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2586U - 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2586U
CN212132586U CN202020852494.7U CN202020852494U CN212132586U CN 212132586 U CN212132586 U CN 212132586U CN 202020852494 U CN202020852494 U CN 202020852494U CN 212132586 U CN212132586 U CN 212132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exchanger
housing
ne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24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24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2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2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25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中供热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一网回水管和一网供水管,所述换热器上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主管,所述主管上设置有隔断网,所述主管上固定安装有相连通的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外网循环泵,所述旁通管和主管上均连接有二次网外网用户,所述主管上设置有内网循环泵;按系统最佳工况运行原则,通过对当前循环系统的原设计工况及实际运行工况的参数检测分析,判断引起高能耗的原因,通过板换二次工艺流程的改变,使管道阻力降低,通过设计合适的管径,选择适合系统的经济流量,从而降低水泵功率,达到节电效果,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中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的二次热交换站或机组大多配置换热器和二次循环水泵等,热水交换器用于一次网与二次网之间的热交换,是热力站中的核心设备,其作用相当于锅炉系统中的热水锅炉。现有的二次热交换站或机组中的二次循环水泵全部出水都必须进入换热器与一次热源水或蒸汽实现热交换以提升二次水的温度,以符合二次网供水温度的要求。但是二次循环水泵的出水量全部通过换热器会造成换热器本身较大的局部阻力损失,普遍约为9~13m,有的甚至更大(图一为现有换热站的原理图)。故二次循环水泵为了克服热交器的阻损而必然相应配高水泵扬程和电机功率,因而导致水泵电耗,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上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一网回水管和一网供水管,所述换热器上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主管,所述主管上设置有隔断网,所述主管上固定安装有相连通的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外网循环泵,所述旁通管和主管上均连接有二次网外网用户,所述主管上设置有内网循环泵。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外壳的一侧,所述加热盘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电磁阀,所述加热盘管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且多个连通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相连通的出水管,且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外壳的外侧,通过利用进水管可以将外部的冷水通入到加热盘管内,而利用加热盘管可以对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可以通过出水管排出,而通过利用多个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可以对冷水通过加热盘管的长度进行控制,进而冷水流过加热盘管的长度越长则可以使得温度越高,在冷水流过的加热盘管的长度越短则可以使得温度越低,进而可以对冷水加热的温度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固定安装有供电电池,且供电电池和加热盘管电性连接,利用供电电池可以对加热盘管提供电源。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外侧开设有维修孔,且维修孔内密封卡装有维修板,所述维修板上的四角位置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延伸至外壳内并和外壳螺纹连接,在外壳内出现故障时,此时可以通过拆下维修板进入到外壳内,进而便于对换热器进行维修。
优选地,所述安装箱的外侧横向开设有等距排布的多个条形孔,且利用条形孔可以对安装箱内的供电电池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中,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隔断阀和一个旁通管,使换热站内分为两个系统,即内网循环系统和外网循环系统,另增设了一台内网循环泵,只管与换热器的加热内网循环,不管二次外网循环;二次网回水,其一部分通过内网循环泵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另一部分与换热后的高温水通过旁通管,在外网循环泵的入口处进行冷热水的混合,调节二次网外网的温度,并通过管路的改变,直接与二次网供水管路连接,外网循环泵的作用也不同于原二次循环泵,只管二次外网循环,不管与换热器的加热内网循环,换热器仍为原样,因外网循环泵只管二次外网不管内网加热,自然就省去了内网加热循环的阻力消耗,实质上等于减小了水泵的工况扬程,从而降低水泵电机功率以获较大的节能,增加的内网循环泵,在满足内网系统要求的情况下,其所配电机功率很小,一般只有几个千瓦,虽然多了一台内网循环泵,却实增用电量很少,即便从外网循环泵减少用电中扣除后,仍能保留可观的节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节电
按系统最佳工况运行原则,通过对当前循环系统的原设计工况及实际运行工况的参数检测分析,判断引起高能耗的原因,通过板换二次工艺流程的改变,使管道阻力降低,通过设计合适的管径,选择适合系统的经济流量,从而降低水泵功率,达到节电效果。
二、实现二次可调性
板换二次流量和温度调节存在互相干扰的矛盾,即流量变高,温度降低;温度变高,流量降低,为满足系统工况,使流量和温度都达到系统要求的最大值,只有提升功率,我们的技术改变了板换二次流量和温度调节互相干扰的矛盾,在满足系统工况的前提下,不提升功率,从而实现二次可调性。
三、提高二次供热品质
运用这套技术,在原有设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供热品质,供热效果比以前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的现有技术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的换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的图3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2换热器、201外壳、202加热盘管、203进水管、204出水管、205第一电磁阀、206连通管、207第二电磁阀、3隔断网、4旁通管、5外网循环泵、6二次网外网用户、7内网循环泵、8一网回水管、9一网供水管、10安装箱、11供电电池、12条形孔、13维修板、1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包括换热器2,换热器2上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一网回水管8和一网供水管9,换热器2上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主管1,主管1上设置有隔断网3,主管1上固定安装有相连通的旁通管4,旁通管4上设置有外网循环泵5,旁通管5和主管1上均连接有二次网外网用户6,主管1上设置有内网循环泵7。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换热器2包括外壳201,外壳201内设置有加热盘管202,加热盘管202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03,且进水管203的一端延伸至外壳201的一侧,加热盘管20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电磁阀205,加热盘管20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相连通的连通管206,连通管206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07,且多个连通管20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相连通的出水管204,且出水管204的一端延伸至外壳201的外侧,通过利用进水管203可以将外部的冷水通入到加热盘管202内,而利用加热盘管202可以对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可以通过出水管204排出,而通过利用多个第一电磁阀205和第二电磁阀207可以对冷水通过加热盘管202的长度进行控制,进而冷水流过加热盘管202的长度越长则可以使得温度越高,在冷水流过的加热盘管202的长度越短则可以使得温度越低,进而可以对冷水加热的温度进行控制;外壳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箱10,安装箱10内固定安装有供电电池11,且供电电池11和加热盘管202电性连接,利用供电电池11可以对加热盘管202提供电源;外壳201的外侧开设有维修孔,且维修孔内密封卡装有维修板13,维修板13上的四角位置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4,螺栓14的一端延伸至外壳201内并和外壳201螺纹连接,在外壳201内出现故障时,此时可以通过拆下维修板13进入到外壳201内,进而便于对换热器2进行维修;安装箱10的外侧横向开设有等距排布的多个条形孔12,且利用条形孔12可以对安装箱10内的供电电池11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中,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隔断阀3和一个旁通管5,使换热站内分为两个系统,即内网循环系统和外网循环系统,另增设了一台内网循环泵7,只管与换热器2的加热内网循环,不管二次外网循环;二次网回水,其一部分通过内网循环泵7通过换热器2进行换热,另一部分与换热后的高温水通过旁通管4,在外网循环泵5的入口处进行冷热水的混合,调节二次网外网的温度,并通过管路的改变,直接与二次网供水管路连接,外网循环泵5的作用也不同于原二次循环泵,只管二次外网循环,不管与换热器2的加热内网循环,换热器2仍为原样,因外网循环泵5只管二次外网不管内网加热,自然就省去了内网加热循环的阻力消耗,实质上等于减小了水泵的工况扬程,从而降低水泵电机功率以获较大的节能,增加的内网循环泵7,在满足内网系统要求的情况下,其所配电机功率很小,一般只有几个千瓦,虽然多了一台内网循环泵7,却实增用电量很少,即便从外网循环泵5减少用电中扣除后,仍能保留可观的节电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包括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上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一网回水管(8)和一网供水管(9),所述换热器(2)上固定连接有相连通的主管(1),所述主管(1)上设置有隔断网(3),所述主管(1)上固定安装有相连通的旁通管(4),所述旁通管(4)上设置有外网循环泵(5),所述旁通管(4)和主管(1)上均连接有二次网外网用户(6),所述主管(1)上设置有内网循环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包括外壳(201),所述外壳(201)内设置有加热盘管(202),所述加热盘管(202)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03),且进水管(203)的一端延伸至外壳(201)的一侧,所述加热盘管(20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电磁阀(205),所述加热盘管(20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相连通的连通管(206),所述连通管(206)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07),且多个连通管(20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相连通的出水管(204),且出水管(204)的一端延伸至外壳(20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箱(10),所述安装箱(10)内固定安装有供电电池(11),且供电电池(11)和加热盘管(202)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1)的外侧开设有维修孔,且维修孔内密封卡装有维修板(13),所述维修板(13)上的四角位置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4),所述螺栓(14)的一端延伸至外壳(201)内并和外壳(20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0)的外侧横向开设有等距排布的多个条形孔(12)。
CN202020852494.7U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32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2494.7U CN212132586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2494.7U CN212132586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2586U true CN212132586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0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249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32586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2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4580A (zh) 基于低压缸光轴的供热系统
CN204648396U (zh) 一种350mw高背压供热机组的串联热网
CN212132586U (zh) 一种新型二次换热混水调节机组
CN207558545U (zh) 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
CN212644744U (zh) 一种利用变压器余热供暖的装置
CN108800554A (zh) 一种智能变频储热电热水锅炉模块一体式炉体
CN208332426U (zh) 家用电磁加热式相变蓄热供暖设备
CN206071749U (zh) 一种船舶发电机废热循环利用系统
CN201368525Y (zh) 生活热水及采暖用水共用热源的蓄热装置
CN210088954U (zh) 一种多模块联合供热系统
CN209704652U (zh) 一种扩大母管制运行方式的闭式工业水循环系统
CN208620424U (zh) 一种大温差换热系统
CN215723599U (zh) 全自动无人值守机组
CN206055943U (zh) 快速调温式电热水器
CN104848332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换热机组
CN214949290U (zh) 一种用于换热站的换热器串并联切换系统
CN100374637C (zh) 油加热及热回收型染色机
CN218645632U (zh) 一种新型分布式节能高效换热机组
CN214791384U (zh) 一种蒸汽直混式供热系统
CN214426521U (zh) 一种利用回水余热的清洗机供水系统
CN211119607U (zh) 一种节能型换热站
CN217109718U (zh) 一种节能混水供能系统
CN210740506U (zh) 一种热交换机组
CN217005429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调压站天然气水浴炉
CN108548213A (zh) 一种带有监测系统的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