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3238U - 一种吸塑盘和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塑盘和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3238U
CN212023238U CN201922141718.3U CN201922141718U CN212023238U CN 212023238 U CN212023238 U CN 212023238U CN 201922141718 U CN201922141718 U CN 201922141718U CN 212023238 U CN212023238 U CN 212023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retaining wall
product
sucking disc
plastic su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17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BYD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BY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BYD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BY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17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3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3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3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塑盘,吸塑盘包括主体和边缘结构,主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一挡墙及第二挡墙。第一挡墙包括多个挡墙单元,挡墙单元的表面内凹形成内部倒扣结构,内部倒扣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挡墙单元远离第一表面的端面的边缘形成第二限位部,至少两个吸塑盘层叠设置时,上层吸塑盘的第一限位部搭接至下层吸塑盘的第二限位部,以使相邻的两层吸塑盘之间形成抬升高度,以使上层吸塑盘的底面与下层吸塑盘的产品槽穴中的产品之间形成预定间隙。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包括该吸塑盘的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实现至少两个吸塑盘同向堆叠和旋转180°堆叠的情况下都能减轻甚至避免层压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吸塑盘和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塑盘。
背景技术
吸塑盘是一种采用吸塑工艺将塑料制成特定的形状的塑料制品,现有技术中为了节省空间,通常会将放置有产品的吸塑盘进行堆叠防止。堆叠放置通常有两种方式,一、同向堆叠:上层吸塑盘扣入下层吸塑盘放置产品的槽穴中,容易导致上层吸塑盘压到下层吸塑盘上放置的产品,对下层吸塑盘的产品造成损伤;二、旋转180°堆叠:上层吸塑盘与下层吸塑盘不完全契合,从而留出一定的空间可以防止上层吸塑盘对下层吸塑盘中产品的损害,但是每次叠放都需旋转180度,增加堆叠难度以及放错风险。同时,上述两种堆叠方式都存在上层吸塑盘对下层吸塑盘造成的层压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塑盘和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能够实现至少两个吸塑盘同向堆叠和旋转180°堆叠的情况下都能减轻甚至避免层压变形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塑盘,包括主体和边缘结构,所述边缘结构环绕在所述主体的四周,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一挡墙及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相交且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包围所述第一表面,以与所述第一表面共同形成产品槽穴。所述第一挡墙包括多个挡墙单元,相邻的所述挡墙单元之间设有断开区,所述挡墙单元与所述第二挡墙相交,所述挡墙单元朝向所述断开区的表面内凹形成内部倒扣结构,所述内部倒扣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挡墙单元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端面的边缘形成第二限位部,至少两个所述吸塑盘层叠设置时,上层所述吸塑盘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搭接至下层所述吸塑盘的所述第二限位部,以使相邻的两层所述吸塑盘之间形成抬升高度,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上层所述吸塑盘与下层所述吸塑盘的所述产品槽穴中的产品之间形成预定间隙。
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相交设置分割了第一表面的区域,使得一个吸塑盘可以分为多个产品槽穴,从而能够放置更多的产品,增加空间的利用率。内部倒扣结构的设置使得相邻的两层吸塑盘之间形成抬升高度,一方面提供了产品放置在产品槽穴中时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预定间隙;另一方面,下层吸塑盘的第二限位部对上层吸塑盘的第一限位部承接,增加了叠层之间的支撑强度,减轻甚至避免吸塑盘叠放时的层压变形问题。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塑盘既可以实现吸塑盘同向堆叠也可以实现吸塑盘旋转180°堆叠,无需担心堆叠放错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断开区设置有手位槽,所述手位槽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呈凹陷状,至少两个所述吸塑盘层叠设置时,所述预定间隙形成在上层所述吸塑盘的所述手位槽第一底壁和下层所述吸塑盘的所述产品槽穴中的产品之间。手位槽的设置便于手或机器手拿取产品。
其中,所述内部倒扣结构设置于所述断开区的相对两侧,或者,所述内部倒扣结构位于所述断开区的一侧。内部倒扣结构仅在断开区的一侧设置具有更好的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和力学强度。
其中,所述内部倒扣结构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手位槽的第一侧壁及第一底壁构成台阶架构,所述手位槽的第一侧壁垂直连接所述手位槽的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当两个以上的吸塑盘层叠时,下层吸塑盘的第二限位部和下层吸塑盘的第三侧壁所形成的折角,能够支撑上层吸塑盘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侧壁所形成的折角。两个折角的契合既起到下层吸塑盘对上层吸塑盘的支撑作用,又能够限制吸塑盘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
其中,所述预定间隙不小于0.5mm。预定间隙为当至少两个吸塑盘层叠且产品置于产品槽穴中时,上方吸塑盘的手位槽第一底壁与下方吸塑盘中产品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不小于0.5mm的预定间隙一方面可以保障产品的活动空间从而避免受到外界的挤压,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料周转过程中产品从盘中滑落。
其中,所述产品槽穴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抬升高度,所述抬升高度大于或等于7mm。由此保证吸塑盘的叠盘时层叠部分不会太多,可以避免叠盘过紧,易于拆卸。
其中,所述产品槽穴包括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挡墙包括第一顶面,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处形成倒角。第二挡墙包括第三顶面,第三顶面与第一顶面可以在同一平面上,第三顶面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处形成倒角。倒角的设置可以便于产品在产品槽穴中的取放。倒角可以是不等边倒角,不等边倒角可以更灵活地设置产槽穴的容纳空间。
所述边缘结构围设形成矩形架构,在所述矩形架构的每条边上,均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所述外部倒扣结构,且,在所述矩形架构的每条边上,相邻的所述外部倒扣结构距离所述边缘结构的外边缘距离不等。外部倒扣结构可以实现当至少两个吸塑盘叠放时,利用下层吸塑盘的外部倒扣结构对上层吸塑盘进行支撑,避免上方吸塑盘压到下方吸塑盘中的产品。下层吸塑盘的外部倒扣结构与内部倒扣结构共同支撑上层吸塑盘,防止吸塑盘受到层压影响而发生变形甚至塌陷,确保产品的放置空间。
其中,所述边缘结构包括外侧面和第二顶面,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相同,所述外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顶面和所述外边缘之间,所述外侧面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凹槽,部分所述外部倒扣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相邻凹槽之间是凸起,每个凹槽和每个凸起内均设有外部倒扣结构。如此凹凸设置的结构能够提高本体的结构强度,并进一步防止两个及以上的吸塑盘在堆叠时的层压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架构高于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的部分形成封闭环槽,所述封闭环槽与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形成台阶部。封闭环槽属于折边加强结构,可以使得吸塑盘受到外力时整体受力均匀而不容易变形。台阶部的设置可以防止产品置于产品槽穴时因加工被机械手刮花,或在运输过程中因震荡而表面磨损。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特征在于,包括陶瓷、蓝宝石和至少两层层叠的所述吸塑盘,陶瓷和蓝宝石通过胶层连接,所述陶瓷和蓝宝石共同放置于所述吸塑盘的所述产品槽穴。本实用新型的吸塑盘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且能够满足组装陶瓷手表后壳对周转托盘的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塑盘的一种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塑盘的一种俯视结构图;
图3是图2中的吸塑盘的一种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吸塑盘的一种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吸塑盘的一种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塑盘,吸塑盘可用于放置电子元件,例如可用于放置手机摄像头和/或平板电脑(IPAD)摄像头,也可用于放置电子手表。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吸塑盘并不限于放置上述所列举的电子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吸塑盘包括主体和边缘结构,边缘结构环绕在主体的四周。主体包括第一表面16a、第一挡墙14及第二挡墙15,第一挡墙14和第二挡墙15相交且凸设于第一表面16a。优选的,第一挡墙14和第二挡墙15相互垂直凸设于第一表面16a。优选的,第一挡墙14和第二挡墙15的宽度≥5.0mm。第一挡墙14和第二挡墙15包围第一表面16a,以与第一表面16a共同形成产品槽穴16,产品槽穴16呈阵列排布用于承载产品。第一挡墙14包括多个挡墙单元,相邻的挡墙单元之间设有断开区,挡墙单元与第二挡墙15相交,优选的,挡墙单元与第二挡墙15相交。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挡墙单元朝向断开区的表面内凹形成内部倒扣结构101,内部倒扣结构101包括第一限位部101a,挡墙单元远离第一表面16a的端面的边缘形成第二限位部101b,至少两个吸塑盘层叠设置时,上层吸塑盘的第一限位部101a搭接至下层吸塑盘的第二限位部101b,以使相邻的两层吸塑盘之间形成抬升高度H1。抬升高度H1是指两个吸塑盘的同一部件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6a方向上的距离。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6a的方向上,上层吸塑盘与下层吸塑盘的产品槽穴16中的产品之间形成预定间隙H3,具体的,预定间隙H3形成在上层吸塑盘的手位槽17第一底壁17a和下层吸塑盘的产品槽穴16中的产品表面之间。
优选的,内部倒扣结构101为第一限位部101a与第三侧壁101c的连接处向第二限位部101b与第三侧壁101c的连接处方向延伸并向外倾斜的凹部。第三侧壁101c为第一限位部101a和第二限位部101b的连接面。第二限位部101b与第三侧壁101c的连接处相对于第一限位部101a与第三侧壁101c的连接处向外突出。
进一步的,如图5,内部倒扣结构的第一限位部101a和手位槽17的第一侧壁17b及第一底壁17a构成台阶架构,手位槽17的第一侧壁17b垂直连接手位槽17的第一底壁17a和第一限位部101a的表面。当两个以上的吸塑盘层叠时,下层吸塑盘的第二限位部101b和下层吸塑盘的第三侧壁101c所形成的折角,支撑上层吸塑盘的第一限位部101a和第一侧壁17b所形成的折角。因此位于上方的吸塑盘就被支撑放置于下方的吸塑盘上,即使需要旋转180度错盘堆码,内部倒扣结构101都不会干涉。无论吸塑盘是否错盘堆码,均可以保护产品不被上方的吸塑盘压坏变形。
优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内部倒扣结构101和外部倒扣结构102的侧壁斜度为80°±5°。一方面,适当的侧壁斜度能够保证吸塑盘支撑牢固。另一方面,在制备吸塑盘时,可将软化的塑料放置于吸塑模具内抽真空成型以形成吸塑盘,并且在吸塑盘未彻底冷却时,将吸塑盘从所述吸塑模具内取出,设置较小的侧壁斜度可以保证吸塑盘在脱模时不变形。
一种实施方式中,内部倒扣结构101可以设置于断开区的相对两侧,或者,内部倒扣结构位于所述断开区的一侧。两种实现方式中,内部倒扣结构101仅设置在断开区的一侧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和力学强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断开区设置有手位槽17,手位槽17相较第一表面16a呈凹陷状,即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6a的方向上,手位槽17的第一底壁17a低于第一表面16a。手位槽17的设置便于用手或机器手拿取产品。优选的,手位槽17与第一表面16a的深度落差1.5~4.0mm,这个深度落差决定了产品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6a方向的活动间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产品槽穴16包括第二底壁161和第二侧壁162,其中,第一底壁17a与第一表面16a在同一平面。第一挡墙14包括第一顶面141,第一顶面141和第二侧壁162的连接处形成倒角202。第二挡墙15包括第三顶面151,第三顶面151与第一顶面141在同一平面上,第三顶面151和第二侧壁162的连接处形成倒角202。倒角202的设置可以使得产品在产品槽穴16里的活动空间更为灵活,便于取放产品,具体的,当用手或机器手放置产品时,如果放置的位置稍微偏离产品槽穴16所在的区域,但是尚且落在倒角202所在的区域,则当释放产品时,产品可以沿着倒角202顺势滑入产品槽穴16,从而提高放置产品的准确性。优选的,倒角202可以是不等边倒角。优选的,倒角202的设置要满足产品在产品槽穴16内的配合间隙在0~0.2mm范围内,配合间隙是指产品放置在产品槽穴16内时,产品与产品槽穴16各个侧面的距离。设置这样的产品间隙可以在保证产品取放方便的情况下,还能防止因产品的活动空间太大发生晃动引起产品被刮花。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吸塑盘包括边缘结构,边缘结构环绕在主体四周,边缘结构围绕主体形成矩形架构,在矩形架构的每条边上,均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外部倒扣结构,相邻的外部倒扣结构之间有一定间距。且,在矩形架构的每条边上,相邻的外部倒扣结构距离边缘结构的外边缘13c距离不等,即不是每个在同一条边上的外部倒扣结构都互相平行。
如图4和图5所示,外部倒扣结构102与内部倒扣结构101的结构组成相同,只是尺寸和形状根据所依托的本体的尺寸和形状有所不同。外部倒扣结构102包括第三限位部,封闭环槽201远离第一表面16a的端面的边缘形成第四限位部,至少两个吸塑盘层叠设置时,上层吸塑盘的第三限位部搭接至下层吸塑盘的第四限位部,以使相邻的两层吸塑盘之间形成抬升高度H1。优选的,外部倒扣结构102为第三限位部与第四侧壁的连接处向第四限位部与第四侧壁的连接处方向延伸并向外倾斜的凹部,第四侧壁为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的连接面。第四限位部与第四侧壁的连接处相对于第三限位部与第四侧壁的连接处向外突出。外部倒扣结构102和内部倒扣结构101的功能相同且相互协作,二者均是为了实现当至少两个吸塑盘叠放时,利用位于下方的吸塑盘的倒扣结构对位于上方的吸塑盘进行支撑,避免上方吸塑盘压到下方吸塑盘中的产品,防止吸塑盘受到层压影响而发生变形甚至塌陷,确保产品的放置空间。内部倒扣结构101和外部倒扣结构102相互协作,共同使相邻的两层吸塑盘之间形成抬升高度H1,以使上层吸塑盘的底面与下层吸塑盘的产品槽穴16中的产品之间形成预定间隙H3。在叠放所述吸塑盘时,可以随意叠放而无需考虑方向,也可确保旋转与不旋转叠放时用于放置产品的产品槽穴16距离上方吸塑盘的产品槽穴16底部的距离一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2所示,矩形架构包括外侧面13b和第二顶面13a,第二顶面13a与第一表面16a朝向相同,外侧面13b连接在第二顶面13a和外边缘13c之间。外侧面13b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凹槽12。相邻的凹槽12之间是凸起11,每个凹槽12和每个凸起11内均设有外部倒扣结构102。多个凹槽12与多个凸起11交错设置能够提高吸塑盘整体的结构强度,且能够进一步防止两个吸塑盘在堆叠时由于相互挤压产生形变。优选的,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6a的方向上,第二顶面13a高于第一顶面141和第三顶面151,即矩形架构高于第一挡墙14和第二挡墙15。矩形架构高于第一挡墙14和第二挡墙15的部分形成封闭环槽201。封闭环槽201可以保证产品槽穴16、第一挡墙14和第二挡墙15所在的区域是个封闭环,防止产品置于产品槽穴16时被外界刮花,避免或缓冲封闭环外的外力冲击从而保证吸塑盘整体结构的平整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边缘结构还可以包括裙边衬底,裙边衬底环绕侧壁并与侧壁在远离封闭环槽201的一侧垂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顶面141、第二顶面13a和第三顶面151的表面均设有标识18,标识18为凹设或凸设于表面的带有图案的结构。标识18可以明确指定产品在产品槽穴16中的摆放方向和编号等要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吸塑盘为聚丙烯材料(Polypropylene,简称PP)形成的结构。PP吸塑盘耐高温,可以在100℃环境下长期使用,根据吸塑盘外形尺寸大小和吸塑盘内负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选用PP材质厚度,优选的,PP材质厚度一般在0.8~1.5mm范围内选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吸塑盘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6a的方向上包括抬升高度H1和重叠深度H2,重叠深度H2要保证叠盘牢固无滑盘现象,重叠深度H2越大,摩擦力越大,叠放时越牢固,但是也要避免叠放过紧。优选的,重叠深度H2为3.0~5.0mm。
其中,抬升高度H1由产品厚度t、预定间隙H3以及第一底壁17a和第二底壁161在垂直于第一表面16a方向的高度差组成,如图5所示,预定间隙H3为当至少两个吸塑盘层叠且产品置于产品槽穴16中时,上方吸塑盘的手位槽17底部与下方吸塑盘的产品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抬升高度H1不小于7.0mm,产品槽穴16深度不大于抬升高度H1,由此保证吸塑盘的叠盘时层叠部分不会太多,可以避免叠盘过紧,易于拆卸。优选的,预定间隙H3不小于0.5mm,可以避免物料周转过程中产品从盘中滑落。通过设置较大的抬升高度H1和较大的重叠深度H2,可以在保证叠盘牢固无滑盘的同时避免叠盘过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包括陶瓷、蓝宝石和至少两层层叠的前文实施例提到的吸塑盘,陶瓷和蓝宝石通过胶层连接,陶瓷和蓝宝石共同放置于吸塑盘的产品槽穴16。优选的,陶瓷壳和蓝宝石通过热熔胶粘贴组装,由于热熔胶室温下不具有粘性,需要通过加热加压后才能产生粘性,采用PP材质制成的耐高温吸塑盘有效的周转陶瓷和蓝宝石等物料。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用于组装陶瓷手表后壳的周转托盘对位精度要求较高,不能使用通用托盘,且需求数量有限,新开发项目一般需要单独开注塑模具制作,每套注塑模具费用高,开模周期长。且注塑托盘产品每次开机制作需要调机,浪费很多材料和工时。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吸塑盘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且能够满足组装陶瓷手表后壳对周转托盘的精度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吸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边缘结构,所述边缘结构环绕在所述主体的四周,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一挡墙及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相交且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包围所述第一表面,以与所述第一表面共同形成产品槽穴,所述第一挡墙包括多个挡墙单元,相邻的所述挡墙单元之间设有断开区,所述挡墙单元与所述第二挡墙相交,所述挡墙单元朝向所述断开区的表面内凹形成内部倒扣结构,所述内部倒扣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挡墙单元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端面的边缘形成第二限位部,至少两个所述吸塑盘层叠设置时,上层所述吸塑盘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搭接至下层所述吸塑盘的所述第二限位部,以使相邻的两层所述吸塑盘之间形成抬升高度,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上层所述吸塑盘与下层所述吸塑盘的所述产品槽穴中的产品之间形成预定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开区设置有手位槽,所述手位槽相较所述第一表面呈凹陷状,所述预定间隙形成在所述手位槽底面和所述产品槽穴中的产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倒扣结构设置于所述断开区的相对的两侧,或者,所述内部倒扣结构位于所述断开区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倒扣结构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手位槽的第一侧壁及第一底壁构成台阶架构,所述手位槽的第一侧壁垂直连接所述手位槽的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间隙不小于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槽穴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抬升高度,所述抬升高度大于或等于7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槽穴包括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挡墙包括第一顶面,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处形成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结构围设形成矩形架构,在所述矩形架构的每条边上,均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外部倒扣结构,且,在所述矩形架构的每条边上,相邻的所述外部倒扣结构距离所述边缘结构的外边缘距离不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结构包括外侧面和第二顶面,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相同,所述外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顶面和所述外边缘之间,所述外侧面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凹槽,部分所述外部倒扣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10.一种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特征在于,包括陶瓷、蓝宝石和至少两层层叠的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吸塑盘,陶瓷和蓝宝石通过胶层连接,所述陶瓷和蓝宝石共同放置于所述吸塑盘的所述产品槽穴。
CN201922141718.3U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吸塑盘和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 Active CN212023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1718.3U CN212023238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吸塑盘和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1718.3U CN212023238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吸塑盘和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3238U true CN212023238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7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1718.3U Active CN212023238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吸塑盘和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32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5853A (zh) * 2020-12-24 2021-03-09 宁德聚能动力电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后能够快速分盘的吸塑盘及其工作方法
CN114348397A (zh) * 2022-03-21 2022-04-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吸塑盒
WO2023206643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诚瑞光学(南宁)有限公司 吸塑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5853A (zh) * 2020-12-24 2021-03-09 宁德聚能动力电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后能够快速分盘的吸塑盘及其工作方法
CN114348397A (zh) * 2022-03-21 2022-04-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吸塑盒
WO2023206643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诚瑞光学(南宁)有限公司 吸塑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23238U (zh) 一种吸塑盘和陶瓷手表后壳组装设备
JP5951978B2 (ja) 収納トレー
WO2017035256A1 (en) Interlocking modular substrate support columns
CN205240171U (zh) 防呆吸塑盘
JP4063805B2 (ja) 収納トレイおよび収納装置
JPH08156944A (ja) 部品トレー
JP4106225B2 (ja) 電子部品等の収納トレー
JP2000072147A (ja) 搬送用容器
CN216862162U (zh) 一种防触摸屏光学膜压伤的吸塑盘
CN214649829U (zh) 一种便于叠放的吸塑盘
CN103280419B (zh) 一种用于存放薄晶圆片的周转存储盒
CN216070944U (zh) 一种吸塑盘
CN102024728B (zh) 半导体芯片收容托盘
CN217995130U (zh) 一种正放定位料盘及叠置装置
WO2023206643A1 (zh) 吸塑盘
CN217125453U (zh) 一种吸塑托盘
CN102756858B (zh) 电子元件的封合带
TWI829419B (zh) 托盤
CN211365361U (zh) 一种双重叠加扣的防撕裂吸塑盘
WO2017177512A1 (zh) 液晶面板包装箱
CN216509807U (zh) 一种用于手机中框的防呆堆码吸塑盒
CN212423843U (zh) 一种磁力吸塑盘
CN216154278U (zh) 一种用于多面外观件转移及储存的吸塑托盘
CN214608658U (zh) 一种手机壳托盘
CN112340186B (zh) 托盘、托盘组及托盘组的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