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4326U - 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4326U
CN212064326U CN202020835100.7U CN202020835100U CN212064326U CN 212064326 U CN212064326 U CN 212064326U CN 202020835100 U CN202020835100 U CN 202020835100U CN 212064326 U CN212064326 U CN 212064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rotating
main part
groove
fe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51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i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i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i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i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351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4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4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4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涉及耳机技术领域。该耳机母座包括转动主体,转动主体的外侧壁上凹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横截面呈圆形,转动主体用于通过配合槽与耳机的机体可转动地配合,转动主体的轴向上的一端凹设有供耳机的双针线材插接的双针插孔,转动主体上远离双针插孔的一端用于伸入耳机的机体内并与耳机的机体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母座与线材的插接配合更加可靠,并能够调节线材角度,大幅提升了用户的佩戴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母座主要分为双针母座与MMCX母座两种,双针母座与双针线材的双针式插接配合紧密,双针母座固定设置于耳机的机体上无法进行转动,导致线材角度无法调节,影响用户体验。MMCX母座内部呈圆柱形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耳机的机体上,能够调节线材角度,但MMCX母座上设置的环扣会因为与线材之间的多次插拔而磨损,导致与线材的插接易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母座,其能够相对耳机的机体转动以调节线材角度,并能够保证插接配合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其能够调节线材角度,并能够保证插接配合紧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母座,包括转动主体,所述转动主体的外侧壁上凹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转动主体用于通过所述配合槽与耳机的机体可转动地配合,所述转动主体的轴向上的一端凹设有供所述耳机的双针线材插接的双针插孔,所述转动主体上远离所述双针插孔的一端用于伸入所述耳机的机体内并与所述耳机的机体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槽在所述转动主体的同一径向截面所在的平面内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槽为首尾连通的环槽。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槽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转动主体相对所述耳机的机体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耳机的机体上设置的止挡部抵持,以限制所述转动主体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凸设于所述转动主体远离所述双针插孔的一端的端壁上,所述限位部在所述转动主体的周缘上延伸,且所述限位部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耳机的机体上设置的两个止挡部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呈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远离所述双针插孔的一端的端壁上同轴凸设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端壁上凹设有与所述耳机的机体内部插针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段在轴向上的投影处于所述转动主体远离所述双针插孔的一端的端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机体、双针线材及所述的耳机母座,所述耳机母座包括转动主体,所述转动主体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所述转动主体的外侧壁上凹设有配合槽,所述转动主体用于通过所述配合槽与耳机的机体可转动地配合,所述转动主体的轴向上的一端凹设有供所述耳机的双针线材插接的双针插孔,所述转动主体上远离所述双针插孔的一端用于伸入所述耳机的机体内并与所述耳机的机体电连接,所述转动主体通过所述配合槽与所述机体可转动地配合,所述双针线材与所述双针插孔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下座及上盖,所述下座上开设有供所述转动主体插入的安装孔,所述下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配合槽卡持的第一卡持件,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配合槽卡持的第二卡持件,所述第一卡持件与所述第二卡持件共同用于限制所述转动主体相对安装孔的轴向运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母座,一方面,该耳机母座的轴向上的一端凹设有双针插孔,与双针线材配合插接,插接配合紧密可靠。另一方面,该耳机母座的横截面呈圆形,且其外侧壁上凹设有配合槽,转动主体用于通过配合槽与耳机的机体可转动地配合。在实际应用中,与双针插孔插接的双针线材能够在该转动主体的转动下调节角度,以使用户获得更佳的佩戴体验。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母座的有益效果包括:与线材的插接配合更加可靠,并能够调节线材角度,大幅提升了用户的佩戴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母座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母座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耳机母座与下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耳机母座;100-转动主体;110-配合槽;130-双针插孔;150-连接段;170-限位部;171-抵持面;200-耳机;210-机体;211-上盖;2111-第二卡持件;213-下座;2131-安装孔;2133-第一卡持件;2135-第一止挡部;2137-第二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母座10,用于安装于耳机的机体上,实现机体与线材之间的数据连接。该耳机母座10既能够与线材稳定可靠的插接,还能够相对机体转动,从而实现对线材角度的调节,大幅提升了用户的佩戴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母座10,包括与耳机的机体转动配合的转动主体100,转动主体100的径向截面呈圆形,而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加工与安装的便利性,转动主体100呈圆柱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采用其他结构,如轴向截面为椭圆的结构等。
本实施例中,圆柱形结构的转动主体10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耳机的机体配合的配合槽110,配合槽110径在外侧壁上径向凹设,且在转动主体100的同一径向截面所在的平面内延伸。
转动主体100通过配合槽110与耳机的机体配合后,机体与配合槽110卡合,转动主体100能够相对机体周向自转,转动过程中,机体卡入配合槽110内的部分沿配合槽110滑周向滑动,并且与配合槽110在转动主体100的轴向上的两个侧壁接触以限制转动主体100相对机体轴向位移。
本实施例中,配合槽110为周向凹设在转动主体100的外侧壁上的环槽,即配合槽110的首尾连通,若无其他限位结构,配合槽110与耳机的机体配合后,转动主体100能够相对机体360°自转,以获得更广的线材角度调节范围。
另外,本实施例中,配合槽110为矩形槽,即配合槽110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槽110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采用其他结构形状。
在实际应用中,转动主体100通过配合槽110与耳机的机体卡合后,其相对与机体的轴向运动受到限制,并且,通过配合槽110与机体卡入的部分之间的相对滑动,实现了相对于机体的周向自转,连接在转动主体100上的线材在转动主体100周向自转的带动下实现了角度调节,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佩戴体验。
请参照图2所示,为了保证转动主体100与耳机线材配合紧密,转动主体100的一个轴向端面上凹设有供双针线材插入配合的双针插孔130。当转动主体100通过配合槽110与耳机的机体可转动地配合时,双针插孔130所在的一端处于机体之外并与双针线材插接配合,转动主体100远离双针插孔130的一端伸入机体内部与机体进行电连接,实现线材与机体之间的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中,转动主体100远离双针插孔130的一端同轴凸设有连接段150,连接段150的端壁上凹设有与耳机的机体内部插针连接的连接孔,连接段150在轴向上的投影处于转动主体100远离双针插孔130的一端的端壁上。
在实际应用中,当转动主体100通过配合槽110可转动地安装于耳机的机体上时,双针线材上的双针插头插入双针插孔130内,双针线材远离双针插头的一端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采用双针插孔130配合插接双针线材,能够获得稳定可靠的插接配合结构,避免因线材松动而影响用户的收听效果及佩戴体验。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母座10,通过转动主体100端壁凹设双针插孔130实现与双针线材的紧密配合,并通过转动主体100的圆柱形状以及环设的配合槽110实现与机体的可转动配合,从而实现线材的角度可调。
另外,考虑到防止转动主体100在耳机的机体上过度转动导致线材拧绞而损坏,转动主体100上还设置有限位部170,限位部170用于在转动主体100相对耳机的机体转动的过程中与耳机的机体上设置的止挡部抵持,以将转动主体100的自转限定在预设角度范围内,从而实现对线材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70凸设于转动主体100远离双针插孔130的一端的端壁上,并且限位部170在转动主体100的周缘上延伸,且限位部170的外侧壁与转动主体100的外侧壁连续,即限位部170呈弧形。
为了提升限位部17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70在转动主体100径向上的内侧壁与连接段150的外侧壁贴合。
限位部170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抵持面171,两个抵持面171分别用于与设置在耳机的机体上的两个止挡部抵持。实际应用中,当转动主体100相对机体正向自转第一角度时,限位部170的其中一个抵持面171与机体上的其中一个止挡部抵持,限制转动主体100继续正向自转,之后若转动主体100反向自转并转过第二角度时,限位部170的另一个抵持面171与机体上的另一个止挡部抵持,限制了转动主体100继续反向自转。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适应性调节限位部170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即调节两个抵持面171在周向上的距离,能够实现对转动主体100相对耳机的机体的自转角度范围的调节。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母座10,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转动主体100的轴向端壁上凹设的双针插孔130实现与双针线材的紧密插接配合,并通过转动主体100的外侧壁上环设的配合环槽与耳机的机体可转动地配合,实现带动双针线材的角度调节。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母座10,转动主体100与线材的插接配合更加可靠,并能够调节线材角度,大幅提升了用户的佩戴体验。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200,包括机体210、双针线材(图中未示出)及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母座10,耳机母座10通过转动主体100与机体210可转动地配合,双针线材与双针插孔130插接。
机体210包括可拆连接的上盖211及下座213,下座213开设有供转动主体100插入的安装孔2131,并其下座213还设置有用于与配合槽110卡持的第一卡持件2133,上盖211上设置有用于与配合槽110卡持的第二卡持件2111,第一卡持件2133与第二卡持件2111共同用于限制转动主体100相对安装孔2131的轴向运动。
在实际安装耳机母座10时,将转动主体100的连接段150由安装孔2131插入机体210内,直至转动主体100的配合槽110与第一卡持件2133配合,即第一卡持件2133卡入配合槽110内。之后将上盖211与下座213配合连接,当连接完成时,第二卡持件2111刚好卡入配合槽110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持件2133与第二卡持件2111均为与配合槽110尺寸对应的半圆形结构,当第一卡持件2133与第二卡持件2111分别卡入配合槽110内后,第一卡持件2133与第二卡持件2111围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保证了耳机母座10的转动过程平稳顺畅。
另外,请参照图4所示,下座2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止挡部2135及第二止挡部2137,当第一卡持件2133卡入配合槽110内后,第一止挡部2135与第二止挡部2137分别处于转动主体100上的限位部170的周向上的两侧。并且,第一止挡部2135与第二处于连接段150的同一直径方向上,并且第一止挡部2135与第二止挡部2137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段150的直径且小于转动主体100的直径。
当转动主体100相对机体210正向自转第一角度时,限位部170的正向端的抵持面171与第一止挡部2135抵持,限制转动主体100继续正向自转,之后若转动主体100反向自转并转过第二角度时,限位部170的反向端的抵持面171与第二止挡部2137抵持,限制了转动主体100继续反向自转。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200,在实际应用中,双针线材与耳机母座10的转动主体100上设置的双针插孔130配合,紧密可靠,并且,耳机母座10能够相对机体210转动,从而实现对双针线材的角度调节,能够适应用户的多种佩戴需要,用户的佩戴体验大大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主体,所述转动主体的外侧壁上凹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转动主体用于通过所述配合槽与耳机的机体可转动地配合,所述转动主体的轴向上的一端凹设有供所述耳机的双针线材插接的双针插孔,所述转动主体上远离所述双针插孔的一端用于伸入所述耳机的机体内并与所述耳机的机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在所述转动主体的同一径向截面所在的平面内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为首尾连通的环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主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转动主体相对所述耳机的机体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耳机的机体上设置的止挡部抵持,以限制所述转动主体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凸设于所述转动主体远离所述双针插孔的一端的端壁上,所述限位部在所述转动主体的周缘上延伸,且所述限位部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耳机的机体上设置的两个止挡部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主体呈圆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主体远离所述双针插孔的一端的端壁上同轴凸设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端壁上凹设有与所述耳机的机体内部插针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段在轴向上的投影处于所述转动主体远离所述双针插孔的一端的端壁上。
9.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双针线材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母座,所述转动主体通过所述配合槽与所述机体可转动地配合,所述双针线材与所述双针插孔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下座及上盖,所述下座上开设有供所述转动主体插入的安装孔,所述下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配合槽卡持的第一卡持件,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配合槽卡持的第二卡持件,所述第一卡持件与所述第二卡持件共同用于限制所述转动主体相对安装孔的轴向运动。
CN202020835100.7U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 Active CN212064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5100.7U CN212064326U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5100.7U CN212064326U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4326U true CN212064326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20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5100.7U Active CN212064326U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4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4197U (zh) 智能手机壳
US7632119B1 (en) Power adapter
EP3605744A1 (en) Charging gun
US20210210892A1 (en) Rotatable Electric Plug
EP3671299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lug connector and core unit thereof
CN212064326U (zh) 一种耳机母座及耳机
EP0237423A1 (en) Locked connector
CN207530158U (zh) 波纹弹簧及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WO2015053295A1 (ja) メス端子
CN110718785A (zh) 储能连接器
CN114207950B (zh) 电插塞式连接器
EP1137116A2 (en) Latch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4103093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CN216563774U (zh) 插座、插头、连接器组件、数据线及智能眼镜
CN212992348U (zh) 一种可调节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
CN212986225U (zh) 一种把手结构及龙头
WO2021129047A1 (zh) 电机电刷、电机和洗衣机
CN211198240U (zh) 一种耳机线卷线器
JP731850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209805061U (zh) 充电头和充电器
US20240030652A1 (en) Plug lock mechanism
CN218602843U (zh) Dc接头及连接线
JPH0722861Y2 (ja) コネクタ
JP5574506B2 (ja) コネクタ
CN219760021U (zh) 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呼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