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9639U - 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9639U
CN211979639U CN202020256444.2U CN202020256444U CN211979639U CN 211979639 U CN211979639 U CN 211979639U CN 202020256444 U CN202020256444 U CN 202020256444U CN 211979639 U CN211979639 U CN 211979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infrared
display screen
fixing
touch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64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绪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lin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64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9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9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9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包括边框、滤光条以及分别与边框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红外组件;显示装置包括前框架、背板和显示组件,前框架和背板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显示组件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组件的固定架;边框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与前框架固定连接且位于安装空间的外侧的支撑垫,以及设置于支撑垫的与前框架连接的一面相对的另一面的防护盖板,滤光条设置于防护盖板和边框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外触控显示屏,通过在防护盖板与前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垫,结构简单,起到防水汽和防尘的作用,有效降低边框的厚度,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摸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触摸显示屏一般都采用红外触控的方式,将电红外触控红外组件和滤光条固定到边框上,因红外触控红外组件和滤光条的布置原因,势必会导致边框较粗、较厚。现有安装方式中,滤光条的前侧和后侧都需要与边框进行固定连接,这就导致了滤光条与显示屏的距离变大,使得触摸区域的高度基本都大于3mm,这意味着触摸物体在离显示屏前侧面距离为3mm时,触控就会产生响应,容易产生误触,触控体验感觉差;现有技术中的红外触控显示屏的安装方式是将红外条两端利用边框固定,玻璃正面用边框托住,玻璃背面用五金压条压住固定,再将独立的模组组件盖上,模组组件含有前框盖板,前框盖板与玻璃之间没有配合连接,通过粘贴松软的防尘泡棉来防止灰尘进入两者之间的间隙,造成边框厚度过大,整个触摸显示装置显得过于厚重,影响用户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导致了现有触摸显示屏的显示屏前侧的腔体的厚度较厚,不够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红外触摸显示屏的边框厚度过大,导致整个红外触摸显示屏过于厚重,影响用户的视觉感受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包括边框、滤光条以及分别与所述边框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红外组件;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前框架、背板和显示组件,所述前框架和所述背板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显示组件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显示组件的固定架;所述边框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与所述前框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的支撑垫,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垫的与所述前框架连接的一面相对的另一面的防护盖板,所述滤光条设置于所述防护盖板和所述边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滤光条的第一腔体和用于安装所述红外组件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防护盖板的前侧,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防护盖板和所述第一腔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滤光条的外壁表面凸设形成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边框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腔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固定件相配合固定的第三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部为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部的横截面构造为沿所述固定槽的槽底朝向所述固定槽的槽口处减缩的梯形;所述第三固定件为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相适配的卡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红外光线穿出并射入所述滤光条的出光口,所述出光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组件设置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显示组件抵接的至少一个缓冲垫,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固定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缓冲垫的至少一个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前框架的外侧壁表面凸设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边框的第一固定件,所述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配合固定的第一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边框的第二固定件,所述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相配合固定的第二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组件包括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发射器的位置与所述滤光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红外发射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防护盖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触控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边框周向外侧壁的多个加固件,用于增强所述边框与所述显示装置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外触控显示屏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红外触控显示屏通过在边框为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显示装置,并在边框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红外组件和滤光条,合理的利用边框的空间,有效降低边框的厚度;显示装置包括前框架、背板和显示组件,将显示组件安装在前框架和背板围合形成的安装空间中,并在安装空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组件的固定架,简化结构,便于组装的同时,防止显示组件相对安装空间移动并与内壁发生碰撞导致损坏,有效延长红外触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边框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用于保护显示装置的防护盖板,并在防护盖板与前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垫,结构简单,起到防水汽和防尘的作用,有效降低边框的厚度,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将滤光条设置于防护盖板和边框之间,降低了触摸感应区域的高度,降低了误触的可能性,提升了触摸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显示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边框 11:第一固定部
12:第二固定部 13:容置腔
131:第一腔体 132:第二腔体
2:显示装置 21:前框架
211:第一固定件 22:背板
221:第二固定件 23:显示组件
24:固定架 25:缓冲垫
3:红外组件 31:电路板
32:红外发射器 4:滤光条
41:第三固定件 5:防护盖板
6:支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包括边框1、滤光条4以及分别与边框1连接的显示装置2和红外组件3;显示装置2包括前框架21、背板22和显示组件23,前框架21和背板22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显示组件23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组件23的固定架24;边框1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与前框架21固定连接且位于安装空间的外侧的支撑垫6,以及设置于支撑垫6的与前框架21连接的一面相对的另一面的防护盖板5,滤光条4设置于防护盖板5的上表面和边框1之间。
上述的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通过在边框1为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显示装置2,并在边框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红外组件3和滤光条4,合理的利用边框1的空间,有效降低边框1的厚度;显示装置2包括前框架21、背板22和显示组件23,将显示组件23安装在前框架21和背板22围合形成的安装空间中,并在安装空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组件23的固定架24,简化结构,便于组装的同时,防止显示组件23相对安装空间移动并与内壁发生碰撞导致损坏,有效延长红外触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边框1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用于保护显示装置2的防护盖板5,并在防护盖板5与前框架21之间设置有支撑垫6,结构简单,起到防水汽和防尘的作用,有效降低边框1的厚度,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将滤光条4设置于防护盖板5和边框1之间,降低了触摸感应区域的高度,降低了误触的可能性,提升了触摸体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显示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多媒体交互屏,红外触控显示屏包括边框1、滤光条4以及分别与边框1连接的显示装置2和红外组件3;此处对边框1的具体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定,为了保证边框1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硬度以及整体结构强度,选用金属材质,优选地,边框1选用铝材作为制作材料。显示装置2包括与边框1固定连接的前框架21和背板22,以及安装在前框架21和背板22围合形成的安装空间中的显示组件23,安装空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组件23的固定架24,简化显示装置2的内部结构,有利于生产和组装,同时通过在安装空间中设置有固定架24,防止显示组件23相对安装空间移动并与安装空间的内壁发生碰撞导致损坏,有效延长红外触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此处对前框架21、背板22和固定架24的具体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定,优选地,前框架21和背板22选用铝材制作而成,固定架24选用塑胶制成。边框1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与前框架21固定连接且位于安装空间的外侧的支撑垫6,以及设置于支撑垫6的与前框架21连接的一面相对的另一面的防护盖板5,防护盖板5用于保护显示装置2,防护盖板5例如为钢化玻璃,防护盖板5设置于红外触控显示屏的最前侧,用于保护位于其后侧的显示装置2,保障高透光度的同时,阻断灰尘进入到显示装置2的内部,确保显示装置2的正常使用;此处对防护盖板5的具体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定,优选地,防护盖板5采用玻璃材质。防护盖板5包括面向安装空间的下表面和与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防护盖板5与前框架21固定连接,防护盖板5与前框架21之间设置有支撑垫6,通过在防护盖板5与前框架21之间设置有支撑垫6,一方面可以结构简单,起到防水汽和防尘的作用,有效降低边框1的厚度,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支撑垫6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可防止防护盖板5与前框架21之间发生剐蹭,导致防护盖板5磨损或产生划痕;此处对支撑垫6的具体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定,优选地,支撑垫6选用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显示组件23设置于前框架21和固定架24之间,前框架21和固定架24上设置有用于与显示组件23抵接的至少一个缓冲垫25,通过在前框架21和固定架24的与显示组件23抵接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缓冲垫25,一方面可以缓冲显示组件23与前框架21和固定架24之间的碰撞,从而防止显示组件23因与前框架21和固定架24之间产生碰撞导致损坏,有效延长红外触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另一方向可通过设置缓冲垫25,进一步限制了显示组件23位于安装空间中的位置和活动区间,使得显示组件23更为稳固地安装于安装空间中;此处对缓冲垫25的具体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定,优选地,支撑垫6选用橡胶材质。前框架21和固定架24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缓冲垫25的至少一个安装槽,限制了缓冲垫25的安装位置,便于组装。
请进一步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红外触控显示屏的前框架21和背板22均与边框1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为卡接、粘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为了提高前框架21和背板22与边框1之间的连接强度及便于组装,优选地,前框架21的外侧壁表面凸设形成有用于连接边框1的第一固定件211,边框1设置有与第一固定件211相配合固定的第一固定部11,此处对第一固定件211和第一固定部1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即可满足将前框架21固定连接于边框1上即可;进一步优选地,前框架21的第一固定件211为横截面呈“L”型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卡脚,第一固定部11为卡槽,第一固定件211与第一固定部11通过卡脚与卡槽相卡合,使得前框架21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同时定位,使得前框架21与边框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同时便于红外触控显示屏的组装。进一步地,背板22设置有用于连接边框1的第二固定件221,边框1设置有与第二固定件221相配合固定的第二固定部12,此处对第二固定件221和第二固定部1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即可满足将背板22固定连接于边框1上即可;进一步优选地,背板22的第二固定件221为横截面呈“L”型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卡脚,第二固定部12为卡槽,第二固定件221与第二固定部12通过卡脚与卡槽相卡合,使得背板22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同时定位,使得背板22与边框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同时便于红外触控显示屏的组装。
请进一步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红外触控显示屏的滤光条4设置于防护盖板5的上表面和边框1之间,降低了触摸感应区域的高度,降低了误触的可能性,提升了触摸体验。红外组件3包括电路板31和与电路板31电性连接的红外发射器32,红外发射器32的位置与滤光条4的位置相对应,以确保红外发射器32产生的红外光线能够很好地透过滤光条4,红外发射器32的延伸方向与防护盖板5平行,以保证红外光线能够更好地将显示装置2覆盖,实现更好的触摸效果,同时可以减小红外发射器32轴线与防护盖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以降低触摸感应的区域的最前侧与防护盖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降低了触摸感应区域的高度,降低了误触的可能性,提升了触摸体验;由于红外发射器32的延伸方向与保护层平行,红外发射器32沿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可以进一步降低边框1的厚度,以实现减小边框1的外侧面与防护盖板5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的效果,使得红外触摸显示屏的防护盖板5的前侧的空间的厚度减小,使得红外触摸显示屏的外观能加美观,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进一步地,边框1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容置腔13,容置腔13包括用于安装滤光条4的第一腔体131和用于安装红外组件3的第二腔体132,第一腔体131位于防护盖板5的前侧,使得滤光条4的一侧与边框1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与防护盖板5的压紧进行固定,减小第一腔体131与防护盖板5之间的距离,从而如降低边框1的厚度;第二腔体132位于防护盖板5和第一腔体131的外侧,使得红外组件3的红外发射器32与滤光条4在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应,以确保红外发射器32产生的红外光线能够很好地透过滤光条4。此处对滤光条4与第一腔体13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采用胶粘、卡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优选地,滤光条4的外壁表面凸设形成有用于固定连接边框1的第三固定件41,第一腔体131设置有与第三固定件41相配合固定的第三固定部。此处对第三固定件41和第三固定部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即可满足将滤光条4固定连接于边框1上即可;进一步优选地,第三固定部为固定槽,第三固定部的横截面构造为沿固定槽的槽底朝向固定槽的槽口处减缩的梯形;第三固定件41为与第三固定部相适配的卡接结构,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滤光条4和边框1,且将第三固定部设置为横截面构造为沿固定槽的槽底朝向固定槽的槽口处减缩的梯形,有效提高了滤光条4和边框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确保滤光条4牢固地安装于边框1和防护盖板5之间。为了避免滤光条4与第一腔体131连接时造成滤光条4的划痕,也为了避免对安装人员造成伤害,在第三固定部的拐角处采用倒圆角,以避免锋利的拐角划伤安装人员或者对滤光条4造成划痕。
进一步地,边框1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红外光线穿出并射入滤光条4的出光口,出光口与容置腔13连通,以确保红外发射器32的产生的红外光线能够通过滤光条4后再达到显示装置2;出光口设置在与滤光条4对应的位置,也可避免红外光线从其他位置射出,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另外,滤光条4设置在出光口的位置,也可以起到阻隔灰尘进入容置腔13内,避免灰尘对红外组件3产生干扰,滤光条4还可以过滤掉杂乱讯息,避免杂乱光线对红外光线产生干扰,影响红外触摸显示屏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红外触控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边框1周向外侧壁的多个加固件,用于增强边框1与显示装置2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障边框1对显示装置2起到更好地保护作用和固定作用,确保该红外触摸显示屏的正常使用,延长该红外触摸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凡在本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滤光条以及分别与所述边框连接的显示装置和红外组件;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前框架、背板和显示组件,所述前框架和所述背板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显示组件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显示组件的固定架;所述边框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与所述前框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的支撑垫,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垫的与所述前框架连接的一面相对的另一面的防护盖板,所述滤光条设置于所述防护盖板和所述边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具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滤光条的第一腔体和用于安装所述红外组件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防护盖板的前侧,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防护盖板和所述第一腔体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的外壁表面凸设形成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边框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腔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固定件相配合固定的第三固定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部为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部的横截面构造为沿所述固定槽的槽底朝向所述固定槽的槽口处减缩的梯形;所述第三固定件为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相适配的卡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红外光线穿出并射入所述滤光条的出光口,所述出光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设置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显示组件抵接的至少一个缓冲垫,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固定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缓冲垫的至少一个安装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的外侧壁表面凸设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边框的第一固定件,所述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配合固定的第一固定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边框的第二固定件,所述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相配合固定的第二固定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组件包括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发射器的位置与所述滤光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红外发射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防护盖板平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控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边框周向外侧壁的多个加固件,用于增强所述边框与所述显示装置的连接强度。
CN202020256444.2U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 Active CN211979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6444.2U CN211979639U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6444.2U CN211979639U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9639U true CN211979639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7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6444.2U Active CN211979639U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963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5913A (zh) * 2021-08-31 2021-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777821A (zh) * 2021-09-03 2021-12-1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结构及显示器
CN114639320A (zh) * 2020-12-15 2022-06-17 Tcl商用信息科技(惠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显示屏壳体及显示屏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9320A (zh) * 2020-12-15 2022-06-17 Tcl商用信息科技(惠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显示屏壳体及显示屏
WO2022127020A1 (zh) * 2020-12-15 2022-06-23 Tcl商用信息科技(惠州)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屏壳体及显示屏
CN114639320B (zh) * 2020-12-15 2023-09-19 Tcl商用信息科技(惠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显示屏壳体及显示屏
CN113655913A (zh) * 2021-08-31 2021-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777821A (zh) * 2021-09-03 2021-12-1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结构及显示器
CN113777821B (zh) * 2021-09-03 2024-05-1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结构及显示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79639U (zh) 一种红外触控显示屏
CN108769296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9451103B (zh) 电子装置
CN108733146B (zh) 移动终端
JP2021088365A (ja) ガラス板物品
EP3998525A1 (en) Infrared touch display screen
CN215932602U (zh) 一种红外触控屏和显示装置
US20120162135A1 (en) Optical touch apparatus
CN203217522U (zh) 红外触摸屏和触显一体机
CN20840003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5910837U (zh) 一种边框、面框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CN113050316B (zh) 一种双视角车载背光模组
CN212765624U (zh) 一种车窗玻璃总成
CN211403404U (zh) 屏幕安装结构
CN210835523U (zh) 粘接牢靠的背光源组件及液晶显示屏
CN216412127U (zh) 触控显示模组、显示设备
CN212987550U (zh) 空气净化器
CN221008507U (zh) 交互显示设备及智慧黑板
CN218772718U (zh)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CN216596207U (zh) 一种边框及具有该边框的显示装置
CN206790535U (zh) 终端
CN210670017U (zh) 一种开关结构
CN213815312U (zh) 一种可兼容触控与非触控的广告机安装装置及广告机
CN210485585U (zh) 一种侧转向灯
CN219776758U (zh) 光学感测模块及具有光学感测模块的手持装置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5

Address after: Room c1102, 10 / F, block C, 9 Shangdi 3rd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New lin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8, Qinglan 1st Road,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itevis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