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0849U - 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0849U
CN212050849U CN202020222838.6U CN202020222838U CN212050849U CN 212050849 U CN212050849 U CN 212050849U CN 202020222838 U CN202020222838 U CN 202020222838U CN 212050849 U CN212050849 U CN 212050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action
zone
inlet pipe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228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丕斌
郭崇正
陈朗达
杜建华
郑小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Fulong Membra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Fulong Membra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Fulong Membra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Fulong Membra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228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0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0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0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沉淀区以及位于沉淀区一端的反应区,所述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串联有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第二文丘里混合器和第三文丘里混合器;所述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PH调节剂进管,所述第二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混凝剂进管,所述第三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活性炭粉末进管。采用一体式结构,体积较小,可快速移动,易于现场安装,适合应急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的需求,更有前端布置的PH调节、网格区的多次叠水混合,完全能满足混合反应沉淀负荷,当水体受污染的情况下,以活性炭粉末应急加入,能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有害有机污染物。

Description

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大量动用土地,需要开挖土地并利用混凝土修建污水处理池,此污水处理方式不仅施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不适用于河滩、山凹等自然环境的应急供水或乡镇集中供水的环境需求,而且对水体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可快速移动,占地面积少的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处理效果好,效率高,可适合应急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沉淀区以及位于沉淀区一端的反应区,所述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串联有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第二文丘里混合器和第三文丘里混合器;所述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PH调节剂进管,所述第二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混凝剂进管,所述第三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活性炭粉末进管。
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剂进管进料端与PH调节剂药箱相连接,混凝剂进管进料端与混凝剂药箱相连接,所述活性炭粉末进管进料端与活性炭粉末输送泵相连接,PH调节剂进管、混凝剂进管和活性炭粉末进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阀,PH调节剂进管和混凝剂进管上还设置有加药泵。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反应区底部设置有泥斗A,并在泥斗A中设置有排泥管A;在箱体宽度方向上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相连通的网格反应区,每个网格反应区内设置有多层网格板。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反应区分隔成四个网格反应区,第一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二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以及第三个网格反应区和第四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口,第二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三个网格反应区之间的隔板下端开设有过水口,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与第一个网格反应区下部相连接,所述第四个网格反应区下部连接有通往沉淀区的沉淀区进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沉淀区为两个在箱体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蜂窝沉淀区,所述蜂窝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B,并在泥斗B中设置有排泥管B,蜂窝沉淀区下部的斜板区设置有一层蜂窝斜板,蜂窝斜板下方设置用以支撑蜂窝斜板的托架,蜂窝沉淀区上部设置有多个锯齿型集水槽,箱体的沉淀区远离反应区一端设置有与锯齿型集水槽出水端相连接的集水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采用一体式结构,体积较小,可快速移动,易于现场安装,适合应急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的需求,总体反应沉淀时间完全符合水体的反应沉淀时间区间,更有前端布置的PH调节、网格区的多次叠水混合,就是在洪水季节水体混度大于3000NTU的情况下也完全能满足混合反应沉淀负荷,前端原水进水管配制有与活性炭粉末输送泵相连接的文丘里混合器,当水体受污染的情况下,以活性炭粉末应急加入,能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有害有机污染物。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内部构造俯视图;
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5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6是图4中C-C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00-箱体、200-沉淀区、210-沉淀区进水管、220-泥斗B、230-排泥管B、240-蜂窝斜板、250-托架、260-锯齿型集水槽、300-反应区、310-原水进水管、311-第一文丘里混合器、312-第二文丘里混合器、313-第三文丘里混合器、314-PH调节剂进管、315-混凝剂进管、316-活性炭粉末进管、317-流量计、318-调节阀、319-加药泵、320-PH调节剂药箱、330-混凝剂药箱、340-活性炭粉末输送泵、350-泥斗A、360-排泥管A、370-网格反应区、371-网格板、380-隔板、400-集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包括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内设置有沉淀区200以及位于沉淀区一端的反应区300,所述反应区300的原水进水管310上沿进水方向依次串联有第一文丘里混合器311、第二文丘里混合器312和第三文丘里混合器313;所述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PH调节剂进管314,所述第二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混凝剂进管315,所述第三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活性炭粉末进管316,所述箱体100整体材质采用食品级304不锈钢,以杜绝对水体的二次污染,箱体整体长10米、宽4米、高3.5米,体积较小,可快速移动,适合应急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的需求,占地面积少,适应河滩、山凹等自然条件的应急供水或乡镇集中供水的环境需求,不必像传统供水大量动用土地;并且,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形成一体式结构的混凝反应模块,整个模块每天产水量可达6000吨,而将多个模块并联在一起使用可以达到每天几万吨甚至十万吨的产水量,根据所安装的模块多少满足用户对不同产水量的需求。
反应区原水进水管上的第一文丘里混合器通过PH调节剂进管314加入PH调节剂,调节原水PH值,使其达到适合混凝剂的PH适应范围,因地表水受各方因素影响,当下雨天时,其PH值下降,水体混黄,其混凝剂加入后,不易产生混凝形成易沉淀的矾花,且混凝剂溶于水呈弱酸性;当暴雨天原水水体混黄时,加入混凝剂不易反应,会越加越混黄。故加入PH调节剂以调节原水PH值,且PH调节剂能破坏原水中胶体、小泥浆表层电子,使小泥浆、胶体迅速反应聚合,形成矾花沉淀,大大缩短混合反应时间,提高效率。
反应区原水进水管上的第二文丘里混合器通过混凝剂进管315加入混凝剂,与水体中胶体、小泥浆等反应,促使形成矾花沉淀。
当原水体受污染或含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物时,反应区原水进水管上的第三文丘里混合器通过活性炭粉末进管316向水体中加入活性炭粉末,让其对水体充分混合、反应、吸附水体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并混合反应沉淀,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水体水质达GB5749-2006国标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H调节剂进管进料端与PH调节剂药箱320相连接,混凝剂进管进料端与混凝剂药箱330相连接,所述活性炭粉末进管进料端与活性炭粉末输送泵340相连接,PH调节剂进管、混凝剂进管和活性炭粉末进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317和调节阀318,PH调节剂进管和混凝剂进管上还设置有加药泵31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反应区300底部设置有泥斗A350,并在泥斗A中设置有排泥管A360;在箱体宽度方向上通过隔板380分隔成多个相连通的网格反应区370,每个网格反应区内设置有多层网格板37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0的反应区分隔成四个网格反应区,每个网格反应区内设置有6层网格板371,第一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二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以及第三个网格反应区和第四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口,第二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三个网格反应区之间的隔板下端开设有过水口,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与第一个网格反应区下部相连接,所述第四个网格反应区下部连接有通往沉淀区的沉淀区进水管210;原水进水管中加入PH调节剂,混凝剂或活性炭粉末后的水体进入箱体的第一个网格反应区与网格板进行网格混合反应,后叠入第二个网格反应区,在第二个网格反应区再次与网格板进行碰撞混合反应后,从底部过水口进入第三个网格反应区,经第三个网格混合区再次与网格板进行碰撞混合反应后,水体上升,叠入第四个网格反应区4,让没有碰撞沉淀的小矾花继续在第四个网格反应区4内与网格板进行碰撞形成大矾花沉淀,而后水体在第四个网格反应区的底部通过沉淀区进水管进入沉淀区。
反应区中的四个网格反应区共设置有3个泥斗A,其中第一个网格反应区和第四个网格反应区底部分别设置一个泥斗A,第二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三个网格反应区共用一个泥斗A,3个泥斗A中都设置有排泥管A,排泥管A上设置有排泥阀A,当该混合反应设备运行3小时后,泥斗A积存一定量反应后的泥浆,这时,排泥阀A在控制箱PLC的控制下开启,通过排泥管A将沉淀在泥斗中的泥浆排出网格反应区,这样往复循环,不断让反应后泥浆排除,让混合反应不断进行,使水体连续得到反应沉淀;整个反应区长2000mm,宽4000mm,高3500mm,其混合反应时间为:每小时250吨,每分钟4.17吨,反应区体积:28吨28÷4.17=6.72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0的沉淀区200为两个在箱体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蜂窝沉淀区,当沉淀区进水管将水体输送到蜂窝沉淀区时,水体中的小矾花继续在蜂窝斜板作用下互相碰撞形成大矾花沉淀。所述蜂窝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B220,并在泥斗B中设置有排泥管B230,蜂窝沉淀区下部的斜板区设置有一层蜂窝斜板240,蜂窝斜板下方设置用以支撑蜂窝斜板的托架250,蜂窝沉淀区上部设置有多个锯齿型集水槽260,箱体的沉淀区远离反应区一端设置有与锯齿型集水槽出水端相连接的集水箱400,沉淀区长7000mm,宽4000mm,高3000mm,其体积为7×4×3=84m³,而每分钟进水量为4.17吨,其沉淀时间为:84m³÷4.17=20.144分钟。
两个蜂窝沉淀区底部分别设置有泥斗B,泥斗B中布有管径为DN200的排泥管B,排泥管B上安装有排泥阀B,排泥管B上间隔开设有直径为20mm的排泥孔,排泥孔的间距为50mm,泥斗B积集一定量的泥浆,这时在PLC的控制下排泥阀B打开,将积集的泥浆排出蜂窝沉淀区,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反应沉淀,不断排除泥浆,让沉淀区不断产生澄清水体。
锯齿型集水槽为四个,两个蜂窝沉淀区各两个,并安装在距蜂窝斜板高度1000mm的位置,让清水不断从锯齿根部集水槽中,集水槽与集水箱的连接部开有直径为100mm的进水孔,让清水不断进入集水箱。
沉淀区进水管的管径为DN200,沉淀区进水管上连接有分别进入两个蜂窝沉淀区的配水管,其中沉淀区进水管进水方向上的第一个蜂窝沉淀区的配水管管径为DN100,而第二个蜂窝沉淀区的配水管管径为DN200,每个蜂窝沉淀区内的蜂窝斜板长7000mm,高860mm,宽2000mm,蜂窝斜板的通径选用25mm,使小矾花有更多的碰撞形成大矾花的机会,让水体在固定的体积有更多的通道,从而形成更多的碰撞机会。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总体的反应沉淀时间为20.144+6.72=26.864分钟,完全符合水体的反应沉淀时间区间,更有前端布置的PH调节、网格区的多次叠水混合,就是在洪水季节水体混度大于3000NTU的情况下也完全能满足混合反应沉淀负荷,前端进水管配制有与活性炭粉末输送泵相连接的文丘里混合器,当水体受污染的情况下,以活性炭粉末应急加入,能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有害有机污染物,适应应急供水的要求。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沉淀区以及位于沉淀区一端的反应区,所述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串联有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第二文丘里混合器和第三文丘里混合器;所述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PH调节剂进管,所述第二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混凝剂进管,所述第三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活性炭粉末进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进管进料端与PH调节剂药箱相连接,混凝剂进管进料端与混凝剂药箱相连接,所述活性炭粉末进管进料端与活性炭粉末输送泵相连接,PH调节剂进管、混凝剂进管和活性炭粉末进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阀,PH调节剂进管和混凝剂进管上还设置有加药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反应区底部设置有泥斗A,并在泥斗A中设置有排泥管A;在箱体宽度方向上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相连通的网格反应区,每个网格反应区内设置有多层网格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反应区分隔成四个网格反应区,第一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二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以及第三个网格反应区和第四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口,第二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三个网格反应区之间的隔板下端开设有过水口,反应区的进水管与第一个网格反应区下部相连接,所述第四个网格反应区下部连接有通往沉淀区的沉淀区进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沉淀区为两个在箱体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蜂窝沉淀区,所述蜂窝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B,并在泥斗B中设置有排泥管B,蜂窝沉淀区下部的斜板区设置有一层蜂窝斜板,蜂窝斜板下方设置用以支撑蜂窝斜板的托架,蜂窝沉淀区上部设置有多个锯齿型集水槽,箱体的沉淀区远离反应区一端设置有与锯齿型集水槽出水端相连接的集水箱。
CN202020222838.6U 2020-02-28 2020-02-28 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Active CN212050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2838.6U CN212050849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2838.6U CN212050849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0849U true CN212050849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3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22838.6U Active CN212050849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0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4732B (zh) 一体化气升环流悬浮填料分散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00475724C (zh) 经济型一体化水厂
CN102249446A (zh) 多适应压力式一体化净水器
CN102179073A (zh) 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池
CN104129769A (zh) 一种高效低耗紧凑型鸟粪石回收装置
CN104556474A (zh) 一种自来水厂水净化工艺及装置
CN103172223A (zh) 零能耗土地吸附床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2050849U (zh) 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CN202766391U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装置
CN202625908U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CN202046917U (zh) 多适应压力式一体化净水器
CN218146051U (zh) 一种a2o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成套系统
CN103420483A (zh) 一种批序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8146053U (zh) 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装备成套系统
CN212246519U (zh) 一体化净水、超滤膜设备
CN203159411U (zh) 零能耗土地吸附床污水处理系统
CN205516676U (zh) 无机械搅拌微涡混凝澄清池
CN104030442A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02880979U (zh)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N211570396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4314901A (zh) 一种铁路隧道用的自动加药智能化污水处理站
CN102863063B (zh)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N2910912Y (zh) 高效节能微涡混凝沉淀澄清池
CN203922850U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机
CN108083551A (zh)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