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91378U - 顶板植筋钻孔架 - Google Patents

顶板植筋钻孔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91378U
CN212191378U CN202021000394.8U CN202021000394U CN212191378U CN 212191378 U CN212191378 U CN 212191378U CN 202021000394 U CN202021000394 U CN 202021000394U CN 212191378 U CN212191378 U CN 212191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an
bar planting
electric drill
protecti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03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乐
周晓益
崔杨敏
许冠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03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91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91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91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顶板植筋钻孔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立杆、提升杆、防护罩和第一风扇。立杆底端用于放置在支撑面上,上部铰接有连接杆;下部铰接有手持杆。提升杆设于立杆的一侧,且分别铰接在连接杆和手持杆上,提升杆的顶端安装有电钻,提升杆借助手持杆和连接杆用于提升电钻。防护罩安装在提升杆上,防护罩为透明制件,防护罩顶端敞口设置,电钻位于防护罩内。第一风扇安装在防护罩上,第一风扇用于将进入容纳腔内的碎屑引流至外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中由于防护罩为透明制件,并且碎屑均被第一风扇引流至外侧,因此便于观察电钻的工作状态以及钻孔的情况。

Description

顶板植筋钻孔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顶板植筋钻孔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吊顶施工和安装施工中,需要在建筑物顶板上布置各类吊杆,吊杆安装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预埋工艺施工,另一类是采用后置方法安装;后置安装方法需按预设的位置在建筑物顶板底部钻孔,然后植入锚固件,在建筑物顶板底部钻孔需要手工和架高作业,是一项费力、费时的工作,而且钻孔深度和垂直度不易掌控,受操作人员因素和架高作业影响较大,且施工进度慢,质量可控性不高。现有的多通过四连杆机构提升电钻从而对顶板进行钻孔,但在钻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和粉尘,操作人员无法抬头观察钻孔的情况,给施工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顶板植筋钻孔架,旨在解决在钻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和粉尘,操作人员无法抬头观察钻孔的情况,给施工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顶板植筋钻孔架,包括:
立杆,底端用于放置在支撑面上,上部铰接有连接杆;下部铰接有手持杆;
提升杆,设于所述立杆的一侧,且分别铰接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手持杆上,所述提升杆与所述立杆平行设置,所述提升杆的顶端安装有电钻,所述提升杆借助所述手持杆和所述连接杆用于提升所述电钻;
防护罩,安装在所述提升杆上,所述防护罩为透明制件,所述防护罩顶端敞口设置,所述电钻位于所述防护罩内;
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防护罩上,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将进入所述防护罩的碎屑引流至外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防护罩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吹扫碎屑。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扇倾斜设置;所述手持杆位于所述防护罩远离所述第二风扇的下方。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防护罩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内壁上设有粘接板。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立杆的底部固定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均安装有滚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立杆的底部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用于与两个所述滚轮配合支撑所述立杆。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折弯部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用于插入支撑面内。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沿所述防护罩的顶端设置有柔性密封刷,所述柔性密封刷的上顶面高于所述电钻的钻头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顶板植筋钻孔架中立杆底端用于放置在支撑面上,上部铰接有连接杆,在立杆下部铰接有手持杆。提升杆设于立杆的一侧,提升杆分别铰接在连接杆和手持杆上,提升杆的顶端安装有电钻。在提升杆的顶端安装有防护罩,防护罩为透明制件,方便观察钻孔的情况。电钻位于防护罩内,在防护罩上安装有第一风扇。在使用时,首先将立杆放置在支撑面上,打开第一风扇并摆动手持杆使提升杆带动电钻提升,由电钻对顶板进行钻孔。在电钻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入防护罩内,并在第一风扇的作用下被引流至外侧,由于防护罩为透明制件,并且碎屑均被第一风扇引流至外侧,因此便于观察电钻的工作状态以及钻孔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和提升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杆和折弯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立杆;2、第二风扇;3、连接杆;4、柔性密封刷;5、提升杆;6、手持杆;7、支撑杆;8、滚轮;9、定位针;10、折弯部;11、电钻;12、第一风扇;13、防护罩;14、粘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进行说明。顶板植筋钻孔架,包括:立杆1、提升杆5、防护罩13和第一风扇12。立杆1底端用于放置在支撑面上,上部铰接有连接杆3;下部铰接有手持杆6。提升杆5设于立杆1的一侧,且分别铰接在连接杆3和手持杆6上,提升杆5的顶端安装有电钻11,提升杆5借助手持杆6和连接杆3用于提升电钻11。防护罩13安装在提升杆5上,防护罩13为透明制件,防护罩13顶端敞口设置,电钻11位于防护罩13内。第一风扇12安装在防护罩13上,第一风扇12用于将进入防护罩13的碎屑引流至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顶板植筋钻孔架中立杆1底端用于放置在支撑面上,上部铰接有连接杆3,在立杆1下部铰接有手持杆6。提升杆5设于立杆1的一侧,提升杆5分别铰接在连接杆3和手持杆6上,提升杆5的顶端安装有电钻11。在提升杆5的顶端安装有防护罩13,防护罩13为透明制件,方便观察钻孔的情况。电钻11位于防护罩13内,在防护罩13上安装有第一风扇12。在使用时,首先将立杆1放置在支撑面上,打开第一风扇12并摆动手持杆6使提升杆5带动电钻11提升,由电钻11对顶板进行钻孔。在电钻11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入防护罩13内,并在第一风扇12的作用下被引流至外侧,由于防护罩13为透明制件,并且碎屑均被第一风扇12引流至外侧,因此便于观察电钻11的工作状态以及钻孔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防护罩13远离第一风扇12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风扇2,第二风扇2用于吹扫碎屑。由于电钻11在进行钻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和粉尘,现有的在对顶板钻孔过程中,工人只能低头并屏住呼吸,无法有效观察到钻孔的成型情况。本申请中在防护罩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扇12,第一风扇12主要用于排出较小颗粒粉尘和碎屑。但在钻孔过程中由于较大的碎屑无法从排风扇排出并堆积在防护罩13内,阻碍了视线。为此在防护罩13远离第一风扇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风扇2,第一风扇12和第二风扇2分布在防护罩13的两侧,第一风扇12用于向防护罩13外排风,第二风扇2用于将风吸入防护罩13内。通过第一风扇12和第二风扇2形成对流,并且更重要的是,借助形成的对流使第二风扇2能够将较大的碎屑吹向第一风扇12,避免了第二风扇2处碎屑的堆积,从而保证在钻孔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二风扇2附近区域的防护罩13观察钻孔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第一风扇12倾斜设置;手持杆6位于防护罩13远离第二风扇2的下方。防护罩13为透明制件,并且防护罩13的截面为U型,若直接将第一风扇12安装在防护罩13的侧壁上,由于防护罩13的侧壁竖直设置,则使得引流碎屑的能力较差。为此,在防护罩13的侧壁上倾斜固定有安装槽,安装槽与竖直方向呈一定的角度设置。在将第一风扇12安装在安装槽后,第一风扇12相对与立杆1倾斜设置。由于第一风扇12倾斜设置,减少了在钻孔过程中电钻11钻头与第一风扇12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风扇12能够更有效的将碎屑等引流至防护罩13的外侧,而工人握持手持杆6通过抬头即可通过防护罩13观察钻孔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防护罩13靠近第一风扇12的内壁上设有粘接板14。在对顶板钻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碎屑,在完成一个钻孔后防护罩13内会堆积大量的未被引流至外侧的杂质,为了不使其对视线有干扰需要对防护罩13进行清理,但清理防护罩13需要将其放倒,此过程费时费力。为此在靠近第一风扇12的防护罩13的内壁上设有粘接板14,粘接板14的表面上涂覆有粘结剂,也可用含有一定水分的毛巾代替。钻孔过程中较小的杂质和粉尘从第一风扇12排出,较大的直接掉落在粘接板14上,并且由于第二风扇2的作用,使得靠近第二风扇2处的防护罩13始终能够保持清洁,而被第二风扇2吹扫的碎屑也能够被粘接在粘接板14上。当钻孔全部完成后更换粘接即可,设置粘接板14的目的在于避免防护罩13内堆积的碎屑过多而无法观察电钻11工作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立杆1的底部固定有两个支撑杆7,两个支撑杆7上均安装有滚轮8。由于支撑面与顶板之间的间距较大,同时立杆1、提升杆5和电钻11等的重量均较重,使得在钻孔完成后对其进行转移时比较困难。现有的顶板植筋装置虽然在底部设置了便于移动的滚轮8,但在实际应用时,仅能够在平面上平移,并且在平移的过程中装置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这就给施工造成了诸多的不便。为了便于将立杆1等构件进行转运,便于变换立杆1的位置,在立杆1的底部固定有两个支撑杆7,在两个支撑杆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8。当需要改变立杆1的位置时,将立杆1连同提升杆5放倒,工人扶着立杆1和提升杆5借助滚轮8即可进行移动。并且由于在运输过程中立杆1和提升杆5均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只需一人即可完成转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立杆1的底部设置有折弯部10,折弯部10用于与两个滚轮8配合支撑立杆1。本申请中支撑杆7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在电钻11钻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晃动,为了能够使电钻11在钻孔过程中的稳定,在立杆1的底部设置有折弯部10。折弯部10向远离支撑杆7的一侧弯曲。折弯部10和两个滚轮8形成支撑立杆1的三个支撑点。当需要改变位置时,将立杆1和提升杆5进行放倒,通过两个滚轮8即可移动位置。当需要进行钻孔时使折弯部10的底端抵接在支撑面上,通过两个滚轮8和折弯部10的配合使立杆1能够稳定支撑面,设置折弯部10的目的在于使立杆1在电钻11钻孔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滚轮8为万向轮。本申请中通过折弯部10用于和两个滚轮8配合支撑立杆1,由于滚轮8转动安装在支撑杆7上,为了避免由于滚轮8会在电钻11钻孔过程中产生错动,将滚轮8设置为万向轮。当立杆1的位置确定后,通过将两个万向轮调整至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滚轮8的转动,从而保证立杆1相对位置的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折弯部10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针9,定位针9用于插入支撑面内。对于部分较为松软的支撑面,或者后期可以修复的地面,为了提高电钻11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在折弯部10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定位针9,并且通过转动定位针9即可保证即便在倾斜的支撑面上也能够使电钻11稳定的钻孔。定位针9靠近折弯部10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当定位针9插入支撑面的下方后抵接在支撑面上,通过支撑板提高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植筋钻孔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沿防护罩13的顶端设置有柔性密封刷4,柔性密封刷4的上顶面高于电钻11的钻头端部。由于在对顶板进行钻孔时,电钻11的钻头需高于防护罩13的上顶面,这也就导致防护罩13与顶板之间必然会存在间隙,从而使得第一风扇12并不能很好的将碎屑等引流至防护罩13的外侧。为了提高防护罩13的密闭性,使产生的碎屑能够更多被引流至外侧,沿防护罩13顶部的外沿设置有柔性密封刷4,柔性密封刷4用于与顶板抵接。通过柔性密封刷4能够使得防护罩13内严密性提高,提高了第一风扇12和第二风扇2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流速,从而使得碎屑更容易被第一风扇12引流至外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顶板植筋钻孔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杆,底端用于放置在支撑面上,上部铰接有连接杆,下部铰接有手持杆;
提升杆,设于所述立杆的一侧,且分别铰接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手持杆上,所述提升杆的顶端安装有电钻,所述提升杆借助所述手持杆和所述连接杆用于提升所述电钻;
防护罩,安装在所述提升杆上,所述防护罩为透明制件,所述防护罩顶端敞口设置,所述电钻位于所述防护罩内;和
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防护罩上,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将进入所述防护罩的碎屑引流至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植筋钻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吹扫碎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板植筋钻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倾斜设置;所述手持杆位于所述防护罩远离所述第二风扇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板植筋钻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内壁上设有粘接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植筋钻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底部固定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均安装有滚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板植筋钻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底部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用于与两个所述滚轮配合支撑所述立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板植筋钻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板植筋钻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用于插入支撑面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植筋钻孔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防护罩的顶端设置有柔性密封刷,所述柔性密封刷的上顶面高于所述电钻的钻头端部。
CN202021000394.8U 2020-06-03 2020-06-03 顶板植筋钻孔架 Active CN212191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0394.8U CN212191378U (zh) 2020-06-03 2020-06-03 顶板植筋钻孔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0394.8U CN212191378U (zh) 2020-06-03 2020-06-03 顶板植筋钻孔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91378U true CN212191378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8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0394.8U Active CN212191378U (zh) 2020-06-03 2020-06-03 顶板植筋钻孔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913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1129A (zh) * 2021-08-26 2021-12-10 盐城市雷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环氧玻璃纤维管的连接端沉孔加工吸尘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1129A (zh) * 2021-08-26 2021-12-10 盐城市雷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环氧玻璃纤维管的连接端沉孔加工吸尘罩
CN113771129B (zh) * 2021-08-26 2022-08-16 盐城市雷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环氧玻璃纤维管的连接端沉孔加工吸尘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91378U (zh) 顶板植筋钻孔架
CN206561148U (zh) 一种新型用于安装消防系统设备
CN209861534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有机农业种植挖坑装置
CN209155414U (zh) 一种环保型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
CN108060787A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墙皮清理装置
ATE85388T1 (de) Einrichtung an einer schalung zur errichtung eines mauerwerkes.
CN211504756U (zh) 一种土壤污染调查取样装置
CN211292052U (zh) 一种土木工程钻孔土质取样工具
CN21151616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钻孔装置
CN211058829U (zh) 一种隧道锚杆钻孔垂直度控制装置
CN211358154U (zh) 一种除尘雾炮
CN207202163U (zh) 一种带清理功能的服装制版机
CN106137055B (zh) 环保型建筑物表面清洁器具
CN211115810U (zh) 一种煤矿通风口挖掘装置
CN212535096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砖块润湿装置
CN210264508U (zh) 一种煤矿采矿用的冲孔装置
CN112454677A (zh) 一种装修用手持自行式墙体开槽装置
CN115539033B (zh) 一种矿山坚硬岩石掘进工作面绿色防护装置
CN219112951U (zh) 一种移动式顶板钻孔伸缩架
CN216329223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钻探装置
CN217494376U (zh) 一种建筑装饰幕墙生产用裁切装置
CN212103820U (zh) 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基坑降尘装置
CN214532039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铲灰装置
CN216218630U (zh) 一种用于绿化种植土壤改良的翻耕装置
CN111375260A (zh) 一种市政施工粉尘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