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1798U - 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1798U
CN212001798U CN201921704573.7U CN201921704573U CN212001798U CN 212001798 U CN212001798 U CN 212001798U CN 201921704573 U CN201921704573 U CN 201921704573U CN 212001798 U CN212001798 U CN 212001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wall
fixed plate
wall panel
screw rod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45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大有
姚小旺
李雪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you Zhizao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Zhuyou Zhizao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min Zhuyou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min Zhuyou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min Zhuyou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45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1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1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1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筒、螺杆、垫片、紧固螺母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第一端开设有通过孔,所述螺杆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垫片和所述固定板上的通过孔,所述垫片和所述固定板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有相互咬合的锯齿纹,所述紧固螺母设置在所述螺杆的第二端上并将所述垫片压紧在所述固定板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外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墙板和梁,梁为叠合梁或全预制梁,外墙板的底侧通过上述外墙板的连接组件与梁连接在一起,连接套筒预埋在外墙板室内侧底部的混凝土中,且连接套筒的开口端露出,固定板的第二端预埋在梁的顶部混凝土中,固定板的第一端延伸至外墙板的底面下方。

Description

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中,外墙板在工程生产完成之后,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现有的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适应主体结构的变位能力;在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作用等不利组合及主体结构变形影响下,应具有安全性;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构造,连接节点应采取可靠的防腐蚀和防火措施,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按照外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形式可分为悬挂式和侧连式两种:1)悬挂式连接是指墙板顶端或底端其中一端与梁可靠连接,墙板两侧与竖向构件不连接,墙板另一端宜采用限位连接。2)侧连式连接是指墙板顶端与梁可靠连接,墙板两侧伸出钢筋锚入竖向构件,墙板底部可采用限位连接构造。
现有技术中对外墙板和梁可靠连接多通过连接组件或者后浇带实现,采用后浇带的构造包括:预制墙板顶端伸出钢筋,伸出钢筋锚固在叠合梁的现浇部中,再通过浇筑混凝土实现外墙板和叠合梁之间的连接;这种构造存在生产时模具复杂、运输时伸出钢筋容易折弯、现场施工操作复杂、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等技术问题。而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组件,多存在结构复杂、可调节空间很小、突出于室内影响美观需进行后期装修等技术问题。因此,现在需要针对外墙板与梁之间的可靠连接研发出一种方便调节、现场安装简单、不突出于室内且防火防锈能力强的连接组件,以及采用该连接组件的外墙板与梁的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外墙板连接的连接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连接组件调节不便、施工操作复杂等问题;同时还提供一种外墙板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连接组件突出于室内影响美观,连接组件防火防锈处理麻烦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筒、螺杆、垫片、紧固螺母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第一端开设有通过孔,所述螺杆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垫片和所述固定板上的通过孔,所述垫片和所述固定板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有相互咬合的锯齿纹,所述紧固螺母设置在所述螺杆的第二端上并将所述垫片压紧在所述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通过孔直径为1.5-5倍所述螺杆外径,所述垫片的面积大于所述通过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侧表面还设有多个锚钉。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第一端底面设置有三角形的支撑肋。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第二端底面和/或所述连接套筒上还固定有锚固支腿。
优选的,所述锚固支腿为U型钢筋或锚固钩或加强肋或锚杆。
优选的,所述垫片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外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墙板和梁,所述梁为叠合梁或全预制梁,所述外墙板的底侧通过上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梁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套筒预埋在所述外墙板室内侧底部的混凝土中,且所述连接套筒的开口端露出,所述固定板的第二端预埋在所述梁的顶部混凝土中,所述固定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墙板的底面下方。
优选的,所述外墙板为两侧混凝土层、中间保温层的三明治墙板结构,所述连接套筒设置的锚固支腿分别延伸至两侧的混凝土层中。
优选的,所述预制部顶面靠近所述外墙板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反坎,所述反坎的高度与所述现浇部的高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方案中将连接套筒预埋在外墙板底部混凝土中,固定板第一端预埋在梁中,这样通过螺杆和垫片压在固定板上,实现外墙板与梁之间的力学传递;该连接组件现场施工的操作简单,有一定的可调节范围,实用性强。
2、本方案中的外墙板与梁的连接结构,外墙板底部通过连接组件与梁可靠的连接在一起,外墙板顶部与结构主体限位连接,形成了悬挂式的柔性连接构造,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适应主体结构的变位能力;而且连接组件全部锚固在混凝土中,能满足防腐、防锈和防火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附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各部分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外墙板和叠合梁的连接结构的竖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01-连接组件,1-连接套筒,2-螺杆,3-紧固螺母,4-垫片,5-固定板,6-支撑肋,7-锚钩,8-U型钢筋,02-外墙板,03-预制楼板,04-叠合梁,41-预制部,42-现浇部,43-反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外墙板安装的连接组件,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筒1、螺杆2、垫片4、紧固螺母3和固定板5,固定板5第一端开设有通过孔,垫片4上开设有供螺杆2穿过的固定孔,螺杆2第一端与连接套筒1 螺纹连接,螺杆2的第二端穿过垫片4和固定板5上的通过孔,垫片4和固定板5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有相互咬合的锯齿纹,紧固螺母3设置在螺杆2的第二端上并将垫片 4压紧在固定板5上。通过在垫片4和固定板5上设置锯齿纹,能提高连接组件的抗剪能力,从而避免外墙板压在梁上时发生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上通过孔的直径为3倍螺杆2外径,垫片4的面积大于通过孔。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孔的直径可以为1.5-5倍螺杆2外径。这样设置,螺杆2和固定板5之间的相对位置有一定的调节范围,方便现场安装。
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固定板5的顶侧表面还设有多个锚钉。这样能增强固定板5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
参考附图1所示,在固定板5第一端底面设置有三角形的支撑肋6。这样能增强固定板5的承压能力。固定板5第二端底面上焊接有锚钩7,连接套筒1顶部固定有U 型钢筋8。这样能提高固定板5和连接套筒1在混凝土中的锚固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板5和连接套筒1的锚固支腿可以采用U型钢筋8或锚固钩或加强肋或锚杆等其他形式。
实施例2
参见附图3所示,外墙板2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墙板02和叠合梁04,叠合梁04包括预制部41和现浇部42,外墙板02的底侧通过实施例1中的连接组件01与叠合梁 04连接在一起,连接套筒1预埋在外墙板02室内侧底部的混凝土中,且连接套筒1 的开口端露出,固定板5的第二端预埋在现浇部42的顶部混凝土中,固定板5的第一端延伸至外墙板02的底面下方。
参见附图3所示,外墙板03为两侧混凝土层、中间保温层的三明治墙板结构,连接套筒1设置的U型钢筋分别延伸至两侧的混凝土层中。这样能提高连接组件与外墙板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将两侧混凝土层连接在一起。
继续参见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预制部41 顶面靠近所述外墙板02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反坎43,反坎43的高度与现浇部42的高度相等。这样设置,在浇筑叠合梁04的现浇部42混凝土中,反坎43充当了现浇部 42的外模板,减少了现场模板的搭设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参见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预制楼板03,其中预制楼板03的一端底面设置有台阶,台阶的底面搭在叠合梁04的预制部41顶面上,固定板5第一端延伸至台阶上方。浇筑现浇混凝土时,固定板5第一端及其底部的锚钩均锚固在现浇部和台阶的现浇混凝土中。
本实施例中的外墙板02和叠合梁04的施工步骤大致包括:第一步,吊装定位叠合梁04的预制部41,并设置固定板;第二步,吊装下部的外墙板02,并与叠合梁04 进行连接,然后吊装定位预制楼板03;第三步,在外墙板02底部的连接套筒1内螺杆第一端,然后吊装并定位外墙板,将紧固螺母和垫片固定在螺杆第二端上,再将螺杆第二端插入固定板的通过孔内,通过调节紧固螺母的位置调节螺杆与固定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第四步,浇筑预制楼板03台阶处和叠合梁04的现浇部42混凝土,并向受力盒子1内部和螺栓2处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连接组件01进行外墙板02和全预制梁的连接,与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固定板的第一端预埋在全预制梁的顶部混凝土中,施工现场再吊装外墙板02,并将螺杆第二端插入固定板的通过孔内,再通过紧固螺母将垫片固定在固定板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套筒、螺杆、垫片、紧固螺母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第一端开设有通过孔,所述螺杆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垫片和所述固定板上的通过孔,所述垫片和所述固定板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有相互咬合的锯齿纹,所述紧固螺母设置在所述螺杆的第二端上并将所述垫片压紧在所述固定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孔直径为1.5-5倍所述螺杆外径,所述垫片的面积大于所述通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顶侧表面还设有多个锚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第一端底面设置有三角形的支撑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第二端底面和/或所述连接套筒上还固定有锚固支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支腿为U型钢筋或锚固钩或加强肋或锚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固定孔。
8.外墙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墙板和梁,所述梁为叠合梁或全预制梁,所述外墙板的底侧通过如权利要求书1-7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梁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预埋在所述外墙板室内侧底部的混凝土中,且所述连接套筒的开口端露出,所述固定板的第二端预埋在所述梁的顶部混凝土中,所述固定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墙板的底面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为两侧混凝土层、中间保温层的三明治墙板结构,所述连接套筒设置的锚固支腿分别延伸至两侧的混凝土层中。
CN201921704573.7U 2019-10-12 2019-10-12 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2001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4573.7U CN212001798U (zh) 2019-10-12 2019-10-12 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4573.7U CN212001798U (zh) 2019-10-12 2019-10-12 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1798U true CN212001798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4573.7U Active CN212001798U (zh) 2019-10-12 2019-10-12 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1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0005B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暗梁空心双向楼盖及装配方法
CN101936054B (zh) 钢桁腹组合pc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4563288A (zh) 钢筋混凝土框格板预制装配式节能房屋
CN107489212B (zh) 免承重力防剪切屈曲钢板剪力墙
CN212001800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CN109797872A (zh) 一种h型钢连接的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与组合楼板连接节点
CN103821260B (zh) 一种带拉力支撑的外贴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CN108571169B (zh) 工厂预制钢砼叠合剪力墙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
CN113833190A (zh) 一种全预制楼板及其连接节点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
CN106760059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105220792A (zh) 一种预制暗支撑耗能剪力墙及其组装方法
CN212001798U (zh) 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12001797U (zh) 预制外墙板连接组件及预制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12001801U (zh) 一种限位组件及预制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CN111794421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楼板
CN207296166U (zh) 一种轻钢骨架预制保温楼板
CN214574606U (zh) 一种装配式住宅楼空调板安装结构
CN212001794U (zh) 一种预制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CN212001799U (zh) 一种限位组件及包含该限位组件的预制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12001803U (zh) 预制外墙板的支撑组件及预制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11899232U (zh) 预应力钢管桁架外挂墙板及使用该墙板制作安装的墙体
CN212478225U (zh) 外挂墙板的连接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外挂墙板的连接结构
CN114562140A (zh) 叠合板式构造的装配整体式水池的接缝结构
CN107514092A (zh) 一种轻钢骨架预制保温楼板及施工方法
CN212001796U (zh) 一种预制外挂墙板的支撑组件及预制外挂墙板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410000, shaping street, Changsha, Kaif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you Zhizao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 Zhongshi Road, shaping street,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min zhuyou Technology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8

Address after: 5 / F, office building 2, Zhongmin zhuyou Co., Ltd., No. 10, Zhongshi Road, shaping street,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0

Patentee after: Zhuyou Zhizao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10000, shaping street, Changsha, Kaif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you Zhizao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