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7169U -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37169U CN219037169U CN202222821893.9U CN202222821893U CN219037169U CN 219037169 U CN219037169 U CN 219037169U CN 202222821893 U CN202222821893 U CN 202222821893U CN 219037169 U CN219037169 U CN 2190371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evaporator
- heat exchange
- refrigeration system
- valv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冷凝器的进口端与排气口相连通;第一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一蒸发器,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并联设置;第二换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流路并联设置,第二换热流路包括第二蒸发器和第一节流件;其中,制冷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控制第二流路导通;制冷系统运行化霜模式,控制第一流路导通。本公开通过在第一换热流路设置相互并联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以及相互并联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实现了在针对化霜模式时,制冷系统的流路的切换,进而并不需要压缩机停机,即可实现对蒸发器的化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蒸发器的表面会结霜,结霜严重则会影响系统的运行。
相关技术中,通过在蒸发器的表面布置加热管,需要对蒸发器进行化霜时,则控制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停机,停止制冷。同时,控制加热管开启,对蒸发器的表面进行化霜。
在已公开的实施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压缩机停机化霜,会导致制冷设备内的温度升高,进而影响了制冷效果。而采用加热管进行化霜,则会增加制冷设备的整机功率,提高了整机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提升了制冷效果,降低了整机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第一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通;第二换热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流路包括第二蒸发器和第一节流件,所述第一节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相连通;其中,所述制冷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导通;所述制冷系统运行化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流路导通。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和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其中,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分别设置有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换热流路还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相互并联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位于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之间。本公开通过在第一换热流路设置相互并联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以及相互并联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在运行化霜模式时,通过控制制冷系统的流路的切换,进而实现了压缩机并不需要停机,即可实现对蒸发器的化霜。具体地,在运行制冷模式时,控制第二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导通,也即通过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实现同步制冷,以提升制冷效果。在运行化霜模式时,控制第二流路关闭,第一流路导通,且第二换热流路仍然保持导通。第一流路导通将冷凝器出口端的冷媒直接引入第一蒸发器,直接对第一蒸发器进行化霜。在这种状态下的第一蒸发器所散发的热量可以同时对第二蒸发器进行化霜。这样,并不需要压缩机停机,即可实现了化霜,并且也提升对制冷效果。且,通过取消掉加热管,降低了整机的能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路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路导通或关闭;所述第二流路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二节流件,所述第二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导通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流路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流路导通或关闭的第一阀体。第二流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阀体和第二节流件。第二阀体用于控制第二流路导通或关闭。通过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实现对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连通状态的调整,进而提升了制冷系统控制的灵活性,以及实现压缩机不停机,对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进行化霜。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还包括:三通阀,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通;第二节流件,所述第二节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二节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一蒸发器相连通;其中,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流路处于导通状态;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路处于导通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流路还包括三通阀。通过控制三通阀的进口与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的连通状态,进而实现对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连通状态的调整。这样,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升装配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流路还包括: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节流件并联设置;第三阀体,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用于控制所述旁通管路的导通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换热流路还包括旁通管路和第三阀体。旁通管路与第一节流件并联设置。第三阀体用于控制旁通管路的导通或关闭。这样,在制冷系统运行化霜模式时,控制旁通管路导通,以实现对第二蒸发器进行化霜。在压缩机不停机的状态下,实现对蒸发器的化霜,提升制冷效果,降低整机能耗。
可选地,沿重力方向,第二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采用上下层叠设置。并且,第一蒸发器位于第二蒸发器的下方。在运行化霜模式下,第一蒸发器相当于冷凝器,也即第一蒸发器周侧温度高于第二蒸发器的周侧的温度。位于第二蒸发器周侧的冷空气会进行下沉,第一蒸发器周侧高温空气会上升,实现了热交换,进而能够提升对第二蒸发器的化霜效率。
可选地,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回气口之间,所述导热件布置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周侧。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换热流路设置导热件,导热件位于第一蒸发器和回气口之间。且,导热件设置于第二蒸发器的周侧。通过设置导热件,在运行化霜模式,利用导热件提升热量传递效率,加速将第一蒸发器的热量传递至第二蒸发器,实现两个蒸发器的化霜,提升化霜效率。
可选地,沿重力方向,所述导热件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件设置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缩短导热件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热量损坏,提升传热效率,进而提升化霜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翅片管式换热器;所述导热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换热管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蒸发器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且导热件穿设于第二蒸发器的换热管之间。通过翅片和导热件相配合,增加接触面积,提升热传导效率,并且通过翅片增加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可选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表面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制冷模式或化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第一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和第二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控制器根据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判定结霜状态或化霜情况,进而实现对制冷系统的流路导通状态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以及如前述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设置于所述箱体。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用于对箱体的存储区域进行制冷。其中,通过在第一换热流路设置相互并联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以及相互并联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实现了在针对化霜模式时,制冷系统的流路的切换,进而并不需要压缩机停机,即可实现对蒸发器的化霜。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取消了相关技术中布置的用于化霜的加热管,降低了能耗。并且,在化霜过程中,压缩机不需要停机,第二蒸发器持续工作。一方面,避免了压缩机的频繁启停,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一方面,避免了制冷设备的存储区域的温度的上升,提升了制冷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制冷设备;10箱体;
20制冷系统;202压缩机;204冷凝器;206冷凝风机;208干燥过滤器;
200第一换热流路;210第一流路;212第一阀体;220第二流路;222第二阀体;224第二节流件;230第一蒸发器;240三通阀;250第一三通阀;
300第二换热流路;310第二蒸发器;320第一节流件;330旁通管路;332第三阀体;322第四阀体;340第二三通阀。
400导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20,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202、冷凝器204和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流路200和第二换热流路300。压缩机202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冷凝器204的进口端与排气口相连通。第一换热流路200包括:第一流路210、第二流路220和第一蒸发器230。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并联设置。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的第一端与冷凝器204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的第二端与第一蒸发器230的一端相连通,第一蒸发器230的另一端与回气口相连通。第二换热流路300与第一换热流路200并联设置。第二换热流路300包括第二蒸发器310和第一节流件320。第一节流件320的两端分别与排气口和第二蒸发器310相连通。其中,制冷系统20运行制冷模式,控制第二流路220导通;制冷系统20运行化霜模式,控制第一流路210导通。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20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202、冷凝器204和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流路200和第二换热流路300。其中,第一换热流路200和第二换热流路300分别设置有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第一换热流路200还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相互并联的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位于冷凝器204和第一蒸发器230之间。本公开通过在第一换热流路200设置相互并联的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以及相互并联的第一换热流路200和第二换热流路300,实现了在针对化霜模式时,制冷系统20的流路的切换,进而并不需要压缩机202停机,即可实现对蒸发器的化霜。
具体地,在运行制冷模式时,控制第二流路220和第二换热流路300导通,也即通过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实现同步制冷,以提升制冷效果。在运行化霜模式时,控制第一流路210导通,第二流路220关闭,且第二换热流路300仍然保持导通,通过第二蒸发器继续制冷。第一流路210导通将冷凝器204出口端的冷媒直接引入第一蒸发器230,直接对第一蒸发器230进行化霜。在这种状态下的第一蒸发器230所散发的热量可以同时对第二蒸发器310进行化霜。这样,并不需要压缩机202停机,即可实现了化霜,并且也提升对制冷效果。且,通过取消掉加热管,降低了整机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第一流路210包括第一阀体212,第一阀体212用于控制第一流路210导通或关闭。第二流路220包括第二阀体222和第二节流件224,第二阀体222用于控制第二流路220导通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流路210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流路210导通或关闭的第一阀体212。第二流路220包括第二节流件224和用于控制第二流路220导通或关闭的第二阀体222。第二节流件224用于对冷媒进行降压。通过控制第一阀体212和第二阀体222,实现对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的连通状态的调整,进而提升了制冷系统20控制的灵活性。
可选地,制冷系统20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与第一阀体212、第二阀体222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制冷系统20的运行模式,控制第一阀体212和第二阀体222的工作状态。制冷系统20运行制冷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阀体212关闭,第二阀体222开启。制冷系统20运行化霜模式时,控制控制第一阀体212开启,第二阀体222关闭。
可选地,第一阀体212和第二阀体222均包括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第一换热流路200还包括三通阀240和第二节流件224。三通阀240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三通阀240的进口与冷凝器204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出口与第一流路210相连通。第二节流件224设置于第二流路220,第二节流件22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出口和第一蒸发器230相连通。其中,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第一流路210处于导通状态。进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第二流路220处于导通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三通阀240的进口与冷凝器204的出口端相连通。三通阀240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与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相连通。通过控制三通阀240的进口与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的连通状态,进而实现对冷媒流向的调整。即,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冷媒通过第一流路210后进入第一蒸发器230,实现对第一蒸发器230进行除霜。进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冷媒进入第二流路220,进过第二节流件224节流后,进入第一蒸发器230,通过第一蒸发器230进行制冷。根据制冷系统20的运行模式,控制三通阀240的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的连通状态,进而实现对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的化霜。这样,既不需要设置加热管,也不需要压缩机202停机,提升了制冷系统20的制冷效果,降低了整机能耗。
可选地,第二换热流路300还包括旁通管路330和第三阀体332。旁通管路330与第一节流件320并联设置。第三阀体332设置于旁通管路330,用于控制旁通管路330的导通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旁通管路330与第一节流件320并联设置。第三阀体332用于控制旁通管路330的导通或关闭。这样,在制冷系统20运行化霜模式时,控制旁通管路330导通,以实现对第二蒸发器310进行化霜。在压缩机202不停机的状态下,实现对蒸发器的化霜,提升制冷效果,降低整机能耗。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第二换热流路300还包括第四阀体322。第四阀体322与第一节流件320相串联。串联的第四阀体322和第一节流件320与旁通管路330相并联。通过设置第四阀体322和第三阀体332,根据制冷系统20的运行模式,实现对旁通管路330和第一节流件320所在流路的连通状态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第一换热流路200还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以及与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相串联的第一蒸发器230。其中,第一流路210包括第一阀体212。第二流路220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阀体222和第二节流件224。第二换热流路300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节流件320和第二蒸发器310,以及与第一节流件320并联设置旁通管路330。第二换热流路300还包括第三阀体332和第四阀体322。第三阀体332设置于旁通管路330。串联的第四阀体322和第一节流件320与旁通管路330相并联。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流路200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第二换热流路300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旁通流路和第一节流件320所在流路。
当制冷系统20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阀体212和第三阀体332保持关闭,第二阀体222和第四阀体322保持开启状态,通过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实现对制冷设备1的制冷。
当制冷系统20运行化霜模式时,控制第一阀体212和第四阀体322开启,第二阀体222和第三阀体332关闭。或者,当制冷系统20运行化霜模式时,控制第二阀体222和第三阀体332处于开启状态,第一阀体212和第四阀体322处于关闭状态。这样,根据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的表面温度确定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的结霜情况。具体地,如果第一蒸发器230的表面温度先满足化霜条件,则控制第一阀体212和第四阀体322开启,第二阀体222和第三阀体332关闭,对第一蒸发器230进行化霜。如果第二蒸发器310表面温度先满足化霜条件,则控制第二阀体222和第三阀体332处于开启状态,第一阀体212和第四阀体322处于关闭状态,对第二蒸发器310进行化霜。如果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均满足化霜条件,可以选择先对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中的一个进行化霜,当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中的一个完成化霜,而另一个化霜未完成,则通过切换导通流路对另一个进行化霜。这样能够提升对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的化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第一换热流路200还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以及与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相串联的第一蒸发器230。第一换热流路200还包括第一三通阀250和第二节流件224。第一三通阀250的进口与冷凝器204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三通阀250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与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相连通。第二换热流路300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节流件320和第二蒸发器310,以及与第一节流件320并联设置旁通管路330。第二换热流路300还包括第二三通阀340。第二三通阀340的进口与冷凝器204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二三通阀340的第一出口部和第二出口部分别与旁通流路和第一节流件320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制冷系统20的运行模式,控制第一三通阀250和第二三通阀340的导通方向。
具体地,制冷系统20运行制冷模式,控制第一三通阀25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第二流路220处于导通状态,控制第二三通阀34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部相连通,使得冷媒自冷凝器204的出口端出来后,经第二三通阀340进入第一节流件320,在进入第二蒸发器310。通过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实现制冷。
制冷系统20运行化霜模式,控制第一三通阀250的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第一流路210处于导通状态,冷媒自冷凝器204的出口端出来,直接进入第一蒸发器230,对第一蒸发器230进行化霜,同时第一蒸发器230所散发的热量同时第二蒸发器310进行化霜。控制第二三通阀34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部相连通,使得冷媒自冷凝器204的出口端出来后,经第二三通阀340进入第一节流件320,在进入第二蒸发器310,通过第二蒸发器310持续制冷。
或者,制冷系统20运行化霜模式,控制第一三通阀250的进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第二流路220处于导通状态。即,第一蒸发器230用于对制冷设备1进行持续制冷。同时控制第二三通阀340的进口与第一出口部相连通,使得冷媒自冷凝器204的出口端,直接进入第二蒸发器310,对第二蒸发器310进行化霜,同时第二蒸发器310所散发的热量同时第一蒸发器230进行化霜。
根据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的表面温度,判断是否满足化霜条件,进而选择导通的流路。例如,第一蒸发器230的表面温度先满足化霜条件,则控制第一三通阀250的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第一流路210处于导通状态,对第一蒸发器230进行化霜,第二蒸发器310继续制冷运行。如果第二蒸发器310表面温度先满足化霜条件,则控制第二三通阀340的进口与第一出口部相连通,使得自冷凝器204的出口端出来,直接进入第二蒸发器310,对第二蒸发器310进行化霜,第一蒸发器230继续制冷运行。这样,提升了设备的制冷效果,和化霜效果。如果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均满足化霜条件,可以选择先对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中的一个进行化霜,当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中的一个完成化霜,而另一个化霜未完成,则通过切换导通流路对另一个进行化霜。这样能够提升对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的化霜效率。
可选地,沿重力方向,第二蒸发器310位于第一蒸发器230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采用上下层叠设置。并且,第一蒸发器230位于第二蒸发器310的下方。在运行化霜模式下,第一蒸发器230相当于冷凝器204,也即第一蒸发器230周侧温度高于第二蒸发器310的周侧的温度。位于第二蒸发器310周侧的冷空气会进行下沉,第一蒸发器230周侧高温空气会上升,实现了热交换,进而能够提升对第二蒸发器310的化霜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制冷系统20还包括导热件400。导热件400设置于第一换热流路200,位于第一蒸发器230和回气口之间,导热件400布置于第二蒸发器310的周侧。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换热流路200设置导热件400,导热件400位于第一蒸发器230和回气口之间。且,导热件400设置于第二蒸发器310的周侧。通过设置导热件400,在运行化霜模式,利用导热件400提升热量传递效率,加速将第一蒸发器230的热量传递至第二蒸发器310,实现两个蒸发器的化霜,提升化霜效率。
可选地,沿重力方向,导热件400位于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件400设置于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之间,缩短导热件400与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热量损坏,提升传热效率,进而提升化霜效果。
可选地,第二蒸发器310包括翅片管式换热器。导热件400穿设于第二蒸发器310的换热管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蒸发器310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且导热件400穿设于第二蒸发器310的换热管之间。通过翅片和导热件400相配合,增加接触面积,提升热传导效率,并且通过翅片增加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可选地,导热件400包括导热管,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230的出口端和回气口相连通。通过设置导热管,冷媒经过导热管后回到回气口,导热管直接将冷媒的热量传递到周侧空气,提升了传热效果。
可选地,导热管包括铝管。通过采用铝管能够提升传热效率。
可选地,制冷系统2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蒸发器230,用于检测第一蒸发器230的表面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蒸发器310,用于检测第二蒸发器310的表面温度。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确定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的表面温度是否满足化霜条件,进而控制制冷系统20的运行制冷模式或化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第一蒸发器230的表面温度和第二蒸发器310的表面温度。控制器根据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的表面温度,判定结霜状态或化霜情况,进而控制制冷系统的流路的连通状态。
可选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蒸发器230的上表面。通过将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上表面,能够检测到靠近第二蒸发器310一侧的第一蒸发器230的温度。
可选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蒸发器310的上表面。通过将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蒸发器310的上表面,也即设置于第二蒸发器310远离第一蒸发器230的一侧。考虑到,在运行化霜模式下,第二蒸发器310靠近第一蒸发器230的下表面的化霜速度高于第二蒸发器310的上表面,进而通过检测上表面的温度,能够提升判定第二蒸发器310是否完全化霜的准确率,提升制冷设备1的控制精确性。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5所示,制冷系统20还包括冷凝风机206、蒸发风机(图中未示出)、干燥过滤器208、油分离器(图中未示出)、回气管组(图中未示出)等部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其中,第一蒸发器230和第二蒸发器310均可以采用翅片管式蒸发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包括:箱体10;以及如前述的制冷系统20,制冷系统20设置于箱体10。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设备1包括箱体10和制冷系统20,制冷系统20用于对箱体10的存储区域进行制冷。其中,通过在第一换热流路200设置相互并联的第一流路210和第二流路220,以及相互并联的第一换热流路200和第二换热流路300,实现了在针对化霜模式时,制冷系统20的流路的切换,进而并不需要压缩机202停机,即可实现对蒸发器的化霜。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20,取消了相关技术中布置的用于化霜的加热管,降低了能耗。并且,在化霜过程中,压缩机202不需要停机,第二蒸发器310持续工作。一方面,避免了压缩机202的频繁启停,延长了压缩机202的使用寿命。一方面,避免了制冷设备1的存储区域的温度的上升,提升了制冷效果。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
第一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通;
第二换热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流路包括第二蒸发器和第一节流件,所述第一节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相连通;
其中,所述制冷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导通;所述制冷系统运行化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流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路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路导通或关闭;
所述第二流路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二节流件,所述第二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流路导通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还包括:
三通阀,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通;
第二节流件,所述第二节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二节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一蒸发器相连通;
其中,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流路处于导通状态;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流路处于导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流路还包括:
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节流件并联设置;
第三阀体,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用于控制所述旁通管路的导通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重力方向,第二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回气口之间,所述导热件布置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重力方向,所述导热件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翅片管式换热器;
所述导热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换热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表面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表面温度;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或化霜模式。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设置于所述箱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21893.9U CN219037169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21893.9U CN219037169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37169U true CN219037169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27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21893.9U Active CN219037169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37169U (zh) |
-
2022
- 2022-10-25 CN CN202222821893.9U patent/CN2190371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49356B (zh) | 具有改进的热回收特征的热泵冷却器 | |
EP2336676B1 (en) | Combined refrigerating/freez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US20100251742A1 (en) | Hvac&r system valving | |
JP6074596B2 (ja) | 冷蔵庫 | |
US4932221A (en) | Air-cooled cooling apparatus | |
CN103547872A (zh) | 冷藏库 | |
CN103307800B (zh) | 热泵系统 | |
CN106679021A (zh) | 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984897B (zh) | 一种冷藏箱及用于该冷藏箱的湿度控制方法 | |
JP2019100585A (ja) | 冷蔵庫 | |
CN108800440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EP2375187B1 (en) | Heat pump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heat pump apparatus | |
CN103649659B (zh) | 具有多个腔室的制冷器具 | |
CN219037169U (zh) |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
JP5031045B2 (ja) | 冷凍冷蔵庫 | |
CN215295145U (zh) | 散热器和空调器 | |
JPH10205958A (ja) | マルチエバポレータ冷蔵庫 | |
JP2011012844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12460755B (zh) | 一种空调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 |
CN218672721U (zh) |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
CN113803941A (zh) | 一种风道结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220187188U (zh) | 医用冷藏装置 | |
WO2018147113A1 (ja) | 冷蔵庫 | |
CN216716398U (zh) | 空调器 | |
JP2001041638A (ja) | 冷蔵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