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7456U - 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7456U
CN212177456U CN202020275924.3U CN202020275924U CN212177456U CN 212177456 U CN212177456 U CN 212177456U CN 202020275924 U CN202020275924 U CN 202020275924U CN 212177456 U CN212177456 U CN 212177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attery
air supply
supply devi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59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良兵
赵殿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e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e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e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e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759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7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7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7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送风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电池、电路板、电机及尤电机驱动自转的叶轮,所述电池与所述套管配合形成有至少一条气流通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叶轮形成由套管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的气流。本方案设计精巧,将电池设置于套管内且电池与套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一方面,电池位于套管内可以充分利用套管内的空间而不需额外的外部安装空间,有利于减小整体结构尺寸,便于微型化设计;另一方面,在形成气流时,气流流经电池从而能够对电池进行风冷,有效的避免电池过热的情况,改善的电池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流,尤其是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吹风机、送风机是能够产生定向气流的设备,常用的吹风机或送风机通过插头等连接市电从而实现供电,但是这种供电的方式对于野外等不具备市电供电环境的场合(例如在野外进行野炊生火时),无法使用,因此也有一些吹风机、送风机设计成自带电源(电池)的结构。
但是这些结构中,如申请号为201710156039.6所揭示的一种吹风机,其电池包以可拆卸地方式设置于主机壳体的两侧。
这种结构,由于电池包是位于主机壳体外侧,导致整个吹风机、送风机的尺寸增大,不利于满足微型化以便随身携带的要求。
同时,电池包在连续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尤其是在高温使用条件下,长时间的使用会存在电池包的异常、故障等情况,影响其使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送风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电池、电路板、电机及尤电机驱动自转的叶轮,所述电池与所述套管配合形成有至少一条气流通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叶轮形成由套管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的气流。
优选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中,所述套管的一端开口设置有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中,所述套管的一端开口的侧壁处形成有一圈气口。
优选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中,所述套管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一圈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中,所述电池为多个且轴线与所述套管的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中,所述电池为三个,且三个电池的中心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优选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中,所述电路板的形状与所述电池的端面形状一致,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外漏在所述套管外的控制按钮。
优选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中,所述叶轮为双向风扇叶轮。
优选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中,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套固定在所述套管内,所述电机固定套和套管之间设置有减震套。
优选的,所述的送风装置中,所述叶轮和电池之间设置有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将电池设置于套管内且电池与套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一方面,电池位于套管内可以充分利用套管内的空间而不需额外的外部安装空间,有利于减小整体结构尺寸,便于微型化设计;另一方面,在形成气流时,气流流经电池从而能够对电池进行风冷,有效的避免电池过热的情况,改善的电池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在进气口处设置支撑块能够有效的在竖直放置时仍能有效的实现进气,同时侧壁气口能够增加进风面积,增加风量。
进气口处设置过滤端板能够有效的防止颗粒、碎屑、等进入到套管内影响电源、电机、电连接的使用稳定性。
电池的合理排布及电路板的形状设计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池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尽可能的增加气流通道的截面面积,增加进风量。
套管内设置加热器,能够有效的对气流进行加热,从而提供热风,可以作为烘干、取暖等功能使用。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视图;
图 3是本实用新型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送风装置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管1、设置于所述套管1内的电池2、电路板30、电机3及尤电机3驱动自转的叶轮4。
如附图1所示,所述套管1的两端开口中的一个作为进风口11,另一个作为出风口12,本实施例中以左侧为进风口,右侧为出风口12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为了增加进风口的面积以增加进风量,在所述进风口11附近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圈气口7,从而实现侧壁进风。
并且,为了避免粉尘、大颗粒等进入套管1内对其内部的电池2、电路板30及电机3等的污染,影响它们的工作,因此,如附图2所示,在所述套管1的进风口11处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11共轴的过滤板6,所述过滤板6的滤孔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设计,此处不作限定。
所述套管1可以是各种可行的材质,如金属、塑料等具有挠性或不具有挠性的材料;并且所述套管1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可行的形状,例如,其可以只直筒状或L形或弧形等,所述套管1的内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孔、椭圆孔、矩形孔及正多边形孔等各种可行的形状。
如附图3所示,所述电池2与所述套管1配合形成有至少一条气流通道5,所述电机3驱动所述叶轮4形成由套管1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并由气流通道5经过的气流,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叶轮产生的气流能够经过电池,从而有效的对电池2进行冷却,避免电池过热。
具体来看,所述电池2设置于所述套管1内靠近进风口11的位置,并且,所述电池2可以是柱形的电池(如干电池、锂电池等)或纽扣电池等,并且,所述电池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所述电池为1个时,所述电池2可以通过支架(图中未示出)共轴的设置在所述套管1中,从而电池2与套管1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一环形的气流通道5。当然,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2的轴线也可以与套管1的轴线垂直,即电池2的两端分别与套管1相对的内壁贴近。
当所述电池2为多个时,优选为三个且它们的轴线与套管1的轴线,如附图3所示,三个电池2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且两两抵靠,每个电池2的外壁与套管1的内壁贴合,从而三个电池2能够有效的固定,并且三个电池2与套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4条气流通道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三个电池2的轴线也可以与套管1的轴线垂直,并且,电池的尺寸可以是不同的尺寸。
如附图1所示,所述电路板30连接电池2及电机3,所述电路板30通过导线40电连接外漏在所述套管1外的控制按钮9及电机3,所述按钮9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根据具体的需要设置,通过按钮9可以控制电机的启停、正反转等,此处具体的控制电路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可以通过按钮进行控制外,也可以通过语音、触摸屏等进行控制,对应的,电路板30上设置有语音识别模块或连接触摸屏等设备,此处均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所述电路板30的形状与所述电池2的端面形状一致,即当所述电池2为一个,所述电路板30为一个与所述电池2的端面尺寸接近的圆形或方形等,并且所述电路板30可以通过与其一体的连接筋连接到套管1的内壁。当所述电池2为多个,如上述实施例的三个时,所述电路板30的形状与三个电池2的端面组合成的形状一致,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占据风道的面积。
另外,在直立放置时,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进风口11被遮挡,降低进风面积,因此,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套管1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端面处设置有一圈支撑块8,所述支撑块8可以是等距分布的三个或更多个半球体、立方体等,从而在竖立放置送风机时,所述支撑块8可以使进风口11与放置面之间保持间隙以实现不被遮挡。
如附图1所示,所述电机3通过电机固定套10固定在所述套管1内且其输出轴与所述套管1共轴,所述电机固定套10包括共轴的内套体101、外套体102及连接内套体和外套体的连接杆103,所述电机固定套10和套管1之间设置有减震套20,从而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同时起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所述叶轮4可以是单向送风的结构,也可以是双向送风的结构,优选其为双向风扇叶轮,从而可以实现双向送风。
进一步,所述叶轮4和电池2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加热器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加热装置,如电阻加热丝、石墨加热棒等,所述加热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且同样可以由按钮、语音控制、触控屏等实现其启停的控制,从而送风装置可以形成热气流。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管(1),所述套管(1)内设置有电池(2)、电路板、电机(3)及尤电机(3)驱动自转的叶轮(4),所述电池(2)与所述套管(1)配合形成有至少一条气流通道(5),所述电机(3)驱动所述叶轮(4)形成由套管(1)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一端开口设置有过滤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一端开口的侧壁处形成有一圈气口(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一圈支撑块(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2)为多个且轴线与所述套管(1)的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2)为三个,且三个电池的中心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形状与所述电池的端面形状一致,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外漏在所述套管(1)外的控制按钮(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4)为双向风扇叶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通过电机固定套(10)固定在所述套管(1)内,所述电机固定套(10)和套管(1)之间设置有减震套(20)。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4)和电池(2)之间设置有加热器。
CN202020275924.3U 2020-03-09 2020-03-09 送风装置 Active CN212177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5924.3U CN212177456U (zh) 2020-03-09 2020-03-09 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5924.3U CN212177456U (zh) 2020-03-09 2020-03-09 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7456U true CN212177456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7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5924.3U Active CN212177456U (zh) 2020-03-09 2020-03-09 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7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39855B2 (ja) ヘアドライヤー
CN212129013U (zh) 吹风机
CN215382004U (zh) 吹风机
WO2017088329A1 (zh) 一种直流有刷轴流吹风机
CN111134435A (zh) 手持式吹风机
US12025155B2 (en) Handheld blower
WO2021227960A1 (zh) 干燥设备
CN112821671A (zh) 电机、电吹风手柄以及电吹风
WO2018205810A1 (zh) 一种大功率动力系统及割草机
CN209544558U (zh) 一种带有加强主动散热的风道结构的电池包
CN212177456U (zh) 送风装置
CN213990243U (zh) 一种储能式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
WO2021122019A1 (en) Debris blower
CN112343847A (zh) 背负式吹风机
CN114401648B (zh) 吹风机
CN212036419U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6568807U (zh) 毛发护理器
CN215456019U (zh) 便携式吹风机
CN217129864U (zh) 便携风扇
CN212279623U (zh) 直流烧草机
CN116076846A (zh) 吹风机的散热结构应用其的吹风机
CN217401218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221029155U (zh) 出风装置、晾衣机及浴霸
CN217357565U (zh) 暖风机
CN220308607U (zh) 一种吹风机及其冷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