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2514U - 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2514U
CN212172514U CN202020718091.3U CN202020718091U CN212172514U CN 212172514 U CN212172514 U CN 212172514U CN 202020718091 U CN202020718091 U CN 202020718091U CN 212172514 U CN212172514 U CN 212172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wing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fuse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80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智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80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2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2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2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天线组件和两个固定翼,所述机身内设有通讯模块,所述两个固定翼设在所述机身的相对侧壁上,所述天线组件设在所述固定翼上,所述天线组件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通过将天线组件设置在固定翼上,从而避免天线组件与机身内的电子元件发生干扰现象,避免天线组件的信号被干扰,以提高天线组件的信号强度,使天线组件的信号更可靠。

Description

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内设有电子设备,天线也安装在电子设备上,导致天线和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导致天线信号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飞行器,以避免天线组件的信号受到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天线组件和两个固定翼,所述机身内设有通讯模块,所述两个固定翼设在所述机身的相对侧壁上,所述天线组件设在所述固定翼上,所述天线组件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通过将天线组件设置在固定翼上,从而避免天线组件与机身内的电子元件发生干扰现象,避免天线组件的信号被干扰,以提高天线组件的信号强度,使天线组件的信号更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固定翼包括:第一翼段、第二翼段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翼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所述第二翼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翼段的第二端相连,所述固定组件设在所述第一翼段和所述第二翼段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一翼段和所述第二翼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上设有所述天线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内设有第一走线空间,所述第一翼段内设有第二走线空间,所述固定组件的侧壁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和所述第二走线空间的走线孔,与所述天线组件相连的导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走线空间、所述走线孔和所述第二走线空间与所述通讯模块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用于定位无人飞行器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设在所述固定组件的顶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天线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的底壁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无人飞行器的支撑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内设有安装空间,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用于通讯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内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天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天线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脚架和后脚架,所述前脚架和所述后脚架内分别设有所述安装空间,每个所述安装空间内均设有所述第二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的爆炸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动力组件和固定组件配合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动力组件和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再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无人飞行器;
1、机身;
2、固定翼;21、第一翼段;211、支杆;212、翼面;22、第二翼段;221、导向杆;23、翼尖小翼;24、副翼;
3、天线组件;31、第一天线;32、第二天线;
4、固定组件;41、第一走线空间;411、连接柱;42、走线孔;43、安装孔;44、支撑脚;441、安装空间;442、前脚架;443、后脚架;45、第一固定件;451、第一收容腔;452、配合槽;453、穿孔;454、导向孔;46、第二固定件;461、第二收容腔; 462、开口;
5、第一动力组件;51、翼臂;511、穿线孔;52、第一动力单元;53、第一螺旋桨;
6、第二动力组件;61、固定座;62、第二动力单元;63、第二螺旋桨;
7、尾翼;71、尾翼板;72、尾撑杆;73、尾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100,包括:机身1、天线组件3和两个固定翼2,机身1内设有通讯模块,两个固定翼2设在机身1的相对侧壁上,天线组件3设在固定翼2上,天线组件3与通讯模块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固定翼2分别安装在机身1的相对两侧,当无人飞行器100达到一定水平飞行速度后,固定翼2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足够的升力,可以保证无人飞行器100能够正常飞行,以便于无人飞行器100进行工作,例如可以进行航拍测绘、电力巡检、环境监测或灾情巡查等作业。
同时,通过将天线组件3设置在固定翼2上,从而避免天线组件3与机身1内的电子元件发生干扰现象,避免天线组件3的信号被干扰,以提高天线组件3的信号强度,使天线组件3的信号更可靠。优选地,每个固定翼2上均设有天线组件3,进而提高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元件包括通讯模块、电池、云台、控制单元等部件,在无人飞行器 100在运行过程中,尤其是电子元件中的控制单元、云台、电池等部件会对天线组件造成干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天线组件3设在固定翼2上,从而可以尽量避免天线组件3与控制装置、云台、电池等部件发生干扰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身1可以为无人飞行器100的承载件,电池、云台、控制单元等电子元件可以设置于机身1内,两个固定翼2分别对称安装在机身1的两侧,以使无人飞行器100的重心位于机身1上,提高无人飞行器100运行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身1包括框架以及外壳,电池、云台、控制单元等电子元件可以设置于框架内,外壳呈流线型,可以减小无人飞行器100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外壳包裹于框架的外侧,以保护框架内的电子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100,通过将天线组件3设置在固定翼2上,从而避免天线组件3与机身1内的电子元件发生干扰现象,避免天线组件3的信号被干扰,以提高天线组件3的信号强度,使天线组件3的信号更可靠。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固定翼2均包括:第一翼段21、第二翼段22和固定组件4,第一翼段21的第一端与机身1相连,第二翼段22的第一端与第一翼段21的第二端相连,固定组件4设在第一翼段21和第二翼段22之间以连接第一翼段21和第二翼段2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翼段21的第一端连接在机身1上,第一翼段21 的第二端通过固定组件4与第二翼段22的第一端相连,进而便于第一翼段21和第二翼段 22的连接,使第一翼段21和第二翼段22之间的连接更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翼2并不限于第一翼段21和第二翼段22,可根据无人飞行器100的尺寸设计,固定翼2还可以包括第三翼段、第四翼段等,该些翼段之间的连接可以与第一翼段21和第二翼段22的连接方式相同。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固定组件4上设有天线组件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天线组件3设置在固定组件4,以便于天线组件3的安装,进而便于天线组件3与固定翼2相连,提高天线组件3与固定翼2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两个固定组件4上分别设有天线组件3,从而提高天线组件3的信号强度。
如图4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4内设有第一走线空间41,第一翼段21内设有第二走线空间,固定组件4的侧壁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走线空间41和第二走线空间的走线孔42,与天线组件3相连的导线依次穿过第一走线空间41、走线孔42和第二走线空间与通讯模块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固定组件4的侧壁上设置走线孔42,以使位于第一走线空间41 内且连接在天线组件3上的导线可以从走线孔42中伸出,再使伸出后的导线穿过第二走线空间后连接到通讯模块上,由此,可以使连接在通讯模块与天线组件3之间的导线的走线结构更简单可靠。
如图4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件45和第二固定件46,走线孔42可以设置在第一固定件45上,第一固定件45的内部设置有一端敞开的第一收容腔451,第二固定件46的内部设置有一端敞开的第二收容腔461,第一收容腔451和第一收容腔451共同限定出第一走线空间41,以使第一走线空间41的结构简单可靠。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5的侧壁上设有配合槽452,第一翼段21的第二端伸入配合槽452内,以提高固定组件4和第一翼段21的连接强度。走线孔42可以设置在配合槽452内,进而使从走线孔42中伸出的导线穿过第一翼段 21内的第二走线空间后连接到通讯模块上,由此,可以使连接在通讯模块与天线组件3之间的导线的走线结构更简单可靠。
如图3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翼段21包括多个支杆211和翼面212,多个支杆211的第一端分别与机身1固定连接,翼面212包裹于多个支杆211的外侧,并与机身1相连连接,以使第一翼段21稳固地连接在机身1上。优选地,支杆211 为两个,以保证第一翼段21与机身1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翼面212可以为泡沫等轻质材料,以减小无人飞行器100的重量。生产加工时,翼面212和机身1的外壳可以一体成型,且翼面212和机身1的外壳之间形成为流线型过渡,可以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如图3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5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穿孔453,多个穿孔453可以位于配合槽452内,第一收容腔45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连接柱411,多个穿孔453分别与多个连接柱411相对设置,支杆211的第二端穿过穿孔453后伸入第一收容腔451内并与连接柱411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翼段21稳固地连接在固定组件4上。
如图3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翼段22的第一端的侧面设有导向杆221,第一固定件45远离机身1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454,通过使导向杆221伸入导向孔454,从而使第二翼段22稳固地连接在固定组件4上,进而使得第二翼段22能通过固定组件4与第一翼段21相连,增强第二翼段22与第一翼段21之间连接的刚性。优选地,导向孔454可以与连接柱411同轴设置,既导向孔454设置在连接柱411内,以使导向孔 454的结构更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5远离第一翼段21的侧面上开设有导向杆 221,该第二翼段22的第一端设有导向孔454,通过使导向杆221伸入导向孔454,从而使第二翼段22稳固地连接在固定组件4上,进而使得第二翼段22能通过固定组件4与第一翼段21相连,增强第二翼段22与第一翼段21连接的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翼段22上还设有锁配件,在第二翼段22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45时,第一固定件45与第二翼段22上的锁配件配合锁定,该锁配件还可以为第二翼段22提供支撑力,以增强第二翼段22与固定组件4的连接强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翼段22的第二端设有翼尖小翼23。翼尖小翼23与第二翼段22形成一定的夹角,用于阻碍第二翼段22上下表面的空气绕流,减少绕流对升力的破坏。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翼段22的后沿位置还设置有副翼24,副翼24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副翼24的上表面与第二翼段22的顶面大致平齐,副翼24的下表面与第二翼段22的底面大致平齐,副翼24能够相对固定翼2上下翻转,以实现控制无人飞行器100的飞行姿态。优选地,固定组件4的第一走线空间41内设有舵机,舵机的输出轴沿固定组件4外壁的穿出,并通过连接组件与副翼24连接以驱动副翼24转动,从而可以控制无人飞行器100的飞行方向。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无人飞行器100还包括第一动力组件5,第一动力组件5包括翼臂51、第一动力单元52和第一螺旋桨53,翼臂51连接于固定组件4上,第一动力单元52连接于翼臂51上,第一螺旋桨53连接于第一动力单元52上,通过第一动力单元52驱动第一螺旋桨53转动,可以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垂直起降的飞行动力,使无人飞行器100垂直起降。优选地,翼臂51可以为两个,两个该翼臂51分别对称设置于机身1的两侧,且两个翼臂51的轴向方向与无人飞行器100的机头朝向机尾的方向一致,以使无人飞行器100垂直起降更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4上设有贯穿第一走线空间41的连接孔,翼臂51通过连接孔穿设于第一走线空间41内,第一走线空间41内设有电调装置,电调装置控制第一动力单元52的运行状态,从而控制无人飞行器100的运行状态。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动力单元52可以为四个,四个第一动力单元52分别固定于两个翼臂51的端部位置,第一走线空间41内设有四个电调装置,四个第一动力单元52分别由四个电调装置控制,以使无人飞行器100垂直起降更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走线空间41内且连接在电调装置上的连接线可以从走线孔42中伸出,再使伸出后的导线穿过第二走线空间后连接到机身1内的电子元件上,由此,可以使连接在电调装置与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线的走线结构更简单可靠。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翼臂51内设有线路通道,该线路通道可以用于容纳连接于电调装置与第一动力单元52之间的线缆,翼臂51上开设有与线路通道连通的穿线孔511,位于第一走线空间41内且连接在电调装置上的连接线可通过翼臂51上的穿线孔511穿入至翼臂51的线路通道内并与第一动力单元52连接,由此,可以使连接在电调装置与第一动力单元52之间的连接线的走线结构更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身1内的电子元件与第一螺旋桨53之间连接有通信线缆,通信线缆可以使无人飞行器100获取第一螺旋桨53的转速等信息,该通信线缆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线路通道内,以使通信线缆的走线结构更简单可靠。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46上还开设有开口462,开口 462上设置有散热壳体,散热壳体上设置有散热片,散热壳体与电调装置接触。以将电调装置的热量导出。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无人飞行器100还包括第二动力组件6,第二动力组件6包括固定座61、第二动力单元62和第二螺旋桨63,第二动力单元62设置在固定座61上,第二螺旋桨63连接于第二动力单元62上,固定座61适于固定于机身 1的后端,通过第二动力单元62驱动第二螺旋桨63转动,以控制无人飞行器100的运行状态。其中,固定座61整体呈柱台形的壳体状,以与机身1的外壳的形状适配,固定座61内形成有安装腔体,调节第二动力单元62的电调装置可以设置于安装腔体内。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无人飞行器100还包括尾翼7,尾翼7包括两个呈倒V型设置的尾翼板71,两个尾翼板71相互枢接,以使尾翼7拆装下来时,两个尾翼板71可以相互折叠,以减少尾翼7的收藏空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尾翼板71均通过尾撑座73连接在尾撑杆72上,且尾撑座73连接于尾撑杆72远离机身1的端部,尾撑杆72设置于翼臂51的后端,并与翼臂51同轴设置,且尾撑杆72通过枢接结构与翼臂51的后端部枢接,以便于尾翼7的安装和拆卸。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组件3包括:用于定位无人飞行器100的第一天线31,第一天线31设在固定组件4的顶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天线31可以是rtk天线,通过第一天线31发出的信号可以定位无人飞行器100的位置,并且将第一天线31设置在固定组件4的顶壁。以使提高第一天线31的信号强度,使得无人飞行器 100的定位更精准。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天线31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天线,只要能定位无人飞行器100的位置即可。
如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4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43,第一天线31安装在安装孔43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天线31设置在安装孔43内,进而便于第一天线31的安装,使得第一天线31与固定组件4之间的安装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在第一天线31上的导线通过安装孔43伸入第一走线空间41内,第一走线空间41内的导线可以从走线孔42中伸出,再使伸出后的导线穿过第二走线空间后连接到通讯模块上,由此,可以使连接在通讯模块与第一天线31之间的导线的走线结构更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31的底部设有底座,底座设置在安装孔43内,以使第一天线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固定组件4的外部,提高第一天线31的信号强度。同时底座和安装孔43之间设有密封圈,以避免雨水通过安装孔43渗入到第一走线空间41内。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4的底壁设有用于支撑无人飞行器100的支撑脚44。可以理解的是,当无人飞行器100位于地面上时,由于在固定组件4的下端设有支撑脚44,进而使得无人飞行器100能通过支撑脚44支撑在地面上,以提高无人飞行器100在地面上的平稳性。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脚44内设有安装空间441,天线组件3包括用于通讯的第二天线32,第二天线32设在安装空间441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天线32设置在支撑脚44内的安装空间441内,从而可以起到保护第二天线32 的目的,以使第二天线32发出的通讯信号更可靠。优选地,第二天线32可以是4g天线,以保证天线组件3的通讯信号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空间441与第一走线空间41相连通,位于安装空间441内且连接在第二天线32上的导线伸入第一走线空间41内,第一走线空间41内的导线可以从走线孔42中伸出,再使伸出后的导线穿过第二走线空间后连接到通讯模块上,由此,可以使连接在通讯模块与第二天线32之间的导线的走线结构更简单可靠。
如图1至图5、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脚44内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空间441,第二天线32为多个,多个第二天线32分别设在多个安装空间441内。可以理解的是,支撑脚44内设有多个安装空间441,多个第二天线32分别安装在多个安装空间441内,从而避免多个第二天线32之间发生干扰,也能通过多个第二天线32提高天线组件3的信号强度。
如图1至图5、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脚44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脚架442和后脚架443,前脚架442和后脚架443内分别设有安装空间441,每个安装空间441内均设有第二天线32。可以理解的是,当无人飞行器100位于地面上时,无人飞行器100可以通过间隔设置在固定组件4的下端的前脚架442和后脚架443支撑在地面上,以提高无人飞行器100的稳定性,同时,前脚架442和后脚架443的安装空间441内均设有第二天线32,以提高天线组件3的信号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固定组件4的顶部均设有第一天线31,两个固定组件4的前脚架442和后脚架443的安装空间441内均设有第二天线32,进而在本实施例中,无人飞行器100具有两个用于定位的第一天线31和四个用于通讯的第二天线32,进而提高天线组件3的信号强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所述机身内设有通讯模块;
两个固定翼,所述两个固定翼设在所述机身的相对侧壁上;
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设在所述固定翼上,所述天线组件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翼包括:
第一翼段,所述第一翼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
第二翼段,所述第二翼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翼段的第二端相连;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在所述第一翼段和所述第二翼段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一翼段和所述第二翼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上设有所述天线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内设有第一走线空间,所述第一翼段内设有第二走线空间,所述固定组件的侧壁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走线空间和所述第二走线空间的走线孔,与所述天线组件相连的导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走线空间、所述走线孔和所述第二走线空间与所述通讯模块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用于定位无人飞行器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设在所述固定组件的顶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天线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的底壁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无人飞行器的支撑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内设有安装空间,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用于通讯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内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天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天线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安装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脚架和后脚架,所述前脚架和所述后脚架内分别设有所述安装空间,每个所述安装空间内均设有所述第二天线。
CN202020718091.3U 2020-04-30 2020-04-30 无人飞行器 Active CN212172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8091.3U CN212172514U (zh) 2020-04-30 2020-04-30 无人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8091.3U CN212172514U (zh) 2020-04-30 2020-04-30 无人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2514U true CN212172514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5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8091.3U Active CN212172514U (zh) 2020-04-30 2020-04-30 无人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2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48480A1 (en) Modula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th adjustable center of gravity
US5779190A (en) Portab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KR101646736B1 (ko) 조인드윙형 무인항공기
EP3087003A1 (en)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05854465U (zh) 一种低风阻无人机
CN215944856U (zh)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
CN111731475A (zh) 一种垂直起降倾转复合翼飞行器
CN108001677A (zh) 一种可脱落系留式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106477024A (zh) 一种可折叠的八旋翼无人机
CN113371175A (zh)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CN106394858A (zh) 一种折叠的六旋翼无人机
CN217374894U (zh) 一种可折叠的固定翼无人机
CN212172514U (zh) 无人飞行器
CN210912850U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CN105129088A (zh) 一种球形单轴舵导向智能飞行器
WO2020000690A1 (zh) 固定翼无人机及其尾翼
CN213735541U (zh) 一种扑翼飞行器
CN205854489U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
KR20220011829A (ko) 모듈형 테일시터 수직이착륙 드론
CN210912849U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CN216468427U (zh) 飞行器
CN210971492U (zh) 飞行器
CN210912856U (zh) 无人飞行器的翼臂组件以及无人飞行器
CN217348209U (zh) 一种飞行器
CN112278228A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A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