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7973U -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7973U
CN212037973U CN201921212299.1U CN201921212299U CN212037973U CN 212037973 U CN212037973 U CN 212037973U CN 201921212299 U CN201921212299 U CN 201921212299U CN 212037973 U CN212037973 U CN 212037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andage
winding
winder
position rec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22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广福
伍旭林
王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Orthopedic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Orthopedic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Orthopedic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Guizhou Orthopedic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12122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7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7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7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包括躯体、底座和托袋,躯体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滑槽,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缠绕器,躯体的外围固定连接有缠绕环,缠绕器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行走轮,缠绕器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缠绕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源,电源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缠绕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缠绕轨道,动力机构就会为行走轮提高动力,行走轮就会带动缠绕器在缠绕环内部移动,通过控制器控制缠绕器就会在缠绕轨道内移动,这样就可以达到缠绕的作用,滑杆就会将缠绕环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将绷带带动不同的地方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患者受伤的部位进行全部包扎好,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消毒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创伤骨科表现为急性创伤所致,因此在经过对伤处的手术处理后,就要面临使用绷带对伤处的缠绕包扎,往往有些伤者伤在四肢处。
目前现有的包扎的时间需要的比较久,因为医护人员在对伤处的包扎时就会出现双手交替绷带,然后一圈圈来回缠绕,这样延长了包扎时间,并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包扎时间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包括躯体、底座和托袋,所述躯体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缠绕器,所述躯体的外围固定连接有缠绕环,所述缠绕器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缠绕器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缠绕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缠绕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缠绕轨道,所述缠绕轨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器,所述安装器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所述安装器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躯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记位器,所述记位器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换芯片,所述转换芯片的顶部和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传输片,所述记位器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位移轨迹记忆器,所述记位器的另一侧嵌入连接有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躯体的两侧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调节器,所述躯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缠绕环的两侧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滑杆。
进一步的,所述缠绕器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托袋。
进一步的,所述缠绕器的底部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绷带,所述绷带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记位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器的一侧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由缠绕环、滑杆、缠绕器、行走轮、动力机构、电源、缠绕轨道和控制器组成一个移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记位器一侧设有转换芯片,另一侧设有按钮,中间部位设有位移轨迹记忆器,转换芯片的顶部和底部中间部位设有传输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由缠绕环、滑杆、缠绕器、行走轮、动力机构、电源、缠绕轨道和控制器组成一个移动机构,电源会为绷带缠绕装置提供电源,然后就会电源就会带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就会为行走轮提高动力,行走轮就会带动缠绕器在缠绕环内部移动,缠绕环内部有缠绕轨道,通过控制器控制缠绕器就会在缠绕轨道内移动,这样就可以达到缠绕的作用,而且通过电机带动滑杆移动,滑杆就会将缠绕环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将绷带带动不同的地方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患者受伤的部位进行全部包扎好,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记位器一侧设有转换芯片,另一侧设有按钮,中间部位设有位移轨迹记忆器,转换芯片的顶部和底部中间部位设有传输片,记位器可以使绷带在规定的轨道上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患者需要包扎的地方进行包扎,这样的包扎方式是模仿医生的包扎手法,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记位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躯体,2、调节器,3、底座,4、缠绕环,5、滑杆,6、托袋, 7、绷带,8、记位器,801、按钮,802、位移轨迹记忆器,803、转换芯片, 804、传输片,9、连接杆,10、行走轮,11、连接座,12、缠绕器,13、滑槽,14、动力机构,15、电源,16、缠绕轨道,17、安装器,18、调节螺栓,19、传感器,20、导电片,2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包括躯体1、底座3和托袋6,躯体1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滑槽 13,滑槽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缠绕器12,躯体1的外围固定连接有缠绕环4,缠绕器12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行走轮10,缠绕器12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14,缠绕器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源15,电源15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1,缠绕环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缠绕轨道16,缠绕轨道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器17,安装器17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传感器 19,安装器17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导电片20,躯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记位器8,记位器8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换芯片803,转换芯片803的顶部和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传输片804,记位器8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位移轨迹记忆器802,记位器8的另一侧嵌入连接有按钮801。
进一步的,躯体1的两侧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调节器2,躯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3,缠绕环4的两侧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滑杆5。
进一步的,缠绕器12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托袋6,托袋6可以将患者需要包扎的部位托住,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包扎,在患者将需要包扎的部位放入躯体1内,然后托袋6就会患者的部位托住,而且滑槽13可以调节托袋6的位置,这一样就可以适用于不用年龄的患者使用,因为可以托袋6可以调节,所以距离也可以调节,这样才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大小的使用,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缠绕器12的底部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连接座11,连接座11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绷带7,绷带7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记位器8,通过连接座11和连接杆9的配合使用可以将绷带7的位置进行调节,因为患者需要包扎的部位粗细不同,所以有些比较粗的患者就需要通过连接座11带动连接杆9向一侧偏离,连接杆9就会带动绷带7偏离到一侧,然后绷带就可以对患者进行包扎,绷带7就可以通过连接座11来根据患者粗细来进行调节,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安装器17的一侧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螺栓18,调节螺栓 18可以对绷带7的转动的速度进行调节,通过转动调节螺栓18来对绷带转动速度进行调节,将调节螺栓18向右调,调节螺栓18的另一侧中间部位的螺栓就会抵住位移轨迹记忆器802,位移轨迹记忆器802就会将绷带7进行抵住,这样就可以对绷带7进行加固,从而达到调节绷带7的转动速度,绷带7的转动速度就会调节绷带7包扎的松紧程度,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由缠绕环4、滑杆5、缠绕器12、行走轮10、动力机构14、电源15、缠绕轨道16和控制器21组成一个移动机构,将绷带缠绕装置开启之后,电源15会为绷带缠绕装置提供电源15,然后就会电源15就会带动动力机构14,动力机构14就会为行走轮10提高动力,行走轮10就会带动缠绕器12在缠绕环4内部移动,缠绕环4内部有缠绕轨道16,通过控制器21控制缠绕器12就会在缠绕轨道16内移动,这样就可以达到缠绕的作用,而且通过电机2带动滑杆5移动,滑杆5就会将缠绕环4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将绷带7带动不同的地方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患者受伤的部位进行全部包扎好,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所述记位器8一侧设有转换芯片803,另一侧设有按钮801,中间部位设有位移轨迹记忆器802,转换芯片803的顶部和底部中间部位设有传输片804,记位器8可以使绷带7在规定的轨道上进行移动,按下按钮801 后,转换芯片803就可以接收到按钮801传输过来的信号,转化芯片803再将信号传输给传输片804,传输片804再将信号传输给位移轨迹记忆器802,位移轨迹记忆器802再通过控制器21控制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患者需要包扎的地方进行包扎,这样的包扎方式是模仿医生的包扎手法,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便捷性。
工作原理:
首先,托袋6可以将患者需要包扎的部位托住,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包扎,在患者将需要包扎的部位放入躯体1内,然后托袋6就会患者的部位托住,而且滑槽13可以调节托袋6的位置,这一样就可以适用于不用年龄的患者使用,因为可以托袋6可以调节,所以距离也可以调节,这样才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大小的使用,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实用性;
然后,通过连接座11和连接杆9的配合使用可以将绷带7的位置进行调节,因为患者需要包扎的部位粗细不同,所以有些比较粗的患者就需要通过连接座11带动连接杆9向一侧偏离,连接杆9就会带动绷带7偏离到一侧,然后绷带就可以对患者进行包扎,绷带7就可以通过连接座11来根据患者粗细来进行调节,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实用性;
接着,调节螺栓18可以对绷带7的转动的速度进行调节,通过转动调节螺栓18来对绷带转动速度进行调节,将调节螺栓18向右调,调节螺栓18的另一侧中间部位的螺栓就会抵住位移轨迹记忆器802,位移轨迹记忆器802就会将绷带7进行抵住,这样就可以对绷带7进行加固,从而达到调节绷带7 的转动速度,绷带7的转动速度就会调节绷带7包扎的松紧程度,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实用性;
紧接着,将绷带缠绕装置开启之后,电源15会为绷带缠绕装置提供电源 15,然后就会电源15就会带动动力机构14,动力机构14就会为行走轮10提高动力,行走轮10就会带动缠绕器12在缠绕环4内部移动,缠绕环4内部有缠绕轨道16,通过控制器21控制缠绕器12就会在缠绕轨道16内移动,这样就可以达到缠绕的作用,而且通过电机2带动滑杆5移动,滑杆5就会将缠绕环4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将绷带7带动不同的地方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患者受伤的部位进行全部包扎好,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便捷性;
最后,记位器8可以使绷带7在规定的轨道上进行移动,按下按钮801 后,转换芯片803就可以接收到按钮801传输过来的信号,转化芯片803再将信号传输给传输片804,传输片804再将信号传输给位移轨迹记忆器802,位移轨迹记忆器802再通过控制器21控制移动,这样就可以将患者需要包扎的地方进行包扎,这样的包扎方式是模仿医生的包扎手法,有效的提高了绷带缠绕装置的便捷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包括躯体(1)、底座(3)和托袋(6),其特征在于:所述躯体(1)的顶部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缠绕器(12),所述躯体(1)的外围固定连接有缠绕环(4),所述缠绕器(12)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行走轮(10),所述缠绕器(12)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14),所述缠绕器(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源(15),所述电源(15)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1),所述缠绕环(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缠绕轨道(16),所述缠绕轨道(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器(17),所述安装器(17)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传感器(19),所述安装器(17)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导电片(20),所述躯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记位器(8),所述记位器(8)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换芯片(803),所述转换芯片(803)的顶部和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传输片(804),所述记位器(8)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位移轨迹记忆器(802),所述记位器(8)的另一侧嵌入连接有按钮(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躯体(1)的两侧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调节器(2),所述躯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3),所述缠绕环(4)的两侧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滑杆(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器(12)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托袋(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器(12)的底部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连接座(11),所述连接座(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绷带(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器(17)的一侧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调节螺栓(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环(4)、滑杆(5)、缠绕器(12)、行走轮(10)、动力机构(14)、电源(15)、缠绕轨道(16)和控制器(21)组成一个移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位器(8)一侧设有转换芯片(803),另一侧设有按钮(801),中间部位设有位移轨迹记忆器(802),转换芯片(803)的顶部和底部中间部位设有传输片(804)。
CN201921212299.1U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Active CN212037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2299.1U CN21203797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2299.1U CN21203797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7973U true CN212037973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2299.1U Active CN21203797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79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2757A (zh) * 2021-09-12 2021-11-19 朱鹏豫 一种医疗护理用的绷带快速换药辅助装置
CN114305883A (zh) * 2022-01-06 2022-04-12 刘建中 一种更换病人手臂处绷带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2757A (zh) * 2021-09-12 2021-11-19 朱鹏豫 一种医疗护理用的绷带快速换药辅助装置
CN114305883A (zh) * 2022-01-06 2022-04-12 刘建中 一种更换病人手臂处绷带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37973U (zh) 一种创伤骨科用绷带缠绕装置
CN204951467U (zh) 多功能骨科换药支架
WO2011115664A3 (en) Mri-compatible motor and positioning system
CN109259944A (zh) 一种医疗用病患搬运床
CN103735290A (zh) 动静脉局部压迫止血器
CN207785395U (zh) 一种骨科术后康复护理床
CN105287167A (zh) 一种智能上肢康复训练器
CN211300578U (zh) 一种骨折固定装置
CN201734861U (zh) 一种狂躁型精神病患者护理床
CN204169976U (zh) 一种能对深度打鼾进行调整的装置
CN204542540U (zh) 便捷式小夹板冷热敷器
CN114259334A (zh) 一种用于四肢紧固的骨科用可调式的固定支具
CN202446185U (zh) 气压止血带保护衬垫
CN210784617U (zh)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伤口固定装置
CN114903692B (zh) 一种适用于创伤骨科的快速包扎装置
CN208003064U (zh) 下肢关节锻炼器
CN206443825U (zh) 一种用于起搏器术后的加压固定装置
CN215688814U (zh) 一种胸外科创口护理装置
CN204337218U (zh) 一种用于骨科康复护理的换药支架
CN204274739U (zh) 牵引位置预警器
CN204468387U (zh) 一种冠脉介入治疗用手臂固定装置
CN215307176U (zh) 一种骨科用夹板的固定装置
CN205215655U (zh) 一种智能上肢康复训练器
CN202223500U (zh) 颈椎病人手术后康复器
CN214909740U (zh) 一种患者换药用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