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0849U -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0849U
CN212080849U CN201922247108.1U CN201922247108U CN212080849U CN 212080849 U CN212080849 U CN 212080849U CN 201922247108 U CN201922247108 U CN 201922247108U CN 212080849 U CN212080849 U CN 212080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pe orifice
transverse
drainage
electr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71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联仓
刘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71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0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0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08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包括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第一管口、横向第二管口,以及设置于横向第二管口下方的侧向管口,横向第二管口的中心线高于横向第一管口的中心线设置,三通连接管安装于排气管道上,横向第一管口连接排气管道的来气端,横向第二管口连接排气管道的去气端;侧向管口连接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端设有第一电动阀门,第一电动阀门的下方一设定距离处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排水管道的末端处设有第二电动阀门,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及第一液位传感器连接外部中控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全自动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内冷凝的液态水,无需人工巡检排水,节省成本和人力。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排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垃圾填埋场众多,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有机质,在填埋堆层内缺乏氧气的环境下,大量的进行着厌氧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二氧化碳以及一些其他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如果不加处理自动排放到空气中,对周边的生活环境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二氧化碳和甲烷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温室气体效应。在排气管道上设置排水机构,可以提高抽气风机的效率,降低管道阻力。
现有排水机构是在排水主支路管道上接一个三通,然后旁路连接一段长度的管道,在管道的终端安装一个阀门,需要定期手动去开启排水。对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北方,管内的水较多,短时间内可能就会把这个旁路的排水管注满。如果人员巡查不及时,可能造成液体顺着主管路继续流入下一个环节。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因液体形成时间不固定,受干湿度、外界温度影响,不规律,给人工维护造成较大的劳动负荷和压力;人员维护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对于夜间值班人员来说,出勤频次或者因为管理不严格,可能造成疏于管理,存在晚上不排水的情况;人工排水过程当中存在严重漏气,如果不能及时关闭阀门,造成大量空气进入主管道,影响管道内甲烷浓度。
因此,实有必要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排水装置,实现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无需人工巡检排水,节省成本和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结构简单,实现全自动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内冷凝的液态水,无需人工巡检排水,节省成本和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中,设置于抽取填埋堆层内部湿热可燃气体的排气管道上,用于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内冷凝的液态水;其包括三通连接管,所述三通连接管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第一管口、横向第二管口,以及设置于横向第二管口下方的侧向管口,所述横向第二管口的中心线高于所述横向第一管口的中心线设置,所述三通连接管安装于所述排气管道上,所述横向第一管口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来气端,所述横向第二管口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去气端,气体由所述横向第一管口流向所述横向第二管口;所述侧向管口连接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端设有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下方一设定距离处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排水管道的末端处设有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及第一液位传感器连接外部中控装置。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中,所述侧向管口与所述横向第一管口和横向第二管口之间的夹角小于90°。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中,所述横向第二管口的中心线高于所述横向第一管口的中心线150mm以上。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动阀门和所述第二电动阀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00mm以上。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管和所述排水管道为不锈钢材质。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中,所述横向第二管口连接弯折转换管的第一端,所述弯折转换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去气端,所述排气管道的来气端和所述弯折转换管的第二端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中,所述横向第二管口下方与所述侧向管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连接外部中控装置。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通过在抽取填埋气的排气管道上安装三通连接管,横向第一管口和横向第二管口分别连接排气管道的来气端和去气端,设置于横向第二管口下方的侧向管口连接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端和末端分别设置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于第一电动阀门下方一设定距离处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实现了全自动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内冷凝的液态水,无需人工巡检排水,节省成本和人力。同时,三通连接管的横向第二管口的中心线高于三通连接管横向第一管口的中心线设置,当排液不及时导致液体回流时,可防止液体溢流到下序管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三通连接管 11:横向第一管口 12:横向第二管口
13:侧向管口 2:排水管道 21:第一电动阀门
22:第一液位传感器 23:第二电动阀门 3:排气管道
31:排气管道的来气端 32:排气管道的去气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实现全自动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3内冷凝的液态水,无需人工巡检排水,节省成本和人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较佳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其设置于抽取填埋堆层内部湿热可燃气体的排气管道3 上,用于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3内冷凝的液态水;其包括三通连接管1,所述三通连接管1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第一管口11、横向第二管口12,以及设置于横向第二管口12下方的侧向管口13,所述横向第二管口12的中心线高于所述横向第一管口11的中心线设置,所述三通连接管1安装于所述排气管道3上,所述横向第一管口11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所述横向第二管口12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去气端32,气体由所述横向第一管口11 流向所述横向第二管口12;所述侧向管口13连接排水管道2,所述排水管道2上端设有第一电动阀门21,所述第一电动阀门21的下方一设定距离处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22,所述排水管道2的末端处设有第二电动阀门23,所述第一电动阀门21、第二电动阀门23及第一液位传感器22连接外部中控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在抽取填埋气的排气管道3 上安装三通连接管1,横向第一管口11和横向第二管口12分别连接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和排气管道的去气端32,设置于横向第二管口12下方的侧向管口13连接排水管道2,排水管道2上端和末端分别设置第一电动阀门21和第二电动阀门23,于第一电动阀门21下方一设定距离处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22;当排气管道3内降温,气体中的水气冷凝形成液态水时,气体由横向第一管口11流向横向第二管口12,液态水顺着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的管道流至三通连接管1处,液态水顺着侧向管口13向下流进排水管道2,排出排气管道3内的液态水时,第一电动阀门21为常开状态,第二电动阀门23为关闭状态;当排水管道2内的液体积聚至第一液位传感器22处的高度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2向外部中控装置发出信号,第一电动阀门21关闭,第二电动阀门23打开,排出排水管道2内积聚的液态水;当排水管道2内的液态水排尽后,第二电动阀门23关闭,第一电动阀门21打开,排气管道3中的液态水再次流入排水管道2,如此循环往复,实现了全自动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3内冷凝的液态水,无需人工巡检排水,节省成本和人力。同时,三通连接管1的横向第二管口12的中心线高于三通连接管1横向第一管口11的中心线设置,当排液不及时导致液体回流时,可防止液体溢流到下序管道。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向管口 13与所述横向第一管口11和横向第二管口12之间的夹角小于9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向管口13与横向第一管口11和横向第二管口12之间的夹角小于90°,排气管道3中的液态水沿着倾斜的横向第一管口11流入排水管道2,加快水流入排水管道2的速度,减少排气管道3的水流,从而减小抽风机抽取填埋气的阻力。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第二管口12的中心线高于所述横向第一管口11的中心线150mm以上。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第二管口12的中心线高于横向第一管口11的中心线150mm以上,当排液不及时导致液体回流时,可防止液体溢流到下序管道,且两者的中心线距离为150mm以上,进一步确保液体回流时防止液体溢流到下序管道。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动阀门和所述第二电动阀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00mm以上。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动阀门和所述第二电动阀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00mm以上,保证排水管道2有一定的容量,可以积聚一定量的水之后再排出排水管道2中的水。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较佳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管1和所述排水管道2为不锈钢材质。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三通连接管 1和排水管道2为不锈钢材质,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有助于加快冷凝水的行程。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第二管口12连接弯折转换管的第一端,所述弯折转换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去气端32,所述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和所述弯折转换管的第二端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弯折转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横向第二管口12和排气管道的去气端32,弯折转换管的设置保证了气体流出端管口中心线高于气体进出端管口中心线,确保排液不及时导致液体回流时,液体不会溢流到下序管道,同时保证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和弯折转换管的第二端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即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和排气管道的去气端32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在排气管道3上任意位置,通过弯折转换管,都可以使用该装置排水,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率。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第二管口12下方与所述侧向管口1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连接外部中控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第二管口12下方与侧向管口1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当第一液位传感器22损坏,未将排水管道2的水位及时发送到外部中控装置,无法及时排水,使得排水管道2内的水积聚到横向第二管口12下方与侧向管口13的连接处时,第二液位传感器发出警报信号及排水信号至外部中控装置,确保及时排水,不会造成水回流至排气管道3,影响排气进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请参照图1所示,现以前述较佳的一个实施例为例,对其工作的过程和原理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通过在抽取填埋气的排气管道3上安装三通连接管1,横向第一管口11和横向第二管口12分别连接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和排气管道的去气端32,设置于横向第二管口12下方的侧向管口13连接排水管道2,排水管道2上端和末端分别设置第一电动阀门21和第二电动阀门23,于第一电动阀门21下方一设定距离处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22;当排气管道3内降温,气体中的水气冷凝形成液态水时,气体由横向第一管口11流向横向第二管口12,液态水顺着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的管道流至三通连接管1 处,液态水顺着侧向管口13向下流进排水管道2,排出排气管道3内的液态水时,第一电动阀门21为常开状态,第二电动阀门23为关闭状态;当排水管道2内的液体积聚至第一液位传感器22处的高度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2向外部中控装置发出信号,第一电动阀门21关闭,第二电动阀门23打开,排出排水管道2内积聚的液态水;当排水管道2内的液态水排尽后,第二电动阀门23关闭,第一电动阀门21打开,排气管道3中的液态水再次流入排水管道2,如此循环往复,实现了全自动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3内冷凝的液态水,无需人工巡检排水,节省成本和人力。同时,三通连接管1的横向第二管口12的中心线高于三通连接管1横向第一管口11的中心线设置,当排液不及时导致液体回流时,可防止液体溢流到下序管道。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侧向管口13与横向第一管口11和横向第二管口12之间的夹角小于90°,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管道中的液态水沿着倾斜的横向第一管口11流入排水管道2,排水更加快捷。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三通连接管1和排水管道2为不锈钢材质,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有助于加快冷凝水的行程。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通过在抽取填埋气的排气管道3上安装三通连接管1,横向第一管口11和横向第二管口12分别连接排气管道的来气端31和排气管道的去气端32,设置于横向第二管口12下方的侧向管口13连接排水管道2,排水管道2上端和末端分别设置第一电动阀门21和第二电动阀门23,于第一电动阀门21下方一设定距离处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22,实现了全自动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3内冷凝的液态水,无需人工巡检排水,节省成本和人力。同时,三通连接管1的横向第二管口12的中心线高于三通连接管1横向第一管口11的中心线设置,当排液不及时导致液体回流时,可防止液体溢流到下序管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抽取填埋堆层内部湿热可燃气体的排气管道上,用于排出填埋气通过排气管道内冷凝的液态水;其包括三通连接管,所述三通连接管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第一管口、横向第二管口,以及设置于横向第二管口下方的侧向管口,所述横向第二管口的中心线高于所述横向第一管口的中心线设置,所述三通连接管安装于所述排气管道上,所述横向第一管口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来气端,所述横向第二管口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去气端,气体由所述横向第一管口流向所述横向第二管口;所述侧向管口连接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端设有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下方一设定距离处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排水管道的末端处设有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及第一液位传感器连接外部中控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管口与所述横向第一管口和横向第二管口之间的夹角小于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第二管口的中心线高于所述横向第一管口的中心线150mm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阀门和所述第二电动阀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00mm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管和所述排水管道为不锈钢材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第二管口连接弯折转换管的第一端,所述弯折转换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去气端,所述排气管道的来气端和所述弯折转换管的第二端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第二管口下方与所述侧向管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连接外部中控装置。
CN201922247108.1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80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7108.1U CN212080849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7108.1U CN212080849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0849U true CN212080849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56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710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80849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0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0160A (zh) * 2021-12-02 2022-03-04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吸附器防液氮溢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0160A (zh) * 2021-12-02 2022-03-04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吸附器防液氮溢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80849U (zh)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CN103233505B (zh) 药厂洁净区设备用排水防倒灌系统
CN100504267C (zh) 高温凝结水回收系统
CN111821833B (zh) 一种延程紊流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CN108104242A (zh) 降低吸入气体量的直流式跌水结构
CN203704004U (zh) 湿法脱硫石膏雨或烟囱雨消除装置
CN206304557U (zh) 一种化学方面脱硫除尘设备
CN215822623U (zh) 一种除尘器灰斗蒸汽加热系统
CN208631653U (zh) 双烟气输送管道互联互通高效控制结构及其应用设备
CN203200886U (zh) 药厂洁净区设备用排水防倒灌系统
CN209325815U (zh) 一种脱硫烟道酸液收集管正压排水装置
CN204369741U (zh) 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
CN208066106U (zh) 一种高效氧化装置
CN219716913U (zh) 防回流结构及尾排系统
CN207430017U (zh) 尾气回收净化系统
CN201636529U (zh) 煤气冷凝液全封闭收集装置
CN210495852U (zh) 一种烟气脱硝设备
CN215428194U (zh) 一种带净化功能的风管
CN205000403U (zh) 一种吸水装置
CN214389308U (zh) 一种脱硫塔加氧化风的装置
CN215276327U (zh) 一种冶金智能化厂房空气净化系统
CN206786694U (zh) 一种电站锅炉烟气压力测量取压管路排水装置
CN220369240U (zh) 一种用于规模养殖场污水收集的负压系统
CN206730807U (zh) 一种pta生产氧化单元中减少醋酸流失的尾气吸收系统
CN213994948U (zh) 一种气水分离密闭型压滤机流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