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1796U -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1796U
CN212091796U CN202020519157.6U CN202020519157U CN212091796U CN 212091796 U CN212091796 U CN 212091796U CN 202020519157 U CN202020519157 U CN 202020519157U CN 212091796 U CN212091796 U CN 212091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stirring kettle
kettle body
gear
stirred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191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铉军
张华�
刘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b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b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b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b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5191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1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1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17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包括搅拌釜本体和搅拌组件,搅拌釜本体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搅拌釜本体两侧所在进料口下方各设有一个出料口,搅拌釜本体内安装有输气组件,搅拌釜本体上端安装有盖板,搅拌组件包括固定在盖板上的主电机,主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行星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下端连接固定有两个带搅拌块的搅拌杆,在使用时,两个搅拌杆会在行星齿轮与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自转和公转,从而模拟人工搅拌环境完成对牛奶原液的细腻搅拌,很好的保证的原液的质感与基础结构,同时搭配搅拌釜底部的气泡发生器,使得釜腔内的沉淀液也能得到充分加工,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
背景技术
食品工程是食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基础,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料,不仅有物理变化,往往还伴有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食品工程的任务是不断为食品工业生产的科学、合理、优化,提供必要的论证、技术和设备机理,食品工程是食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基础。搅拌釜是一种用于食品搅拌的一种加工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会通过叶片的旋转将食物材料进行搅拌和混合。
传统的牛奶搅拌釜是采用叶片对原料进行旋转搅拌,这种旋转搅拌方式工作范围大,强度高,很容易破环原料的内部结构,无法保证搅拌后的牛奶质感,从而给食品加工带来了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包括搅拌釜本体和设在搅拌釜本体内用于对液体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釜本体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搅拌釜本体两侧所在进料口下方各设有一个出料口,搅拌釜本体内安装有防止原料沉积的输气组件,搅拌釜本体上端安装有盖板;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在盖板上端的主电机,主电机输出端穿过盖板与通过两端的固定环安装在盖板和搅拌釜本体之间的转动轴相连,搅拌釜本体内侧所在盖板下方安装有行星齿轮架,行星齿轮架外侧通过固定块与搅拌釜本体连接处固定连接,转动轴杆身对应行星齿轮架的位置安装有固定齿轮,固定齿轮两侧分别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行星齿轮架内侧的轮齿相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下端各安装有一个带有搅拌杆的安装环,固定齿轮上端所在转动轴外侧安装有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连并起到衔接固定作用的衔接件,衔接件同转动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连接处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气组件包括气泡发生器和设在搅拌釜本体内侧底端并具有单向通气作用的输气阀,输气阀通过输气管与设在搅拌釜本体下端的气泡发生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搅拌釜本体下端安装有对搅拌釜进行支撑的支撑座,支撑座与搅拌釜本体的连接处安装有提高支撑座承载能力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杆身外侧开设有螺纹槽,搅拌杆所在螺纹槽下方连接固定有起到扩大搅拌面的搅动块。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上端开口处呈喇叭口状放置。
优选的,所述两个出料口通过管道穿设在搅拌釜本体两侧并与搅拌釜本体内侧底端处于同一水平线,各个出料口上所在搅拌釜本体外安装有控制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搅拌釜内装有两个搅拌杆,这两个搅拌杆工作时会在行星齿轮与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自转和公转,从而模拟人工搅拌环境完成对牛奶原液的细腻搅拌,很好的保证的原液的质感与基础结构,同时搭配搅拌釜底部的气泡发生器,使得釜腔内的沉淀液也能得到充分加工,实用性强;
搅拌杆杆身上的螺纹槽和搅动块会在转动形成一个小型漩涡与一个大一点的漩涡,通过两个漩涡叠加进而达到流速递增的作用,从而提升了搅拌效果与细腻性;
搅拌釜通过下端的支撑座进行支撑,进料口上端的喇叭口上宽下窄方便注入原料,加工后的原液通过多组出料口完成快速出料。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输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图2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行星齿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固定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釜主体、2-盖板、3-主电机、4-进料口、5-支撑座、6-出料口、7-搅拌杆、8-搅动块、9-气泡发生器、10-输气管、11-输气阀、12-固定块、13-行星齿轮架、14-安装环、15-转动轴、16-衔接件、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固定齿轮、20-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包括搅拌釜本体1和设在搅拌釜本体1内用于对液体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搅拌釜本体1一侧开设有进料口4,搅拌釜本体1两侧所在进料口4下方各设有一个出料口6,搅拌釜本体1上端安装有盖板2,搅拌釜本体1下端安装有对搅拌釜进行支撑的支撑座5,支撑座5与搅拌釜本体1的连接处安装有提高支撑座5承载能力的加强筋,由于支撑座5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由此可能会出现结构体悬出面过大,或跨度过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撑座5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则在两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块加强板,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进料口4上端开口处呈喇叭口状放置,两个出料口6通过管道穿设在搅拌釜本体1两侧并与搅拌釜本体1内侧底端处于同一水平线,各个出料口6上所在搅拌釜本体1外安装有控制阀门,出料口6上所采用的为关断阀;
所述搅拌釜本体1内安装有防止原料沉积的输气组件,输气组件包括气泡发生器9和设在搅拌釜本体1内侧底端并具有单向通气作用的输气阀11,输气阀11通过输气管10与设在搅拌釜本体1下端的气泡发生器9相连通,气泡发生器9用于在水流中产生气泡的主要部件,启动气泡发生器9,气泡发生器通过输气管道和输气阀向搅拌釜本体1输入气泡,气泡在进行上升时会带动原液水流上升,原液上升中带起搅拌釜本体1底端的沉淀物,然后搅拌杆7完成搅拌,使搅拌效果更全面;
搅拌组件包括固定在盖板2上端的主电机3,主电机3输出端穿过盖板2与通过两端的固定环20安装在盖板2和搅拌釜本体1之间的转动轴15固定连接,搅拌釜本体1内侧所在盖板2下方安装有行星齿轮架13,行星齿轮架13外侧通过固定块12与搅拌釜本体1连接处固定连接,转动轴15杆身对应行星齿轮架13的位置安装有固定齿轮19,固定齿轮19两侧分别通过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与行星齿轮架13内侧的轮齿相啮合,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的下端各安装有一个带有搅拌杆7的安装环14,固定齿轮19上端所在转动轴15外侧安装有与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相连并起到衔接固定作用的衔接件16,衔接件16同转动轴15、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的连接处转动连接,在这里面,多组齿轮通过行星齿轮架13组成一个行星齿轮系;
所述搅拌杆7杆身外侧开设有螺纹槽,搅拌杆7所在螺纹槽下方连接固定有起到扩大搅拌面的搅动块8,搅拌杆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杆身上的螺纹槽在转动中会带动牛奶原液形成一个小漩涡,而搅拌杆7下端的搅动块会形成一个大一些的漩涡,达到旋转递增的作用,进而提升了搅拌效果与搅拌的细腻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牛奶原液从进料口4灌入搅拌釜本体1中,主电机3启动,传动轴15在转动同时带动固定齿轮19进行转动,固定齿轮19通过行星齿轮架13带动与其进行啮合的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进行旋转,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开始环绕固定齿轮进行公转,同时其本身也在进行自转,在使用时,两个搅拌杆7会在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的驱动下进行自转和公转,从而模拟人工搅拌环境完成对牛奶原液的细腻搅拌,很好的保证的原液的质感与基础结构,同时搭配搅拌釜底部的气泡发生器9,使得釜腔内的沉淀液也能得到充分加工,实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包括搅拌釜本体(1)和设在搅拌釜本体(1)内用于对液体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本体(1)一侧开设有进料口(4),所述搅拌釜本体(1)两侧所在进料口(4)下方各设有一个出料口(6),所述搅拌釜本体(1)内安装有防止原料沉积的输气组件,所述搅拌釜本体(1)上端安装有盖板(2);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在盖板(2)上端的主电机(3),所述主电机(3)输出端穿过盖板(2)与通过两端的固定环(20)安装在盖板(2)和搅拌釜本体(1)之间的转动轴(15)相连,所述搅拌釜本体(1)内侧所在盖板(2)下方安装有行星齿轮架(13),所述行星齿轮架(13)外侧通过固定块(12)与搅拌釜本体(1)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15)杆身对应行星齿轮架(13)的位置安装有固定齿轮(19),所述固定齿轮(19)两侧分别通过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与行星齿轮架(13)内侧的轮齿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7)与所述第二齿轮(18)的下端各安装有一个带有搅拌杆(7)的安装环(14),所述固定齿轮(19)上端所在转动轴(15)外侧安装有与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相连并起到衔接固定作用的衔接件(16),所述衔接件(16)同转动轴(15)、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的连接处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组件包括气泡发生器(9)和设在搅拌釜本体(1)内侧底端并具有单向通气作用的输气阀(11),所述输气阀(11)通过输气管(10)与设在搅拌釜本体(1)下端的气泡发生器(9)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本体(1)下端安装有对搅拌釜进行支撑的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与搅拌釜本体(1)的连接处安装有提高支撑座(5)承载能力的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7)杆身外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搅拌杆(7)所在螺纹槽下方连接固定有起到扩大搅拌面的搅动块(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4)上端开口处呈喇叭口状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料口(6)通过管道穿设在搅拌釜本体(1)两侧并与搅拌釜本体(1)内侧底端处于同一水平线,各个所述出料口(6)上所在搅拌釜本体(1)外安装有控制阀门。
CN202020519157.6U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91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9157.6U CN212091796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9157.6U CN212091796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1796U true CN212091796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2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1915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91796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1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3881A (zh) 一种交叉式蜗轮蜗杆液液化工混合搅拌装置
CN20826060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搅拌装置
CN212091796U (zh) 一种食品工程用搅拌釜
CN203916540U (zh) 一种偏心搅拌机
CN202430063U (zh) 一种双曲面搅拌曝气机
CN203281264U (zh) 一种搅拌器
CN106492675A (zh) 一种自洗型交叉式蜗轮蜗杆化工搅拌装置
CN204352819U (zh) 可曝气搅拌的搅拌桶
CN207462727U (zh) 一种粉浆真空除气泡装置
CN201632224U (zh) 锥形单螺旋混合机
CN109513370A (zh) 一种多轴强力分散机
CN216171598U (zh) 一种安全性系数高且具有双重搅拌功能的行星搅拌机
CN205700302U (zh) 一种适用于液体混合的防堵搅拌装置
CN206391944U (zh) 一种带有清洗装置的化工原料搅拌混合设备
CN204973668U (zh) 粘稠液体材料混合搅拌装置
CN213193380U (zh) 纳米中间膜涂料搅拌器
CN204076501U (zh) 一种立轴行星式搅拌机用减速机构
CN207933688U (zh) 一种压力煮浆桶
CN210545118U (zh) 一种降压增注表活剂反应釜搅拌装置
CN205127807U (zh) 一种液压机械搅拌式核桃壳过滤器
CN208049758U (zh) 一种新型潜水搅拌器
CN206631534U (zh) 一种v型混合机
CN207287158U (zh) 一种微气泡发生器
CN106422837A (zh) 一种静止型液液流体混合方法及装置
CN206229231U (zh) 一种粉末混匀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