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0402U -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0402U
CN212250402U CN202020978406.8U CN202020978406U CN212250402U CN 212250402 U CN212250402 U CN 212250402U CN 202020978406 U CN202020978406 U CN 202020978406U CN 212250402 U CN212250402 U CN 212250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ir compressor
recovery system
heat recovery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784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令凯
焦竞男
李晶
朱继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yu Pressure Vess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yu Pressure Vess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yu Pressure Vess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yu Pressure Vess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784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0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0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04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属于余热回收系统,其结构包括空压机、第一板式热交换器、第二板式热交换器、缓冲罐,第一板式热交换器通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与空压机相连,通过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与第二板式热交换器相连,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相通,第三管路与第四管路相通,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缓冲罐,第二板式热交换器通过第五管路、第六管路与供暖机组相连,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相通,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上通过第七管路、第八管路并联设置有水箱。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将热量回收,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节省能源,节约成本,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空压机的运行温度,提高空压机运行的有效运转,增加了空压机的产气量。

Description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尤其是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节能和能量回收问题已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生产设施正在不断寻找潜在的能量节约,压缩机的能量回收就是一项效益提高的节能措施之一。压缩热消耗的能量占机组运行功率的80%左右,通常这部分能量通过机组的风冷或水冷系统交换到大气当中,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该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具有将热量回收,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节省能源,节约成本,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空压机的运行温度,提高空压机运行的有效运转,增加了空压机的产气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空压机、第一板式热交换器、第二板式热交换器、缓冲罐,第一板式热交换器通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与空压机的出油口和回油口相连,通过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与第二板式热交换器相连,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相通,第三管路与第四管路相通,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缓冲罐,第二板式热交换器通过第五管路、第六管路与供暖机组的供水口和回水口相连,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相通,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上通过第七管路、第八管路并联设置有水箱。
所述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闸阀,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上设置有闸阀。
所述的第四管路上设置有两个并联的管路,两个并联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次循环水泵,一次循环水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软接头和闸阀,并在其中一侧设置有止回阀。
两个并联的管路的两端的第四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闸阀。
所述的缓冲罐上设置有缓冲罐补水管,所述的缓冲罐补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和闸阀。
所述的第三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和闸阀。
所述的第七管路和第八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闸阀,第八管路上还设置有电磁阀,第七管路与供暖机组的供水口之间的第五管路上设置有闸阀,第八管路与供暖机组的回水口之间的第六管路上设置有闸阀,且第六管路上连接有采暖补水管,采暖补水管上设置有闸阀和电动调节阀。
所述的水箱上设置有热水出水管,热水出水管上设置有闸阀,水箱上还设置有排污口和溢流口。
所述的采暖补水管与供暖机组的回水口之间的第六管路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Y型过滤器作用是将供暖机组的回水口出来的水进行杂质过滤,避免带杂质的水进入二次循环水泵,会造成损坏。
第八管路与第二板式热交换器之间的第六管路上设置有三个并联的管路,第一个和第二个并联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二次循环水泵,二次循环水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软接头和闸阀,并在其中一侧设置有止回阀,第三个并联的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完全利用空压机余热,无需任何额外能耗,就能生产热水,实现零运营成本;采用低阻力板式热交换器,系统对油路的阻力几乎没有增加,安装余热回收系统后空压机控制系统不变,余热回收系统开停,对原空压机系统无影响,原空压机系统都可以照常运行,安全可靠;空压机运行温度降低,可以解决空压机夏天超温停机的通病,减少机器故障,延长机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改善空压机的运行状况;可用于工厂职员生活用水供应,工业生厂上热水供应,锅炉预热,车间供暖,用途广泛。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空压机,101、出油口,102、回油口,2、第一板式热交换器,3、第二板式热交换器,4、缓冲罐,5、第一管路,6、第二管路,7、第三管路,8、第四管路,9、第五管路,10、第六管路,11、供暖机组,111、供水口,112、回水口,12、第七管路,13、第八管路,14、水箱,141、排污口,142、溢流口,15、闸阀,16、连通管,17、软接头,18、止回阀,19、缓冲罐补水管,20、电磁阀,21、采暖补水管,22、电动调节阀,23、热水出水管,24、Y型过滤器,25、二次循环水泵,26、一次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结构包括空压机1、第一板式热交换器2、第二板式热交换器3、缓冲罐4,第一板式热交换器2通过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与空压机1的出油口101和回油口102相连,通过第三管路7、第四管路8与第二板式热交换器3相连,第一管路5与第二管路6相通,第三管路7与第四管路8相通,第四管路8上设置有缓冲罐4,第二板式热交换器3通过第五管路9、第六管路10与供暖机组11的供水口111和回水口112相连,第五管路9和第六管路10相通,第五管路9和第六管路10上通过第七管路12、第八管路13并联设置有水箱14。
所述的第一管路5和第二管路6上分别设置有闸阀15,第一管路5与第二管路6之间设置有连通管16,所述的连通管16上设置有闸阀。设置有连通管16和在连通管16上设置有闸阀15,有两个作用:一是当板式热交换器出现问题或者维修可以通过这个竖向的闸阀实现空压机内油的循环。二是通过竖向的闸阀开度大小可以调节进入第一板式热交换器油的流量进而实现调节第一板式热交换器出口温度。
所述的第四管路8上设置有两个并联的管路,两个并联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次循环水泵26,一次循环水泵2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软接头17和闸阀18,并在其中一侧设置有止回阀。两个并联的管路一备一用的方式运行。
两个并联的管路的两端的第四管路8上分别设置有闸阀。
所述的缓冲罐4上设置有缓冲罐补水管19,所述的缓冲罐补水管19上设置有电磁阀20和闸阀。
所述的第三管路7上设置有止回阀和闸阀。
所述的第七管路12和第八管路13上分别设置有闸阀,第八管路13上还设置有电磁阀,第七管路12与供暖机组11的供水口111之间的第五管路9上设置有闸阀,第八管路13与供暖机组11的回水口112之间的第六管路10上设置有闸阀,且第六管路10上连接有采暖补水管21,采暖补水管21与自来水相接,采暖补水管上设置有闸阀和电动调节阀22。
所述的水箱14上设置有热水出水管23,热水出水管23上设置有闸阀,水箱14上还设置有排污口141和溢流口142。
所述的采暖补水管21与供暖机组11的回水口112之间的第六管路10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24。
第八管路13与第二板式热交换器3之间的第六管路10上设置有三个并联的管路,第一个和第二个并联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二次循环水泵25,二次循环水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软接头和闸阀,并在其中一侧设置有止回阀,第三个并联的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第一个和第二个并联的管路采用一备一用的方式运行,第三个并联的管路上的止回阀一直是开启状态,用于防止水锤。
第一板式热交换器2和第二板式热交换器3分别采用低阻力板式热交换器,系统对油路的阻力几乎没有增加,安装余热回收系统后空压机控制系统不变,余热回收系统开停,对原空压机系统无影响,原空压机系统都可以照常运行。
将空压机的热量回收,将这些热源进行利用,那么就可以变废为宝,将原本排入环境的热量收集利用,减少用于其他用途加热的燃料消耗量。通过对空压机进行余热回收系统设计,可供员工用热水洗澡,冬季采暖等,达到节省能源,节约成本的目的。
空压机余热是利用空压机运行时产生的高温油气热能,通过第一板式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实现热能收集利用,一次循环水泵带动冷水进入第一板式热交换器,通过第一板式热交换器与循环油充分换热,降低了循环油的温度,冷水经过循环油的充分加热后与第二板式热交换器中进入的采暖机组的回水或水箱的第八管路进入的冷水再次进行换热,从而作为冬季供暖的一次热源或夏季生活用水一次热源,供给采暖机组或夏季生活用水使用,而循环油气在第一板式热交换器减温后回到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过程。余热回收系统是将高温循环油(或高温油气)引入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内,通过第一板式热交换器充分回收空压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热能,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空压机的运行温度,提高空压机运行的有效运转,增加了空压机的产气量。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空压机、第一板式热交换器、第二板式热交换器、缓冲罐,第一板式热交换器通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与空压机的出油口和回油口相连,通过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与第二板式热交换器相连,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相通,第三管路与第四管路相通,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缓冲罐,第二板式热交换器通过第五管路、第六管路与供暖机组的供水口和回水口相连,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相通,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上通过第七管路、第八管路并联设置有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闸阀,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上设置有闸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四管路上设置有两个并联的管路,两个并联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次循环水泵,一次循环水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软接头和闸阀,并在其中一侧设置有止回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两个并联的管路的两端的第四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闸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缓冲罐上设置有缓冲罐补水管,所述的缓冲罐补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和闸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和闸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七管路和第八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闸阀,第八管路上还设置有电磁阀,第七管路与供暖机组的供水口之间的第五管路上设置有闸阀,第八管路与供暖机组的回水口之间的第六管路上设置有闸阀,且第六管路上连接有采暖补水管,采暖补水管上设置有闸阀和电动调节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箱上设置有热水出水管,热水出水管上设置有闸阀,水箱上还设置有排污口和溢流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采暖补水管与供暖机组的回水口之间的第六管路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第八管路与第二板式热交换器之间的第六管路上设置有三个并联的管路,第一个和第二个并联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二次循环水泵,二次循环水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软接头和闸阀,并在其中一侧设置有止回阀,第三个并联的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
CN202020978406.8U 2020-06-01 2020-06-01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50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8406.8U CN212250402U (zh) 2020-06-01 2020-06-01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8406.8U CN212250402U (zh) 2020-06-01 2020-06-01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0402U true CN212250402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7840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50402U (zh) 2020-06-01 2020-06-01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0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7661B (zh) 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及空压机余热利用方法
CN200986259Y (zh) 循环冷却水采暖供热系统
CN203249228U (zh) 一种利用汽轮机抽汽的空气预热系统
CN212250402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2119095U (zh) 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CN204755252U (zh) 一种空压机冷却水热回收系统
CN111520310A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0989624Y (zh) 为循环冷却水降温冷却还可以为用户采暖供热的装置
CN203051144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节能装置
CN210564980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04829289U (zh) 一种蒸汽减温减压系统
CN209621560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供热水循环节水系统
CN209840253U (zh) 一种电厂余热冷热耦合利用的热泵系统
CN208936369U (zh) 一种自循环节能型水冷空调系统
CN207094730U (zh) 一种工业采暖耦合供热系统
CN113217392A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自动控制系统
CN208936142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站余热利用系统
CN207513841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节能系统
CN205593030U (zh) 多种驱动方式联合应用的热网循环水系统
CN215832016U (zh) 一种低温分布式热水蒸汽两用余热回收系统
CN220453905U (zh) 一种分时差异化余热利用装置
CN215249687U (zh) 一种节能型低压除氧系统
CN211952933U (zh) 车间混水恒温采暖闭路循环系统
CN203219822U (zh) 节能型海水养殖冬季恒温系统
CN214949303U (zh) 一种燃煤机组低压缸零出力工况下冷却塔防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