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1571U - 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1571U
CN212131571U CN202020177016.0U CN202020177016U CN212131571U CN 212131571 U CN212131571 U CN 212131571U CN 202020177016 U CN202020177016 U CN 202020177016U CN 212131571 U CN212131571 U CN 212131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pipe
coated metal
connecting piec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70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gong Green Build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laife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laife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laife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1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1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管道连接结构,包括覆塑金属连接件,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包括金属内管和外覆的塑料覆层;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线方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至少在其中间区段被该位置相对应的塑料覆层紧密包覆,还包括连接件的环状凸楞,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外壁上。所述供水管道系统包括:管道和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两者热熔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且成本节约,可广泛应用于供水管道系统。

Description

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生产生活中,气体及液体的输送离不开各种管道系统;管道系统中,通常包括输送管道和管道的连接结构,即各种连接件,常见的,比如直通连接件,弯头,三通连接件,四通连接件等。以生产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供水管道系统为例,多个供水管道相连接,从而保证水源的远距离输送;在此过程中,尤其深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供水管道输水过程中对于水质的影响和保障。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2508086Y所公开的一种管材连接件,通过注塑工艺利用热塑性塑料外管内腔与金属内芯外壁的凹凸配合形成可承插管道的结构而摒弃了传统的焊接或卡套连接,引入了熔接方式;但另一方面,其模具复杂,制造成本相对提高。又如中国专利CN100504136C所公开的复塑金属给水管道连接结构及复塑金属给水管连接件,其中,所述的给水管连接件,为了保证金属内衬之间的密封性而采用遇水膨胀材料制成密封圈并在所述金属内衬的相应部位配合设计外径尺寸变化的压紧部,一方面所述金属内衬的尺寸变化增加了工艺难度,另一方面金属内衬的成本远高于塑料,金属耗材增大,无疑使得连接件的成本及至管道系统的成本大幅提高。
同时,现有的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普遍地采用了覆塑管材,塑料覆层与金属内管(内衬)之间通过覆塑工艺连接,但是众所周知金属与塑料的膨胀收缩率在不同的温度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所述覆塑管件在环境温度及管道内水温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塑料层和金属层有热胀冷缩的差异而导致覆塑管件出现复合层的脱离问题,以到影响使用寿命,严重的会进一步影响到管件密封及水质,如中国专利CN202927347U所公开的覆塑不锈钢给水管连接件及覆塑不锈钢给水管的连接结构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生产和组装更为简单的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的工艺成本高,金属耗材大而产生的原材料成本居高,以及因密封问题而导致介质污染(比如供水管道中的供水污染),同时用以解决覆塑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因为覆塑金属复合结构的热胀冷缩而引起的复合层分离滑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覆塑金属连接件,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包括金属内管和外覆的塑料覆层;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线方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至少在其中间区段被该位置相对应的塑料覆层紧密包覆,还包括:连接件的环状凸楞,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覆塑金属连接件的中间区段,相对于覆塑金属连接件的端部区段而言:所述端部区段指的是包括端口及邻近端口主要用于与管道进行连接的管段,所述中间区段则指的是界于两个端部区段之间的管段。覆塑金属连接件的中间区段又包括其金属内管的中间区段和相应的塑料覆层的中间区段,覆塑金属连接件的端部区段包括其金属内管的端部区段和相应的塑料覆层的端部区段。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环状凸楞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可以是相同材质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承插口,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端部区段,用以承插管道,是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端部区段的金属内管和该位置相对应的塑料覆层之间的空隙所构成的环状沉孔。
由此可见,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端部区段,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的中间区段,在该管段设置了用于承插和连接管道的承插口,也即,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端部区段,指的是主要包括承插口所在的覆塑金属连接件的管段。
所述承插口用于承插管道,比如供水管道,实现管道的简单快捷的连接以完成相关物质,比如水的远距离的管道传输,尤其通过承插口结构的设计及相应的连接工艺,比如热熔连接,有效地保证物质的远距离管道输送的密封性能和相应的物质比如水质不受污染等。
进一步的,在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端口区段的塑料覆层的外表面并对应所述承插口的底部的适当位置,设置深度标志。
所述深度标志的意义在于方便管道连接施工: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通常看不到所述承插口的内部,只能通过目测或经验大概地测量管道插入的尺寸,从而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增加影响施工质量的隐患;通过所述深度标志,比如在承插口外壁(即对应的连接件端口区段的塑料覆层外表面)适当位置划线等,即可简单有效地解决上述困难,轻松地避免了质量隐患。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连接件的环状凸楞包括环状凸楞a,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区段,并对应所述承插口的底部附近,占据所述承插口在该位置的部分空间;所述环状凸楞a的最大外径不小于承插其中的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端部位置的内径且小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在该位置的塑料覆层的内径;优选的,所述凸出部a的最大外径略大于承插其中的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端部位置的内径。
相应的,对应所述环状凸楞a的结构,所述深度标志的设置,对应在所述环状凸楞a的最大外径位置。
所述环状凸楞a实质是用作管道连接区域的一个压紧结构;其外径应当是略大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端部区段的外径,且其最大外径略大于或等于承插其中的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在该位置的内径,进行管道连接时,所述管道顺所述承插口插至所述环状凸楞a最大外径所对应的承插口的相应位置,此时所述环状凸楞a的最大外径位置与所述的管道的金属内管的端部相抵紧并支撑所述管道,同时在该抵紧位置的下面,所述承插口的空间则用于容置热熔连接时熔融态的塑料,因之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与连接件的金属内管完成对接而将所述塑料覆层(包括连接件的塑料覆层与管道的塑料覆层)与金属内管中的输送介质,比如饮用水,完全隔离,从而保证了水质不受塑料覆层的污染;也就是提高了整个管道连接系统的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端部区段且分别设置了所述承插口和相应的环状凸楞a。比如,所述连接件是直通结构时,其分别有两个端部区段,每个端部区段分别具有所述承插口,每个承插口对应设置所述环状凸楞a,则对于所述弯头或直通的中间区段,两个环状凸楞a分置其两端,相当于将所述弯头或直通的塑料覆层的中间区段进行定位,可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防止因热胀冷缩的差异而产生的塑料覆层与金属内管的脱离或滑离现象。
具体的,所述环状凸楞a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金属内管中间区段相连一端的横截面积不大于其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金属内管端部区段相连一端的横截面积。
现有技术中压紧结构的设计多为自所述压紧部起采用大于端部的金属内管外径的设计,进而在所述连接件的中段,金属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压紧部的外径甚至最大外径保持一致;很显然,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使得金属材料产生无谓地浪费,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环状凸楞a的结构无疑大大地节约了金属内管的金属材料,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及管道系统的整体造价。
具体的,所述环状凸楞a在其沿轴向的纵截面上呈弧形轮廓。这一结构设计无疑具有更优的工艺加工性能及有效地保证了使用性能。
在进行管道连接时,所述的承插口的插口尺寸可以略大于所述插入其中的管道的相应位置的管壁厚度,以方便通过热熔工艺承插连接管路,同时可用以收纳热熔过程中熔融态的塑料且进一步保证了管路连接的密封性能以及管道系统的连接强度。
针对所述的承插口,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在其端部区段,其金属内管和塑料覆层可以具有三种情形:
其一,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伸出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之外。
其二,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一平。
其三,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伸出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之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的“内外”,具体指的是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的两个相反的方向,在此具体定义为:沿所述连接件的轴向从其中间区段指向端部区段的方向为向“外”,反之,沿所述连接件的轴向从其端部区段指向中间区段的方向为向“内”;如此,则所述“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口伸出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口之外”即指,所述金属内管的端口在外,而塑料覆层的端口在内;反之亦然。
进一步的,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在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端部区段相应的塑料覆层具有自端部向内的阶梯结构和/或斜坡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以端部为第一台阶而至少具有第二台阶,所述斜坡结构以端部最靠外的位置为坡顶而至少具有一个坡度和相应的一个坡底。
进一步的,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伸出所述塑料覆层端部区段不包括第一台阶的其他任一台阶之外或者伸出所述塑料覆层的斜坡结构的一个坡底之外。
更具体的,所述斜坡结构的角度θ可以为20-60°。
上述连接结构的塑料覆层的阶梯结构或斜坡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便于管道的承插连接施工,另一方面所述阶梯或斜坡均可构成用以存置当管道与连接结构热熔连接时形成的熔融态的塑料的适当空间,并进一步保证了管道系统的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环状凸楞包括环状凸楞b,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中间区段,被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在该位置的塑料覆层紧密包覆。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具有塑料和金属的复合层结构,由于塑料和金属(比如紫铜,不锈钢等)具有不同的膨胀系数,在环境温度或传输介质温度发生变化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从而造成复合层的分离甚至损坏;鉴于此,所述环状凸楞b本质是作为一个增大摩擦防止滑脱的结构,其凸出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外壁,其最大外径略大于所述金属内管的外径,这一设置即可以单独地或与所述环状凸楞b共同起到有效地防止因热胀冷缩造成的复合层分离后塑料覆层的滑离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可采用紫铜管或不锈钢管,其塑料覆层是聚丙烯(PP)层或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层,这种材料的选择尤其适用于供水管道系统,一方面保证了供水管道系统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保证了用水的安全卫生。
具体的,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至少具有两个端口,并且所述管道连接结构是整体贯通的。举例来说,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可以是直通,弯头,三通,四通等等。
具体的,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通常采用一体成型,其塑料覆层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具体的,所述塑料覆层可以采用覆塑成型包覆于所述金属内管外。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相应的供水管道系统,其包括:
管道和如前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两者热熔连接。所述管道指的是供水管道。
相应的,所述管道也可采用覆塑金属复合管,其包括管道的金属内管和外覆的管道的塑料覆层,所述管道的塑料覆层通过覆塑工艺包覆于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的外壁上;两层之间可采用粘合剂粘接以增加连接强度。
相应的,所述的供水管道系统也可以包括:管道的环状凸楞,其位于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外壁上,被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在该位置外覆的管道塑料覆层紧密包覆。与上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环状凸楞b的设置一致,所述管道中的环状凸楞的最大外径略大于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的外径,起到增大摩擦,防止热胀冷缩造成了塑料外层的脱离或滑离的作用。
类似的,所述管道的环状凸楞与所述管道金属内管是相同材质一体成型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是紫铜管或不锈钢管,管道的塑料覆层是聚丙烯(PP)层或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利,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优良,成本节约的显著优势,其在保证覆塑金属复合结构的有效连接强度和优良的密封性能,以及避免复合层滑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金属材料的消耗和原材料成本,且具有更为优良的工艺加工性能,大大便利了管道系统的现场施工,并有效地保证了其中待输送液态介质的清洁和质量;因而,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液态介质的远距离管道输送,尤其适用于供水管道输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供水管道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环状凸楞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供水管道系统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供水管道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供水管道系统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供水管道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供水管道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供水管道系统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供水管道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供水管道系统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供水管道系统实施例的供水管道的示意图。
图中:
100.管道;
110.管道的金属内管;
120.管道的塑料覆层;
130.管道的环状凸楞
140.粘合剂
200.覆塑金属连接件;
210.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
211.为210的端部区段;211a.210的端部;212.为210的中间区段;
213.环状凸楞a;214.环状凸楞b;
220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
221.为220的端部区段;
221a.为220的端部;221b.第二台阶;221c.斜坡结构
222.为220的中间区段;
230.承插口;231.为230的底部
240.深度标志
θ.221的斜坡结构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并且下述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个管道连接用弯头结构,包括覆塑金属连接件200,如图1所示;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包括金属内管210和采用覆塑工艺外覆的塑料覆层220;
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线方向,在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中间区段,通过覆塑工艺,其金属内管212被该位置相对应的塑料覆层222紧密包覆;
在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端部区段,有用以承插管道100的承插口230,其为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端部区段的金属内管211和该位置相对应的塑料覆层221之间的空隙所构成的环状沉孔。
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220的端部221a伸出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210的端部211a之外;并且,在该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区段221具有自其端部221a向内的二级阶梯结构和一个斜坡结构,所述二级阶梯结构的第一台阶即所述塑料覆层的端部221a起构成的斜坡结构221c;所述斜坡结构以所述端部221a为坡顶;且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220在其端部221a的厚度小于其在所述连接件端部区段221的其他位置的厚度;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210的端部211a伸出所述塑料覆层的第二阶梯221b之外。
上述承插口230以及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在其端部区段221的阶梯结构和斜坡结构221c,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供水管道系统连接的工艺性能,保证了施工的便捷高效;同时通过结构的改进降低了所述连接结构中相应的金属原材料的消耗,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并且,在管道系统通过热熔工艺进行连接时,上述阶梯结构及斜坡结构也同时用以挤出的容纳熔融态的塑料从而对于管道系统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作出有益的贡献。
进而,对应所述承插口的底部231附近,在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区段211设有环状凸楞a 213,如图2所示,其占据所述承插口230在该位置231的部分空间;所述环状凸楞a 213的最大外径略大于也可以等于承插其中的所述管道100的金属内管110在该位置的内径。所述环状凸楞a 213在其沿轴向的纵截面上呈弧形轮廓,所述弧形轮廓具有更好的加工工艺性和使用性能,更容易生产和方便使用。
所述环状凸楞a213结构简单,易加工,金属材料消耗少,且其在所述管道连接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小觑:所述环状凸楞a设置于所述承插口的接近底部231区域,本质的作用是作为管道连接区域的一个压紧结构;其略凸出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端部区段211的外壁,最大外径略大于或等于承插其中的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110在该位置的内径,进行管道连接时,所述管道顺所述承插口插至所述环状凸楞a 213最大外径所对应的承插口230的相应位置,此时所述环状凸楞a213的最大外径位置与所述的管道的金属内管110的端部相抵紧并支撑所述管道100,同时在该抵紧位置的下面的所述承插口的空间231则用于容置热熔连接时熔融态的塑料,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110与连接件的金属内管211完成对接而将所述塑料覆层(包括连接件的塑料覆层221与管道的塑料覆层120)与金属内管中的输送介质,比如饮用水,完全隔离,从而保证了水质不受塑料覆层的污染;也就是提高并保证了整个管道连接系统的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弯头结构的连接件200包括两个端部区段且分别设置了承插口230和相应的环状凸楞a213;则对于所述连接件200中间区段,两个环状凸楞a分置其两端,相当于将所述弯头或直通的塑料覆层的中间区段进行定位,可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防止因热胀冷缩的差异而产生的塑料覆层与金属内管的脱离或滑离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凸楞a213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金属内管中间区段212相连一端213-2的横截面积不大于其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金属内管端部区段211相连一端231-1的横截面积,如图2所示。这一结构特征不仅保障的工艺加工性能优良,还在于其进一步保证所述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材料消耗更为经济,在保护其机械性能与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材料成本最节约:现有技术中压紧结构多为自压紧部起采用大于端部的金属内管外径的设计,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的中段,金属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压紧部的外径甚至最大外径保持一致;很显然,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使得金属材料产生无谓地浪费,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环状凸楞a的结构无疑大大地节约了金属内管的金属材料,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及管道系统的整体造价。
所述供水管道系统,包括管道100和上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两者通过热熔工艺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管道100是供水管道,也可采用覆塑金属复合管,其包括管道的金属内管110和外覆的管道的塑料覆层120,所述管道的塑料覆层120通过覆塑工艺包覆于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110的外壁上;为保证所述管道100复合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110和其塑料覆层120之间通过粘合剂140粘接。
在进行管道连接时,如图3所示,所述管道100沿所述承插口230插入所述连接件200实现管道连接。
所述的承插口的口径尺寸通常略大于所述插入其中的管道100的相应位置的管壁厚度,一方面可便于两者的插承连接,同时可用作收纳热熔过程中融熔态塑料的空间。在此管道连接系统中,管道的金属内管110与连接件的金属内管210贴紧或与所述环状凸楞a213抵紧,将水与外层的塑料覆层120及220隔离,避免了所述塑料覆层120,220对于管内水质的污染以保证供水的纯净度,并且避免管内的水对于两层塑料覆层120及220的热熔合工艺质量的影响,并且两层塑料覆层120与220之间的热熔面积增大,提高了热熔质量,也有利于供水系统的安装质量和使用安全;显然,所述管道系统的连接的过程中,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保证了管道连接的密封性能以及管道系统的连接强度;同时该管道供水系统的抗水压能力提高,避免了反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危害及损失。
管道100的插入深度则取决于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端部区段211近底部位置的环状凸楞a 213的位置,如前所述,所述环状凸楞a 213的最大外径略大于或至少等于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110的端部位置的内径;即所述环状凸楞a实质是用作管道连接区域的一个压紧结构:当所述管道100沿所述承插口插入所述连接件200,可至深在所述承插口底部231略向上位置与所述环状凸楞a 213的最大外径位置抵紧并为后者所支撑,同时在该抵紧位置的下方的所述承插口的空间则为容置热熔连接时熔融态的塑料充满,由之为提高整个管道系统的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作出贡献。
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通常看不到所述承插口的内部,只能通过目测或经验大概地测量管道插入的尺寸,从而增加施工难度影响施工效率,尤其会增加影响施工质量的隐患;为此,可以在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端口区段的塑料覆层221的外表面并对应所述环状凸楞a213的最大外径位置,设置深度标志240,如深度标线等。
显然,本实施例中,包括所述承插口230,环状凸楞a213,及深度标志240等的连接件及相应的管道系统的结构,一方面保证了管道进行连接的工艺性能,保证了管道连接施工的方便快捷;同时,充分考虑了所述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材料成本,在保证所述管道包括连接强度在内的机械性能和包括密封性能在内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了作为所述金属内管的金属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作为供水管道系统,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210与管道的金属内管110通常采用紫铜管或不锈钢管,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220与管道的塑料覆层120通常采用聚丙烯(PP)及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材料。
通过上述描述,在此需要将本实施例中所出现的一些在本申请中有特别所指或特殊定义的名词概念分别进行解释,相关的概念需要结合有关文字及附图,适用于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的全部实施例;
其一,关于塑料覆层的厚度是指塑料覆层沿垂直于其所在连接结构或管道的轴线方向的相应的尺寸或壁厚;
其二,关于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端部区段和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中间区段: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端部区段,是包括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端口及邻近端口主要用于与管道100进行连接的管段,该管段上设置了用于承插和连接管道的承插口230;与之相应的,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中间区段则是指界于两个端部区段之间的管段;同理,可解释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区段211和中间区段212,以及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区段221和中间区段222;
其三,关于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轴向的“内外”的方向概念:指的是沿所述连接件200的轴向的两个相反的方向,具体的,沿所述连接件200的轴向从其中间区段指向端部区段的方向为向“外”,反之,沿所述连接件200的轴向从其端部区段指向中间区段的方向为向“内”。
实施例2
一个管道连接用弯头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包括覆塑金属连接件200,如图4所示,可用于管道100的连接,如图5所示,形成供水管道系统。
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区别体现在其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端部区段,包括承插口230在内的结构:
其一,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211a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221a一平。
其二,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轴向,在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端部区段相应的塑料覆层221具有自端部221a向内的一个斜坡结构221c,其角度θ一般设置在20-60°之间;并且,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211a伸出所述塑料覆层的斜坡结构221c的坡底之外。
上述结构简单且金属内管的材料消耗相对少从而可有效地控制管道系统整体的造价;当进行管道的连接时,所述管道100沿承插口230插入所述连接件200,当管道的端部抵到环状凸楞a213,两者相抵紧,热熔过程中挤出的熔融态的塑料将充满所述斜坡结构所构成的空腔及所述连接件与管道相抵紧位置下方的所述承插口的空间内,有效避免过多的熔融态塑料溢到压紧部影响到压紧部的压紧效果,有利于进一步保障管道系统的连接强度及密封性能。
实施例3
一个管道连接用弯头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覆塑金属连接件200,作为参照,其与实施例2区别主要在于:
在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端部区段,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211a伸出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221a之外。
实施例4
一个管道连接用直通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覆塑金属连接件200;将其用于管道100的连接,如图8所示,形成供水管道系统。与实施例2的弯头相比,其承插口230结构完全一致。除去直通式的连接结构而不是弯头式连接结构外,两者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还表现在: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中间区段212上设置了环状凸楞b 214,其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210采用同种材质一体成型,被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在该位置的塑料覆层222紧密包覆。
作为直通结构,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或内部介质温度产生变化,而引起其塑料与金属复合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并由此而导致复合层分离并致两层滑脱或滑离,从而影响所述管道系统的外观和使用甚至造成损坏和危险;鉴于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状凸楞b214本质是作为一个主要用于增大摩擦防止滑脱的结构,其凸出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中间区段的外壁,其最大外径略大于所述金属内管的外径;旨在防止因热胀冷缩造成的所述复合层分离后塑料覆层220或其中间区段222的滑离。
同时设置于所述直通结构的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两个端部区段211内端的环状凸楞a213,如图7和图8可以看到,在管道连接过程中分别对插入相应的承插口230的管道100的连接端部进行压紧和密封的同时,两个环状凸楞a213相当于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中间区段212的两端,并以其最大外径的凸出部将相应的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中间区段222沿轴向定位和夹持,也同样起到了防止所述连接件的复合层结构在外界环境温度等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而引起分离及滑离的现象。
所述环状凸楞b214一般置于各种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中间区段212外壁上主要用于提高摩擦防止滑脱。同样结构的环状凸楞也可适用于管道上,如图11所示的管道100,其上的环状凸楞130位于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110外壁上,被该位置的管道塑料覆层120紧密包覆;所述环状凸楞130与所述管道100采用同样的材质,比如紫铜或不锈钢等,一体成型。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金属内管110与塑料覆层120的连接强度,可同时在两层之间采用粘合剂进行粘接;所述管道100可用于前述各实施例的供水管道系统中。
实施例5
一个管道连接用三通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覆塑金属连接件200;将其用于管道100的连接,如图10所示,形成供水管道系统。除去其为具有三个端口的三通的连接结构不同于弯头式连接结构外,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相比,其承插口230的结构及环状凸楞213的结构都是一样,管道连接方式及特点也是一致的,此不复赘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覆塑金属连接件(200),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包括金属内管(210)和外覆的塑料覆层(220);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200)的轴线方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至少在其中间区段(212)被相对应的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中间区段(222)紧密包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的环状凸楞,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210)的外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环状凸楞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210)是相同材质一体成型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210)是紫铜管或不锈钢管,其塑料覆层(220)是聚丙烯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承插口(230),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端部区段,用以承插管道(100),是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端部区段(211)和相对应的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区段(221)之间的空隙所构成的环状沉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环状凸楞包括环状凸楞a(213),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区段(211),并对应所述承插口(230)的底部附近,占据所述承插口(230)的部分空间;所述环状凸楞a(213)的最大外径不小于承插其中的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110)对应位置的内径且小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220)对应位置的内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端部区段且分别设置所述承插口(230)和相应的环状凸楞a(213)。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凸楞a(213)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金属内管中间区段(212)相连一端(213-2)的横截面积不大于其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金属内管端部区段(211)相连一端(231-1)的横截面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凸楞a在其沿轴向的纵截面上呈弧形轮廓。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211a)伸出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221a)之外。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211a)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221a)一平。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221a)伸出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211a)之外。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在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端部区段(221)具有自端部向内的阶梯结构和/或斜坡结构(221c),所述阶梯结构以端部为第一台阶而至少具有第二台阶,所述斜坡结构以端部处最靠外的位置为坡顶而至少具有一个坡度和相应的一个坡底。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轴向,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端部(211a)伸出所述塑料覆层端部区段(221)不包括第一台阶的其他任一台阶之外或者伸出所述塑料覆层的斜坡结构(221c)的一个坡底之外。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承插口(230)的插口尺寸大于或等于相对应的所述管道(100)的管壁厚度。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环状凸楞包括环状凸楞b(214),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中间区段(212),被相对应的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中间区段(222)紧密包覆。
16.一种供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100)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所述管道(100)和管道连接结构热熔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供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环状凸楞包括环状凸楞b(214),其位于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金属内管的中间区段(212),被相对应的所述覆塑金属连接件的塑料覆层的中间区段(222)紧密包覆。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供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管道(100)为覆塑金属复合管,其包括金属内管(110)和塑料覆层(120);
所述管道上设置环状凸楞(130),其位于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110)外壁上,被相对应的所述管道的塑料覆层(120)紧密包覆。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管道(100)为覆塑金属复合管,其包括金属内管(110)和塑料覆层(120);
所述管道上设置环状凸楞(130),其位于所述管道的金属内管(110)外壁上,被相对应的所述管道的塑料覆层(120)紧密包覆。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供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的环状凸楞(130)与所述管道金属内管(110)是相同材质一体成型的结构。
CN202020177016.0U 2020-01-06 2020-02-17 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 Active CN2121315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6488 2020-01-06
CN2020200164888 2020-01-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1571U true CN212131571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7016.0U Active CN212131571U (zh) 2020-01-06 2020-02-17 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1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76955C (en) Heat-fusible gask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12131571U (zh) 管道连接结构和供水管道系统
CN107816592B (zh) 用于连接金属复合管材的管件
CN210462069U (zh) 一种自密封燃气管接头
CN101319745A (zh) 一种承插热熔管接件
CN1659403A (zh) 用于预先绝热管路的管道接头模制部
CN217847568U (zh) 高强度防断卡接式热缩管
CN210398001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管道连接结构
CN111594670A (zh) 一种防漏管道连接管
CN201891973U (zh) 热熔管件承插结构及其所用的衬套
CN202302525U (zh) 一种新型聚乙烯钢塑转换管件
CN202927347U (zh) 覆塑不锈钢给水管连接件及覆塑不锈钢给水管的连接结构
CN2374732Y (zh) 一种铝塑复合管孔插式接头
CN2578652Y (zh) 一种新型多用塑料管件
CN111350894A (zh) 一种铝合金节能管道
CN104913140A (zh) 一种易拆卸柔性复合管接头
CN209385887U (zh) 一种加强型双面热熔管件
CN203413269U (zh) 一种柔性管用滑紧式管件
CN110566744A (zh) 管件马鞍接驳结构
CN218543475U (zh) 一种双层管管道焊接接头
CN204729812U (zh) 一种易拆卸柔性复合管接头
CN213452317U (zh) 一种热熔承插对接式管件管材组件及管件、管材
CN2532343Y (zh) 一种承接式管道连接件
CN212298099U (zh) 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
CN210531851U (zh) 一种防热熔脱落管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6

Address after: 606, 6th Floor, Building 21, Tiantong Zhongyuan Second District, Dongxiaokou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18

Patentee after: Beijing Exp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Tiantong Zhongyua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29-4-202

Patentee before: Kailaifei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5

Address after: 102218 Floor 3, Room 02, Floor 1-3, Building A6, Tiantong Beiyuan District I,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Jinggong Green Build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06, 6th Floor, Building 21, Tiantong Zhongyuan Second District, Dongxiaokou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1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Exp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