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5246U -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5246U
CN211995246U CN202020159577.8U CN202020159577U CN211995246U CN 211995246 U CN211995246 U CN 211995246U CN 202020159577 U CN202020159577 U CN 202020159577U CN 211995246 U CN211995246 U CN 211995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trade
charging
electric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595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陈新雨
仇丹梁
兰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595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5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5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524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所述换电设备包括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分别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左右两侧并用于从所述电动汽车的侧面进行电池的更换,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均包括水平行走机构、框架和电池取放机构,所述水平行走机构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电池取放机构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水平行走机构带动所述框架沿所述电动汽车的左右两侧水平移动。所述换电站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电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通过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分别设置在电动汽车的两侧并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大大提高了换电效率。

Description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的排放仍然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治理汽车尾气,人们研制出了天然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电动汽车以替代燃油型汽车,而其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是电动汽车。
目前的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直充式和快换式两种。直充式目前主要使用在一些小型车,例如,出租车和家用轿车等。作为直充式的电动车,目前采用的是利用在地面建设的充电桩来堆车辆进行充电。可是充电桩不仅不便于管理,而且随着电动车日益普及,难以实现集中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管理。
快换式需要通过借助于换电站才能实现电池快速更换。换电站包括换电室、充电室和换电设备,换电设备设置在换电室和充电室之间并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目前,由于只对电动汽车的一侧设置有换电设备并进行换电操作,造成电动汽车换电效率低下,花费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只对电动汽车的一侧进行换电操作,造成电动汽车换电效率低下,花费时间长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换电设备,其特点在于,所述换电设备包括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分别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左右两侧并用于从所述电动汽车的侧面进行电池的更换,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均包括水平行走机构、框架和电池取放机构,所述水平行走机构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电池取放机构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水平行走机构带动所述框架沿所述电动汽车的左右两侧水平移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分别设置在电动汽车的两侧并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从而减少了换电设备换电操作所花费时间,大大提高了换电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的顶部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同步移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连接件将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的顶部相连接,从而省略了需要安装设置上轨道、用于安装设置上轨道的安装支架等安装加强结构,大大节约成本,且安装使用方便。同时,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将会实现同步水平移动来实现对电动汽车左右两侧的电池包进行更换操作,大大提高了换电设备的换电效率和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均还包括滑移部,所述滑移部连接于所述框架的顶部并用于供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沿滑动轨道滑行。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滑移部利于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的水平移动;同时,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可以分别独立移动并分别控制换电操作。
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均还包括轿厢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轿厢的两端并用于驱动所述轿厢升降移动,所述电池取放机构连接于所述轿厢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升降机构将用于驱动轿厢在框架内升降移动,从而带动电池取放机构上下升降移动,使得电池取放机构能够精确定位并实现对电池包的取放,提高了换电设备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轿厢的两端均滑设于所述框架。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有效避免了轿厢在升降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设备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换电装置还包括固定臂,所述固定臂连接于所述轿厢,且所述固定臂用于向上举升并固定所述电动汽车。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固定臂将对电动汽车实现在竖直方向进行定位,将电动汽车定位成刚体,有效防止了电动汽车在更换电池包的过程中造成车身偏移倾斜影响换电,大大提高了换电设备的稳定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均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连接于所述电池取放机构上,且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动汽车上电池包的具体位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动汽车上电池包的具体位置,使得电池取放机构能够精确定位到电池包的具体位置并对电池包进行取放操作,大大提高了换电设备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均还包括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池取放机构上并用于对所述电池包上的锁止机构进行解锁或者锁止操作。
一种换电站,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电设备。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实现在电动汽车的左右两侧并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换电效率。
较佳地,所述换电站还包括换电室和充电室,所述充电室和所述换电室均位于所述第一换电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电装置之间,且所述充电室设置于所述换电室的上方。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将充电室设置于换电室的上方,使得充电室不再占地,从而有效降低了换电站的整体占地面积。同时,使得换电设备无需旋转动作就实现电池包的更换操作,减少了旋转机构的设置安装,从而实现换电设备的总体复杂度降低,且降低了成本。
较佳地,所述换电室内设有车辆定位装置,所述车辆定位装置用于限定所述电动汽车在进行电池包更换时的位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车辆定位装置用于固定电动汽车,从而固定电动汽车在更换电池包时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车辆定位装置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下方并用于向上举升所述电动汽车。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举升机构将对电动汽车实现在竖直方向进行定位,将电动汽车定位成刚体,有效避免了电动汽车在更换电池包的过程中产生浮动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车辆定位装置包括车轮定位机构,所述车轮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下方并用于摆正定位所述电动汽车的车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车轮定位机构用于对电动汽车的车轮进行导向摆正,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精确定位,有效限避免了电动汽车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换电室内还设有行车平台,所述行车平台位于所述充电室的下方,所述行车平台上用于供所述电动汽车驶入驶出。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安装使用都非常方便,且便于运输和维护。
较佳地,所述充电室包括充电机仓和充电架仓,所述充电机仓和所述充电架仓均连接于所述换电室的顶部,所述充电架仓用于放置电池包,所述充电机仓用于放置电池包充电机模组。
较佳地,所述换电室包括仓支架,所述仓支架的底端用于安装在待支撑面上,所述充电室连接于所述仓支架的顶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仓支架具有支撑作用,能够将充电室设置在仓支架的顶端。
较佳地,所述换电站包括有至少一个集装箱,所述换电室设置于所述集装箱内的底端,所述集装箱内的底端具有用于所述电动汽车通行的通道,所述充电室设置于所述集装箱内的顶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集装箱实现换电站安装设置非常方便,且便于维护和更换。
较佳地,所述换电站还包括若干个下轨道和至少一个上轨道,若干个所述下轨道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左右两侧,所述水平行走机构滑设于所述下轨道,所述上轨道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上方,且所述框架的顶端滑设于所述上轨道。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下轨道和上轨道使得换电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上轨道设置于所述充电室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上轨道直接安装设置在充电室上,从而无需在另外单独安装设置梁结构,也无需设置在遮挡换电室、充电室的顶棚上,结构简单,安装非常方便。
较佳地,所述换电站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底端用于安装在待支撑面上,所述上轨道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顶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安装支架能够有效加强上轨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上轨道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换电设备的精确定位并更换电池包。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通过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分别设置在电动汽车的两侧并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大大提高了换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换电站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换电装置 1
框架 11
电池取放机构 12
轿厢 13
滑移部 14
第二换电装置 2
连接件 3
换电室 4
举升机构 41
行车平台 42
仓支架 43
充电室 5
充电架仓 51
充电机仓 52
下轨道 6
上轨道 7
安装支架 8
集装箱 9
电动汽车 10
电池包 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站包括换电设备。该换电设备包括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分别设置于电动汽车10的左右两侧并用于从电动汽车10的侧面进行电池的更换,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均包括水平行走机构、框架11和电池取放机构12,水平行走机构设于框架11的底部,电池取放机构12设于框架11内,水平行走机构带动框架11沿电动汽车10的左右两侧水平移动。
水平行走机构将水平移动并会带动框架11和电池取放机构12的移动,使得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上的电池取放机构12在电动汽车10的左右两侧水平移动,通过电池取放机构12将用于对电动汽车10上的电池包101进行取放操作,从而实现换电操作。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分别设置于电动汽车10的左右两侧并对电动汽车10进行换电操作,从而减少了换电设备换电操作所花费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换电效率。
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的顶部通过连接件3相连接,以使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同步移动。框架11的底部将连接于水平行走机构以实现水平移动,通过连接件3将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的顶部相连接,从而省略了需要安装设置上轨道、用于安装设置上轨道的安装支架等安装加强结构,大大节约成本,且安装使用方便。同时,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将会实现同步水平移动来实现对电动汽车10左右两侧的电池包101进行更换操作,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换电效率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换电站还包括若干个下轨道6,由于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的顶部通过连接件3相连接,换电站可以不包括上轨道,若干个下轨道6分别设置于电动汽车10的左右两侧,水平行走机构滑设于下轨道6。水平行走机构将会在下轨道6上移动,大大提高了换电设备的稳定性。
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均还包括轿厢13和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框架11上,升降机构连接于轿厢13的两端并用于驱动轿厢13升降移动,电池取放机构12连接于轿厢13上。升降机构将用于驱动轿厢13在框架11内升降移动,从而带动电池取放机构12上下升降移动,使得电池取放机构12能够精确定位并实现对电池包101的取放,提高了换电设备的稳定性。
轿厢13的两端均滑设于框架11。轿厢13的两端在框架11内升降移动,从而有效避免了轿厢13在升降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设备的稳定性。其中,在框架11内的两端可以设置导向部,轿厢13的两端将会配合并在导向部上升降移动。
换电站在对电动汽车10上的电池包101在拆装过程中,电动汽车10整体重量会下降或者上升,使得电动汽车10会产生浮动现象,为了限制电动汽车10的浮动。第一换电装置1和/或第二换电装置2还可以包括固定臂,固定臂连接于轿厢13,且固定臂用于向上举升并固定电动汽车10。轿厢13在框架11能够升降移动,将会带动固定臂也一同升降移动,换电设备在换电的过程中,固定臂将会向上升起并将电动汽车10举升升高,使得电动汽车10因重力作用将会抵靠作用力在固定臂上,通过固定臂将对电动汽车10实现在竖直方向进行定位,将电动汽车10定位成刚体,有效防止了电动汽车10在更换电池包101的过程中造成车身偏移倾斜影响换电,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可靠性。在更换完成之后,固定臂将会向下降落,从而实现电动汽车10的车轮着地。
当然,换电设备也可以不用安装设置固定臂并举升电动汽车10,可以在换电设备上增加随动功能。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均还可以包括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检测装置连接于电池取放机构12上,且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动汽车10上电池包101的具体位置。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动汽车10上电池包101的具体位置,使得电池取放机构12能够精确定位到电池包101的具体位置并对电池包101进行取放操作,大大提高了换电设备的稳定性。其中,位置检测装置可以为定位仪、传感器等。
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均还包括解锁机构,解锁机构设置在电池取放机构12上并用于对电池包101上的锁止机构进行解锁或者锁止操作。换电设备在更换电池包101时,通过解锁机构来实现对电池包101上的锁止机构进行解锁或者锁止操作。
换电站还可以包括换电室4和充电室5,充电室5和换电室4均位于第一换电装置1与第二换电装置2之间,且充电室5设置于换电室4的上方。电动汽车10将驶入至换电室4内实现换电,通过将充电室5设置于换电室4的上方,使得充电室5不再占地,从而有效降低了换电站的整体占地面积。同时,换电设备在进行换电操作时,电池取放机构12将只需要升降移动,就能够实现充电室5与换电室4之间来回移动,使得换电设备无需旋转动作就实现电池包101的更换操作,减少了旋转机构的设置安装,从而实现换电设备的总体复杂度降低,且降低了成本。
换电室4内设有车辆定位装置,车辆定位装置用于限定电动汽车10在进行电池包101更换时的位置。通过车辆定位装置用于固定电动汽车10,从而固定电动汽车10在更换电池包101时的位置,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可靠性。
车辆定位装置包括举升机构41,举升机构41设置于电动汽车10的下方并用于向上举升电动汽车10。举升机构41设置在电动汽车10的下方并自身能够上下升降移动,电动汽车10稳定停靠后,在更换电池包101时,举升机构41将会向上升起并将电动汽车10举升至合适高度,使得电动汽车10将会抵靠作用力在举升机构41上,通过举升机构41将对电动汽车10实现在竖直方向进行定位,将电动汽车10定位成刚体,有效避免了电动汽车10在更换电池包101的过程中产生浮动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可靠性。在更换完成之后,举升机构41将会向下降落,从而实现电动汽车10的车轮着地,电动汽车10将可以驶出换电室4。其中,解锁机构也可以安装设置在举升机构41,使得解锁机构从换电设备上分离到举升机构41上,安装位置多样化,实现安装设置方便,且空间利用率高。
车辆定位装置包括车轮定位机构,车轮定位机构设置于电动汽车10的下方并用于摆正定位电动汽车10的车轮。电动汽车10在驶入换电室4内的过程中,通过车轮定位机构用于对电动汽车10的车轮进行导向摆正,从而使得车轮在驶入换电室4内沿预设路线移动,在预设路线到位之后,将对电动汽车10的车轮实现夹紧定位。实现电动汽车10的精确定位,有效限避免了电动汽车10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可靠性。
换电室4内还设有行车平台42,行车平台42位于充电室5的下方,行车平台42上用于供电动汽车10驶入驶出。电动汽车10在需要换电时,将会驶入至行车平台42上,通过行车平台42将引导并定位电动汽车10。
其中,车辆定位装置将可以安装设置在行车平台42上,使得换电室4安装使用都非常方便,且便于运输和维护。当然,换电室4也可以不包括行车平台42,在地面土建施工并将举升机构41以及车轮定位机构等结构直接沉入地下基坑。
充电室5包括充电机仓52和充电架仓51,充电机仓52和充电架仓51均连接于换电室4的顶部,充电架仓51用于放置电池包101,充电机仓52用于放置电池包充电机模组。充电架仓51和充电机仓52都设置在换电室4的上方,电池取放机构12通过升降移动,从而实现对充电架仓51上和电动汽车10上电池包101的取放,充电机仓52内的电池包充电机模组将对充电架仓51内的电池包101进行充电操作。
换电室4包括仓支架43,仓支架43的底端用于安装在待支撑面上,充电室5连接于仓支架43的顶端。仓支架43的底端可以安装设置在行车平台42上,实现换电室4整体化设计,安装使用都非常方便,且便于运输和维护。当然,仓支架43的底端也可以安装设置在地面上。通过仓支架43具有支撑作用,能够将充电室5设置在仓支架43的顶端,在仓支架43内用于电动汽车10的稳定停靠。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电站与实施例1的相同部分不再复述,仅对不同之处作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换电站不包括连接件,也就是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的顶部不再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换电站还包括若干个下轨道6和至少一个上轨道7,若干个下轨道6分别设置于电动汽车10的左右两侧,水平行走机构滑设于下轨道6,上轨道7设置于下轨道6的上方,且框架11的顶端滑设于上轨道7。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的水平行走机构将在下轨道6上水平移动,通过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分别在若干个下轨道6上水平移动,使得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分别设置在电动汽车10的左右两侧并对电动汽车10进行换电操作,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换电效率。上轨道7设置在下轨道6的上方,且上轨道7与下轨道6之间平行,框架11通过水平行走机构在下轨道6上移动,框架11的顶部将会在上轨道7上移动,使得框架11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大大提高了换电设备的稳定性。
上轨道7设置于充电室5上。上轨道7直接安装设置在充电室5上,从而无需在另外单独安装设置梁结构,也无需设置在遮挡换电室4、充电室5的顶棚上,结构简单,安装非常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上轨道7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的两个框架11分别滑设于两个上轨道7上。
当然,为了加强对上轨道7的固定安装,仓支架43也可以加长并延伸至充电室5的顶部,使得上轨道7可以安装设置在仓支架43上,进一步加强了换电站的整体结构强度,大大提高了换电站的稳定性。
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均还可以包括滑移部14,滑移部14连接于框架11的顶部并用于供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沿滑动轨道滑行。滑移部14将滑设于上轨道7上,通过滑移部14利于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的水平移动;同时,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可以分别独立移动并分别控制换电操作。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电站与实施例2的相同部分不再复述,仅对不同之处作说明。换电站包括有至少一个集装箱9,换电室4设置于集装箱9内的底端,集装箱9内的底端具有用于电动汽车10通行的通道,充电室5设置于集装箱9内的顶端。换电室4和充电室5做成集装箱形式,集装箱9内的底端具有用于电动汽车10通行的通道,电动汽车10在驶入集装箱9内,第一换电装置1和第二换电装置2分别设置在集装箱9的左右两侧,充电室5设置于集装箱7内的顶端,充电室5做成开方式布局到集装箱7内的顶端,电池取放机构12将通过充电室5和电动汽车10实现换电操作。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9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集装箱9相互拼接而成。通过集装箱9实现换电站安装设置非常方便,且便于维护和更换。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电站与实施例2的相同部分不再复述,仅对不同之处作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上轨道7并没有直接安装设置在充电室5。换电站还包括安装支架8,安装支架8的底端用于安装在待支撑面上,上轨道7设置于安装支架8的顶端。安装支架8的底端可以安装设置在行车平台42上,也可以直接安装设置在地面上。
上轨道7将安装设置在安装支架8的顶端,通过安装支架8能够有效加强上轨道7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上轨道7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换电设备的精确定位并更换电池包。
当然,为了加强安装支架8的结构强度,安装支架8与充电室5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从而有效加强安装支架8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上轨道7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换电设备的精确定位并更换电池包。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设备包括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分别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左右两侧并用于从所述电动汽车的侧面进行电池的更换,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均包括水平行走机构、框架和电池取放机构,所述水平行走机构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电池取放机构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水平行走机构带动所述框架沿所述电动汽车的左右两侧水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的顶部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同步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均还包括滑移部,所述滑移部连接于所述框架的顶部并用于供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沿滑动轨道滑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均还包括轿厢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轿厢的两端并用于驱动所述轿厢升降移动,所述电池取放机构连接于所述轿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的两端均滑设于所述框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换电装置还包括固定臂,所述固定臂连接于所述轿厢,且所述固定臂用于向上举升并固定所述电动汽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电装置均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连接于所述电池取放机构上,且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动汽车上电池包的具体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电装置和第二换电装置均还包括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池取放机构上并用于对所述电池包上的锁止机构进行解锁或者锁止操作。
9.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电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还包括换电室和充电室,所述充电室和所述换电室均位于所述第一换电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电装置之间,且所述充电室设置于所述换电室的上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室内设有车辆定位装置,所述车辆定位装置用于限定所述电动汽车在进行电池包更换时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定位装置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下方并用于向上举升所述电动汽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定位装置包括车轮定位机构,所述车轮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下方并用于摆正定位所述电动汽车的车轮。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室内还设有行车平台,所述行车平台位于所述充电室的下方,所述行车平台上用于供所述电动汽车驶入驶出。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室包括充电机仓和充电架仓,所述充电机仓和所述充电架仓均连接于所述换电室的顶部,所述充电架仓用于放置电池包,所述充电机仓用于放置电池包充电机模组。
16.如权利要求10-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室包括仓支架,所述仓支架的底端用于安装在待支撑面上,所述充电室连接于所述仓支架的顶端。
17.如权利要求10-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包括有至少一个集装箱,所述换电室设置于所述集装箱内的底端,所述集装箱内的底端具有用于所述电动汽车通行的通道,所述充电室设置于所述集装箱内的顶端。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还包括若干个下轨道和至少一个上轨道,若干个所述下轨道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左右两侧,所述水平行走机构滑设于所述下轨道,所述上轨道设置于所述下轨道的上方,且所述框架的顶端滑设于所述上轨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设置于所述充电室上。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底端用于安装在待支撑面上,所述上轨道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顶端。
CN202020159577.8U 2020-01-23 2020-01-23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995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9577.8U CN211995246U (zh) 2020-01-23 2020-01-23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9577.8U CN211995246U (zh) 2020-01-23 2020-01-23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5246U true CN211995246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59577.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995246U (zh) 2020-01-23 2020-01-23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52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7490A (zh) * 2020-01-23 2021-07-23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13386616A (zh) * 2021-07-20 2021-09-14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换电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7490A (zh) * 2020-01-23 2021-07-23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WO2021148026A1 (zh) * 2020-01-23 2021-07-29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13147490B (zh) * 2020-01-23 2024-07-16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13386616A (zh) * 2021-07-20 2021-09-14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换电系统
CN113386616B (zh) * 2021-07-20 2023-03-14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多用途换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95242U (zh) 换电站
CN109501755B (zh) 电动汽车的自动换电平台和换电站
WO2017219906A1 (zh) 模块化可扩充的换电站设备和充电架
WO2019114549A1 (zh) 充换电站
CN10239044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移动式自动充换电站及电池快换方法
CN207697714U (zh) 换电站
TWM581073U (zh) 充換電站
CN211995246U (zh)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09849861A (zh) 换电站及其控制方法
CN207274645U (zh) 电动汽车的换电系统
CN113212231A (zh) 换电站的换电方法
CN210174830U (zh) 多车型电动小客车的共享智能快速换电的换电站
RU262337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арковки и подзарядк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210174826U (zh) 基于多车型的共享智能快速换电的双工位换电站
CN111823939A (zh) 多车型电动小客车共享智能快换的双工位换电控制方法
CN212529377U (zh) 换电站
CN109278720B (zh) 一种汽车换电站的换电机构
CN109216614A (zh) 一种大型车换电站的电池固定装置
CN111993919B (zh) 集电池更换与循环充电于一体的电动汽车电池更换装置及其应用
CN216033889U (zh) 电动汽车的换电站平台以及换电系统
CN113147490A (zh) 换电设备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209064067U (zh) 一种汽车换电站的换电机构
CN216969422U (zh) 一种电池包找位装置及换电站
CN113147493B (zh) 换电站
CN215663040U (zh) 换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