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2959U - 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62959U CN212062959U CN202020450452.0U CN202020450452U CN212062959U CN 212062959 U CN212062959 U CN 212062959U CN 202020450452 U CN202020450452 U CN 202020450452U CN 212062959 U CN212062959 U CN 2120629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er
- arm
- wire
- clamping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Insulation Or Armoring From Wir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包括机体、传送组件、刺破组件、切刀组件、拉线夹爪和移线组件,传送组件包括传输通道和第一机械手;刺破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件和与第一压力件配合的对接件,对接件和机体连接,且对接件位于第一压力件的下方,第一机械手用于将连接头从传输通道移至对接件上;拉线夹爪能够通过第一推动件与机体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机体上设置有第三推动件,用于驱动切刀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切刀组件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沿连接线的方向设置;移线组件包括夹线件,夹线件能够将连接线从切刀组件移至对接件上,连接线能够通过第一压力件与连接头配合。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线束装配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背景技术
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线束包括连接头和与上述连接头配合的连接线,现有技术中一些线束的连接线的长度不同,因而在加工时需要人工根据所需的长度分别裁剪不同的连接线,然后将连接线的端部和连接头配合,以完成长短脚线束的装配;但是人工切断以及人工装配等操作降低了线束装配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能够提高线束装配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包括机体、传送组件、刺破组件、切刀组件、拉线夹爪和移线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输通道和第一机械手;所述刺破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件和与所述第一压力件配合的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和所述机体连接,且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压力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机械手用于将连接头从所述传输通道移至所述对接件上;所述拉线夹爪用于夹持线束,且所述拉线夹爪能够通过第一推动件与所述机体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第三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切刀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切刀组件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沿连接线的方向设置,用以切断不同的所述连接线;所述移线组件包括夹线件,所述夹线件能够将连接线从所述切刀组件移至所述对接件上,所述连接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件与所述连接头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拉线夹爪通过支撑座和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所述拉线夹爪包括连接板、第一动力源、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座固定,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中部共同铰接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二支臂的相对设置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游离端共同铰接于所述第一动力源的伸出端处;所述第一动力源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一支臂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游离端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传输通道固定;所述限位板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弯折部,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剥线夹爪,所述剥线夹爪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动力源和锁定板;所述锁定板和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中部共同铰接于所述锁定板上,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铰接,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相对设置的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铰接,且所述第三连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游离端共同铰接于所述第二动力源的伸出端处;所述第二动力源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游离端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板通过第二推动件和所述机体连接,以带动所述锁定板沿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组件还包括第三切刀、第四切刀和主动件,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沿所述连接线的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均位于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之间;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均与所述主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同步地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一切刀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推动件包括螺杆和两座体,两所述座体分别与两所述切刀组件连接;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且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相反;两所述座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通过第四推动件滑动连接有下料夹爪,所述下料夹爪包括第三动力源、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所述第三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固定臂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固定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传送组件用于将连接头传输至刺破组件的工位上;切刀组件用于将连接线切断,并且切断后的连接线能够通过移线组件摆动至刺破组件的工位上;刺破组件能够将连接线压设进连接头的内部,以实现线束的初步装配;拉线夹爪用于夹持线束,当拉线夹爪运动的距离等于连接线所需的长度后,第一推动件停止运动;第三推动件驱动切刀组件运动,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分别将两连接线切断,以得到不同长度的两连接线;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传送组件、刺破组件和移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移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线夹爪、剥线夹爪和切刀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线夹爪和剥线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刀组件和第三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刀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线夹爪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剥线夹爪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机体;11、支撑座;111、连接板;12、第一推动件;13、检测件;14、第二推动件;15、第三推动件;151、螺杆;152、座体;21、传输通道;22、第一机械手;23、限位板;31、第一压力件;32、对接件;4、切刀组件;41、第一切刀;42、第二切刀;43、第三切刀;44、第四切刀;45、主动件;46、间隔板;5、拉线夹爪;51、第一支臂;511、第一连杆;52、第二支臂;521、第二连杆;53、空槽;54、第一动力源;541、联动件;61、第一夹持臂;611、第一夹持部;612、第一限位槽;613、第三连杆;62、第二夹持臂;621、第二夹持部;622、第二限位槽;623、第四连杆;63、第二动力源;64、锁定板;7、移线组件;71、夹线件;72、第二压力件;73、第五推动件;731、丝杆;732、台面;81、第四推动件;82、第三动力源;821、不完全齿轮;822、齿条;83、第一固定臂;84、第二固定臂;9、线束;91、连接头;92、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的一实施例,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传送组件、刺破组件、切刀组件4、拉线夹爪5和移线组件7,传送组件用于将连接头91传输至刺破组件的工位上;切刀组件4用于将连接线92切断,并且切断后的连接线92能够通过移线组件7摆动至刺破组件的工位上;刺破组件能够将连接线92压设进连接头91的内部,以实现线束9的初步装配。
传送组件包括振动盘(图中未示出)、传输通道21和第一机械手22,振动盘和第一机械手22分别位于传输通道21的两侧,连接头91能够从振动盘内部传送至第一机械手22处,然后第一机械手22能够夹持住上述连接头91,并将其放置在刺破组件的工位上。第一机械手22包括夹爪和用于驱动夹爪的气缸,并且第一机械手22的上方连接有气缸,以驱动第一机械手22沿直线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机械手22能够在传动组件和刺破组件之间往复运动。
此外,传送组件还包括限位板23,限位板23通过紧固螺钉与传输通道21固定,并且本实施例中限位板23靠近第一机械手22设置。限位板23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弯折部,上述弯折部沿垂直于限位板23主体的方向设置。弯折部位于传输通道21的末端,当连接头91运动到传输通道21的末端时,弯折部能够限制连接头91继续运动,以便于第一机械手22夹持连接头91;同时,利用弯折部限制连接头91的位置,能够防止连接头91与传输通道21脱离,以增大连接头91运送时的安全性。
刺破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件31和对接件32,上述对接件32位于第一压力件31的下方,并且与第一压力件31配合使用。第一压力件31的伸出端设置有压板,压板上开设有与连接线92配合的凹槽,从而便于第一压力件31压设连接线92,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件31可以选用直线模组、气缸等直线动力件。对接件32的下表面和机体1固定,在装配线束9时,首先通过第一机械手22将连接头91放置在对接件32的上表面,然后利用移线组件7将切断后的连接线92摆动至对接件32上,使得连接线92的端部放置在连接头91上。通过第一压力件31驱动连接线92的端部嵌设进连接头91中,从而实现连接头91和连接线92的刺破连接。
机体1上设置有第三推动件15,并且上述第三推动件15能够驱动切刀组件4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将连接线92切断。切刀组件4包括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均沿连接线92的拉动方向分布设置,利用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能够将不同的连接线92切断。并且通过连接线92所需长度不同,预先调整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的位置,以实现对不同长度的连接线92进行切断。本实施例中连接头91上仅设置有两条长度不同的连接线92,因而切刀组件4中包含了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分别用于切断两长度不同的连接线92。当连接头9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线92时,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对应的设置多组切刀,在此不做赘述。
移线组件7包括夹线件71、第五推动件73和第二压力件72,夹线件71和第五推动件73连接,第五推动件73能够带动夹线件71沿垂直于连接线92的方向运动。第二压力件72和第五推动件73连接,并且第二压力件72位于夹线件71的后方,从而能够利用第二压力件72压设连接线92,以减小连接线92在切断和刺破时位置的偏移,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力件72优选气缸。本实施例中第五推动件73包括台面732和两丝杆731,台面732和两丝杆731螺纹配合,因而利用伺服电机带动两丝杆731旋转时,通过丝杆731和台面732的螺纹配合能够驱动台面732沿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夹线件71将切断后的连接线92摆动至对接件32上。
拉线夹爪5用于夹持初步装配后的线束9,拉线夹爪5位于支撑座11的上表面,并且第一推动件12能够通过支撑座11带动拉线夹爪5沿直线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12可以选用带传动副、直线模组或者气缸等直线运动件。
拉线夹爪5包括第一支臂51、第二支臂52、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板111和第一动力源54,连接板111和支撑座11固定连接。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均包括首端和末端,本实施例中首端用于夹持连接线92。第一支臂51的中部和第二支臂52的中部铰接,并且上述铰接点位于连接板111上,因而通过上述铰接点能够限制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的位置,以避免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位置发生偏移。第一支臂51的末端和第一连杆511的端部铰接,同时第二支臂52的末端也和第二连杆521的端部铰接;并且第一连杆511的游离端和第二连杆521的游离端共同铰接在第一动力源54的游离端,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源54可以选用气缸或直线电机等。
当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伸出时,第一动力源54会带动第一连杆511的端部和第二连杆521的端部处的铰接点超靠近首端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521之间的夹角增大。第一连杆511会施加给第一支臂51的末端一定的压力,上述压力沿垂直与第一连杆511的方向作用在第一支臂51上;第一支臂51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朝向第二支臂52的转矩。第二连杆521会施加给第二支臂52的一定的推力,上述推力沿垂直于第二连杆521的方向作用在第二支臂52上;第二支臂52在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朝向第一支臂51的转矩,因而第一支臂51的首端和第二支臂52首端相会靠近并贴合,以夹持连接线92。同理,当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回收时,第一动力源54会拉动第一连杆511的端部和第二连杆521的端部处的铰接点超远离首端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521之间的夹角减小。第一连杆511会产生与其垂直的拉力作用在第一支臂51的末端,第一支臂51的末端在上述拉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远离第二支臂52的转矩。第二连杆521会产生与其垂直的推力作用在第二支臂52的末端,第二支臂52的末端在上述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远离第一支臂51的转矩。因而第一支臂51的首端和第二支臂52的首端相互分离,以使拉线夹爪5打开将连接线92与其分离。
此外,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521通过联动件541与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铰接,以便于装配。
第一支臂51的首端和第二支臂52的首端处均开设有空槽53,当连接线92被夹持在拉线夹爪5上时,连接头91位于空槽53处,因而开设在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上的空槽53能够减小对连接头91规格的限制,以使得拉线夹爪5能够适配多种线束9的加工。
上述拉线夹爪5能够夹持住连接线92靠近连接头91的位置,然后其能够在第一推动件12的驱动下沿直线运动,同时拉动连接线92运动,当拉线夹爪5运动的距离等于连接线92所需的长度后,第一推动件12停止运动。切线装置还包括剥线夹爪,上述剥线夹爪能够夹持住连接线92的中部位置。同时为了避免剥线夹爪对拉线夹爪5的运动造成干涉,在第一推动件12带动拉线夹爪5运动的过程中,剥线夹爪均处于开启的状态。当拉动连接线92达到预定的长度后,剥线夹爪会夹持住连接线92的中部。然后第三推动件15会驱动切刀组件4沿竖直方向向下,以利用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分别切断两连接线92。
剥线夹爪设置在机体1上,上述剥线夹爪包括第一夹持臂61、第二夹持臂62、第三连杆613、第四连杆623、第二动力源63和锁定板64,锁定板64和机体1连接,以防止剥线夹爪在使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对称设置,并且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均包括前端和后端,本实施例中前端用于夹持连接线92。第一夹持臂61的中部和第二夹持臂62的中部铰接,并且上述铰接点位于锁定板64上,因而通过上述铰接点能够限制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的位置,以避免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位置发生偏移。第一夹持臂61的后端和第三连杆613的端部铰接,同时第二夹持臂62的后端也和第四连杆623的端部铰接;并且第三连杆613的游离端和第四连杆623的游离端共同铰接在第二动力源63的游离端,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源63可以选用气缸或直线电机等。
当第二动力源63的伸出端伸出时,第二动力源63会带动第三连杆613的端部和第四连杆623的端部处的铰接点超靠近前端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三连杆613和第四连杆623之间的夹角增大。第三连杆613会施加给第一夹持臂61的后端一定的压力,上述压力沿垂直与第三连杆613的方向作用在第一夹持臂61上;第一夹持臂61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朝向第二夹持臂62的转矩。第四连杆623会施加给第二夹持臂62的一定的推力,上述推力沿垂直于第四连杆623的方向作用在第二夹持臂62上;第二夹持臂62在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朝向第一夹持臂61的转矩,因而第一夹持臂61的前端和第二夹持臂62前端相会靠近并贴合,以夹持连接线92的中部。同理,当第二动力源63的伸出端回收时,第二动力源63会拉动第三连杆613的端部和第四连杆623的端部处的铰接点超远离前端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三连杆613和第四连杆623之间的夹角减小。第三连杆613会产生与其垂直的拉力作用在第一夹持臂61的后端,第一夹持臂61的后端在上述拉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远离第二夹持臂62的转矩。第四连杆623会产生与其垂直的推力作用在第二夹持臂62的后端,第二夹持臂62的后端在上述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远离第一夹持臂61的转矩。因而第一夹持臂61的前端和第二夹持臂62的前端相互分离,以使剥线夹爪打开将连接线92与其分离。
锁定板64通过第二推动件14和机体1连接,因而通过第二推动件14能够带动锁定板64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剥线夹爪沿直线运动。第二推动件14可以选用带传动副、齿轮齿条传动副、直线模组以及气缸等。本实施例中第二推动件14包括齿轮和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固定在锁定板64上,齿轮通过伺服电机设置在机体1上;因而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能够推动剥线夹爪沿直线运动。
第一夹持臂61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一夹持部611,并且上述第一夹持部611沿第一夹持部611的方向设置。第二夹持臂62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二夹持部621,并且上述第二夹持部621沿第二夹持部621的方向设置。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相对设置,当第一夹持臂61的前端和第二夹持臂62的前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时,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也能够同步的相互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与拉线夹爪5位于同一直线上,因而当拉线夹爪5在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相互分离,以避免对拉线夹爪5的运动产生干涉。
此外,第一夹持部611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夹持部621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摩擦层,本实施例中摩擦层的材料优选橡胶或硅胶。上述摩擦层能够增大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与连接线92之间的摩擦力,以增大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夹取时的稳定性;同时摩擦层能够避免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与连接线92的直接接触,从而对连接线92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一夹持臂61上开设有与第一夹持部611的第一限位槽612,第二夹持臂62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部621的第二限位槽622。第一限位槽612和第二限位槽622便于确实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安装时位置的精度;同时第一限位槽612和第二限位槽622也能够减小第一夹持部611和第二夹持部621使用时位置的偏差,以保证其使用时位置的准确性。
机体1上设置有检测件13,同时锁定板64上设置有检测件13配合的遮挡件,通过遮挡件和检测件13的配合以便于在加工结束后确定锁定板64的位置是否恢复到其初始位置。
切刀组件4还包括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上述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均沿连接线92前进的方向分布设置;同时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均位于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用于对连接线92进行剥皮处理。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共同连接有主动件45,上述主动件45能够驱动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同步的沿竖直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主动件45可以选用直线模组、气缸等直线驱动件。当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分别将连接线92切断后,根据预先设置的剥皮长度,剥皮夹爪会带动连接线92移动对应的距离;然后主动件45带动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向下运动,以分别切断连接线92外部的包覆层。
此外,第三切刀43和所述第一切刀4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切刀42和第四切刀44之间的距离,因而可以保证两连接线92的剥皮距离相等。
切刀组件4还包括若干间隔板46,间隔板46可以通过紧固螺钉与第一切刀41、第二切刀42、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连接,间隔板46的下表面呈尖端设置,其用于将相邻的连接线92分离,以便于连接线92的切断。
第三推动件15包括螺杆151和两座体152,两座体152分别与两切刀组件4连接,从而能够利用座体152带动切刀组件4运动。螺杆151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且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相反;两座体152分别与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配合,因而当螺杆151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时,分别与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螺纹配合的两座体152会同步地靠近或者远离,从而带动两切刀组件4同步的靠近或远离。当需要切断连接线92时,螺杆151旋转带动两座体152相互靠近,以利用两切刀组件4切断连接线92;当连接线92切断后螺杆151反向旋转,从而利用两座体152带动两切刀组件4相互远离。
机体1上还设置有下料夹爪,上述下料夹爪通过第四推动件81与机体1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四推动件81优选直线电机。下料夹爪包括主体、第三动力源82、第一固定臂83和第二固定臂84,主体和上述第四推动件81连接,第二固定臂84和主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动力源82用于驱动第一固定臂83靠近或远离第二固定臂84。第三动力源82包括不完全齿轮821、齿条822和气缸,气缸和齿条822的侧壁固定连接,以利用气缸驱动齿条822沿直线运动。第一固定臂83和不完全齿轮821连接,通过齿条822和不完全齿轮821的配合,能够带动第一固定臂83旋转,从而使得第一固定臂83能够相对于第二固定臂84转动。
运动过程:
放置在振动盘内的连接头91沿传输通道21运动到其末端,并被限位板23的弯折部阻挡;第一机械手22将连接头91移送至对接件32上表面。移线组件7将经第一切刀41切断后的连接线92移送至对接件32上;第一压力件31向下运动,以使连接件嵌设在连接头91中;然后移线组件7将刺破后的线束9移动到靠近拉线夹爪5处。
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伸出,通过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521分别作用在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上的转矩,带动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相互靠近以夹持连接线92;然后第一推动件12通过支撑座11带动拉线夹爪5沿直线运动;当拉线夹爪5运动的距离等于连接线92所需的长度后,第一推动件12停止运动。此时第二动力源63的伸出端伸出,其通过第三连杆613和第四连杆623分别作用在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上的转矩,带动第一夹持臂61和第二夹持臂62相互靠近并夹紧连接线92。螺杆151通过旋转带动两座体152相互靠近,第一切刀41和第二切刀42分别将两连接线92切断,以得到不同长度的两连接线92。
然后第一动力源54的伸出端回收,通过第一连杆511和第二连杆521使得第一支臂51和第二支臂52相互远离,以将线束9和拉线夹爪5分离。伺服电机会带动齿轮旋转,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驱动剥线夹爪沿直线运动,当剥线夹爪的运动距离等于预设的剥线长度时,第二推动件14停止工作。此时,两连接线92的游离端也运动至剥线位置处,主动件45会带动第三切刀43和第四切刀44同步地向下运动,以分别切断两连接线92的包覆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传送组件、刺破组件、切刀组件、拉线夹爪和移线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输通道和第一机械手;所述刺破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件和与所述第一压力件配合的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和所述机体连接,且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压力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机械手用于将连接头从所述传输通道移至所述对接件上;所述拉线夹爪用于夹持线束,且所述拉线夹爪能够通过第一推动件与所述机体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第三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切刀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切刀组件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沿连接线的方向设置,用以切断不同的所述连接线;所述移线组件包括夹线件,所述夹线件能够将连接线从所述切刀组件移至所述对接件上,所述连接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件与所述连接头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夹爪通过支撑座和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所述拉线夹爪包括连接板、第一动力源、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座固定,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中部共同铰接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二支臂的相对设置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游离端共同铰接于所述第一动力源的伸出端处;所述第一动力源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一支臂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游离端相对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传输通道固定;所述限位板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弯折部,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剥线夹爪,所述剥线夹爪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动力源和锁定板;所述锁定板和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中部共同铰接于所述锁定板上,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铰接,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相对设置的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铰接,且所述第三连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游离端共同铰接于所述第二动力源的伸出端处;所述第二动力源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游离端相对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板通过第二推动件和所述机体连接,以带动所述锁定板沿直线运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位于其游离端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组件还包括第三切刀、第四切刀和主动件,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沿所述连接线的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均位于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之间;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均与所述主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同步地沿竖直方向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刀和所述第一切刀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切刀和所述第四切刀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推动件包括螺杆和两座体,两所述座体分别与两所述切刀组件连接;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且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相反;两所述座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通过第四推动件滑动连接有下料夹爪,所述下料夹爪包括第三动力源、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所述第三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固定臂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固定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0452.0U CN212062959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0452.0U CN212062959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62959U true CN212062959U (zh) | 2020-12-01 |
Family
ID=73540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50452.0U Active CN212062959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62959U (zh)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20450452.0U patent/CN2120629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50436B (zh) | 一种方便剥线的软排线管加工机 | |
US4980958A (en) | Electrical cable-making apparatus | |
CN109051124B (zh) | 一种接线盒自动扎线设备 | |
CN113783074B (zh) | 一种数据线全自动双头剥皮焊接机 | |
CN209868643U (zh) | 具有线夹夹持机构的专用工具 | |
CN112247554A (zh) | 液压铰链自动组装机 | |
TWM463249U (zh) | 膠膜牽引裝置 | |
CN212062959U (zh) | 一种全自动长短脚线束刺破机 | |
CN212277594U (zh) | 一种端子组装机 | |
CN212551488U (zh) | 一种用于长短脚线束的切线装置 | |
CN212626491U (zh) | 一种辅助线束加工的夹爪装置 | |
CN105668315A (zh) | 一种夹具机构及适用于该夹具机构的传送装置 | |
US20240022034A1 (en) | Wire Termination System | |
CN116460884A (zh) | 穿筋机 | |
CN113644515B (zh) | 电缆加工系统 | |
CN107243579B (zh) | 一种汽车线束切割台 | |
CN205851749U (zh) | 线材处理设备 | |
CN112908561B (zh) | 转运机构、转运设备和插头线生产线 | |
CN111037256B (zh) | 遮阳板组装测试三合一设备 | |
JPS63279586A (ja) | 導線端部への接続具自動取付装置 | |
CN108942228A (zh) | 灯箱生产设备 | |
CN108971397A (zh) | 一种隐形窗自动绕线设备 | |
CN115628332B (zh) | 一种多分支软管粘接设备及方法 | |
CN218826391U (zh) | 一种排线单头加工设备 | |
CN218809472U (zh) | 一种电机在线贴导电胶带生产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