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2355U -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2355U
CN212012355U CN202020900740.1U CN202020900740U CN212012355U CN 212012355 U CN212012355 U CN 212012355U CN 202020900740 U CN202020900740 U CN 202020900740U CN 212012355 U CN212012355 U CN 212012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oil
pipeline
cooling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07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子义
王升科
张会明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chen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Dong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Dongd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Dong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07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2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2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2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水冷管道和油冷管道,所述水冷管道和油冷管道交替分布;所述水冷管道和油冷管道均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相邻,水冷管道进口和水冷管道出口设于所述壳体外侧,油冷管道进口和油冷管道出口设于所述壳体内侧,所述水冷管道和油冷管道均由绕壳体分布的首尾交替连通的循环管道组成,所述管道连通处均设有封堵,且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两个管体之间不相连。所述电机壳为一体壳体结构更加稳定不易破坏变形。将润滑油引入壳体内的润滑油循环通道循环,水冷系统内的冷却水可以在其内部循环为润滑油和电机冷却降温,将降温装置引入电机壳体内,结构紧凑,省去了管路的布置。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环保压力日益增大。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无碳”能源,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应用更加广泛。
汽车使用氢燃料电池,利用氢和氧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直接驱动汽车,此过程唯一生成物为水,因此燃料电机汽车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真正达到排放零污染。
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不涉及燃烧,无机械损耗,比蒸汽机、内燃机等能量转换效率高的多。丰田等汽车公司实验得到结论,汽油车效率从油箱到车轮为16%,而氢燃料电池为60%,效率提高近四倍。
燃料电池系统原理是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产生电能,氢气可以从氢瓶直接供给电堆阳极,且可以调节压力,而氧气则需要空压机把空气输送到电堆的阴极,为平衡阴极和阳极两侧压力,提高电堆反应效率,需要空压机对空气进行增压,离心式压气机在这方面优势非常明显,离心式压气机是通过叶轮旋转对气体工质做功从而增加工质动能。通过提高转速可以减小离心空压机泵体积、重量。市面上的增速式离心空压机增速器因其转速很高,需要设计油泵强制润滑,而增速器运作时产生大量的热,润滑油需要循环冷却,现在市面上是用软管引出泵体外,经散热器冷却后再回到泵体。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需外加风扇散热,增加了系统布局难度。如何在提高润滑油散热的前提下精简散热装置的结构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水冷管道和油冷管道,所述水冷管道和油冷管道交替分布;所述水冷管道和油冷管道均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相邻,水冷管道进口和水冷管道出口设于所述壳体外侧,油冷管道进口和油冷管道出口设于所述壳体内侧,所述水冷管道和油冷管道均由绕壳体分布的首尾交替连通的循环管道组成,所述管道连通处均设有封堵,且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两个管体之间不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管道和油冷管道均为壳体内部直接挤压形成,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进口和出口均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两端设有多个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所述电机壳为一体壳体结构更加稳定不易破坏变形。
(2)将润滑油引入壳体内的润滑油循环通道循环,利用同样设于电机壳体内的电机的水冷系统进行降温,水冷系统内的冷却水可以在其内部循环为润滑油和电机冷却降温,润滑油也可以在壳内循环把热量散发出去。将降温装置引入电机壳体内,结构紧凑,省去了管路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冷管道横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油冷管道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壳体纵向剖视图。
图纸标号
壳体(1),水冷管道(2),油冷管道(3),水冷管道进口(4),水冷管道出口(5),油冷管道进口(6),油冷管道出口(7),封堵(8),安装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的形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14式来做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列举的是较优选的实施例,其仅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作的限定。
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1,壳体1内部设有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为壳体1内部直接挤压形成,所述壳体1为一体成型,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交替分布;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相邻,水冷管道进口4和水冷管道出口5设于所述壳体1外侧,油冷管道进口6和油冷管道出口7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由绕壳体1纵向圆周分布的首尾交替连通的循环管道组成,所述管道连通处均设有封堵,且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两个管体之间不相连,所述水冷管道2设于所述油冷管道3外侧。
所述壳体1两端设有多个安装孔9。
实施例2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1,壳体1内部设有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为壳体1内部直接挤压形成,所述壳体1为一体成型,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交替分布;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相邻,水冷管道进口4和水冷管道出口5设于所述壳体1外侧,油冷管道进口6和油冷管道出口7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由绕壳体1横向分布的首尾交替连通的循环管道组成,所述管道连通处均设有封堵,且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两个管体之间不相连,所述水冷管道2设于所述油冷管道3内侧。
所述壳体1两端设有多个安装孔9。
实施例3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1,壳体1内部设有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为壳体1内部直接挤压形成,所述壳体1为一体成型,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交替分布;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相邻,水冷管道进口4和水冷管道出口5设于所述壳体1外侧,油冷管道进口6和油冷管道出口7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由绕壳体1纵向圆周分布的首尾交替连通的循环管道组成,所述管道连通处均设有封堵,且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两个管体之间不相连,所述水冷管道2与所述油冷管道3同侧交替分布。
所述壳体1两端设有多个安装孔9。
具体实施时
当空压机具体运行时,电机内的润滑油通过油冷管道进口流入油冷管道,在油冷管道内顺着时候玩相连的管道沿着电机壳流一圈,通过同样在电机壳内循环的水冷管道进行二次降温,降温后的润滑油通过油冷管道出口进入电机内形成完整的润滑油油路循环。
所述水冷循环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水冷入口和水冷出口相连通,所述水冷出口通过外部冷却水供给管路与循环水系统连接,所述循环水系统连接通过通过外部冷却水供给管路与水冷入口连接,形成水冷循环。
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复杂装备,减少装配误差,结构更加紧凑。润滑油引入油冷管道环循环,利用电机的水冷系统进行降温,省去了管路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对其进行简单的组合变化都列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部设有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交替分布;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设有进口和出口,水冷管道进口(4)和水冷管道出口(5)设于所述壳体(1)外侧,油冷管道进口(6)和油冷管道出口(7)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由绕壳体(1)分布的首尾交替连通的循环管道组成,管道连通处均设有封堵,且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两个管道之间不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均为壳体(1)内部直接挤压形成,所述壳体(1)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和出口均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端设有多个安装孔(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为沿壳体(1)纵向圆周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2)和油冷管道(3)为沿壳体(1)横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2)设于所述油冷管道(3)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2)设于所述油冷管道(3)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2)与所述油冷管道(3)设于同侧,交替分布。
CN202020900740.1U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 Active CN212012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0740.1U CN212012355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0740.1U CN212012355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2355U true CN212012355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0740.1U Active CN212012355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23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561A (zh) * 2022-06-27 2022-07-29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摩托车及其散热方法
WO2022171442A1 (de) * 2021-02-11 2022-08-1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 angetriebene luftzuführvorrichtung und baukasten zur herstellu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1442A1 (de) * 2021-02-11 2022-08-1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 angetriebene luftzuführvorrichtung und baukasten zur herstellung
CN114802561A (zh) * 2022-06-27 2022-07-29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摩托车及其散热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12355U (zh) 一种一体双通道电机冷却壳体
US7559394B2 (en) Energy recovery system
CN104948503A (zh) 空气压缩机以及具有空气压缩机的燃料电池系统
CN101837727A (zh)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WO2023082464A1 (zh) 具有封闭式定子的燃料电池用高速空气悬浮压缩机、燃料电池系统及车辆
CN111561465A (zh) 一种增速离心式空压机的冷却系统
CN211908568U (zh) 一种电机本体内外风路和滑环冷却风路的组合结构
CN113809355A (zh) 一种利用膨胀机出口冷空气的燃料电池循环水冷却系统
US20080253907A1 (en) Cooling of Stator for Compressor
CN104131982A (zh) 特种变压器和一体化种特种整流装置用油泵
CN110601449A (zh) 一种电动汽车轮毂电机冷却系统
CN111550425A (zh) 一种电机直连的增速离心式空压机
CN212318332U (zh) 一种增速离心式空压机的冷却系统
CN212318331U (zh) 一种电机直连的增速离心式空压机
CN116014928A (zh) 定子组件、电机和车辆
CN113352948B (zh) 一种物流运输车用氢燃料系统
CN215912004U (zh) 电驱系统和车辆
CN211981620U (zh) 一种电机直连的增速离心式空压机电机前盖
CN212627457U (zh) 具有周向串联型冷却道的电机壳及其电机、螺杆压缩机
CN102684395A (zh) 环保电动车马达的新型冷却技术
CN214998282U (zh) 一种两级空气箔片轴承支承高速离心式空压机的冷却系统
CN206211764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防爆电机
CN112787456A (zh) 车辆、电机及壳体结构
CN219181299U (zh) 电机冷却装置
CN216691259U (zh) 一种电气化的防爆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0

Address after: No.155, Floor 2, Building 2, Yard 9, Fengyuan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2600

Patentee after: Lingchen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65305 No.1 Longteng Road, Qixia City,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TAI DONGDE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