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7075U -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7075U
CN211977075U CN202020550223.6U CN202020550223U CN211977075U CN 211977075 U CN211977075 U CN 211977075U CN 202020550223 U CN202020550223 U CN 202020550223U CN 211977075 U CN211977075 U CN 211977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hot
chamber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02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济舟
伍超
龚文忠
张娟娟
方劼
李丽娟
白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502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7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7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7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包括由半导体制冷片分隔出的冷腔和热腔,壳体上贯穿设有与热腔连通的热腔进风口、与热腔连通的出风口以及与冷腔连通的冷腔进风口,冷腔内设有固定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吸热翅片,热腔内设有固定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放热翅片,热腔内设有吹风风扇,半导体制冷片上设有连通冷腔和热腔的冷热腔连通孔,冷热腔连通孔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密封冷热腔连通孔的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电连接外置于壳体的切换开关。通过控制阀门以及冷热腔连通孔的设置,冷腔与热腔连通可实现除湿,冷腔与热腔隔断后可利用气体仅在热腔中流通以有效加热,使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可在除湿和加热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制冷技术,又称温差电制冷技术,它利用半导体材料组成的P-N结通上直流电即可产生制冷效果,几秒钟就可以使冷端结霜。半导体制冷技术没有压缩机等复杂的机械结构,更不需要制冷剂。
目前,市场上的半导体除湿机中,利用半导体制冷片产生局部低温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以降低流过空气的湿度。但是,其只具有除湿功能,不能同时具备除湿和加热两种功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在除湿和加热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可在除湿和加热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由半导体制冷片分隔出的冷腔和热腔,所述壳体上贯穿设有与所述热腔连通的热腔进风口、与所述热腔连通的出风口以及与所述冷腔连通的冷腔进风口,所述冷腔内设有固定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吸热翅片,所述热腔内设有固定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放热翅片,所述热腔内设有吹风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设有连通所述冷腔和所述热腔的冷热腔连通孔,所述冷热腔连通孔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密封所述冷热腔连通孔的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电连接外置于所述壳体的切换开关。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构成所述冷腔的内壁上设有隔热层。
优选地,所述冷端吸热翅片上设有疏水涂层。
优选地,所述冷腔进风口和所述热腔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相对的壁面上,所述冷热腔连通孔与所述冷腔进风口分别设于所述冷端吸热翅片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吹风风扇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贯穿设有连通所述冷腔的冷腔排水口,所述冷腔排水口和所述冷腔进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两个相邻的壁面上,所述冷端吸热翅片由所述冷腔进风口朝向所述冷腔排水口倾斜设置。
优选地,冷腔排水口上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对接有漏斗状出水槽,所述漏斗状出水槽的尖端贯穿设置,且所述尖端对接有圆柱状的水管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包括由半导体制冷片分隔出的冷腔和热腔,壳体上贯穿设有与热腔连通的热腔进风口、与热腔连通的出风口以及与冷腔连通的冷腔进风口,冷腔内设有固定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吸热翅片,热腔内设有固定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放热翅片,热腔内设有吹风风扇,半导体制冷片上设有连通冷腔和热腔的冷热腔连通孔,冷热腔连通孔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密封冷热腔连通孔的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电连接外置于壳体的切换开关。
通过控制阀门以及冷热腔连通孔的设置,能够方便地实现对冷腔与热腔的通断控制,冷腔与热腔连通以实现除湿,冷腔与热腔隔断后,能够利用气体仅在热腔中流通以有效加热,使得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可在除湿和加热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同时,采用冷腔进风口、热腔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的双进风口单出风口结构设置,在除湿过程中,不仅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片除湿,而且二次使用除湿降温后的空气对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进行散热,可以降低对冷凝水的二次蒸发作用,充分发挥半导体制冷片的效率,在降低冷端气流量、减少冷凝水蒸发的同时,保证热端散热,解决了半导体制冷效率低导致冷热两端需要的风量不同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的水平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在冷腔侧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冷腔进风口,2-冷端吸热翅片,3-冷热腔连通孔,4-热腔进风口, 5-热端放热翅片,6-吹风风扇,7-出风口,8-水管接口,9-半导体制冷片,10-切换开关,11-壳体,12-隔热层,13-漏斗状出水槽,14-冷腔排水口,15-冷腔,16-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可在除湿和加热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中,包括壳体11,壳体11 内包括由半导体制冷片9分隔出的冷腔15和热腔16,壳体11上贯穿设有与热腔16连通的热腔进风口4、与热腔16连通的出风口7以及与冷腔15连通的冷腔进风口1。冷腔15内设有固定于半导体制冷片9 的冷端吸热翅片2,热腔16内设有固定于半导体制冷片9的热端放热翅片5。半导体制冷片9为制冷元件,冷端吸热翅片2为半导体制冷片9的吸热端,热端放热翅片5为半导体制冷片9的放热端。热腔16 内设有吹风风扇6,其中,吹风风扇6可以只设置一个,整体结构简单,能够节省材料。半导体制冷片9上设有连通冷腔15和热腔16的冷热腔连通孔3,冷热腔连通孔3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密封冷热腔连通孔3的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电连接外置于壳体11的切换开关10,切换开关10可手动控制。
除湿模式:触发切换开关10,控制阀门打开冷热腔连通孔3,使冷腔15和热腔16相连通。当出风口7处的吹风风扇6工作时,气流从热腔进风口4流向吹风风扇6下方的热端放热翅片5,带走热端的热量,在热腔进风口4流经热端放热翅片5的风道上形成低压,使冷腔进风口1的外部空气流入冷腔15,在经冷端吸热翅片2降低温度与湿度后,经过冷热腔连通孔3汇入热腔进风口4的风流中并流至热端放热翅片5,为热端放热翅片5散热,再经出风口7处的吹风风扇6 吹出。从冷腔进风口1进入的空气经过冷端吸热翅片2时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冷端吸热翅片2上冷凝,产生的冷凝水液滴在达到一定大小时会下落。经冷腔进风口1流入的空气流速较慢,能有效防止对冷凝后的水蒸气二次蒸发,提升除湿效果。
加热模式:触发切换开关10,控制阀门关闭冷热腔连通孔3,使冷腔15和热腔16相分隔离,壳体11内部只有热腔16空气循环。吹风风扇6工作,使气流由热腔进风口4进入热腔16,流过热端放热翅片5加热后,经出风口7排出,实现加热器功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阀门以及冷热腔连通孔3的设置,能够方便地实现对冷腔15与热腔16的通断控制,冷腔15与热腔16连通以实现除湿,冷腔15与热腔16隔断后,能够利用气体仅在热腔16中流通以有效加热,使得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可在除湿和加热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同时,采用冷腔进风口1、热腔进风口4以及出风口7 的双进风口单出风口7结构设置,在除湿过程中,不仅利用了半导体制冷片9除湿,而且二次使用除湿降温后的空气对半导体制冷片9的热端进行散热,可以降低对冷凝水的二次蒸发作用,充分发挥半导体制冷片9的效率,在降低冷端气流量、减少冷凝水蒸发的同时,保证热端散热,解决了半导体制冷效率低导致冷热两端需要的风量不同的问题。
进一步地,壳体11上构成冷腔15的内壁上设有隔热层12,能够减少冷腔15通过壳体11与外界的热交换,防止冷腔的壳体产生低温使水蒸气在壳体上冷凝,增强在除湿和加热模式下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冷端吸热翅片2上设有疏水涂层,通过在冷端吸热翅片2上设置疏水性质的材料,可以避免冷凝水积结在冷端吸热翅片2 上,防止冷凝水浸润冷端吸热翅片2积结而增加热阻,增强空气通过热端放热翅片5的能力,便于排水,提高除湿能力和除湿效率。
进一步地,冷腔进风口1和热腔进风口4开设在壳体11上相对的壁面上,冷热腔连通孔3与冷腔进风口1分别设置在冷端吸热翅片2 的两侧,从而可以保证冷腔进风口1的进风能够在流经冷端吸热翅片 2后再进入冷热腔连通孔3,且能够迅速与热腔进风口4的进风合流。具体如图1所示,冷腔进风口1和热腔进风口4分别设置在壳体11 上垂直于水平方向的两个相对壁面上,外界空气水平进入冷腔进风口 1和热腔进风口4。
进一步地,出风口7与吹风风扇6正对设置,能够使热腔16中气体快速高效排出。
进一步地,壳体11上贯穿设有连通冷腔15的冷腔排水口14,冷腔排水口14和冷腔进风口1分别开设在壳体11上两个相邻的壁面上,冷端吸热翅片2由冷腔进风口1朝向冷腔排水口14倾斜设置。如图2 所示,冷腔进风口1设置在壳体11上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壁面上,热腔进风口4设置在壳体11上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底部壁面上,各个冷端吸热翅片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各冷端吸热翅片2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各个冷端吸热翅片2构成的整体结构成矩形体结构。外界空气经冷腔进风口1进入冷腔15后,冷端吸热翅片2具有导向作用以引导风流动,防止冷端吸热翅片2挡住气流通过,冷端吸热翅片2对冷凝水也有导向作用,可以朝向冷腔排水口14所在的壁面引流,方便冷凝水的下滑,提高冷凝水排出效率。其中,冷端吸热翅片2的基底材料为铝合金。
进一步地,冷腔排水口14上位于壳体11的外侧对接有漏斗状出水槽13,以进一步提高排水效率,漏斗状出水槽13的尖端贯穿设置,且该尖端对接有圆柱状的水管接口8,该水管接口8可以与标准的出水管进行对接。
本实施例中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设置单一壳体11,壳体11 的冷腔15内表面加一层隔热材料作为隔热层12,另外,设置双进风口、单出风口、单风扇、排水口,冷腔15空气经过降温冷凝后流入热腔16,既能给热端散热,又能降低冷腔15空气的流量,减少对冷凝水的蒸发。通过设置双进风口,能增加对热端放热翅片5的散热,且能使穿越热端放热翅片5的空气的显热在半导体制冷片9制冷量中的占比大幅降低、精确降低,空气中水蒸气的相变潜热在制冷片制冷量中的占比得到有效提高、精确提高,且冷腔有隔热层12覆盖,可以降低制冷片冷量的损失。同时,通过可开关的冷热腔连通孔3的设置,能够方便地实现除湿与制热的转换。同时,使用疏水的冷端吸热翅片 2,有利于冷凝水快速滑落冷端吸热翅片2不会积结。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包括由半导体制冷片(9)分隔出的冷腔和热腔,所述壳体(11)上贯穿设有与所述热腔连通的热腔进风口(4)、与所述热腔连通的出风口(7)以及与所述冷腔连通的冷腔进风口(1),所述冷腔内设有固定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9)的冷端吸热翅片(2),所述热腔内设有固定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9)的热端放热翅片(5),所述热腔内设有吹风风扇(6),所述半导体制冷片(9)上设有连通所述冷腔和所述热腔的冷热腔连通孔(3),所述冷热腔连通孔(3)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密封所述冷热腔连通孔(3)的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电连接外置于所述壳体(11)的切换开关(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上构成所述冷腔的内壁上设有隔热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吸热翅片(2)上设有疏水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腔进风口(1)和所述热腔进风口(4)开设于所述壳体(11)上相对的壁面上,所述冷热腔连通孔(3)与所述冷腔进风口(1)分别设于所述冷端吸热翅片(2)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7)与所述吹风风扇(6)正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上贯穿设有连通所述冷腔的冷腔排水口(14),所述冷腔排水口(14)和所述冷腔进风口(1)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11)上两个相邻的壁面上,所述冷端吸热翅片(2)由所述冷腔进风口(1)朝向所述冷腔排水口(14)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冷腔排水口(14)上位于所述壳体(11)的外侧对接有漏斗状出水槽(13),所述漏斗状出水槽(13)的尖端贯穿设置,且所述尖端对接有圆柱状的水管接口(8)。
CN202020550223.6U 2020-04-14 2020-04-14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Active CN211977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0223.6U CN211977075U (zh) 2020-04-14 2020-04-14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0223.6U CN211977075U (zh) 2020-04-14 2020-04-14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7075U true CN211977075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4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0223.6U Active CN211977075U (zh) 2020-04-14 2020-04-14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7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7010A (zh)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CN10747777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68389A (zh) 一种带中间换热器半导体深度除湿机
CN214666272U (zh) 换热器、电控盒以及空调系统
CN110243217A (zh) 一种带有包围式储液室的平板型环路热管蒸发器
CN214676255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14676259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11977075U (zh) 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
CN114245665B (zh) 一种空调
CN214627775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06191739U (zh) 一种带中间换热器半导体深度除湿机
CN214627774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15570861U (zh) 空调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CN114857681A (zh) 用于除湿的装置
CN108155163A (zh) 带有温控给水单元的散热装置
CN211635937U (zh) 冷凝盒及冷凝除水装置
CN114126331A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1176414C (zh) 微型高效温湿度调节装置
CN207948000U (zh) 光伏冷却设备及光伏离心机系统
CN206207620U (zh) 膜法溶液风式制冷设备
CN219014504U (zh)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装置
CN218763688U (zh) 室内换热结构及空调系统
CN215982914U (zh) 制冷装置
CN219282017U (zh) 一种具有循环风道的便携式穿戴装置
CN220689242U (zh) 便携式简易半导体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