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95651U - 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95651U
CN212195651U CN202020667618.4U CN202020667618U CN212195651U CN 212195651 U CN212195651 U CN 212195651U CN 202020667618 U CN202020667618 U CN 202020667618U CN 212195651 U CN212195651 U CN 212195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ross beam
middl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676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新飞
代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676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95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95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95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顶盖中横梁;上边梁内板,所述上边梁内板设置在所述车身结构的侧围上端,所述上边梁内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顶盖中横梁搭接;B柱加强板补板,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的上端与所述顶盖中横梁的端部在水平方向上正对。本申请的车身结构,提升了顶盖中横梁与上边梁内板的连接强度,优化了B柱与顶盖中横梁的传力路径,保证了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过程中的乘员舱空间,减小了事故中B柱及顶盖对乘员的伤害。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中,顶盖中横梁与侧围B柱的连接强度不足且传力路径不理想,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由于碰撞力无法有效传递,导致B柱上部的侵入量较大,顶盖中横梁拱起,造成乘员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可以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减小乘员受伤程度;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顶盖中横梁;上边梁内板,所述上边梁内板设置在所述车身结构的侧围上端,所述上边梁内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顶盖中横梁搭接;B柱加强板补板,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的上端与所述顶盖中横梁的端部在水平方向上正对。
本申请的车身结构,提升了顶盖中横梁与上边梁内板的连接强度,优化了B柱与顶盖中横梁的传力路径,保证了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过程中的乘员舱空间,减小了事故中 B柱及顶盖对乘员的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内板与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形成第一腔室。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上边梁内板至少部分间隔开的上边梁加强板,所述上边梁加强板与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形成第二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的横截面积构造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中横梁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车身结构的顶盖外板间隔开以形成第三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中横梁包括:顶盖中横梁本体和顶盖中横梁搭接部,所述顶盖中横梁本体与所述顶盖外板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第三腔室,所述顶盖中横梁搭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与所述上边梁内板搭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内侧的B柱内板,所述顶盖中横梁分别与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和所述B柱内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中横梁上设置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加强凹槽,每个所述加强凹槽沿左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的上端设置有加强筋条。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身结构。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车辆中车身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身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横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横梁结构与B柱内板连接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结构100,
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第三腔室103,加强凹槽104,
顶盖中横梁1,顶盖中横梁本体11,顶盖中横梁搭接部12,
上边梁内板2,B柱加强板补板3,上边梁加强板4,顶盖外板5,加强筋条6,B 柱内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100,包括:顶盖中横梁1、上边梁内板2和B柱加强板补板3。
具体的,上边梁内板2设置在车身结构100的侧围上端,上边梁内板2的至少部分与顶盖中横梁1搭接;B柱加强板补板3的上端与顶盖中横梁1的端部在水平方向上正对。
现有车辆中的车身结构100’如图1所示,顶盖中横梁1’与B柱外板、B柱内板7’的搭接方式由于连接强度不足且传力路径不理想,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碰撞力无法有效传递,导致B柱上端的侵入乘员舱量较大,顶盖中横梁1’拱起造成乘员受伤。
本申请中的顶盖中横梁1与侧围的上边梁内板2搭接,加强连接强度;顶盖中横梁1的端部与B柱加强板补板3的上端正对,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加强板补板3 的上端由于碰撞力向内弯曲,此时顶盖中横梁1的端部抵住B柱加强板补板3的上端,在接头位置给予B柱加强板补板3的上端一个向外的支撑力,使B柱加强板补板3的上端向内弯曲程度小,相当于B柱上端向乘员舱内侵入量小,减小了顶盖中横梁1的变形程度,从而减小了乘员的伤害程度。
根据本申请的车身结构100,提升了顶盖中横梁1与上边梁内板2的连接强度,优化了B柱与顶盖中横梁1的传力路径,保证了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过程中的乘员舱空间,减小了事故中B柱及顶盖中横梁1对乘员的伤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边梁内板2与B柱加强板补板3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形成第一腔室101;优选的,第一腔室101的横截面积构造为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上边梁内板2与B柱加强板补板3围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一腔室101,这样加固了第一腔室101的稳定性,保证在碰撞过程中B柱加强板补板3与顶盖中横梁1接头位置不易变形;同时,第一腔室101对碰撞力具有缓冲作用,可以减小B柱加强板补板3 向乘员舱的内侵入量,从而减小乘员的伤害程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身结构100还包括:与上边梁内板2至少部分间隔开的上边梁加强板4,上边梁加强板4与B柱加强板补板3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形成第二腔室102;优选的,第二腔室102的横截面积构造为三角形。与第一腔室101原理相同,上边梁加强板4与B柱加强板补板3围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二腔室102,这样加固了第二腔室102的稳定性,保证在碰撞过程中B柱加强板补板3与顶盖中横梁1接头位置不易变形;同时,第二腔室102对碰撞力具有缓冲作用,可以减小B柱加强板补板3 向乘员舱的内侵入量,从而减小乘员的伤害程度。
侧面撞击时通过上边梁加强板4、B柱加强板补板3和顶盖中横梁1传递碰撞力,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截面构造为三角形,保证了传力通道的稳定性,无应力集中点,在碰撞过程中无明显变形点,从而增加了B柱上端的承载能力,减小了B柱上端及顶盖的变形程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顶盖中横梁1的至少部分与车身结构100的顶盖外板5间隔开以形成第三腔室103。
具体的,顶盖中横梁1包括:顶盖中横梁本体11和顶盖中横梁搭接部12,顶盖中横梁本体11与顶盖外板5间隔开以限定出第三腔室103,顶盖中横梁搭接部12伸入第一腔室101内且与上边梁内板2搭接。这样的搭接形式可以提升顶盖中横梁1与上边梁内板2的连接强度,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3共同保证了在碰撞过程中B柱加强板补板3与顶盖中横梁1接头位置不变形,减小B柱的入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身结构100还包括:设置在B柱加强板补板3内侧的B柱内板7,顶盖中横梁1分别与B柱加强板补板3和B柱内板7焊接固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顶盖中横梁1上设置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加强凹槽104,每个加强凹槽104沿左右方向延伸。具体如图3-图4所示,顶盖中横梁1 的横截面构造为“W”型,可以增强顶盖中横梁1抗变形能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B柱加强板补板3的上端设置有加强筋条6。这样可以增强B柱加强板补板3的抗变形能力。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100。本申请中的车辆采用新的车身结构100,改善了现有技术中B柱上端无腔体强度不足的问题,保证了车辆在侧面碰撞过程中的乘员舱空间,可以减小对乘员的伤害。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第三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中横梁(1);
上边梁内板(2),所述上边梁内板(2)设置在所述车身结构的侧围上端,所述上边梁内板(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顶盖中横梁(1)搭接;
B柱加强板补板(3),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3)的上端与所述顶盖中横梁(1)的端部在水平方向上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内板(2)与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3)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形成第一腔室(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上边梁内板(2)至少部分间隔开的上边梁加强板(4),所述上边梁加强板(4)与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3)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形成第二腔室(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102)的横截面积构造为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横梁(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车身结构的顶盖外板(5)间隔开以形成第三腔室(1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横梁(1)包括:顶盖中横梁本体(11)和顶盖中横梁搭接部(12),所述顶盖中横梁本体(11)与所述顶盖外板(5)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第三腔室(103),所述顶盖中横梁搭接部(12)伸入所述第一腔室(101)内且与所述上边梁内板(2)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3)内侧的B柱内板(7),所述顶盖中横梁(1)分别与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3)和所述B柱内板(7)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横梁(1)上设置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加强凹槽(104),每个所述加强凹槽(104)沿左右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补板(3)的上端设置有加强筋条(6)。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CN202020667618.4U 2020-04-27 2020-04-27 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2195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7618.4U CN212195651U (zh) 2020-04-27 2020-04-27 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7618.4U CN212195651U (zh) 2020-04-27 2020-04-27 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95651U true CN212195651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7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67618.4U Active CN212195651U (zh) 2020-04-27 2020-04-27 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95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8688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KR100306192B1 (ko) 차량의하부차체구조
US7264302B2 (en) Lower body construction
CN112874637B (zh) 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US7594691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side-impact reinforcement
US10737731B2 (en) Vehicle front pillar structure and vehicle side structure
CN211494267U (zh) 汽车侧围总成及汽车
JPH04129883A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483588B2 (ja) 車体上部構造
CN215851510U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及汽车
CN212195651U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KR101123514B1 (ko) 차량의 프런트 도어와 로어 프런트 필러 보강구조
CN213008402U (zh) 车身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JP4431161B2 (ja)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CN114684266A (zh) 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500822U (zh) B柱下加强梁、b柱总成、车门总成和车辆
CN215475359U (zh)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CN212373498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US11433948B2 (en) Vehicle pillar structure
CN220262898U (zh) 一种中通道总成结构
CN216684597U (zh) 一种车身结构
CN219056394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8662096U (zh) 车身中部结构与汽车
US20230311798A1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JPH07149258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