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5139U - 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5139U
CN212185139U CN202020454820.9U CN202020454820U CN212185139U CN 212185139 U CN212185139 U CN 212185139U CN 202020454820 U CN202020454820 U CN 202020454820U CN 212185139 U CN212185139 U CN 212185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hest
shaping
piece
fabric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48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创杰
杨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jie Underw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jie Underw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jie Underw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jie Underw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48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5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5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5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身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包括塑形衣本体和胶黏图案层,塑形衣本体包括无缝织造的前片和后片,前片包括前腹部、裆部、两个第一侧腰部,后片包括后背部、塑臀部、两个第二侧腰部;塑形衣本体还包括托胸件,托胸件包括底托面层、侧托里层和弹力带,底托面层的底部、侧托里层的底部均与弹力带连接;塑形衣本体还包括两个腹股沟件。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塑形衣结构新颖,对不同部位起到不同的收揽压力,而设置有胶黏图案层的塑形衣对应部分的厚度、硬度和压力增大,在分区收揽塑形的基础上达到局部施压的效果,而托胸件对胸部外侧及副乳进行收揽,提高对胸部的承托力和侧推聚拢效果,实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身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体型,拥有玲珑有致的身材曲线是女性追求的目标,而对于肥肚腩、水桶腰的局部肥胖者,以及产后小腹突起的女性、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女性等人群,塑身服装成为日常生活中能便捷地进行体型管理的功能服装。
而目前的分体式塑身服装无形中增加了穿着的时间,同时分体式塑身服装因腰腹附近是分离的,难以对腰腹有赘肉的女性进行有效的赘肉收揽,塑身效果不明显;而目前的拼接式塑身服装基本是采用多块布料进行拼接缝合而成,产生的缝合骨容易对人体造成不适感和压迫感,容易对皮肤造成摩擦损伤,且多块布料的拼接降低了塑身服装的美观度。此外,由于人体的构造特殊性,不同部位的围度、柔软度和所能承受的压力不同,采用目前伸缩回弹力一致的布料制备塑身服,容易使得个别部位受到塑身服装的过小压力(塑形效果不明显或过大压力(造成压迫感,与人体不能平顺地贴合,容易使塑身服装产生松垮感,降低了塑身服的塑性效果、穿着舒适性、美观度和实用性。
此外,目前的塑身服装大多是针对腰腹等部位的赘肉进行收揽,对胸部的承托力和支撑度不足,使得胸部形态不能在塑形的同时得到较佳的塑性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该加压塑形衣的结构新颖能,通过将塑形衣划分成若干部分,对不同部位起到不同的收揽压力,并通过设置胶黏图案层,使得设置有胶黏图案层的塑形衣对应部分的厚度和硬度增大,提高了该部分的压力,在分区收揽塑形的基础上达到局部施压的效果,而设置的托胸件对胸部外侧及副乳进行收揽,提高塑形衣对胸部的承托力和侧推聚拢效果,实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包括塑形衣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塑形衣本体外表面的胶黏图案层,所述塑形衣本体包括无缝织造的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包括前腹部、设置于所述前腹部底部的裆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腹部两侧的两个第一侧腰部,所述后片包括后背部、设置于所述后背部底部的塑臀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后背部两侧的两个第二侧腰部;
所述塑形衣本体还包括托胸件,所述托胸件车缝连接于所述前片的顶部,所述托胸件包括底托面层、侧托里层和弹力带,所述底托面层的底部、侧托里层的底部均与所述弹力带连接;
所述塑形衣本体还包括两个腹股沟件,两个所述腹股沟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裆部的两侧,并设置于前腹部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塑形衣本体还包括两个收腋件,所述收腋件设置于前片与后片连接处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腹部包括下腹区、第一束腹区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束腹区两外侧的两个第二束腹区,所述下腹区设置于所述第一束腹区的中下段,第一束腹区包围所述下腹区,所述第一侧腰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束腹区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后背部包括第一束背区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束背区两外侧的两个第二束背区,所述第一束背区包括后领区和设置于所述后领区底部的脊背区,所述第二侧腰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束背区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塑臀部包括由外侧至内侧依次连接的外臀区、臀部区和臀股沟区,所述脊背区的底部与臀部区的顶部无缝连接,所述第二束背区的底部、第二侧腰部的底部均与外臀区的顶部无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腹区的面料结构为1*2六横列吊针组织;所述第一束腹区的面料结构为1*6罗纹组织;所述第二束腹区的面料结构为1*4罗纹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后领区的面料结构为1*2六横列吊针组织;所述脊背区的面料结构为1*6罗纹组织;所述第二束背区的面料结构为1*4罗纹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外臀区的面料结构为1*1假罗纹组织;所述臀部区的面料结构为平纹组织;所述臀股沟区的面料结构为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腰部和第二侧腰部的面料结构为1*3罗纹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底托面层的顶部和所述收腋件的顶部边缘均呈波浪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塑形衣结构新颖,通过将塑形衣划分成若干部分,对不同部位起到不同的收揽压力,不会因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松垮感,不因贴合过紧而产生压迫感,并通过设置胶黏图案层,使得设置有胶黏图案层的塑形衣对应部分的厚度和硬度增大,提高了该部分的压力,在分区收揽塑形的基础上达到局部施压的效果,改善无缝织造的塑形衣内收内压力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塑形效果;而设置的托胸件对胸部外侧及副乳进行收揽,提高塑形衣对胸部的承托力和侧推聚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塑形衣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塑形衣本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塑形衣本体、11—前片、111—前腹部、1111—下腹区、1112—第一束腹区、1113—第二束腹区、112—裆部、113—第一侧腰部、12—后片、121—后背部、1211—后领区、1212—脊背区、1213—第二束背区、122—塑臀部、1221—外臀区、1222—臀部区、1223—臀股沟区、123—第二侧腰部、13—托胸件、131—底托面层、132—侧托里层、133—弹力带、14—腹股沟件、15—收腋件、2—胶黏图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4,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包括塑形衣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塑形衣本体1外表面的胶黏图案层2,所述塑形衣本体1包括无缝织造的前片11和后片12,所述前片11包括前腹部111、设置于所述前腹部111底部的裆部112、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腹部111两侧的两个第一侧腰部113,所述后片12包括后背部121、设置于所述后背部121底部的塑臀部122、对称设置于所述后背部121两侧的两个第二侧腰部123。
本实施例通过将塑形衣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对人体前腹位置、后背位置、侧腰位置和臀部位置进行分段收揽塑形,能与人体不同部位紧密贴合,不产生松垮感或压迫感,提高了塑形衣的贴身塑形效果;其中,所述第一侧腰部113和第二侧腰部123组成塑形衣的侧腰部分,对人体的腰侧位置进行收揽、塑形,由于分别设置于前片11和后片12,并为了便于进行附图中的标注,因而采用第一侧腰部113和第二侧腰部123进行位置上的区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腰部113和第二侧腰部123的面料结构为1*3罗纹组织。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侧腰部113和第二侧腰部123采用1*3罗纹组织的面料结构,弹性相对较小,使得塑形衣对人体侧腰部位的收揽压力较大,对人体侧腰起到较佳的塑性效果,穿着塑形衣后呈现人体的S形体态。
本实施例通过在塑形衣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胶黏图案层2,使得设置有胶黏图案层2的部分的厚度和硬度增大,提高了该部分的压力,并减少该部分的塑形衣本体1的面料回弹性,在分区收揽塑形的基础上达到局部施压的效果,改善无缝织造的塑形衣内收内压力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塑形效果。具体地,所述胶黏图案层2由水性胶黏剂制成,为市面上常见的水性胶黏剂;而胶黏图案层2的图案主要分布于腹部、腰部和后背部121,加强对腹部、腰部和后背部121的加压塑形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塑形衣本体1还包括托胸件13,所述托胸件13车缝连接于所述前片11的顶部,所述托胸件13包括底托面层131、侧托里层132和弹力带133,所述底托面层131的底部、侧托里层132的底部均与所述弹力带133连接。
本实施例设置的托胸件13主要用于对胸部外侧及副乳进行收揽,提高塑形衣对胸部的承托力和侧推聚拢效果,分别将底托面层131、侧托里层132裁剪后再车缝于前片11的顶部,而侧托里层132的顶部于后片12的顶部连接,形成塑形衣的肩部位置;其中,底托面层131主要用于对胸部的底部进行承托,提高塑形衣对胸部底部的承托力,挺拔胸部,而侧托里层132主要对胸部外侧进行侧推,向内聚拢胸部。此外,侧托里层132呈竖直的“I”字形,底托面层131呈三角形,两者相结合,呈L型的胸托结构,提高塑形衣对胸部的聚拢、挺拔、承托效果。而设置的弹力带133与人体胸部位置的底部相贴合,能提高塑形衣对胸部底部的固定、承托作用,避免塑形衣在穿着过程中的出现移位、滑移等情况,使得托胸件13对胸部提托后固形,塑形效果佳。优选的,侧托里层132对应人体肩部位置的顶部的宽度为3-7cm,较宽的宽度能有效降低塑形衣对人体肩颈穴位的压迫,避免肩颈部位的血液不循环或穴位堵塞造成健康疾病。
本实施例中,所述塑形衣本体1还包括两个腹股沟件14,两个所述腹股沟件14对称设置于所述裆部112的两侧,并设置于前腹部111的底部。
本实施例的腹股沟件14对应人体前侧下腹部两外侧的三角形区域,分布有淋巴系统,而优选的,所述腹股沟件14采用一至两层无痕面料叠合制成,可以双弹泳布面料(即为双向弹性面料),也可采用四面弹面料,柔软亲肤,伸缩回弹性高,延展性好,不会对人体的腹股沟位置造成摩擦和压迫感,保证下体和淋巴的血液循环畅通,且透气性高,不会造成闷热感而容易滋生细菌,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塑形衣本体1还包括两个收腋件15,所述收腋件15设置于前片11与后片12连接处的顶部。
本实施例的收腋件15设置于人体腋下侧,能对腋下部位进行侧收和包揽,提高塑形效果,且符合人体手臂抬举活动量,不压迫腋下淋巴,不影响双臂活动。而优选的,所述收腋件15采用一层无痕面料制成,可以双弹泳布面料(即为双向弹性面料),也可采用四面弹面料,柔软亲肤,伸缩回弹性高,延展性好,不会对腋下位置造成摩擦和压迫感,保证淋巴和血液循环畅通,且透气性高,不会对腋下位置造成闷热感,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腹部111包括下腹区1111、第一束腹区1112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束腹区1112两外侧的两个第二束腹区1113,所述下腹区1111设置于所述第一束腹区1112的中下段,第一束腹区1112包围所述下腹区1111,所述第一侧腰部113设置于所述第二束腹区1113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腹区1111的面料结构为1*2六横列吊针组织;所述第一束腹区1112的面料结构为1*6罗纹组织;所述第二束腹区1113的面料结构为1*4罗纹组织。
本实施例的下腹区1111、第一束腹区1112、第二束腹区1113采用不同的面料结构组织进行编织,能使制得的前腹部111对人体的腰腹特性采用特定的面料结构,能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的柔软度和所能承受的压力,与人体不同部位紧密贴合,对人体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贴合程度,不会因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松垮感或因贴合过紧而产生压迫感,提高了塑形衣的贴身塑形效果;其中,所述1*2六横列吊针组织是在纵行方向上,每八针抽去两针,抽针处产生凹条,另外六针的每一针均为成圈和集圈交错编织,形成凸条,使得下腹区1111的弹力较小,内压压力较大,增强对人体小腹赘肉的内压塑形作用。而第一束腹区1112的面料结构比第二束腹区1113的面料结构较为紧密,使得第一束腹区1112的内压力度比第二束腹区1113要大,使得前腹部111的收揽内压压力自外侧向内侧逐渐增加,对腹部赘肉进行有效收揽、塑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部121包括第一束背区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束背区两外侧的两个第二束背区1213,所述第一束背区包括后领区1211和设置于所述后领区1211底部的脊背区1212,所述第二侧腰部123设置于所述第二束背区1213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领区1211的面料结构为1*2六横列吊针组织;所述脊背区1212的面料结构为1*6罗纹组织;所述第二束背区1213的面料结构为1*4罗纹组织。
本实施例的后领区1211、脊背区1212、第二束背区1213采用不同的面料结构组织进行编织,能使制得的后背部121对人体的后背特征采用特定的面料结构,能适应人体不同部位的柔软度和所能承受的压力,与人体不同部位紧密贴合,对人体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贴合程度,不会因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松垮感或因贴合过紧而产生压迫感,提高了塑形衣的贴身塑形效果;其中,后领区1211设置于塑形衣了后侧领口的底部,对应人体后背部121的斜方肌群,采用的1*2六横列吊针组织弹力较小,内压压力较大,能对人体后背斜方肌群进行内压和收紧,改善驼背现象,挺拔身姿,改善体型。而脊背区1212的面料结构比第二束背区1213的面料结构较为紧密,使得脊背区1212对人体脊椎位置进行有效支撑,且与人体脊椎部位相对背外侧内凹的构造相符,提高了塑形衣的穿着贴服度,避免传统统一压力的面料对人体各部分的收揽内压压力一致而造成压迫感,穿着舒适。
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臀部122包括由外侧至内侧依次连接的外臀区1221、臀部区1222和臀股沟区1223,所述脊背区1212的底部与臀部区1222的顶部无缝连接,所述第二束背区1213的底部、第二侧腰部123的底部均与外臀区1221的顶部无缝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臀区1221的面料结构为1*1假罗纹组织;所述臀部区1222的面料结构为平纹组织;所述臀股沟区1223的面料结构为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
由于臀部的凹凸结构特性,以及肌肉柔软度的不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外臀区1221、臀部区1222和臀股沟区1223,能使塑形衣对应人体臀部的不同部位采用特定的面料结构,能适应臀部不同部位的柔软度和所能承受的压力,与臀部紧密贴合,不会因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松垮感,也不因贴合过紧而产生压迫感,提高了塑形衣的贴身塑形效果,实用性高。其中,所述外臀区1221对应人体的臀部外侧,通过采用1*1假罗纹组织的面料结构,使编织得到的外臀区1221柔软亲肤,伸缩回弹性高,不会对人体的外臀位置造成摩擦和压迫感,保证下体的血液循环畅通,且透气性高,不会造成闷热感而容易滋生细菌,实用性高;所述臀部区1222对应人体臀部凸起的部位,通过采用平纹组织的面料结构,能使制得的臀部区1222柔软亲肤,不会对皮肤造成摩擦损伤,且伸缩回弹性高,不会对臀部造成过大的压迫感而造成臀部扁平等现象,塑形效果佳;所述臀股沟区1223对应人体臀部中线的内凹部位,通过采用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的面料结构,伸缩回弹性较1*1假罗纹组织和平纹组织的小,对内凹的臀股沟部位内收压力相对较大,能使穿着塑形衣后的臀部位置线条明显,对下塌或扁平的臀部进行有效的塑形;其中,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是在纵行方向上,每两针进行两次成圈和集圈循环交错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传统的塑身服装为整件同一编织纹路,各部分的收揽压力一致,对于如H型轮廓的体型,穿着传统的塑身服装则会出现腰腹部的收揽压力不足,腰腹塑形效果不理想,而胸部、背部、肩部等部分受到的收揽压力过大,造成勒感或压迫感,穿着不舒适。因而本实施例是通过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编织面料结构,能对不同部位起到不同的收揽压力,不会因贴合不紧密而产生松垮感或因贴合过紧而产生压迫感,结合无缝一体织造,使塑形衣能更大程度地贴合人体的曲线,提高塑形衣的穿着舒适性和塑形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托面层131的顶部和所述收腋件15的顶部边缘均呈波浪状。
本实施例底托面层131、侧托里层132和收腋件15的面料均为无痕面料,可以双弹泳布面料(即为双向弹性面料),也可采用四面弹面料,柔软亲肤,伸缩回弹性高,延展性好,不会对前肩位置及腋下位置造成摩擦和压迫感,保证血液和淋巴的循环畅通,且透气性高,不造成闷热感,实用性高。具体地,底托面层131的顶部和收腋件15的顶部均采用波浪状边缘,降低边缘对皮肤的压力感,无摩擦感,穿着舒适,且美观度高。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形衣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塑形衣本体(1)外表面的胶黏图案层(2),所述塑形衣本体(1)包括无缝织造的前片(11)和后片(12),所述前片(11)包括前腹部(111)、设置于所述前腹部(111)底部的裆部(112)、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腹部(111)两侧的两个第一侧腰部(113),所述后片(12)包括后背部(121)、设置于所述后背部(121)底部的塑臀部(122)、对称设置于所述后背部(121)两侧的两个第二侧腰部(123);
所述塑形衣本体(1)还包括托胸件(13),所述托胸件(13)车缝连接于所述前片(11)的顶部,所述托胸件(13)包括底托面层(131)、侧托里层(132)和弹力带(133),所述底托面层(131)的底部、侧托里层(132)的底部均与所述弹力带(133)连接;
所述塑形衣本体(1)还包括两个腹股沟件(14),两个所述腹股沟件(14)对称设置于所述裆部(112)的两侧,并设置于前腹部(11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衣本体(1)还包括两个收腋件(15),所述收腋件(15)设置于前片(11)与后片(12)连接处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腹部(111)包括下腹区(1111)、第一束腹区(1112)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束腹区(1112)两外侧的两个第二束腹区(1113),所述下腹区(1111)设置于所述第一束腹区(1112)的中下段,第一束腹区(1112)包围所述下腹区(1111),所述第一侧腰部(113)设置于所述第二束腹区(111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部(121)包括第一束背区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束背区两外侧的两个第二束背区(1213),所述第一束背区包括后领区(1211)和设置于所述后领区(1211)底部的脊背区(1212),所述第二侧腰部(123)设置于所述第二束背区(1213)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臀部(122)包括由外侧至内侧依次连接的外臀区(1221)、臀部区(1222)和臀股沟区(1223),所述脊背区(1212)的底部与臀部区(1222)的顶部无缝连接,所述第二束背区(1213)的底部、第二侧腰部(123)的底部均与外臀区(1221)的顶部无缝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腹区(1111)的面料结构为1*2六横列吊针组织;所述第一束腹区(1112)的面料结构为1*6罗纹组织;所述第二束腹区(1113)的面料结构为1*4罗纹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领区(1211)的面料结构为1*2六横列吊针组织;所述脊背区(1212)的面料结构为1*6罗纹组织;所述第二束背区(1213)的面料结构为1*4罗纹组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臀区(1221)的面料结构为1*1假罗纹组织;所述臀部区(1222)的面料结构为平纹组织;所述臀股沟区(1223)的面料结构为2*2二横列假罗纹组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腰部(113)和第二侧腰部(123)的面料结构为1*3罗纹组织。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面层(131)的顶部和所述收腋件(15)的顶部边缘均呈波浪状。
CN202020454820.9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 Active CN212185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4820.9U CN212185139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4820.9U CN212185139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5139U true CN212185139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4820.9U Active CN212185139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5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62535A (en) Garment having the function of keeping an upward profile for the hip and buttock line
KR20130132334A (ko) 여성의 둔부와 힙 모양 보정용 가먼트, 특히 댄스 또는 체조용 스포츠 가먼트
JP2008214813A (ja) 背筋強化ハーフトップ
JP3146561U (ja) 整形衣料
JP3641359B2 (ja) ガードル、ブラジャー等のボディに密着する下着
CN201356065Y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文胸
KR100923504B1 (ko) 올인원
CN212185139U (zh) 一种无缝织造与胸部裁剪结合的加压塑形衣
JP5004676B2 (ja) 男性用下着
WO1998032347A1 (fr) Vetements pour regulariser la forme des fesses
CN206978780U (zh) 一种背心式文胸内衣
JP2005307390A (ja) バストカップを備えた女性用衣類
JP3207099B2 (ja) 体形補整機能を有する被服
JP3146560U (ja) 整形衣料
CN207125338U (zh) 一种带乳撑的直立棉文胸
CN211091918U (zh) 一种吊桥式跨肩包背的无缝提胸塑形美雕衣
CN201976746U (zh) 美体修形内裤
JP3126486U (ja) 成型インナー
CN206462428U (zh) 一种侧比部侧推减压的内衣结构
JP3155508U (ja) 成形衣料
CN220211985U (zh) 一种三合一多功能塑形衣
CN220823969U (zh) 组合式提臀塑身服装
CN210726720U (zh) 一种车缝罩杯无缝塑身一体内衣
CN217218230U (zh) 一种塑身衣
CN215898931U (zh) 一种女性内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