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8842U -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8842U
CN212098842U CN202020001704.1U CN202020001704U CN212098842U CN 212098842 U CN212098842 U CN 212098842U CN 202020001704 U CN202020001704 U CN 202020001704U CN 212098842 U CN212098842 U CN 212098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ivot arm
pod
assembly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017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军
宋自帅
张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Brak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CRRC Changzhou Tech Mark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CRRC Changzhou Tech Mark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017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8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8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8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包括:底座、左枢转臂和右枢转臂、左摆臂和右摆臂、具有机械式自动锁定功能的驱动装置、包括推送部以及手动远程操作组件和/或手动远程解锁组件;其中,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前端作用于推送部上、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后端对应轨道车辆的驾驶室进行布置并用于在驾驶室中远程地手动打开和/或关闭导流罩;手动远程解锁组件用于对所述驱动装置手动地进行解锁操作,并且包括至少部分地对应驾驶室布置的手动操作端,手动操作端用于在所述驾驶室中远程地完成所述解锁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能够实现在驾驶室远程地手动操作导流罩。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轨道车辆的前鼻总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远程手动操作导流罩开闭功能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以及使用该导流罩开闭装置的前鼻总成。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中,基于美观需求(例如流线型外型设计需求)等因素,通常将车钩部件设置在轨道车辆的前端的前鼻总成的导流罩(或者称为“整流罩”、“前舱盖”)内部,避免了车钩外露的布置方式。这样,例如在需要使用车钩部件进行车辆对接、牵拉操作时,需要对导流罩进行打开操作并将其锁定,然后进行关闭操作并将其锁定,其中,打开时可以露出车钩部件,实现车辆的救援和回送等。因此,通常还需要在前鼻总成中设置相应的导流罩开闭装置。
导流罩开闭装置可以通过对例如具有自动锁定功能的驱动用气缸的自动控制来自动打开或关闭导流罩,并在打开导流罩和关闭导流罩的情况下分别实现自动锁定,即分别进入打开锁状态和关闭锁定状态;如果因驱动用气缸失效等因素导致导流罩不能顺利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则通常依赖于救援人员在前鼻总成下方现场手动地操作手动操作组件来打开或手动关闭导流罩;或者在导流罩开闭装置的自动锁定功能失效的情况下,则通常依赖于救援人员在前鼻总成下方现场手动操作手动解锁组件来实现手动解锁。
然而,现有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中的手动操作组件和手动解锁组件的设计完全未考虑在某些场景下难以在车体外完成手动操作的情形,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手动打开和关闭操作、或者手动解锁操作均是在车体外例如轨道上完成,对于例如高空运行的跨座式单轨车辆来说,在车体外进行上述手动操作不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有效解决或者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导流罩开闭装置,其包括:底座、左枢转臂和右枢转臂、左摆臂和右摆臂、具有机械式自动锁定功能的驱动装置,其中,还包括推送部以及、手动远程操作组件和/或手动远程解锁组件;其中:
所述左枢转臂和右枢转臂的第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导流罩的内侧、所述左枢转臂和右枢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杆驱动所述推送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至于所述推送部通过所述左摆臂和右摆臂分别推动所述左枢转臂和右枢转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
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前端作用于所述推送部上,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后端对应所述轨道车辆的驾驶室进行布置并用于在所述驾驶室中远程地手动打开和/或关闭所述导流罩;
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用于对所述驱动装置手动地进行解锁操作,并且包括至少部分地对应所述驾驶室布置的手动操作端,所述手动操作端用于在所述驾驶室中远程地完成所述解锁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左摆臂和右摆臂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枢转臂和右枢转臂、所述左摆臂和右摆臂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推送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的前端连接所述推送部并通过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推送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所述推送部通过所述左摆臂和右摆臂分别推动所述左枢转臂和右枢转臂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所述推送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滑轨以及能够在所述滑轨上滑动的滑块,其中,所述推送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本体和驱动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本体邻近于所述驾驶室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后端、手动远程解锁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驱动本体的两侧且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杆部件和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用于推动所述推杆部件作用在所述机械式锁定机构的锁闭销上;
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固定在邻近于所述驱动本体的推杆部件所在一侧的底座上,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固定在邻近于所述驱动本体的传动部件所在一侧的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包括:连杆、摆动部、固定支座;
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前端通过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作用于所述推送部上,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摆动部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后端包括所述固定支座以及所述摆动部的第二端的枢转轴,所述枢转轴的下端伸入所述固定支座中、所述枢转轴的的上端布置在所述驾驶室中或对应所述驾驶室的所在位置进行布置;
在所述枢转轴被手动地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枢转轴带动所述摆动部相对所述固定支座转动以至于通过所述连杆拉动所述推送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前端包括转轴,所述连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推送部枢转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包括:螺母组件、丝杠以及与所述丝杆连接在一起的丝杠后延伸段;其中,所述螺母组件与丝杠一起形成滚珠丝杠副,所述螺母组件被固定在所述推送部上,所述丝杠后延伸段的后端大致对应所述驾驶室所在位置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在所述底座上前后地分别固定设置有前支撑块和后支撑块,在推送部上固定设置有中间支撑块,所述中间支撑块位于前支撑块和后支撑块之间;
在所述前支撑块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丝杠的前端的第一支撑定位部,在所述后支撑块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丝杠的后端的第二支撑定位部,所述螺母组件固定在所述中间支撑块上,其中,所述丝杠的后端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支撑定位部和第二支撑定位部限位能够相对它们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包括操作杆、解锁手柄、解锁部和支持部;
其中,所述操作杆通过所述支持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解锁部和所述解锁手柄固定在所述操作杆上并且能与所述操作杆同步地相对所述支持部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解锁手柄作为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的手动操作端至少部分地伸出在所述驾驶室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在所述解锁手柄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解锁手柄的转动角度范围的限位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机械式锁定机构,所述机械式锁定机构包括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上设置的锁闭槽和对应所述锁闭槽而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本体上的锁闭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锁闭槽包括第一锁闭槽和第二锁闭槽,所述驱动本体上设置有位于其前后两端的第一锁闭销和第二锁闭销;所述第一锁闭销进入所述第一锁闭槽时所述开闭装置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所述第二锁闭销进入所述第二锁闭槽时所述开闭装置处于打开锁定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本体为气缸,所述驱动杆为活塞杆;
其中,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前盖、气缸后盖和缸体主体,所述气缸前盖和气缸后盖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注入和排放气体的通道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锁闭销设置在所述气缸前盖上,所述第二锁闭销设置在所述气缸后盖上;
通过安排所述第一锁闭销和所述第一气口在所述气缸前盖上的位置,以至于从所述第一气口注入气体推动所述驱动杆大致向后运动之前能够推动所述第一锁闭销离开所述第一锁闭槽;和/或
通过安排所述第二锁闭销和所述第二气口在所述气缸后盖上的位置,以至于从所述第二气口注入气体推动所述驱动杆大致向前运动之前能够推动所述第二锁闭销离开所述第二锁闭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本体上设置有推杆部件和传动部件;所述解锁部在跟随所述解锁手柄以及操作杆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作用于所述传动部件以至于推动所述推杆部件作用在所述机械式锁定机构的锁闭销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对应所述左枢转臂的第二端设置有包括左上部枢转臂和左下部枢转臂的叉形臂结构,对应所述右枢转臂的第二端设置有包括右上部枢转臂和右下部枢转臂的叉形臂结构;
其中,所述左上部枢转臂和左下部枢转臂分别通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方的第一枢转轴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下方的第二枢转轴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所述右上部枢转臂和右下部枢转臂分别通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方的第三枢转轴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下方的第四枢转轴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枢转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沿同一直线布置,所述第三枢转轴和所述第四枢转轴沿同一直线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左上部枢转臂和左下部枢转臂的其中一个保持平直、另一个在其中部位置向上弯折形成相应的弯折段,所述右上部枢转臂和右下部枢转臂的其中一个保持平直、另一个在其中部位置向上弯折形成相应的弯折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左上部枢转臂具有相应的固定端和枢转端,所述左下部枢转臂具有相应的固定端和枢转端,其中,所述左上部枢转臂的固定端与所述左下部枢转臂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一固定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导流罩的左导流罩上,所述左上部枢转臂的枢转端与所述左下部枢转臂的枢转端上下平行地设置;
所述右上部枢转臂具有相应的固定端和枢转端,所述右下部枢转臂具有相应的固定端和枢转端,其中,所述右上部枢转臂的固定端与所述右下部枢转臂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二固定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导流罩的右导流罩上,所述右上部枢转臂的枢转端与所述右下部枢转臂的枢转端上下平行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左上部枢转臂和左下部枢转臂的其中一个设置有调节部,所述左上部枢转臂和左下部枢转臂的其中另一个与所述左摆臂枢转连接;
所述右上部枢转臂和右下部枢转臂的其中一个设置有调节部,所述右上部枢转臂和右下部枢转臂的其中另一个与所述右摆臂枢转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左枢转臂和左摆臂分别相对所述右枢转臂和右摆臂左右对称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后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驾驶室中,和/或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的手动操作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驾驶室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后端具有用于手动打开和/或关闭所述导流罩的手动操作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以上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中,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跨座式单轨车辆。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前鼻总成,其包括导流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导流罩内侧的车钩部件,并且还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
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以上特征和操作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在关闭锁定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在打开锁定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中使用的叉形臂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中的导向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中的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中的手动远程操作组件在其操作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0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中的手动远程操作组件在其操作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中的驱动装置及其上设置的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驱动装置及锁定机构在导流罩开闭装置处于打开锁定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驱动装置及锁定机构在导流罩开闭装置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4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中的手动远程解锁部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手动远程解锁部在其手动解锁操作驱动装置之前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手动远程解锁部在其手动解锁操作驱动装置之后的示意图。
图17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在关闭锁定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7所示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中使用的手动远程操作组件的侧视图。
图中:1-导流罩,1a-左导流罩,1b-右导流罩,2-枢转臂,2a-左枢转臂,2b-右枢转臂,21-上部枢转臂,21a-左上部枢转臂,21b-右上部枢转臂,22-下部枢转臂,22a-左下部枢转臂,22b-右下部枢转臂,23-固定安装件,211-固定端,212-第一平直段,213-弯折段,214-第二平直段,219-枢转端,221-固定端,222-调节部,229-枢转端,3-摆臂,3a-左摆臂,3b-右摆臂,31-驱动杆,311-第一锁闭槽,312-第二锁闭槽,32-第一锁闭销,321、331-复位组件,328-第一气口,33-第二锁闭销,338-第二气口,34-推杆部件,340-传动部件,36-驱动本体,361-气缸前盖,362-气缸后盖,4-底座,41、42、43-横梁,44-后支撑块,45-前支撑块,5-枢转轴,5a-左上部枢转轴,5b-右上部枢转轴,5c-左下部枢转轴,5d-右下部枢转轴,6-推送部,61-中间支撑块,7-导向装置,7a-左导向装置,7b-右导向装置,71-滑轨组件,72-滑块组件,8-支撑组件,8a-左支撑组件,8b-右支撑组件,9-驱动装置,10-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0-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10-丝杠,120-螺母组件,130-丝杠后延伸段,134-延伸段支撑定位部,101-固定支座,102-摆动组件,1021-枢转轴,103-连杆,104-转轴,11-手动远程解锁部,111-操作杆,112-解锁手柄,1121-限位挡块,113-解锁部,114-支持部,145-第一支撑定位部,144-第二支撑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其他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下面的描述中,为描述的清楚和简明,并没有对图中所示的所有多个部件进行描述。附图中示出了多个部件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完全能够实现的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部件的操作都是熟悉而且明显的。
本文中,“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在轨道车辆中安装使用时的方位来定义的,并且,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开闭装置所置放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本文中,“远程”对应于轨道车辆的大致驾驶室的位置相对导流罩开闭装置的前端的距离,“远程操作”主要是指在能够在车内的驾驶室所在位置完成的对于导流罩开闭装置的手动操作,例如手动打开导流罩的操作、手动关闭导流罩的操作、手动解除气缸锁定的操作等。
以下结合图1至图16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以下简称为“开闭装置”)进行详细示例说明;其中,以下实施例的开闭装置是用于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情况下进行示例说明的。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是设置在轨道车辆的前鼻总成中,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鼻总成包括如图1所示的开闭装置、导流罩1(包括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以及被导流罩1所保护的车钩部件(图中未示出),车钩部件也可以称为“车钩总成”,开闭装置主要是用来将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进行打开和关闭操作,从而,在打开时可以方便地使用车钩部件来对接(例如另一轨道车辆的车钩部件对接),在关闭时,导流罩1可以较好地保护车钩部件;并且,导流罩1整体上可以进行流线型设计,改善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外观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小跨座式单轨车辆在前进中的风阻。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罩1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不限于图示实施例,可以是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可设计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是用来针对对称式结构的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进行打开和关闭操作;对应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分别设置开闭装置的相应部件,并且它们呈左右基本对称布置。为方便理解,在图1至图4中,开闭装置中的对应左导流罩1a而设置的部件的标号带有字母“a”,开闭装置中的对应右导流罩1b而设置的部件的标号带有字母“b”,对于数字标号相同的部件,带有字母“a”的部件和带有字母“b”的部件是分别对称地布置的。其中,图2可以是对应左导流罩1a而设置的开闭装置的部分部件,也可以是对应左导流罩1b而设置的开闭装置的部分部件。
如图1至图5所示,开闭装置可以通过底座4实现在跨座式单轨车辆上的整体安装,底座4也可以称为底座总成,其通过支撑组件8(例如左支撑组件8a、右支撑组件8b)固定在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车体上,图中仅示出了底座4的局部结构,应当理解到,底座4的具体结构设计不是限制性的。
开闭装置主要地包括枢转臂2,即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左枢转臂2a的一端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左导流罩1a的内侧,其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底座4上的一枢转轴5与底座4枢转连接;同样,右枢转臂2b的一端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右导流罩1b的内侧,其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底座4上的又一枢转轴5与底座4枢转连接。这样,在枢转臂2相对枢转轴5枢转时,可以带动相应的导流罩转动,从而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枢转臂2的枢转一端(即枢转端)对应以叉形臂结构实现,其中,叉形臂结构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分叉形成的上下两个臂,例如,左枢转臂2a的左上部枢转臂21a和左下部枢转臂22a,右枢转臂2b的右上部枢转臂21b和右下部枢转臂22b;左上部枢转臂21a的一端(即固定端211)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左导流罩1a的内侧,其另一端(即枢转端219)通过固定在底座4上方的枢转轴5a与底座4枢转连接;同样,右上部枢转臂21b的一端(即固定端211)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右导流罩1b的内侧,其另一端(即枢转端219)通过固定在底座4上方的枢转轴5b与底座4枢转连接;左下部枢转臂22a一端(即固定端221)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左上部枢转臂21a内侧,其另一端(即枢转端229)通过固定在底座4下方的枢转轴5c与底座4枢转连接,同样,右下部枢转臂22b一端(即固定端221)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右上枢转臂21b内侧,其另一端(即枢转端229)通过固定在底座4下方的枢转轴5d的与底座4枢转连接。需要理解的是,采用以上实施例的叉形臂结构能有效的增加枢转臂所枢转连接的枢转轴5的长度,提高了枢转臂的枢转稳定性(特别是在上下方向上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打开/关闭到位且枢转停止时,可以让导流罩1稳稳地停下来且基本不产生晃动;并且,枢转臂2的枢转一端采用叉形臂结构时还能增强枢转臂2的整体结构强度。
具体而言,底座4上固定的枢转轴5a和5c可以沿同一直线或轴线布置,例如垂直于底座4地分别布置在底座4的上方和下方;底座4上固定的枢转轴5b和5d可以沿同一直线或轴线布置,例如垂直于底座4地分别布置在底座4的上方和下方。枢转轴5a和5c(或枢转轴5b和5d)可以一体地成型然后固定安装在底座4上,也可以分立地加工成型然后分别然后固定安装在底座4上,甚至可以与底座4一体地成型地形成。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左上部枢转臂21a和左下部枢转臂22a形成的叉形臂结构与右上部枢转臂21b和右下部枢转臂22b形成的叉形臂结构可以基本左右对称地布置。左上部枢转臂21a的固定端211和左下部枢转臂22a的固定端221被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同一固定安装件23同时固定在左导流罩1a上,具体地,左上部枢转臂21a的固定端211可以通过管状结构形成,左下部枢转臂22a的固定端221可以插入在该管状的左上部枢转臂21a的固定端211内并通过螺栓将二者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将固定端221和固定端211固定在一起,或者也可以将左下部枢转臂22a的固定端22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固定在左上部枢转臂21a的固定端211(例如对应固定端211的第一平直段212)上。同样地,右上部枢转臂21b的固定端211和右下部枢转臂22b的固定端222被固定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同一固定安装件23同时固定在右导流罩1b上,具体地,右上部枢转臂21b的固定端211可以通过管状结构形成,右下部枢转臂22b的固定端222可以插入在该右上部枢转臂21b的管状的固定端211内并通过螺栓将二者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将固定端221和固定端211固定在一起,或者也可以将右下部枢转臂22b的固定端22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固定在右上部枢转臂21b的固定端211(例如对应固定端211的第一平直段212)上。
继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上部枢转臂21和下部枢转臂22二者从其固定端上下分叉时,可以其中一个枢转臂保持平直、另一个枢转臂向上弯折从而实现分叉;示例地,如图6,所示,上部枢转臂21(例如左上部枢转臂21a和右上部枢转臂21b)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211和枢转端219,其具有从固定端211到枢转端219依次布置的第一平直段212、弯折段213、和第二平直段224,它们可以通过高强度的管状钢结构一体加工成型,其中弯折段213从第一平直段212向上弯折形成,从而,弯折段213与第一平直段212形成例如约30°至60°范围内的夹角,第一平直段212、弯折段213与第二平直段224基本平行;下部枢转臂22(例如左下部枢转臂22a和右下部枢转臂22b)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221和枢转端229,其可以通过平直的例如高强度钢管加工成型,下部枢转臂22的固定端221可以与上部枢转臂21的第一平直段212固定在一起并共同通过固定连接件23固定安装在导流罩1上,下部枢转臂22可以与第二平直段224基本平行设置,下部枢转臂22与第二平直段224的间距大小可以预先地设置,例如根据枢转稳定性要求来设计。
将理解,枢转臂2使用的叉形结构并不限于以上图6中示例的结构,在其他替换实施例中,可以上部枢转臂21保持平直、下部枢转臂22向下弯折从而实现分叉;还可以上部枢转臂21向上弯折、下部枢转臂22向下弯折从而形成分叉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枢转臂2在安装使用之前(例如安装固定在导流罩1和枢转轴5之间之前),枢转臂2的整体长度是可以调节设置的(例如进行长度校准调节),这样可以使安装后的枢转臂2在带动导流罩1枢转而进行关闭操作时,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之间的闭合对接更良好。具体如图6所示,上部枢转臂21和下部枢转臂22中的其中一个上可以设置有调节部222,从而在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闭合对接不好时,可以通过调节部222轻微地调节上部枢转臂21或下部枢转臂22(例如调节长度),直到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闭合对接完好为止;将理解,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调节部222被完全紧固(例如通过螺栓紧固)且完全不会动作。在上部枢转臂21和下部枢转臂22中的其中一个设置有调节部222的情况下,优选地,以下示例说明的摆臂3的前端与在上部枢转臂21和下部枢转臂22中的另一个(没有调节部222的一个)建立枢转连接,这样,摆臂3作用在强度更高的一个枢转臂上。
以上实施例的枢转臂2的枢转稳定性好,从而可以省略设置用来提高枢转稳定性的从动枢转机构(例如,从动枢转结构是没有被直接施加驱动力但是可以跟随和气缸连接的枢转臂2一起枢转动作的枢转机构),从而节省了轨道车辆的导流罩1的内部空间,不但使以上实施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适用于各种车头外形而且可以提高车头的可设计性;并且,由于不需要在枢转臂2的上方或下方设置从动枢转机构(例如上从动枢转臂对或下从动枢转臂对),可以使前鼻总成中的车钩部件在例如上下方向具有更大的车钩摆动角度。
以上实施例的枢转臂2可以对相应的导流罩1产生主要或全部的支撑作用,结构更简单、紧凑。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导流罩1的重量等因素来设置枢转臂2的刚度或支撑强度。
继续如图1至图5所示,每个枢转臂2对应设置有摆臂3,例如,对应左枢转臂2a设置左摆臂3a,对应右枢转臂2b设置右摆臂3b。左摆臂3a的一端与左上部枢转臂21a枢转连接、另一端与推送部6的左端枢转连接,右摆臂3b的一端与右上部枢转臂21b枢转连接、另一端与推送部6的右端枢转连接。
继续如图1至图5所示,开闭装置还设置有推送部6,其两端分别与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枢转连接,其中部与驱动装置9连接。推送部6相对底座4定位并可以位于枢转轴5的后方,其在驱动装置9的推动下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往返移动。具体地,为保证驱动装置9在前后方向上稳定地移动,可以对应推送部6设置有相应的引导组件7;推送部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如图7所示的引导组件7,两件引导组件7可以平行地固定(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在底座4上,例如固定设置在底座4的横梁42和横梁43之间,每件引导组件7包括滑轨71和滑块72, 滑块72能够在滑轨71上前后滑动,推送部6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于滑块72上;这样,推送部6在被驱动的情况下,通过左右两端的滑块72在滑轨71上沿滑轨71所在的方向移动。
推送部6具体可以通过大致长方体钢架结构形成,例如,其包括上下基本平行设置的两块钢板(例如大致长方形的钢板),两块钢板通过若干螺栓固定连结在一起,在两块钢板之间,可以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根分别用于与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枢转连接的枢转轴。
继续如图1至图5所示,开闭装置设置有驱动装置9,驱动装置9用于驱动推送部6相对于底座4作往复直线运动,从而通过所述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分别带动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相对底座4做枢转动作,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二者可以被打开或被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推送部6的驱动装置9可以是一个,这样,不但减少驱动装置9的数量、降低成本,在手动解锁操作时,仅需要对一个驱动装置9进行手动解锁,对应驱动装置9的手动远程解锁部及其解锁操作相对简单,并且减少驱动装置9的成本。
具体地,如图5、11-13所示,驱动装置9主要地包括驱动本体36和驱动杆31; 驱动装置9可以为气缸类型的驱动装置,对应地,驱动本体36可以为气缸,驱动杆31可以为活塞杆;驱动杆31的前端与推送部6连接,并且可以基本垂直于推送部6。具体来说,驱动本体36可以包括气缸前盖361、气缸后盖362和缸体主体,它们包围形成活塞室,驱动杆31上的活塞可以在活塞室中做活塞运动。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9可以是有电磁驱动的直线位移装置,如直线电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9可以使用能够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其他类型的动驱动机构。
为方便实现在驾驶室中的远程操作,尤其是远程手动解锁操作,驱动本体36可以邻近于驾驶室(图中未示出驾驶室)地安装在底座4上。具体地,如图5所示,驱动本体36(例如气缸)安装在底座4的相对接近于驾驶室的横梁41和横梁42上,这样,对应驱动本体36设置的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的手动操作端(例如如图5所示的解锁手柄112)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驾驶室中。
将理解,在驱动本体36的位置相对靠后的情况下,可以预先地确定驱动杆31和/或摆臂3的长度尺寸。
继续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还设置有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如图5和图8所示,手动远程操作组件可以在自动开闭装置(例如驱动装置9等)无法自动打开或关闭时,在驾驶室远程地手动打开或关闭导流罩,方便救援操作。
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整体地在大致前后方向上设置,从而具有前端(也即前端部)和后端(也即后端部),前端与推送部6枢转连接,后端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驾驶室中,从而工作人员方便操作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后端,从而可以在驾驶室中远程地手动打开和/或关闭导流罩1。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后端和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具体可以分别布置在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的两侧;具体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后端位于驱动本体36的推杆部件34所在的一侧,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位于驱动本体36的传动部件340所在的一侧。例如,本实施例中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后端位于驱动本体36的左侧,也就是邻近于推杆部件34的一侧、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位于驱动本体36的右侧,即邻近于推杆部件340的一侧;将理解,如果驱动本体36的推杆部件34和传动部件340被调换位置,则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和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也可以相应地调换位置。
具体而言,参见图5和图8-9,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包括转轴104、连杆103、摆动部102、固定支座101。固定支座10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方式等固定设置在底座4上(例如固定在邻接驾驶室的横梁41上)。摆动部102具有摆臂和摆臂的后端固定设置的枢转轴1021,枢转轴1021可以与摆臂一体地加工成型,也可以通过安装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摆臂的后端。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前端通过连杆103的第一端(即连杆103的前端)作用于所述推送部6上,例如,连杆103的第一端(即连杆103的前端)通过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前端的转轴104与推送部6枢转连接,连杆103的第二端(即连杆103的后端)与摆动部102的第一端(即摆动部102的前端)枢转连接,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后端包括所述固定支座101以及摆动部102的第二端(即摆动部102的后端)的枢转轴1021,枢转轴1021的下端可以伸入固定支座101中、枢转轴1021的上端外露在驾驶室中;将理解,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设计枢转轴1021的长度尺寸来使其外露在驾驶室中。具体地,枢转轴1021的上端可以设置有例如外六角头,从而可以用套筒扳手等进行转动枢转轴1021的操作,方便手动打开或关闭导流罩1。
在枢转轴1021被手动地转动的情况下,枢转轴1021带动所述摆动部102相对固定支座101转动以至于通过连杆103拉动所述推送部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具体地,当套筒扳手操作枢转轴1021的外露在驾驶室中的六角头使其枢转动作时,摆动部102可以一同转动;摆动部102围绕枢转轴1021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带动推送部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在驾驶室内部远程地手动打开或关闭导流罩1。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闭装置通过设置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在自动开闭装置(例如驱动装置9等)无法自动打开或关闭时,工作人员可以在驾驶室远程地手动打开或关闭导流罩1,工作人员不需要在车外(例如前鼻总成下方的轨道上)现场地手动操作,特别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车辆,不但操作便利,而且可以避免救援人员在高空轨道上的危险。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9可以是具有机械式自动锁定功能的驱动装置,从而,在导流罩1关闭的状态下可以实现如图3所示的关闭锁定状态,在导流罩1打开的状态下可以实现如图4所示的打开锁定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驱动装置9的机械式自动锁定功能通过驱动装置9上设置有的锁定机构实现。参见图11-13,在驱动装置9上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用来阻止驱动杆31(例如活塞杆)在前后方向上动作,从而阻止相应的枢转臂2进行枢转动作,进而在打开锁定状态下或关闭锁定状态下枢转臂2和导流罩1均保持不动。
参见图11-13,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驱动杆31上的锁闭槽,例如,第一锁闭槽311和第二锁闭槽312,还包括对应锁闭槽而设置的锁闭销,例如,对应第一锁闭槽311设置第一锁闭销32,对应第二锁闭槽312设置第二锁闭销33。锁闭销32和33可以是安装在驱动本体36上,例如,安装在驱动本体36的前后两端,在驱动杆31做直线运动时,锁闭销可以分别进入或离开相应的锁闭槽,并且,在锁闭销在进入锁闭槽时阻止对应的驱动杆31前后移动,从而推送部6保持静止并阻止枢转臂2相对底座4做枢转动作。
具体而言,可以将第一锁闭销32设置在气缸前盖361上(例如第一锁闭销32设置在气缸前盖361的朝向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一侧上),第二锁闭销33设置在气缸后盖362上(例如第二锁闭销33设置在气缸前盖361的朝向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一侧上)。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气口328与第一锁闭销32分别设置在与气缸前盖361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第二气口338与第二锁闭销33分别设置在与气缸后盖362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气口328与第一锁闭销32也可是分别设置在平行的两个面上,第二气口338与第二锁闭销33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平行的两个面上。这样,当需要关闭导流罩1时,从第二气口338注入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杆大致向前运动之前,可以推动第二锁闭销33离开第二锁闭槽312,从而自动解除打开锁定;当活塞杆运动到预定位置时,第一锁闭销32进入第一锁闭槽311,将开闭装置锁定为关闭锁定状态(如图13所示);反之,当需要打开导流罩1时,从第一气口328注入高压气体,在推动活塞杆大致向后运动之前,高压气体推动第一锁闭销32离开第一锁闭槽311,解除导流罩的关闭锁定状态,当活塞杆运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第二锁闭销33进入第二锁闭槽312,将开闭装置锁定为打开锁定状态(如图12所示)。这样,锁定操作和解锁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高压气体”是指具有足够压强来推动活塞杆运动并解除锁定的气体,例如,“高压气体”的压强大致是标准大气压的8-10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1-图13所示,锁闭销(例如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可以设置在驱动本体上,例如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分别设置在气缸前盖361和气缸后盖362的顶部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1-图13所示,锁定机构还可以对应每个锁闭销设置相应的复位组件,例如对于第一锁闭销32设置有复位组件321,对于第二锁闭销33设置有复位组件331,复位组件用于提供锁闭销进入锁闭槽的作用力。
具体来说,复位组件321或331可以包括弹性元件(例如弹簧)和用于容纳锁闭销的销孔,销孔的顶部设置有挡片,锁闭销的下端设置有凸台,弹性元件设置在销孔内,并位于凸台和挡片之间。弹性元件初始地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借助弹性元件的回复力提供锁闭销朝向驱动杆31方向运动的作用力,当驱动杆31运动到锁闭槽与锁闭销耦合的位置时,锁闭销(例如32)在复位组件的作用力的带动下进入锁闭槽(例如311),从而实现对开闭装置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还设置有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如图5和图14所示,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用于在驱动装置9无法自动解锁时,通过操作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可以在驾驶室中完成对驱动装置9的解锁操作。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对应具有机械式自动锁定功能的驱动装置9而设置,其包括至少部分地布置在驾驶室(图中未示出驾驶室)中的手动操作端,手动操作端从而可以在驾驶室中远程地完成解锁操作。
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主要包括操作杆111、解锁手柄112、解锁部113和支持部114;对应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在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上可以设置有推杆部件34和传动部件340(如图5所示)。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例如可以设置在驱动本体36的右侧,其可以通过支持部114固定(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在底座4上,推杆部件34设置在驱动本体36的左侧,传动部件340可以从推杆部件34所在的左侧自由地穿过驱动本体36并在驱动本体36的右侧与解锁部113接触;推杆部件34和传动部件340具体可拆卸地安装在驱动本体36上,并具体例如形成四方形框架结构。
继续如图14所示,操作杆111的两端分别与支持部114枢转连接,操作杆111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并基本平行于驱动本体36;解锁手柄112在操作杆111中部与操作杆11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解锁手柄112的长度尺寸,而可以使其外端伸出在驾驶室中,在解锁手柄112被操作时,可以使操作杆111转动;解锁部113设置有两个,两个解锁部113在操作杆111上前后地依次固定设置;两个解锁部113分别对应于驱动本体36上的两个推杆部件34和传动部件340,从而,可以同时对锁闭机构中的两个锁闭销32和33进行手动操作。具体地,解锁部113可以通过板状结构实现,可以为径向尺寸不等的圆角矩形或椭圆形等板状结构,例如大致长方形板;如图15所示,解锁部113的长边与传动部件340接触时,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不会通过推杆部件34对两个锁闭销32和33的自动动作产生干涉,也即不进行手动解锁;如图16所示,解锁部113的短边与传动部件340接触时,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以及推杆部件34会通过推杆部件34推动两个锁闭销32和33向左侧移动,从而锁闭销32和33从相应的锁闭槽脱离,解除锁定。
在具体进行远程解锁操作时,驾驶室的工作人员手动顺时针旋转解锁手柄112,带动操作杆111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解锁部113同时顺时针旋转(即从图15所示的位置开始转动);当解锁手柄112逆时针旋转90度后,如图16所示,解锁手柄112 的限位挡块1121的一个面与底座4 接触,解锁手柄112 无法继续旋转,此时,解锁部113的短边与驱动装置9的传动部件340接触,推杆部件34被向左推动,从而锁定机构的被推到解锁位置,也即两个锁闭销32和33都脱离于相应的锁闭槽,这样,驱动杆31相对驱动本体36(例如气缸)被解除锁定。在解除锁定完成后,可以手动逆时针旋转解锁手柄112,同时带动操作杆111、两个解锁部113逆时针旋转,当解锁手柄112 的限位挡块1121的另一个面与底座4接触时(如图15所示),解锁手柄112无法继续旋转,此时解锁部113的短边不作用在驱动本体36的传动部件340上,驱动本体36的锁定机构(例如锁闭销32和33)在复位组件321或331(例如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直到传动部件340与解锁部113的长边接触,锁定机构可以恢复正常自动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示例说明的手动操作枢转轴1021的转动方向以及手动解锁手柄112的转动方向可以根据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后端和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分别相对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的安装方位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另一替换实施例中,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后端位于驱动本体36的右侧、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位于驱动本体36的左侧,它们的转动方向可以相应地反向变化。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闭装置通过设置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在驱动装置9无法自动解除锁定时,工作人员可以在驾驶室远程地手动解除锁定,工作人员不需要在车外(例如前鼻总成下方的轨道上)现场地手动操作,特别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车辆,不但操作便利,而且可以避免救援人员在高空轨道上操作的危险。
将理解,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的手动操作端不限于通过以上示例的解锁手柄112实现,并且其可以多样地设计,例如手动操作端作为操作杆111的一部分伸出在驾驶室中。
下面结合图1-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的动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当开闭装置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时,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的小腔充入高压气体(例如第一气口328注入高压气体),同时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的大腔中的高压气体排出;小腔中的高压气体可以先将驱动装置9的锁定机构打开(例如高压气体推动第一锁闭销32离开第一锁闭槽311),然后高压气体驱动驱动装置9的驱动杆31(例如活塞杆)运动,使驱动杆31(例如活塞杆)向缸体内收缩(即向后收缩),从而带动推送部6向靠近驱动本体36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在推送部6的两端设置有导向装置,所以推送部6可以平稳地保持直线移动;在推送部6直线向后移动的同时,带动安装在推送部6的两端的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同时随推送部6移动;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移动的同时带动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同时相对于底座4转动;从而将导流罩1a、1b同时打开;当驱动装置9的驱动杆31(例如活塞杆)移动到行程限制位置后,将活塞杆锁定(例如如图12所示,复位组件331推动第二锁闭销33落入第二锁闭槽312中),阻止活塞杆前后移动;因此,实现将开闭装置置于在打开锁定状态(如图4所示)。
当开闭装置处于打开锁定状态时,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的大腔充入高压气体(例如第二气口338注入高压气体),同时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的小腔的高压气体排出;大腔的高压气体先将驱动装置9可以先将驱动装置9的锁定机构打开(例如高压气体推动第二锁闭销33离开第二锁闭槽312),然后高压气体驱动驱动装置9的驱动杆31(例如活塞杆)运动,使活塞杆向缸体外伸出(即向前伸出),从而带动推送部6向远离驱动本体36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在推送部6的两端设置有导向装置,所以推送部6可以平稳地保持直线移动;在推送部6直线向前移动的同时,带动安装在推送部6的两端的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同时随推送部6移动;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移动的同时带动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同时相对于底座4转动;从而将导流罩1a、1b同时关闭;当驱动装置9的活塞杆移动到行程限制位置后,将活塞杆锁定(例如图13所示,复位组件321推动第一锁闭销32落入第一锁闭槽311中),阻止活塞杆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将开闭装置置于在关闭锁定状态(如图3所示)。
当开闭装置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时(如图3所示),由于气动或电气故障等无法自动打开导流罩1时,可以在驾驶室内手动顺时针旋转解锁手柄112,带动两个解锁部113旋转,当解锁手柄112顺时针旋转90度后,解锁部113通过其短边推动驱动本体36上的解锁推杆(例如推杆部件34和传动部件340)、将驱动装置9的两个锁定机构推到解锁位置(例如第一锁闭销32从第一锁闭槽311离开),此时,驱动装置9的驱动杆31被解锁,锁定状态解除;然后,用套筒扳手套在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摆动部102的枢转轴1021的外六角头上,顺时针旋转套筒扳手带动摆动组件顺时针摆动,通过连杆103带动推送部6朝向驱动本体36直线移动(即向后移动),从而将导流罩1a、1b同时打开;在导流罩1a、1b完全打开后,手动逆时针旋转解锁手柄112,从而带动解锁部113旋转,解锁部113离开驱动本体36的解锁推杆(例如传动部件340),推杆部件34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锁定(例如第二锁闭销33落入第二锁闭槽312中),并将传动部件340推到与解锁部113长边接触;从而将驱动装置9锁定。
当开闭装置处于打开锁定状态(如图4所示),由于气动或电气故障等无法自动打开时,可以在驾驶室内手动顺时针旋转解锁手柄112,带动两个解锁部113旋转,当解锁手柄112顺时针旋转90度后,通过其短边推动驱动本体36上的解锁推杆(例如推杆部件34和传动部件340)、将驱动装置9的两个锁定机构推到解锁位置(例如第二锁闭销33从第二锁闭槽312离开),此时,驱动装置9的驱动杆31被解锁,锁定状态解除;然后,用套筒扳手套在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摆动部102的枢转轴1021的外六角头上,逆时针旋转套筒扳手带动摆动组件逆时针摆动,通过连杆103带动推送部6向远离驱动本体36的方向直线移动(即向前移动),从而将导流罩1a、1b同时关闭;在导流罩1a、1b完全关闭后,手动逆时针旋转解锁手柄112,从而带动解锁部113旋转,解锁部113离开驱动本体36的解锁推杆(例如传动部件340),推杆部件34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锁定(例如第一锁闭销32落入第一锁闭槽311中),并将传动部件340推到与解锁部113长边接触;从而将驱动装置9锁定。
以下进一步结合图17至图20对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进行详细示例说明,相比于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采用又一变形实施例的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0替换以上实施例的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
参见图17至图20,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0采用滚珠丝杠副(或称为“滚珠丝杆副”、“滚珠螺杆副”)结构,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0主要地包括螺母组件120、丝杠110以及与丝杆110连接在一起的丝杠后延伸段130;螺母组件120与丝杠110一起可以形成滚珠丝杠副。为支撑定位该滚珠丝杠副,在一实施例中,在底座4上前后地分别固定设置有前支撑块45和后支撑块44,在推送部6上固定设置有中间支撑块61,中间支撑块61位于前支撑块45和后支撑块44之间,具体地,前支撑块45大致位于左上部枢转轴5a和右上部枢转轴5b之间,后支撑块44靠近驱动本体36设置,前支撑块45、中间支撑块61和后支撑块44可以基本位于前后方向的一条直线上;在前支撑块45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定位部145,其用于支撑并定位丝杠110的前端,丝杠110的前端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被限位但是可以相对第一支撑定位部145转动;在后支撑块4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定位部144,其用于支撑并定位丝杠110的后端,丝杠110的后端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被限位但是可以相对第二支撑定位部144旋转;螺母组件120固定在中间支撑块61上。丝杠110被丝杠后延伸段130带动转动的情况下,丝杠110可以整体在前后方向上被限位不动,从而可以带动螺母组件120以及推送部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丝杠后延伸段130可以从丝杆110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其后端对应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0的后端并设置有相应的手动操作部(例如丝杠后延伸段130的后端部设置有例如外六角头),通过设置丝杠后延伸段130的长度,可以使丝杠后延伸段130的后端能大致对应驾驶室所在位置布置,甚至例如使其后端的外六角头伸入驾驶室中,从而能够方便驾驶室中的工作人员通过工具操作丝杠后延伸段130的后端(例如转动外六角头)。
在需要通过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0手动打开或关闭导流罩1的情况下, 驾驶室内的工作人员操作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0的后端,例如转动丝杠后延伸段130的后端,丝杠后延伸段130带动丝杆110同步转动,从而螺母组件120被带动沿丝杆110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推送部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进而可以手动地远程打开或关闭导流罩1,不需要工作人员在车外例如前鼻总成下方的轨道上)进行操作,特别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车辆,不但操作便利,而且可以避免救援人员在高空轨道上操作的危险。
图17至图20所示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同样还具有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的开闭装置的其他的部件和结构,在此省略对它们的具体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文中,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或100的后端或者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至少部分地布置或伸出在驾驶室中的情况下,其并不限于理解为它们必须外露于驾驶室中;例如,在不需要手动操作的情况下,为美观等需要,驾驶室中可以设置有相应的遮蔽部件来遮挡住布置于驾驶室中的解锁手柄112或枢转轴1021,在需要手动操作的情况下,可以手动打开驾驶室中某些遮蔽部件、然后操作人员在驾驶室中通过扳手等手动操作工具伸入遮蔽部件的内部来手动远程操作或手动解锁。从以上示例说明的开闭装置的操作过程可以发现,在整个打开或关闭过程中不论是自动还是手动操作,全程都无需相关工作人员到车体外侧操作导流罩,这对于类似于跨座式单轨车辆这种在高空运行的轨道车辆尤其重要,它提高了跨座式单轨车辆救援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跨座式单轨车的救援效率。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使用其的前鼻总成。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Claims (30)

1.一种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包括:底座(4)、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具有机械式自动锁定功能的驱动装置(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送部(6)以及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100)和/或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其中:
所述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的第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导流罩(1)的内侧、所述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4)枢转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9)能够驱动所述推送部(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至于所述推送部(6)通过所述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分别推动所述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相对所述底座(4)转动;
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100)的前端作用于所述推送部(6)上,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100)的后端对应所述轨道车辆的驾驶室进行布置并用于在所述驾驶室中远程地手动打开和/或关闭所述导流罩(1);
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用于对所述驱动装置(9)手动地进行解锁操作,并且包括至少部分地对应所述驾驶室布置的手动操作端,所述手动操作端用于在所述驾驶室中远程地完成所述解锁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所述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推送部(6),所述驱动装置(9)的驱动杆(31)的前端连接所述推送部(6)并通过所述驱动杆(31)驱动所述推送部(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所述推送部(6)通过所述左摆臂(3a)和右摆臂(3b)分别推动所述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4)上的导向组件(7),所述导向组件(7)用于引导所述推送部(6)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7)包括滑轨(71)以及能够在所述滑轨(71)上滑动的滑块(72),其中,所述推送部(6)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7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9)包括驱动本体(36)和驱动杆(3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驱动本体(36)邻近于所述驾驶室地安装在所述底座(4)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后端、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分别布置在所述驱动本体(36)的两侧且固定在所述底座(4)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杆部件(34)和传动部件(340),所述传动部件(340)用于推动所述推杆部件(34)作用在所述驱动装置(9)的机械式锁定机构的锁闭销(32,33)上;
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固定在邻近于所述驱动本体(36)的推杆部件(34)所在一侧的底座(4)上,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固定在邻近于所述驱动本体(36)的传动部件(340)所在一侧的底座(4)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包括:连杆(103)、摆动部(102)、固定支座(101);
其中,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前端通过所述连杆(103)的第一端作用于所述推送部(6)上,所述连杆(103)的第二端与所述摆动部(102)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后端包括所述固定支座(101)以及所述摆动部(102)的第二端的枢转轴(1021),所述枢转轴(1021)的下端伸入所述固定支座(101)中、所述枢转轴(1021)的上端布置在所述驾驶室中或对应所述驾驶室的所在位置进行布置;
在所述枢转轴(1021)被手动地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枢转轴(1021)带动所述摆动部(102)相对所述固定支座(101)转动以至于通过所述连杆(103)带动所述推送部(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的前端包括转轴(104),所述连杆(103)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转轴(104)与所述推送部(6)枢转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0)包括:螺母组件(120)、丝杠(110)以及与所述丝杠(110)连接在一起的丝杠后延伸段(130);其中,所述螺母组件(120)与丝杠(110)一起形成滚珠丝杠副,所述螺母组件(120)被固定在所述推送部(6)上,所述丝杠后延伸段(130)的后端对应所述驾驶室所在位置布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4)上前后地分别固定设置有前支撑块(45)和后支撑块(44),在推送部(6)上固定设置有中间支撑块(61),所述中间支撑块(61)位于前支撑块(45)和后支撑块(44)之间;
在所述前支撑块(45)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丝杠(110)的前端的第一支撑定位部(145),在所述后支撑块(44)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丝杠(110)的后端的第二支撑定位部(144),所述螺母组件(120)固定在所述中间支撑块(61)上,其中,所述丝杠(110)的后端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支撑定位部(145)和第二支撑定位部(144)限位能够相对它们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包括操作杆(111)、解锁手柄(112)、解锁部(113)和支持部(114);
其中,所述操作杆(111)通过所述支持部(114)安装在所述底座(4)上,所述解锁部(113)和所述解锁手柄(112)固定在所述操作杆(111)上并且能与所述操作杆(111)同步地相对所述支持部(114)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手柄(112)作为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的手动操作端至少部分地伸出在所述驾驶室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手柄(11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解锁手柄(112)的转动角度范围的限位挡块(1121)。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9)上设置有机械式锁定机构,所述机械式锁定机构包括在所述驱动装置(9)的驱动杆(31)上设置的锁闭槽(311,312)和对应所述锁闭槽(311,312)而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上的锁闭销(32,33)。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槽(311,312)包括第一锁闭槽(311)和第二锁闭槽(312),所述驱动本体(36)上设置有位于其前后两端的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所述第一锁闭销(32)进入所述第一锁闭槽(311)时所述开闭装置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所述第二锁闭销(33)进入所述第二锁闭槽(312)时所述开闭装置处于打开锁定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本体(36)为气缸,所述驱动杆(31)为活塞杆;
其中,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前盖(361)、气缸后盖(362)和缸体主体,所述气缸前盖(361)和气缸后盖(36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注入和排放气体的通道第一气口(328)和第二气口(338)。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闭销(32)设置在所述气缸前盖(361)上,所述第二锁闭销(33)设置在所述气缸后盖(362)上;
通过安排所述第一锁闭销(32)和所述第一气口(328)在所述气缸前盖(361)上的位置,以至于从所述第一气口(328)注入气体推动所述驱动杆(31)向后运动之前能够推动所述第一锁闭销(32)离开所述第一锁闭槽(311);和/或
通过安排所述第二锁闭销(33)和所述第二气口(338)在所述气缸后盖(362)上的位置,以至于从所述第二气口(338)注入气体推动所述驱动杆(31)向前运动之前能够推动所述第二锁闭销(33)离开所述第二锁闭槽(312)。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装置(9)的驱动本体(36)上设置有推杆部件(34)和传动部件(340);所述解锁部(113)在跟随所述解锁手柄(112)以及操作杆(111)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作用于所述传动部件(340)以至于推动所述推杆部件(34)作用在所述机械式锁定机构的锁闭销(32,33)上。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左枢转臂(2a)的第二端设置有包括左上部枢转臂(21a)和左下部枢转臂(22a)的叉形臂结构,对应所述右枢转臂(2b)的第二端设置有包括右上部枢转臂(21b)和右下部枢转臂(22b)的叉形臂结构;
其中,所述左上部枢转臂(21a)和左下部枢转臂(22a)分别通过固定在所述底座(4)上方的第一枢转轴(5a)和固定在所述底座(4)下方的第二枢转轴(5c)与所述底座(4)枢转连接,所述右上部枢转臂(21b)和右下部枢转臂(22b)分别通过固定在所述底座(4)上方的第三枢转轴(5b)和固定在所述底座(4)下方的第四枢转轴(5d)与所述底座(4)枢转连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轴(5a)和所述第二枢转轴(5c)沿同一直线布置,所述第三枢转轴(5b)和所述第四枢转轴(5d)沿同一直线布置。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部枢转臂(21a)和左下部枢转臂(22a)的其中一个保持平直、另一个在其中部位置向上弯折形成相应的弯折段(213),所述右上部枢转臂(21b)和右下部枢转臂(22b)的其中一个保持平直、另一个在其中部位置向上弯折形成相应的弯折段(213)。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部枢转臂(21a)具有相应的固定端和枢转端,所述左下部枢转臂(22a)具有相应的固定端和枢转端,其中,所述左上部枢转臂(21a)的固定端与所述左下部枢转臂(22a)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一固定安装件(23)固定在所述导流罩(1)的左导流罩(1a)上,所述左上部枢转臂(21a)的枢转端与所述左下部枢转臂(22a)的枢转端上下平行地设置;
所述右上部枢转臂(21b)具有相应的固定端和枢转端,所述右下部枢转臂(22b)具有相应的固定端和枢转端,其中,所述右上部枢转臂(21b)的固定端与所述右下部枢转臂(22b)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二固定安装件(23)固定在所述导流罩(1)的右导流罩(1b)上,所述右上部枢转臂(21b)的枢转端与所述右下部枢转臂(22b)的枢转端上下平行地设置。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部枢转臂(21a)和左下部枢转臂(22a)的其中一个设置有调节部,所述左上部枢转臂(21a)和左下部枢转臂(22a)的其中另一个与所述左摆臂(3a)枢转连接;
所述右上部枢转臂(21b)和右下部枢转臂(22b)的其中一个设置有调节部,所述右上部枢转臂(21b)和右下部枢转臂(22b)的其中另一个与所述右摆臂(3b)枢转连接。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枢转臂(2a)和左摆臂(3a)分别相对所述右枢转臂(2b)和右摆臂(3b)左右对称地布置。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100)的后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驾驶室中,和/或所述手动远程解锁组件(11)的手动操作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驾驶室中。
28.如权利要求1或27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远程操作组件(10,100)的后端具有用于手动打开和/或关闭所述导流罩(1)的手动操作部。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跨座式单轨车辆。
30.一种前鼻总成,其包括导流罩(1)以及设置在所述导流罩(1)内侧的车钩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流罩开闭装置。
CN202020001704.1U 2020-01-02 2020-01-02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Active CN212098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1704.1U CN212098842U (zh) 2020-01-02 2020-01-02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1704.1U CN212098842U (zh) 2020-01-02 2020-01-02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8842U true CN212098842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25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01704.1U Active CN212098842U (zh) 2020-01-02 2020-01-02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88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3186A (zh) * 2021-02-19 2021-07-2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CN117347701A (zh) * 2023-12-05 2024-01-05 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电流检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3186A (zh) * 2021-02-19 2021-07-2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CN117347701A (zh) * 2023-12-05 2024-01-05 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电流检测装置
CN117347701B (zh) * 2023-12-05 2024-04-12 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电流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98842U (zh)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CN108798344B (zh) 一种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A2459743C (en) Cover for coupling head
CN113060169A (zh)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CA1315919C (en) Vehicle restraint
PL199320B1 (pl) Siłownik liniowy dla bram, drzwi i tym podobnych zamknięć dla przejść
CN211918655U (zh)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US11591063B2 (en) Separating element for a platform cabin, platform comprising such an element and method for using such an element
CN111216746A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CA2979269C (en) Latch assembly and tailgate for vehicle
EP2791545B1 (en) Shackle assembly
CA2516165A1 (en) A coupling apparatus for tractive vehicles
US20220126977A1 (en) Radome cover shell and opening kinematic
US7128361B2 (en) Rear trunk lid for a convertible vehicle with foldable roof
DE102020108004B4 (de) Primärkopplungsvorrichtung, Sattelkupplungsanordnung und automatisches Kupplungssystem
US5480042A (en) Lock and coupler for a railway ramp car having fluid and electrical couplings
CN210422277U (zh) 锁定装置及具有该锁定装置的开闭机构
US7204542B2 (en) Rear deck hood with constant bearing force locking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CN214523788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CN113715857B (zh) 轨道车辆用的前端开闭机构
EP3798114B1 (en) A radome cover shell and opening kinematic
CN211893211U (zh) 开闭机构
CN110905303B (zh) 一种滑动打开的舱门
CN210149327U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WO2017054177A1 (zh) 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前鼻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07

Address after: 266111 South Side of Xinye Road and West Side of Herong Road, Qingdao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RRC Brake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11 258 Wuyi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CRRC TieMa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