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4661U - 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4661U
CN212064661U CN202020968871.3U CN202020968871U CN212064661U CN 212064661 U CN212064661 U CN 212064661U CN 202020968871 U CN202020968871 U CN 202020968871U CN 212064661 U CN212064661 U CN 212064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unting
board
mounting plate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88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朝晴
胡敏
王志昴
龙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guan View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guan View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guan View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guan View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88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4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4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4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产品组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所述集成板安装结构,包括设置有对接口的第一承载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连接且平行相对设置;第一侧板,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背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翻边;集成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第一翻边上,所述集成板的端口穿设于所述对接口。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安装效率高且有利于减小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通过上述集成板安装结构,够合理规划内部元器件的分布情况,减小整个显示器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产品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示器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且显示器整体体积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一种显示器包括壳体、显示面板及设置在壳体与显示面板所围成的容纳空间中的系统主板、录像板、固态硬盘、路由器等多个板状集成结构。现有技术中,在安装该显示器时,通常将这些集成板平铺安装在一个安装板上,再将安装板固定在壳体上,一方面,多个集成板均平铺安装会使得安装板的安装面平面过大,进而使得整个显示器的体积过大,另一方面,安装过程中,多个集成板需要将其端口逐一对应插接在安装板的适当位置,因此需要多次定位固定,安装效率低。
因此,亟需发明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其安装效率高且有利于减小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器,其通过上述集成板安装结构能够合理规划内部元器件的分布情况,减小整个显示器的体积。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包括设置有对接口的第一承载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第一安装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承载板;
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且平行相对设置;
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翻边;
多个集成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第一翻边上,所述集成板的端口穿设于所述对接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第一翻边上均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固定所述集成板的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平行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承载板。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两个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承载板。
可选地,所述集成板安装结构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安装支架均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板。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端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用于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
一种显示器,包括上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在安装时,先将两块集成板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上,以使其中一块集成板位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另一块集成板位于第一翻边、第一侧壁及第一安装板围成空间内,再将第三块集成板安装在第一翻边上,最后将整个安装支架安装在第一承载板上。一个安装支架能够固定支撑多个集成板,在安装时多个集成板的端口能够同时完成与第一承载板上对接口的定位安装,不仅能够提高集成板的安装效率,且能够避免端口插接错误的问题;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及第一翻边能对其包围的集成板进行保护,避免集成板之间因连接不牢发生磕碰;第一翻边不仅可以在向第一安装板上安装集成板时进行避让,且能够减少安装支架所需要的材料;集成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及第一翻边后,均与第一承载板垂直设置,即减小了多个集成板与第一承载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第一承载板的体积,且能够调整集成板安装结构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利于减小整个集成板安装结构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通过采用上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便于合理规划显示器内部元器件的分布情况,减小整个显示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集成板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中:
1-第一承载板;11-对接口;
2-安装支架;21-第一安装板;22-第二安装板;23-第一侧板;24-第一翻边;25-第二侧板;26-第二翻边;27-连接板;271-通孔;
3-连接件;
4-第二承载板;
5-外壳;
6-显示屏;
7-集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现有技术中,显示器中的多块集成板通常依次平铺连接在安装板上,不仅导致安装板尺寸大还不利于显示器内其他元器件的布置,从而导致整个显示器体积较大,且每个集成板需要逐个与安装板进行定位安装,安装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其可用于电器产品组装领域。如图1所示,显示器包括显示屏6和外壳5,显示屏6和外壳5连接围成用于容纳集成板7及其他电气元件的空间,集成板安装结构设置在上述容纳空间内。
如图1和2所示,集成板安装结构包括设置有对接口11的第一承载板1及连接于第一承载板1的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包括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第一侧板23及第一翻边24,第一安装板21垂直于第一承载板1,第二安装板22与第一安装板21连接且平行相对设置;第一侧板23设置于第一安装板21上背离第二安装板22的一侧,第一侧板23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一安装板21的第一翻边24,集成板7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及第一翻边24上,集成板7的端口穿设于对接口11。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在安装时,先将两块集成板7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上,以使其中一块集成板7位于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之间,另一块集成板7位于第一翻边24、第一侧板23及第一安装板21围成空间内,再将第三块集成板7安装在第一翻边24上,最后将整个安装支架2安装在第一承载板1上。一个安装支架2能够固定支撑多个集成板7,在安装时多个集成板7的端口能够同时完成与第一承载板1上对接口11的定位和安装,不仅能够提高集成板7的安装效率,且能够避免端口插接错误的问题;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及第一翻边24能对其包围的集成板7进行保护,避免集成板7之间因连接不牢发生磕碰;第一翻边24不仅可以在向第一安装板21上安装集成板7时进行避让,且能够使安装支架2需要较少的材料实现对集成板7的支撑;集成板7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及第一翻边24后,均与第一承载板1垂直设置,即减小了多个集成板7与第一承载板1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第一承载板1的体积,且能够调整集成板安装结构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利于减小整个集成板安装结构的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通过采用上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便于合理规划显示器内部元器件的分布情况,一定程度上减小整个显示器的体积。
优选地,如图1所示,集成板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承载板4,第二承载板4垂直于第一安装板21和第一承载板1,第一承载板1和安装支架2均连接于第二承载板4。第一承载板1和第二承载板4共同对集成板7进行支撑和固定。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板4平行连接于显示屏6,第一承载板1垂直于显示屏6,即第一承载板1与第二承载板4垂直连接。第二安装板22位于靠近第二承载板4的一侧。集成板7可以是系统主板、录像板、固态硬盘、路由器等。优选地,安装支架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安装支架2通过冲压的方式成型,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
为了实现精确地将集成板7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及第一翻边24上,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及第一翻边24上均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固定所述集成板7的连接件3。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为螺母,螺母焊接在安装支架2上,集成板7上设置有与连接件3位置对应的安装孔,安装孔与连接件3对齐后,采用螺栓穿多集成板7上的安装孔再螺纹连接于连接件上即可,操作方便、定位准确。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23为两个,两个第一侧板23平行相对设置且垂直于第一承载板1。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3及其上的第一翻边24能够更稳固地实现对集成板7的支撑,且两个第一侧板23能够与第一安装板21围成两端开口的容纳槽,从而对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1上的集成板7进行保护。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侧板23上的第一翻边24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即靠向安装支架2内侧翻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翻边24也可以是朝背离彼此的方向翻折。
优选地,为了实现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的连接,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2还包括平行于第一承载板1的连接板27,连接板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仅仅通过连接板27实现连接,即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22之间的其他三个方向均为镂空,从而便于向第二安装板22上安装集成板7。优选地,连接板27上设置有通孔271。通孔271一方面便于观察位于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之间的集成板7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减轻安装支架2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2还包括两个连接于第二安装板22背离第一安装板21一侧的第二侧板25,两个第二侧板25相对设置且垂直于第一承载板1。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板4上安装有平行于其自身的集成板7,第二安装板22与两个第二侧板25能够围成容纳槽,从而可以对安装在第二承载板4上的集成板7进行保护。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侧板25平行设置,且抵接在第二承载板4上。
为了实现将安装支架2连接在第二承载板4上,如图2所示,第二侧板25端部设置有平行于第二承载板4的第二翻边26,第二翻边26用于与第二承载板4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翻边26上开设有安装孔,第二承载板4上对应设置有连接件,螺栓穿过第二翻边26上的安装孔螺纹连接于连接件即可以将安装支架2固定在第二承载板4上。优选地,两个第二侧板25上的两个第二翻边26朝向背离彼此的一侧即安装支架2外侧方向翻折,从而便于安装支架2安装与第二承载板4上。
优选地,安装支架2一体成型。即第一翻边24、两个第一侧板23、第一安装板21、连接板27、第二安装板22、两个第二侧板25及第二翻边26均由一块金属材料冲压折弯而成,虽然整个安装支架2形状复杂,但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对接口(11)的第一承载板(1)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的安装支架(2),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
第一安装板(21),垂直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
第二安装板(2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1)连接且平行相对设置;
第一侧板(23),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上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22)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23)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的第一翻边(24);
多个集成板(7),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所述第二安装板(22)及所述第一翻边(24)上,所述集成板(7)的端口穿设于所述对接口(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所述第二安装板(22)及所述第一翻边(24)上均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固定所述集成板(7)的连接件(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3)平行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还包括两个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2)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21)一侧的第二侧板(25),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5)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板安装结构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所述第一承载板(1)的第二承载板(4),所述第一承载板(1)和所述安装支架(2)均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板(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5)端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二承载板(4)的第二翻边(26),所述第二翻边(26)用于与所述第二承载板(4)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的连接板(27),所述连接板(2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7)上设置有通孔(271)。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板安装结构。
CN202020968871.3U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Active CN212064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8871.3U CN212064661U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8871.3U CN212064661U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4661U true CN212064661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20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8871.3U Active CN212064661U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4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2291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adapted for mounting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fer cards
US8281940B2 (en) Computer rack
US6424540B1 (en) Computer enclosure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positioning a circuit board
US8556357B2 (en) Computer rack
CN101334948B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8559189B2 (en) Riser card for power supply
US20120268884A1 (en) Server backplate and server having same
US6166902A (en) CPU module for compactPCI-based computer
JPH08337083A (ja) Icカード
CN212064661U (zh) 一种集成板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JPH03151695A (ja) プレーナ・ボードの支持装置
JP2016083965A (ja) 車両用ディスプレイ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制御ユニット
WO2015094273A1 (en) Connector to secure a solid state device in an off motherboard location
US6738260B2 (en) Dual-card receiving device
JPH10124174A (ja) 薄型構造の情報処理装置
US7095622B2 (en) Backplane support system with stiffener
CN216901655U (zh) 一种gpu卡安装装置及服务器
US20170293328A1 (en) Computer module with double-sided memory
CN105720435B (zh) 电子装置
CN211428529U (zh) 转接器
CN218187543U (zh) 刺激仪
CN210370052U (zh) 一种灾害预警装置及其安装挂件
CN218332447U (zh) 一种装配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7765077U (zh) 一种显示屏安装结构
CN113835483B (zh) 一种固定支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