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9206U - 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99206U CN211999206U CN202020436328.9U CN202020436328U CN211999206U CN 211999206 U CN211999206 U CN 211999206U CN 202020436328 U CN202020436328 U CN 202020436328U CN 211999206 U CN211999206 U CN 2119992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body wall
- waste water
- stirring device
- flocc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属于工业废水后处理用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混槽、初絮凝槽、中沉槽、混凝槽、pH调整槽、絮凝槽和沉淀槽,并在沉淀槽的底部设置一回流管道,通过该回流管道将沉淀槽主要经混凝步骤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部分回流至初混槽内,与引入初混槽内的高悬浮物浓度的待处理废水进行充分搅拌混合进行吸附预处理,该装置能够提升混凝剂的利用效率,节省混凝剂的消耗量,提高混凝效率,减少化学污泥的产生量,且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属于工业废水后处理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工艺是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具有稳定性的胶体颗粒和细小悬浮颗粒失去稳定性,在“布朗运动”作用或外力作用下相互碰撞而聚集或聚合、架桥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且在以重力为主导作用下,通过沉淀使之与水分离,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物理化学处理工艺。混凝工艺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胶体、悬浮物、色度等,广泛用于化工、电镀、食品、印染等行业的废水处理,在废水处理工艺中占具重要地位。
混凝工艺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废水净化效果,且操作运行与管理也相对简单,但由于需要投加化学药剂于废水中且最终会生成化学污泥,而这些化学污泥则需要进一步处理与处置,增加了废水处理成本,且会形成二次污染,这显著降低了混凝工艺的环保价值。要使混凝工艺发挥更大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就需要优化混凝效果,提升混凝效率,降低混凝剂消耗量,从而减少化学污泥的产生,进而降低二次污染物的形成量,因此提升混凝效率、降低混凝剂消耗量,对混凝工艺的大范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用于混凝工艺进行废水处理的装置大多是若干个不同的处理槽依序进行排列后,将废水按照工序依次引入不同的槽体进行处理,但这种常规的装置已不能满足前述需要提高混凝效率及降低混凝剂消耗量的处理工艺,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与提升混凝效率并降低混凝剂消耗量处理工艺相匹配的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该装置能够提高混凝效率及降低混凝剂消耗量,且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混槽、初絮凝槽、中沉槽、混凝槽、pH调整槽、絮凝槽和沉淀槽,
其中所述初混槽的顶部与待处理废水进水管连通,且该初混槽内定位设有第一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初絮凝槽的顶部与第一絮凝剂加药管道连通,且该初絮凝槽内定位设有第二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中沉槽的底部形成用于容置所沉淀污泥的第一锥形沉淀部,该第一锥形沉淀部的底部连通有用于排放污泥的第一排放管道;
其中所述混凝槽的顶部与混凝剂加药管道连通,且该混凝槽内定位设有第三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pH调整槽的顶部与pH值调节剂加药管道连通,且该pH值调整槽内定位设有第四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絮凝槽的顶部与第二絮凝剂加药管道连通,且该絮凝槽内定位设有第五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沉淀槽的顶部处定位设有出水孔,且该沉淀槽的底部形成用于容置所沉淀污泥的第二锥形沉淀部,该第二锥形沉淀部的底部通过回流管道与初混槽的顶部连通。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初混槽与初絮凝槽共用一槽体壁,且在该槽体壁的底端开设有供废水流通的第一通道。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初絮凝槽与中沉槽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部位于水位下方处开设有第一溢流孔,中沉槽内位于第一溢流孔处定位设有一沿中沉槽径向排布的第一溢流管;所述中沉槽的顶部处沿轴向定位设有第一聚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的末端穿设入该第一聚流管内。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中沉槽与混凝槽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部位于水位下方处开设有第二溢流孔,中沉槽内位于第二溢流孔处定位设有第二溢流管,该第二溢流管的另一端与中沉槽的顶部连通。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混凝槽与pH调整槽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位于水位下方处的中上部处开设有供废水流通的第二通道。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pH调整槽与絮凝槽共用一槽体壁,且在该槽体壁的底部开设有供废水流通的第三通道。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絮凝槽与沉淀槽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位于水位下方处的中上部处开设有第三溢流孔,沉淀槽内位于第三溢流孔处定位设有一沿沉淀槽径向排布的第三溢流管;所述沉淀槽的顶部处沿轴向定位设有第二聚流管,所述第三溢流管的末端穿设入该第二聚流管内。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沉淀槽的出水孔处定位连接有一废水出水管道。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第三搅拌装置、第四搅拌装置和第五搅拌装置为机械搅拌装置和空气曝气装置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申请所述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在沉淀槽的底部设置一回流管道,通过该回流管道将沉淀槽主要经混凝步骤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部分回流至初混槽内,与引入初混槽内的高悬浮物浓度的待处理废水进行充分搅拌混合进行吸附预处理,该装置能够提升混凝剂的利用效率,节省混凝剂的消耗量,提高混凝效率,减少化学污泥的产生量,且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初混槽;2-初絮凝槽;3-中沉槽;301-第一锥形沉淀部;302-第一聚流管;4-混凝槽;5-pH调整槽;6-絮凝槽;7-沉淀槽;701-出水孔;702-第二锥形沉淀部;703-第二聚流管;8-待处理废水进水管;9-第一搅拌装置;10-第一絮凝剂加药管道;11-第二搅拌装置;12-混凝剂加药管道;13-第三搅拌装置;14-pH值调节剂加药管道;15-第四搅拌装置;16-第二絮凝剂加药管道;17-第五搅拌装置;18-回流管道;19-第一通道;20-第一溢流孔;21-第一溢流管;22-第二溢流孔;23-第二溢流管;24-第二通道;25-第三通道;26-第三溢流孔;27-第三溢流管;28-废水出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例详细公开了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混槽1、初絮凝槽2、中沉槽3、混凝槽4、pH调整槽5、絮凝槽6和沉淀槽7。
初混槽1的顶部与待处理废水进水管8连通,用于向初混槽内引入待处理废水;且该初混槽内定位设有第一搅拌装置9,用于对初混槽内的物质进行充分搅拌。初絮凝槽2的顶部与第一絮凝剂加药管道10连通,该第一絮凝剂加药管道用于向初絮凝槽内添加絮凝剂,且该初絮凝槽内定位设有用于充分搅拌药剂的第二搅拌装置11。初混槽1与初絮凝槽2共用一槽体壁,且在该槽体壁的底端开设有供废水流通的第一通道19,在进水水压的作用下,初混槽内混合均匀的废水从该第一通道流向初絮凝槽内。
中沉槽3的底部形成用于容置所沉淀污泥的第一锥形沉淀部301,该第一锥形沉淀部的底部连通有用于排放污泥的第一排放管道,该中沉槽内沉淀所得的污泥经此第一排放管道排出进行后续处理。初絮凝槽2与中沉槽3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部位于水位下方处开设有第一溢流孔20,中沉槽内位于第一溢流孔处定位设有一沿中沉槽径向排布的第一溢流管21,该第一溢流管用于将初混凝槽内处理后的液体引入至中沉槽内。所述中沉槽的顶部处沿轴向定位设有第一聚流管302,上述第一溢流管的末端穿设入该第一聚流管内,引入的液体通过该第一聚流管流向底部的第一锥形沉淀部,该第一聚流管的作用是为了使液体充分集中,提高沉淀效果。
混凝槽4的顶部与混凝剂加药管道12连通,该混凝剂加药管道的主要作用是向混凝槽内添加混凝剂,且该混凝槽内定位设有用于充分搅拌的第三搅拌装置13。中沉槽3与混凝槽4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部位于水位下方处开设有第二溢流孔22,中沉槽内位于第二溢流孔处定位设有第二溢流管23,该第二溢流管的另一端与中沉槽的顶部连通。该第二溢流管的作用在于将中沉槽内沉淀分离所得上清液引入至混凝槽内。
pH调整槽5的顶部与pH值调节剂加药管道14连通,该pH值调节剂加药管道的作用是向pH调节槽内添加pH调节剂,且该pH值调整槽内定位设有用于充分搅拌的第四搅拌装置15。混凝槽4与pH调整槽5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位于水位下方处的中上部处开设有供废水流通的第二通道24,该第二通道的作用是为了使混凝槽内处理后的液体流向pH调整槽内。
絮凝槽6的顶部与第二絮凝剂加药管道16连通,该第二絮凝剂加药管道的作用是向絮凝槽内添加絮凝剂,且该絮凝槽内定位设有用于充分搅拌的第五搅拌装置17。pH调整槽5与絮凝槽6共用一槽体壁,且在该槽体壁的底部开设有供废水流通的第三通道25,在进水水压的作用下,pH调节槽内的废水流经该第三通道流向絮凝槽内。
沉淀槽7的顶部处定位设有出水孔701,该出水孔处定位连接有一废水出水管道28,该废水出水管道用于向外界引出处理好的废水,根据情况进行直接排放或引入回收利用设备或引入其他处理设备;该沉淀槽的底部形成用于容置所沉淀污泥的第二锥形沉淀部702,该第二锥形沉淀部的底部通过回流管道18与初混槽的顶部连通,该回流管道能够将第二锥形沉淀部内的部分污泥回流至初混槽内使其与初始的待处理废水充分混合。絮凝槽6与沉淀槽7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位于水位下方处的中上部处开设有第三溢流孔26,沉淀槽内位于第三溢流孔处定位设有一沿沉淀槽径向排布的第三溢流管27,该第三溢流管用于将絮凝槽内处理后的废水引入至沉淀槽内;所述沉淀槽的顶部处沿轴向定位设有第二聚流管703,第三溢流管的末端穿设入该第二聚流管内,该第二聚流管的作用是为了使液体充分集中,提高沉淀效果。
上述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第三搅拌装置、第四搅拌装置和第五搅拌装置为机械搅拌装置和空气曝气装置中的一种,其中机械搅拌装置为常规机械搅拌棒、磁力搅拌装置等,其中空气曝气装置为常规有氧空气曝气装置。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混凝废水处理的工艺,主要包括下述依序进行的各步骤:
S1,吸附预处理步骤:将待处理废水的pH值调整至7.0-7.5后引入至初混槽内,同时将沉淀槽内沉淀所得的污泥中的部分通过回流方式引入初混槽内,在该初混槽内使待处理废水与回流污泥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其中从沉淀槽回流至初混槽内的污泥回流量为待处理废水进水量的10-20wt.%,且其中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的方式优选机械搅拌方式和空气搅拌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可根据实际场地、设备等情况选择机械搅拌装置或曝气装置等。
该步骤尤其适用于待处理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情况,在初混槽内利用从沉淀槽回流的污泥与调整pH后的待处理废水充分搅拌混合,由于沉淀槽内所沉淀的污泥中含有已经过后述混凝步骤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因此从该沉淀槽回流的污泥仍有残余的吸附能力,利用该回流污泥残余的吸附能力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预处理,能够实现污泥的二次利用。
S2,一次絮凝步骤:将经S1吸附预处理步骤处理的废水通过溢流方式引入初絮凝槽内,并根据引入水量向该初絮凝槽内加入絮凝剂后使其与废水充分搅拌混合进行絮凝反应,使初絮凝槽内的污泥发生“架桥”絮凝反应,形成絮状矾花;其中絮凝剂可选用市面上常用的絮凝剂,优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铁中的至少一种,且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的方式如S1步骤中所述。
S3,一次沉淀分离步骤:将经S2一次絮凝步骤处理的废水通过溢流方式引入中沉槽内,在该中沉槽内利用重力进行一次沉淀分离,沉淀所得污泥外排进行后续处理,分离所得上清液通过溢流方式引入至混凝槽内。
S4,混凝步骤:将经S3一次沉淀分离步骤分离所得上清液通过溢流方式引入至混凝槽内,并根据引入水量向该混凝槽内加入混凝剂后使其与上清液充分搅拌混合进行混凝反应,通过混凝剂产生的混凝作用去除废水中的胶体、悬浮物、色度等;其中混凝剂可选用市面上常用的混凝剂,优选聚丙烯酰胺,且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的方式如S1步骤中所述。
S5,调整pH值步骤:将经S4混凝步骤处理的废水通过溢流方式引入至pH值调整槽内,并根据引入水量向该pH值调整槽内加入pH值调节剂将槽内的废水pH值调整为7.0-7.5;其中所使用的pH值调节剂为碱性pH值调节剂,优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S6,二次絮凝步骤:将经S5调整pH值步骤处理的废水通过溢流方式引入至絮凝槽内,并根据引入水量向该絮凝槽内加入絮凝剂后使其与废水充分搅拌混合进行二次絮凝反应,使絮凝槽内的污泥发生“架桥”絮凝反应,形成絮状矾花;其中絮凝剂可选用市面上常用的絮凝剂,优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铁中的至少一种,且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的方式如S1步骤中所述。
S7,二次沉淀分离步骤:将经S6二次絮凝步骤处理的废水通过溢流方式引入至沉淀槽内,在该沉淀槽内利用重力进行二次沉淀分离,沉淀所得污泥部分回流至吸附预处理步骤的初混槽内,剩余部分污泥外排进行后续处理,分离所得上清液达标排放或进入下一道处理工艺单元。
本申请所述处理装置尤其适合进水悬浮物浓度比较高的废水的处理,经实验验证,在获得同样出水水质的条件下,相比传统混凝装置进行混凝废水的处理,混凝剂的使用量可以节省25%-30%,相应化学污泥的产生量也减少了25%-30%,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混槽(1)、初絮凝槽(2)、中沉槽(3)、混凝槽(4)、pH调整槽(5)、絮凝槽(6)和沉淀槽(7),
其中所述初混槽的顶部与待处理废水进水管(8)连通,且该初混槽内定位设有第一搅拌装置(9);
其中所述初絮凝槽的顶部与第一絮凝剂加药管道(10)连通,且该初絮凝槽内定位设有第二搅拌装置(11);
其中所述中沉槽(3)的底部形成用于容置所沉淀污泥的第一锥形沉淀部(301),该第一锥形沉淀部的底部连通有用于排放污泥的第一排放管道;
其中所述混凝槽的顶部与混凝剂加药管道(12)连通,且该混凝槽内定位设有第三搅拌装置(13);
其中所述pH调整槽的顶部与pH值调节剂加药管道(14)连通,且该pH值调整槽内定位设有第四搅拌装置(15);
其中所述絮凝槽的顶部与第二絮凝剂加药管道(16)连通,且该絮凝槽内定位设有第五搅拌装置(17);
其中所述沉淀槽(7)的顶部处定位设有出水孔(701),且该沉淀槽的底部形成用于容置所沉淀污泥的第二锥形沉淀部(702),该第二锥形沉淀部的底部通过回流管道(18)与初混槽的顶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混槽(1)与初絮凝槽(2)共用一槽体壁,且在该槽体壁的底端开设有供废水流通的第一通道(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絮凝槽(2)与中沉槽(3)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部位于水位下方处开设有第一溢流孔(20),中沉槽内位于第一溢流孔处定位设有一沿中沉槽径向排布的第一溢流管(21);所述中沉槽的顶部处沿轴向定位设有第一聚流管(302),所述第一溢流管的末端穿设入该第一聚流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沉槽(3)与混凝槽(4)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部位于水位下方处开设有第二溢流孔(22),中沉槽内位于第二溢流孔处定位设有第二溢流管(23),该第二溢流管的另一端与中沉槽的顶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槽(4)与pH调整槽(5)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位于水位下方处的中上部处开设有供废水流通的第二通道(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整槽(5)与絮凝槽(6)共用一槽体壁,且在该槽体壁的底部开设有供废水流通的第三通道(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槽(6)与沉淀槽(7)共用一槽体壁,且该槽体壁上位于水位下方处的中上部处开设有第三溢流孔(26),沉淀槽内位于第三溢流孔处定位设有一沿沉淀槽径向排布的第三溢流管(27);所述沉淀槽的顶部处沿轴向定位设有第二聚流管(703),所述第三溢流管的末端穿设入该第二聚流管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的出水孔处定位连接有一废水出水管道(2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第三搅拌装置、第四搅拌装置和第五搅拌装置为机械搅拌装置和空气曝气装置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36328.9U CN211999206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36328.9U CN211999206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99206U true CN211999206U (zh) | 2020-11-24 |
Family
ID=73421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36328.9U Active CN211999206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99206U (zh)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20436328.9U patent/CN2119992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63373B2 (en) | Removal of phosphorous from wastewater | |
CN103848542A (zh) | 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 |
CN106673255A (zh) | 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
CN210367243U (zh) | 铜矿选矿废水处理回用装置 | |
CN105016451B (zh) | 制浆造纸厂废水富铁污泥回收利用方法 | |
CN201971688U (zh) | 一种含油污水除硅除油系统 | |
CN104478165B (zh) | 次黑液的处理方法 | |
JP2001286873A (ja) | 排水処理方法および排水処理装置 | |
CN211999206U (zh) | 一种混凝废水处理用装置 | |
CN112551766A (zh) | 一种河水净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 |
CN111410259A (zh) | 一种新型混凝废水处理工艺 | |
CN205710029U (zh) |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6191773U (zh) | 一种强化除磷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 |
CN217148782U (zh) | 一种脱硫废水达标排放处理装置 | |
CN215559437U (zh) |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5828565U (zh) | 一种可调蓄污水处理装置、组合系统 | |
CN214612016U (zh) | 一种利用磁性树脂实现磁混凝沉淀的深度水质净化装置 | |
CN113024011B (zh) | 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废水的处理方法与装置 | |
CN210237406U (zh) | 一种假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211311222U (zh) | 一种豆制品废水达标处理的装置 | |
CN103641259B (zh) |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 |
CN112811735A (zh) | 一种可调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组合系统 | |
CN206368083U (zh) | 废水处理装置 | |
CN221254315U (zh) | 一种半导体碳化硅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7809037U (zh) | 一种pcb油墨废水聚铁活性碳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