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0874U - 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0874U
CN212050874U CN202020462331.8U CN202020462331U CN212050874U CN 212050874 U CN212050874 U CN 212050874U CN 202020462331 U CN202020462331 U CN 202020462331U CN 212050874 U CN212050874 U CN 212050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locculation
area
mu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23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磊
张鹤
迟金宝
陈凯华
潘建通
张雷
汪翠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623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0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0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0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优势在于占地空间更小。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和位于外筒内的进水消旋组件、絮凝排淤组件、过滤出水组件,外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混合区、絮凝区和清水区;进水消旋组件包括位于外筒侧壁上与混合区相连通的进水管以及用于添加药剂的第一加药管,絮凝排淤组件包括位于外筒侧壁上伸入絮凝区的排泥主管和连接在排泥主管上的排泥阀,过滤出水组件包括设置在絮凝区和清水区之间的滤水填料和位于外筒侧壁上与清水区相连通的出水管。将混合区、絮凝区和清水区都设置在外筒内,使得向污水内添加药剂、混合污水和药剂、絮凝反应、过滤出水等过程全部集中在外筒内进行,占地空间更小。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水十条”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要求,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除77座城市未发现黑臭水体外,218座城市排查出共计1861个黑臭水体。黑臭水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形象和生态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对黑臭水体的净化处理迫在眉睫,因此对于短期不具备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条件的黑臭水体提出了就地处理要求。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72095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固液分离精密过滤处理黑臭水体的系统。该方案中通过设置集水池来收集污水,然后通过输送污水依次经过微磁絮凝反应装置、磁分离机、过滤器、加药装置、回收装置等,将污水进行净化之后排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方案中每个装置都需要一个单独的位置进行防止,导致整个系统占据大量的占地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优势在于占地空间更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和位于外筒内的进水消旋组件、絮凝排淤组件、过滤出水组件,所述外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混合区、絮凝区和清水区;所述进水消旋组件包括位于外筒侧壁上与混合区相连通的进水管以及用于添加药剂的第一加药管,所述絮凝排淤组件包括位于外筒侧壁上伸入絮凝区的排泥主管和连接在排泥主管上的排泥阀,所述过滤出水组件包括设置在絮凝区和清水区之间的滤水填料和位于外筒侧壁上与清水区相连通的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混合区、絮凝区和清水区都设置在外筒内,使得向污水内添加药剂、混合污水和药剂、絮凝反应、过滤出水等过程全部集中在外筒内进行,而不再需要设置多个不同设备来协同处理污水,因此整个装置的占地空间更小,方便搬运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水管沿外筒内侧壁相切/贴合的方向插入混合区,所述第一加药管连接在进水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药管连接在进水管上来为污水中添加药液形成混合液。通过设置进水管沿外筒内侧壁相切或贴合方向插入混合区,使得进水管向混合区内注入混合液的时候,混合液沿着外筒的内侧壁前行形成涡流状态,使得混合液中的污水和药液迅速混合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水消旋组件还包括一端位于混合区、另一端位于絮凝区的喷嘴,所述喷嘴包括消旋件和连接在消旋件上端的变径管,所述消旋件为横截面呈十字形的延伸板材件,所述变径管固定连接在消旋件的十字形端面上,变径管远离消旋件的一端伸入絮凝区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进水消旋组件包括喷嘴和消旋件,当涡旋状态的混合液到达消旋件的位置时,消旋件阻挡混合液,使得混合液不再以涡流状态流动。通过喷嘴将混合液输送入絮凝区进行絮凝反应。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筒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与混合区相连通的放空管,放空管上安装有放空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放空管使得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完毕污水需要搬运至其他地方使用时,打开放空阀即可将外筒内的污水全部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合区、絮凝区和清水区从下往上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絮凝排淤组件包括絮凝区内位于变径管上方位置的第一内反应罩,第一内反应罩包括罩设在变径管外侧的下罩体、连接于下罩体朝向喷嘴输送水流方向上的中罩体和连接于中罩体远离下罩体一侧的上罩体,所述上罩体远离中罩体的一端贯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内反应罩分为下罩体、中罩体和上罩体,使得混合液从喷嘴进入絮凝区内后,依次经过下罩体、中罩体和上罩体进行絮凝反应。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内反应罩的上方罩设有第二内反应罩,第二内反应罩的上下两端贯通,第二内反应罩的上端穿出滤水填料延伸至高于出水管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内反应罩来罩住第一内反应罩,使得混合液要到达清水区的位置时,必须先经过第二内反应罩到达絮凝区内第二内反应罩外侧的位置,然后再经过滤水填料到达清水区,再通过出水管排出。增长了混合液流出的过程中流经的路径,延长了混合液在絮凝区内的时间,使得絮凝反应更完全。而第二内反应罩上端开口使得第二内反应罩内不会残留空气而导致第二内反应罩内的空间无法有效利用。第二内反应罩上端高出出水管位置的设置使得第二内反应罩内的混合液不会未经过过滤填料直接到达清水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罩体的侧面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向上延伸至第二内反应罩外侧的位置,回流管的上端连接有高度高于第二内反应罩下端高度的回流漏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絮凝区内会通过药剂制作形成悬浮泥床来进行精细过滤,絮体在达到受力平衡状态下形成致密的床层对微小颗粒物进行吸附、捕集、过滤,形成清洗的泥水界面。不断使用过程中,悬浮泥床会吸附絮体加厚,回流漏斗则对悬浮泥床内的絮体进行回流,使得悬浮泥床的厚度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混合液经过悬浮泥床的阻力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使得最后的出水速度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中罩体为等径管状,且中罩体上连接有第二加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药管有两处,第一加药管添加pac药剂,第二加药管添加pam药剂。PAC在污水内配合形成的矾花,PAM起助凝作用将矾花聚成团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絮凝排淤组件还包括分隔混合区和絮凝区的泥斗,所述排泥主管与泥斗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排泥主管的中部连接有排泥支管,排泥支管远离排泥主管的一端伸入泥斗内,并在伸入泥斗内的一端连通有环形进泥管,且环形进泥管的上端开设有多个进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絮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絮体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沉落入泥斗内不断堆积形成污泥。一段时间后打开排泥阀,使得泥斗内的污泥从排泥主管排出。设置环形进泥管来使得排泥主管外,排泥支管也可以辅助收集污泥排出,多点排泥,排泥速度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筒内位于滤水填料下方的位置安装有清洗喷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清洗喷管在使用完毕后清洗过滤填料的下表面和外筒内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混合区、絮凝区和清水区都设置在外筒内,使得向污水内添加药剂、混合污水和药剂、絮凝反应、过滤出水等过程全部集中在外筒内进行,而不再需要设置多个不同设备来协同处理污水,因此整个装置的占地空间更小,方便搬运使用。
2.第一内反应罩和第二内反应罩的设置增长了混合液流出的过程中流经的路径,延长了混合液在絮凝区内的时间,使得絮凝反应更完全;而第二内反应罩上端开口使得第二内反应罩内不会残留空气而导致第二内反应罩内的空间无法有效利用;第二内反应罩上端高出出水管位置的设置使得第二内反应罩内的混合液不会未经过过滤填料直接到达清水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第一内反应罩和回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筒;2、进水消旋组件;3、絮凝排淤组件;4、过滤出水组件;5、混合区;6、絮凝区;7、清水区;8、进水管;9、喷嘴;10、第一加药管;11、消旋件;12、变径管;13、放空管;14、放空阀;15、泥斗;16、排泥阀;17、排泥主管;18、排泥支管;19、环形进泥管;20、第一内反应罩;21、下罩体;22、中罩体;23、上罩体;24、回流管;25、回流漏斗;26、第二加药管;27、第二内反应罩;28、悬浮泥床;29、滤水填料;30、清洗喷管;3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1和位于外筒1内的进水消旋组件2、絮凝排淤组件3、过滤出水组件4。外筒1为圆筒状,外筒1内部空间从下往上分为混合区5、絮凝区6和清水区7。
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水消旋组件2包括设置在外筒1侧壁上与混合区5相连通的进水管8、将混合区5内的水引导输送至絮凝区6的喷嘴9。进水管8沿外筒1的内壁相切方向水平插入混合区5内,进水管8上连接有第一加药管10。喷嘴9包括消旋件11和连接在消旋件11上端的变径管12。消旋件11为横截面呈十字形、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板材件,消旋件11的小端与外筒1焊接固定。变径管12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变径管12的下端为较大端且和消旋件11焊接固定。外筒1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与混合区5相连通的放空管13,放空管13上安装有放空阀14。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药管10向污水内加入pac药剂,进水管8的设置使得进入混合区5内的污水沿着外筒1内壁旋转,混合区5内的污水形成涡流,使得混合区5内的污水和pac药剂迅速混合均匀。当呈涡流状态的混合液到达喷嘴9的位置时,由于消旋件11的阻隔使得混合液不再呈涡流状态进入变径管12内。由于变径管12上端为较小端,因此通过变径管12的混合液的液压增大,形成流速较快的水流。
如图2所示,絮凝排淤组件3包括分隔混合区5和絮凝区6的泥斗15,泥斗15中部向下凹,泥斗15的中部被变径管12穿出且与变径管12之间满焊。外筒1上穿设有连通至泥斗15底部的排泥主管17,排泥主管17位于外筒1外的一端安装有排泥阀16,排泥主管17的中部连接有排泥支管18。排泥支管18远离排泥主管17的一端伸入泥斗15内,并在伸入泥斗15内的一端连通有环形进泥管19,环形进泥管19环绕在变径管12上端,且环形进泥管19的上端开设有多个进泥孔。
如图2和图3所示,絮凝区6内位于变径管12上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一内反应罩20,第一内反应罩20包括下端敞口的下罩体21、连接在下罩体21上端的中罩体22以及连接在中罩体22上端的上罩体23。变径管12伸入下罩体21内,下罩体21的侧面连接有多根回流管24,回流管24向上延伸至靠近絮凝区6顶部的位置,并在回流管24的顶部固定有回流漏斗25。中罩体22为等径管状,且中罩体22上连接有第二加药管26,上罩体23为上大下小的斗状。第一内反应罩20的上方罩设有第二内反应罩27,第二内反应罩27的上下两端贯通,上端延伸至清水区7顶部。第二内反应罩27的下端高度低于回流漏斗25的高度,通过药物配比在絮凝区6内位于第二内反应罩27外侧、且位于回流漏斗25上方的位置形成悬浮泥床28。
如图2所示,过滤出水组件4包括分隔絮凝区6和清水区7的滤水填料29,外筒1内位于滤水填料29下方的位置安装有清洗喷管30。外筒1侧壁上安装有水平通入清水区7内的出水管31,出水管31插入清水区7内的一端位于清水区7的底部。
具体使用过程:
通过喷嘴9将混合液加速喷入下罩体21,混合液沿着中罩体22进入上罩体23,这个过程中通过第二加药管26添加入pam药剂。混合液通过上罩体23进入第二内反应罩27,之后通过第二内反应罩27的下端开口到达第二内反应罩27外,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介质颗粒和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水中悬浮物进行絮凝。混合液往上通过悬浮泥床28进行吸附过滤之后,继续向上通过滤水填料29进行过滤,得到的清水从出水管31排出。
混合液经过悬浮泥床28时,混合液内的悬浮物不断地被捕捉吸附形成较大絮体。悬浮泥床28在这个过程中总量增加,当悬浮泥床28加厚到回流漏斗25的位置时,部分悬浮泥床28的絮体通过回流漏斗25进行回收。回收的絮体通过回流管24进入下罩体21内与混合液混合在一起,增加混合液中的混凝晶核加快絮凝速度的同时,使得悬浮泥床28的厚度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混合液经过悬浮泥床28的阻力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使得最后的出水速度稳定。当絮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絮体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沉落入泥斗15内不断堆积形成污泥。一段时间后打开排泥阀16,使得泥斗15内的污泥从排泥主管17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筒(1)和位于外筒(1)内的进水消旋组件(2)、絮凝排淤组件(3)、过滤出水组件(4),所述外筒(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混合区(5)、絮凝区(6)和清水区(7);所述进水消旋组件(2)包括位于外筒(1)侧壁上与混合区(5)相连通的进水管(8)以及用于添加药剂的第一加药管(10),所述絮凝排淤组件(3)包括位于外筒(1)侧壁上伸入絮凝区(6)的排泥主管(17)和连接在排泥主管(17)上的排泥阀(16),所述过滤出水组件(4)包括设置在絮凝区(6)和清水区(7)之间的滤水填料(29)和位于外筒(1)侧壁上与清水区(7)相连通的出水管(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8)沿外筒(1)内侧壁相切/贴合的方向插入混合区(5),所述第一加药管(10)连接在进水管(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消旋组件(2)还包括一端位于混合区(5)、另一端位于絮凝区(6)的喷嘴(9),所述喷嘴(9)包括消旋件(11)和连接在消旋件(11)上端的变径管(12),所述消旋件(11)为横截面呈十字形的延伸板材件,所述变径管(12)固定连接在消旋件(11)的十字形端面上,变径管(12)远离消旋件(11)的一端伸入絮凝区(6)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筒(1)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与混合区(5)相连通的放空管(13),放空管(13)上安装有放空阀(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合区(5)、絮凝区(6)和清水区(7)从下往上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絮凝排淤组件(3)包括絮凝区(6)内位于变径管(12)上方位置的第一内反应罩(20),第一内反应罩(20)包括罩设在变径管(12)外侧的下罩体(21)、连接于下罩体(21)朝向喷嘴(9)输送水流方向上的中罩体(22)和连接于中罩体(22)远离下罩体(21)一侧的上罩体(23),所述上罩体(23)远离中罩体(22)的一端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内反应罩(20)的上方罩设有第二内反应罩(27),第二内反应罩(27)的上下两端贯通,第二内反应罩(27)的上端穿出滤水填料(29)延伸至高于出水管(31)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罩体(21)的侧面连接有回流管(24),所述回流管(24)向上延伸至第二内反应罩(27)外侧的位置,回流管(24)的上端连接有高度高于第二内反应罩(27)下端高度的回流漏斗(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罩体(22)为等径管状,且中罩体(22)上连接有第二加药管(26)。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絮凝排淤组件(3)还包括分隔混合区(5)和絮凝区(6)的泥斗(15),所述排泥主管(17)与泥斗(15)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排泥主管(17)的中部连接有排泥支管(18),排泥支管(18)远离排泥主管(17)的一端伸入泥斗(15)内,并在伸入泥斗(15)内的一端连通有环形进泥管(19),且环形进泥管(19)的上端开设有多个进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筒(1)内位于滤水填料(29)下方的位置安装有清洗喷管(30)。
CN202020462331.8U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2050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2331.8U CN212050874U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2331.8U CN212050874U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0874U true CN212050874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40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2331.8U Active CN212050874U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0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0322B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装置
CN21676455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污水过滤装置
CN205616682U (zh)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系统
CN111320310A (zh) 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CN113292182A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絮凝澄清设备
CN212050874U (zh) 一种高效除污污水处理装置
CN210287004U (zh) 一种絮凝旋流沉淀过滤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10214866U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
CN104229757A (zh) 一种将污酸净化处理返回流程再利用的方法
CN206858382U (zh) 一种化学化工废液净化处理装置
CN113307417B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7399885B (zh) 一种具有反冲洗的混凝旋流过滤的净化系统及其方法
CN207175687U (zh)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6886853U (zh) 一种无动力污泥床过滤器
CN206337062U (zh) 一体化电絮凝全自动净水器
CN2269888Y (zh) 污水净化器
CN211570297U (zh) 一种工业废水过滤吸附处理装置
CN207024734U (zh) 污水处理回收池
CN209974483U (zh) 水处理系统
CN207418513U (zh) 一种具有反冲洗的混凝旋流过滤的净化系统
CN207483477U (zh) 一种高效净化污水的气浮装置
KR101796774B1 (ko) 잡배수 및 빗물 처리시스템
CN217809026U (zh) 一种新型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CN104355434B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1141842U (zh)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