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0016U - 一种礼盒包装及其裁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礼盒包装及其裁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70016U CN211970016U CN202020080563.7U CN202020080563U CN211970016U CN 211970016 U CN211970016 U CN 211970016U CN 202020080563 U CN202020080563 U CN 202020080563U CN 211970016 U CN211970016 U CN 2119700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ottom plate
- side plate
- limiting
-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礼盒包装及其裁片,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底板、中央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中央底板沿宽度方向上两侧设置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远离中央底板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一底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等宽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底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等宽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沿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展示侧板,所述展示侧板上均设置有侧插片,所述展示侧板为三角形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采用上述裁片制成的礼品包装盒,通过设置在盒体两侧设置三角形结构的展示侧板完成对外进行礼品展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箱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礼盒包装裁片以及该裁片制成的礼品包装盒。
背景技术
纸箱是常见的包装物,其中以长方体的封闭式四角纸箱最常见。传统的四角纸箱在进行礼品包装时不能将内部礼品很好地展示出来,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纯折合式礼品包装盒”,其公告号“CN101885395B”,由单张冲压成型的盒盖纸板片折合构成的盒盖和由单张冲压成型的盒体纸板片折合构成、内带辅助支撑框和礼品存放仓的盒体组成,制作时只需要沿着纸板片上的线条状压痕作垂直弯折即成;该礼品包装盒成型时虽然无需进行粘贴、剪裁的工序,但盒体结构单一,外观无特点,且无法在不开封的情况下直接对内部礼品进行展示,不符合当代礼品包装的时尚潮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礼品包装盒无法直接展示内部礼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礼盒包装裁片以及该裁片制成的礼品包装盒,通过设置在盒体两侧设置三角形结构的展示侧板,使得礼品包装盒在完成对礼品进行包装的同时能够通过展示侧板间的展示口对外进行礼品展示,十分方便,且美观大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礼盒包装裁片,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设置有限位槽的第一底板、中央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中央底板沿宽度方向上两侧设置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远离中央底板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一底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等宽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底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等宽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远离第一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带有限位部的第一加强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远离第二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侧板,所述限位槽与限位部插合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沿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展示侧板,所述展示侧板上均设置有侧插片,所述展示侧板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对称设置在中央底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共同将礼品包装裁片分为三个板块,中央底板及其宽度方向两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为中央模块,用于承担礼品包装裁片组合形成的礼品包装盒的主要承托工作,同时所述中央底板对应礼品部位应是礼品主要展示部位;所述第一底板及其宽度方向上连接的展示侧板组成第一模块,相应的,所述第二底板及其宽度方向上连接的展示侧板组成第二模块;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担任辅助承托工作,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对称设置,当进行礼盒包装裁片向礼品包装盒的过渡时,第一模块的第一侧板与第二模块上的第二侧板相对折叠,所述第一加强侧板向第一侧板折叠方向再次折叠,并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插合缝,所述第一底板上展示侧板的侧插片与所述插合缝插合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加强侧板向第二侧板折叠方向再次折叠,并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用于第二地板上展示侧板的侧插片插接的插接缝,至此,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共同形成中央底板沿长度方向的侧围;而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共同围成中央底板沿宽度方向的侧围。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上的展示侧板均为三角形结构,因此,当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合拢时,展示侧板与前侧板围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展示口,相对应的,展示侧板与后侧板围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展示口,两处展示口相通,能够对中央底板上方的礼品进行充分展示,且外形美观大方。
作为优选,所述展示侧板外侧设置有辅助展示板,所述辅助展示板与展示侧板沿连接处对称设置,所述辅助展示板上设置有辅助侧插片。所述辅助展示板形状与展示侧板形状一致,通过沿与展示侧板沿连接线折叠使得展示侧板形成双层结构,有效提高展示侧板强度,在配合辅助侧插片与侧插片重合设置,使得与插接缝相插接的插片结构整体强度提高,从而保证了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整体刚度,提高礼品包装盒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侧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相适应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均为对称结构,对称轴和中央底板长度方向的中线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凸条结构,配合第一限位槽,使得折叠后的第一加强侧板固定与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之间,形成牢固的第一模块侧壁;同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槽的配合结构也设置在第二侧板与第二底板之间,使得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的侧壁强度提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襟片,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襟片。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槽插合连接后,第一连接襟片、第一侧板和第一加强侧板共同组成的第一模块侧壁剖面为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加强礼品包装盒的结构强度。第二连接襟片的作用同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宽度均大于中央底板的宽度。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宽度相同且均大于中央底板的宽度,这种设计使得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向中央底板合拢时,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的展示侧板位于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外侧,即完成对中央底板上前、后侧板的包裹,使得礼品包装盒结构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前侧板与中央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为对称结构,对称轴和中央底板宽度方向的中线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第二限位槽的作用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第一限位槽的作用类似,同样为保证中央底板宽度方向两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具有足够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握孔,所述第一加强侧板上对应第一侧板握孔位置设置有辅助握孔,所述第二加强侧板上对应第二侧板握孔位置设置有辅助侧孔。所述握孔配合辅助握孔共同得到礼品包装盒两侧的对称握孔组,提高礼品包装盒的便携性。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由上述礼盒包装裁片制成的礼品包装盒,包括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还包括平行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外侧均为展示侧板,所述展示侧板为三角形,所述展示侧板与前侧板之间为上展示口,所述展示侧板与后侧板之间为下展示口。所述下展示口与上展示口贯通设置,能够对礼盒内部礼品进行充分展示,同时其三角形结构有效提升礼盒整体的外观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在盒体两侧设置三角形结构的展示侧板,使得礼品包装盒在完成对礼品进行包装的同时能够通过展示侧板间的展示口对外进行礼品展示,十分方便,且美观大方;(2)所述握孔配合辅助握孔共同得到礼品包装盒两侧的对称式多层握孔组,提高礼品包装盒的便携性;(3)当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合拢时,展示侧板与前侧板围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展示口,相对应的,展示侧板与后侧板围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展示口,两处展示口相通,能够对中央底板上方的礼品进行充分展示,且外形美观大方,同时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打开时盒体展开,方便拿取内部礼品并进行二次利用;(4)礼品包装盒内部关键位置设置插接结构保证成型稳固,耐用性较好;(5)礼品包装盒通过一片式成型裁片折叠插接形成,避免剪裁、胶接等复杂工序,施工便捷,绿色环保,盒体整体强度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虚线为折痕线,实线为切断线。
图2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裁片折叠成箱的步骤图。
图中:A、中央底板,A1、第一底板,A2、第二底板,B、前侧板,B1、后侧板,C、限位板,D、第一侧板,D1、第二侧板,E、第一加强侧板,E1、第二加强侧板,F、展示侧板,F1、辅助展示板,G、侧插片,G1、辅助侧插片,H、第一连接襟片,H1、第二连接襟片,1、第一限位部,11、第二限位部,2、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握孔,31、辅助握孔,4、上展示口,41、下展示口,5、第一模块,6、第二模块,7、中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礼盒包装裁片,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设置有限位槽的第一底板A1、中央底板A和第二底板A2,所述中央底板沿宽度方向上两侧设置有前侧板B和后侧板B1,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远离中央底板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板C,所述第一底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等宽的第一侧板D,所述第二底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等宽的第二侧板D1,所述第一侧板远离第一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带有限位部的第一加强侧板E,所述第二侧板远离第二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侧板E1,所述限位槽与限位部插合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沿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展示侧板F,所述展示侧板上均设置有侧插片G,所述展示侧板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对称设置在中央底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共同将礼品包装裁片分为三个板块,中央底板及其宽度方向两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为中央模块,用于承担礼品包装裁片组合形成的礼品包装盒的主要承托工作,同时所述中央底板对应礼品部位应是礼品主要展示部位;所述第一底板及其宽度方向上连接的展示侧板组成第一模块,相应的,所述第二底板及其宽度方向上连接的展示侧板组成第二模块;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担任辅助承托工作,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对称设置,当进行礼盒包装裁片向礼品包装盒的过渡时,第一模块的第一侧板与第二模块上的第二侧板相对折叠,所述第一加强侧板向第一侧板折叠方向再次折叠,并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插合缝,所述第一底板上展示侧板的侧插片与所述插合缝插合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加强侧板向第二侧板折叠方向再次折叠,并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用于第二地板上展示侧板的侧插片插接的插接缝,至此,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共同形成中央底板沿长度方向的侧围;而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共同围成中央底板沿宽度方向的侧围。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上的展示侧板均为三角形结构,因此,当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合拢时,展示侧板与前侧板围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展示口,相对应的,展示侧板与后侧板围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展示口,两处展示口相通,能够对中央底板上方的礼品进行充分展示,且外形美观大方。
所述展示侧板外侧设置有辅助展示板F1,所述辅助展示板与展示侧板沿连接处对称设置,所述辅助展示板上设置有辅助侧插片G1。所述辅助展示板形状与展示侧板形状一致,通过沿与展示侧板沿连接线折叠使得展示侧板形成双层结构,有效提高展示侧板强度,在配合辅助侧插片与侧插片重合设置,使得与插接缝相插接的插片结构整体强度提高,从而保证了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整体刚度,提高礼品包装盒的结构强度。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1和第二限位部11,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2和第二限位槽21;所述第一侧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相适应的第一限位槽2,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均为对称结构,对称轴和中央底板长度方向的中线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凸条结构,配合第一限位槽,使得折叠后的第一加强侧板固定与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之间,形成牢固的第一模块侧壁;同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槽的配合结构也设置在第二侧板与第二底板之间,使得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的侧壁强度提高。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襟片H,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襟片H1。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槽插合连接后,第一连接襟片、第一侧板和第一加强侧板共同组成的第一模块侧壁剖面为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加强礼品包装盒的结构强度。第二连接襟片的作用同上。
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宽度均大于中央底板的宽度。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宽度相同且均大于中央底板的宽度,这种设计使得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向中央底板合拢时,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的展示侧板位于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外侧,即完成对中央底板上前、后侧板的包裹,使得礼品包装盒结构紧凑。
所述限位板远离中央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1,所述前侧板与中央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1,所述第二限位槽为对称结构,对称轴和中央底板宽度方向的中线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第二限位槽的作用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第一限位槽的作用类似,同样为保证中央底板宽度方向两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具有足够强度。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握孔3,所述第一加强侧板上对应第一侧板握孔位置设置有辅助握孔31,所述第二加强侧板上对应第二侧板握孔位置设置有辅助侧孔。所述握孔配合辅助握孔共同得到礼品包装盒两侧的对称握孔组,提高礼品包装盒的便携性。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由上述礼盒包装裁片制成的礼品包装盒,包括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还包括平行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外侧均为展示侧板,所述展示侧板为三角形,所述展示侧板与前侧板之间为上展示口4,所述展示侧板与后侧板之间为下展示口41。所述下展示口与上展示口贯通设置,能够对礼盒内部礼品进行充分展示,同时其三角形结构有效提升礼盒整体的外观效果。
为减少篇幅,下文在介绍裁片折叠成盒的步骤中,以图标代替相应的中文名称。
步骤一,如图2,将裁片平置,将B和B1向沿压线向上折叠90°;再将B和B1外侧的C沿压线折叠180°,使得两侧C外沿的第二限位部11和B与A之间的第二限位槽21以及B1与A之间的第二限位槽21分别插合连接,由此得到中央模块7;
步骤二,如图3,将裁片上四块F1沿与其相邻F之间的压线内折180°,使得F与F1重合,同时G1与G重合;
步骤三,如图4,将A1两侧的F沿两者连接处的压线向上折叠90°,相应的,将A2两侧的F按相同方法处理;
步骤四,如图5,进一步将重合的G和G1向靠近A方向内折90°;
步骤五,如图6,将D沿D与A1连接处的压线向上折叠90°,接着将H沿其与D之间的压线向靠近A1方向折叠90°,再将E沿其与H之间的压线向靠近A1方向折叠90°,并将第一限位部1插入第一限位槽2中完成固定,此时握孔3与辅助握孔31相对应,由此得到第一模块5;相应的,将D1沿D1与A2连接处的压线向上折叠90°,接着将H1沿其与D1之间的压线向靠近A2方向折叠90°,再将E1沿其与H1之间的压线向靠近A2方向折叠90°,并将第一限位部1插入第一限位槽2中完成固定,此时握孔3与辅助握孔31相对应,由此得到第二模块6;
步骤六,如图7,将A1沿其与A连接处的压线向上折叠90°,接着将A2沿其与A连接处的压线向上折叠90°,A1两侧的F和F1分别贴合于B和B1外侧,相应的,A2两侧的F和F1分别贴合于B和B1外侧,B与三角形结构的F及F1组成上展示口4,B1与三角形结构的F及F1组成下展示口41。
拆封时,将合拢的第一模块5和第二模块6向中央模块7两侧打开,即可便捷取出礼品包装盒内部的礼品,进而对礼品包装盒进行二次利用。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例,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因此这些本发明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礼盒包装裁片,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设置有限位槽的第一底板(A1)、第二底板(A2)和中央底板(A),所述中央底板(A)沿宽度方向上两侧设置有前侧板(B)和后侧板(B1),所述前侧板(B)和后侧板(B1)远离中央底板(A)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板(C),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底板(A1)远离中央底板(A)的一侧设置有等宽的第一侧板(D),所述第二底板(A2)远离中央底板(A)的一侧设置有等宽的第二侧板(D1),所述第一侧板(D)远离第一底板(A1)的一侧设置有带有限位部的第一加强侧板(E),所述第二侧板(D1)远离第二底板(A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侧板(E1),所述限位槽与限位部插合连接;所述第一底板(A1)和第二底板(A2)沿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展示侧板(F),所述展示侧板(F)上均设置有侧插片(G),所述展示侧板(F)为三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礼盒包装裁片,其特征是,所述展示侧板(F)外侧设置有辅助展示板(F1),所述辅助展示板(F1)与展示侧板(F)沿连接处对称设置,所述辅助展示板(F1)上设置有辅助侧插片(G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礼盒包装裁片,其特征是,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1)和第二限位部(11),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2)和第二限位槽(21);所述第一侧板(D)远离中央底板(A)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所述第一侧板(D)与第一底板(A1)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1)相适应的第一限位槽(2),所述第一限位部(1)和第一限位部(1)均为对称结构,对称轴和中央底板(A)长度方向的中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礼盒包装裁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底板(A1)与第一侧板(D)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襟片(H),所述第二底板(A2)与第二侧板(D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襟片(H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礼盒包装裁片,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板(C)远离中央底板(A)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1),所述前侧板(B)与中央底板(A)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1),所述第二限位槽(21)为对称结构,对称轴和中央底板(A)宽度方向的中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礼盒包装裁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底板(A1)和第二底板(A2)的宽度均大于中央底板(A)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礼盒包装裁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侧板(D)和第二侧板(D1)上均设置有握孔(3),所述第一加强侧板(E)上对应第一侧板(D)握孔(3)位置设置有辅助握孔(31),所述第二加强侧板(E1)上对应第二侧板(D1)握孔(3)位置设置有辅助握孔(3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礼盒包装裁片制成的礼盒包装,包括平行的第一侧板(D)和第二侧板(D1),还包括平行设置的前侧板(B)和后侧板(B1),所述前侧板(B)和后侧板(B1)外侧均为展示侧板(F),其特征是,所述展示侧板(F)为三角形,所述展示侧板(F)与前侧板(B)之间为上展示口(4),所述展示侧板(F)与后侧板(B1)之间为下展示口(4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0563.7U CN211970016U (zh) | 2020-01-14 | 2020-01-14 | 一种礼盒包装及其裁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0563.7U CN211970016U (zh) | 2020-01-14 | 2020-01-14 | 一种礼盒包装及其裁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70016U true CN211970016U (zh) | 2020-11-20 |
Family
ID=73373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80563.7U Active CN211970016U (zh) | 2020-01-14 | 2020-01-14 | 一种礼盒包装及其裁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70016U (zh) |
-
2020
- 2020-01-14 CN CN202020080563.7U patent/CN2119700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584477B2 (ja) | キャリア及びこれを構成するブランク | |
US6499655B1 (en) | Compartmented container | |
US4756469A (en) | Multi-compartment container | |
US4643315A (en) | Carton for film cassettes | |
CN211970016U (zh) | 一种礼盒包装及其裁片 | |
ES2260257T3 (es) | Envase de carton, elemento insertado y troqueles que sirven para formarlos. | |
CN215591265U (zh) | 一种瓦楞纸包装盒 | |
CN212738873U (zh) | 一种一纸成型的不施胶瓷碗缓冲包装盒 | |
CN211894024U (zh) | 一体成型的可拉伸悬空紧固瓦楞包装箱 | |
JP3076271U (ja) | 包装用袋 | |
CN209757772U (zh) | 一种双层包装盒 | |
CN105905390A (zh) | 一种多层可套叠的展示盒 | |
CN216581527U (zh) | 一种新型纸折包装盒 | |
CN213229373U (zh) | 可折叠书型礼品包装盒 | |
JP2584483B2 (ja) | 多室キャリア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 |
CN217228466U (zh) | 包装盒 | |
JPH0242571Y2 (zh) | ||
CN213414492U (zh) | 展示用纸盒裁片及展示用纸盒 | |
CN210708360U (zh) | 多功能包装礼盒 | |
CN218807201U (zh) |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 |
CN220743664U (zh) | 一种缓冲包装盒成型纸板 | |
CN221394555U (zh) | 一种具有物品固定结构的包装纸箱 | |
JPH09272530A (ja) | 中仕切付き紙箱 | |
JP2000185738A (ja) | 複合箱 | |
JP3069221U (ja) | 仰開式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