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8703U - 升降平台 - Google Patents

升降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8703U
CN211998703U CN202020436785.8U CN202020436785U CN211998703U CN 211998703 U CN211998703 U CN 211998703U CN 202020436785 U CN202020436785 U CN 202020436785U CN 211998703 U CN211998703 U CN 211998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bottom frame
telescopic
chain
suppor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67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
牛祥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iemens Energy Transform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Transforme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Transformer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emens Transforme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367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8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8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8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升降平台,用于在装配干式变压器过程中承载装配人员并调整所述装配人员与所述干式变压器的相对位置,该升降平台包括:底部框架、上层平台、升降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和至少两个滚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上层平台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层平台相对于所述底部框架升降运动,其中,所述上层平台用于承载所述装配人员;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和所述至少两个滚轮均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且所述水平驱动机构与所述至少两个滚轮相连接;所述水平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两个滚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上层平台同步水平运动。本方案能够提高装配人员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的方便性。

Description

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由于干式变压器具有较大的尺寸,比如容量为1250KVA的干式变压器的高度达到了 190cm,装配人员站在地面上无法完成干式变压器顶端部件的装配,为此在干式变压器的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升降平台,装配人员站在升降平台上实现相对于干式变压器的上升和下降,以升降至合适的高度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
目前的升降平台通常仅具有升降功能,即仅能够承载装配人员相对于干式变压器上升或下降,无法承载装配人员水平方向移动。
由于目前的升降平台无法曾在装配人员水平方向移动,如果装配人员需要贴近干式变压器,首先需要装配人员从升降平台上下来,之后将升降平台挪动至合适位置,之后装配人员再次登上升降平台,这给装配人员的装配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和/或其他技术问题并提供升降平台,能够提高装配人员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的方便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平台,用于在装配干式变压器过程中承载装配人员并调整所述装配人员与所述干式变压器的相对位置,该升降平台包括:底部框架、上层平台、升降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和至少两个滚轮;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上层平台相连接;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层平台相对于所述底部框架升降运动,其中,所述上层平台用于承载所述装配人员;
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和所述至少两个滚轮均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且所述水平驱动机构与所述至少两个滚轮相连接;
所述水平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两个滚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上层平台同步水平运动。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轴、两个第一链轮和两个第一链条;
所述底部框架呈矩形框架结构,在所述底部框架的两个相对的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滚轮;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所述两个第一链轮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每一个所述第一链轮通过一个所述第一链条与一个所述滚轮相连接;
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在所述传动轴的中部驱动所述传动轴旋转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一链条驱动两个所述滚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上层平台同步水平运动。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至少一个刚性链条;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
所述刚性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刚性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层平台相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链条运动,以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链条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带动所述上层平台升降运动。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该升降平台进一步包括:两个一级剪刀撑;
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上层平台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底部框架的每一个长度边与所述上层平台上相对应的长度边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一级剪刀撑;
所述一级剪刀撑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底部框架上相对应的长度边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滑块与所述上层平台上相对应长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上层平台上相对应的长度边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滑块与所述底部框架上相对应长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销轴的同一侧。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升降平台进一步包括:两个二级剪刀撑;
所述底部框架的每一个宽度边与所述上层平台上相对应的宽度边之间设置有一个二级剪刀撑;
所述二级剪刀撑包括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和所述第六支撑杆的中部通过第三销轴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上层平台上相对应的宽度边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滑块与所述上层平台上相对应宽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底部框架上相对应的宽度边相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滑块与所述底部框架上相对应宽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且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销轴和所述第三销轴的同一侧。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个,该升降平台进一步包括:伸缩平台和伸缩驱动机构;
所述伸缩平台在所述上层平台的升降方向上与所述上层平台固定连接;
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伸缩平台和所述上层平台相连接;
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伸缩平台相对于所述上层平台水平伸缩运动,其中,所述伸缩平台用于承载所述装配人员。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二链条、两个第二链轮、两个螺杆、两个螺母;
所述上层平台和所述伸缩平台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两个螺杆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上层平台的两端,且所述螺杆的轴线与所述上层平台的宽度边相平行;
所述螺杆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链轮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伸缩平台上;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层平台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两个第二链轮相连接;
当所述第三驱动电机正向旋转时,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链条和所述两个第二链轮驱动所述两个螺杆正向旋转,使得与所述两个螺杆螺纹连接的所述两个螺母向远离所述上层平台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伸缩平台相对于所述上层平台向外伸展;
当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反向旋转时,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链条和所述两个第二链轮驱动所述两个螺杆反向旋转,使得与所述两个螺杆螺纹连接的所述两个螺母向靠近所述上层平台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伸缩平台相对于所述上层平台向内收缩。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沿所述上层平台的一个长度边和两个宽度边设置有第一防护栏,其中,所述上层平台上所述伸缩平台进行伸缩运动一侧的长度边上未设置所述第一防护栏。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伸缩平台的两个宽度边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栏,所述第二防护栏与所述上层平台的相应宽度边上设置的所述第一防护栏套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上层平台用于承载装配干式变压器的装配人员,底部框架与上层平台之间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上层平台相对于底框架升降运动,而底部框架和待装配的干式变压器均置于地面上,从而可以实现装配人员相对于干式变压器的上升和下降。另外,底部框架上还设置有水平驱动机构和至少两个滚轮,滚轮位于底部框架与地面之间,水平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各个滚轮转动,滚轮转动可以驱动底部框架和上层平台同步水平运动,从而可以实现上层平台所承载的装配人员相对于干式变压器的水平运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平台不仅可以承载装配人员上升和下降,还可以承载装配人员水平运动,装配人员无需从升降平台上下来便可以实现贴近干式变压器,从而可以提升装配人员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平台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平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升降平台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伸缩平台的示意图;
图6时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伸缩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底部框架 20:上层平台 30:升降驱动机构
40:水平驱动机构 50:滚轮 70:伸缩平台
80:伸缩驱动机构 41:第一驱动电机 42:传动轴
43:第一链轮 44:第一链条 31:第二驱动电机
32:刚性链条 601:第一支撑杆 602:第二支撑杆
603:第三支撑杆 604:第四支撑杆 605:第五支撑杆
606:第六支撑杆 81:第三驱动电机 82:第二链条
83:第二链轮 84:螺杆 85:螺母
21:第一防护栏 71:第二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装配人员在装配干式变压器时,由于干式变压器具有较大的尺寸,装配人员站在地面上无法完成干式变压器顶端部件的装配,为此装配人员需要站在升降平台上,通过升降平台的上升和下降调整装配人员相对于干式变压器的高度,以便于装配人员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但是,现有的升降平台仅能够承载装配人员上升和下降,而无法承载装配人员在水平方向移动,当装配人员需要贴近干式变压器时,装配人员需要先从升降平台上下来,将升降平台挪至合适位置后再登上升降平台,这在干式变压器装配过程中给装配人员的装配工作造成了较大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与底部框架和上层平台相连接,升降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上层平台相对于底部框架升降运动,从而实现站在上层平台上的装配人员相对于干式变压器上升和下降。另外,底部框架上还设置有水平驱动机构和至少两个滚轮,水平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各个滚轮转动,以带动底部框架和上层平台同步水平运动,从而实现站在上层平台上的装配人员相对于干式变压器水平方向运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平台不但能够承载装配人员上升和下降,还能够承载装配人员水平方向移动,在水平方向移动升降平台时装配人员需要从升降平台上下来,从而可以提升装配人员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的方便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平台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平台,用于在装配干式变压器过程中承载装配人员并调整装配人员与干式变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该升降平台包括:底部框架10、上层平台20、升降驱动机构30、水平驱动机构40和至少两个滚轮50;
升降驱动机构30分别与底部框架10和上层平台20相连接;
升降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上层平台20相对于底部框架10升降运动,其中,上层平台20用于承载装配人员;
水平驱动机构40和各个滚轮50均设置在底部框架10上,且水平驱动机构40与各个滚轮50相连接;
水平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各个滚轮50转动,以带动底部框架10和上层平台20同步水平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层平台20用于承载装配干式变压器的装配人员,底部框架10与上层平台20之间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30,升降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上层平台 20相对于底框架10升降运动,而底部框架10和待装配的干式变压器均置于地面上,从而可以实现装配人员相对于干式变压器的上升和下降。另外,底部框架10上还设置有水平驱动机构40和至少两个滚轮50,滚轮50位于底部框架10与地面之间,水平驱动机构40可以驱动各个滚轮50转动,滚轮50转动可以驱动底部框架10和上层平台20同步水平运动,从而可以实现上层平台20所承载的装配人员相对于干式变压器的水平运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平台不仅可以承载装配人员上升和下降,还可以承载装配人员水平运动,装配人员无需从升降平台上下来便可以实现贴近干式变压器,从而可以提升装配人员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的方便性。
可选地,在图1所示升降平台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水平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传动轴42、两个第一链轮43和两个第一链条44;
底部框架10呈矩形框架结构,在底部框架10的两个相对的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滚轮50;
第一驱动电机41固定设置在底部框架10上,两个第一链轮43分别连接在传动轴42的两端,每一个第一链轮43通过一个第一链条44与一个轮滚50相连接;
当第一驱动电机41在传动轴42的中部驱动传动轴42旋转时,传动轴42通过第一链轮43和第一链条44驱动两个滚轮50转动,以带动底部框架10和上层平台20同步水平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滚轮50上设置有链轮,滚轮50上的链轮通过第一链条44与第一链轮43相连接,两个第一链轮43分别固定在传动轴42的两端,而传动轴42的中部通过齿轮与第一驱动电机41相连接。当第一驱动电机41转动时,第一驱动电机41 驱动传动轴42旋转,传动轴42旋转带动两个第一链轮43旋转,第一链轮43旋转带动滚轮50转动,滚轮50转动驱动底部框架10以及上层平台20同步水平运动。当第一驱动电机41正转和反转时,可以驱动滚轮50向不同的方向转动,进而驱动底部框架10和上层平台20向前或向后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底部框架10为矩形框架结构,两个滚轮50可以分别设置在底部框架10的两个宽度边上,并且使滚轮50的旋转轴垂直与底部框架10的宽度边,这样在第一驱动电机41的驱动下可以使底部框架10和上层平台20沿底部框架10 的宽度边方向前进或后退,而待装配的干式变压器与底部框架10的长度边相对,在使装配人员获得较大操作空间的同时,使得底部框架10和上层平台20可以向靠近干式变压器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升降平台更加平稳的与地面相接触,可以在底部框架10上设置一个或多个从动滚轮,各个从动滚轮与两个滚轮50与地面相接触,使得整个升降平台更加平稳。比如,在底部框架10的两个宽度边上分别设置一个从动滚轮,这样两个从动滚轮和两个滚轮50作为底部框架10与地面之间的支点,保证整个升降平台可以平稳的在地面上移动或静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部框架10可以由矩形钢管焊接而成,滚轮50和从动滚轮可以设置在矩形钢管内,一方面可以更加方便地对滚轮50和从动滚轮进行安装固定,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滚轮50和从动滚轮与底部框架1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进而保证该升平台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水平驱动机构40中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仅展示了水平驱动机构40所包括的各个部件和滚轮50,而并未展示底部框架10、上层平台20和升降驱动机构30等部件。
可选地,在图1所示升降平台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升降驱动结构3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31和至少一个刚性链条32;
第二驱动电机31固定设置在底部框架10上;
刚性链条32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31相连接,刚性链条32的另一端与上层平台20相连接;
第二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各个刚性链条32运动,以调整各个刚性链条32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进而带动上层平台20相对于底部框架10升降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机31为减速电机,第二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与驱动链轮相连接,刚性链条32与驱动链轮相啮合。第二驱动电机31旋转带动驱动链轮旋转,驱动链轮旋转驱动刚性链条32运动,当刚性链条32在驱动链轮驱动下水平部分减少而竖直部分增多时,刚性链条32驱动上层平台20相对于底部框架10上升,当刚性链条32在驱动链轮的驱动下水平部分增多而竖直部分减少时,刚性链条32驱动上层平台20相对于底部框架10下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第二驱动电机31驱动刚性链条32运动,通过调整刚性链轮32位于竖直方向部分的长度来驱动上层平台20上升或下降,由于刚性链条32占据的空间较小,当上层平台20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刚想链条32可以在水平方向蛇形叠置,使得整个升降平台能够具有更加精简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30除了可以利用刚性链条32驱动上层平台20相对于底部框架10升降运动外,还可以利用液压缸、螺杆等线性伸缩机构来驱动上层平台20相对于底部框架10升降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升降驱动机构30中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3仅展示了升降驱动机构30所包括的各个部件以及底部框架10和水平驱动机构40,而并未展示上层平台20等部件。
可选地,在图1所示升降平台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该升降平台进一步包括:两个一级剪刀撑;
底部框架10和上层平台20均为矩形结构;
底部框架10的每一个长度边与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的长度边之间设置有一个一级剪刀撑;
一级剪刀撑包括第一支撑杆601和第二支撑杆602,第一支撑杆601和第二支撑杆602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相连接,第一支撑杆601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底部框架10上相对应的长度边相连接,第一支撑杆601的第二端通过滑块与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长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第二支撑杆602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的长度边相连接,第二支撑杆602的第二端通过滑块与底部框架10上相对应长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且第一支撑杆60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杆602的第一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销轴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底部框架10的长度边与上层平台20的长度边之间设置一级剪刀撑,一级剪刀撑为第一支撑杆601与第二支撑杆602相交构成的X型结构,当上层平台20相对于底部框架10上升或下降时,第一支撑杆601和第二支撑杆602之间所成角度发生改变,但第一支撑杆601和第二支撑杆602的两端始终分别与底部框架10 和上层平台20相连接,沿上层平台20的长度边方向对上层平台20与底部框架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保证上层平台20在长度边方向上不会晃动,进而保证上层平台 20在长度边方向上能够保持稳定。
可选地,在升降平台包括两个一级剪刀撑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该升降平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两个二级剪刀撑;
底部框架10的每一个宽度边与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的宽度边之间设置有一个二级剪刀撑;
二级剪刀撑包括第三支撑杆603、第四支撑杆604、第五支撑杆605和第六支撑杆606,第三支撑杆603和第四支撑杆604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相连接,第五支撑杆605和第六支撑杆606的中部通过第三销轴相连接,第三支撑杆603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的宽度边相连接,第三支撑杆603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第六支撑杆606 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四支撑杆604的第一端通过滑块与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宽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第四支撑杆604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五支撑杆605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五支撑杆605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底部框架10上相对应的宽度边相连接,第六支撑杆606的第二端通过滑块与底部框架10上相对应宽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且第四支撑杆604的第一端和第六支撑杆606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底部框架10的宽度边与上层平台20的宽度边之间设置二级剪刀撑,二级剪刀撑为由四个支撑杆构成的两个相连接的X型结构,当上层平台20 相对于底部框架10上升或下降时,二级剪刀撑中构成每个X型结构的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但始终有两个支撑杆与底部框架10相连接,而另外两个支撑杆与上层平台20相连接,且与底部框架10相连接的两个支撑杆和与上层平台20相连接的两个支撑杆相连接,沿上层平台20的宽度边方向对上层平台20与底部框架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保证上层平台20在宽度边方向上不会晃动,进而保证上层平台20在宽度边方向上能够保持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级剪刀撑能够保证上层平台20在其长度边方向保持稳定,二级剪刀撑能够保证上层平台20在其宽度边方向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上层平台20 与底部框架10在水平方向不会发生相对运动,进而保证装配人员站在上层平台20上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的安全性。另外,一级剪刀撑和二级剪刀撑还能够对上层平台20升降的方向进行矫正,避免上层平台20升降过程中发生偏斜,保证上层平台20升降过程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升降平台的基础上,如图4和图5所示,该升降平台进一步包括:伸缩平台70和伸缩驱动机构80;
伸缩平台70在上层平台20的升降方向上与上层平台20固定连接;
伸缩驱动机构80分别与伸缩平台70和上层平台20相连接;
伸缩驱动机构80,用于驱动伸缩平台70相对于上层平台20水平伸缩运动,其中,伸缩平台70用于承载装配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伸缩平台70在上层平台20的升降方向上与上层平台20向固定,而在水平方向上伸缩平台70可以在伸缩驱动机构80的驱动下相对于上层平台20 进行伸缩运动。当伸缩平台70在伸缩驱动机构80的驱动下向上层平台20内收缩时,伸缩平台70可以被完全收纳到上层平台20内部,当伸缩平台70在伸缩驱动机构80的驱动下向上层平台20外伸展时,伸缩平台70可以作为上层平台20的扩展以增加承载装配人员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上层平台20上设置伸缩平台70,伸缩平台70在伸缩驱动机构80的驱动下可以从上层平台20内伸展出来,以扩展上层平台20上的承载面积,当装配人员需要向干式变压器移动的距离较小时,水平驱动机构40可能无法驱动整个升降平台向干式变压器移动较小的距离,此时伸缩驱动机构80可以驱动伸缩平台70 向靠近干式变压器的方向伸展,以扩大上层平台20上供配装人员站立的面积,进而装配人员可以站立在伸缩机构70上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装配人员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的方便性。
可选地,在图5所示上层平台20和伸缩平台70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伸缩驱动机构80包括:第三驱动电机81、第二链条82、两个第二链轮83、两个螺杆84、两个螺母85;
上层平台20和伸缩平台70均为矩形结构;
两个螺杆84通过轴承设置在上层平台20的两端,且螺杆84的轴线与上层平台20的宽度边相平行;
螺杆84的第一端与一个第二链轮83固定连接,螺杆84的第二端与一个螺母85螺纹连接,且螺母85固定在伸缩平台70上;
第三驱动电机81固定设置在上层平台20上,第三驱动电机81通过第二链条82与两个第二链轮83相连接;
当第三驱动电机81正向旋转时,第三驱动电机81通过第二链条82和两个第二链轮83驱动两个螺杆84正向旋转,使得与两个螺杆84螺纹连接的两个螺母85向远离上层平台20方向运动,以驱动伸缩平台70相对于上层平台20向外伸展;
当第三驱动电机81反向旋转时,第三驱动电机81通过第二链条82和两个第二链轮83驱动两个螺杆84反向旋转,使得与两个螺杆84螺纹连接的两个螺母85向靠近上层平台20方向运动,以驱动伸缩平台70相对于上层平台20向内收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电机81以及两个螺杆84均设置在上层平台20上,螺杆84的一端固定第二链轮83,螺杆84的另一端与设置在伸缩平台70上的螺母85螺纹连接,设置在第三驱动电机81输出轴上的驱动链轮通过第二链条82与两个第二链轮 83相连接。当第三驱动电机81正转时,驱动两个螺杆84正向旋转,而两个螺母85固定在伸缩平台70上无法转动,使得螺母85带动伸缩平台70向靠近干式变压器的方向运动;当第三驱动电机81反转时,驱动两个螺杆84反向旋转,而两个螺母85固定在伸缩平台70上无法转动,使得螺母85带动伸缩平台70向远离干式变压器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电机81通过第二链条82驱动螺杆84旋转,螺杆84旋转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85运动,而螺母85运动带动伸缩平台70运动,该结构保证了可以精确控制伸缩平台70的伸缩距离,进而保证装配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贴近干式变压器,并且保证不会使升降平台与干式变压器发生碰撞,保证装配人员和干式变压器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伸缩驱动机构80中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6仅展示了伸缩驱动机构80所包括的各个部件,而并未展示底部框架10、上层平台20、升降驱动机构30以及伸缩平台70等部件。
可选地,在图6所示伸缩驱动机构80的机构上,如图4所示,沿上层平台20的一个长度边和两个宽度边设置有第一防护栏21,其中,上层平台20上伸缩平台70进行伸缩运动一侧的长度边上未设置第一防护栏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伸缩平台70进行伸缩运动的一侧为干式变压器所在的一侧,该侧不设置第一防护栏21的目的是能够让装配人员更加方便地对干式变压器进行装配,而另外上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栏21,防止装配人员意外从上层平台20上坠落,保证了装配人员使用升降平台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上层平台20上设置有第一防护栏21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伸缩平台 70的两个宽度边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栏71,第二防护栏71与上层平台20的相应宽度边上设置的第一防护栏21套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伸缩平台70的两个宽度边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栏71,保证了伸缩平台70伸展出来后,装配人员站在伸缩平台70上装配干式变压器时不会从伸缩平台70的宽度边坠落,进一步提高了装配人员使用升降平台的安全性。另外,第二防护栏71与第一防护栏21相套接,第二防护栏71不会影响伸缩平台70进行伸缩。
可选地,当升降平台包括有水平驱动机构40、升降驱动机构30和伸缩驱动机构80时,可以在上层平台20上设置控制操作台,控制操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1、第二驱动电机31和第三驱动电机81的按钮,装配人员通过不同的按钮可以分别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1、第二驱动电机31和第三驱动电机81正转和反转,从而控制整个升降平台前后水平运动、上层平台20升降运动和伸缩平台70伸缩运动,使得装配人员无需从上层平台20上下来便可以调整升降平台与干式变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装配人员使用升降平台的方便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升降平台,用于在装配干式变压器过程中承载装配人员并调整所述装配人员与所述干式变压器的相对位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平台包括:底部框架(10)、上层平台(20)、升降驱动机构(30)、水平驱动机构(40)和至少两个滚轮(50);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0)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10)和所述上层平台(20)相连接;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所述上层平台(20)相对于所述底部框架(10)升降运动,其中,所述上层平台(20)用于承载所述装配人员;
所述水平驱动机构(40)和所述至少两个滚轮(50)均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10)上,且所述水平驱动机构(40)与所述至少两个滚轮(50)相连接;
所述水平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两个滚轮(50)转动,以带动所述底部框架(10)和所述上层平台(20)同步水平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传动轴(42)、两个第一链轮(43)和两个第一链条(44);
所述底部框架(10)呈矩形框架结构,在所述底部框架(10)的两个相对的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滚轮(50);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10)上,所述两个第一链轮(43)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轴(42)的两端,每一个所述第一链轮(43)通过一个所述第一链条(44)与一个所述滚轮(50)相连接;
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在所述传动轴(42)的中部驱动所述传动轴(42)旋转时,所述传动轴(42)通过所述第一链轮(43)和所述第一链条(44)驱动两个所述滚轮(50)转动,以带动所述底部框架(10)和所述上层平台(20)同步水平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31)和至少一个刚性链条(32);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10)上;
所述刚性链条(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1)相连接,所述刚性链条(32)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层平台(20)相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链条(32)运动,以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刚性链条(32)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带动所述上层平台(20)升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两个一级剪刀撑;
所述底部框架(10)和所述上层平台(20)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底部框架(10)的每一个长度边与所述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的长度边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一级剪刀撑;
所述一级剪刀撑包括第一支撑杆(601)和第二支撑杆(602),所述第一支撑杆(601)和第二支撑杆(602)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601)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底部框架(10)上相对应的长度边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601)的第二端通过滑块与所述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长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02)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的长度边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02)的第二端通过滑块与所述底部框架(10)上相对应长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60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602)的第一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销轴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两个二级剪刀撑;
所述底部框架(10)的每一个宽度边与所述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的宽度边之间设置有一个二级剪刀撑;
所述二级剪刀撑包括第三支撑杆(603)、第四支撑杆(604)、第五支撑杆(605)和第六支撑杆(606),所述第三支撑杆(603)和所述第四支撑杆(604)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605)和所述第六支撑杆(606)的中部通过第三销轴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03)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的宽度边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03)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六支撑杆(606)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604)的第一端通过滑块与所述上层平台(20)上相对应宽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604)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五支撑杆(605)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605)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底部框架(10)上相对应的宽度边相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杆(606)的第二端通过滑块与所述底部框架(10)上相对应宽度边上所设置的滑槽相连接,且所述第四支撑杆(60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支撑杆(606)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销轴和所述第三销轴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伸缩平台(70)和伸缩驱动机构(80);
所述伸缩平台(70)在所述上层平台(20)的升降方向上与所述上层平台(20)固定连接;
所述伸缩驱动机构(80)分别与所述伸缩平台(70)和所述上层平台(20)相连接;
所述伸缩驱动机构(80),用于驱动所述伸缩平台(70)相对于所述上层平台(20)水平伸缩运动,其中,所述伸缩平台(70)用于承载所述装配人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驱动机构(80)包括:第三驱动电机(81)、第二链条(82)、两个第二链轮(83)、两个螺杆(84)、两个螺母(85);
所述上层平台(20)和所述伸缩平台(70)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两个螺杆(84)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上层平台(20)的两端,且所述螺杆(84)的轴线与所述上层平台(20)的宽度边相平行;
所述螺杆(84)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链轮(83)固定连接,所述螺杆(84)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螺母(85)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母(85)固定在所述伸缩平台(70)上;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81)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层平台(20)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81)通过所述第二链条(82)与所述两个第二链轮(83)相连接;
当所述第三驱动电机(81)正向旋转时,所述第三驱动电机(81)通过所述第二链条(82)和所述两个第二链轮(83)驱动所述两个螺杆(84)正向旋转,使得与所述两个螺杆(84)螺纹连接的所述两个螺母(85)向远离所述上层平台(20)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伸缩平台(70)相对于所述上层平台(20)向外伸展;
当所述第三驱动电机(81)反向旋转时,所述第三驱动电机(81)通过所述第二链条(82)和所述两个第二链轮(83)驱动所述两个螺杆(84)反向旋转,使得与所述两个螺杆(84)螺纹连接的所述两个螺母(85)向靠近所述上层平台(20)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伸缩平台(70)相对于所述上层平台(20)向内收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上层平台(20)的一个长度边和两个宽度边设置有第一防护栏(21),其中,所述上层平台(20)上所述伸缩平台(70)进行伸缩运动一侧的长度边上未设置所述第一防护栏(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平台(70)的两个宽度边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栏(71),所述第二防护栏(71)与所述上层平台(20)的相应宽度边上设置的所述第一防护栏(21)套接。
CN202020436785.8U 2020-03-30 2020-03-30 升降平台 Active CN211998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6785.8U CN211998703U (zh) 2020-03-30 2020-03-30 升降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6785.8U CN211998703U (zh) 2020-03-30 2020-03-30 升降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8703U true CN211998703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6785.8U Active CN211998703U (zh) 2020-03-30 2020-03-30 升降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8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8736B (zh) 一种推杆式爬楼梯助力小车
CN110723681A (zh) 升降装置及修井平台
CN105818878A (zh) 一种电机驱动的爬楼机构
CN20825159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施工架
CN211998703U (zh) 升降平台
CN207860213U (zh) 一种推杆式爬楼梯助力小车
CN108439286A (zh) 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
CN206203779U (zh) 一种新型电力抢修辅助登高设备
CN207375711U (zh) 一种电力施工车
CN113929031A (zh) 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矿井升降设备
CN113023631B (zh) 一种操作面积可变的升降平台
US732367A (en) Truck.
CN216583984U (zh) 一种大长宽比升降平台
CN211691372U (zh) 一种铁路隧道施工平台
US11993485B2 (en) Lifting device for building steel structure hoistway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steel structure hoistway
CN216235937U (zh) 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矿井升降设备
CN220909055U (zh) 一种建筑支架结构
CN220848610U (zh) 一种新型双层电动施工平台
CN218581230U (zh)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装置
CN210419148U (zh) 一种用于大型液压支架的便携式维修架
JP2020007786A (ja) 移動足場
CN218061309U (zh) 一种多级安全升降施工平台
CN210315219U (zh) 一种移动工作台
CN218292716U (zh) 一种室内装修升降作业平台
CN218502121U (zh) 一种可移动式科学实验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No. 26, Jungong Road, East District,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Siemens Energy Transforme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 26, Jungong Road, East District,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TRANSFORMER (GUANGZHOU)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