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1668U -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1668U
CN212091668U CN201922432458.5U CN201922432458U CN212091668U CN 212091668 U CN212091668 U CN 212091668U CN 201922432458 U CN201922432458 U CN 201922432458U CN 212091668 U CN212091668 U CN 212091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ing
pipe
spray
branch pip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324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仕宏
吴倩倩
张世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ij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324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1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1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1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呈筒状,壳体两端面均封闭,壳体竖直设置;层流脱硝件,层流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层流脱硝件包括截流吸浆件、层流管、浆液喷淋件和漏液件,截流吸浆件设置在壳体上,层流管设置在截流吸浆件上,浆液喷淋件分别与截流吸浆件和层流管连接,漏液件设置在层流管上;紊流脱硝件,紊流脱硝件设置在壳体上,紊流脱硝件包括紊流件和脱硝件,紊流件和脱硝件均设置在壳体上;紊流件包括旋转杆、动力件和旋转叶片,动力件和旋转杆均设置在壳体上,旋转叶片设置在旋转杆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和脱硝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废气处理指的是针对工业场所、工厂车间产生的废气在对外排放前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国家废气对外排放标准。一般废气处理包括了有机废气处理、粉尘废气处理、酸碱废气处理、异味废气处理和空气杀菌消毒净化等方面。
脱硝塔的主要作用是脱除硝化物气体中的一氧化氮,而喷淋塔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脱硝塔类型之一,喷淋塔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成熟可靠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型及中小型工厂对硝化物气体的治理。但仅仅依靠喷淋塔本身的单次脱硝,很难实现一氧化氮的超低排放,脱硝效率也无法令人满意,并且在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时常常会带来二次污染。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和脱硝效率高的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筒状,所述壳体两端面均封闭,所述壳体竖直设置;层流脱硝件,所述层流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层流脱硝件包括截流吸浆件、层流管、浆液喷淋件和漏液件,所述截流吸浆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层流管设置在所述截流吸浆件上,所述浆液喷淋件分别与所述截流吸浆件和所述层流管连接,所述漏液件设置在所述层流管上。
紊流脱硝件,所述紊流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紊流脱硝件包括紊流件和脱硝件,所述紊流件和所述脱硝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紊流件包括旋转杆、动力件和旋转叶片,所述动力件和所述旋转杆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旋转叶片设置在所述旋转杆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下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固定板,所述壳体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废气入风贯穿孔、层流吸液贯穿孔和层流喷淋贯穿孔,所述层流喷淋贯穿孔包括上方层流喷淋贯穿孔和下方层流喷淋贯穿孔;所述壳体上端侧壁上设置有紊流喷淋贯穿孔、喷雾贯穿孔和第二水泵固定板;所述壳体顶面贯通连接有空气排出管,并且所述壳体顶面圆心处设置有第一旋转贯穿孔。
优选地,截流吸浆件包括截流皿、吸浆连接管和吸浆支管,所述截流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吸浆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截流皿上,所述吸浆支管设置在所述吸浆连接管上。
所述截流皿总体呈环形结构,所述截流皿一侧具有凹槽;所述截流皿外圈直径与所述壳体内径相同,所述截流皿内圈直径与所述层流管外径相同;所述截流皿设置在所述壳体下端内侧壁上;所述截流皿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吸浆贯穿孔,所述吸浆贯穿孔内径与所述吸浆连接管外径相同。
所述吸浆连接管呈管状,所述吸浆连接管设置数量与所述吸浆贯穿孔数量相同,所述吸浆连接管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吸浆贯穿孔内;所述吸浆支管呈圆环管状,所述吸浆支管同时固定设置在多个所述吸浆连接管另一端上,并且所述吸浆支管与所述吸浆连接管贯通。
优选地,所述层流管呈管状,所述层流管竖直固定嵌装在所述截流皿内圈上;所述浆液喷淋件包括吸浆总管、浆液喷淋泵、第一喷淋总管、喷淋连接管、电磁阀、第一喷淋支管和第一喷淋头,所述吸浆总管和所述第一喷淋总管均设置在所述浆液喷淋泵上,所述浆液喷淋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固定板上,所述喷淋连接管设置在第一喷淋总管上,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喷淋连接管上,所述第一喷淋支管设置在所述层流管上,所述第一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喷淋支管上。
所述吸浆总管呈管状,所述吸浆总管一端穿过所述层流吸液贯穿孔与所述吸浆支管贯通连接,所述吸浆总管另一端与所述浆液喷淋泵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喷淋总管呈管状,所述第一喷淋总管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喷淋总管一端与所述浆液喷淋泵贯通连接;所述喷淋连接管呈管状,所述喷淋连接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喷淋连接管同一端分别逐一穿过所述上方层流喷淋贯穿孔和所述下方层流喷淋贯穿孔,两根所述喷淋连接管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喷淋总管贯通连接;所述电磁阀设置有两个,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喷淋连接管上。
所述第一喷淋支管呈圆环管状,所述第一喷淋支管内圈直径与所述层流管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喷淋支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喷淋支管分别套装在所述层流管的顶端和中端,并且所述第一喷淋支管与所述所述喷淋连接管一端分别逐一对应贯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喷淋支管与所述层流管连接处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连接头;所述喷淋连接头呈管状,所述喷淋连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一喷淋支管贯通,所述喷淋连接头另一端与所述层流管贯通;所述喷淋连接头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喷淋头设置在所述喷淋连接头另一端内壁上,并且所述第一喷淋头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
优选地,所述漏液件包括漏液斗、U型管和废气入风管,所述漏液斗设置在所述层流管上,所述U型管和所述废气入风管均设置在所述漏液斗上;所述漏液斗呈漏斗状,所述漏液斗上口直径与所述层流管外径相同,所述漏液斗上口固定设置在所述层流管底端面上,所述U型管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漏液斗下口上;所述废气入风管一端穿过所述废气入风贯穿孔后设置在所述漏液斗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旋转杆呈柱状,所述旋转杆长度小于所述壳体高度,所述旋转杆直径与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直径相同;所述旋转杆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处设置有支撑贯穿孔,所述支撑贯穿孔直径与所述旋转杆直径相同,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杆上;所述旋转杆上套装有推力球轴承,所述推力球轴承一面贴附在所述支撑板下侧;所述旋转杆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内,使得所述旋转杆通过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推力球轴承悬吊在所述壳体顶板上,并且所述旋转杆与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旋转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力件包括电机、蜗杆和涡轮,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上,所述蜗杆设置在所述电机上,所述涡轮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杆顶端,并且所述涡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所述旋转叶片呈矩形,所述旋转叶片长度小于所述壳体半径,所述旋转叶片沿纵向设置有多个疏风贯穿孔;所述旋转叶片设置有多片,所述旋转叶片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杆另一端上,并且所述旋转叶片围绕所述旋转杆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脱硝件包括喷雾脱硝件、喷淋脱硝件和除雾器,所述喷雾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喷淋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喷雾脱硝件上,所述除雾器设置在所述旋转杆上;
所述喷雾脱硝件包括分流件和喷雾件,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喷雾件设置在所述分流件上;所述分流件包括上侧固定板、下侧固定板和分流管,所述上侧固定板和所述下侧固定板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分流管同时设置在所述上侧固定板和所述下侧固定板上。
所述下侧固定板呈圆形板状,所述下侧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分流贯穿孔,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由圆心向外呈波纹状均匀分布;具体的,第一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第二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第三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第四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
所述下侧固定板圆心处设置有第二旋转贯穿孔,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内径大于所述旋转杆直径;所述下侧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套装在所述旋转杆上,并且所述下侧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端的内侧壁上,所述上侧固定板与所述下侧固定板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分流管呈管状,所述分流管两端均开放,所述分流管外径与所述分流贯穿孔内径相同,所述分流管数量与所述分流贯穿孔数量相同;所述分流管一端逐一对应固定嵌装在所述分流贯穿孔内;所述上侧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套装在所述旋转杆上,并且所述上侧固定板上的所述分流贯穿孔逐一对应套装在所述分流管另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喷雾件包括喷雾支管、喷雾总管和增压泵,所述喷雾支管设置在所述分流管上,所述喷雾总管分别与所述喷雾支管和所述增压泵连接,所述增压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泵固定板上。
所述喷雾支管呈圆环管状,所述喷雾支管包括第一喷雾支管、第二喷雾支管、第三喷雾支管和第四喷雾支管,所述第一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圈的所述分流管上,所述第二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圈的所述分流管上,所述第三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三圈的所述分流管上,所述第四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四圈的所述分流管上。
所述喷雾支管与所述分流管连接处均设置有喷雾连接头,所述喷雾连接头呈管状,所述喷雾连接头一端与所述喷雾支管贯通,所述喷雾连接头另一端与所述分流管贯通;所述喷雾连接头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喷雾连接头另一端设置有喷雾头,所述喷雾头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
所述喷雾总管呈管状,所述喷雾总管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喷雾支管、所述第二喷雾支管、所述第三喷雾支管和所述第四喷雾支管贯通连接;所述喷雾总管另一端穿过所述喷雾贯穿孔与所述增压泵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吸液口与入液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喷淋脱硝件包括第二喷淋支管、第二喷淋头和第二喷淋总管,所述第二喷淋支管设置在所述下侧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淋支管上,所述第二喷淋总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淋支管上。
所述第二喷淋支管包括第一圆环喷淋支管、第二圆环喷淋支管、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第四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均设置在所述下侧固定板下表面;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一喷雾支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二喷雾支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三喷雾支管结构相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四喷雾支管结构相同。
所述第二喷淋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喷淋头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下方;所述第二喷淋总管呈管状,所述第二喷淋总管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贯通连接,所述第二喷淋总管另一端穿过所述紊流喷淋贯穿孔与脱硝液喷淋泵连接。
所述除雾器呈圆饼状,所述除雾器直径不大于所述壳体直径,所述除雾器圆心处设置有除雾贯穿孔,所述除雾器通过所述除雾贯穿孔固定套装在位于所述喷雾脱硝件上方的所述旋转杆上。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和脱硝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设置了层流脱硝件,该层流脱硝件包括层流管和浆液喷淋件,该层流管直径小于该壳体直径,废气进入该层流管内呈层流状上升,利用层流状废气浓度较大的特性,通过浆液喷淋件对层流管内的废气采取初期脱硝,以提高整体脱硝效率;
3)本实用新型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包括紊流件,该紊流件能够将层流状废气变为紊流状废气,提高废气在壳体内均匀分布和在壳体内停留时间,以提高对废气脱硝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剖面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去除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去除壳体后的仰视立体图。
其中:1-壳体,2-层流管,3-空气排出管,4-截流皿,5-吸浆连接管,6-吸浆支管,7-吸浆总管,8-浆液喷淋泵,9-第一喷淋总管,10-喷淋连接管,11-电磁阀,12-第一喷淋支管,13-第一喷淋头,14-漏液斗,15-U型管,16-废气入风管,17-旋转杆,18-旋转叶片,19-电机,20-蜗杆,21-涡轮,22-上侧固定板,23-下侧固定板,24-分流管,25-喷雾支管,26-喷雾总管,27-增压泵,28-第二喷淋支管,29-第二喷淋头,30-第二喷淋总管,31-除雾器,32-第一水泵固定板,33-第二水泵固定板,34-入液管,35-分流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根据图1-图4所示,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层流脱硝件和紊流脱硝件,所述层流脱硝件和所述紊流脱硝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
所述壳体1呈筒状,所述壳体1两端面均封闭,所述壳体1竖直设置。所述壳体1下端侧壁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水泵固定板32,所述壳体1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废气入风贯穿孔、层流吸液贯穿孔和层流喷淋贯穿孔,所述层流喷淋贯穿孔包括上方层流喷淋贯穿孔和下方层流喷淋贯穿孔。所述壳体1上端侧壁上设置有紊流喷淋贯穿孔、喷雾贯穿孔和第二水泵固定板33。所述壳体1顶面贯通连接有空气排出管3,所述空气排出管3用于将废气脱硝后排出,并且所述壳体1顶面圆心处设置有第一旋转贯穿孔。
所述层流脱硝件包括截流吸浆件、层流管2、浆液喷淋件和漏液件,所述截流吸浆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层流管2设置在所述截流吸浆件上,所述浆液喷淋件分别与所述截流吸浆件和所述层流管2连接,所述漏液件设置在所述层流管2上。
截流吸浆件包括截流皿4、吸浆连接管5和吸浆支管6,所述截流皿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吸浆连接管5设置在所述截流皿4上,所述吸浆支管6设置在所述吸浆连接管5上。
所述截流皿4总体呈环形结构,所述截流皿4一侧具有凹槽。所述截流皿4外圈直径与所述壳体1内径相同,所述截流皿4内圈直径与所述层流管2外径相同。所述截流皿4水平设置在所述壳体1下端内侧壁上。所述截流皿4底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吸浆贯穿孔,所述吸浆贯穿孔内径与所述吸浆连接管5外径相同。
所述吸浆连接管5呈管状,所述吸浆连接管5设置有四个,所述吸浆连接管5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吸浆贯穿孔内,使得截流皿4内的浆液能够被顺利吸入吸浆连接管5内。所述吸浆支管6呈圆环管状,所述吸浆支管6同时固定设置在四个所述吸浆连接管5另一端上,并且所述吸浆支管6与所述吸浆连接管5贯通。
所述层流管2呈管状,所述层流管2两端均开放,所述层流管2竖直固定嵌装在所述截流皿4内圈上。所述浆液喷淋件包括吸浆总管7、浆液喷淋泵8、第一喷淋总管9、喷淋连接管10、电磁阀11、第一喷淋支管12和第一喷淋头13,所述吸浆总管7和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均设置在所述浆液喷淋泵8上,所述浆液喷淋泵8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固定板32上,所述喷淋连接管10设置在第一喷淋总管9上,所述电磁阀11设置在所述喷淋连接管10上,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设置在所述层流管2上,所述第一喷淋头13设置在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上。
所述吸浆总管7呈管状,所述吸浆总管7一端穿过所述层流吸液贯穿孔与所述吸浆支管6贯通连接。具体的,所述吸浆总管7与所述层流吸液贯穿孔之间做密封处理。所述吸浆总管7另一端与所述浆液喷淋泵8贯通连接。
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呈管状,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一端与所述浆液喷淋泵8贯通连接。所述喷淋连接管10呈管状,所述喷淋连接管10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喷淋连接管10同一端分别逐一穿过所述上方层流喷淋贯穿孔和所述下方层流喷淋贯穿孔,两根所述喷淋连接管10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贯通连接。所述电磁阀11设置有两个,所述电磁阀11设置在所述喷淋连接管10上。
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呈圆环管状,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内圈直径与所述层流管2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分别套装在所述层流管2的顶端和中端,并且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与所述所述喷淋连接管10一端分别逐一对应贯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与所述层流管2连接处均匀设置有四个喷淋连接头。所述喷淋连接头呈管状,所述喷淋连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贯通,所述喷淋连接头另一端与所述层流管2贯通。所述喷淋连接头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喷淋头13设置在所述喷淋连接头另一端内壁上,并且所述第一喷淋头13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
所述漏液件包括漏液斗14、U型管15和废气入风管16,所述漏液斗14设置在所述层流管2上,所述U型管15和所述废气入风管16均设置在所述漏液斗14上。所述漏液斗14呈漏斗状,所述漏液斗14上口直径与所述层流管2外径相同,所述漏液斗14上口固定设置在所述层流管2底端面上。
所述U型管15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漏液斗14下口上。所述废气入风管16一端穿过所述废气入风贯穿孔后设置在所述漏液斗14侧壁上,并且所述废气入风管16与所述废气入风贯穿孔之间做密封处理。所述废气入风管16用于将废气通过漏液斗14送入层流管2内,由于废气进入层流管2内呈层流向上流动,利用废气层流时废气密度大的特性,在层流管2内通过浆液喷淋件进行初次脱硝。
所述紊流脱硝件包括紊流件和脱硝件,所述紊流件和所述脱硝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紊流件包括旋转杆17、动力件和旋转叶片18,所述动力件和所述旋转杆17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旋转叶片18设置在所述旋转杆17上。
所述旋转杆17呈柱状,所述旋转杆17长度小于所述壳体1高度,所述旋转杆17直径与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直径相同。所述旋转杆17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处设置有支撑贯穿孔,所述支撑贯穿孔直径与所述旋转杆17直径相同,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杆17上。所述旋转杆17上套装有推力球轴承,所述推力球轴承一面贴附在所述支撑板下侧。所述旋转杆17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内,使得所述旋转杆17通过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推力球轴承悬吊在所述壳体1顶板上,并且所述旋转杆17与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旋转密封连接。具体的,所述旋转杆17与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内壁之间至少设置一道密封圈,从而保证所述旋转杆17与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旋转密封连接,以防止壳体1内气体外泄。
所述动力件包括电机19、蜗杆20和涡轮21,所述电机19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蜗杆20设置在所述电机19上,所述涡轮21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杆17顶端,并且所述涡轮21与所述蜗杆20啮合。当电机19转动时能够通过蜗杆20带动涡轮21旋转,进而使所述旋转杆17转动。
所述旋转叶片18呈矩形,所述旋转叶片18长度小于所述壳体1半径,所述旋转叶片18沿纵向设置有五个疏风贯穿孔。所述旋转叶片18设置有八片,所述旋转叶片18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杆17另一端上,并且所述旋转叶片18围绕所述旋转杆17周向均匀分布。由于旋转叶片18上设置有疏风贯穿孔,疏风贯穿孔能够有效防止旋转叶片18旋转时产生旋流。当旋转杆17旋转时能够带动所述旋转叶片18转动进而将层流状的废气搅动为紊流状废气,提高废气在壳体1内均匀分布和在壳体1内停留时间,以提高对废气脱硝效率。
所述脱硝件包括喷雾脱硝件、喷淋脱硝件和除雾器31,所述喷雾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喷淋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喷雾脱硝件上,所述除雾器31设置在所述旋转杆17上。
所述喷雾脱硝件包括分流件和喷雾件,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喷雾件设置在所述分流件上。所述分流件包括上侧固定板22、下侧固定板23和分流管24,所述上侧固定板22和所述下侧固定板2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分流管24同时设置在所述上侧固定板22和所述下侧固定板23上。
所述下侧固定板23呈圆形板状,所述下侧固定板23上设置有四十一个分流贯穿孔35,四十一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由圆心向外呈波纹状均匀分布。具体的,第一圈设置有四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第二圈设置有八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第三圈设置有十四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第四圈设置有十五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
所述下侧固定板23圆心处设置有第二旋转贯穿孔,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内径大于所述旋转杆17直径。所述下侧固定板23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套装在所述旋转杆17上,并且所述下侧固定板23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端的内侧壁上。所述上侧固定板22与所述下侧固定板23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分流管24呈管状,所述分流管24两端均开放,所述分流管24外径与所述分流贯穿孔35内径相同,所述分流管24数量与所述分流贯穿孔35数量相同。所述分流管24一端逐一对应固定嵌装在所述分流贯穿孔35内。所述上侧固定板22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套装在所述旋转杆17上,并且所述上侧固定板22上的所述分流贯穿孔35逐一对应套装在所述分流管24另一端上。
所述喷雾件包括喷雾支管25、喷雾总管26和增压泵27,所述喷雾支管25设置在所述分流管24上,所述喷雾总管26分别与所述喷雾支管25和所述增压泵27连接,所述增压泵27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泵固定板33上。
所述喷雾支管25呈圆环管状,所述喷雾支管25包括第一喷雾支管、第二喷雾支管、第三喷雾支管和第四喷雾支管,所述第一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圈的所述分流管24上,所述第二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圈的所述分流管24上,所述第三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三圈的所述分流管24上,所述第四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四圈的所述分流管24上。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支管25与所述分流管24连接处均设置有喷雾连接头,所述喷雾连接头呈管状,所述喷雾连接头一端与所述喷雾支管25贯通,所述喷雾连接头另一端与所述分流管24贯通。所述喷雾连接头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喷雾连接头另一端设置有喷雾头,所述喷雾头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
所述喷雾总管26呈管状,所述喷雾总管26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喷雾支管、所述第二喷雾支管、所述第三喷雾支管和所述第四喷雾支管贯通连接。所述喷雾总管26另一端穿过所述喷雾贯穿孔与所述增压泵27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增压泵27的吸液口与入液管34连接,所述入液管34用于向喷雾件提供脱硝液。
所述喷淋脱硝件包括第二喷淋支管28、第二喷淋头29和第二喷淋总管30,所述第二喷淋支管28设置在所述下侧固定板23上,所述第二喷淋头29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淋支管28上,所述第二喷淋总管30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淋支管28上。
所述第二喷淋支管28包括第一圆环喷淋支管、第二圆环喷淋支管、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第四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均设置在所述下侧固定板23下表面。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一喷雾支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二喷雾支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三喷雾支管结构相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四喷雾支管结构相同。
所述第二喷淋头29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喷淋头29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下方,用于向废气实施脱硝。所述第二喷淋总管30呈管状,所述第二喷淋总管30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贯通连接,所述第二喷淋总管30另一端穿过所述紊流喷淋贯穿孔与脱硝液喷淋泵连接,所述第二喷淋总管30用于向喷淋脱硝件提供脱硝液。
所述除雾器31呈圆饼状,所述除雾器31直径不大于所述壳体1直径,所述除雾器31圆心处设置有除雾贯穿孔,所述除雾器31通过所述除雾贯穿孔固定套装在位于所述喷雾脱硝件上方的所述旋转杆17上。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除雾器31可以为玻璃钢除雾器和丝网除雾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呈筒状,所述壳体(1)两端面均封闭,所述壳体(1)竖直设置;
层流脱硝件,所述层流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层流脱硝件包括截流吸浆件、层流管(2)、浆液喷淋件和漏液件,所述截流吸浆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层流管(2)设置在所述截流吸浆件上,所述浆液喷淋件分别与所述截流吸浆件和所述层流管(2)连接,所述漏液件设置在所述层流管(2)上;
紊流脱硝件,所述紊流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紊流脱硝件包括紊流件和脱硝件,所述紊流件和所述脱硝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紊流件包括旋转杆(17)、动力件和旋转叶片(18),所述动力件和所述旋转杆(17)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旋转叶片(18)设置在所述旋转杆(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固定板(32),所述壳体(1)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废气入风贯穿孔、层流吸液贯穿孔和层流喷淋贯穿孔,所述层流喷淋贯穿孔包括上方层流喷淋贯穿孔和下方层流喷淋贯穿孔;所述壳体(1)上端侧壁上设置有紊流喷淋贯穿孔、喷雾贯穿孔和第二水泵固定板(33);所述壳体(1)顶面贯通连接有空气排出管(3),并且所述壳体(1)顶面圆心处设置有第一旋转贯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截流吸浆件包括截流皿(4)、吸浆连接管(5)和吸浆支管(6),所述截流皿(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吸浆连接管(5)设置在所述截流皿(4)上,所述吸浆支管(6)设置在所述吸浆连接管(5)上;
所述截流皿(4)总体呈环形结构,所述截流皿(4)一侧具有凹槽;所述截流皿(4)外圈直径与所述壳体(1)内径相同,所述截流皿(4)内圈直径与所述层流管(2)外径相同;所述截流皿(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下端内侧壁上;所述截流皿(4)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吸浆贯穿孔,所述吸浆贯穿孔内径与所述吸浆连接管(5)外径相同;
所述吸浆连接管(5)呈管状,所述吸浆连接管(5)设置数量与所述吸浆贯穿孔数量相同,所述吸浆连接管(5)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吸浆贯穿孔内;所述吸浆支管(6)呈圆环管状,所述吸浆支管(6)同时固定设置在多个所述吸浆连接管(5)另一端上,并且所述吸浆支管(6)与所述吸浆连接管(5)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流管(2)呈管状,所述层流管(2)竖直固定嵌装在所述截流皿(4)内圈上;所述浆液喷淋件包括吸浆总管(7)、浆液喷淋泵(8)、第一喷淋总管(9)、喷淋连接管(10)、电磁阀(11)、第一喷淋支管(12)和第一喷淋头(13),所述吸浆总管(7)和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均设置在所述浆液喷淋泵(8)上,所述浆液喷淋泵(8)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固定板(32)上,所述喷淋连接管(10)设置在第一喷淋总管(9)上,所述电磁阀(11)设置在所述喷淋连接管(10)上,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设置在所述层流管(2)上,所述第一喷淋头(13)设置在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上;
所述吸浆总管(7)呈管状,所述吸浆总管(7)一端穿过所述层流吸液贯穿孔与所述吸浆支管(6)贯通连接,所述吸浆总管(7)另一端与所述浆液喷淋泵(8)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呈管状,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一端与所述浆液喷淋泵(8)贯通连接;所述喷淋连接管(10)呈管状,所述喷淋连接管(10)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喷淋连接管(10)同一端分别逐一穿过所述上方层流喷淋贯穿孔和所述下方层流喷淋贯穿孔,两根所述喷淋连接管(10)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喷淋总管(9)贯通连接;所述电磁阀(11)设置有两个;
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呈圆环管状,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内圈直径与所述层流管(2)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分别套装在所述层流管(2)的顶端和中端,并且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与所述喷淋连接管(10)一端分别逐一对应贯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与所述层流管(2)连接处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连接头;所述喷淋连接头呈管状,所述喷淋连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一喷淋支管(12)贯通,所述喷淋连接头另一端与所述层流管(2)贯通;所述喷淋连接头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喷淋头(13)设置在所述喷淋连接头另一端内壁上,并且所述第一喷淋头(13)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件包括漏液斗(14)、U型管(15)和废气入风管(16),所述漏液斗(14)设置在所述层流管(2)上,所述U型管(15)和所述废气入风管(16)均设置在所述漏液斗(14)上;所述漏液斗(14)呈漏斗状,所述漏液斗(14)上口直径与所述层流管(2)外径相同,所述漏液斗(14)上口固定设置在所述层流管(2)底端面上,所述U型管(15)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漏液斗(14)下口上;所述废气入风管(16)一端穿过所述废气入风贯穿孔后设置在所述漏液斗(14)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17)呈柱状,所述旋转杆(17)长度小于所述壳体(1)高度,所述旋转杆(17)直径与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直径相同;所述旋转杆(17)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处设置有支撑贯穿孔,所述支撑贯穿孔直径与所述旋转杆(17)直径相同,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杆(17)上;所述旋转杆(17)上套装有推力球轴承,所述推力球轴承一面贴附在所述支撑板下侧;所述旋转杆(17)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内,使得所述旋转杆(17)通过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推力球轴承悬吊在所述壳体(1)顶板上,并且所述旋转杆(17)与所述第一旋转贯穿孔旋转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包括电机(19)、蜗杆(20)和涡轮(21),所述电机(19)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蜗杆(20)设置在所述电机(19)上,所述涡轮(21)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杆(17)顶端,并且所述涡轮(21)与所述蜗杆(20)啮合;
所述旋转叶片(18)呈矩形,所述旋转叶片(18)长度小于所述壳体(1)半径,所述旋转叶片(18)沿纵向设置有多个疏风贯穿孔;所述旋转叶片(18)设置有多片,所述旋转叶片(18)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杆(17)另一端上,并且所述旋转叶片(18)围绕所述旋转杆(17)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硝件包括喷雾脱硝件、喷淋脱硝件和除雾器(31),所述喷雾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喷淋脱硝件设置在所述喷雾脱硝件上,所述除雾器(31)设置在所述旋转杆(17)上;
所述喷雾脱硝件包括分流件和喷雾件,所述分流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喷雾件设置在所述分流件上;所述分流件包括上侧固定板(22)、下侧固定板(23)和分流管(24),所述上侧固定板(22)和所述下侧固定板(2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分流管(24)同时设置在所述上侧固定板(22)和所述下侧固定板(23)上;
所述下侧固定板(23)呈圆形板状,所述下侧固定板(23)上设置有多个分流贯穿孔(35),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由圆心向外呈波纹状均匀分布;具体的,第一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第二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第三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第四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流贯穿孔(35);
所述下侧固定板(23)圆心处设置有第二旋转贯穿孔,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内径大于所述旋转杆(17)直径;所述下侧固定板(23)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套装在所述旋转杆(17)上,并且所述下侧固定板(23)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端的内侧壁上,所述上侧固定板(22)与所述下侧固定板(23)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分流管(24)呈管状,所述分流管(24)两端均开放,所述分流管(24)外径与所述分流贯穿孔(35)内径相同,所述分流管(24)数量与所述分流贯穿孔(35)数量相同;所述分流管(24)一端逐一对应固定嵌装在所述分流贯穿孔(35)内;所述上侧固定板(22)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贯穿孔套装在所述旋转杆(17)上,并且所述上侧固定板(22)上的所述分流贯穿孔(35)逐一对应套装在所述分流管(24)另一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件包括喷雾支管(25)、喷雾总管(26)和增压泵(27),所述喷雾支管(25)设置在所述分流管(24)上,所述喷雾总管(26)分别与所述喷雾支管(25)和所述增压泵(27)连接,所述增压泵(27)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泵固定板(33)上;
所述喷雾支管(25)呈圆环管状,所述喷雾支管(25)包括第一喷雾支管、第二喷雾支管、第三喷雾支管和第四喷雾支管,所述第一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圈的所述分流管(24)上,所述第二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圈的所述分流管(24)上,所述第三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三圈的所述分流管(24)上,所述第四喷雾支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四圈的所述分流管(24)上;
所述喷雾支管(25)与所述分流管(24)连接处均设置有喷雾连接头,所述喷雾连接头呈管状,所述喷雾连接头一端与所述喷雾支管(25)贯通,所述喷雾连接头另一端与所述分流管(24)贯通;所述喷雾连接头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喷雾连接头另一端设置有喷雾头,所述喷雾头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
所述喷雾总管(26)呈管状,所述喷雾总管(26)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喷雾支管、所述第二喷雾支管、所述第三喷雾支管和所述第四喷雾支管贯通连接;所述喷雾总管(26)另一端穿过所述喷雾贯穿孔与所述增压泵(27)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增压泵(27)的吸液口与入液管(3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脱硝件包括第二喷淋支管(28)、第二喷淋头(29)和第二喷淋总管(30),所述第二喷淋支管(28)设置在所述下侧固定板(23)上,所述第二喷淋头(29)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淋支管(28)上,所述第二喷淋总管(30)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淋支管(28)上;
所述第二喷淋支管(28)包括第一圆环喷淋支管、第二圆环喷淋支管、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第四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均设置在所述下侧固定板(23)下表面;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一喷雾支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二喷雾支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三喷雾支管结构相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与所述第四喷雾支管结构相同;
所述第二喷淋头(29)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喷淋头(29)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下方;所述第二喷淋总管(30)呈管状,所述第二喷淋总管(30)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圆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三圆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四圆环喷淋支管贯通连接,所述第二喷淋总管(30)另一端穿过所述紊流喷淋贯穿孔与脱硝液喷淋泵连接;
所述除雾器(31)呈圆饼状,所述除雾器(31)直径不大于所述壳体(1)直径,所述除雾器(31)圆心处设置有除雾贯穿孔,所述除雾器(31)通过所述除雾贯穿孔固定套装在位于所述喷雾脱硝件上方的所述旋转杆(17)上。
CN201922432458.5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Active CN212091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2458.5U CN212091668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2458.5U CN212091668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1668U true CN212091668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25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32458.5U Active CN212091668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16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5585A (zh) * 2019-12-30 2020-04-10 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5585A (zh) * 2019-12-30 2020-04-10 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15514U (zh) 一种处理含颗粒污染物废气的环保设备
CN110975579A (zh) 一种水泥厂脱硫脱硝用废气处理装置
CN108926950A (zh) 一种节能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CN212091668U (zh)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CN114082256A (zh) 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除异味装置
CN108211661A (zh) 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04010718U (zh) 一种移动式放射性热点去除装置
CN110975585A (zh) 一种工业高浓度NOx废气处理设备
CN211999252U (zh) 一种紫外线辐照式污水处理臭氧发生器
CN210645721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施工现场除尘设备
CN209024368U (zh) 一种可循环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7307586U (zh) 一种高浓度废气净化装置
CN213101050U (zh) 一种新型管道过滤器装置
CN211864516U (zh) 一种水泥厂脱硫脱硝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11864467U (zh) 一种适用于水泥烧制过程中的脱硫脱硝装置
CN209464754U (zh) 一种废气处理器
CN209530475U (zh) 一种节能型除臭处理装置
CN212681923U (zh) 一种大直径超薄壁螺旋焊管
CN211411275U (zh) 一种污水过滤装置
CN217410283U (zh) 一种排烟脱硫脱硝吸附装置
CN215311183U (zh) 一种海水式碳捕集封存装置
CN208848627U (zh) 一种放射性废液处理设备
CN216537820U (zh) 一种uv光解净化设备
CN110523147A (zh)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CN215539753U (zh) 一种酸雾塔用酸雾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58, Jinrui Road, Taiping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Sh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4th floor, 82 Jincheng Road, Taiping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SH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