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和前鼻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轨道车辆的前鼻总成,尤其涉及用于打开和关闭导流罩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中,尤其高速动车组中,其前端设置有前鼻总成用来保护其内部设置的车钩部件,并且,前鼻总成通常具有流线型外型设计以减少轨道车辆在前进中的空气阻力,这就是前鼻总成中通常设置的导流罩(或者称为“整流罩”、“前舱盖”)。
导流罩通常包括左导流罩和右导流罩,例如在需要使用车钩部件进行车钩对接、牵拉操作时,需要对导流罩进行打开操作并将其锁定,然后进行关闭操作并将其锁定,因此,需要在前鼻总成中对应导流罩设置相应的开闭装置。
现有技术中,通过改进设计开闭装置的枢转臂和驱动枢转臂枢转的驱动装置,简化其结构、增大导流罩内的空间,从而使导流罩可以适应各种车头外形和更大的车钩摆动角度。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893581.5、名称为“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前鼻总成”的专利中揭示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其包括枢转臂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件和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的一端伸入固定部件并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直线运动,从而能够驱动枢转臂相对底座枢转;并且,通过驱动装置的移动部件上设置的锁闭槽和对应所述锁闭槽而设置的锁闭销来实现导流罩的开闭锁定,从而大大简化其结构、降低其成本并增大导流罩内的空间。但是,该专利也明确揭示了驱动装置的固定部件是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并且需要在枢转臂上设置滑轨组件和滑块组件(其能够沿滑轨组件滑动),移动部件的一端是铰接在滑动组件上。
采用滑动副结构实现驱动杆和枢转臂之间的连接,虽然能够防止移动部件回缩时的卡滞,但由于导流罩打开或关闭操作时驱动杆31与对应的枢转臂2之间的作用力相当的大,不仅使枢转臂2的结构变得复杂、同时对滑动副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要求也必然提高,因此仍有改进优化的空间。
另外,在导流罩关闭或打开锁定状态下,由于以上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滑动式连接中应用的滑块还可以在滑轨上轻微的滑动,其并不能完全保固定;这可能会导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导流罩有轻微的晃动,从而可能会降低开闭装置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进一步简化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简化、降低其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减少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的维护操作。
为实现以上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其包括:
枢转臂,其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罩的内侧,其第二端与底座枢转连接;以及
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枢转臂相对所述底座枢转;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本体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进入所述驱动本体并且所述驱动杆能够在所述驱动本体提供的驱动力作用下作运动以实现所述枢转臂相对所述底座枢转;
其中,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枢转臂枢转连接,所述驱动本体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本体上设置有枢转轴,所述驱动本体通过所述枢转轴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在所述枢转臂相对所述底座枢转时所述驱动装置围绕所述枢转轴相对所述底座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枢转轴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底座的支架组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在所述驱动杆上设置的锁闭槽和对应所述锁闭槽而设置在所述驱动本体上的锁闭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锁闭槽包括第一锁闭槽和第二锁闭槽,所述驱动本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枢转轴的两侧的第一锁闭销和第二锁闭销;所述第一锁闭销进入所述第一锁闭槽时所述开闭装置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所述第二锁闭销进入所述第二锁闭槽时所述开闭装置处于打开锁定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本体为气缸,所述驱动杆为活塞杆;
其中,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前盖、气缸后盖和缸体主体,所述气缸前盖和气缸后盖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注入和排放高压气体的通道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锁闭销设置在所述气缸前盖上,所述第二锁闭销设置在所述气缸后盖上;
通过安排所述第一锁闭销和所述第一气口在所述气缸前盖上的位置,以至于从所述第一气口注入高压气体推动所述驱动杆大致向后运动之前能够推动所述第一锁闭销离开所述第一锁闭槽;和/或
通过安排所述第二锁闭销和所述第二气口在所述气缸后盖上的位置,以至于从所述第二气口注入高压气体推动所述驱动杆大致向前运动之前能够推动所述第二锁闭销离开所述第二锁闭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枢转臂包括左枢转臂和右枢转臂,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对应所述左枢转臂设置的左驱动装置和对应所述右枢转臂设置的右驱动装置;
其中,对应所述左驱动装置的第一锁闭销和第二锁闭销设置有左锁闭销连接杆;对应所述右驱动装置的第一锁闭销和第二锁闭销设置有右锁闭销连接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开闭装置还包括手动解锁机构,其包括:
操作杆;
固定在所述操作杆上的解锁传动部件;和
推杆部件,其两端分别能够带动所述左锁闭销连接杆和所述右锁闭销连接杆向上运动;
其中,所述操作杆被转动操作时,转动的所述解锁传动部件能够推动所述推杆部件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所述左锁闭销连接杆和所述右锁闭销连接杆向上运动,以至于使所述左驱动装置和所述右驱动装置上的锁闭销离开相应的锁闭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推杆部件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左驱动装置和所述右驱动装置上的枢转轴的上枢转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左锁闭销连接杆和所述右锁闭销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在所述上枢转轴上的第一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左锁闭销连接杆和所述右锁闭销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分别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锁闭销和第二锁闭销的第二孔,并且,所述左锁闭销连接杆和所述右锁闭销连接杆都被所述第一锁闭销和第二锁闭销的外凸台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对应推杆部件设置有用于帮助实现所述左锁闭销连接杆、所述右锁闭销连接杆和推杆部件复位的复位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复位元件被限位在所述左驱动装置和所述右驱动装置的枢转轴的上枢转轴上,其上端与所述上枢转轴的顶部的档片直接或间接地相抵,其下端与所述左锁闭销连接杆或所述右锁闭销连接杆直接或间接地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解锁机构为一个,其被布置在所述左驱动装置和所述右驱动装置之间的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解锁传动部件为圆角矩形或椭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解锁机构还包括:在所述推杆部件的推杆两端的下方分别设置的托杆;其中,所述托杆与推杆部件的两个端部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限定空间,所述锁闭销连接杆穿过所述限定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枢转臂之间的枢转连接为铰接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前鼻总成,其包括导流罩、设置在所述导流罩内侧的车钩部件、以及以上任一所述的开闭装置。
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以上特征和操作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导流罩的开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对应左导流罩或右导流罩设置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在关闭锁定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在打开锁定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的驱动装置及其上设置的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及锁定机构在开闭装置处于打开锁定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及锁定机构在开闭装置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杆的侧视图。
图9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的手动解锁机构的侧视图。
图10示意图9所示实施例的手动解锁机构的工作原理,其中,图10(a)示意在手动解锁操作前的手动解锁机构及其相关部件的后视图,图10(b)示意在手动解锁后的手动解锁机构及其相关部件的后视图。
图1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还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的手动解锁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其他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下面的描述中,为描述的清楚和简明,并没有对图中所示的所有多个部件进行描述。附图中示出了多个部件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完全能够实现的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部件的操作都是熟悉而且明显的。
本文中,“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开闭装置在轨道车辆中安装使用时的方位来定义的,并且,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开闭装置所置放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以下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闭装置进行详细示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是设置在轨道车辆的前鼻总成中,具体地,前鼻总成包括如图1所示的开闭装置、导流罩1(包括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以及被导流罩1所保护的车钩部件(图中未示出),车钩部件也可以称为“车钩总成”,开闭装置主要是用来将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进行打开和关闭操作,从而,在打开时可以方便地使用车钩部件来对接(例如另一轨道车辆的车钩部件对接),在关闭时,导流罩1可以较好地保护车钩部件,并且,导流罩1整体上的流线型设计也有利于减少轨道车辆在前进中的风阻。需要说明的是,开闭装置可以在各种轨道车辆中应用,尤其适用于高速轨道车辆中;导流罩1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也不限于图示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是用来针对对称式结构的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进行打开和关闭操作;对应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开闭装置10分别设置相应的部件,并且它们呈左右基本对称布置。为方便理解,在图1至图4、图10中,开闭装置10中的对应左导流罩1a而设置的部件的标号带有字母“a”,开闭装置10中的对应右导流罩1b而设置的部件的标号带有字母“b”,对于数字标号相同的部件,带有字母“a”的部件和带有字母“b”的部件是分别对称地布置的。其中,图2可以是对应左导流罩1a或右导流罩1b而设置的部分组件。
如图1至图4所示,开闭装置可以整体地通过底座4固定安装在轨道车辆的例如车体上,从而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鼻总成安装在轨道车辆上,形成具有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某些图中仅示出了底座4的局部结构,应当理解到,底座4的具体结构设计不是限制性的。
继续如图1至图4所示,开闭装置主要地包括枢转臂2,即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左枢转臂2a的一端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左导流罩1a的内侧,其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底座4上的旋转轴41a与底座4枢转连接;同样,右枢转臂2b的一端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右导流罩1b的内侧,其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底座4上的旋转轴41b与底座4枢转连接。这样,在枢转臂2相对旋转轴41(41a或41b)枢转时,可以带动相应的导流罩转动,从而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在一实施例中,枢转臂2可以对相应的导流罩1产生主要或全部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在结构上使开闭装置更简单、紧凑。需要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导流罩1的重量来设置枢转臂2的刚度或支撑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枢转臂2在安装使用之前(例如安装固定在导流罩1和旋转轴41之间之前),枢转臂2的整体长度是可以调节设置的(例如进行长度校准调节),这样可以使安装后的枢转臂2在带动导流罩1枢转而进行关闭操作时,左导流罩1a和右导流罩1b之间的闭合对接更良好。具体地,可以在枢转臂2上分别设置长度调节部(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长度调节部在开闭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其长度可以固定不变。
在又一替换实施例中,旋转轴41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即,左枢转臂2a和右枢转臂2b共用一个旋转轴41;旋转轴41可以位于底板4的中部,两侧枢转臂2a、2b的一端同时与同一旋转轴41枢转连接,枢转臂2a、2b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导流罩1a、1b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每个枢转臂2对应设置有驱动装置3,例如,对应左枢转臂2a设置左驱动装置3a,对应右枢转臂2b设置右驱动装置3b。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枢转臂2相对底座4枢转(例如在打开导流罩的过程中)。
如图5所示,驱动装置3可枢转地安装在底座4上,包括驱动本体36和驱动杆31,驱动杆31的一端与枢转臂2枢转连接,另一端进入驱动本体36,驱动杆31可以在驱动本体36输出或提供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做伸出或回缩的往复直线运动,从而推动相应枢转臂2相对底座4做枢转动作,导流罩1可以被打开或关闭。
具体地,如图5所示,驱动装置3可以为气缸类型的驱动装置,对应地,驱动本体36可以为气缸,驱动杆31为活塞杆。具体来说,驱动本体36可以包括气缸前盖361、气缸后盖362和缸体主体,它们包围形成活塞室,驱动杆31上的活塞313(如图8所示)可以在活塞室中做活塞运动。
具体来说,气缸前盖361上设置有第一气口328,气缸后盖362上设置有第二气口338;气口是气缸中用于注入高压气体或排放高压气体的通道,气缸中的驱动杆31(活塞杆)作前后运动,将气缸中的腔体动态地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有杆腔和无杆腔,当推动活塞杆向前运动时,无杆腔对应的第二气口338注入高压气体,有杆腔对应的第一气口328释放气体,反之,当活塞杆收回气缸中时,有杆腔对应的第一气口328注入高压气体,无杆腔对应的第二气口338释放气体。
将理解,驱动装置3的具体结构和类型并不是限制性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3还可以是由电磁驱动的直线位移装置,如直线电机;凡是能够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动力机构均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在每个驱动装置3上均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用来阻止相应的枢转臂2进行枢转动作,从而在打开锁定状态下或关闭锁定状态下枢转臂2和导流罩1均保持不动。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驱动杆31上的锁闭槽,例如,第一锁闭槽311和第二锁闭槽312,还包括对应锁闭槽而设置的锁闭销,例如,对应第一锁闭槽311设置第一锁闭销32,对应第二锁闭槽312设置第二锁闭销33。锁闭销可以是安装在驱动本体36上,例如,安装在驱动本体36的前后两端,锁闭销在对应的驱动杆31做直线运动时可以进入或离开相应的锁闭槽,并且,在锁闭销在进入锁闭槽时阻止对应的驱动杆31运动,从而阻止对应的枢转臂2相对底座4做枢转动作。
具体而言,可以将第一锁闭销32设置在气缸前盖361上,第二锁闭销32设置在气缸后盖362上。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气口与第一锁闭销32分别设置在与气缸前盖361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第二气口338与第二锁闭销33分别设置在与气缸后盖362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这样,当需要关闭导流罩1时,从第二气口338注入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杆大致向前运动之前,可以推动第二锁闭销33离开第二锁闭槽312;当活塞杆运动到预定位置时,第一锁闭销32进入第一锁闭槽311,将开闭装置锁定为关闭锁定状态;反之,当需要打开导流罩1时,从第一气口328注入高压气体,在推动活塞杆向后运动之前,高压气体推动第一锁闭销32离开第一锁闭槽311,解除导流罩的锁定状态,当活塞杆运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第二锁闭销33进入第二锁闭槽312,将开闭装置锁定为打开锁定状态。这样,锁定操作和解锁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图7所示,锁闭销(例如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可以设置在驱动本体上,例如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分别设置在气缸前盖361和气缸后盖362的顶部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图7所示,锁定机构还可以对应每个锁闭销设置相应的复位组件,例如对于第一锁闭销32设置有复位组件321,对于第二锁闭销33设置有复位组件331,复位组件用于提供锁闭销进入锁闭槽的作用力。
具体来说,复位组件321或331可以包括弹性元件(例如弹簧)和用于容纳锁闭销的销孔,销孔的顶部设置有挡片,锁闭销的下端设置有凸台,弹性元件设置在销孔内,并位于凸台和挡片之间。弹性元件初始地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借助弹性元件的回复力提供锁闭销朝向活塞杆31方向运动的作用力,当驱动杆31运动到锁闭槽与锁闭销耦合的位置时,锁闭销(例如32)在复位组件的作用力的带动下进入锁闭槽(例如311),从而实现对开闭装置的锁定。
申请人注意到,基于以上示例的驱动装置3驱动枢转臂2枢转时,驱动杆31与对应的枢转臂2之间的作用力是相当大的,尤其是驱动杆31会受到很大的与驱动杆31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侧向分力,使驱动杆31需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该侧向分力,不利于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驱动杆31的侧向分力增大同时会增加驱动本体36的缸体的密封失效的风险);如果使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连接驱动杆和枢转臂的滑动副(例如滑轨组件和滑块组件)的技术方案,连接驱动杆和枢转臂之间的滑动副是在力很大的工况下工作,则需要增大驱动杆31的强度和重量,并增强缸体的密封措施;而且,基于以上示例的锁定机构进行锁定时,驱动杆与对应的枢转臂之间的作用力也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滑动副结构实现驱动杆和枢转臂之间的连接,其也将承受很大的力并在力很大的工况下工作。因此,以滑动副结构实现驱动杆和枢转臂之间的连接,不但使枢转臂2的结构变得复杂、对滑动副的要求高(例如需要高强度、高滑移性等性能),而且滑动副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例如容易损坏,需要经常维护。
为此,在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如图2和图5所示,驱动杆31的一端(前端)与相应的枢转臂2枢转连接(例如具体为铰接连接),从而可以对枢转臂2产生直接的推或拉的作用力,进而可以直接驱动每个枢转臂2相对底座4枢转。同时,驱动本体36可枢转地安装在底座4上,在枢转臂2转动时,驱动本体36也可以相应地相对底座4作例如小角度地枢转。将理解,由于驱动杆31和枢转臂2铰接的位置相对于枢转臂2是不变的,当枢转臂2转动时铰接位置的运动轨迹会是一段弧线,驱动元件3的摆动范围只在弧顶和弧线的两个端点(即:枢转臂2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摆动,因此,驱动本体36相对底座4转动的角度可能比其驱动的导流罩1的打开或关闭角度小得多。
具体地,如图5所示,驱动本体36上设置有枢转轴35,例如左驱动装置3a和右驱动装置3b的驱动本体36对应设置枢转轴35,例如在同一轴线上设置的上枢转轴35S和下枢转轴35X;对应地,底座4上可以配置有用于安装驱动本体36的上枢转轴35S、下枢转轴35X的枢转轴孔;驱动本体36是通过枢转轴35(例如下枢转轴35X)可枢转地安装在底座4上,示例地,支架组件8具体可以是由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左右侧板通过螺栓连接组装而成的矩形框架,其中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分别有用于安装驱动本体36的上枢转轴35S、下枢转轴35X的枢转轴孔,枢转轴35(例如上枢转轴35S和下枢转轴35X)可以一体地设置在驱动本体36的缸体主体上,枢转轴35可枢转地安装在底座4的支架组件8的枢转轴孔上;这样,驱动本体36可绕支架组件8上的枢转轴孔水平摆动,其中支架组件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底座4上。
由于驱动杆31是与枢转臂2枢转连接(例如具体为铰接连接),枢转臂2上可以不设置滑动副,例如,枢转臂2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并且,铰接连接等枢转连接结构容易实现承受更大的力,即使在枢转臂2锁定时或在驱动杆31驱动枢转臂2枢转时力很大,驱动杆31与枢转臂2之间的枢转连接结构可靠性好,不易损坏,也不需要经常进行维护操作。并且,在不设置滑动副的情况下,驱动杆31和枢转臂2之间的结构稳定,在锁定的情况下,导流罩不容易产生晃动等,从而也整体提高开闭装置的可靠性。同时,驱动本体36与底座4之间的枢转结构也容易实现,其可靠性也好,容易承受枢转臂2锁定时或在驱动杆31驱动枢转臂2枢转时的力;驱动本体36与底座4之间的枢转结构与驱动杆31是与枢转臂2枢转连接结构的结合使用,有利于减小驱动杆31所承受的与驱动杆31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侧向分力,有利于驱动杆31的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降低驱动本体36的缸体的密封失效的风险。
参见图3和图7,在关闭锁定状态下,驱动杆31是被驱动本体36所提供或输出的驱动力驱动向前运动如图7中所示的位置,第一锁闭销32进入驱动杆31的一端的第一锁闭槽311中,从而,驱动杆31的另一端所铰接连接的枢转臂2不能围绕旋转轴41转动,枢转臂2和相应的导流罩1均被锁定。
参见图4和图6,在打开锁定状态下,驱动杆31是被驱动本体36驱动向后运动如图6中所示的位置,第二锁闭销33进入驱动杆31的一端的第二锁闭槽312中,从而,驱动杆31的另一端所铰接连接的枢转臂2不能再围绕旋转轴41转动,枢转臂2和相应的导流罩1均被锁定。
因此,通过控制左驱动装置3a和右驱动装置3b,可以控制在关闭锁定状态和打开锁定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简单。在关闭锁定状态和打开锁定状态之间切换时,在枢转臂2相对底座4枢转时驱动装置3将会围绕枢转轴35相对底座4摆动,例如作小角度的摆动,因此,不需要设置例如枢转臂2上的滑动副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开闭装置还包括支撑座5和上枢转臂6,上枢转臂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流罩1的内侧,另一端与支撑座5枢转连接。上枢转臂6包括对应于左导流罩1a的左上枢转臂6a和对应于右导流罩1b的右上枢转臂6b。
将理解,以上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在驱动装置3上设置主要由锁闭销和锁闭槽构成的锁定机构,在气缸对枢转臂2进行驱动的过程中,借助气缸本身的动力即可同时实现导流罩1的开闭和锁定两个方面的动作,自动完成锁定和解锁,无需单独设置锁定机构,也无需另外设置驱动器,结构简单、紧凑,极大地节省了导流罩1内的空间,为车头前端提供了更大的内部安装空间,可以在较小的车头前端内部空间中安装使用,从而能够适应各种车头外形、导流罩、实现更大的车钩摆动角度。因此,适于应用在多种轨道车辆中,例如各种型号的高速动车组中。并且,本实用新型将锁定机构集成在驱动装置上,维修时,仅需更换驱动装置,极大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锁定操作和解锁操作简单,锁定的可靠性好。
需要说明的是,开闭装置在使用驱动杆31与枢转臂2之间的枢转连接以及驱动本体36采用可枢转地定位安装时,开闭装置并不限于使用以上示例的锁定机构,例如也可以其他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并能在可靠性好、枢转臂结构简单等方面带来同样类似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开闭装置在图4所示的打开锁定状态下,左导流罩1a相对右导流罩1b的打开角度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锁闭槽311和第二锁闭槽312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第一锁闭槽311和第二锁闭槽312二者在驱动杆(如活塞杆)上的距离越远,左导流罩1a相对右导流罩1b的打开角度越大。因此,容易实现左导流罩1a相对右导流罩1b的较大打开角度,进而,前鼻总成中的车钩部件可以具有更大的摆动角度(即具有更大的车钩摆动角度),有利于通过车钩部件连接的两轨道车辆在更大轨道曲线弧度的线路上行驶。
继续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对应左驱动装置3a的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设置有左锁闭销连接杆34a,对应右驱动装置3b的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设置有右锁闭销连接杆34b。
继续如图9至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开闭装置还包括手动解锁机构7。如图9所示,手动解锁机构7可以包括操作杆71、解锁传动部件72和推杆部件73。其中,操作杆71可以被人工转动操作,例如通过扳手等对操作杆71的一端进行操作;解锁传动部件72固定在操作杆71上,当操作杆71被转动操作时其随操作杆71一起转动;解锁传动部件72例如可以为径向尺寸不等的圆角矩形或椭圆形等,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解锁传动部件72的形状并不仅限于以上示例,只要在跟随操作杆7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推杆部件73向上运动的形状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推杆部件73可以是在大致中部具有凹口的杆件,其左右两端分别与左锁闭销连接杆34a和右锁闭销连接杆34b相接触,凹口部分对应的下端面与解锁传动部件72接触。这样,如图10所示,操作杆71被转动操作时(例如如图10(a)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的解锁传动部件72能够推动推杆部件73向上运动,进而推动左锁闭销连接杆34a和右锁闭销连接杆34b同时向上运动,从而使左驱动装置3a和右驱动装置3b上的锁闭销32或33离开相应的锁闭槽311或312(如果某锁闭销在相应的锁闭槽中)。这样,通过一次转动操作,可以同时实现左驱动装置3a和右驱动装置3b中两个锁定机构的人工解锁操作,人工解锁操作更简单,并且仅设置一个手动解锁机构7即可(不需要针对左驱动装置3a和右驱动装置3b的锁定机构分别设置一个手动解锁机构),结构也更简单。
其中,一个手动解锁机构7可以被布置在左驱动装置3a和右驱动装置3b之间的底座4上,占用导流罩1的内部的空间小。
具体而言,锁闭销连接杆34可以设置为平板件,锁闭销连接杆34的两端分别开有第二孔,锁闭销连接杆34两端的第二孔分别穿过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并与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的外凸台接触,从而通过外凸台的限位可以使锁闭销连接杆34带动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向外移动;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可在锁闭销连接杆34两端的第二孔中滑动或自由移动,从而实现在第一锁闭销32和第二锁闭销33自己运动时(非手动解锁时)不带动锁闭销连接杆34运动。另外,锁闭销连接杆34中间开有第一孔并穿过驱动本体36的顶部的上枢转轴35S,并且,可以在锁闭销连接杆34的上方可以设置相应的复位元件351(例如左复位元件351a或右复位元件351b)和挡片352(例如挡片352a或352b),从而使锁闭销连接杆34相对推杆部件73的端部731及驱动本体36的两端的气缸端盖保持向下压紧的状态。
具体地,左锁闭销连接杆34a和右锁闭销连接杆34b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在上枢转轴35S上的第一孔,具体地,左锁闭销连接杆34a和右锁闭销连接杆34b通过第一孔可以套装在上枢转轴35S上,推杆部件73的两端也可以一起套装在上枢转轴35S上,例如推杆部件73的两端部的上表面可以分别与左锁闭销连接杆34a和右锁闭销连接杆34b的内表面接触,当然,推杆部件73的两端部也可以置于左锁闭销连接杆34a和右锁闭销连接杆34b的上面。左复位元件351a被限位在左驱动装置3a的上枢转轴35S上,其上端与上枢转轴35S的顶部的档片352直接或间接地相抵,其下端与左锁闭销连接杆34a直接或间接地相抵;右复位元件351b被限位在右驱动装置3b的上枢转轴35S上,其上端与上枢转轴35S的顶部的档片352直接或间接地相抵,其下端与右锁闭销连接杆34b直接或间接地相抵。从而,复位元件可以为闭销连接杆34提高用于复位的例如向下的作用力。
在一实施例中,推杆部件73的左右两端是与驱动本体36的上端的枢转轴35(例如上枢转轴35S)枢转连接,从而当驱动本体36围绕枢转轴35摆动时,推杆部件73可以保持不动。推杆部件73的左右两端的上表面与锁闭销连接杆34的内表面接触,当推杆部件73向上移动时可以推动锁闭销连接杆34a和34b同时向上移动,并且,在锁闭销连接杆34a和34b的上方的复位元件351的作用下,可以在正常锁闭操作时(即非手动解锁操作)使推杆部件73复位,并向下压靠在解锁传动部件72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为了更好地支撑解锁传动部件72和操作杆71,手动解锁机构7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操作杆71,其可以包括前支撑组件76和后支撑组件75。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手动解锁机构7还包括旋转限位组件74,旋转限位组件74与操作杆71固定连接,用于限制所述操作杆71的转动角度。旋转限位组件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如图1所示的菱形结构。操作杆71的操作端可以设置为六角形等结构,方便手动操作。开闭装置的手动解锁端一般情况下设置在操作杆71靠近车头的一端,并伸出车体外,以方便操作。
应用以上示例的手动解锁机构7进行手动解锁时,包括以下过程:
如图10(a)所示,通过使用例如扳手转动设置在操作杆71的操作端,使操作杆71发生例如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解锁传动部件72也发生同步转动,同时,解锁传动部件72推动推杆部件7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其左右两端的锁闭销连接杆34向上移动,使第一锁闭销32离开第一锁闭槽311,使第二锁闭销33离开第二锁闭槽312,实现手动解锁,也即进入如图10(b)示意的状态。并且,在手动解锁完成后,通过操作操作杆71的操作端,使操作杆71发生例如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和通过复位元件351的作用,可以使锁闭销连接杆34和推杆部件73复位至如图10(a)示意的状态,开闭装置可以继续进行正常的打开或关闭操作。
图11所示为按照本实用新型还一实施例的开闭装置中的手动解锁机构的示意图。为描述的清楚,以下仅主要示例说明图11的开闭装置与图7和图10中的开闭装置的不同之处,其主要体现在手动解锁机构上。
如图11所示,为了更便捷地维护驱动装置3(例如左驱动装置3a和右驱动装置3b),其公开了又一种推杆部件73与锁闭销连接杆34之间的又一种传动方式,也即一种间接带动锁闭销连接杆34向上运动的解锁传动方式。具体地,手动解锁机构还包括在推杆部件73的两端731的下方分别设置的托杆732a和732b, 托杆732与推杆部件73的两端部731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限定空间(例如间隙),例如推杆部件73的两端部731通过螺栓连接(双螺栓连接)与托杆732连接在一起并构造形成限定空间,锁闭销连接杆34从该限定空间穿过。这样,当推杆部件73向上移动时,推杆731可以带动托杆73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锁闭销连接杆34一起向上移动,同样可以实现将气缸的解锁操作。
以上示例的手动解锁机构7能同时对左、右两个锁定机构同时解锁,设置一个手动解锁机构7即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并且易于维修。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开闭装置和使用其的前鼻总成。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