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3731U - 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3731U
CN211973731U CN202020101575.3U CN202020101575U CN211973731U CN 211973731 U CN211973731 U CN 211973731U CN 202020101575 U CN202020101575 U CN 202020101575U CN 211973731 U CN211973731 U CN 211973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accommodating cavity
turning plate
rain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015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书函
王丽晶
杜春利
陈建刚
潘兴瑶
龚应安
赵飞
卢亚静
于磊
王美荣
曹岩
王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01015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3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3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3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属于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包括:分离器壳体,具有分隔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分离器壳体的顶端设有进雨口;雨水收集管与第一容纳腔连通,弃流管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翻板设于进雨口的正下方,与分离器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翻板具有倾向第一容纳腔的储雨状态和倾向第二容纳腔的弃流状态;翻板的朝向第一容纳腔的一端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接雨槽,当所述接雨槽内未容纳雨水时,翻板倾向所述第二容纳腔,当接雨槽内容纳有预设体积的雨水时,翻板倾向所述第一容纳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弃除装置利用翻板随雨量的变化进行翻转,对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进行自动分离,无需任何外力作用,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背景技术
淡水资源日益紧缺,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越来越受重视。在一些淡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和地区,不断采用各种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方式是将雨水收集管道直接接入雨水储存池;由于初期径流雨水冲刷效应,初期径流雨中污染浓度较高,水质混浊,随着降雨的持续,一旦冲刷效应完成,径流雨水的水质将明显提高。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和后期洁净的雨水一起收集起来,不利于将雨水储存池的雨水直接利用,需要后续净化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雨水收集过程中,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不能分离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包括:
分离器壳体,具有分隔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分离器壳体的顶端设有进雨口,所述进雨口适于与房屋的雨落管连通;
雨水收集管,一端穿过所述分离器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另一端适于与雨水收集装置连通;
弃流管,一端穿过所述分离器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另一端适于与雨水弃流系统连通;
翻板,设于所述进雨口的正下方,与所述分离器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翻板具有倾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储雨状态和倾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弃流状态;所述翻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接雨槽,当所述接雨槽内未容纳雨水时,所述翻板倾向所述第二容纳腔,当所述接雨槽内容纳有预设体积的雨水时,所述翻板倾向所述第一容纳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板包括:
第一翻板,为空心板,顶端设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一翻板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
第二翻板,为空心板,与所述第一翻板并排衔接,所述第二翻板内部与所述第一翻板的内部互不连通,所述第二翻板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配重块,连接在所述第二翻板的下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
翻转挡板,设于所述翻板的正上方的所述分离器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翻转挡板具有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倾斜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阻挡面倾斜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阻挡面和所述第二阻挡面分别适于与所述翻板的上表面接触阻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挡板为V形结构板,所述V形结构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面为第一阻挡面,所述V形结构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面为第二阻挡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V形结构板具有两个,分设于所述分离器壳体的相对应的两个内侧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雨口位于所述分离器壳体顶端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
连接管,一端与所述进雨口连接,另一端适于与雨落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分离器壳体内分隔设置的第一容纳腔与雨水收集管连通,第二容纳腔与弃流管连通;翻板,设于分离器壳体顶部的进雨口的正下方,与所述分离器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翻板一端朝向第一容纳腔,另一端朝向第二容纳腔;雨前及雨水初期,翻板处于倾向第二容纳腔的弃流状态;由于翻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接雨槽,随着接雨槽内容纳雨水的量不断增加,翻板逐渐倾向所述第一容纳腔,表现为储雨状态;上述结构利用翻板随雨量的变化进行翻转,对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进行自动分离,无需任何外力作用,结构简单。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第一翻板为空心,顶端设有孔洞,能够在初雨弃流期间对雨水进行缓慢收集;第二翻板与第一翻板内部互不连通,避免雨水进入第二翻板导致翻板不能顺利倾向第一容纳腔对雨水进行收集。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第二翻板的下表面设有配重块,便于根据雨量大小对翻板的翻转时长进行调节。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翻转挡板的设置,限制了翻板的翻转角度的范围,避免翻板过度翻转而不利于对雨水进行弃流和收集。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翻转挡板为V形结构板,利于V形结构板的两侧面进行阻挡,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V形结构板具有两个,使翻板受力均匀。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进雨口位于所述分离器壳体顶端的中间位置,避免分离器壳体由于雨水重力发生偏斜,影响翻板的转动。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分离器壳体的进雨口设有连接管,便于与房屋的雨落管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的透视立体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离器壳体;2、雨水收集管;3、弃流管;4、第一翻板;5、第二翻板;6、连接管;7、分隔板;8、第一容纳腔;9、第二容纳腔;10、翻转挡板;11、第一阻挡面;12、第二阻挡面;13、销轴;14、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包括:分离器壳体1、雨水收集管2、弃流管3以及翻板。
如图1、图2所示,分离器壳体1为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顶端中部设有进雨口,所述进雨口处设有连接管6,所述分离器壳体1通过所述连接管6与房屋的雨落管连通。分离器壳体1的内部设有分隔板7,所述分隔板7的底面连接在所述分离器壳体1底面,所述分隔板7的两侧面分别与分离器壳体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分隔板7将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容纳腔分隔第一容纳腔8与第二容纳腔9,所述第一容纳腔8下端与第二容纳腔9下端互不连通。雨水收集管2的一端穿过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容纳腔8连通,另一端适于与雨水收集装置连通;弃流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容纳腔9连通,另一端适于与雨水弃流系统连通。
如图1、图2所示,分离器壳体1的进雨口的正下方设有翻板,所述翻板包括第一翻板4和第二翻板5,所述第一翻板4朝向第一容纳腔8,所述第二翻板5朝向第二容纳腔9;所述第一翻板4与所述第二翻板5并排衔接,所述衔接处固定设有销轴13,通过所述销轴13与分离器壳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翻板4和所述第二翻板5均为空心板,所述第一翻板4和所述第二翻板5的内部互不连通;所述第一翻板4的顶端设有多个孔洞,雨水能够通过所述孔洞进入所述第一翻板4的内部;所述第二翻板5的下表面连接有配重块14,所述配重块14能够使所述翻板在下雨前,由于重力倾向第二容纳腔9。翻转挡板10,为V形结构板且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翻板正上方的分离器壳体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V形结构板具有第一阻挡面11和第二阻挡面12,所述第一阻挡面11倾斜朝向第一容纳腔8,所述第二阻挡面12倾斜朝向第二容纳腔9,所述第一阻挡面11和所述第二阻挡面12分别适于与所述翻板的上表面接触阻挡。
工作过程:
首先,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通过分离器壳体1顶端的连接管6与房屋的雨落管连通。下雨前,翻板因配重块14作用,倾向第二容纳腔9,此时翻板的上表面与翻转挡板10的第一阻挡面11接触;降雨发生,雨落管收集屋顶雨水径流,经雨落管汇入分离器壳体1内部,并沿着翻板流入第二容纳腔9,接着由与所述第二容纳腔9连通的弃流管3排出,同时,雨水也从第一翻板4顶端的孔洞进入所述第一翻板4内部;随着径流的增大,第一翻板4内部的雨水不断增加,当第一翻板4的重力超过第二翻板5一侧的重力时,翻板开始朝向第一容纳腔8一侧倾斜,径流也开始沿所述翻板流入第一容纳腔8内,再由雨水收集管2排出进行收集;当第一翻板4内部的雨水量达到一定值时,翻板的上表面与翻转挡板10的第二阻挡面12接触。
当降雨停止一定时间后,第一翻板4内部的雨不断排出,当第一翻板4一侧的重力小于第二翻板5一侧的重力时,翻板自动恢复原位,及倾向第二容纳腔9,等待下一次降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器壳体(1),具有分隔设置的第一容纳腔(8)和第二容纳腔(9),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顶端设有进雨口,所述进雨口适于与房屋的雨落管连通;
雨水收集管(2),一端穿过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容纳腔(8)连通,另一端适于与雨水收集装置连通;
弃流管(3),一端穿过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容纳腔(9)连通,另一端适于与雨水弃流系统连通;
翻板,设于所述进雨口的正下方,与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翻板具有倾向所述第一容纳腔(8)的储雨状态和倾向所述第二容纳腔(9)的弃流状态;所述翻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8)的一端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接雨槽,当所述接雨槽内未容纳雨水时,所述翻板倾向所述第二容纳腔(9),当所述接雨槽内容纳有预设体积的雨水时,所述翻板倾向所述第一容纳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包括:
第一翻板(4),为空心板,顶端设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一翻板(4)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8)设置;
第二翻板(5),为空心板,与所述第一翻板(4)并排衔接,所述第二翻板内部与所述第一翻板(4)的内部互不连通,所述第二翻板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9)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块(14),连接在所述第二翻板(5)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翻转挡板(10),设于所述翻板的正上方的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翻转挡板(10)具有第一阻挡面(11)和第二阻挡面(12),所述第一阻挡面(11)倾斜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8);所述第二阻挡面(12)倾斜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9);所述第一阻挡面(11)和所述第二阻挡面(12)分别适于与所述翻板的上表面接触阻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挡板(10)为V形结构板,所述V形结构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8)的一侧面为第一阻挡面(11),所述V形结构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9)的一侧面为第二阻挡面(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结构板具有两个,分设于所述分离器壳体(1)的相对应的两个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雨口位于所述分离器壳体(1)顶端的中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管(6),一端与所述进雨口连接,另一端适于与雨落管连接。
CN202020101575.3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Active CN211973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1575.3U CN211973731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1575.3U CN211973731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3731U true CN211973731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01575.3U Active CN211973731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37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3476A (zh) * 2021-11-16 2021-12-31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市政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CN114319504A (zh) * 2021-11-16 2022-04-12 广州山水怡人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雨水净化回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3476A (zh) * 2021-11-16 2021-12-31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市政建设用雨水收集装置
CN114319504A (zh) * 2021-11-16 2022-04-12 广州山水怡人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雨水净化回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73731U (zh) 一种初期雨水自动弃除装置
CN111087045B (zh) 防堵塞的端头部件、可集成过滤膜组及集成过滤模块
CN211871635U (zh) 一种环保型化学处理污水装置
CN210337872U (zh) 一种龙门式洗车机构水循环组件
CN211752870U (zh) 一种化学工厂用多重污水处理器
CN214884302U (zh)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截污装置
CN213790152U (zh)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CN114352087A (zh) 带有雨水收集利用功能的厂房
CN110841403A (zh) 一种再生铅治炼炉炉烟布袋净化装置
CN111533076A (zh) 收液系统及收液方法
CN112473249A (zh) 一种常温气液分离器
CN213955492U (zh) 除湿机
CN212387726U (zh) 收液系统
CN220119543U (zh) 一种对进入空气过滤的空调进风口
CN213435976U (zh) 一种清洗装置
CN218091061U (zh) 一种雨水收集器
CN218264110U (zh) 消防泵站水箱
CN221015132U (zh) 一种模块化装填除雾球的水幕除尘器设备
CN216903865U (zh) 一种开关柜雨水引流结构
CN219399212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雨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16516054U (zh) 一种市政用路边雨水过滤装置
CN215208939U (zh) 一种具有多级过滤功能的油水分离设备
CN214050770U (zh) 一种常温气液分离器
CN216320536U (zh) 一种水处理消毒用高效滤池
CN213738841U (zh) 移动式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