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9632U - 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29632U CN212029632U CN202020773926.5U CN202020773926U CN212029632U CN 212029632 U CN212029632 U CN 212029632U CN 202020773926 U CN202020773926 U CN 202020773926U CN 212029632 U CN212029632 U CN 2120296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insulation
- heating furnace
- electric heating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包括用于盖接在发热组件外围的隔热罩,所述隔热罩下方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隔热罩内表面与发热组件外表面之间设有间距。本通过在隔热罩上设置进气孔,一方面,隔热罩可以隔开发热组件工作时产生的高热,避免高热直接辐射在主体内,另一方面,进气孔可以向隔热罩提供散热气流、起到散热作用,避免隔热罩内温度不断升高,有助提高发热组件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市场上在售的电热炉种类包括电陶炉、电磁炉等。常规的电热炉都具有面板,以及设置在面板上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工作时会产生高热,向电热炉主体内辐射,由于电热炉主体内还设有电路板等电器元件,电路板在高热环境下工作寿命会缩短,因此,通常会在电热炉内设置散热风扇以及罩住发热体的隔热罩。
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110056916A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家用电热炉,包括壳体,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加热区域,电热炉还包括:散热保护层、加热组件以及隔热反射板;加热组件设置于加热区域的下方,加热组件设置有至少一层加热单元,加热组件用于产生加热锅具所需的热量;散热保护层设置于加热区域和加热组件之间,散热保护层用于吸收并传递热量至加热区域;隔热反射板设置于加热组件的底侧,隔热反射板用于隔离并反射热量至加热区域。
该结构方案是通过隔热反射板把热量发射至加热区域,在电热炉工作一定时间后,加热区域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也会影响发热组件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寿命,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其可以对发热组件隔热以及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包括用于盖接在发热组件外围的隔热罩,所述隔热罩下方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隔热罩内表面与发热组件外表面之间设有间距。
所述间距距离小于20mm且大于1mm。
所述间距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大。
所述隔热罩上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大。
所述隔热罩上部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孔,所述进气孔、隔热罩内部、出气孔之间构成散热通道。
所述进气孔布设在隔热罩的底部和/或侧部。
所述隔热罩外部设有用于产生散热气流的风扇组件,所述散热气流通过进气孔由隔热罩的外部至内部方向吹送。
所述电热炉包括主体和面板,所述面板安装在主体上,发热组件、隔热罩安装在主体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热罩上设置进气孔,一方面,隔热罩可以隔开发热组件工作时产生的高热,避免高热直接辐射在主体内,另一方面,进气孔可以向隔热罩提供散热气流、起到散热作用,避免隔热罩内温度不断升高,有助提高发热组件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寿命。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在各类电磁炉、电陶炉等电热炉产品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热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热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电热炉包括主体5和面板4,所述面板4安装在主体5上,发热组件2、隔热罩1安装在主体5内,本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包括用于盖接在发热组件2外围的隔热罩1,所述隔热罩1下方设有若干进气孔11,所述隔热罩1内表面与发热组件2外表面之间设有间距。隔热罩1盖接在发热组件2外围,能够隔开发热组件2工作时向四周产生的高热,特别是能够隔开高热避免其直接辐射在电热炉内,有效避免电热炉内部温升,提高电路板(图中未画出)的使用寿命,进气孔11可以使隔热罩1的外部空气进入隔热罩1内,从而对隔热罩1内部起到散热作用,发热组件2工作时,隔热罩1内部积攒热空气、外部的空气为冷空气,并且位于隔热罩1下方,而隔热罩1上方为热空气,因此外部的冷空气能够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热空气自然对流的原理产生散热气流、并透过进气孔11进入隔热罩1内,为隔热罩1内部散热,有效避免发热组件2持续工作时,隔热罩1内温度不断升高,有助提高发热组件2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罩1上部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孔12,本实施例所述,主体5的上方设有连通隔热罩1的出气孔12,也可在隔热罩1上直接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孔1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所述进气孔11、隔热罩1内部、出气孔12之间构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自下而上形成,能够形成自下而上的自然空气对流,形成散热气流,实现主动对流散热。
进一步地,前述间距距离并不是越大、其散热效果就越好,尤其是采用自下而上的自然空气对流散热时,当其间距距离超过发热组件2向外热辐射的热边界层的厚度时,热边界层以外的间距空隙会产生气流紊流现象,使热边界层外围形成气流保护层,自下而上的自然空气对流无法直接带走热边界层内的热量,导致散热效果反而变差,因此本技术方案的间距距离优选小于20mm且大于1mm,该距离厚度可以保证两者的间距稍微小于或接近于发热组件4向外辐射热量的热边界层厚度,当然可以进一步优选5-10mm,即间距厚度越小、实际所能形成的热边界层越薄(薄于发热组件4正常向外辐射热量的热边界层厚度),通过人为调整两者间距距离,相当于压缩了发热组件2向外热辐射的热边界层的实际厚度,自下而上的自然空气对流能够直接带走热边界层内的热量,热边界层内的热量温度更高,其更有趋势快速对流上升,散热效果更好,克服技术偏见。
同样地,即使采用主动散热(如借助风扇组件产生用于吹向隔热罩1、发热组件2的散热气流)时,主动散热的散热气流能够直接带走热边界层内的热量,同样也能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间距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大,所述隔热罩1上部设有开口13,所述开口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大。该技术方案均有助于提高热空气自下而上上升的效果,从而减小热空气上升阻力,加快自下而上的自然空气对流,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11布设在隔热罩1的底部和/或侧部,本实施例仅在隔热罩1的底部设置进气孔11。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2,本电热炉的隔热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隔热罩1外部设有用于产生散热气流的风扇组件3,所述散热气流通过进气孔11由隔热罩1的外部至内部方向吹送。风扇组件3可以形成主动送风的散热气流,加快隔热罩1外部的空气流入隔热罩1内的速度,即加快散热通道的散热气流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隔热罩1内的散热效果。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包括用于盖接在发热组件(2)外围的隔热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1)下方设有若干进气孔(11),所述隔热罩(1)内表面与发热组件(2)外表面之间设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距离小于20mm且大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1)上部设有开口(13),所述开口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1)上部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孔(12),所述进气孔(11)、隔热罩(1)内部、出气孔(12)之间构成散热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11)布设在隔热罩(1)的底部和/或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1)外部设有用于产生散热气流的风扇组件(3),所述散热气流通过进气孔(11)由隔热罩(1)的外部至内部方向吹送。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热炉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炉包括主体(5)和面板(4),所述面板(4)安装在主体(5)上,发热组件(2)、隔热罩(1)安装在主体(5)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73926.5U CN212029632U (zh) | 2020-05-11 | 2020-05-11 | 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73926.5U CN212029632U (zh) | 2020-05-11 | 2020-05-11 | 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29632U true CN212029632U (zh) | 2020-11-27 |
Family
ID=73480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73926.5U Active CN212029632U (zh) | 2020-05-11 | 2020-05-11 | 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29632U (zh) |
-
2020
- 2020-05-11 CN CN202020773926.5U patent/CN2120296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667175B1 (en) | Domestic kitchen appliance with a peltier cooling system | |
CN212029632U (zh) | 一种电热炉的隔热结构 | |
JP2007294474A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CN206018742U (zh) | 一种新型无风扇电炉 | |
CN208398143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 | |
CN212029633U (zh) | 一种电热炉的散热结构 | |
CN212057408U (zh) | 一种电热炉用的隔热结构 | |
CN212430953U (zh) | 一种静音电热炉 | |
CN212029676U (zh) | 一种电热炉隔热板的散热结构 | |
CN111649358A (zh) | 一种静音电热炉 | |
CN211324471U (zh) | 一种微波烧烤机 | |
CN212261176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0951427U (zh) | 电磁炉 | |
CN203024199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 |
CN208300185U (zh) | 自然对流散热器 | |
KR100293695B1 (ko) | 전기밥솥의 방열구조 | |
CN221724388U (zh) | 一种电磁炉 | |
CN111031766A (zh) | 电烤箱散热风道及具有其的电烤箱 | |
CN219578737U (zh) | 一种电热烹饪装置的散热组件及电烤箱结构 | |
CN212081329U (zh) | 电热炉的散热结构 | |
CN218998314U (zh) | 一种微波炉散热结构 | |
CN215899465U (zh) | 烹饪设备及其面板组件 | |
CN218336934U (zh) | 散热器和电磁炉 | |
CN215112777U (zh) | 底板组件及烹饪装置 | |
CN221531935U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