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9281U - 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9281U
CN212179281U CN201890000351.4U CN201890000351U CN212179281U CN 212179281 U CN212179281 U CN 212179281U CN 201890000351 U CN201890000351 U CN 201890000351U CN 212179281 U CN212179281 U CN 212179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pipe
condenser
pipe joint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900003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猪倉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okura Hiroshi
Original Assignee
Inokura Hirosh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okura Hiroshi filed Critical Inokura Hirosh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9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9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之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本发明之解决手段如下:冷凝器(10),具备:集管部(13),与连接于集管部(13)之芯管部(11);与安装于集管部(11)并供外部的配管(5)连接之管接头部(50)。于管接头部(50)之内面的一部分,设有沿着内面形成有呈螺旋状之凸部之膛线部。

Description

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
发明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尤其关于具有冷媒所流动之管路之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
背景技术
利用蒸气压缩冷冻循环并具有室外机与室内机之冷气系统,系被广泛地利用。室外机中,藉由压缩机将作为气体所流入之冷媒压缩并传送至冷凝器 (室外热交换器),并于冷凝器进行冷凝。然后在毛细管或膨胀阀等之减压部中对成为液体之冷媒进行减压,并传送至室内机。
在此,以可更进一步降低传送至室内机之冷媒的温度来达到更低温的冷气效果,或是将冷媒进一步冷凝来减轻压缩机的负荷之方式,有时于冷凝器与减压部之间进一步设置其他冷凝器。该其他的冷凝器,有时亦事后追加于已被运用之既存的冷气系统。
下述专利文献1中,系揭示一种追加设置在既存的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之追加设置用冷凝器的构造。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75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之问题]
上述冷气系统中,系要求更进一步的高效率化。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冷媒的流动之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
[解决问题之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依循本发明之某层面时,冷凝器系具备:集管部,与连接于集管部之芯管部;与安装于集管部并供外部的配管连接之管接头部;于管接头部之内面的一部分,设有沿着内面形成有呈螺旋状之凸部之膛线部。
较佳者,管接头部具有:设置在集管部侧之第1流路,与邻于第1 流路并设置在较第1流路更远离集管部侧的端部之位置之第2流路;第1流路的剖面积较第2流路的剖面积小,膛线部形成于面向第1流路之管接头部的内面,并且未形成于面向第2流路之管接头部的内面。
依循本发明之其他层面时,具有压缩机、连接于压缩机之主冷凝器、减压部以及蒸发器之冷气系统,系进一步具有配置在主冷凝器与前述减压部之间之副冷凝器,副冷凝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之冷凝器,管接头部,连接于从主冷凝器流出之冷媒所通过之配管。
依循本发明之另外的层面时,管接头是安装于冷凝器的集管部而使用,并连接集管部与外部的配管之管接头,于内面的一部分,具有沿着内面形成有呈螺旋状之凸部之膛线部。
较佳系具有:设置在用以安装于集管部上之安装端侧之第1流路,与邻于第1流路并设置在较第1流路更远离安装端之位置之第2流路;第1流路的剖面积较第2流路的剖面积小,膛线部形成于面向第1流路之内面,并且未形成于面向第2流路之内面。
[发明之效果]
依循此等发明时,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冷媒的流动之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
附图说明
第1图为显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之一之冷气系统的构成之图;
第2图为显示副冷凝器的一例之立体图;
第3图为显示第1管接头部之立体图;
第4图为显示第1管接头部之侧剖面图;
第5图为仅显示构成第1管接头部的一部分之管路部之侧剖面图;
第6图为显示本实施形态的一变形例中之管路部之侧剖面图;
第7图为显示本实施形态的其他变形例中之管路部之侧剖面图。
【符号说明】
1:冷气系统
2:室内机
3:蒸发器
4:室外机
5:配管
6:压缩机
7:主冷凝器
9:减压部
10:副冷凝器
11:芯管部
13、14:集管部
50:第1管接头部(管接头的一例)
61、161、261:管路部
62a:集管部侧的端部
65:面向第1流路之内面
66:面向第2流路之内面
81:膛线部
L1:第1流路
L2:第2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之冷凝器及具备其之冷气系统。
[实施形态]
第1图为显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之一之冷气系统的构成之图。
第1图中,实线的箭头主要表示液相的冷媒的流动方向,虚线的箭头主要表示气相的冷媒的流动方向。
如第1图所示,冷气系统1具有:室内机2内的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3,与室外机4,与冷媒所流动之配管5。冷气系统1系利用蒸气压缩冷冻循环而使用在例如室内的冷气中。冷媒例如可使用氢氟碳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使用其他冷媒。
于室外机4中,从蒸发器3所流出之气相的冷媒通过配管5而流入。室外机4使液相的冷媒通过配管5而送入至蒸发器3。室外机4,依照冷媒的流动顺序而依序具有压缩机6,与主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7,与贮液器8,与减压部9。
压缩机6将冷媒朝向下游压缩。藉此使冷媒于冷气系统1内循环。
主冷凝器7将经压缩后之冷媒的热往主冷凝器7之外部的流体放热,以将冷媒冷却而冷凝。藉此,液相的冷媒的体积增加,气相的冷媒的体积减少。
贮液器8系贮留于室外机中流动之主要为液相的冷媒。贮液器8使液相的冷媒往冷冻循环的减压部9侧流出。
减压部9例如为毛细管。藉由使冷媒通过减压部9,以将冷媒减压。亦即,较减压部9更接近压缩机6之上游侧成为高压侧,较减压部9更接近蒸发器3之下游侧成为低压侧。减压部9例如亦可为电磁式的减压阀等。
通过减压部9之主要为液相的冷媒,从室外机4中流出。所流出之冷媒经由配管5流入至蒸发器3。
在此,本实施形态中,冷气系统1进一步具有另与主冷凝器7不同之副冷凝器10。
副冷凝器10被安装于室外机4。副冷凝器10配置在主冷凝器7与减压部9之间。于副冷凝器10连接有:连接于主冷凝器7之冷媒的出口之配管5,与连接于贮液器8之冷媒的入口之配管5。藉此,副冷凝器10被安装于室外机4。
本实施形态中,副冷凝器10可藉由事后安装(追加设置)而安装于仅具有主冷凝器7作为冷凝器之既存的冷气系统(既有的冷气系统)。副冷凝器10亦可构成为可追加设置于室外机4的内部。此外,冷气系统可原先即具备主冷凝器 7与副冷凝器10。
第2图为显示副冷凝器10的一例之立体图。
如第2图所示,副冷凝器10具有:芯管部11,与连接于芯管部11 的两侧之集管部13、14,与第1管接头部50,与第2管接头部30。第1管接头部50为以从集管部13的一部分突出之方式安装于集管部13之管接头。第2管接头部30为以从集管部13的一部分突出之方式安装于集管部13之管接头。亦可为第1管接头部50安装于一方的集管部13,第2管接头部30安装于另一方的集管部14。
如第1图所示,第1管接头部50连接于从主冷凝器7流出之冷媒所通过之配管5。亦即,第1管接头部50系供外部的配管5连接。此外,第2 管接头部30连接于流入至贮液器8之冷媒所通过之配管5,亦即流入至减压部9 之冷媒所通过之配管5。藉此,从主冷凝器7通过配管5连接于第1管接头部50,并经由集管部13、14及芯管部11从第2管接头部30通过配管5往贮液器8连接,而构成冷媒的旁通路径。
第3图为显示第1管接头部50之立体图。第4图为显示第1管接头部50之侧剖面图。第5图为仅显示构成第1管接头部50的一部分之管路部61 之侧剖面图。
如第3图所示,第1管接头部50具有:具有公螺纹55之管安装部 51,与管路部61。例如,作为个别构件所形成之管安装部51与管路部61,例如可藉由熔接等相互连接而构成1个第1管接头部50。管安装部51连接于在所连接之端部上具有母螺纹之冷媒的配管。管路部61安装于集管部13。第1管接头部50亦可非复数个构件的组合,可由单一构件所形成。
管接头部50可不具有公螺纹,只要可藉由各种方法来连接于冷媒的配管即可。
管路部61例如具有大致呈圆筒状。如第4图所示,管路部61具有:设置在集管部13侧的端部62a之第1安装部62,与设置在管安装部51侧的端部 63a之第2安装部63。
第1安装部62与第2安装部63分别构成为直径较管路部61的其他部分小。第1管接头部50的管路部61,是在第1安装部62插入于集管部13 上所设置之安装孔之状态下熔接于集管部13。管路部61,是在第2安装部63插入于管安装部51的嵌合孔之状态下熔接于管安装部51。亦可设成为第1安装部 62为公螺纹,并且第1安装部62螺入于集管部13上所形成之母螺纹而使管路部 61安装于集管部13。此外,亦可设成为第2安装部63为公螺纹,并且第2安装部63螺入于管安装部51上所形成之母螺纹而使管路部61安装于管安装部51。
如第5图所示,第1管接头部50的管路部61,具有:设置在集管部13侧之第1流路L1,与邻于第1流路L1并设置在较第1流路L1更远离集管部13侧的端部62a之位置之第2流路L2。本实施形态中,第1流路L1及第2 流路L2分别具有圆筒状的内面65、66。换言之第1管接头部50的内面65面向第1流路L1而构成第1流路L1,第1管接头部50的内面66面向第2流路L2 而构成第2流路L2。第1流路L1及第2流路L2,从垂直于冷媒所流动之方向的方向来看大致呈同心,且相互连通。
本实施形态中,面向第1流路L1之内面65的内径D1较面向第2 流路L2之内面66的内径D2小。亦即,第1流路L1的剖面积较第2流路L2的剖面积小。于第1流路L1与第2流路L2的各流路中,内径D1、D2大致均一。在第2流路L2与第1流路L1之交界上,由于冷媒之流路的剖面积急遽地缩小,所以可得到在第1管接头部50内流动之冷媒的冷凝促进作用。在第2流路L2与第1流路L1之交界上,亦可构成为流路的剖面积缓慢地变化。
在此,于第1管接头部50之内部的一部分设有膛线部81。膛线部 81为设有沿着第1管接头部50的内面形成有呈螺旋状之凸部之部位。换言之,膛线部81为形成有来复线状的槽之部位。膛线部81系简化构造而图示,膛线部 81的条数或间隔等并不限于图面所记载者。
本实施形态中,膛线部81形成于面向第1流路L1之内面65,且未形成于面向第2流路L2之内面66。亦即,膛线部81形成于冷媒从第1管接头部50流出至集管部13之集管部13侧的端部62a附近。
如此,本实施形态中,从第1管接头部50流出至副冷凝器10之冷媒,通过膛线部81而流出。因此,冷媒的流动变得平顺。藉由使冷媒的流动变得平顺,可减轻压缩机6等的负荷,提高冷气系统的效率而能够贡献于省能源化。
[变形例的说明]
第1管接头部50之管路部61的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形态的构成,可进行各种的变形。
第6图为显示本实施形态的一变形例中之管路部161之侧剖面图。
管路部161,除了设有膛线部81之部位之外,其他具有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管路部61相同之构成。管路部161中,膛线部81设在管路部161之内面的全部上。亦即,膛线部81设在第1流路L1的内面65与第2流路L2的内面 66两者。即使是此构造,亦可使冷媒的流动变得平顺。
膛线部81亦可设在第1流路L1之内面65的全面上,与第2流路 L2的内面66中接近于集管部13侧的端部62a之部分。此外,膛线部81亦可仅部分地设在第1流路L1的内面65中接近于集管部13侧的端部62a之部分。
第7图为显示本实施形态的其他变形例中之管路部261之侧剖面图。
管路部261,除了第1流路L1与较其更远离集管部13侧的端部62a 之第2流路L2之外,更具有第3流路L3。第3流路L3邻于第2流路L2并设置在较第2流路L2更远离集管部13侧的端部62a之位置。第3流路L3具有圆筒状的内面67。第1管接头部50的内面67面向第3流路L3而构成第3流路L3。第1流路L1、第2流路L2与第3流路L3,系以从垂直于冷媒所流动之方向的方向来看大致呈同心之方式来配置。
本实施形态中,面向第3流路L3之内面67的内径D3较面向第2 流路L2之内面66的内径D2大。亦即,第3流路L3的剖面积较第2流路L2的剖面积小。在第3流路L3与第2流路L2之交界上,由于冷媒之流路的剖面积急遽地缩小,所以可得到在第1管接头部50内流动之冷媒的冷凝促进作用。在第3 流路L3与第2流路L2之交界上,亦可构成为流路的剖面积缓慢地变化。
本变形例中,膛线部81形成于面向第1流路L1之内面65,且未形成于面向第2流路L2之内面66和面向第3流路L3之内面67。如此,即使为形成有膛线部81之构造,亦同样可使冷媒的流动变得平顺。
[其他]
上述副冷凝器般之冷凝器,并不限于使用在冷气系统。例如亦可使用在其他用途中所使用之冷冻循环中。
上述实施形态的所有内容皆为例示,不应视为具限制涵义。本发明之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而是由申请专利范围所表示,其意向在于包含与申请专利范围为均等涵义及范围内之所有变更。

Claims (5)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为
具备:集管部,与
连接于前述集管部之芯管部;与
安装于前述集管部并供外部的配管连接之管接头部;
于前述管接头部之内面的一部分,设有沿着前述内面形成有呈螺旋状之凸部之膛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是,其中前述管接头部,具有:设置在前述集管部侧之第1流路,与
邻于前述第1流路并设置在较前述第1流路更远离前述集管部侧的端部之位置之第2流路;
前述第1流路的剖面积较前述第2流路的剖面积小,
前述膛线部形成于面向前述第1流路之前述管接头部的内面,并且未形成于面向前述第2流路之前述管接头部的内面。
3.一种冷气系统,其系具有:压缩机、连接于前述压缩机之主冷凝器、减压部以及蒸发器之冷气系统,其特征为:
进一步具有配置在前述主冷凝器与前述减压部之间之副冷凝器,
前述副冷凝器为请求项1或2所述之冷凝器,
前述管接头部,连接于从前述主冷凝器流出之冷媒所通过之配管。
4.一种管接头,其系安装于冷凝器的集管部而使用,并连接前述集管部与外部的配管之管接头,其特征为:
于内面的一部分,具有沿着前述内面形成有呈螺旋状之凸部之膛线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是,其中具有:设置在用以安装于前述集管部上之安装端侧之第1流路,与
邻于前述第1流路并设置在较前述第1流路更远离前述安装端之位置之第2流路;
前述第1流路的剖面积较前述第2流路的剖面积小,
前述膛线部形成于面向前述第1流路之内面,并且未形成于面向前述第2流路之内面。
CN201890000351.4U 2017-10-24 2018-10-19 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 Active CN2121792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5170A JP7211606B2 (ja) 2017-10-24 2017-10-24 凝縮器、冷房システム、及び管継手
JP2017-205170 2017-10-24
PCT/JP2018/038952 WO2019082800A1 (ja) 2017-10-24 2018-10-19 凝縮器、冷房システム、及び管継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9281U true CN212179281U (zh) 2020-12-18

Family

ID=6624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90000351.4U Active CN212179281U (zh) 2017-10-24 2018-10-19 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11606B2 (zh)
CN (1) CN212179281U (zh)
TW (1) TW201925702A (zh)
WO (1) WO201908280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8455U (ja) * 1984-08-08 1986-03-11 株式会社東芝 冷凍サイクル
JPH06194004A (ja) * 1992-12-21 1994-07-15 Nippondenso Co Ltd 熱交換器
JPH10103813A (ja) * 1996-10-01 1998-04-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凝縮器
JP3812021B2 (ja) * 1996-12-03 2006-08-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H10318628A (ja) * 1997-05-16 1998-12-04 Hitachi Ltd 冷媒分配器
JP3218289B2 (ja) * 1998-03-12 2001-10-15 典之 山内 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凝縮器
JP2003342984A (ja) * 2002-05-24 2003-12-03 Sekisui Chem Co Ltd 排水管配管システム
GB0420971D0 (en) * 2004-09-21 2004-10-20 Imp College Innovations Ltd Pip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78449A (ja) 2019-05-23
TW201925702A (zh) 2019-07-01
WO2019082800A1 (ja) 2019-05-02
JP7211606B2 (ja)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83075B2 (ja)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管
US7370493B2 (en)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ng systems
JP5452367B2 (ja) 気液分離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3617083B2 (ja) 受液器一体型冷媒凝縮器
JP2007032979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092369B2 (en) Integrated suction header assembly
CN106949681B (zh) 用于润滑剂管理的吸入管流量控制
CN212179281U (zh) 冷凝器、冷气系统、以及管接头
KR100713819B1 (ko) 김치저장고용 나선형 응축기
KR102224118B1 (ko) 일체형 커넥터가 구비된 이중관 열교환기
KR101619182B1 (ko) 차량 에어컨 시스템용 액체냉매 과냉장치
KR100826930B1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CN214371112U (zh) 一种降低压缩机回液风险的控制系统及其空调器
KR20080038784A (ko) 자동차 공조장치용 소음기
CN220852419U (zh) 空调器及其压缩式制冷系统
KR10195617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머플러
JP7362558B2 (ja) 逆止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KR102111312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냉방시스템
CN217381757U (zh) 单向阀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US11592216B2 (en) Liquid receiver for heating,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KR20110014353A (ko) 에어컨 응축기의 헤더파이프와 냉매파이프의 결합구조
CN215490042U (zh) 空调器
KR101448112B1 (ko) 차량 공조장치용 냉매 파이프의 연결구조
KR102082607B1 (ko) 산업용 콘덴서의 냉매 승압기
JP6888616B2 (ja) 熱交換装置、冷凍システム及び熱交換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