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0400U - 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0400U
CN212010400U CN202021048993.7U CN202021048993U CN212010400U CN 212010400 U CN212010400 U CN 212010400U CN 202021048993 U CN202021048993 U CN 202021048993U CN 212010400 U CN212010400 U CN 212010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ntrol
layer
reinforcing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89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红梅
盛金伟
黄敏建
吴国良
张慎学
陈鑫
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xing Far East New Energy Co ltd
Far East Cable Co Ltd
New Far East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xing Far East New Energy Co ltd
Far East Cable Co Ltd
New Far East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xing Far East New Energy Co ltd, Far East Cable Co Ltd, New Far East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xing Far Eas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489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0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0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0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包括:中心加强芯、一根控制线芯、四根主线芯、五根边缘加强芯、无纺布绕包层、编织屏蔽加强层和护套;所述中心加强芯位于电缆中心本发明采用一根控制线芯与四根主线芯圆周分布在中心加强芯外,将五根丙纶丝加强芯分别排列于控制线芯与主线芯外侧空隙处,结构排列紧凑,五根主线芯绝缘芯五等分地圆周分布在主线芯加强芯外,进一步加强了紧密性,增加了电缆在频繁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再通过绕包层、编织屏蔽加强层和护套包裹缆芯,从而增加整个电缆抗弯曲、抗拉、抗干扰性,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能够保证电缆的曲挠性能达到200万次、弯曲性能达到100万次。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背景技术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是国内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方向。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未来的业务方向将会是打造智慧工厂,系统集成将会更好地辅助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由现有的汽车、配件制造行业向其它制造业扩散、纵深发展。
现有自动化工厂里大量设置有机械臂,机械臂工作中频繁弯曲和拉伸导致了电缆的损耗和损坏频率高,更换需要停止生产线,降低了生产效率,导致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高,不利于自动化的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加强芯、一根控制线芯、四根主线芯、五根边缘加强芯、无纺布绕包层、编织屏蔽加强层和护套;所述中心加强芯位于电缆中心;所述控制线芯与四根主线芯圆周分布在中心加强芯外成缆为缆芯;所述主线芯包括设置在主线芯中心的主线芯加强芯、围绕主线芯加强芯五等分圆周分布的主线芯绝缘芯,以及挤包在主线芯绝缘芯外的主线芯绝缘层;五根所述边缘加强芯分别设置在所述缆芯相邻线芯间外侧的间隙中;所述无纺布绕包层、编织屏蔽加强层和护套依次设置在所述缆芯外。本发明采用一根控制线芯与四根主线芯圆周分布在中心加强芯外,将五根丙纶丝加强芯分别排列于控制线芯与主线芯外侧空隙处,结构排列紧凑,五根主线芯绝缘芯五等分地圆周分布在主线芯加强芯外,进一步加强了紧密性,增加了电缆在频繁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再通过绕包层、编织屏蔽加强层和护套包裹缆芯,从而增加整个电缆抗弯曲、抗拉、抗干扰性,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能够保证电缆的曲挠性能达到200万次、弯曲性能达到100万次。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线芯包括设置在控制线芯缆芯的控制加强芯、围绕控制加强芯五等分圆周分布的控制绝缘芯,以及依次包裹在控制绝缘芯外的控制聚酯带层、控制屏蔽层和控制挤包衬层。本发明的控制线芯采用五等分圆周分布在控制加强芯外的控制绝缘芯结构,与五等分的主线芯配合进一步增强了电缆的紧密性,增加了使用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所述控制聚酯带层采用0.03mm厚度的薄型聚酯带。
所述控制挤包衬层采用丁腈橡胶聚氯乙烯材料,平均厚度控制范围为0.6~0.7mm,最薄点控制范围为0.41~0.5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绝缘芯包括控制绝缘导体和包裹在所述控制绝缘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所述控制绝缘导体采用1+6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绞合节距不超过所述控制绝缘导体外径的10倍;所述控制加强芯包括控制加强中心绳和包裹在所述控制加强中心绳外的控制加强绝缘层;所述控制加强中心绳采用3根丙纶丝绞合。本发明的控制绝缘导体采用1+6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绞合节距合适,耐拉性能和耐扭转性能更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控制绝缘导体和主线芯绝缘芯导体采用六类软导体,导电性能和抗拉性能均十分优异。所述丙纶丝采用300D丙纶丝。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屏蔽层采用丝径为0.12mm的镀锡铜丝,编织角度范围为40°~50°,编织密度范围为85-87%,转移阻抗不大于250Ω/km,丝径小,密度高,角度合适,屏蔽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主线芯绝缘芯包括主线芯绝缘芯导体和包裹在主线芯绝缘芯导体外的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所述主线芯绝缘芯导体采用内层1+中层6+外层12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中层和外层绞合方向相反,中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外径的20倍,外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外径的12倍。主线芯绝缘芯导体采用三层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且中外层的绞合方式相反,结构更加紧密,不易松脱,耐拉性能和耐扭转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主线芯加强芯包括加强芯中心绳和包裹在加强芯中心绳外的主线芯加强绝缘层;所述加强芯中心绳包括采用7根丙纶丝绞合。所述丙纶丝采用300D丙纶丝。
所述控制线芯绝缘层厚度不小于0.5mm、主线芯绝缘层厚度不小于0.6mm。
进一步地,所述主线芯、控制线芯和边缘加强芯表面均匀涂覆滑石粉,防止挤包衬层与线芯表面黏连。
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绕包层采用厚度为0.08mm、宽度为40mm的薄型无纺布,搭盖率10%~15%,搭盖率合适,紧密性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屏蔽加强层包括编织密度≥85%的铜丝编织层和编织密度≥50%的尼龙丝编织层混合而成。所述铜丝编织层采用丝径为0.20mm镀锡铜丝编织而成,编织角度范围为40°~50°,编织密度不小于85%,在30MHz时,测得转移阻抗不超过250Ω/km。本发明的编织屏蔽加强层通过镀锡铜丝编织层和尼龙丝编织层复合而成,对外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增加了弯曲和抗拉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采用丁腈橡胶聚氯乙烯材料,选用15.0mm模芯、18.5mm模套在挤出机上采用挤压式挤出方式生产。提高了电缆冲击强度、抗撕裂性及耐磨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减少了电缆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外观的磨损性能,增加了电缆不同使用场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的生产工艺,用于生产上述的电缆,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控制线芯:分别制作控制绝缘芯和控制加强芯,并将所述控制绝缘芯在所述控制加强芯五等分成缆成控制缆芯;在成缆的控制缆芯外依次制作控制聚酯带层、控制屏蔽层和控制挤包衬层;
S2:制作主线芯:分别制作主线芯加强芯和主线芯绝缘芯;并将所述主线芯绝缘芯在所述主线芯加强芯外五等分成缆成主缆芯;在成缆的所述主缆芯外挤出主线芯绝缘层;
S3:制作中心加强芯和边缘加强芯;
S4:将所述控制线芯和所述主线芯围绕所述中心加强芯圆周排布成缆;并在成缆的所述控制线芯和所述主线芯外侧的间隙间设置边缘加强芯制成缆芯;
S5:在所述缆芯外依次依次绕包无纺布绕包层、编织屏蔽加强层和护套。
所述步骤S1中,采用1+6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控制绝缘导体,绞合节距不超过控制绝缘导体外径的10倍;在所述控制绝缘导体外挤包控制绝缘层制成所述控制绝缘芯;采用3根丙纶丝绞合控制加强中心绳,并在所述控制加强中心绳外挤包控制加强绝缘层制成所述控制加强芯;围绕一根所述控制加强芯圆周设置五根所述控制绝缘芯,并在成缆的所述控制加强芯和所述控制绝缘芯外挤出控制线芯绝缘层制成所述控制线芯。
进一步地,采用挤出机挤出控制绝缘层和控制加强绝缘层;控制绝缘层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65℃、第二区178℃、第三区197℃、第四区202℃、第五区210℃、第六区225℃,挤出速度30m/min;控制加强绝缘层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70℃、第二区180℃、第三区195℃、第四区210℃、第五区216℃、第六区230℃,挤出速度100m/min。为了提高电缆的电性能及柔软性,绝缘采用硬度为80A的弹性体TPV材料,控制绝缘层的平均厚度控制范围为0.6~0.7mm,最薄点控制范围为0.44~0.53mm;控制加强绝缘层的平均厚度控制范围为0.4~0.5mm,最薄点控制范围为0.35~0.45mm;根据不同绝缘厚度的要求,设置不同区域的挤出温度,提高胶料在模具内流动性,使挤出表面密实、光滑。
所述步骤S2中,采用内层1+中层6+外层12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成主线芯绝缘芯导体,中层和外层绞合方向相反,中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外径的20倍,外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外径的12倍;在所述主线芯绝缘芯导体外挤出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制成主线芯绝缘芯;采用7根丙纶丝绞合成加强芯中心绳;在所述加强芯中心绳外挤出主线芯加强绝缘层制成主线芯加强芯;围绕一根所述主线芯加强芯圆周设置五根所述主线芯绝缘芯;在成缆的主线芯加强芯和主线芯绝缘芯外挤出主线芯绝缘层制成所述主线芯。
进一步地,用挤出机挤出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和主线芯加强绝缘层;所述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68℃、第二区180℃、第三区205℃、第四区210℃、第五区212℃、第六区230℃,挤出速度25m/min;所述主线芯加强绝缘层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75℃、第二区185℃、第三区195℃、第四区213℃、第五区220℃、第六区232℃,挤出速度80m/min。
进一步地,在成缆的所述主线芯加强芯和所述主线芯绝缘芯外挤出主线芯绝缘层前在成缆的所述主线芯加强芯和所述主线芯绝缘芯外涂覆滑石粉。
所述步骤S3中,采用7股钢丝绞合而成中心加强芯导体;在所述中心加强芯导体外挤出中心加强芯绝缘层制成所述中心加强芯;采用7根丙纶丝绞合而成边缘加强芯中心绳;在所述边缘加强芯中心绳外挤出边缘加强绝缘层42制成所述边缘加强芯。
进一步地,采用挤出机挤出所述中心加强芯绝缘层和所述边缘加强芯绝缘层;所述中心加强芯绝缘层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69℃、第二区175℃、第三区185℃、第四区198℃、第五区205℃、第六区222℃,挤出速度60m/min;所述边缘加强芯绝缘层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76℃、第二区187℃、第三区198℃、第四区217℃、第五区222℃、第六区234℃,挤出速度70m/min。
为了提高电缆柔软性,各绝缘层采用挤压式生产,使挤出表面密实、厚度均匀、表面光滑。使绝缘抗张强度不小于12.5MPa、断裂伸长率不小于180%。
所述薄型无纺布绕包层采用厚度为0.08mm、宽度为40mm的薄型无纺布,薄型无纺布的搭盖率10%~15%;所述编织屏蔽加强层包括编织密度≥85%的铜丝编织层和编织密度≥50%的尼龙丝编织层混合而成。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一根控制线芯与四根主线芯圆周分布在中心加强芯外,将五根丙纶丝加强芯分别排列于控制线芯与主线芯外侧空隙处,结构排列紧凑,五根主线芯绝缘芯五等分地圆周分布在主线芯加强芯外,进一步加强了紧密性,增加了电缆在频繁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再通过绕包层、编织屏蔽加强层和护套包裹缆芯,从而增加整个电缆抗弯曲、抗拉、抗干扰性,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能够保证电缆的曲挠性能达到200万次、弯曲性能达到100万次。
(2)本发明的控制线芯采用五等分圆周分布在控制加强芯外的控制绝缘芯结构,与五等分的主线芯配合进一步增强了电缆的紧密性,增加了使用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控制绝缘导体采用1+6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绞合节距合适,耐拉性能和耐扭转性能更好。
(4)本发明的控制屏蔽层丝径小,密度高,角度合适,屏蔽效果好。
(5)本发明的主线芯绝缘芯导体采用三层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且中外层的绞合方式相反,结构更加紧密,不易松脱,耐拉性能和耐扭转性能更好。
(6)本发明的采用厚度为0.08mm、宽度为40mm的薄型无纺布,搭盖率10%~15%,搭盖率合适,紧密性更好。
(7)本发明的编织屏蔽加强层通过镀锡铜丝编织层和尼龙丝编织层复合而成,对外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增加了弯曲和抗拉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中心加强芯1,中心加强芯导体11,中心加强芯绝缘层12;
控制线芯2,控制加强芯21,控制加强中心绳211,控制加强绝缘层212,控制绝缘芯22,控制绝缘导体221,控制绝缘层222,控制聚酯带层23,控制屏蔽层24,控制挤包衬层25;
主线芯3,主线芯加强芯31,加强芯中心绳311,主线芯加强绝缘层312,主线芯绝缘芯32,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322,主线芯绝缘层33;
边缘加强芯4,边缘加强芯中心绳41,边缘加强绝缘层42;
无纺布绕包层5,编织屏蔽加强层6,护套7。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包括:中心加强芯1、一根控制线芯2、四根主线芯3、五根边缘加强芯4、无纺布绕包层5、编织屏蔽加强层6和护套7。中心加强芯1位于电缆中心。控制线芯2与四根主线芯3圆周分布在中心加强芯1外成缆为缆芯。主线芯3包括设置在主线芯3中心的主线芯加强芯31、围绕主线芯加强芯31五等分圆周分布的主线芯绝缘芯32,以及挤包在主线芯绝缘芯32外的主线芯绝缘层33。五根边缘加强芯4分别设置在缆芯相邻线芯间外侧的间隙中。无纺布绕包层5、编织屏蔽加强层6和护套7依次设置在缆芯外。本发明采用一根控制线芯2与四根主线芯3圆周分布在中心加强芯1外,将五根丙纶丝加强芯分别排列于控制线芯2与主线芯3外侧空隙处,结构排列紧凑,五根主线芯绝缘芯32五等分地圆周分布在主线芯加强芯31外,进一步加强了紧密性,增加了电缆在频繁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再通过绕包层、编织屏蔽加强层6和护套7包裹缆芯,从而增加整个电缆抗弯曲、抗拉、抗干扰性,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能够保证电缆的曲挠性能达到200万次、弯曲性能达到100万次。
控制线芯2包括设置在控制线芯2缆芯的控制加强芯21、围绕控制加强芯21五等分圆周分布的控制绝缘芯22,以及依次包裹在控制绝缘芯22外的控制聚酯带层23、控制屏蔽层24和控制挤包衬层25。控制聚酯带层23采用0.03mm厚度的薄型聚酯带。本发明的控制线芯2采用五等分圆周分布在控制加强芯21外的控制绝缘芯22结构,与五等分的主线芯3配合进一步增强了电缆的紧密性,增加了使用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控制挤包衬层25采用丁腈橡胶聚氯乙烯材料,平均厚度控制范围为0.6~0.7mm,最薄点控制范围为0.41~0.50mm。
丁腈橡胶聚氯乙烯材料配方如下:
Figure BDA0002529348320000061
Figure BDA0002529348320000071
耐磨性能高,冲击强度、抗撕裂性及耐磨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
控制绝缘芯22包括控制绝缘导体221和包裹在控制绝缘导体221外的控制绝缘层222。控制绝缘导体221采用1+6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绞合节距不超过控制绝缘导体221外径的10倍。控制加强芯21包括控制加强中心绳211和包裹在控制加强中心绳211外的控制加强绝缘层212。控制加强中心绳211采用3根丙纶丝绞合。本发明的控制绝缘导体221采用1+6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绞合节距合适,耐拉性能和耐扭转性能更好。
控制绝缘导体221和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采用六类软导体,导电性能和抗拉性能均十分优异。丙纶丝采用300D丙纶丝。
控制屏蔽层24采用丝径为0.12mm的镀锡铜丝,编织角度范围为40°~50°,编织密度范围为85-87%,转移阻抗不大于250Ω/km,丝径小,密度高,角度合适,屏蔽效果好。
主线芯绝缘芯32包括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和包裹在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外的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322。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采用内层1+中层6+外层12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中层和外层绞合方向相反,中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外径的20倍,外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外径的12倍。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采用三层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且中外层的绞合方式相反,结构更加紧密,不易松脱,耐拉性能和耐扭转性能更好。
主线芯加强芯31包括加强芯中心绳311和包裹在加强芯中心绳311外的主线芯加强绝缘层312。加强芯中心绳311包括采用7根丙纶丝绞合。丙纶丝采用300D丙纶丝。
控制线芯2绝缘层厚度不小于0.5mm、主线芯绝缘层33厚度不小于0.6mm。
中心加强芯1包括中心加强芯导体11和中心加强芯绝缘层12,中心加强芯导体11采用7股钢丝绞合而成。在中心加强芯导体11外挤出中心加强芯绝缘层12制成中心加强芯1。边缘加强芯4包括边缘加强芯中心绳41和边缘加强芯中心绳42,边缘加强芯中心绳41采用7根丙纶丝绞合而成。在边缘加强芯中心绳41外挤出边缘加强绝缘层42制成边缘加强芯4。
主线芯3、控制线芯2和边缘加强芯4表面均匀涂覆滑石粉,防止挤包衬层与线芯表面黏连。
无纺布绕包层5采用厚度为0.08mm、宽度为40mm的薄型无纺布,搭盖率10%~15%,搭盖率合适,紧密性更好。
编织屏蔽加强层6包括编织密度≥85%的铜丝编织层和编织密度≥50%的尼龙丝编织层混合而成。铜丝编织层采用丝径为0.20mm镀锡铜丝编织而成,编织角度范围为40°~50°,编织密度不小于85%,在30MHz时,测得转移阻抗不超过250Ω/km。本发明的编织屏蔽加强层6通过镀锡铜丝编织层和尼龙丝编织层复合而成,对外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增加了弯曲和抗拉能力。
护套7采用丁腈橡胶聚氯乙烯材料,选用15.0mm模芯、18.5mm模套在挤出机上采用挤压式挤出方式生产。提高了电缆冲击强度、抗撕裂性及耐磨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减少了电缆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外观的磨损性能,增加了电缆不同使用场合。
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控制线芯2:分别制作控制绝缘芯22和控制加强芯21,并将控制绝缘芯22在控制加强芯21五等分成缆成控制缆芯。在成缆的控制缆芯外依次制作控制聚酯带层23、控制屏蔽层24和控制挤包衬层25。
S2:制作主线芯3:分别制作主线芯加强芯31和主线芯绝缘芯32。并将主线芯绝缘芯32在主线芯加强芯31外五等分成缆成主缆芯。在成缆的主缆芯外挤出主线芯绝缘层33。
S3:制作中心加强芯1和边缘加强芯4。
S4:将控制线芯2和主线芯3围绕中心加强芯1圆周排布成缆。并在成缆的控制线芯2和主线芯3外侧的间隙间设置边缘加强芯4制成缆芯。
S5:在缆芯外依次依次绕包无纺布绕包层5、编织屏蔽加强层6和护套7。
步骤S1中,采用1+6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控制绝缘导体221,绞合节距不超过控制绝缘导体221外径的10倍。在控制绝缘导体221外挤包控制绝缘层222制成控制绝缘芯22。采用3根丙纶丝绞合控制加强中心绳211,并在控制加强中心绳211外挤包控制加强绝缘层212制成控制加强芯21。围绕一根控制加强芯21圆周设置五根控制绝缘芯22,并在成缆的控制加强芯21和控制绝缘芯22外挤出控制线芯2绝缘层制成控制线芯2。
采用挤出机挤出控制绝缘层222和控制加强绝缘层212。控制绝缘层222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65℃、第二区178℃、第三区197℃、第四区202℃、第五区210℃、第六区225℃,挤出速度30m/min。控制加强绝缘层212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70℃、第二区180℃、第三区195℃、第四区210℃、第五区216℃、第六区230℃,挤出速度100m/min。为了提高电缆的电性能及柔软性,绝缘采用硬度为80A的弹性体TPV材料,控制绝缘层222的平均厚度控制范围为0.6~0.7mm,最薄点控制范围为0.44~0.53mm。控制加强绝缘层212的平均厚度控制范围为0.4~0.5mm,最薄点控制范围为0.35~0.45mm。根据不同绝缘厚度的要求,设置不同区域的挤出温度,提高胶料在模具内流动性,使挤出表面密实、光滑。
步骤S2中,采用内层1+中层6+外层12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成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中层和外层绞合方向相反,中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外径的20倍,外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外径的12倍。在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外挤出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322制成主线芯绝缘芯32。采用7根丙纶丝绞合成加强芯中心绳311。在加强芯中心绳311外挤出主线芯加强绝缘层312制成主线芯加强芯31。围绕一根主线芯加强芯31圆周设置五根主线芯绝缘芯32。在成缆的主线芯加强芯31和主线芯绝缘芯32外挤出主线芯绝缘层33制成主线芯3。
用挤出机挤出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322和主线芯加强绝缘层312。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322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68℃、第二区180℃、第三区205℃、第四区210℃、第五区212℃、第六区230℃,挤出速度25m/min。主线芯加强绝缘层312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75℃、第二区185℃、第三区195℃、第四区213℃、第五区220℃、第六区232℃,挤出速度80m/min。
在成缆的主线芯加强芯31和主线芯绝缘芯32外挤出主线芯绝缘层33前在成缆的主线芯加强芯31和主线芯绝缘芯32外涂覆滑石粉。
步骤S3中,采用7股钢丝绞合而成中心加强芯导体11。在中心加强芯导体11外挤出中心加强芯绝缘层12制成中心加强芯1。采用7根丙纶丝绞合而成边缘加强芯中心绳41。在边缘加强芯中心绳41外挤出边缘加强绝缘层42制成边缘加强芯4。
采用挤出机挤出中心加强芯绝缘层12和边缘加强芯4绝缘层。中心加强芯绝缘层12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69℃、第二区175℃、第三区185℃、第四区198℃、第五区205℃、第六区222℃,挤出速度60m/min。边缘加强芯4绝缘层的挤出温度依次为:第一区176℃、第二区187℃、第三区198℃、第四区217℃、第五区222℃、第六区234℃,挤出速度70m/min。
为了提高电缆柔软性,各绝缘层采用挤压式生产,使挤出表面密实、厚度均匀、表面光滑。使绝缘抗张强度不小于12.5MPa、断裂伸长率不小于180%。
薄型无纺布绕包层5采用厚度为0.08mm、宽度为40mm的薄型无纺布,薄型无纺布的搭盖率10%~15%。编织屏蔽加强层6包括编织密度≥85%的铜丝编织层和编织密度≥50%的尼龙丝编织层混合而成。
表一展示了各个功能层对结构的影响,详细展示了各功能层组合后对抗干扰性能曲挠性能、弯曲性能指标的加强。
表一 各层数对性能的影响
Figure BDA0002529348320000101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加强芯(1)、一根控制线芯(2)、四根主线芯(3)、五根边缘加强芯(4)、无纺布绕包层(5)、编织屏蔽加强层(6)和护套(7);所述中心加强芯(1)位于电缆中心;所述控制线芯(2)与四根主线芯(3)圆周分布在中心加强芯(1)外成缆为缆芯;所述主线芯(3)包括设置在主线芯(3)中心的主线芯加强芯(31)、围绕主线芯加强芯(31)五等分圆周分布的主线芯绝缘芯(32),以及挤包在主线芯绝缘芯(32)外的主线芯绝缘层(33);五根所述边缘加强芯(4)分别设置在所述缆芯相邻线芯间外侧的间隙中;所述无纺布绕包层(5)、编织屏蔽加强层(6)和护套(7)依次设置在所述缆芯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控制线芯(2)包括设置在控制线芯(2)缆芯的控制加强芯(21)、围绕控制加强芯(21)五等分圆周分布的控制绝缘芯(22),以及依次包裹在控制绝缘芯(22)外的控制聚酯带层(23)、控制屏蔽层(24)和控制挤包衬层(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控制绝缘芯(22)包括控制绝缘导体(221)和包裹在所述控制绝缘导体(221)外的控制绝缘层(222);所述控制绝缘导体(221)采用1+6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绞合节距不超过所述控制绝缘导体(221)外径的10倍;所述控制加强芯(21)包括控制加强中心绳(211)和包裹在所述控制加强中心绳(211)外的控制加强绝缘层(212);所述控制加强中心绳(211)采用3根丙纶丝绞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控制屏蔽层(24)采用丝径为0.12mm的镀锡铜丝,编织角度范围为40°~50°,编织密度范围为85-87%,转移阻抗不大于250Ω/k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主线芯绝缘芯(32)包括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和包裹在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外的主线芯绝缘芯绝缘层(322);所述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采用内层1+中层6+外层12的正规排列结构绞合,中层和外层绞合方向相反,中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外径的20倍,外层绞合节距不超过主线芯绝缘芯导体(321)外径的12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主线芯加强芯(31)包括加强芯中心绳(311)和包裹在加强芯中心绳(311)外的主线芯加强绝缘层(312);所述加强芯中心绳(311)采用7根丙纶丝绞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无纺布绕包层(5)采用厚度为0.08mm、宽度为40mm的薄型无纺布,搭盖率10%~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编织屏蔽加强层(6)包括编织密度≥85%的铜丝编织层和编织密度≥50%的尼龙丝编织层混合而成。
CN202021048993.7U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Active CN212010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8993.7U CN212010400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8993.7U CN212010400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0400U true CN212010400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8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8993.7U Active CN212010400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0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4238A (zh) 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CN205376173U (zh) 高抗扭机器人信号电缆
CN102982867A (zh) 一种升降机用橡套软电缆及其护套层材料
CN105825925A (zh) 一种柔性机器人用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97141A (zh) 耐磨抗拖拽散热型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及制作方法
CN212010400U (zh) 一种自动化系统用柔性抗拉软电缆
CN210805306U (zh) 一种智能装备用柔性电缆
CN110752058A (zh) 一种智能装备用柔性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CN214796803U (zh) 一种丁腈复合物绝缘屏蔽移动软电缆
CN205862831U (zh) 一种大功率盾构机械用变频电缆
CN206301607U (zh) 一种耐磨低烟无卤拖链电缆
CN205810417U (zh) 一种抗拉柔韧型动控复合卷筒扁电缆
CN108550423A (zh) 一种高强度柔软抗干扰钢包车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212342310U (zh) 一种加强型移动用屏蔽电缆
CN108766639A (zh) 一种抗拖拽柔软特种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08784A (zh) 一种高柔性拖链电缆
CN208834785U (zh) 一种抗拉卷筒用电缆
CN203102919U (zh) 控制用对绞组合外覆屏蔽电缆
CN107978386B (zh) 一种智能化装备用柔性抗拉控制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89860A (zh) 一种抗核电磁多芯脉冲直流电缆
CN217361171U (zh) 一种屏蔽型卷筒扁电缆
CN214476537U (zh) 一种智慧能源用轻型电缆
CN111508655B (zh) 一种接插件用混装水密软电缆的制造方法
CN218100725U (zh) 环保型高压连接软电缆
CN214336379U (zh) 一种光纤复合扁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