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47265U - 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与头枕气囊 - Google Patents

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与头枕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47265U
CN212047265U CN201922159831.4U CN201922159831U CN212047265U CN 212047265 U CN212047265 U CN 212047265U CN 201922159831 U CN201922159831 U CN 201922159831U CN 212047265 U CN212047265 U CN 212047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airbag
headrest airbag
head
gas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98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强岳
李俊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ongyuan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ongyuan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ongyuan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ongyuan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598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47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47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47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以及一种头枕气囊,所述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头枕气囊、气体发生器、电子控制装置、头枕本体、传感器;所述头枕气囊安装在头枕本体中;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头枕气囊通过导气管相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从而使得当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和其他物体尤其是坚硬物体形成二次碰撞时,例如多名乘员的头部之间产生二次碰撞时,形成有效缓冲,避免或减轻乘员头部的侧部受到的伤害,从而能够解决传统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人身安全保护不充分的问题。

Description

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与头枕气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本申请同时涉及一种头枕气囊。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汽车的应用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汽车行驶速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形下,保护驾驶员以及乘员的人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一样都是属于典型的被动安全保护装置。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当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作为一种辅助的安全保护设置,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时,安全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所以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因此汽车安全气囊配合座椅安全带保护乘员安全的效用越来越得到肯定。
现阶段所熟知的有主驾安全气囊、副驾安全气囊、侧气囊安全气囊及膝部气囊等。但是,在汽车发生撞击时,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的保护部位,例如,在多名成员的情况下,由于汽车碰撞引起乘员相互之间碰撞的情形,目前就缺少有效的安全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乘员安全保护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头枕气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头枕气囊、气体发生器、电子控制装置、头枕本体、传感器;所述头枕气囊安装在头枕本体中;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头枕气囊通过导气管相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
可选的,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还能够对乘员头部的顶部形成有效包裹。
可选的,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还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后部形成有效包裹。
可选的,所述头枕安全气囊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头枕气囊、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头枕气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靠近所述壳体开口处;所述头枕安全气囊系统还包括气体发生器支架,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上,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底部。可选的,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还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后部形成有效包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头枕气囊,所述头枕气囊安装在头枕本体中;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
可选的,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还能够对乘员头部的顶部形成有效包裹。
可选的,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还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后部形成有效包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头枕气囊、气体发生器、电子控制装置、头枕本体、传感器;所述头枕气囊安装在头枕本体中;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头枕气囊通过导气管相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从而使得当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和其他物体尤其是坚硬物体形成二次碰撞时,例如多名乘员的头部之间产生二次碰撞时,形成有效缓冲,避免或减轻乘员头部的侧部受到的伤害,从而能够解决传统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人身安全保护不充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头枕气囊工作状态展开形状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中的气体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壳体安装于头枕本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中的气体发生器支架的示意图。
头枕气囊1,气体发生器2,壳体3,头枕本体4,气体发生器支架5。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头枕气囊工作状态展开形状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中的气体发生器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壳体安装于头枕本体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头枕气囊1、气体发生器2、电子控制装置(图未示)、传感器(图未示)以及头枕本体4;以下对上述部件分别予以介绍。
头枕气囊1是安置在汽车座椅头枕位置的安全气囊。
所谓安全气囊,是一种在危险发生时可以保护乘员生命安全的气囊袋,其内部具有可以充入压缩气体的空间,安全气囊与外部空间之间设置有进气口,通过该进气口可以迅速向安全气囊充入气体,从而使安全气囊迅速张开。根据安全气囊的不同状态,具有安置状态和工作状态。
所述安置状态,是指在汽车处于正常工作情况下,气囊被压缩后安置在气囊安置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安全气囊的内部空间尚未充入气体,并以适应安置位置空间的方式折叠压缩;根据安全气囊的不同安置位置,可以将安全气囊划分为不同种类,如本实施例中的头枕安全气囊就是安置在头枕位置的安全气囊。
所述工作状态,是指汽车发生碰撞等符合安全气囊工作条件的情况时,大量气体迅速从进气口充入安全气囊,安全气囊被充气后迅速展开,从而处于能够保护乘员的充气状态。对于不同类型的安全气囊,根据不同的保护要求,安全气囊在工作状态下,会展开为不同的形状。具体的展开形状,需要详细研究具体安全气囊的防护位置,根据的防护需求,采用不同的展开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头枕气囊1用于保护乘员头部,其具体需要防护的碰撞形式主要是对车体一次碰撞发生后车内发生的二次碰撞,例如,并排乘坐的乘员之间头部的互相撞击,或者其他硬质物体对头部侧面的撞击;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为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展开形状,即类似头盔的形状,其包括左侧部气垫,右侧部气垫,顶部气垫以及后部气垫,该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顶部以及后部,均形成有效包裹,对头部形成可靠防护;面部的防护则可以有其他位置的安全气囊承担。
当然,上述展开形状属于优选的方式,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其他一些简单的展开形式,例如,展开后的安全气囊可以不包括顶部气垫和后部气垫,只包括左侧部气垫和右侧部气垫,这种形式可以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乘员头部两侧的太阳穴是颅骨最薄弱的部分,且太阳穴下方有大脑中动脉,如果在二次碰撞中遭受强烈撞击,易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引发颅内血肿,使人陷入昏迷。因此在二次碰撞中,对乘员头部左右两侧进行有效防护对保护乘员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在二次碰撞中,由于头枕气囊1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从而使得当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和其他物体尤其是坚硬物体形成二次碰撞时,例如多名乘员的头部之间产生二次碰撞时,形成有效缓冲,避免或减轻乘员头部的侧部尤其是太阳穴部位受到的伤害。
一些情况下,展开后的头枕气囊1可以除了包括左侧部气垫和右侧部气垫,还包括后部气垫,这种形式还可以对乘员头部的后部形成有效包裹。乘员头部的后部尤其是后脑勺和部分脊椎属于在二次碰撞中易受伤害的脆弱部位。后脑勺部位有呼吸心跳中枢脑干,它负责维持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可以说是“生命中枢”,后脑勺的颅骨相对薄弱,如在二次碰撞中受到强烈撞击,会引发颅内血肿等致命伤害。而脊椎是人体最脆弱的神经中枢“走廊”,一旦严重损伤即可致命。尤其高位颈椎骨折,易造成呼吸心跳骤停。在本实施例中,在二次碰撞中,由于头枕气囊1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后部形成有效包裹,从而避免或减轻乘员头部的后部受到的伤害。
气体发生器2,其主要作用是用于装填充气剂,充气剂可以有多种选择。车体发生一次碰撞之后,所述充气剂会在电子控制装置的点火器点火引爆的点火剂的加热下瞬间分解出大量的气体,气体通过导气管充入头枕气囊1,将头枕气囊1展开,避免乘员在二次碰撞中受伤。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头枕安全气囊系统还包括气体发生器支架5;其中气体发生器2用于装填充气剂,气体发生器支架5则用于实现对气体发生器2的固定。
对于电子控制装置(图未示)和传感器(图未示),传感器与电子控制装置相连接,传感器用于及时检测汽车前向加速度信号和侧向加速度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电子控制装置,经电子控制装置对这些信号的计算、分析、比较和判断,随时准备发出指令。当这些信号变化超过设置阈值时,电子控制装置发出点火指令,使得点火器点火引爆点火剂对充气剂进行加热,从而使充气剂瞬间分解出大量的气体,通过导气管充入头枕气囊1,将头枕气囊1展开,避免乘员的头部在二次碰撞中受伤。
如图4所示,所述头枕本体4是安置在汽车座椅上的头枕。头枕气囊1、气体发生器2安装在头枕本体4中,在优化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设置有壳体3,所述壳体3为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具有一侧开口的盒体,壳体3安装在头枕本体4中;所述头枕气囊1固定于壳体3内侧靠近壳体3开口处,以便于在二次碰撞时头枕气囊1从壳体开口处弹出,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安全。
结合图1,图2,图4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头枕气囊1,气体发生器2,头枕本体4,电子控制装置(图未示),传感器(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控制装置与传感器电连接,头枕气囊1安装在头枕本体4中,气体发生器2与头枕气囊1通过导气管相连接;头枕气囊1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从而使得当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和其他物体尤其是坚硬物体形成二次碰撞时,例如多名乘员的头部之间产生二次碰撞时,形成有效缓冲,避免或减轻乘员头部的侧部受到的伤害,从而能够解决传统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人身安全保护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枕气囊1,头枕气囊1安装在头枕本体4中;头枕气囊1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从而使得当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和其他物体尤其是坚硬物体形成二次碰撞时,例如多名乘员的头部之间产生二次碰撞时,形成有效缓冲,避免或减轻乘员头部的侧部受到的伤害,从而能够解决传统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人身安全保护不充分的问题。
基于本实施例中头枕气囊使用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头枕气囊1,即本实施例头枕气囊1的具体实现结构可参见图1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地保护乘员头部的顶部以及后部尤其是后脑勺和部分脊椎等在二次碰撞中易受伤害的脆弱部位,本实施例中的头枕气囊1除了包括左侧部气垫和右侧部气垫,还包括顶部气垫和后部气垫,这种形式还可以对乘员头部的顶部和后部形成有效包裹,从而能够减轻乘员头部的顶部和后部在二次碰撞中受到的伤害。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气囊、气体发生器、电子控制装置、头枕本体、传感器;
所述头枕气囊安装在头枕本体中;
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头枕气囊通过导气管相连接;
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还能够对乘员头部的顶部形成有效包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还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后部形成有效包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头枕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安全气囊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头枕气囊、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头枕气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靠近所述壳体开口处;所述头枕安全气囊系统还包括气体发生器支架,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于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上,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侧底部。
5.一种头枕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气囊应用于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中,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左右侧部形成有效包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枕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还能够对乘员头部的顶部形成有效包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枕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气囊工作状态下的展开形状还能够对乘员头部的后部形成有效包裹。
CN201922159831.4U 2019-12-05 2019-12-05 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与头枕气囊 Active CN212047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9831.4U CN212047265U (zh) 2019-12-05 2019-12-05 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与头枕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9831.4U CN212047265U (zh) 2019-12-05 2019-12-05 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与头枕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47265U true CN212047265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8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9831.4U Active CN212047265U (zh) 2019-12-05 2019-12-05 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与头枕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47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1650B (zh) 用于车辆的气囊和相关的车辆
CN109421651B (zh) 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US9809189B2 (en) Vehicle side curtain airbag device having front protection function
JP412975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241157B1 (ko) 내장 에어백 장치
KR101230828B1 (ko) 차량의 운전석 에어백장치
JPH05254381A (ja) 自動車
KR20050110301A (ko) 후방 승객 보호용 에어백장치
KR20170068768A (ko) 목과 머리 보호용 내측 에어백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탑승자 보호장치
CN110290983B (zh) 用于对较大的乘员距离采取安全措施的双安全气囊系统
KR101542851B1 (ko) 차량의 에어백
KR20120092817A (ko) 능동형 조수석 에어백
EP1439096B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2047265U (zh) 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与头枕气囊
CN217435673U (zh) 安全气囊装置和组件
CN112918416A (zh) 头枕安全气囊系统与头枕气囊
TWM588069U (zh) 防撞裝置之結構
KR101148168B1 (ko) 자동차용 운전석 에어백모듈
KR100313321B1 (ko) 차량의탑승자보호장치
KR20150054573A (ko) 차량용 에어백
KR100806592B1 (ko) 탑승자 보호용 에어백 장치
CN218966869U (zh) 远端安全气囊和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KR101233335B1 (ko) 조수석 에어백 모듈
CN108082108B (zh) 安全气囊系统及操作方法、车辆辅助乘员保护系统和车辆
CN112660061A (zh) 双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