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7491U - 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7491U
CN212157491U CN202020610724.9U CN202020610724U CN212157491U CN 212157491 U CN212157491 U CN 212157491U CN 202020610724 U CN202020610724 U CN 202020610724U CN 212157491 U CN212157491 U CN 212157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evaporative cooling
cooling system
water pump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07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明
陈阿勇
黄运松
麦嘉强
李红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d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a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ad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a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107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7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7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7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蒸发冷却系统、换热机构和水泵相互连接且形成回路,使得冷却液能依次流经水泵、换热机构和蒸发冷却系统。蒸发冷却系统能对冷却液降温并存储,蒸发冷却系统的进风口设有第一表冷器。换热机构用于形成冷气流。第一通道一端连接第一表冷器,另一端连接水泵和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第二通道一端连接第一表冷器,另一端连接换热机构和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其采用了上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能适应恶劣环境提高机组能效。

Description

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大型机房或者数据中心机房在运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量,进而使得机房的温度升高,由此需要设置冷却设备以对机房进行降温,以保证机房内温度不会过高从而导致影响机房中设备的运行。
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冷机组无法适应恶劣的环境,恶劣的环境会造成冷机组的能效降低。例如,在冬季冷机组容易出现结冰的问题,由此会给冷机组增设额外的热源、例如电伴热带、防冻化冰管或者在进风处增加热水水帘等,但是进而造成了电加热系统电耗高,安全性能低,无法根治能效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适应恶劣环境中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另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适应恶劣环境中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适应恶劣环境中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包括蒸发冷却系统、换热机构、水泵、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蒸发冷却系统、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水泵相互连接且形成回路,以使得冷却液能依次流经所述水泵、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
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能对冷却液降温并存储,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上设有用于引导气流以冷却冷却液的通风通道,且所述通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有第一表冷器。
所述水泵用于引导冷却液从所述蒸发冷却系统流向所述换热机构。
所述换热机构用于形成冷气流并将冷气流导向指定位置。
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泵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且相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在运作时,水泵能向冷却液提供动力,以使得冷却液在水泵的作用下在各个通道中流动。其中,冷却液能流动至换热机构中,进而能使得换热机构形成冷气流并将冷气流导向至指定的地点,以完成冷却作业。在冷却液流经换热机构后,形成高温的冷却液,高温的冷却液一部分流动至蒸发冷却系统且由蒸发冷却系统冷却并存储,另一部分冷却液由第二通道导向至第一表冷器,高温冷却液进入至第一表冷器后使得第一表冷器表现为较高温状态。蒸发冷却系统在经由进风口将外界的冷空气导入至通风通道中时,冷空气流经第一表冷器进入通风通道,此时第一表冷器能对冷空气进行加热,进而使得进入至通风通道中的气流温度升高,以避免冷空气造成蒸发冷却系统内部结冰的情况,进而能解决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在冬季出现结冰,从而造成的影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能效降低的问题,进而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机组无法适应恶劣环境从而造成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另外,经过第一表冷器的冷却液能被冷空气降温进而形成低温冷却液,低温冷却液能经由第一通道导向水泵,进而能通过水泵将低温冷却液导向换热机构,以通过换热机构对指定位置进行降温冷却。
可选地,所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且用于选择性导通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通道。
其中,通过在第一通道上安装第一电磁阀,能使得通过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通道的开关,进而控制冷却液是否进入至第一表冷器。例如,在冬季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此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导通第一通道,进而避免外界冷空气造成机组结冰从而导致能效降低的问题,又例如,在春季外界环境温度较温和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一电磁阀以关闭第一通道,此时冷却液在导出换热机构之后导入至蒸发冷却系统,以实现水泵、蒸发冷却系统和换热机构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所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
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于所述水泵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上,且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上述通道,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
所述第三电磁阀安装于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上,且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上述通道,所述第三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
通过关闭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使得关闭蒸发冷却系统,此时水泵将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换热机构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进而使得水泵、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换热机构形成闭环,第一表冷器中的冷却液能通过导入通风通道的冷空气降温,而由于导向至第一表冷器的冷却液温度较高,使得第一表冷器不易结冰,进而实现在保证冷却效率的情况下避免机组结冰的目的,进而保证机组的能效。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表冷器形成旁通道。
所述通风通道具有多个进风口,多个所述进风口上均设置第一表冷器。
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表冷器,多个所述旁通道并联设置。
通过多个旁通道并联设置,能通过多个第一表冷器对冷却液进行冷却,能在解决机组结冰问题的同时,保证冷却液得到充分的冷却降温,进而保证换热机构能提供有效的冷却降温效果。
可选地,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通道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水泵和所述换热机构之间的通道且相互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
所述第四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三通道上,且能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所述第三通道。
在导通第三通道时,冷却液能经由水泵的引导进入至第三通道,并流经第一表冷器,此时第一表冷器能对通过进风口导入至通风通道的气流进行降温,以调节进入通风通道的气流的湿球温度,进而能提高气流对蒸发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降温作用,进一步使得蒸发冷却系统储存的冷却液的温度得到有效的降温,便能保证冷却液导入至换热机构中时能提供有效的降温冷却作用。
可选地,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还包括主体、排风机、挡水填料、喷淋装置和冷却填料。
所述通风通道开设于所述主体上,且所述通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面,且所述主体上具有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水箱。
所述排风机、所述挡水填料、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冷却填料均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内。
所述通风通道的出风口、所述排风机、所述挡水填料、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冷却填料和所述储水箱自上而下排列设置。
所述水泵通过通道与所述储水箱连接,所述喷淋装置通过通道与所述换热机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换热机构包括第二表冷器和导风机,所述第二表冷器通过通道与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连接且能向所述蒸发冷却系统导出冷却液,所述第二表冷器还通过通道与所述水泵连接且能接收水泵导入的冷却液。
所述导风机靠近所述第二表冷器设置且用于引导气流经过所述第二表冷器形成所述冷气流并导向至指定位置。
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包括蒸发冷却系统、换热机构、水泵、第三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蒸发冷却系统、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水泵相互连接且形成回路,以使得冷却液能依次流经所述水泵、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
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能接收所述换热机构导出的冷却液,且对冷却液降温并存储,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上设有用于引导气流以冷却冷却液的通风通道,且所述通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有第一表冷器。
所述水泵用于引导冷却液从所述蒸发冷却系统流向所述换热机构。
所述换热机构用于形成冷气流并将冷气流导向指定位置。
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泵和所述换热机构之间的通道且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在运作时,能通过第一通道将冷却液导向至第一通道内部,进而通过第一通道将冷却液导入至第一表冷器,使得第一表冷器能对导入至通风通道的气流的湿球温度进行调节,以提高通风通道内气流对冷却液的降温效果,以使得蒸发冷却系统中储存的冷却液的温度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使得导入换热机构的冷却液能提供有效的降温冷却效果,进而提高机组的能效。
可选地,所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还包括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三通道上,且能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所述第三通道。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包括上述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在夏季模式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在第一冬季模式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在第二冬季模式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在第三冬季模式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其中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再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的示意图。
图标:10、20、30-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1-蒸发冷却系统;110-主体;111-通风通道;112-进风口;113-出风口;120-第一表冷器;130-排风机;140-挡水填料;150-喷淋装置;160-冷却填料;170-储水箱;21-换热机构;210-第二表冷器;220-导风机;31-水泵;410-第一通道;420-第二通道;430-第三通道;510-第一电磁阀;520-第二电磁阀;530-第三电磁阀;540-第四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在数据中心机房、服务器机房或者其他机房中的电子设备运作时,电子设备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将该大量的热量散发之后方能保证机房内部电设备正常的运行。便提供了冷机组对机房内部环境进行降温冷却,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降温冷却,以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作。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指代的是气流的流动方向。其中,现有技术中的冷机组包括蒸发冷却系统11、换热机构21和水泵31。其中,蒸发冷却系统11、换热机构21和水泵31连接形成回路,且使得冷却液能依次流经水泵31、换热机构21和蒸发冷却系统11,然后水泵31能将蒸发冷却系统11中的冷却液抽出且导向至换热机构21,以实现冷机组形成循环回路的目的。蒸发冷却系统11能用于冷却冷却液并存储已冷却的冷却液。水泵31能将存储在蒸发冷却系统11中的冷却液抽出蒸发冷却系统11中的冷却液,并向冷却液在循环回路中流动提供动力。换热机构21能供冷却液通过以形成冷气流,并将冷气流导向至指定位置。可选地,上述指定位置可以是数据中心机房内部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器机房内部,以向机房内部提供冷却降温的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冷机组通常无法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例如在低温的冬季,冷机组可能出现结冰从而导致能效下降的情况,又例如在高温的夏季,冷机组可能出现冷却不充分导致冷却效果降低的情况。在夏季时,导入至蒸发冷却系统11的气流湿球温度较高,冷却液温度最低降低至湿球温度,使得蒸发冷却系统11储存的冷却液温度较高。由此,水泵31导向至换热机构21的冷却液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得换热机构21形成的冷气流温度升高,降低了冷气流的冷却降温能力,进而使得冷机组能向数据中心机房等机房提供的冷却降温效果降低,造成影响数据中心机房等机房中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冬季时,由于导入至蒸发冷却系统11中的气流温度较低,便可能导致蒸发冷却系统11内部结冰,从而影响内部冷却液循环的顺畅,其造成冷却液导向换热机构21的效率的影响,进而造成能效的降低甚至造成冷机组的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该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能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适应恶劣工作环境从而造成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中的箭头指代的是气流的流动方向。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包括蒸发冷却系统11、水泵31、换热机构21、第二电磁阀520、第一表冷器120、第一通道410、第二通道420、第三通道430、第一电磁阀510、第三电磁阀530和第四电磁阀54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下述的“上”、“下”、“左”、“右”、“两侧”、“顶部”或者“底部”等方位词均是以图2为视角时的方位。另外,两个通道的并联设置指代的是,两个通道同时连接于另一主通道,主通道引导的流体能同时流动至两个通道内部。
蒸发冷却系统11、水泵31和换热机构21相互连接形成回路,以使得冷却液能依次流经水泵31、换热机构21和蒸发冷却系统11,且水泵31能从蒸发冷却系统11抽出存储的冷却液并导向换热机构21,以实现形成循环回路的目的。其中,蒸发冷却系统11用于冷却并存储已冷却的冷却液;水泵31用于抽出蒸发冷却系统11中的冷却液,且向冷却液提供在循环回路中流动的动力;换热机构21用于供冷却液通过并形成冷气流导向至指定位置。可选地,上述指定位置可以为数据中心机房等机房。
蒸发冷却系统11包括主体110、排风机130、挡水填料140、喷淋装置150和冷却填料160。排风机130、挡水填料140、喷淋装置150和冷却填料160均设置在主体110内部。主体110上开设有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通风通道111,且排风机130、挡水填料140、喷淋装置150和冷却填料160自上而下排列设置在通风通道111内部。通风通道111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13以供通风通道111导出气流,通风通道111的进风口112设置在主体110的侧面,进风口112用以供通风通道111进风。排风机130能引导气流由进风口112进入通风通道111并将气流由出风口113导出。当气流流经冷却填料160时,能对冷却液填料上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从而实现冷却液降温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112位于冷却填料160的下方,以便于将气流引导至冷却填料160。喷淋装置150设置在冷却填料160的上方,且用于将冷却填料160喷淋在冷却填料160上,进而能增大冷却液与气流接触的面积,以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率。其中,喷淋装置150连接于换热机构21,以接收换热机构21导出的冷却液。为了避免排风机130影响喷淋装置150的运作,排风机130设置在喷淋装置150上方,排风机130还用于引导气流在通风通道111中流动。另外,主体110上还具有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水箱170,储水箱170设置在冷却填料160的下方,以承接并存储冷却填料160上滴落的冷却液。其中,储水箱170可以是主体110上一体成型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安装在主体110上的零部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0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口112,两个进风口112分别设置在主体110的两侧,并且两个进风口112均用于通风通道111进风,另外,两个进风口112均位于冷却填料160的下方,进而能引导气流流经冷却填料160。第一表冷器120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一表冷器120安装在主体110上且分别与两个进风口112相对应,以使得两个进风口112导入的气流分别能流经相对应的第一表冷器120。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112和第一表冷器120的数量也可以以其他数值设置,例如,进风口112为一个,第一表冷器120为一个;或者,进风口112为三个,第一表冷器120为三个等。
换热机构21包括第二表冷器210和导风机220,第二表冷器210通过通道与蒸发冷却系统11连接且能向蒸发冷却系统11导出冷却液,即,第二表冷器210通过通道与喷淋装置150连接,进而能通过第二表冷器210向喷淋装置150提供冷却液。并且第二表冷器210通过通道于水泵31连接以用于接收水泵31引导的冷却液。并且第二表冷器210能用于供冷却液通过并形成冷气流。导风机220靠近第二表冷器210设置,且用于引导气流经过第二表冷器210形成冷气流并将冷气流导向指定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41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表冷器120且与第一表冷器120中的内部通道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水泵31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的通道且与该通道相互连通。水泵31在运作时,同时能通过第一通道410将第一表冷器120中的冷却液抽出,以导出第一表冷器120中冷却液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4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通道410分别与两个第一表冷器120相对应,即,两个第一通道41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表冷器120,且分别与两个第一表冷器120的内部通道连通,水泵31在运行时能将同时两个第一表冷器120中的冷却液导出。另外,第一电磁阀510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一电磁阀510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通道410上,并且,第一电磁阀510能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相对应的第一通道410。其中,第一通道410的数量与第一表冷器120的数量一致,即当第一表冷器120设置为一个时,此时第一通道410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且第一电磁阀510也可以对应设置为一个;或者,当第一表冷器120设置为三个时,第一通道410的数量也可以对应设置为三个,且第一电磁阀510的数量也可以对应设置为三个。
另外,第二电磁阀520安装在水泵31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的通道上,且能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该通道,即当第二电磁阀520关闭时,水泵31便不能从储水箱170中抽出冷却液。为了避免在关闭第二电磁阀520之后冷却液导入第一通道410内部,将第二电磁阀520设置为位于第一通道410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通道42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表冷器120且与第一表冷器120的内部通道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换热机构21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的通道且相连通。第一表冷器120能通过第二通道420实现冷却的导入,即换热机构21导出的冷却液,或者通过第二通道420实现冷却液的导出。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表冷器210导出的冷却液能通过第二通道420导入至第一表冷器120,或者,第一表冷器120能通过第二通道420导出冷却液进而使得冷却液流至喷淋装置1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420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通道420分别对应于两个第一表冷器120,并且两个第二通道420相互并联设置。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表冷器12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时,此时可以将第二通道42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者,当第一表冷器120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时,可以将第二通道420的数量对应设置为三个。
另外,如图2所示,连通第二表冷器210和喷淋装置150的通道可以包括主通道和两个支通道,主通道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表冷器210上且与第二表冷器210的内部通道连通,两个支通道并联设置在主通道的另一端,且两个支通道均连接于喷淋装置150的左右两侧。其中,第二表冷器210导出的冷却液通过主通道导入至两个支通道,两个支通道分别将冷却液导出至喷淋装置150中。另外,其中一个第二通道420的一端连接在主通道和支通道的连接点,另一个第二通道420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支通道,以实现两个第二通道420并联设置的目的。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通第二表冷器210和喷淋装置150的通道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例如,第二表冷器210和支通道之间仅设置一个通道,此时两个第二通道420均连接于该通道且实现并联设置即可;或者,第二表冷器210和喷淋装置150通过两个并联设置的通道连接,即第二表冷器210能分别通过两个通道向喷淋装置150导出冷却液,两个第二通道420则分别连接于该两个通道。
第三电磁阀530安装在换热机构21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的通道上,且能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该通道,为了避免第三电磁阀530影响第二表冷器210将冷却液导入至第二通道420,第三电磁阀530位于第二通道420和喷淋装置150之间。另外,如图2所示,第三电磁阀530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三电磁阀530分别安装在两个支通道上,进而能关闭第二表冷器210和喷淋装置150之间的通道。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电磁阀530的设置数量与第二通道420的设置数量相对应,例如,当第二通道420设置为一个时,此时便可以设置一个第三电磁阀530;当第二通道420设置为三个时,此时可以将第三电磁阀530设置为三个。
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410、第二通道420和第一表冷器120形成一个旁通道,该旁通道的一端连接在水泵31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的通道上,另一端连接在换热机构21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的通道上。另外,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两个第一通道410、两个第二通道420和两个第一表冷器120形成两个旁通道,该两个旁通道并联设置。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旁通道的数量依据第一通道410的数量、第二通道420的数量和第一表冷器120的数量决定,即当第一通道410、第二通道420和第三通道430均设置为多个时,此时旁通道也为多个。
第三通道430的一端连接在水泵31和换热机构21之间的通道且相互连通,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表冷器120且与第一表冷器120的内部通道连通。即,水泵31在导出冷却液时,能将冷却液导入至第三通道430中,且通过第三通道430将冷却液导向至第一表冷器120。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道430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三通道430的一端连接在水泵31和第二表冷器210之间的通道,另一端连接在第二通道420上以实现连通第一表冷器120的目的,当然,第三通道430也可以直接连接在第一表冷器120上;另一个第三通道430的一端连接在水泵31和第二表冷器210之间的通道,另一端连接在另一第二通道420上以实现连通另一第一表冷器120的目的。应当理解,第三通道430的设置数量与第一表冷器120的设置数量相对应,即,当第一表冷器120设置为一个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三通道430;当然,在设置三个第一表冷器120时,也可以设置三个第三通道430。
第四电磁阀540安装在第三通道430上,且能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第三通道430。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电磁阀540设置为两个,即两个第四电磁阀540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三通道430上。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三通道430设置为一个时,此时可以仅设置一个第四电磁阀540;或者,当第三通道430设置为三个时,此时可以设置三个第四电磁阀540。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适应恶劣工作环境从而造成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还提供了多种控制方式,且对应多个控制模式,其中,多个控制模式包括“夏季模式”、“第一冬季模式”、“第二冬季模式”和“第三冬季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温度,并且温度检测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向控制发送检测到的外环温度值,另外,第一电磁阀510、第二电磁阀520、第三电磁阀530和第四电磁阀540均可以与控制器电连接,且控制器能依据外环温度值控制第一电磁阀510的开闭、第二电磁阀520的开闭、第三电磁阀530的开闭和第四电磁阀540的开闭,进而实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在多个控制方式中相互切换。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在夏季模式的示意图。其中,图3中的箭头指代的是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其中,在夏季,由于湿球温度高,水温无法降低到湿球温度以下,自然冷源的利用时间较短。为了解决该问题,在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运行夏季模式时,控制第一电磁阀510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520导通,控制第三电磁阀530导通,控制第四电磁阀540导通。在水泵31运行时,水泵31能导出储水箱170中的冷却液,并在向第二表冷器210导出冷却液的同时通过第三通道430向第一表冷器120导入冷却液。从第二表冷器210中导出的冷却液和第一表冷器120通过第二通道420导出的冷却液能在第二表冷器210和喷淋装置150之间的通道中汇集,然后进入至喷淋装置150。喷淋装置150将冷却液喷淋至冷却填料160上。排风机130运作且用于引导气流穿过第一表冷器120进入至通风通道111,进而对冷却填料160上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填料160上的已得到冷却的冷却液能汇集并落入储水箱170中,然后水泵31能继续从储水箱170中抽取冷却液,进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其中,第一表冷器120能对该气流进行降温,使得穿过第一表冷器120进入至通风通道111的气流的湿球温度降低,在该气流给冷却填料160上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时,能使得冷却液的温度可以降到湿球温度一下露点温度以上的某一温度,以提高在高温环境下该气流对冷却填料160中冷却液的降温效果,提高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应用自然冷源的运行时间,进而能提高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能在外环温度值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该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进入夏季模式。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0℃-36℃,即,第一预设温度值的取值可以是31℃、32℃、33℃、34℃或者35℃等。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在第一冬季模式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箭头指代的是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其中,当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处于第一冬季模式时,此时外界环境的温度较低。在第一冬季模式时,控制第一电磁阀510开启,第二电磁阀520开启,第三电磁阀530开启,第四电磁阀540关闭。水泵31运行时,水泵31能抽取储水箱170中的冷却液,并通过通道导入至第二表冷器210。由于第四电磁阀540关闭,冷却液不能由第三通道430导入第一表冷器120。由第二表冷器210导出的冷却液部分通过第二通道420导入至第一表冷器120,另一部分则通过通道导入至喷淋装置150。当排风机130由进风口112将气流导入通风通道111时,气流能对第一表冷器120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同时第一表冷器120则对穿过的气流进行升温;第一表冷器120中已经得到降温的冷却液则通过第一通道410导入水泵31以进入循环回路,得到升温的气流则沿通风通道111导向至冷却填料160,由于气流的温度被升高,进而能避免冷却填料160处出现结冰的情况,并且还将外界导入的气流的冷量通过第一表冷器120充分利用,能提高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能在外环温度值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进入第一冬季模式。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是-5℃-5℃,即,第二预设温度值的取值可以是-1℃、-2℃、0℃、1℃、2℃、3℃或者4℃等。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在第二冬季模式的示意图。其中,图5中的箭头指代的是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当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处于第二冬季模式时,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此时,控制第一电磁阀510开启,第二电磁阀520关闭,第三电磁阀530关闭,第四电磁阀540关闭。由于第二电磁阀520和第三电磁阀530关闭,此时水泵31和储水箱170之间的通道断开,水泵31便不能从储水箱170抽取冷却液,同时,第二表冷器210和喷淋装置150之间的通道关闭,此时便不能向喷淋装置150导入冷却液。然而,需要开启排风机130,以使得排风机130能引导气流穿过第一表冷器120且导入至通风通道111。此时,在水泵31的作用下,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二表冷器210、第二通道420、第一表冷器120和第一通道410,然后回到水泵31中。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上述回路中的冷却液为残存在第一通道410、第二通道420、第一表冷器120和第二表冷器210中的冷却液,通过水泵31的作用,能实现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二表冷器210、第二通道420、第一表冷器120、第一通道410和水泵31且共同形成闭环回路。流经第一表冷器120的冷却液能通过流经第一表冷器120的气流冷却,以实现冷却液降温充分的目的,并能提高冷却效果和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时,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能在外环温度值达到第三预设温度值时,控制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进入第二冬季模式。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是-5℃-5℃,即,第三预设温度值的取值可以是-1℃、-2℃、0℃、1℃、2℃、3℃或者4℃等。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通道410、第二通道420、第一电磁阀510均设置为多个时,可以将控制多个第一电磁阀510均开启,进而使得多个第一通道410、多个第二通道420均导通。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在第三冬季模式的示意图。其中,图6中的箭头指代的是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当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处于第三冬季模式时,此时外环温度值较低。此时,控制其中一个第一控制阀关闭,控制另一第一控制阀开启,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控制第三电磁阀530关闭,控制第四电磁阀540关闭。此时,水泵31能引导冷却液依次流经其一第二表冷器210、其一第二通道420、其一第一表冷器120和其一第一通道410,然后回到水泵31,进而使得第二表冷器210、第二通道420、第一表冷器120、第一通道410和水泵31共同形成闭环回路。换言之,在第三冬季模式中时,仅导通了其中一个旁通道,以使得水泵31、第二表冷器210和其中一个旁通道之间形成闭环回路,能避免外界气流使得冷却填料160上出现结冰的情况,通过流经第一表冷器120的气流对冷却液降温,能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果,进而达到提高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能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能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510、第二电磁阀520、第三电磁阀530和第四电磁阀540开闭的控制,进而控制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在夏季模式、第一冬季模式、第二冬季模式和第三冬季模式中切换,以实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能适应于高温环境或者低温环境等恶劣工作环境,进而达到提高冷却效果提高能效的目的。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适应恶劣工作环境从而造成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第二实施例
另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冷机组无法适应恶劣工作环境从而造成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该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能解决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冷机组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其中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的示意图。其中,图7中的箭头指代的是气流的流动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仅另外设置了一个第一通道410、一个第一表冷器120和一个第二通道420,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仅设置了一个旁通道。相对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取消了第三通道430、另一第一通道410、另一第二通道420、另一第一电磁阀510、第二电磁阀520、第三电磁阀530以及第四电磁阀540的设置。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在运作时,冷却液在水泵31的导向作用下进入至第二表冷器210,从第二表冷器210中导出的部分冷却液能从第二表冷器210和喷淋装置150之间的通道导入至喷淋装置150,另一部分冷却液则通过第二通道420导入至第一表冷器120,进入至第一表冷器120的冷却液能通过第一通道410导向至水泵31,以使得冷却液进入循环回路中。即能实现如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中第一冬季模式的第一控制模式,同样能实现如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中第一冬季模式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的示意图,其中,图8中的箭头指代的是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了能实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能在第一控制模式普通模式中切换,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还可以在第一通道410上设置第一电磁阀510,以通过第一电磁阀510控制第一通道410的导通或者关闭。在第一电磁阀510导通第一通道410时,能实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进入第一控制模式的目的;在第一电磁阀510关闭第一通道410时,水泵31、第二表冷器210和蒸发冷却系统11形成循环回路,此时即为普通模式。
更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的示意图,其中,图9中的箭头指代的是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了实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能在第一控制模式、普通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中切换,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还可以设置第二电磁阀520和第三电磁阀530。其中,第二电磁阀520设置在水泵31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的通道上且位于第一通道410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能通过第二电磁阀520控制水泵31和蒸发冷却系统11之间的通道的导通或关闭;第三电磁阀530则设置在第二表冷器210和喷淋装置150之间的通道上且位于第二通道420和喷淋装置150之间,能通过第三电磁阀530控制第二表冷器210和喷淋装置150之间的通道的导通或者关闭。其中,在控制第二电磁阀520和第三电磁阀530均关闭,且控制第一电磁阀510开启时,能使得水泵31、第二表冷器210、第二通道420、第一表冷器120和第一通道410共同形成闭环回路,以实现如第一实施例中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运行第三冬季模式的第二控制模式,并且能实现如第一实施例中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运行第三冬季模式的技术效果。在导通第二电磁阀520和第三电磁阀530,且关闭第一电磁阀510时,能实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运行普通模式的目的。在导通第一电磁阀510、第二电磁阀520和第三电磁阀530时,能实现第一控制模式的目的。
再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再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的示意图,其中,图10中的箭头指代的是气流的流动方向。为了实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能在多种模式中切换,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再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还可以设置另一第一通道410、另一第二通道420、另一第一电磁阀510和另一第三电磁阀530,换言之,该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区别在于,取消了第一实施例中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中的第三通道430和第四电磁阀540的设置。其中,通过开启第一电磁阀510、开启第二电磁阀520和开启第三电磁阀530的方式实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第一冬季模式相同的控制模式,且能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通过开启第二电磁阀520,开启第三电磁阀530,关闭第一电磁阀510的方式实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运行普通模式的目的;通过开启第一电磁阀510,关闭第二电磁阀520,关闭第三电磁阀530的方式实现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第二冬季模式相同的控制模式,且能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通过开启其中一个第一电磁阀510,关闭另一第一电磁阀510,关闭第二电磁阀520,关闭第三电磁阀530的方式实现第一实施例中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第三冬季模式相同的控制模式,且能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进而实现本实施例中再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实现多种模式切换的目的。
第三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11,图11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30的示意图,其中,图11中的箭头指代的是气流的流动方向。其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冷机组无法适应恶劣工作环境从而造成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30,该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30能解决在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冷机组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30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30仅另外设置了第一表冷器120、第三通道430、第二通道420和第四电磁阀540。换言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本实施例中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30取消了第一通道410、第一电磁阀510、第二电磁阀520和第三电磁阀530的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冷器120、第三通道430、第二通道420和第四电磁阀540的数量均设置为一个。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三通道430、第二通道420、第四电磁阀540以及第一表冷器120的数量设置为2个、3个或者4个等。
在本实施例中,开启第四电磁阀540时,第四电磁阀540导通第三通道430,此时能实现如第一实施例中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的夏季模式的控制模式,并且能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在关闭第四电磁阀540时,第四电磁阀540关闭第三通道430,此时能实现如第二实施例中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30的普通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20中和第三实施例中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30中未提及的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请参照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其中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且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Claims (10)

1.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冷却系统、换热机构、水泵、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蒸发冷却系统、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水泵相互连接且形成回路,以使得冷却液能依次流经所述水泵、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
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能对冷却液降温并存储,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上设有用于引导气流以冷却冷却液的通风通道,且所述通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有第一表冷器;
所述水泵用于引导冷却液从所述蒸发冷却系统流向所述换热机构;
所述换热机构用于形成冷气流并将冷气流导向指定位置;
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泵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且相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且用于选择性导通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还包括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
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于所述水泵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上,且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上述通道,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
所述第三电磁阀安装于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上,且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上述通道,所述第三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表冷器形成旁通道;
所述通风通道具有多个进风口,多个所述进风口上均设置第一表冷器;
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表冷器,多个所述旁通道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通道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水泵和所述换热机构之间的通道且相互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
所述第四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三通道上,且能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所述第三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还包括主体、排风机、挡水填料、喷淋装置和冷却填料;
所述通风通道开设于所述主体上,且所述通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面,且所述主体上具有用于存储冷却液的储水箱;
所述排风机、所述挡水填料、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冷却填料均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内;
所述通风通道的出风口、所述排风机、所述挡水填料、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冷却填料和所述储水箱自上而下排列设置;
所述水泵通过通道与所述储水箱连接,所述喷淋装置通过通道与所述换热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包括第二表冷器和导风机,所述第二表冷器通过通道与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连接且能向所述蒸发冷却系统导出冷却液,所述第二表冷器还通过通道与所述水泵连接且能接收水泵导入的冷却液;
所述导风机靠近所述第二表冷器设置且用于引导气流经过所述第二表冷器形成所述冷气流并导向至指定位置。
8.一种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冷却系统、换热机构、水泵、第三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蒸发冷却系统、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水泵相互连接且形成回路,以使得冷却液能依次流经所述水泵、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
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能接收所述换热机构导出的冷却液,且对冷却液降温并存储,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上设有用于引导气流以冷却冷却液的通风通道,且所述通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有第一表冷器;
所述水泵用于引导冷却液从所述蒸发冷却系统流向所述换热机构;
所述换热机构用于形成冷气流并将冷气流导向指定位置;
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泵和所述换热机构之间的通道且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机构和所述蒸发冷却系统之间的通道且相连通,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冷器且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部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还包括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三通道上,且能用于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所述第三通道。
10.一种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
CN202020610724.9U 2020-04-21 2020-04-21 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Active CN212157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0724.9U CN212157491U (zh) 2020-04-21 2020-04-21 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0724.9U CN212157491U (zh) 2020-04-21 2020-04-21 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7491U true CN212157491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2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0724.9U Active CN212157491U (zh) 2020-04-21 2020-04-21 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74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9794A (zh) * 2022-09-09 2022-10-14 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冷降温的二次降温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CN115342464A (zh) * 2022-09-05 2022-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464A (zh) * 2022-09-05 2022-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5179794A (zh) * 2022-09-09 2022-10-14 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冷降温的二次降温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CN115179794B (zh) * 2022-09-09 2022-12-13 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冷降温的二次降温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2017B (zh) 一种集成电池包加热及降温的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12157491U (zh) 自然冷源间接蒸发冷机组及间接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CN105241130A (zh) 一种冷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2834A (zh) 空调系统
CN210986804U (zh) 数据中心冷却装置
US20230391160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12944739A (zh) 利用露点温度冷却的双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94962A (zh) 一种氟泵节能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5764056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3564311U (zh) 多温冷水机组
CN116834577A (zh) 充电桩换热系统
CN213514206U (zh) 一种氟泵节能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12253214U (zh) 多冷源三联供机组及三联供系统
CN105318599B (zh) 冷热多功能热泵设备
CN206131589U (zh) 风冷冰箱
JP2001349655A (ja) 冷却装置
CN215648048U (zh) 一种利用热管原理的数据中心机房机柜热平衡调节器
CN219181204U (zh) 充电装置
CN217790114U (zh) 一种液气双通道一体化服务器机柜
CN219037169U (zh)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15808745U (zh) 一种高效供暖系统
CN219534654U (zh) 一种紧凑型电池液冷机组
CN219612378U (zh) 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
CN216852884U (zh) 高密数据中心及其冷却系统
CN215336711U (zh) 冷媒冷却系统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