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6718U - 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6718U
CN212136718U CN202020862460.6U CN202020862460U CN212136718U CN 212136718 U CN212136718 U CN 212136718U CN 202020862460 U CN202020862460 U CN 202020862460U CN 212136718 U CN212136718 U CN 212136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wall surface
conductive
sea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624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盈仲
黄睦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6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6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个第一连接器,包含:一个第一绝缘座体,其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第一端子槽贯穿第一绝缘座体;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设于第一端子槽,而各第一导电端子设有一第一夹持部;及二个第一固持件,分别设于第一绝缘座体的二侧;以及第二连接器,包含:一个第二绝缘座体,其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槽;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设于第二端子槽,而各第二导电端子设有一导接部;及二个第二固持件,分别设于第二绝缘座体的二侧;第一绝缘座体顶面前侧处设有朝内凹陷的一限位凹部,限位凹部供第二绝缘座体前侧面上方处所设朝外延伸的限位凸部相互卡设限位。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连接器沿插拔方向而与板端连接器相互脱离。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限位部的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一般可以有两个对接方向的对接连接器组合,其中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端子槽,且每一端子槽具有两个分别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开口,对应每个端子槽设有一夹臂型端子,一第二绝缘本体则设有多个对应与该等夹臂型端子对接的片型端子。当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绝缘本体以垂直方向对接时,片型端子由垂直开口进入端子槽与夹臂型端子对接。
由于片型端子会从水平开口或垂直开口进入端子槽与夹臂型端子对接,也就是说,片型端子会由两个方向与夹臂型端子对接,为了避免片型端子撞毁夹臂型端子,在夹臂型端子的接触部设有球面的凸起以与片型端子接触。然而,球面的凸起通常是在金属片上冲压使金属片部分弯曲而凸起,内侧则呈中空,经过多次的碰撞容易内缩变形而毁损。故此类对接连接器经不起高次数的插拔,且因无限位结构端子于对位上容易因碰撞使得片型端子受损或是强制插入后导致夹臂型端子受损等情况发生。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接连接器经不起高次数的插拔,且因无限位结构端子于对位上容易因碰撞使得片型端子受损或是强制插入后,导致夹臂型端子受损等情况发生,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接连接器经不起高次数的插拔,且因无限位结构端子于对位上容易因碰撞使得片型端子受损或是强制插入后,导致夹臂型端子受损等情况发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垂直方向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器,包含:一个第一绝缘座体,其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座体;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槽,而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一第一夹持部;及二个第一固持件,所述第一固持件分别设于第一绝缘座体的二侧;以及第二连接器,包含:一个第二绝缘座体,其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二端子槽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座体;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而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一导接部,所述导接部被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导接;及二个第二固持件,所述第二固持件分别设于第二绝缘座体的二侧;所述第一绝缘座体顶面前侧处设有朝内凹陷的一限位凹部,所述限位凹部供所述第二绝缘座体前侧面上方处所设朝外延伸的限位凸部相互卡设限位。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槽从所述第一绝缘座体的后壁面朝前壁面及顶壁面的前部贯穿,分别形成水平及垂直方向开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槽分别从所述第二绝缘座体的后壁面朝前壁面及前壁面上面处所延伸的限位凸部贯穿形成水平方向开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电源片状端子与多个第二电源片状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片状端子为设于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的二侧,其中,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沿第二端子槽进入所述限位凸部,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一部为限位凸部所包覆,所述第一电源片状端子外露于所述第二绝缘座体额导接部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的导接部长度。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座体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导槽部,所述第一导槽部由其顶壁面与底壁面凹设形成,而所述第一固持件上、下边缘朝内弯折延伸的第一导条部为对应第一导槽部所设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座体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导槽部,所述第二导槽部由其顶壁面与底壁面凹设形成,所述第二固持件上、下边缘朝内弯折延伸的第二导条部为对应第二导槽部所设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朝垂直方向开口的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第一卡固部,所述第一卡固部供第一导电端子定位于第一绝缘座体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一导接部与所述导接部相连第二卡固部,所述第二卡固部供第二导电端子定位于第二绝缘座体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器组合能透过其第一连接器设置有限位凹部,并以透过第二连接器的限位凸部沿垂直方向移动而将第一连接器配合于第二连接器,进而使第一连接器的限位凹部于垂直方向上受到第二连接器的限位凸部的限制而无法移动。因此,使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能更为稳固地相互接合,有效避免连接器沿插拔方向而与板端连接器相互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额立体细部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细部分解示意图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的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的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连接器组合
1 第一连接器
11 第一绝缘座体
111 第一基座
1111 后壁面
1113 顶壁面
112 第一导槽部
113 限位凹部
114 第一端子槽
1111 后壁面
1112 前壁面
1113 顶壁面
1121 第一导槽
12 第一导电端子
121 第一夹持部
122 第一卡固部
123 第一焊接部
1211 夹臂
1212 夹臂开口
1221 第一卡固凸点
13 第一固持件
131 第一片体
132 第一导条部
133 焊脚
2 第二连接器
21 第二绝缘座体
211· 第二基座
212 第二导槽部
213 限位凸部
214 第二端子槽
2111 后壁面
2112 前壁面
2113 顶壁面
2114 底壁面
2121 第二导槽
22 第二导电端子
221 导接部
223 第二焊接部
224 第二卡固部
2211 第一电源片状端子
2212 第二电源片状端子
2241 第二卡固凸点
23 第二固持件
231 第二片体
232 第二导条部
233 焊脚
S1 垂直方向
S2 水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详细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10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以及一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2沿一垂直方向S1可分离地装设于第一连接器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于本实施例是以板端连接器为例,而第二连接器2是以板端连接器为例,但于实际应用时,不局限于此。
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含一第一绝缘座体11、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及二个第一固持件13。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穿设并固定于第一绝缘座体11,而第一固持件13亦卡设于第一绝缘座体11,且第一固持件13能相对于第一绝缘座体11沿一水平方向S2安装于第一绝缘座体11。
更详细地说,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座体11为一体成形的对称状构造。绝缘座体11具有一长条柱状的第一基座111、自第一基座111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槽部112,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座体11的第一基座111顶面前侧处设有朝内凹陷的限位凹部113,而第一基座111从后壁面1111朝前壁面1112及顶壁面1113的前部贯穿分别形成水平及垂直方向开口的第一端子槽114,其中,第一导槽部112为由第一基座111二侧的顶壁面1113与底壁面1114凹设形成二第一导槽1121。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等间距地沿上述水平方向S2穿设于第一绝缘座体11的第一基座111的第一端子槽114,以使每一第一导电端子12的一端穿设于第一端子槽114并卡固于第一端子槽114内,其中每一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第一夹持部121、第一卡固部122与第一卡固部122相连的第一焊接部123,进而供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22插接,而每一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焊接部123穿出第一基座111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图略)上,所述第一夹持部121的夹臂1211为朝上延伸弯折形成夹臂开口1212,而第一卡固部122位朝上延伸出第一卡固凸点1221。
所述第一固持件13为弯折的片状构造,且所述第一固持件件13具有一长条状的第一片体131、从第一片体131上、下侧缘弯折且延伸的第一导条部132、及从第一片体131下侧缘一部延伸的焊脚133。
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含一第二绝缘座体21、多个第二导电端子22、及二个第二固持件23。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穿设并固定于第二绝缘座体21,而第二固持件23亦卡设于第二绝缘座体21,且第二固持件23能相对于第二绝缘座体21沿一水平方向S2安装于第二绝缘座体21。
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绝缘座体21为一体成形的对称状构造。第二绝缘座体21具有一长条柱状的第二基座211、自第二基座211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导槽部212,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座体21的第二基座211后壁面2111朝前壁面2112及前壁面2112上面处所延伸的限位凸部213贯穿形成水平方向的开口的第二导槽部212,而第二基座211从后壁面2111朝前壁面2112及顶壁面2113的前部贯穿分别形成水平方向开口的第二端子槽214,其中,第二导槽部212为由第二基座211二侧的顶壁面2113与底壁面2114凹设形成二第二导槽2121。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等间距地沿上述水平方向S2穿设于第二绝缘座体21的第二基座211的第二端子槽214,以使每一第二导电端子22的一端穿设于第二端子槽214并卡固于第二端子槽214内,其中每一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导接部221、第二卡固部224与第二卡固部224相连的第二焊接部223,进而供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22插接,而每一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焊接部223穿出第二基座211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图略)上,所述导接部221为板体且朝前延伸形成,而第二卡固部224位朝上延伸出第二卡固凸点2241。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多个第一电源片状端子2211与多个第二电源片状端子2212,所述第一电源片状端子2211为设于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2212的二侧,其中,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2212沿第二端子槽214进入所述限位凸部213,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2212一部为限位凸部213所包覆。
所述第二固持件23为弯折的片状构造,且所述第二固持件件23具有一长条状的第二片体231、从第二片体231上、下侧缘弯折且延伸的第二导条部232、及从二片体231下侧缘一部延伸的焊脚233。
请参阅图1至图6,所述第一连接器1所设的限位凹部113为朝内凹陷与第二连接器2的限位凸部213相对定位限位凹部113,而分别于内所设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分别相互导接形成电性连接,且因为避免导接发生短路及不正的问题,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片状端子2211外露于所述第二绝缘座体211的导接部2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2212的导接部221长度使其引导进入第一绝缘座体111内。
综合来说,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能透过其第一连接器设置有限位凹部,并以透过第二连接器的限位凸部沿垂直方向移动而将第一连接器配合于第二连接器,进而使第一连接器的限位凹部于垂直方向上受到第二连接器的限位凸部的限制而无法移动。因此,使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能更为稳固地相互接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器组合有效避免连接器沿插拔方向而与板端连接器相互脱离。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垂直方向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
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器,包含:
一个第一绝缘座体,其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座体;
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槽,而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一第一夹持部;及
二个第一固持件,所述第一固持件分别设于第一绝缘座体的二侧;以及
第二连接器,包含:
一个第二绝缘座体,其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二端子槽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座体;
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而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一导接部,所述导接部被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导接;及
二个第二固持件,所述第二固持件分别设于第二绝缘座体的二侧;
所述第一绝缘座体顶面前侧处设有朝内凹陷的一限位凹部,所述限位凹部供所述第二绝缘座体前侧面上方处所设朝外延伸的限位凸部相互卡设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从所述第一绝缘座体的后壁面朝前壁面及顶壁面的前部贯穿,分别形成水平及垂直方向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分别从所述第二绝缘座体的后壁面朝前壁面及前壁面上面处所延伸的限位凸部贯穿形成水平方向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电源片状端子与多个第二电源片状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片状端子为设于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的二侧,其中,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沿第二端子槽进入所述限位凸部,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一部为限位凸部所包覆,所述第一电源片状端子外露于所述第二绝缘座体额导接部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片状端子的导接部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体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导槽部,所述第一导槽部由其顶壁面与底壁面凹设形成,而所述第一固持件上、下边缘朝内弯折延伸的第一导条部为对应第一导槽部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座体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导槽部,所述第二导槽部由其顶壁面与底壁面凹设形成,所述第二固持件上、下边缘朝内弯折延伸的第二导条部为对应第二导槽部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朝垂直方向开口的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第一卡固部,所述第一卡固部供第一导电端子定位于第一绝缘座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一导接部与所述导接部相连第二卡固部,所述第二卡固部供第二导电端子定位于第二绝缘座体上。
CN202020862460.6U 2019-05-27 2020-05-21 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121367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683 2019-05-27
TW108206683U TWM588899U (zh) 2019-05-27 2019-05-27 連接器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6718U true CN212136718U (zh) 2020-12-11

Family

ID=6994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2460.6U Active CN212136718U (zh) 2019-05-27 2020-05-21 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6718U (zh)
TW (1) TWM58889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8899U (zh)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0442B (zh) 背板连接器
US9711897B2 (en) UVA battery connector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42606B (zh) 电连接器
US1156328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CN113161788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0098505B (zh) 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US5944559A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21180196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KR20150035450A (ko) 접속 단자
CN212136718U (zh) 连接器组合
TWM506398U (zh)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CN110061391B (zh) 电连接器
CN108598739B (zh) 电连接器
CN109193192B (zh) 电连接器
CN112366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212392406U (zh) 电连接器
US7980864B2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10866657U (zh) 连接器总成及板端连接器
CN210156583U (zh) 连接端子和电源连接器
CN109066151B (zh) 电连接器
CN109713480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86518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locking structures and mating direction
CN112803187A (zh) 连接器
CN215184654U (zh) 正反插一体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