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4053U - 气瓶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瓶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4053U
CN212074053U CN201922308602.4U CN201922308602U CN212074053U CN 212074053 U CN212074053 U CN 212074053U CN 201922308602 U CN201922308602 U CN 201922308602U CN 212074053 U CN212074053 U CN 212074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gas cylinder
support
piec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86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合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086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4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4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4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气瓶运输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用于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具有:第一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底部一侧;第二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轮相对的一侧;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连接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目标气瓶的一侧,具有:第三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目标气瓶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固定,通过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及第三支撑轮可以对第一支撑部进行支撑,进而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无需将本装置与柱子或者管道固定,节省气瓶的固定时间,进而提高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气瓶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瓶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气瓶是指在正常环境下(-40~60℃)可重复充气使用,公称工作压力为 1.0~30MPa(表压),公称容积为0.4~1000L的盛装永久性气体、液化气体或溶解气体的移动式压力容器。
在工程的项目中会大量零散的使用大量的氧气、乙炔、氩气等气瓶。为了气瓶的使用,需要将气瓶运输到使用位置,在现有气瓶运输过程中通常采用二轮手推车对气瓶进行运输,如图1所示,将二轮手推车倾斜以后对气瓶推动到使用位置,然后将手推车与气瓶一同竖直放置,然而采用这种方式运输气瓶时,将气瓶运输到使用位置时,需要将气瓶与二轮车固定在使用位置的柱子或者管道上,否则二轮手推车与气瓶则易倾倒,进而造成事故,而工程项目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气瓶,将二轮手推车固定到柱子或者管道上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而降低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柱子或者管道固定,节省时间的气瓶运输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瓶运输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部,用于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具有:
第一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底部一侧;
第二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轮相对的一侧;
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连接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目标气瓶的一侧,具有:
第三支撑轮,所述第三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支撑轮为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轮与所述第二支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
第二支撑件,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用于对目标气瓶侧壁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一端低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一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成角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竖直平面所成的锐角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一支撑件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
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一端与所第三支撑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背离目标气瓶一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
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
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成一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中,包括:
推动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用于工作人员推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中,所述推动部包括: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侧,所述第三连接件中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同一侧;
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侧,所述第四连接件中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同一侧;
第五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一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目标气瓶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固定,通过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第三支撑轮对气瓶进行运输,在运输到使用位置时,运输装置与气瓶放置在使用位置位置即可,通过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及第三支撑轮可以对第一支撑部进行支撑,进而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无需将本装置与柱子或者管道固定,节省气瓶的固定时间,进而提高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运输气瓶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输气瓶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上”、“下”、“下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工程的项目中会大量零散的使用大量的氧气、乙炔、氩气等气瓶。为了气瓶的使用,需要将气瓶运输到使用位置,在现有气瓶运输过程中通常采用二轮手推车对气瓶进行运输,如图1所示,将二轮手推车倾斜以后对气瓶推动到使用位置,然后将手推车与气瓶一同竖直放置,然而采用这种方式运输气瓶时,将气瓶运输到使用位置时,需要将气瓶与二轮车固定在使用位置的柱子或者管道上,否则二轮手推车与气瓶则易倾倒,进而造成事故,而工程项目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气瓶,将二轮手推车固定到柱子或者管道上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而降低施工进度;并且采用二轮手推车对气瓶进行运输时,需要将二轮手推车倾斜,运输人员要一边推动二轮手推车,一边要对二轮手推车施加一个向上的力,避免二轮手推车摔倒,这样会给运输人员造成大量负担,并且在运输路面不好时,运输人员的负担会更大。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瓶运输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部100,用于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具有:
第一支撑轮11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底部一侧;
第二支撑轮12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轮110 相对的一侧;
第二支撑部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连接,且连接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 100用于支撑目标气瓶的一侧,具有:
第三支撑轮210,所述第三支撑轮21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00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轮110、第二支撑轮12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目标气瓶放置在第一支撑部100上固定,通过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轮110、第二支撑轮120、第三支撑轮210对气瓶进行运输,在运输到使用位置时,运输装置与气瓶放置在使用位置位置即可,通过第一支撑轮110、第二支撑轮120及第三支撑轮210可以对第一支撑部进行支撑,进而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无需将本装置与柱子或者管道固定,节省气瓶的固定时间,进而提高施工进度;并且本实施例对气瓶进行运输时,通过第一支撑轮110、第二支撑轮120、第三支撑轮210进行移动,运输人员仅推动本装置即可,而不需要对本装置施加向上的支撑力,减小运输人员的负担,由于不需要施加向上的支撑力,因此在路面不好时,不会对施工人员造成额外的负担。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气瓶是指待运输的气瓶,第一支撑轮110与第二支撑轮120 可以采用普通的车轮即可,在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第三支撑轮210为万向轮,采用万向轮便于整个装置的移动与转弯,万向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第一支撑部100包括:
第一支撑件130,第一支撑轮110与第二支撑轮12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30 两侧,第一支撑件130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
第二支撑件140,底部与第一支撑件130连接,用于对目标气瓶侧壁进行支撑。
通过第一支撑件130对气瓶底部进行支撑,第二支撑件140对气瓶侧壁进行支撑,如图3所示,避免气瓶从第一支撑部上掉下,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件130可以为由数个钢板焊接而成的底板,或者可以采用整块钢板,在此不作限制,第二支撑件140可以与第一支撑件130焊接,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件可以采用数个钢板焊接而成,也可以采用整块钢板,也可以将第二支撑件做成中部有一个凹陷的弧形,对气瓶进行更好的支撑,在图中未画出,需要说明的是,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气瓶晃动可以通过锁链将气瓶固定在第二支撑件上,运输到使用位置时,一般也不需要将锁链解下,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30靠近第二支撑件140一端低于第一支撑件130 远离第二支撑件140一端;
如图2所示,通过将第一支撑件130倾斜设置,可以将目标气瓶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30上,进而目标气瓶侧壁靠在第二支撑件上,避免目标气瓶竖直设置时,向装置外倾倒,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件一侧高一侧低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140与第一支撑件130所成角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与竖直平面所成的锐角角度;
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件140与第一支撑架件130连接时,目标气瓶可以靠在第二支撑件上,第二支撑件140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30上偏离竖直面的位置,且使目标气瓶可以斜靠在第二支撑件上,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位于垂直于纸面且通过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连接处的竖直面的两侧。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垂直,由于气瓶的侧面与底面一般是垂直的,因此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垂直设置便于目标气瓶底部与第一支撑件全面接触的同时,目标气瓶侧壁与第二支撑件全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00包括:
第三支撑件220,第三支撑件220一端与所第三支撑轮2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140背离目标气瓶一侧连接。
第三支撑件220用于对第二支撑件140进行支撑,避免第二支撑件倾倒,第三支撑件220可以采用支撑杆实现,支撑杆可以与第二支撑件焊接等固定连接,下部与万向轮连接,万向轮可以采用具有制动功能的万向轮,此为现有技术,不作详细描述,便于在装置不动时,对整个装置进行制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00包括:
第一连接件230,一端与第三支撑件220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140 连接;
第二连接件240,一端与第三支撑件220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140 连接,且第一连接件230与第二连接件240成一定角度;
通过第一连接件230、第二连接件240可以将第三支撑件下端与第二支撑件 240连接起来,使第三支撑件220与第二支撑件140的连接更加牢固,也使整个装置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装置包括:
推动部300,与第一支撑部100连接,用于工作人员推动装置;
推动部300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推动部300推动整个装置。
示例性的,推动部300包括:
第三连接件310,第三连接件310一端与第一支撑件130远离第二支撑件140 一端连接,且位于第二支撑件140一侧,第三连接件310中部与第二支撑件140 的一侧连接,第三连接件310位于第二支撑件140与第一支撑件130的同一侧;
第四连接件320,第四连接件320一端与第一支撑件130件远离第二支撑件 140一端连接,且位于第二支撑件140一侧,第四连接件320中部与第二支撑件 140一侧连接,第四连接件320位于第二支撑件140与第一支撑件130的同一侧;
第五连接件330,一端与第三连接件310远离第一支撑件130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件320远离第一支撑件130一端连接。
第三连接件310与第四连接件320位于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之间的部分可以对目标气瓶进行限位,第五连接件330用于运输人员推动整个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320可以采用连接杆,具体可以采用钢杆,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焊接,第五连接件330可以采用钢管两端与第三连接件及第四连接件焊接,此仅为一种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种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部(100),用于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具有:
第一支撑轮(11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底部一侧;
第二支撑轮(12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轮(110)相对的一侧;
第二支撑部(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连接,且连接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00)用于支撑目标气瓶的一侧,具有:
第三支撑轮(210),所述第三支撑轮(21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00)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轮(110)、第二支撑轮(12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轮(210)为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包括:
第一支撑件(130),所述第一支撑轮(110)与所述第二支撑轮(12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30)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对目标气瓶进行支撑;
第二支撑件(140),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连接,用于对目标气瓶侧壁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一端低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所成角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与竖直平面所成的锐角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 与所述一支撑件(130)垂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包括:
第三支撑件(220),所述第三支撑件(220)一端与所第三支撑轮(2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背离目标气瓶一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包括:
第一连接件(230),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220)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连接;
第二连接件(240),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220)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3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40)成一定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动部(3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连接,用于工作人员推动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瓶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300)包括:
第三连接件(310),所述第三连接件(310)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一侧,所述第三连接件(310)中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310)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的同一侧;
第四连接件(320),所述第四连接件(320)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一侧,所述第四连接件(320)中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一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320)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的同一侧;
第五连接件(330),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31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130) 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件(32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130)一端连接。
CN201922308602.4U 2019-12-16 2019-12-16 气瓶运输装置 Active CN212074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8602.4U CN212074053U (zh) 2019-12-16 2019-12-16 气瓶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8602.4U CN212074053U (zh) 2019-12-16 2019-12-16 气瓶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4053U true CN212074053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5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8602.4U Active CN212074053U (zh) 2019-12-16 2019-12-16 气瓶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4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31872A1 (en) Portable compressor
US6953200B2 (en) Cart for cryogenic liquid cylinder
CN201553178U (zh) 手推式氧、氢气瓶转运存放小车
CN212074053U (zh) 气瓶运输装置
CN201971034U (zh) 气瓶运送车
US20050073118A1 (en) Dolly for portable air compressor
US20020168259A1 (en) Flower pot hand truck
CN209833663U (zh) 管道运输车
CN210941897U (zh) 一种多功能无缝气瓶运输手推车
KR20080002188U (ko) 가스 용접 장치용 운반대차
CN203186381U (zh) 一种气瓶运送推车
CN215653551U (zh) 一种矿用井下车辆使用的灭火器架
CN211365728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lng罐式集装箱
CN210116514U (zh) 可供气瓶作业用手推车
CN203391810U (zh) 具有固定功能的气瓶搬运装置
CN102310876A (zh) 气瓶直立小推车
CN216994377U (zh) 立式运输手推车
CN205675057U (zh) 一种气瓶运输装置
CN212500448U (zh) 一种用于运输圆桶的推车
CN210853627U (zh) 一种防倾倒的气体存储罐运输用存放装置
CN211032609U (zh) 一种用于液化气瓶的搬运小车
CN218021753U (zh) 一种低温液体罐用防倾倒搬运车
CN214651093U (zh) 一种车间防倾倒货架车
CN207141146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气瓶推车
CN210707451U (zh) 一种石墨聚苯板的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