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9042U - 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9042U
CN212099042U CN202020361370.9U CN202020361370U CN212099042U CN 212099042 U CN212099042 U CN 212099042U CN 202020361370 U CN202020361370 U CN 202020361370U CN 212099042 U CN212099042 U CN 212099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locking mechanism
steering column
handl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13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旷怡
刘嵘
顾云青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613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9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9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9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机构本体,所述锁紧机构本体包括转动轴和套设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的手柄;所述手柄转动驱动所述转动轴往复移动,以实现所述锁紧机构本体在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切换;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用于为所述手柄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轴向运动提供轴向负载,为所述手柄的转动提供耗减驱动力的阻尼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通过驱动手柄绕转动轴转动,可驱动锁紧机构本体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阻尼部件为手柄转动提供阻尼力,使得锁紧机构具有阻尼效果,避免驱动力过大,实现减震消能。

Description

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管柱,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使不同体型的驾驶员能舒适的驾驶同型号车辆,大部分车辆的方向盘的设置位置是可调节的。通常,通过转向管柱控制方向盘的设置位置,如转向管柱与方向盘链接,且具有调节机构和锁紧机构,当需要调节方向盘的位置时,需要先解锁锁紧机构,使得转向管柱处于一个可调节的状态,然后通过调节结构调整转向管柱的位置后通过锁紧机构进行锁紧。
在现有技术中,转向管柱的解锁机构包括手柄、转动凸轮、固定凸轮、转动轴、固定齿块和移动齿块,转轴轴架设在固定支架上,转动轴上依次套设连接有手柄、转动凸轮、固定凸轮和移动齿块,固定齿块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在调节车辆方向盘的角度前,需要向下转动手柄,手柄带动转动凸轮转动,通过转动凸轮与固定凸轮的配合,将手柄的旋转运动转变为转动轴的直线移动,转动轴与移动齿块之间有轴向限位的特征,所以转动轴的轴向移动也会带着移动齿块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移动齿块和固定齿块之间的啮合与脱离,最终实现转向管柱锁紧机构的锁紧和分离。但是,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缺少阻尼效果,影响客户体验。另外,如需要调节手柄打开力,一般需要通过优化凸轮的轮廓面来实现,调节周期较长。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柱,包括:
锁紧机构本体,所述锁紧机构本体包括转动轴和套设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的手柄;所述手柄转动驱动所述转动轴往复移动,以实现所述锁紧机构本体在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切换;
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用于为所述手柄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轴向运动提供轴向负载,为所述手柄的转动提供耗减驱动力的阻尼力。
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本体还包括:均套设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的固定凸轮和转动凸轮,所述转动凸轮与所述手柄固定且可同步转动,以驱动所述固定凸轮带动所述转动轴直线移动;所述阻尼部件包括:第一磁体、第一磁体座、第二磁体和第二磁体座,所述第一磁体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凸轮上,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座设置在所述转动凸轮上,且在所述锁紧机构本体从锁紧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座可与所述第一磁体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体座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两者靠近端磁极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座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磁体可沿着所述第二磁体座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磁体;
所述阻尼部件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与所述第二磁体座远离所述第一磁体一端抵接,且可驱动所述第二磁体沿着所述第二磁体座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座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凸轮连接,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安装槽过盈配合,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磁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体座包括第二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安装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转动凸轮连接,所述第二磁体与局部所述安装通孔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延伸杆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延伸杆相对两端的抵接面和操作面,所述抵接面和所述操作面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和外,所述延伸杆可进入或退出所述安装通孔,并可锁定在所述安装通孔内位置。
优选地,所述延伸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
另外,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本体还包括: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连接板以及分别从所述连接板相对两端向同侧延伸出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两者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固定部;
所述转动轴依次贯穿两个所述滑动槽,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外侧的一端上设置有移动齿块,所述移动齿块的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外侧的一端上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固定凸轮与所述第二侧壁的滑动槽可移动连接,所述转动凸轮与所述固定凸轮连接,且可驱动所述固定凸轮沿着所述滑动槽移动;所述转动凸轮远离所述固定凸轮一侧与所述手柄固定,所述手柄与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连接;
固定齿块,所述固定齿块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外侧,所述固定齿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槽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局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齿,所述移动齿轮可在所述通孔内往复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相互啮合或脱离啮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包括如上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阻尼部件为手柄转动提供阻尼力,使得锁紧机构具有阻尼效果,避免驱动力过大,实现减震消能,避免转动到底时产生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的手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的解锁状态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的锁紧状态局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手柄;1':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第二锁紧位置的手柄;
2:转动轴;3:移动齿块;4:固定齿块;5:锁紧螺母;
6:固定凸轮;7:第一磁体;8:第一磁体座;9:第二磁体;
10:第二磁体座;11:调节件;12:转动凸轮;13:固定支架;
14:转向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的手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机构本体和阻尼部件。
锁紧机构本体包括转动轴2和套设连接在转动轴2上的手柄1;手柄1转动驱动转动轴2往复移动,以实现锁紧机构本体在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切换;
阻尼部件用于为手柄1在转动轴2上的轴向运动提供轴向负载,为手柄1的转动提供耗减驱动力的阻尼力。
锁紧机构本体包括手柄1和转动轴2,转动轴2贯穿连接在转向管柱14上;手柄1套设在转动轴2上,当驱动手柄1绕转动轴2往复转动时,手柄1可驱动转动轴2往复直线移动,以实现锁紧机构本体在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切换;锁紧机构本体可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用于锁紧或解锁转向管柱14的位置,当处于锁紧状态时,转向管柱14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处于解锁状态时,转向管柱14的位置可调节,从而可调节与其连接的方向盘的位置;在手柄1转动过程中,阻尼部件为手柄1在转动轴2上的轴向运动提供轴向负载,为手柄1的转动提供耗减驱动力的阻尼力。采用上述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阻尼部件为手柄转动提供阻尼力,使得锁紧机构具有阻尼效果,避免驱动力过大,实现减震消能,避免转动到底时产生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图3为图1所示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的解锁状态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的锁紧状态局部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为便于将转动运动驱动力转换为直线运动驱动力,优选地,锁紧机构本体还包括:均套设连接在转动轴2上的固定凸轮6和转动凸轮12,转动凸轮12与手柄1固定且可同步转动,以驱动固定凸轮6带动转动轴2直线移动;阻尼部件包括:第一磁体7、第一磁体座8、第二磁体9和第二磁体座10,第一磁体座8设置在固定凸轮6上,且用于安装第一磁体7;第二磁体座10设置在转动凸轮12上,且在锁紧机构本体从锁紧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时,第二磁体座10可与第一磁体座8相对设置,第二磁体座10用于安装第二磁体9,第一磁体7与第二磁体9两者靠近端磁极相同。当驱动手柄1绕转动轴2转动时,驱动手柄1带动转动凸轮12同步转动,转动凸轮12驱动固定凸轮6带动转动轴2做直线移动,使得转动轴2锁定或解锁;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分别通过第一磁体座8和第二磁体座10安装在固定凸轮6和转动凸轮12上,对于处于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转动凸轮12和固定凸轮6两者之间相对距离最大,使得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大,例如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之间距离使得阻尼力足够小,此时,转动轴2处于锁紧状态,即锁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当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向第二锁紧位置的手柄1"转换时,转动凸轮12和固定凸轮6两者之间相对距离逐渐减小,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之间因同性相斥产生了阻尼力,阻尼力为转动凸轮12提供反向力,并传递给手柄1,来平衡手柄1受到的驱动力,提供一定的阻尼感;对于处于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转动凸轮12和固定凸轮6两者之间相对距离最小,使得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小且相对设置;此时,转动轴2处于解锁状态,转动轴2可带动转向管柱14移动,即锁紧机构处于解锁状态,转向管柱14实现调节功能。
优选地,第二磁体9与第二磁体座10可移动连接,第二磁体9可沿着第二磁体座10靠近或远离第一磁体7;
阻尼部件还包括:调节件11,调节件11可与第二磁体座10远离第一磁体7一端抵接,且可驱动第二磁体9沿着第二磁体座10移动。第二磁体座10为第二磁体9提供移动空间,使得第二磁体9可靠近或远离第一磁体7;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之间距离越大,两者之间的排斥力越小,第二磁体9对手柄1的反作用力越小;当调节件11推动第二磁体9靠近第一磁体7,随着两者之间距离的减小,两者之间的排斥力增加,则第二磁体9对手柄的反作用力也越大;通过调节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的相对距离,来调节阻尼力的大小,实现阻尼的可调节,进而实现手柄1打开力与关闭力的可调节,调节速度快,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可采用相同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柱状永磁体。第一磁体座8支撑第一磁体7与固定凸轮6的切向方向平行,且第一磁体7与转动轴2两者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第二磁体座10支撑第二磁体9于转动凸轮12的切向方向平行,且第二磁体9与转动轴2两者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第一磁体座8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的安装槽,第一连接杆与固定凸轮6连接,第一磁体7与安装槽过盈配合,安装槽的槽口朝向第二磁体9设置。第一磁体7从槽口进入并置于安装槽内,且第一磁体7的端部暴露在槽口处。第一磁体座8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占用空间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通过底端与固定凸轮6固定,安装槽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另外,安装槽可对第一磁体7进行限位,避免第一磁体座8在随着固定凸轮6移动过程中脱离安装槽。
优选地,第二磁体座10包括第二连接杆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接杆上的安装通孔,第二连接杆与转动凸轮12连接,第二磁体9与局部安装通孔过盈配合。第二磁体9可置于安装通孔内,当第二磁体9受到推动力时,第二磁体9可向第一磁体7一侧移动;当推动力撤离时,第二磁体9在第一磁体7排斥力作用下可向远离第一磁体7一侧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通过底端与转动凸轮12固定,安装通孔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杆顶端处。另外,安装通孔可对第二磁体9最大移动位置进行限位,避免第二磁体9从安装通孔内脱离,或第二磁体座10在随着转动凸轮12转动过程中脱离安装通孔。
优选地,调节件11包括延伸杆以及分别位于延伸杆相对两端的抵接面和操作面,抵接面和操作面分别位于安装通孔内和外,延伸杆可进入或退出安装通孔,并可锁定在安装通孔内位置。延长杆可增加调节长度,抵接面与第二磁体9的端面有效贴合,操作面可暴露在安装通孔,降低操作难度;施力在操作面上,使得延伸杆进入安装通孔,抵接面与第二磁体9接触,并推动第二磁体9向第一磁体7一侧移动;或者使得延伸杆带动抵接面逐渐退出安装通孔,为第二磁体9反向移动提供空间,当调节件11在安装通孔内静止时,可锁定第二磁体9在安装通孔内的相对位置。调节件11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面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延伸杆的横截面直径,使得操作面无法进入安装通孔,来限定延伸杆对第二磁体9的最大驱动距离。操作面上可设置便于操作的凹槽,如十字槽或一字槽。
优选地,延伸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安装通孔内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延伸杆与安装通孔通过螺纹连接,延伸杆可旋入或旋出安装通孔,来调整第二磁体9在安装通孔内的位置。螺纹连接可提高调节精度。
另外,优选地,锁紧机构本体还包括:固定支架13、移动齿块3和固定齿块4。
固定支架13包括连接板以及分别从连接板相对两端向同侧延伸出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两者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固定部;
转动轴2依次贯穿两个滑动槽,转动轴2延伸至第一侧壁外侧的一端上设置有移动齿块3,移动齿块3的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转动轴2延伸至第二侧壁外侧的一端上设置有锁紧螺母5;固定凸轮6与第二侧壁的滑动槽可移动连接,转动凸轮12与固定凸轮6连接,且可驱动固定凸轮6沿着滑动槽移动;转动凸轮12远离固定凸轮6一侧与手柄1固定,手柄1与转动轴2可转动连接;
固定齿块4设置在第一侧壁外侧,固定齿块4上设置有与滑动槽相对设置的通孔,通孔的局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齿,移动齿轮3可在通孔内往复移动,使得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相互啮合或脱离啮合。
固定支架13通过固定部连接在车身横梁上,如螺纹连接,转向管柱14穿过车身横梁、连接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合形成的空间,滑动槽为转向管柱14提供导向作用,滑动槽呈腰型孔或弧形孔,转向管柱14上设置有横孔,转向轴2贯穿横孔且两端分别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滑动槽内伸出,转动轴2延伸至第一侧壁外侧的一端上设置有移动齿块3,移动齿块3的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固定齿块4设置在第一侧壁外侧,固定齿块4上设置有与滑动槽相对设置的通孔,通孔的局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齿;转动轴2上依次套设有固定凸轮6、第二侧壁、转动凸轮12、手柄1和锁紧螺母5;锁紧螺母5用于将手柄连接在第二侧壁上。对于处于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转动凸轮12和固定凸轮6两者之间相对距离最大,使得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大,此时,移动齿块3与固定齿块4处于啮合状态,转动轴2处于锁紧状态,无法移动,即锁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转向管柱14处于指定位置,无法调节;当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向第二锁紧位置的手柄1"转换时,转动凸轮12和固定凸轮6两者之间相对距离逐渐减小,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之间因同性相斥产生了阻尼力,阻尼力为转动凸轮12提供反向力,并传递给手柄1,来平衡手柄1受到的驱动力,提供一定的阻尼感;对于处于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转动凸轮12和固定凸轮6两者之间相对距离最小,使得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小且相对设置;此时,移动齿块3与固定齿块4处于脱离啮合状态,转动轴2处于解锁状态,转动轴2沿着滑动槽上下移动,转动轴2可带动转向管柱14移动,即锁紧机构处于解锁状态,转向管柱14实现调节功能。
下面进一步介绍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的使用过程。
对于处于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移动齿块3与固定齿块4处于啮合状态,转动凸轮12和固定凸轮6两者之间相对距离最大,使得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大,此时,转动轴2处于锁紧状态,无法移动,即锁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转向管柱14处于指定位置,无法调节;
驱动手柄1转动,当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向第二锁紧位置的手柄1"转换时,转动凸轮12和固定凸轮6两者之间相对距离逐渐减小,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之间因同性相斥产生了阻尼力,阻尼力为转动凸轮12提供反向力,并传递给手柄1,来平衡手柄1受到的驱动力,提供一定的阻尼感;
对于处于第一锁紧位置的手柄1",移动齿块3与固定齿块4处于脱离啮合状态,转动凸轮12和固定凸轮6两者之间相对距离最小,使得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9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小且相对设置;此时,转动轴2处于解锁状态,转动轴2沿着滑动槽上下移动,转动轴2可带动转向管柱14移动,即锁紧机构处于解锁状态,转向管柱14实现调节功能。
当调节件11旋入安装通孔,第二磁体9受到推动力时,第二磁体9可向第一磁体7一侧移动;第一磁体7与第二磁体9之间距离减小,排斥力增加,阻尼力增加;当调节件11旋出安装通孔,推动力撤离时,第二磁体9在第一磁体7排斥力作用下可向远离第一磁体7一侧移动,第一磁体7与第二磁体9之间距离增加,排斥力减小,阻尼力减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转向管柱包括如上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阻尼部件为手柄转动提供阻尼力,使得锁紧机构具有阻尼效果,避免驱动力过大,实现减震消能,避免转动到底时产生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紧机构本体,所述锁紧机构本体包括转动轴和套设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的手柄;所述手柄转动驱动所述转动轴往复移动,以实现所述锁紧机构本体在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切换;
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用于为所述手柄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轴向运动提供轴向负载,为所述手柄的转动提供耗减驱动力的阻尼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机构本体还包括:均套设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的固定凸轮和转动凸轮,所述转动凸轮与所述手柄固定且可同步转动,以驱动所述固定凸轮带动所述转动轴直线移动;所述阻尼部件包括:第一磁体、第一磁体座、第二磁体和第二磁体座,所述第一磁体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凸轮上,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座设置在所述转动凸轮上,且在所述锁紧机构本体从锁紧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座可与所述第一磁体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体座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两者靠近端磁极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座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磁体可沿着所述第二磁体座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磁体;
所述阻尼部件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与所述第二磁体座远离所述第一磁体一端抵接,且可驱动所述第二磁体沿着所述第二磁体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体座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凸轮连接,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安装槽过盈配合,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磁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体座包括第二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安装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转动凸轮连接,所述第二磁体与局部所述安装通孔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件包括延伸杆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延伸杆相对两端的抵接面和操作面,所述抵接面和所述操作面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和外,所述延伸杆可进入或退出所述安装通孔,并可锁定在所述安装通孔内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本体还包括: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连接板以及分别从所述连接板相对两端向同侧延伸出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两者的自由端均设置有固定部;
所述转动轴依次贯穿两个所述滑动槽,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外侧的一端上设置有移动齿块,所述移动齿块的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外侧的一端上设置有锁紧螺母;固定凸轮与所述第二侧壁的滑动槽可移动连接,转动凸轮与所述固定凸轮连接,且可驱动所述固定凸轮沿着所述滑动槽移动;所述转动凸轮远离所述固定凸轮一侧与所述手柄固定,所述手柄与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连接;
固定齿块,所述固定齿块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外侧,所述固定齿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槽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局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齿,移动齿轮可在所述通孔内往复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相互啮合或脱离啮合。
9.一种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
CN202020361370.9U 2020-03-20 2020-03-20 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 Active CN212099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1370.9U CN212099042U (zh) 2020-03-20 2020-03-20 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1370.9U CN212099042U (zh) 2020-03-20 2020-03-20 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9042U true CN212099042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7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1370.9U Active CN212099042U (zh) 2020-03-20 2020-03-20 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9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0180B1 (ko) 기어박스
KR101913740B1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US4652781A (en) Drive unit for adjusting window panes, sunroofs, seats and similar motor vehicle parts
CN203050294U (zh) 一种用于保险箱的箱门锁定机构
EP3467412B1 (en) Cross opening door mechanism and refrigerator
CN102913075A (zh) 一种用于保险箱的箱门锁定机构
CN212099042U (zh) 用于转向管柱的锁紧机构、转向管柱及车辆
CN210798622U (zh) 汽车侧门电动启闭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CN210760196U (zh) 一种可调整位置的门板扶手
CN112722108B (zh) 机动车的轮腿式结构、轮腿式机动车及轮腿式机动车组
CN218438923U (zh) 一种单开塞拉及闭锁机构及应用其的塞拉门
CN219316754U (zh) 隐藏式轨道门
CN113460150A (zh) 一种不影响溃缩力的方向盘轴向调节限位结构
CN207686502U (zh) 双开移门系统
CN219492004U (zh) 门把手和车辆
CN218185891U (zh) 一种用于调节抽屉位置的调节机构及抽屉组件
CN2203334Y (zh) 枢转启闭式窗扇固锁装置
CN216380902U (zh) 一种无面板传动盒及传动锁闭机构
CN115324442A (zh) 一种单开塞拉及闭锁机构及应用其的塞拉门
CN212386374U (zh) 汽车头枕电动调节机构
CN219031441U (zh) 平开门电梯的门机
CN215761155U (zh) 一种双推杆机构
CN216078195U (zh) 一种防止差速器内芯晃动的差速器外壳
CN114094759B (zh) 一种线性驱动器及其驱动限位结构
CN215436254U (zh) 车载显示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