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94700U - 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94700U CN212194700U CN202020190620.7U CN202020190620U CN212194700U CN 212194700 U CN212194700 U CN 212194700U CN 202020190620 U CN202020190620 U CN 202020190620U CN 212194700 U CN212194700 U CN 2121947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moisturizing
- ink jet
- printing
- lead scr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墨打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打印小车中非工作的喷头容易被灰尘堵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该分段式打印小车包括保湿机构、第一喷墨机构和第二喷墨机构;第一喷墨机构处于喷墨状态时,第一喷墨机构位于第一位置进行喷墨打印;第一喷墨机构处于保湿状态时,第一喷墨机构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进行保湿;第二喷墨机构处于喷墨状态时,第二喷墨机构位于第三位置进行喷墨打印;第二喷墨机构处于保湿状态时,第二喷墨机构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进行保湿。本实用新型中有打印需求的喷墨机构进行喷墨打印,不需要参与打印的喷墨机构由保湿机构进行保湿,降低不参与打印的喷墨机构中的喷头粘附灰尘的几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打印设备的打印小车在工作时会运动至打印上方进行喷墨打印,此时打印小车上的喷头裸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灰尘容易粘附在喷嘴的周围;特别是喷墨打印时打印小车上并非所有喷头都实时参与工作,而喷头的喷嘴在非工作状态下更容易粘附上灰尘,从而增加了喷头堵塞损坏的风险,导致喷头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用以解决现有打印小车中非工作的喷头容易被灰尘堵塞,导致喷头寿命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段式打印小车,所述分段式打印小车包括:
保湿机构;
第一喷墨机构,当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处于第一喷墨状态时,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位于第一位置并对打印介质进行喷墨打印;当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处于第一保湿状态时,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由所述保湿机构进行保湿;
第二喷墨机构,当所述第二喷墨机构处于第二喷墨状态时,所述第二喷墨机构位于第三位置并对打印介质进行喷墨打印;当所述第二喷墨机构处于第二保湿状态时,所述第二喷墨机构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由所述保湿机构进行保湿。
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喷墨机构用于喷墨打印第一种墨水,所述第二喷墨机构用于喷墨打印不同于所述第一种墨水的第二种墨水。
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保湿机构为两组,分别为第一保湿机构和第二保湿机构,所述第一保湿机构为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保湿,所述第二保湿机构为所述第二喷墨机构保湿。
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保湿机构包括若干第一保湿组件,若干所述第一保湿组件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曲面上。
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分段式打印小车还包括:
第一刮墨机构,所述第一刮墨机构在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喷墨机构进行刮墨。
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分段式打印小车还包括:
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上往复运动。
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喷墨机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上往复运动。
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分段式打印小车还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作为上述打印小车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喷墨机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螺母,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第二丝杆螺母连接,且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同步转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打印小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中设有第一喷墨机构和第二喷墨机构,有打印需求的喷墨机构进行喷墨打印,不需要参与打印的喷墨机构由保湿机构进行保湿,从而降低不参与打印的喷墨机构中的喷头粘附灰尘的几率,降低喷头堵塞损坏的风险,提高喷头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打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打印机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隐藏第一喷墨机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打印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打印小车的主视图;
图8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打印小车位于打印平台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隐藏第三支撑部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打印小车位于清洗装置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清洗装置设有集墨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打印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打印小车装配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喷头模组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副墨盒及墨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副墨盒增设第一保温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副墨盒增设第二保温罩、第三保温罩、第四保温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10、打印小车;11、第一支撑机构;111、第一支撑部件;12、第一喷墨机构;121、第一喷头模组;122、第二喷头模组;123、第三喷头模组;124、第四喷头模组;125、第五喷头模组;126、第六喷头模组;127、第七喷头模组;128、第八喷头模组;129、第九喷头模组;1201、壳体;1202、喷头控制板;1203、副墨盒;12031、第一加热带;12032、第二加热带;12033、第三加热带;12034、第一保温罩;12035、第二保温罩;12036、第三保温罩; 12037、第四保温罩;1204、墨盒支架;1205、喷头;13、第一导向机构;131、第一导轨; 132、第一滑块;14、第一驱动机构;141、第一丝杆;142、第一电机;151、加热灯;152、第一预固化灯;153、第二预固化灯;154、第三预固化灯;155、终固化灯;161、第二喷墨机构;162、第三喷墨机构;163、第四支撑机构;164、第五支撑机构;165、第三导向机构; 166、第四导向机构;167、第三驱动机构;168、第四驱动机构;
20、打印平台;21、第二支撑机构;211、第三支撑部件;212、第四支撑部件;22、喷印台;
30、清洗装置;31、第三支撑机构;311、第五支撑部件;312、第六支撑部件;32、集墨盒;33、第二导向机构;331、第三导轨;332、第四导轨;333、第三滑块;334、第四滑块;34、升降驱动机构;341、第三丝杆;342、第四丝杆;343、第三电机;344、第四电机; 35、保湿鼎;36、刮刀;
40、机架;41、进料辊;42、出料辊;
箭头x的方向为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箭头z的方向为竖直向上,箭头y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垂直,且第一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垂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包括机架40、打印小车10、打印平台20、清洗装置30、进料辊41和出料辊42,进料辊41和出料辊42分别设于打印平台20的相对两侧,打印介质依次经过进料辊41、打印平台20和出料辊42形成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如附图中箭头x所示),定义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且与竖直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如附图中箭头y所示,竖直方向如附图中箭头 z所示),进料辊41和出料辊42转动安装在机架40上。上述打印平台20和清洗装置30均安装在机架40上,且清洗装置30位于打印平台20的一侧,当打印小车10处于喷墨状态时,打印小车10位于打印平台20上方,打印小车10对输送经过打印平台20表面的打印介质表面进行喷墨打印;当打印小车10处于保湿状态时,打印小车10运动至清洗装置30上方,清洗装置30对打印小车10上的喷头进行清洗和保湿。为便于理解,现将打印小车10、打印平台20及清洗装置30分别进行描述,如下:
打印小车10的结构:
请参见图6至图8,打印小车10包括第一支撑机构11、第一喷墨机构12、第一导向机构13和第一驱动机构14,该第一喷墨机构12包括若干喷头模组,各个喷头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喷头,且所有喷头模组中喷头喷嘴的表面位于第一曲面上。该第一支撑机构1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部件111和第二支撑部件,各个喷头模组跨设于第一支撑部件111与第二支撑部件之间。
第一支撑部件111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第二支撑部件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喷头模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件111的第一固定孔及第二支撑部件的与第一固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固定孔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为多种,例如采用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后与喷头模组的端部螺纹连接,使得喷头模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部件111上。
第一支撑机构11在第一导向机构13上往复运动,以实现第一喷墨机构12在第一导向机构13上往复运动,该第一导向机构1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131及第二导轨,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安装在机架40上,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的导向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一导轨131及第二导轨分别设于第一喷墨机构12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导轨131一端位于打印平台上方,第一导轨131的另一端位于清洗装置上方,第二导轨一端位于打印平台上方,第二导轨的另一端位于清洗装置上方。第一支撑部件111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滑块132上,第二支撑部件的一端也安装在第一滑块132上,第一支撑部件111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滑块上,第二支撑部件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滑块上,第一滑块132与第一导轨131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使得第一喷墨机构12在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上滑动,进而使第一支撑机构11在第一导向机构13上滑动,以实现第一喷墨机构12从打印平台上方运动至清洗装置上方或从清洗装置上方运动至打印平台上方。
第一支撑机构11在第一驱动机构14的驱动下在第一导向机构13上往复运动,以实现第一喷墨机构12在第一导向机构13上往复运动,该第一驱动机构1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丝杆141和第二丝杆,第一丝杆141和第二丝杆分别设于第一喷墨机构12的相对两侧,第一丝杆14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第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螺母,第一丝杆螺母与第一滑块132连接,第二丝杆螺母与第二滑块连接;如此,通过第一丝杆141与第二丝杆同步转动可带动第一支撑机构11在第一导向机构13上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实现第一丝杆141与第二丝杆同步转动是设置有第一电机142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142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141同轴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同轴连接,第一电机142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向第一电机142和第二电机分别发送相同的脉冲信号使得第一电机142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步转动,实现第一丝杆141与第二丝杆同步转动(实现第一丝杆141与第二丝杆同步转动的方式可为多种,例如在第一丝杆141与第二丝杆上分别安装带轮,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丝杆141与第二丝杆转动)。
打印平台20的结构:
请参见图9和图10,打印平台20包括第二支撑机构21和若干喷印台22,喷印台22的数量与打印小车10中喷头模组的数量相匹配,且一个喷印台22一一对应一个喷头模组,当打印小车10位于打印平台20上方时,喷印台22位于与该喷印台22相对应的喷头模组的下方。喷印台22在打印介质通过打印小车10与打印平台20之间时为打印介质提供支撑,喷印台22与打印介质接触的表面为支撑表面(支撑表面可为平面或曲面),所有喷印台22的支撑表面位于第二曲面上,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在竖直方向上,进料辊41位于任何一个喷印台22的下方,且出料辊42位于任何一个喷印台22的下方。
该第二支撑机构2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部件211和第四支撑部件212,第三支撑部件211和第四支撑部件212安装在机架40上,各个喷印台22跨设于第三支撑部件211与第四支撑部件212之间。第三支撑部件211间隔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第四支撑部件212间隔设有多个第四固定孔;喷印台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部件211的第三固定孔及第四支撑部件212的与第三固定孔对应设置的第四固定孔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喷印台22与第三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相同于喷头模组与第一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在此不再描述。
清洗装置30的结构:
请参见图11至图13,清洗装置30包括第三支撑机构31、集墨盒32、第二导向机构33、升降驱动机构34、第一保湿机构和第一刮墨机构,第一保湿机构包括若干保湿组件,第一刮墨机构包括若干刮墨组件。保湿组件的数量与喷头模组的数量相匹配,且一个保湿组件一一对应一个喷头模组,当打印小车10位于第一保湿机构上方时,保湿组件对与该保湿组件相对应的喷头模组中的喷头进行保湿。保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保湿鼎35(保湿鼎35与喷头喷嘴接触的表面为保湿面,保湿鼎35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描述),所有的保湿组件的保湿面位于第三曲面上,第三曲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相同。
第三支撑机构3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五支撑部件311和第六支撑部件312,如图4所示,第五支撑部件311、第六支撑部件312、第三支撑部件211和第四支撑部件212是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且第五支撑部件311、第六支撑部件312、第三支撑部件211和第四支撑部件212之间相互平行。各个保湿组件对应设置有一个保湿支架,保湿组件安装在与该保湿组件相对应的保湿支架上,各保湿支架跨设于第五支撑部件311与第六支撑部件312之间。第五支撑部件311间隔设有多个第五固定孔,第六支撑部件312间隔设有多个第六固定孔;保湿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五支撑部件311的第五固定孔及第六支撑部件312的与第五固定孔对应设置的第六固定孔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保湿支架与第五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相同于喷头模组与第一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在此不再描述。
刮墨组件的数量与喷头模组的数量相匹配,且一个刮墨组件一一对应一个喷头模组,刮墨组件用于刮下与该所述刮墨组件相对的所述喷头模组中的喷头喷嘴表面的余墨。刮墨组件包括刮刀36,刮刀36上与喷头喷嘴相接触的表面为刮墨面(刮刀36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描述),所有刮墨组件的刮墨面位于第四曲面上,所述第四曲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相同。如图4和图5所示,刮刀36可拆卸安装在第六支撑部件312上,具体是刮刀36安装在第六支撑部件312朝向第五支撑部件311的一侧表面上,刮刀36可通过螺钉安装在第六支撑部件312上(在图5中刮刀36向上的表面为刮墨面)。
如图13所示,集墨盒32设置在各刮墨组件及各刮墨组件的正下方,用于收集刮墨组件从喷头喷嘴表面刮下的余墨。
第三支撑机构31在第二导向机构33上往复运动,以实现保湿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该第二导向机构33包括第三导轨331及第四导轨332,第三导轨331和第四导轨332安装在机架40上,第三导轨331和第四导轨332的导向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第三导轨331及第四导轨332分别设于第三支撑机构31的相对两侧。第五支撑部件311的一端安装在第三滑块333上,第六支撑部件312的一端也安装在第三滑块333上,第五支撑部件311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滑块334上,第六支撑部件312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滑块334上,第三滑块333 与第三导轨331滑动连接,第四滑块334与第四导轨332滑动连接,使得第三支撑机构31在第三导轨331和第四导轨332上滑动。
第三支撑机构31在升降驱动机构34的驱动下在第二导向机构33上往复运动,以实现保湿组件在第二导向机构33上往复运动(上下升降),该升降驱动机构34包括第三丝杆341 和第四丝杆342,第三丝杆341和第四丝杆342分别设于第三支撑机构31的相对两侧,第三丝杆341和第四丝杆342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平行。第三丝杆341上螺纹连接有第三丝杆螺母,第四丝杆342上螺纹连接有第四丝杆螺母,第三丝杆螺母与第三滑块333连接,第四丝杆螺母与第四滑块334连接;如此,通过第三丝杆341与第四丝杆342同步转动可带动第三支撑机构31在第二导向机构33上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实现第三丝杆341与第四丝杆342同步转动是设置有第三电机343和第四电机344,第三电机343的输出轴与第三丝杆341同轴连接,第四电机344的输出轴与第四丝杆342同轴连接,第三电机343和第四电机344均为伺服电机,向第三电机343和第四电机344分别发送相同的脉冲信号使得第三电机343和第四电机344的输出轴同步转动,实现第三丝杆341与第四丝杆342同步转动(实现第三丝杆341 与第四丝杆342同步转动的方式可为多种,例如在第三丝杆341与第四丝杆342上分别安装带轮,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三丝杆341与第四丝杆34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曲面、第二曲面、第三曲面和第四曲面可以为弧形面、波浪形等曲面,主要为弧形面。
本实施例中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施例中打印机进行打印的打印介质为标签纸带,各喷墨模组中的喷头在标签纸带上打印标签。该打印机通过设置所有喷印台22的支撑表面位于第二曲面上,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从而使得柔性的标签纸带在经过打印平台20时被绷紧,避免柔性打印介质表面出现褶皱,导致打印图像变形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机通过设置所有的保湿组件的保湿面位于第三曲面上,第三曲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相同,使保湿组件的保湿面所在曲面与喷头的喷嘴表面所在曲面平行,便于保湿组件对喷头进行清洗保湿,提高了保湿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第一喷墨机构12可在第一导向机构13上,由第一驱动机构14带动运动,从而在打印平台20与清洗装置30上方往复运动,从而使喷头在喷墨状态时位于打印平台20 上方进行喷墨打印,使喷头在保湿状态时位于各保湿组件上方进行保湿,降低喷头被堵塞的风险,提高喷头寿命。在第一喷墨机构12从打印平台20上方运动至清洗装置30上方的过程中,各喷头模组中的喷头会与刮刀36接触,刮刀36将喷头喷嘴处的余墨刮下。
而保湿组件可在升降驱动机构34的驱动下升降,当打印小车需要进行保湿时,打印小车运动至清洗装置上方,保湿组件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升至清洗装置中的保湿组件与打印小车中的喷头喷嘴接触,对打印小车的喷头进行保湿;在无需对打印小车的喷头进行保湿时,升降驱动机构可带动保湿组件下降,使得保湿组件与喷头模组之间产生间隙,如此设置,其一是避免打印小车从打印平台运动至清洗装置上方的过程中,保湿组件对打印小车的运动造成干涉。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打印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2中打印机的打印小车10还包括预固化机构、终固化机构和加热机构。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喷头模组的数量总共为9个,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喷头模组121、第二喷头模组122、第三喷头模组123、第四喷头模组124、第五喷头模组125、第六喷头模组126、第七喷头模组127、第八喷头模组128和第九喷头模组129。其中,第一喷头模组121和第二喷头模组122中的喷头用于喷墨打印白墨,第三喷头模组123和第四喷头模组124中的喷头用于喷墨打印彩墨,第五喷头模组125和第六喷头模组126中的喷头用于喷墨打印光油,第七喷头模组127、第八喷头模组128和第九喷头模组129中的喷头用于喷墨打印其他类型的墨水,例如手感油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案中:预固化机构用于对第一喷头模组121、第二喷头模组122、第三喷头模组123、第四喷头模组124、第五喷头模组125、第六喷头模组126中喷头喷射的油墨进行预固化;终固化机构用于对所有的喷头模组中喷头喷射的油墨进行终固化;加热机构用于在打印介质进行喷墨打印前对打印介质进行加热。其中,预固化机构包括第一预固化灯 152、第二预固化灯153和第三预固化灯154,终固化机构包括终固化灯155,终固化灯155 的功率大于预固化灯的功率,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灯151。在本方案中,加热灯151、第一喷头模组121、第二喷头模组122、第一预固化灯152、第三喷头模组123、第四喷头模组124、第二预固化灯153、第五喷头模组125、第六喷头模组126、第三预固化灯154、第七喷头模组127、第八喷头模组128、第九喷头模组129和终固化灯155沿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即第一预固化灯152用于预固化第一喷头模组121、第二喷头模组122中喷头喷射的白墨墨水,第二预固化灯153用于预固化第三喷头模组123、第四喷头模组124中喷头喷射的彩墨墨水,第三预固化灯154用于预固化第五喷头模组125、第六喷头模组126中喷头喷射的光油墨水。
预固化灯、终固化灯155及加热灯151均跨设于第一支撑部件111与第二支撑部件之间,第一支撑部件111相对各预固化灯设有第七固定孔,第二支撑部件相对各预固化灯设有第八固定孔,预固化灯的两端分别与第七固定孔及第八固定孔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预固化灯与第七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相同于喷头模组与第一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在此不再描述。第一支撑部件111相对终固化灯155设有第九固定孔,第二支撑部件相对终固化灯155设有第十固定孔,终固化灯155的两端分别与第九固定孔及第十固定孔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终固化灯155与第九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相同于喷头模组与第一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在此不再描述。第一支撑部件111相对加热灯151设有第十一固定孔,第二支撑部件相对加热灯151设有第十二固定孔,加热灯151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一固定孔及第十二固定孔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加热灯151与第十一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相同于喷头模组与第一固定孔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在此不再描述。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案中:该方案与上一个方案的不同点在于:在每两个相邻喷头模组之间设置有一个预固化灯,即每个喷头模组中的喷头喷射出墨水后就有一个预固化灯对墨水进行预固化;这样设置对墨水进行预固化的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施例中的打印小车10通过在固定架上设置各预固化灯和终固化灯155,在进行喷墨打印的同时对打印介质上的墨滴进行预固化,在打印介质打印完毕时立即对其进行终强固化,预固化有利于流平,确保了打印介质上的墨滴不会出现非正常流动的情况,预固化、加强固化的方式提升了最终打印产品质量。同时,本实施例中采用加热灯151对打印介质在喷头打印前进行加热,从而增加墨水在打印介质的附着力。
实施例3:
请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打印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3对打印机中打印小车10还包括第二喷墨机构161、第三喷墨机构162、第四支撑机构 163、第五支撑机构164、第三导向机构165、第四导向机构166、第三驱动机构167和第四驱动机构168。第一喷墨机构12、第二喷墨机构161和第三喷墨机构162沿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喷墨机构161的结构与第一喷墨机构12的结构相同,第三喷墨机构 162的结构与第一喷墨机构12的结构相同,第四支撑机构163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机构11的结构相同,第五支撑机构164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机构11的结构相同,第四支撑机构163用于支撑第二喷墨机构161中的各喷头模组,第二喷墨机构161中各喷头模组在第四支撑机构163 上的连接结构与第一喷墨机构12中各喷头模组在第一支撑机构11上的连接结构相同;第五支撑机构164用于支撑第三喷墨机构162中的各喷头模组,第三喷墨机构162中各喷头模组在第五支撑机构164上的连接结构与第一喷墨机构12中各喷头模组在第一支撑机构11上的连接结构相同。第三导向机构165的结构与第一导向机构13的结构相同,第四导向机构166 的结构与第一导向机构13的结构相同;第四支撑机构163与第三导向机构165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机构11与第一导向机构13的连接方式相同,以实现第二喷墨机构161的喷头模组可在第三导向机构165上往复运动;第五支撑机构164与第四导向机构166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机构11与第一导向机构13的连接方式相同,以实现第三喷墨机构162的喷头模组可在第四导向机构166上往复运动。第四驱动机构168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14的结构相同,第五驱动机构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14的结构相同;第四支撑机构163与第三驱动机构167 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机构11与第一驱动机构14的连接方式相同,以实现第二喷墨机构161 的喷头模组可由第三驱动机构167驱动往复滑动;第五支撑机构164与第四驱动机构168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机构11与第一驱动机构14的连接方式相同,以实现第三喷墨机构162 的喷头模组可由第四驱动机构168驱动往复滑动。
第一喷墨机构12中具有5组喷头模组、第二喷墨机构161中具有5组喷头模组、第三喷墨机构162中具有5组喷头模组(第一喷墨机构12、第二喷墨机构161、第三喷墨机构162中喷头模组的数量可为多组,例如两组、三组、四组……,此处并非未对各喷墨机构中喷头模组的数量进行限定,且由于喷头模组可拆卸则各喷墨机构中喷头模组的数量可不相同)。其中,第一喷墨机构12中各个喷头模组的喷头用于喷墨打印白墨,第二喷墨机构161中各个喷头模组的喷头用于喷墨打印彩墨,第三喷墨机构162中各个喷头模组的喷头用于喷墨打印光油。
同时,本实施例中打印机的清洗装置30还包括第二保湿机构、第三保湿机构、第二刮墨机构和第三刮墨机构(第二保湿机构、第三保湿机构、第二刮墨机构和第三刮墨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一保湿机构、第二保湿机构、第三保湿机构沿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湿机构、第二保湿机构和第三保湿机构均包括五组保湿组件,第二保湿机构中的五组保湿组件一一对应一个第二喷墨机构161中喷头模组,当第二喷墨机构161位于第二保湿机构上方时,第二保湿机构中的保湿组件对与该保湿组件相对应的第二喷墨机构161 中喷头模组的喷头进行保湿。第三保湿机构中的五组保湿组件一一对应一个第三喷墨机构162 中喷头模组,当第三喷墨机构162位于第三保湿机构上方时,第三保湿机构中的保湿组件对与该保湿组件相对应的第三喷墨机构162中喷头模组的喷头进行保湿。第一保湿机构、第二保湿机构、第三保湿机构中的保湿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一保湿机构、第二保湿机构、第三保湿机构中的保湿组件采用同样的方式与第三支撑机构3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喷墨机构12位于打印平台20上方即第一喷墨机构12位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喷墨机构12处于第一喷墨状态,第一喷墨机构12位于第一保湿机构上方即第一喷墨机构12位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喷墨机构12处于第一保湿状态。第二喷墨机构161位于打印平台20上方即第二喷墨机构161位于第三位置,此时第二喷墨机构161处于第二喷墨状态,第二喷墨机构161位于第二保湿机构上方即第二喷墨机构161位于第四位置,此时第二喷墨机构161处于第二保湿状态。第三喷墨机构162位于打印平台20上方即第三喷墨机构162位于第五位置,此时第三喷墨机构162处于第三喷墨状态,第三喷墨机构162位于第三保湿机构上方即第三喷墨机构162位于第六位置,此时第三喷墨机构162处于第三保湿状态。
第一刮墨机构、第二刮墨机构、第三刮墨机构沿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刮墨机构、第二刮墨机构和第三刮墨机构均包括五组刮墨组件,第二刮墨机构中的五组刮墨组件一一对应一个第二喷墨机构161中喷头模组,在第二喷墨机构161从打印平台20上方运动至第二保湿装置上方的过程中,第二刮墨机构中的刮墨组件对与该刮墨组件相对应的第二喷墨机构161中喷头模组的喷头进行刮墨。第三刮墨机构中的五组刮墨组件一一对应一个第三喷墨机构162中喷头模组,在第三喷墨机构162从打印平台20上方运动至第三保湿装置上方的过程中,第三刮墨机构中的刮墨组件对与该刮墨组件相对应的第三喷墨机构162中喷头模组的喷头进行刮墨。第一刮墨机构、第二刮墨机构、第三刮墨机构中的刮墨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一刮墨机构、第二刮墨机构、第三刮墨机构中的刮墨组件采用同样的方式与第三支撑机构3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为:
打印小车10包括第一喷墨机构12、第二喷墨机构161和第三喷墨机构162,有打印需求的喷墨机构移动至打印平台20上方进行喷墨打印,而不需要参与打印的喷墨机构在保湿机构中进行保湿,从而降低不参与打印的喷墨机构中的喷头粘附灰尘的几率,降低喷头堵塞损坏的风险,提高喷头使用寿命(例如某些特殊打印场合,无需打印白墨,仅需要打印彩墨和光油,则第二喷墨机构161和第三喷墨机构162移动至打印平台20上方进行喷墨打印,而第一喷墨机构12由第一保湿机构进行保湿,从而降低第一喷墨机构12中的喷头粘附灰尘的几率)。
实施例4:
请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打印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4的打印机中,第一喷墨机构12、第二喷墨机构161和第三喷墨机构162的各喷头模组中的喷头喷嘴的表面均位于第一曲面上。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打印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5对打印机中的喷头模组的结构进行优化,如图16所示,一个喷头模组包括壳体1201、温度检测器、副墨盒1203、显示器、第一控制器、三个喷头控制板1202和三个喷头1205,一个喷头控制板1202一一对应连接一个喷头1205。该副墨盒1203中存储有墨水以为三个喷头1205供墨,该喷头控制板1202控制喷头进行工作(喷头控制板1202控制喷头的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详细说明)。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副墨盒1203的温度(温度检测器可为接触式的温度检测器,也可为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该副墨盒1203安装在墨盒支架1204上,该墨盒支架1204与壳体1201固定连接,在副墨盒1203的外壁上设有三个环状的加热带,各加热带缠绕在副墨盒1203的外壁上,且各加热带的内壁与副墨盒1203的外壁相贴合,以通过加热带的加热对副墨盒1203 中的墨水进行加热,三个加热带分别为第一加热带12031、第二加热带12032和第三加热带 12033,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加热带12031、第二加热带12032和第三加热带12033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第一加热带12031与第二加热带12032之间的高度差与所述第二加热带12032 与第三加热带12033之间的高度差相等,以保证第一加热带12031、第二加热带12032和第三加热带12033均匀设置在副墨盒1203的外壁上,对墨水均匀加热。
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温度检测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加热带1203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加热带1203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三加热带1203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的第四输出端与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
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喷头位于副墨盒1203的下方,且喷头与副墨盒1203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以便于副墨盒1203为喷头供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距离为 150mm);在竖直方向上喷头控制板1202位于副墨盒1203的上方,从而避免墨水滴落在喷头控制板1202上。
上述喷头模组的工作原理为:温度检测器检测副墨盒1203的温度生成第一温度信号,并将第一温度信号传输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将第一温度信号将第一温度信号分别与第一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进行对比,第一预设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当第一温度信号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加热带12031、第二加热带12032和第三加热带12033 工作,当第一温度信号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一加热带12031、第二加热带12032和第三加热带12033不工作。第一加热带12031、第二加热带12032和第三加热带12033工作时热量从副墨盒1203的外壁传导入副墨盒1203内,对副墨盒1203中的油墨进行加热,保证墨水温度加热到第一预设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之间,从而提高墨水的流畅性,提高打印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段式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式打印小车包括:
保湿机构;
第一喷墨机构,当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处于第一喷墨状态时,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位于第一位置并对打印介质进行喷墨打印;当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处于第一保湿状态时,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由所述保湿机构进行保湿;
第二喷墨机构,当所述第二喷墨机构处于第二喷墨状态时,所述第二喷墨机构位于第三位置并对打印介质进行喷墨打印;当所述第二喷墨机构处于第二保湿状态时,所述第二喷墨机构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由所述保湿机构进行保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墨机构用于喷墨打印第一种墨水,所述第二喷墨机构用于喷墨打印不同于所述第一种墨水的第二种墨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式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机构为两组,分别为第一保湿机构和第二保湿机构,所述第一保湿机构为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保湿,所述第二保湿机构为所述第二喷墨机构保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式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湿机构包括若干第一保湿组件,若干所述第一保湿组件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曲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式打印小车还包括:
第一刮墨机构,所述第一刮墨机构在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喷墨机构进行刮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段式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式打印小车还包括:
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上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段式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喷墨机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上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段式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式打印小车还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喷墨机构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段式打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喷墨机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螺母,所述第一喷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第二丝杆螺母连接,且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同步转动。
10.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分段式打印小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90620.7U CN212194700U (zh) | 2020-02-20 | 2020-02-20 | 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90620.7U CN212194700U (zh) | 2020-02-20 | 2020-02-20 | 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94700U true CN212194700U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819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90620.7U Active CN212194700U (zh) | 2020-02-20 | 2020-02-20 | 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947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6212A (zh) * | 2020-02-20 | 2020-05-22 |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
2020
- 2020-02-20 CN CN202020190620.7U patent/CN2121947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6212A (zh) * | 2020-02-20 | 2020-05-22 |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71598B (zh) | 一种喷墨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 |
US20130033544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surfaces of material panels, especially wood panels, with a multi-colour image | |
CN211764258U (zh) | 具有检测功能的打印机 | |
CN113733761B (zh) | 一种双面喷墨打印机 | |
CN214928273U (zh) | 适配不同曲率面板的打印模组以及打印设备 | |
CN212194700U (zh) | 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
CN211307923U (zh) | 一种全自动uv喷墨打印机 | |
CN211730685U (zh) | 具有固化功能的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
CN212124567U (zh) | 打印机 | |
CN205929820U (zh) | 一种可持续高速喷墨打印装置 | |
CN211808446U (zh) | 闭环驱动控制的打印机 | |
CN211730733U (zh) | 一种喷印模组及喷印设备 | |
CN212219651U (zh) | 弧形清洗装置及打印机 | |
CN211730686U (zh) | 同步驱动打印机 | |
CN113939404A (zh) | 一种喷墨打印机及其一遍式喷墨打印方法 | |
CN105564035A (zh) | 一种喷墨打印机刮墨维护方法 | |
CN211808476U (zh) | 供墨系统及打印机 | |
CN211764257U (zh) | 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
CN212555538U (zh) | 一种改进的喷墨打印机 | |
CN111186212A (zh) | 分段式打印小车及打印机 | |
CN215473883U (zh) | 一种纸质包材打印机 | |
CN214267121U (zh) | 清洗装置及喷墨打印设备 | |
CN213947867U (zh) | 双工位喷墨打印设备 | |
CN214295123U (zh) | 喷墨打印设备 | |
CN212400653U (zh) | 一种全自动数码喷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