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0507U - 开关机构及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开关机构及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0507U
CN211980507U CN202020716968.5U CN202020716968U CN211980507U CN 211980507 U CN211980507 U CN 211980507U CN 202020716968 U CN202020716968 U CN 202020716968U CN 211980507 U CN211980507 U CN 211980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ember
magnetic
electromagnet
pow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69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69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0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0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0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机构,应用于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配置于所述上壳体内的第一磁性件、配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二磁性件,以及配置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内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从而自动控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无需手动去改变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置有所述开关机构的充电设备,以及所述开关机构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开关机构及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机构及设置有所述开关机构的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如耳机充电设备一般需要用手操作开盖,因此,当需要使用耳机充电设备对耳机进行充电时,需要借助外力操作解除盖体与壳体之间的卡接或磁接等;然而,同样的结构设计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操作体验不一样,难以满足每一个使用者的体验需求;尤其是当使用者的两只手都握持有物品,如一只手握持移动设备,另一只手握持无线耳机时,需放下其中一只手中的物品后才能手动解除所述开盖与壳体的卡接或磁接等,使用不方便,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体验效果较佳的充电设备及所述充电设备的开关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机构,应用于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配置于所述上壳体内的第一磁性件、配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二磁性件,以及配置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内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所述磁力关系包括吸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将所述第二磁性件置于第一通电状态,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吸合。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还用于接收开盖信号,并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将所述第二磁性件置于第二通电状态,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消磁或排斥所述第一磁性件,所述磁力关系还包括无磁力或排斥;其中,所述开盖信号用于指示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处于开盖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还用于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向所述充电设备中的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被充电设备连接用户终端。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用户终端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所述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时向所述控制部发送所述开盖信号。
优选地,所述开关机构还包括开盖检测单元,所述开盖检测单元配置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上,用于检测到开盖操作时向所述控制部发送所述开盖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性件为软磁体、硬磁体或电磁铁;若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电磁铁,则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铰接,且铰接处配置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施加驱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相互转动而开盖的弹力;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或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下壳体开口处的滑槽与所述下壳体滑动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施加驱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相互滑动而开盖的弹力,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下壳体邻近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开关机构还包括开盖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配置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上,用于检测到开盖操作时向所述控制部发送所述开盖信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配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开关机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配置于所述上壳体内的第一磁性件、配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二磁性件,以及配置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内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所述磁力关系包括吸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开关机构的第一磁性件设于上壳体、第二磁性件对应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下壳体,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从而自动控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无需手动去改变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的开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充电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充电设备的开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充电设备的开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的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充电设备的开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的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100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100的开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充电设备10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100,所述充电设备100包括下壳体20、上壳体30、开关机构40,以及设于所述下壳体20内的主板60;所述开关机构40包括配置于所述上壳体30的第一磁性件44、配置于所述下壳体20的第二磁性件46,以及配置于所述下壳体20或所述上壳体30内的控制部48,所述控制部48电连接于所述主板60;所述控制器48 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44和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所述磁力关系包括吸合、无磁力或排斥。具体地,所述控制器48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使所述上壳体30覆盖在所述下壳体20上,即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 20处于闭合状态;所述控制器48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或排斥,即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20处于张开状态,以解除所述上壳体30 与所述下壳体20之间的固定连接,方便所述上壳体30的开盖。
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软磁体,所述软磁体为铁块,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控制部48电连接;所述控制部48用于当所述上壳体30和所述下壳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将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吸合;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通电状态是指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保持通电状态。具体地,所述电磁铁保持通电状态对所述软磁体产生磁力吸附作用,使得所述上壳体30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吸附作用而覆盖在所述下壳体2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100与一用户终端300无线配对,如蓝牙配对;当所述用户终端300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时发送开盖信号给所述控制部48,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使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即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吸力消失,从而方便开启所述上壳体30。所述第二通电状态是指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状态。
所述充电设备100可以是耳机充电设备或电池充电设备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 100为耳机充电设备,用于给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所述用户终端300是手机,所述用户终端 300与所述充电设备100通过蓝牙技术配对成功,当所述用户终端300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 时能发送开盖信号给所述控制部48,或者所述充电设备100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300时能发送开盖信号给所述控制部48;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开盖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且所述控制部48还用于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向所述充电设备100中的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被充电设备连接用户终端300;所述连接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所述被充电设备与用户终端300之间的连接断开。
具体地,当所述充电设备100内的被充电设备已经充电完成需要取出时,所述用户终端 300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以方便开启所述上壳体30;同时,所述控制器48 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向所述充电设备100中的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使得所述被充电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300之间成功连接。当被充电设备需要充电时,所述用户终端300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开启所述上壳体30后将所述被充电设备放置于所述充电设备100内;所述控制器48根据所述开盖信号还向所述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使得所述被充电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300之间的连接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48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用户终端300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所述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300时向所述控制部 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20设有对应所述上壳体30的容置腔22,所述容置腔22用于收容被充电设备;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保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即所述第二磁性年46的通电电路通电,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使所述上壳体 30覆盖所述下壳体20的空置腔20的开口处;当所述用户终端300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时,所述通信单元与用户终端300通信连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所述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300时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开盖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从而方便上壳体30的开盖。
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100的开关机构40的控制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时,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当用户终端300 靠近充电设备100时,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所述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300时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使所述第二磁性件46消磁,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以方便所述上壳体30的开盖,便于使用者将被充电设备如无线耳机放置于所述下壳体20的容置腔22内,或者从所述容置腔22内取出已经充电完成的所述被充电设备;无需手动操作,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所述下壳体20包括底板21、前板23、背板24,以及相对的两个侧板25,所述容置腔22 由所述前板23、背板24及两个侧板25围成,且位于远离所述底板21的一端。所述容置腔22的顶端穿通所述下壳体20的顶面而形成开口,所述上壳体30用于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下壳体20于所述容置腔22内设有电连接于所述主板的充电端子,当被充电设备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2时,所述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充电端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件46位于所述下壳体20的前板23的顶部处。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20的容置腔22内还可以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定位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2内的被充电设备。
所述上壳体30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下壳体20,所述第一磁性件44位于所述上壳体30远离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20之间的铰接处的一端,所述第二磁性件46位于所述下壳体20 远离所述铰接处,且所述第二磁性件46对应所述第一磁性件44。具体地,所述上壳体30包括前端301及后端303,所述第一磁性件44设于所述上壳体30的前端301,所述上壳体30的后端303铰接于所述下壳体20的背板24的顶端。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30的后端303 与所述下壳体20的背板24之间通过转轴305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20的铰接处设有第一弹性件27,所述第一弹性件 27用于施加驱动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20之间相互转动而开盖的弹力,所述弹力能带动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转动以自动开盖。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即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7带动所述上壳体30向远离所述下壳体20转动的受用力,从而使所述上壳体30能稳定地覆盖在所述下壳体20上;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所述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而驱动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旋转而自动开盖。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7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弹性杆272及第二弹性杆274,所述第一弹性杆272与所述第二弹性杆274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20。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呈开盖状态时,所述扭簧呈原始状态,所述原始状态是指所述扭簧没有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当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呈覆盖状态且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时,所述扭簧呈弹性变形状态,但所述扭簧的弹性扭力小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性吸合力。
如图3所示,当所述充电设备100对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2内的无线耳机已经充电完成,用户需要取出所述无线耳机时,此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即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用户仅需手持所述用户终端300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所述控制部48的通信单元与用户终端300通信连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所述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300时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所述控制部48 接收所述开盖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所述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而驱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方便用户从所述容置腔22内取出所述无线耳机,无需手动操作开盖,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所述控制部48还用于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向所述充电设备100中的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被充电设备连接用户终端 300,即使得所述被充电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300通信连接。
当需要对被充电设备如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时,此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即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用户仅需手持所述用户终端300及所述无线耳机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所述控制部48的通信单元与用户终端300通信连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所述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300时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开盖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所述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而驱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 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方便用户将所述无线耳机放置于所述容置腔 22内;同时,所述控制部48还用于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向所述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被充电设备与用户终端300之间的连接断开,即使得所述被充电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300通信连接断开。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是硬磁体,即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是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时,即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吸合,即所述硬磁体与所述电磁铁的铁芯之间磁力吸附。所述控制部48接收到开盖信号并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即所述硬磁体与所述电磁铁之间排斥。具体地,当上壳体30覆盖于下壳体20上且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时,所述硬磁体与所述电磁铁的铁芯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以控制所述电磁铁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磁性排斥,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和/或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所述第二磁性件46 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不需要消耗电量;所述充电设备100仅在上壳体 30的开盖过程中,所述控制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44及第二磁性件46均为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均断电,所述第一磁性件44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均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具体地,当上壳体30覆盖于下壳体20上且两个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其中之一通电,另一个断电时,具体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第一磁性件44的通电电路通电,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均产生磁力而相互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以使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和/或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自保持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为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 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或排斥。具体地,当所述上壳体30覆盖于所述下壳体20上,且所述自保持电磁铁及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状态时,所述电磁铁的铁芯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 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以使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电磁铁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和/或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 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或者当所述控制部48 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且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电磁铁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所述第一弹性件27 弹性复位而驱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第一磁性件44及第二磁性件46 的通电电路均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一磁性件44及第二磁性件均不需要消耗电量;充电设备仅在上壳体30的开盖过程中,控制部48控制第一磁性件44和/或第二磁性件16的通电电路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软磁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为自保持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具体地,当上壳体30覆盖于下壳体20上且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时,所述软磁体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以使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软磁体之间无磁力,所述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而驱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不需要消耗电量;充电设备仅在上壳体30的开盖过程中,控制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是硬磁体,即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是自保持电磁铁;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即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即所述硬磁体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所述控制部48接收到开盖信号并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或排斥。具体地,当上壳体30 覆盖于下壳体20上且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时,所述硬磁体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以控制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无磁力或排斥,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和/或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不需要消耗电量;所述充电设备100仅在上壳体30的开盖过程中,所述控制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为自保持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也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具体地,当所述上壳体30覆盖于所述下壳体20上,且所述自保持电磁铁及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状态时,所述电磁铁的铁芯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自所述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以使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电磁铁之间无磁力;或者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且所述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保持断电,以使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电磁铁之间排斥,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和/或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及所述第二磁性件46均为自保持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 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或排斥。具体地,当上壳体30 覆盖于下壳体20上且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时,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通电,以使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或排斥,所述第一弹性件27弹性复位和/或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第一磁性件44 及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均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一磁性件44及第二磁性件46均不需要消耗电量;充电设备仅在上壳体30的开盖过程中,控制部48控制第一磁性件44及第二磁性件 46的通电电路均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20的铰接处还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能使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缓慢开盖,防止所述上壳体30的损伤。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100a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27a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27不同。具体地,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20之间设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用于弹性抵推所述上壳体30以自动开盖所述上壳体30;所述弹性片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壳体20并邻近所述上壳体30的定位部 275,以及弹性抵触所述上壳体30的抵推部276。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呈开盖状态时,所述弹性片呈原始状态。当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呈覆盖状态时,所述弹性片呈弹性变形状态,但所述弹性片的弹性抵推力小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当用户手持所述用户终端300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a,所述用户终端300 会向所述充电设备100a发射开盖信号,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开盖信号并关闭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无磁力,所述弹性片弹性复位而抵推所述上壳体30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转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自动开盖,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7a的定位部275也可以固定于所述上壳体30邻近所述下壳体20处,所述抵推部276弹性抵触所述下壳体20的顶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30与所述下壳体20也可以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用于弹性抵推所述上壳体30以自动开盖。具体地,当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呈覆盖状态时,所述压簧呈弹性变形状态,但所述压簧的弹性抵力小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无磁力,所述压簧弹性复位的弹力抵推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 自动开盖。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20的背部与所述上壳体30的背部之间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用于弹性拉动所述上壳体30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转动而开盖;具体地,当所述上壳体30 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呈覆盖状态时,所述拉簧呈弹性变形状态,但所述拉簧的弹性拉力小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断电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无磁力,所述拉簧弹性复位的弹力拉动所述上壳体30 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转动而开盖。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100b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充电设备100b的开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上壳体30a滑动地设于下壳体20,第一磁性件44为硬磁体,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具体地,所述第一磁性件44设于所述上壳体30a的一侧,所述第二磁性件46设于所述下壳体20的顶部邻近所述第一磁性件44的一侧,所述第一磁性件44在所述上壳体30a的滑动方向对应所述第二磁性件46。所述上壳体30a完全覆盖所述下壳体20时,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指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使所述硬磁体与所述电磁铁的铁芯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时,即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磁力关系为排斥,以驱动所述上壳体30a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自动滑动而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直至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完全外露,方便用户将被充电设备放入所述容置腔22内或从所述容置腔22内取出所述被充电设备,无需手动操作开盖,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a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不需要消耗电量;充电设备100b仅在上壳体30a的开盖过程中,控制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所述上壳体30a通过所述下壳体20开口处的滑槽与下壳体20滑动连接,或者所述上壳体30a也可以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与所述下壳体20可滑动连接,具体地,所述下壳体20 开口处的内周面沿所述上壳体30a的滑动方向设有滑槽28,所述上壳体30a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滑槽28滑动配合的滑轨35。所述下壳体20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一侧于滑槽28的端部设有止挡部282,所述止挡部282用于防止所述上壳体30脱离所述下壳体20。
如图6所示,当所述充电设备100b对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2内的无线耳机已经充电完成,用户需要取出所述无线耳机时,此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即通电电路断电,用户仅需手持所述用户终端300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b,所述控制部48的通信单元与用户终端300通信连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所述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300时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开盖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a朝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一侧滑动,直至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完全外露,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的自动开盖,方便用户从所述容置腔22内取出所述无线耳机,无需手动操作开盖,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同时,所述控制部48还用于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向所述充电设备100b中的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被充电设备连接用户终端300,即使得所述被充电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300通信连接。
当需要对被充电设备如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时,此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所述硬磁体与所述电磁铁的铁芯之间磁性吸合;用户仅需手持所述用户终端300及所述无线耳机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b,所述控制部48的通信单元与用户终端300通信连接,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0发送的所述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300时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开盖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磁性排斥力以驱动所述上壳体 30a朝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一侧滑动,直至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完全外露,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的自动开盖,方便用户将所述无线耳机放置于所述容置腔22内;同时,所述控制部48还用于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向所述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所述被充电设备与用户终端300之间的连接断开,即使得所述被充电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 300通信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及所述第二磁性件46均为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 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所述第一磁性件44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 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a覆盖在下壳体20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48也可以控制第一磁性件44的通电电路断电,且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均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 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具体地,当上壳体30a覆盖于下壳体20上,且其中一个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而另一个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时,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 之间产生磁力而相互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两个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通电,以使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a朝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一侧滑动,直至所述容置腔22 的开口完全外露,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的自动开盖。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自保持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为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 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a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具体地,当所述上壳体30a覆盖于所述下壳体20上,且所述自保持电磁铁及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状态时,所述电磁铁的铁芯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通电,以使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电磁铁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a朝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一侧滑动,直至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完全外露,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的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a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第一磁性件44及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均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一磁性件44及第二磁性件均不需要消耗电量;充电设备仅在上壳体30的开盖过程中,控制部48控制第二磁性件16的通电电路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20的内周面沿所述上壳体30a的滑动方向设有滑轨,所述上壳体30a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100c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充电设备100c的开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c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b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上壳体30a与下壳体20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37,所述第二弹性件37用于旋加驱动所述上壳体30a与所述下壳体20之间相互滑动而开盖的弹力,使上壳体30a相对于所述下壳体 20滑动以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37为压簧,所述压簧连接于所述上壳体 30a与所述下壳体20之间;当所述上壳体30a完全覆盖所述下壳体20时,所述第二磁性件46 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硬磁体,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即所述硬磁体吸附于所述电磁铁的铁芯,所述压簧被压缩变形于所述上壳体30a与所述下壳体20之间,所述压簧对所述上壳体30a 具有向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滑动的弹力,所述弹推力小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吸附磁力,使所述上壳体30a保持关闭状态。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所述控制器48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所述磁力排斥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37弹性复位产生的推力一并推动所述上壳体30a滑动而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直至所述上壳体30a卡挡于所述止挡部282,使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完全外露。本实施例中增加第二弹性件37能使所述上壳体30a的滑动更快速。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30a设有抵顶片38,当所述上壳体30a完全覆盖所述下壳体20 的容置腔22时,所述第二弹性件37的一端定位于所述下壳体20,所述第二弹性件37的相对的另一端弹性抵顶于所述抵顶片38;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断电,所述第二弹性件 37对所述上壳体30a的弹性抵推力小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吸附磁力。
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软磁体,所述软磁体为铁块,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为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a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 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具体地,当上壳体30a覆盖于下壳体 20上且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通电时,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均产生磁力而相互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以使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无磁力,所述第二弹性件37弹性复位而驱动所述上壳体30a朝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一侧滑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自动开盖。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37为拉簧,所述拉簧连接于所述上壳体30a与所述下壳体20之间,具体地,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壳体30a,所述拉簧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壳体20;当所述上壳体30a完全覆盖所述下壳体20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磁力吸附,所述拉簧被拉伸变形于所述上壳体 30a与所述下壳体20之间,所述拉簧对所述上壳体30a具有向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滑动的弹性拉力,所述弹性拉力小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吸附磁力,使所述上壳体30a保持关闭状态;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能电电路通电后产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相互排斥的磁力,所述磁力和/或所述拉簧弹性复位的拉力一并带动所述上壳体30a滑动而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直至所述上壳体30a卡挡于所述止挡部282,使所述容置腔22的开口完全外露。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壳体30a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不需要消耗电量;充电设备100c仅在上壳体30a的开盖过程中,控制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且第二弹性件37还提供驱动所述上壳体 30a滑动的动力,因此,能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电能消耗,节能环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是硬磁体,即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是自保持电磁铁;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即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即所述硬磁体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所述控制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或排斥。具体地,当上壳体30a覆盖于下壳体20上且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时,所述硬磁体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以控制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置于第二通电状态,即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无磁力或排斥,第二弹性件37弹性复位和/或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a 朝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一侧滑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a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不需要消耗电量;所述充电设备100仅在上壳体30a的开盖过程中,所述控制部48 控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软磁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为自保持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a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具体地,当上壳体30a覆盖于下壳体20上且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时,所述软磁体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以使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软磁体之间无磁力,所述第二弹性件37弹性复位而驱动所述上壳体30a朝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一侧滑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a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二磁性件46不需要消耗电量;充电设备仅在上壳体30a的开盖过程中,控制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为自保持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也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a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或排斥。具体地,当所述上壳体30a覆盖于所述下壳体20上,且所述自保持电磁铁及所述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状态时,所述电磁铁的铁芯与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自所述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以使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电磁铁之间无磁力或排斥;第二弹性件27弹性复位和/或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a朝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一侧滑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自动开盖。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及所述第二磁性件46均为自保持电磁铁,所述控制器48控制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为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断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以使上壳体30a覆盖在下壳体20上。当所述控制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磁性件46 置于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二通电状态为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或排斥。具体地,当上壳体30a 覆盖于下壳体20上且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时,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磁力吸附;当所述控制部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控制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通电,以使两个所述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无磁力或排斥,所述第二弹性件 37弹性复位和/或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a朝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46的一侧滑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自动开盖。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a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第一磁性件44及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均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一磁性件44及第二磁性件46 均不需要消耗电量;充电设备仅在上壳体30a的开盖过程中,控制部48控制第一磁性件44 及第二磁性件46的通电电路均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图9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100d的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充电设备100d的开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d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b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硬磁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30a滑动轨迹相对两端的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所述第二电磁铁464均电连接于主板60上的控制部48。具体地,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所述第二电磁铁464位于所述滑槽28相对的两端,本实施列中,所述第一电磁铁462位于靠近所述下壳体20的前板23处,所述第二电磁铁464位于靠近所述下壳体20的背板24处,所述第一磁性件44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铁462与第二电磁铁464之间。当所述上壳体30a覆盖所述下壳体20时,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所述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均处于断电状态,所述第一电磁铁462的铁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
所述控制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的通电电路通电,所述第一电磁铁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磁性排斥力驱动所述上壳体30a向所述第二电磁铁464滑动;同时,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通电,使第二电磁铁464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即第二电磁铁464能磁性吸所述第一磁性件44,直至所述第二电磁铁464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相互吸附贴合后,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所述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均断电。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30a覆盖下壳体20的状态下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均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不需要消耗电量;所述上壳体30a在开盖后,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也均处于断电状态,即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不需要消耗电量;充电设备100d仅在上壳体30a的开盖过程中,控制部48控制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通电,电能消耗较少,节能环保。
具体地,当所述充电设备100d对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2内的无线耳机已经充电完成,用户需要使用所述耳机;或者用户需要使用所述充电设备100d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时,用户手持所述用户终端靠近所述充电设备100d,所述用户终端会向所述充电设备100d发射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时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开盖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通电,所述第一电磁铁462通电后会产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相互排斥的磁力,所述第二电磁铁464通电后会产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相互吸附的磁力,以带动所述上壳体30a向第二电磁铁464的一侧滑动,直至所述上壳体30a止挡于止挡部282,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所述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断电。此时,所述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断电后,所述第一磁性件44 继续与所述第二电磁铁464的铁芯吸附,从而完成所述上壳体30a自动开盖,方便用户从所述容置腔22内取出所述无线耳机或放置无线耳机至所述容置腔22内;无需手动操作开盖,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本实施例中,若第一磁性件44面朝第一电磁铁462的一端为N极,则所述第一磁性件 44面朝第二电磁铁464的一端为S极;在所述上壳体30a的自动开盖过程中,所述第一电磁铁462通电后面朝所述第一磁性件44的一端为N极,所述第二电磁铁464通电后面朝所述第一磁性件44的一端为N极。若第一磁性件44面朝第一电磁铁462的一端为S极,则所述第一磁性件44面朝第二电磁铁464的一端为N极;在所述上壳体30a的自动开盖过程中,所述第一电磁铁462通电后面朝所述第一磁性件44的一端为S极,所述第二电磁铁464通电后面朝所述第一磁性件44的一端为S极。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软磁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30a滑动轨迹相对两端的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所述上壳体30a与所述下壳体 20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壳体30a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滑动而开盖。当所述上壳体30a覆盖所述下壳体20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的通电电路保持通电与所述软磁体之间磁力吸附,从而使所述上壳体30a能稳定地覆盖在所述下壳体20上,所述第二电磁铁464断电;所述控制部48接收到开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的通电电路断电与所述软磁体的磁性失效,且所述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通电,使得所述第二电磁铁464与所述软磁体之间磁力吸附,且弹性件弹性抵推上壳体30a朝远离所述第一电磁铁462的一侧滑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自动开盖。
在其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为软磁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 30a滑动轨迹相对两端的第一自保持电磁铁及第二自保持电磁铁,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6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壳体30a相对于所述下壳体20滑动而开盖。所述上壳体30a覆盖所述下壳体20时,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自保持电磁铁及所述第二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均断电,使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所述第一自保持电磁铁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从而使所述上壳体30a能稳定地覆盖在所述下壳体20上;当控制部 48在接收到所述开盖信号时,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通电,使所述第一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硬磁体之间无磁力,且所述第二自保持电磁铁的通电电路继续断电,使所述第二自保持电磁铁与所述软磁体之间磁力吸附,且弹性件弹性抵推上壳体30a 朝远离所述容置腔的开口滑动,以完成所述上壳体30a自动开盖。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设备100e的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e的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d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六实施例中,开关机构40还包括开盖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配置于所述上壳体30或所述下壳体20上,用于检测到开盖操作时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具体地,所述开盖检测单元为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0或所述下壳体20上的控制键65,所述控制键65通过主板60上的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的通电状态,从而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与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和所述第二电磁铁 464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之间的磁力关系,以完成上壳体30a的自动开盖或覆盖。
本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00e的开盖过程和原理与第六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按压所述控制键65时,所述控制键65向控制部48发送开盖信号,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开盖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的通电电路的通电或断电,以达到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
所述控制键65也能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覆盖信号,以控制所述上壳体30a的自动覆盖。具体地,当需要将所述充电设备100e的上壳体30a覆盖时,按压所述控制键65向所述控制部 48发送覆盖信号,所述控制部48接收所述覆盖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 464的通电电路,即控制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通电,使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第二电磁铁464之间的磁力关系为排斥,即所述第二电磁铁464通电后会产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相互排斥的磁力;同时,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的通电电路通电,使所述第一磁性件44与第一电磁铁462之间的磁力关系为吸合,即所述第一电磁铁462通电后产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相互吸附的磁力,以带动所述上壳体30a向第一电磁铁462的一侧滑动,直至所述第一电磁铁462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相互吸附,所述上壳体30a完全覆盖住所述下壳体20 的容置腔22的开口,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所述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断电;此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断电后继续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吸附,从而使所述上壳体30a的覆盖稳定,无需手动操作覆盖,使用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键32可以是设置于所述用户终端的触摸显示屏上的应用图标。在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解锁后,点击所述应用图标,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信号,所述主板 60上的控制部48接收所述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462及第二电磁铁464的通电电路,以带动所述上壳体30a完成自动开盖或覆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开关机构40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开关机构40,所述开关机构40包括配置于上壳体20的第一磁性件44、配置于下壳体20的第二磁性件46,以及配置于下壳体20或上壳体30内的控制部48,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44和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所述磁力关系包括吸合。
当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控制部48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44和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包括:
当所述上壳体30、30a和所述下壳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所述控制部48将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一通电状态,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46与所述第一磁性件44吸合。
优选地,通过所述控制部48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44和所述第二磁性件46之间的磁力关系包括:
当控制部48接收开盖信号时,通过所述控制部48将所述第二磁性件46置于第二通电状态,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46消磁或排斥所述第一磁性件44,所述磁力关系还包括无磁力或排斥;其中,所述开盖信号用于指示所述上壳体30、30a和所述下壳体20处于开盖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控制部48接收开盖信号时,通过所述控制部48向所述充电设备中的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被充电设备连接用户终端。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48包括通信单元,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0发送的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300时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
优选地,所述开关机构40还包括开盖检测单元,所述开盖检测单元配置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开盖检测单元检测开盖操作;
在所述开盖检测单元检测开盖操作时,通过所述开盖检测单元向所述控制部48发送所述开盖信号。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关机构,应用于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
第一磁性件,配置于所述上壳体内;
第二磁性件,配置于所述下壳体内;
控制部,配置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关系,所述磁力关系包括吸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
所述控制部用于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将所述第二磁性件置于第一通电状态,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吸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用于接收开盖信号,并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将所述第二磁性件置于第二通电状态,使得所述第二磁性件消磁或排斥所述第一磁性件,所述磁力关系还包括无磁力或排斥;
其中,所述开盖信号用于指示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处于开盖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用于根据所述开盖信号向所述充电设备中的被充电设备发送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被充电设备连接用户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用户终端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所述开盖信号或搜索到所述用户终端时向所述控制部发送所述开盖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还包括开盖检测单元,所述开盖检测单元配置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上,用于检测到开盖操作时向所述控制部发送所述开盖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为软磁体、硬磁体或电磁铁;
若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电磁铁,则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铰接,且铰接处配置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施加驱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相互转动而开盖的弹力;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
或,
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下壳体开口处的滑槽与所述下壳体滑动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施加驱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相互滑动而开盖的弹力,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下壳体邻近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还包括开盖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配置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上,用于检测到开盖操作时向所述控制部发送所述开盖信息。
10.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机构。
CN202020716968.5U 2020-04-30 2020-04-30 开关机构及充电设备 Active CN211980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6968.5U CN211980507U (zh) 2020-04-30 2020-04-30 开关机构及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6968.5U CN211980507U (zh) 2020-04-30 2020-04-30 开关机构及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0507U true CN211980507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69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6968.5U Active CN211980507U (zh) 2020-04-30 2020-04-30 开关机构及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05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5056A (zh) * 2021-03-16 2021-06-22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组件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5056A (zh) * 2021-03-16 2021-06-22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组件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6440B1 (en) Magnetic closure mechanism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US200502252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on of a charging condition
CN211980507U (zh) 开关机构及充电设备
JP2003058312A (ja) 摩擦のないペン取り出し、固定機構
CN102984307A (zh) 托盘模组、具有托盘模组的电子装置及弹出控制方法
CN113593973A (zh) 开关机构、充电设备及开关机构的控制方法
WO2011122777A2 (ko) 대기전력 차단 구조를 구비한 전원공급장치
CN112565963B (zh) 电子设备
CN202841255U (zh) 托盘模组及具有托盘模组的电子装置
CN212878096U (zh) 一种耳机盒
CN211455818U (zh) 分离式电池模组、电子设备及设备组件
US782575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atch
JP5111061B2 (ja) 接続装置
CN113595161A (zh)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及充电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532835A (zh) 电子设备
CN206598251U (zh) 拆装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243115B (zh) 耳机充电盒及其开合控制方法
CN104181981A (zh) 利用磁力开启的电子装置
CN105356716B (zh) 非接触式自发电传感器及自发电监控装置
CN201417711Y (zh) 磁力开关
CN211201534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门禁控制装置
CN214100950U (zh) 应用于壁挂炉上的可移动操控装置
CN201307557Y (zh) 导磁开关
CN113595163A (zh) 定位机构、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及充电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2592900B (zh) 一种可控制断开的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