用来驱动所述承接件(41)前后移动的第三气缸(422),所述第三气缸(422)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三气缸(42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气缸(42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42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承接件(41)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48)包括用来驱动所述第三压件(47)上下移动的第四气缸(481)及用来驱动所述第三压件(47)前后移动的第五气缸(482),所述第五气缸(482)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五气缸(48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四气缸(481)驱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48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压件(47)驱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4)包括
支撑架(441),竖向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位于所述承接件(41)的下游;
连杆(442),沿布料的前进方向布置、基本呈倒V形,该连杆(442)的拐角处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41)上,该连杆(442)邻近所述承接件(41)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的第一压件(43);以及
第二气缸(443),设置在工作台(1)上,该第二气缸(44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杆(442)远离承接件(4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用来驱动连杆(442)的第二端上下运动。
10.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收料机构的领罗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一端撑开的接料翻转机构(2)及用来将筒状布料的第二端向其撑开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翻折而形成双层筒状布料的收料翻转机构(3),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所述收料翻转机构(3)位于所述堆料机构(4)的上游、用来将双层筒状布料放置在所述堆料机构(4)的承接件(41)上。
CN202020233448.9U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Active CN212196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3448.9U CN212196219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3448.9U CN212196219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96219U true CN212196219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3448.9U Active CN212196219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962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6399A (zh) * 2020-02-28 2020-05-26 浙江凌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6399A (zh) * 2020-02-28 2020-05-26 浙江凌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316267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arbeiten von textilen Materialbahnen, insbesondere zur Herstellung von Steppdecken und dgl.
US3462913A (en) Combination multiple bag making and compartment bag making machine
CN212196219U (zh)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CN108569427A (zh) 一种塑料袋捆扎机
CN111605819A (zh) 一种装饰布匹横向包装封口装置
CN113619844A (zh) 一种新型打捆设备
US6779471B2 (en) Apparatus for finishing pieces cut from a length of textile material, particularly for closing the leading edge of a tubular piece
CN111196399A (zh) 一种收料机构及领罗纹机
CN212445382U (zh) 一种全自动裁切机
CN212196164U (zh) 一种用于罗纹机的热熔机构
CN112158394A (zh) 一种具有自动套袋撑口结构的塑封袋包装设备
CN109487527A (zh) 一种自动毛巾横向切断机
CN212197746U (zh) 收料机构及智能袖口罗纹机
CN209307747U (zh) 一种自动毛巾横向切断机
CN115258299A (zh) 自动套膜机
CN210311120U (zh) 物料装袋机
RU122367U1 (ru) Линия для упаковки продукции в термоусадочную пленку
JPH0116732B2 (zh)
CN110077663B (zh) 缝合线自动封装机
CN219526976U (zh) 一种被罩、被褥用牵引、缝裁一体机
CN219986071U (zh) 一种圆圈及蝴蝶结成型机
CN206087533U (zh) 一种多尺寸快递袋封装机
CN219904840U (zh) 一种基于涤纶梭织坯布用打包机
CN211391924U (zh) 一种具有定位机构的新型无纺布包装装置
CN210047687U (zh) 缝合线自动封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