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3194U - 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3194U
CN212183194U CN202021046693.5U CN202021046693U CN212183194U CN 212183194 U CN212183194 U CN 212183194U CN 202021046693 U CN202021046693 U CN 202021046693U CN 212183194 U CN212183194 U CN 212183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vice
charging coil
coil
device body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66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翠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466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3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3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31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地面底部的原边充电线圈和安装于新能源汽车车体中心的副边线圈,所述新能源汽车车体中心的底部安装有与副边线圈相对应的检测装置本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底部的中心安装有与原边充电线圈相对应的主检测线圈,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数据导线,所述第一数据导线远离检测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头辅助检测器,所述第二数据导线远离检测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尾辅助检测器。本实用新型中,该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通过在车头和车尾设置检测器,从而使车主可以快速接收到充电线圈的位置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位置调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Description

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的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电磁感应式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磁场共振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
无线充电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外汽车充电已经有较大范围的应用,充电线圈检测装置是用来检测充电线圈位置的装置,但目前现有的装置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仅感应效果较差,而且还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扰,从而使我们无法精确的检测到充电线圈的具体位置,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地面底部的原边充电线圈和安装于新能源汽车车体中心的副边线圈,所述原边充电线圈的一端设置有充电器,所述新能源汽车车体中心的底部安装有与副边线圈相对应的检测装置本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指示灯,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底部的中心安装有与原边充电线圈相对应的主检测线圈,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数据导线,所述第一数据导线远离检测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头辅助检测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远离第一数据导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数据导线,所述第二数据导线远离检测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尾辅助检测器,所述车头辅助检测器与车尾辅助检测器的中心均安装有与主检测线圈相对应的感应线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充电器是通过连接导线与原边充电线圈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无线信号发射天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主检测线圈与副边线圈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车头辅助检测器与车尾辅助检测器分别安装于新能源汽车车体的中心的前端与后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是通过多个固定螺钉与新能源汽车的车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通过设计简单的分体式检测机构,可以使新能源汽车快速找准充电位置,保证了充电效率。
2、该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其结构和设计均有较大创新和改进,该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通过在车头和车尾设置检测器,从而使车主可以快速接收到充电线圈的位置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位置调整,从而使其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例说明:
1、原边充电线圈;2、副边线圈;3、充电器;4、检测装置本体;5、无线信号发射天线;6、指示灯;7、主检测线圈;8、第一数据导线;9、第二数据导线;10、车头辅助检测器;11、车尾辅助检测器;12、感应线圈;13、地面;14、新能源汽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地面13底部的原边充电线圈1和安装于新能源汽车14车体中心的副边线圈2,原边充电线圈1的一端设置有充电器3,新能源汽车14车体中心的底部安装有与副边线圈2相对应的检测装置本体4,检测装置本体4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指示灯6,检测装置本体4底部的中心安装有与原边充电线圈1相对应的主检测线圈7,检测装置本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数据导线8,第一数据导线8远离检测装置本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头辅助检测器10,检测装置本体4远离第一数据导线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数据导线9,第二数据导线9远离检测装置本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尾辅助检测器11,车头辅助检测器10与车尾辅助检测器11的中心均安装有与主检测线圈7相对应的感应线圈12。
充电器3是通过连接导线与原边充电线圈1电性连接。
检测装置本体4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无线信号发射天线5,无线信号发射天线5可以将检测装置本体4检测到的原边充电线圈1位置信息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给新能源汽车14中的信号接收端,从而使驾驶员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汽车位置,从而使新能源汽车14中的副边线圈2与安装于地面13底部的原边充电线圈1相接近,从而大大减小了副边线圈2与原边充电线圈1之间的错位间隙,保证了充电效率。
主检测线圈7与副边线圈2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主检测线圈7与副边线圈2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使主检测线圈7检测到原边充电线圈1的位置后,副边线圈2能与主检测线圈7完全切合,从而保证了充电的效率。
车头辅助检测器10与车尾辅助检测器11分别安装于新能源汽车14车体的中心的前端与后端。
检测装置本体4是通过多个固定螺钉与新能源汽车14的车体固定连接,通过多个固定螺钉与新能源汽车14的车体固定连接使其便于拆卸和安装。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与传统装置有较大改进创新,该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新能源汽车14车体中心的底部安装有与副边线圈2相对应的检测装置本体4,而新能源汽车14车体的中心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安装有与检测装置本体4相对应的车头辅助检测器10与车尾辅助检测器11,不管是新能源汽车14车头或是车尾先行进入无线充电车位,车头辅助检测器10与车尾辅助检测器11都能快速检测到原边充电线圈1的位置,从而提示车主及时进行位置调整,检测装置本体4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无线信号发射天线5,无线信号发射天线5可以将检测装置本体4检测到的原边充电线圈1位置信息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给新能源汽车14中的信号接收端,从而使驾驶员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汽车位置,从而使新能源汽车14中的副边线圈2与安装于地面13底部的原边充电线圈1相接近,从而大大减小了副边线圈2与原边充电线圈1之间的错位间隙,主检测线圈7与副边线圈2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使主检测线圈7检测到原边充电线圈1的位置后,副边线圈2能与主检测线圈7完全切合,从而保证了充电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地面(13)底部的原边充电线圈(1)和安装于新能源汽车(14)车体中心的副边线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充电线圈(1)的一端设置有充电器(3),所述新能源汽车(14)车体中心的底部安装有与副边线圈(2)相对应的检测装置本体(4),所述检测装置本体(4)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指示灯(6),所述检测装置本体(4)底部的中心安装有与原边充电线圈(1)相对应的主检测线圈(7),所述检测装置本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数据导线(8),所述第一数据导线(8)远离检测装置本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头辅助检测器(10),所述检测装置本体(4)远离第一数据导线(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数据导线(9),所述第二数据导线(9)远离检测装置本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尾辅助检测器(11),所述车头辅助检测器(10)与车尾辅助检测器(11)的中心均安装有与主检测线圈(7)相对应的感应线圈(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3)是通过连接导线与原边充电线圈(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4)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无线信号发射天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检测线圈(7)与副边线圈(2)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辅助检测器(10)与车尾辅助检测器(11)分别安装于新能源汽车(14)车体的中心的前端与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4)是通过多个固定螺钉与新能源汽车(14)的车体固定连接。
CN202021046693.5U 2020-06-09 2020-06-09 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83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6693.5U CN212183194U (zh) 2020-06-09 2020-06-09 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6693.5U CN212183194U (zh) 2020-06-09 2020-06-09 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3194U true CN212183194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0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669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83194U (zh) 2020-06-09 2020-06-09 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3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1958A (zh) 电动汽车自动无线充电收发系统
EP2873131A1 (en) Device alignment and identification i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KR20100005698A (ko) 근.원거리 유.무선 전력충전장치
CN108390471A (zh) 一种多频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充电系统
US20150328995A1 (en)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Apparatus,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Method
CN103326447A (zh) 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
CN103840532A (zh) 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CN212183194U (zh) 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CN105119355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智能无线充电装置
KR20130067393A (ko) 회전체를 이용한 전자기 감응 공명 방식의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CN218919127U (zh) 一种水平布置的无线充电电池箱
CN219115256U (zh) 一种垂直布置的无线充电电池箱
CN206259972U (zh) 基于电波无线充电供电网络的电力通信一体化车联网系统
CN115312949A (zh) 一种水平布置的无线充电电池箱
CN208216524U (zh) 一种方便驾驶员操作的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CN202748850U (zh) 用于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的车载单元、读写装置及系统
CN207896709U (zh) 无线充电座及吸尘系统
CN217932092U (zh)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车载定位终端天线
CN219457731U (zh) 一种在水冷板上集成无线充电功能的电池箱
CN206277969U (zh) 一种具有辅助定位功能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CN112040003A (zh) 一种4g工业车辆车联网集成模块
CN112622653A (zh) 一种电动两轮车无线充电装置
CN109747740A (zh) 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宝定位系统
CN20933650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
CN102611167A (zh) 一种无线波能量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